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3 ,大小:393KB ,
资源ID:389891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389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十三章 产业关联.ppt)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十三章 产业关联.ppt

1、第十三章 产业关联,产业关联理论是从“量”的角度,静态考察国民经济各产业部之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法,即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例关系,主要介绍产业关联分析方法、基本工具和主要内容。 要揭示产业间联系与联系方式的量化比例,就必须首先了解产业关联类型以及产业关联分析的方法与原理。产业关联理论是借助投入产出表对产业之间生产、交换、分配上发生的关联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实质上是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里昂惕夫开拓的投入产出经济学 。 13.1产业关联的内涵 13.2产业关联分析工具 13.3产业间的结构分析 13.4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13.1产业关联的内涵,产业关联的实质 产业关联是指产

2、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这里,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可以是各种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形态或价值形态的投入品或产出品;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可以是实物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也可以是价值形态的联系和联系方式 在产业关联分析的实际应用中使用更多的是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方式是指产业部门间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间相互依托的不同类型,产业关联的纽带,产业关联的纽带是指不同产业之间是以什么为依托连接起来 主要的依托方式有以下几种: 1、产品、劳务联系-产业间最基本的联系 产品、劳务联系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些产业部门为另一些产业部门提供产品

3、或劳务;或者产业部门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 2、生产技术联系 3、价格联系 ,实质上是产业间产品和劳务联系的货币表现 4、劳动就业联系 5、投资联系,产业关联的方式,1、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 前向关联就是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就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单向关联和环向关联 单向联系: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以供其生产时直接消耗,但后续产业部门的产品不再返回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这种产业间的联系是单向联系 环向联系:A、B、C、D等产业部门间,先行产业部门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后续产业部门的生产性直接消耗,同时后续部门的产品也返回相关的先

4、行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产业关联的方式,3、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直接联系:两个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提供产品,提供技术的联系。间接联系:两个产业部门本身不发生直接的生产技术联系,而是通过其他一些产业部门的中介才有联系,产业关联理论,里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法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因此,人们又把产业关联理论称为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产出理论是研究国民经济体系中或区域经济体系中各个产业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运用投入产出法,是通过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来对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数量比例关系进行分析。因此,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模型是产业关联分析的基本工具

5、,包括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类型,使用最广泛的是价值型分析工具。,13.2产业关联分析工具,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input-output table)是表现经济中多部门之间相互关联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上文分析的多种产业关联纽带和方式的统计表现 投入产出表的主要假设前提条件有: 1、产业活动的独立性:指一个产业的经济活动除了投入产出的联系外,不再有其他相关影响 2、产业产出的单一性 :指对于投入产出表中的任一产业,其产出是单一的 3、规模报酬的不变性 :指对任何一个产业而言,对其投入的增减与其产出是呈正比例关系 4、技术的相对稳定性 :假设技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相对稳定的 5、价格体系的公正性 :

6、价格体系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各产业的供求状况,产业关联分析工具,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是以产品的标准单位或自然单位计量的。用于显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主要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即这些主要产品的生产、使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在生产消耗上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1、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表131是一张简化的一般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31,注:表中的是指第j种产品生产时所消耗第i种产品的数量。或者是第i种产品提供给第j种产品生产时的需要量。例如既表示生产第二种产品所需要第一种产品的投人数量,又表示满足第二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第一种产品的产出数量。其中:是指第i种产品用作最终使用的数量;是指第i种产品的

7、生产总量;是指j部门生产产品的劳动力需要量;L是指各种产品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 表的横行反映了各类产品和劳动力的分配使用情况,其中包括作为中间产品的分配使用和作为最终产品的分配使用。表的纵列反映了各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产品数量和劳动力数量,反映了整个社会主要最终产品的构成和各种产品的总量。由于采用实物单位计量,表的纵列各项元素不能相加,也就不能反映产品的价值运动,实物型投入产出表,2、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平衡关系式主要有两个: (1)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2)劳动力总量各产品生产所需劳动力数量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8、。 最常用的是用统一货币计量的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其简化的一般形式如表13-2所示 这三部分的经济含义是: ()中间需求部分,亦称为内生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它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一个国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之间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依存和交易关系,是各产业之间经济技术联系的表象 (2)最终需求部分,亦称“外生部分”。它反映各产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最终产品那部分的去向 (3)毛附加价值部分,也是一种“外生部分”。这部分包括两块:一块是各产业部门提留的折旧;另一块是各产业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实现的净产值(附加价值),亦即新创造的价值,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3-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9、2.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的均衡关系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可以按行、按列,以及在行与列之间分别建立起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主要有: 各产业的总需求该产业的中间需求+该产业的最终需求 社会总需求(总产品)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的最终需求合计 各产业的总投入该产业的中间投入+该产业的附加值 社会总供给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各产业附加值合计 各产业中间需求合计各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各产业最终需求合计各产业毛附加值合计 各产业的总需求各产业的总投入,即投入等于产出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平衡式只有在价值型的投入产出表中才有,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是由系数、变量的函数关系组成的数学方程组构成。 其模型建立一

10、般分两步,一是先依据投入产出表计算各类系数;二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建立起投入产出的数学函数表达式,即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叫投入系数,其经济含义是生产一单位j部门产品所消耗i部门的产品量。 其计算方法是依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将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品去除它所消耗的各种投入要素数量。直接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 (=1,2,3,n),投入产出模型,投入产出模型 如果把表格换成方程式,就可以在直接消耗系数的基础上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1)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 (13.1) 若用矩阵和向量的形式,则可把模型表示为 (13.2) 其中,A为n阶直接消耗系数矩

11、阵(),X、Y分别为n个部门总产品列向量、最终产品列向量。,投入产出模型,基本投入产出模型的两种变换形式 : 按总产品表示最终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把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型的各方程经过移项得到如下方程组: (13.3)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为: (13.4) (IA)称为里昂惕夫矩阵,其经济含义是:矩阵中的纵列表明每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每一列都说明某产业为生产一个单位产品所要投入各相应产业的产品数量,负号表示投入,正号表示产出,对角线上各元素则是各产业的产品扣除自身消耗后的净产出。显然,上述投入产出的变换矩阵通过矩阵(IA)把X与Y的关系揭示出来了,即揭示了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相互关系。,投入产出模

12、型,基本投入产出模型的两种变换形式 : 按最终产品表示总产品的投入产出模型。 把产品表示为最终产品的线性组合,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另一种重要变换形式。这一变换形式可以直接从矩阵(13.4)导出。这实际上是把各部门的最终产品作为已知数,求解各部门的总产出。将两边左乘 得 (13.5)投入产出模型(13.5)的经济意义是很明确的。这里各部门的总产出被表示为各部门最终产品的线性组合。组合在量上的关系是由逆矩阵的 元素确定的,完全消耗系数,产品的直接消耗反映了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联系,但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仅包括直接消耗,而且包括间接消耗 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的总和就是完全消耗,与此相应,完全消耗系数

13、就是某产业部门生产某种最终产品时,而对某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之和,完全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公式是:式中: 代表完全消耗系数, 代表直接消耗系数, 代表一种产品通过中间产品K(K1、2、3、n)对于另一种产品的间接消耗量。 如果以b表示完全消耗系数、经过推导可得知,由它们所组成的矩阵B和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完全消耗系数又称为逆矩阵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位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133产业间的结构分析,投入产出表是进行结构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结构分析就是研究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的持征及比

14、例关系。结构分析主要包括对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的分析,以及对各产业的最终需求率的分析。,中间需求和中间投入分析,中间需求为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其他产业(包括该产业本身)在经济活动中对某产业产出的消耗之和。 中间投入则是指由投入系数所决定的、某产业在经济活动中从其他产业(包括该产业本身)得到的投入之和。 中间需求率,是指各产业的中间需求和该产业的总需求之比. 最终需求率1-中间需求率 中间需求率越高的产业,其产出用做其他产业原材料的成分就越大,就越具有基础产业的特点。而最终需求率越高的产业,其产出用于最终需求的比例就越高,就越具有最终产品产业的特点。 中间投入率是各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 毛附

15、加价值率1-中间投入率显然,中间投入率越高的产业,其毛附加价值率就越低。 如果我们把中间需求率作为横轴,把中间投入率作为纵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并依据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分别计算各产业的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然后把它们归类于坐标中的四个象限中,就可形成一个产业立体结构(见表13-3),表13-3 产业立体结构示意图,第类中间投入型基础产业具有中间需求率大而中间投入率小的待点;第类中间投入型制造业的特点是中间需求率与中间投入率都比较大;在第类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中,中间需求率较小而中间投入率较大:第类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的特点则是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都比较小,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产业间的相互依赖关

16、系可区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单向联结关系,比如棉花种植纺织工业服装工业这种联结。其二是多向循环联结关系,比如煤炭钢铁矿山机械煤炭 重新排列相整理投入产出表的产业排列顺序 ,调整顺序的原则是,在横轴上由左至右中间投入率由大至小,在纵轴上由上至下中间需求率由小至大(见图13-1) 如果产业之间的联结是单向联结型,这种调整过排列顺序的投入产出表上的数字只出现在画斜线的三角形内,对角线以上的三角形内就不出现数字,这种情况意味着,产业1没有任何中间需求,全部产品都是最终产品。同时它将从2,3n的所有产业购进原料。产业2只有产业1对之有中间需求,其他产业对其均无中间需求;同时它要从除产业1以外的所有产业购进

17、原料。以下如此类推。产业n的产品则全部都是中间产品,同时无需从其他产业购进任何原料 在下三角的底端,产业n在生产过程中无需从其他产业处购入中间投入,而它的产出则全部作为中间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从而不向社会提供最终产品。这样的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中间投入率相当小,而中间需求率比较大,具有作为整个产业结构基础的功能。因此,就把具有这种功能的产业称之为基础产业,产业间的三角形配置图,在下三角型的顶端,产业1的产出不构成其他任何产业生产过程的中间需求,其所有的产出均成为最终产品而提供给社会作为最终消费,并在其生产过程中,需吸收其他产业的部分产出作为自己的中间投入。这样的产业其最大的特征是中间需

18、求率很小,而中间投入率越大,承担着向社会提供最终需求的主要任务,因此可将这类产业称之为最终产品产业 从投入产出表上的产业排列顺序的研究中还发现,在产业部门之间可以划分出相互之间相互独立的产业群。如将产业排列顺序做适当调整,就可以发现诸如以下若干内部产业关系密切,但同其他产业群的联结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产业群:非金属系最终产品;金属系最终产品;金属系中间产品;非金属系中间产品;服务;能源。在国民经济的各产业部门之间,除了存在着相联结的一面外,还存在亲疏程度有异的一面 图13-1,图13-1 三角形配置投入产出表,134产业间的波及效果分析,产业波及效果分析原理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

19、联系,因而某一产业部门的技术、产品价格、工资水平等任一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与该产业有直接供求关系的产业部门产品的供求量、成本与价格的变化,并波及到其他产业部门。利用投入产出表就能测量这种影响程度及波及效果 波及效果分析,是指当投入产出表中的某一系数发生变化时,对表中其它系数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产生产业波及效果的原因是产业波及源。 波及效果基本上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当最终需求项发生变化时,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的影响 第二种形式是毛附加值项有所变化时,如折旧、工资、利润等发生或将要发生变化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产出水平发生或将要发生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响,产业间波及效果分析工具,对产业波及

20、效果进行分析,主要使用三个基本工具: 投入产出表 直接消耗系数表(该表着眼于投入产出表纵向的费用结构,即投入结构,又称投入系数表) 完全消耗系数表,直接消耗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投入结构是以中间产品的投入形式来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上的联系。 当某一产业的最终需求发生变化时,该产业的总产出就要相应有所变化,从而该产业的中间投入也会产生相应变化。中间投入变化的数量,就是由投入系数决定的。其他产业对该产业中间投入的变化,一般将引起其他产业本身产出总量和产出分配结构的改变。这些变化将在整个经济系统间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通过投入系数表来对其影响进行追踪分析。 了解各产业在生产每一单位的产出时

21、,需消耗其他产业的中间投入组,完全消耗系数表与波及效果分析,由某一产业最终需求变化而引起的产业间连锁反应,在理论上将会无限扩展和持续下去,但其波及强度则会越来越弱,最终趋于消失 “逆阵系数表”,也就是完全消耗系数表使受波及的各产业的最终产出量得以简明地显示或计算 逆阵系数表的系数就是 中的每个元素,逆阵系数表在这里是专门用来计算波及效果总量的系数表。逆阵系数的经济含义是,当某一产业部门的生产发生了一个单位变化时,导致各产业部门由此引起的直接和间接地使产出水平发生变化的总和,逆阵系数表中的元素用 表示,完全消耗系数表(逆阵系数表),该表的经济含义是反映了产业的波及效果,即某产业部门最终需求增长1

22、个价值单位,对包括本产业部门在内的所有产业产生直接、间接的波及影响,最终需要各产业相应增加产出的价值量。 第一横行各数值表示,若农业的最终需求增长1亿元,则其直接、间接产生波及影响的结果是,农业生产最终增加1.27亿元,工业增加0.53亿元,服务业增加0.42亿元的生产;同样,第二横行的各数值表示,当要求工业的最终需求增长1亿元时,则其产生的波及影响是,要求工业生产最终增长3.14亿元,农业增加0.87亿元,服务业增加1.09亿元的生产,第三横行依此类推,使用这些工具时尚需注意的问题,投入系数的稳定性问题 作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概念的投入系数,是从已知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来的。因此,它反映的是过去

23、的时间的产业间生产技术联结关系。因此,运用这样一个投入系数去预测或计算在此以后发生的变化,就不能不考虑到投入系数的有效性问题 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利用预测技术,对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系数进行修正 波及效果的时滞现象 最终需求的变化并不是立即反映在产出量的变化上。这种时滞现象往往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经济循环周期中,分析方法的应用,(一)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运用逆矩阵系数从投入产出表提供的数据中引申出有关系数,来认识产业波及现状的有关规律。 1、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一产业受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影响力:一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波及作用 感应度和影响力都较大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这

24、也是制定产业政策时确定主导产业的主要依据之一 在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中、感应度和影响力的强度是可以度量的,在逆矩阵系数表上,行向量的值即反映了该行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受其他产业影响的波及程度,也就是感应度的大小。而纵向量值则反映了该列所对应的产业在经济活动中对其他产业的波及程度,即影响力的程度。横行系数的平均值可看作该产业受其他产业波及的一般的平均的趋势,纵列系数的平均值是该产业对其他产业施之影响程度的一般的平均的趋势 用公式表示为: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i,j=1,2n) 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 (i,j=1,2n) 某产业的感应度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

25、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某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若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在全部产业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或以下。,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利用1987年投入产出表有关系数测算我国当时感应度系数大于1的有以下9个部门(见表13-5):,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明显地集中在原材料、农业、能源和运输部门。这一显著趋势表明,感应度系数较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起着较大的制约作用,尤其是经济增长过快时,这些部门首先受到最大的社会需求压力,从而容易造成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目前影响力系数较大的前10个部门情况如下(见表13-6),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最大,高于社会平均影响力水平27.8个百分点,从第2个部门

26、至第6个部门也比社会平均水平高20%左右。说明这些部门的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大的辐射力。如果从绝对数来看,这些部门辐射作用更为显著,需要指出的是,各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工业化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但也有一种趋向,即在工业化过程中,一般重工业都表现为感应度系数较高,而轻工业大部表现为影响力系数较高。 因此,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感应度系数较高的重工业一般表现发展较快,而影响力系数较高的轻工业的发展对重工业及其他产业发展起推动作用。 有些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都大于1,表明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一般是处在战略地位,是对经济增长速度最敏感的产业。,生产诱发额与生产诱发系数,利用里昂惕夫逆矩

27、阵 ,不但可以对各产业进行感应度和影响力的分析,还可对各产业的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系数以及最终依赖度进行分析。生产诱发额是指对于某产业的一个最终需求量,由产业间的波及效果所激发的全部生产额。生产诱发额可由公式 求得。其中H为某产业最终需求量,U即为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系数则是诱发生产额与相应的最终需求额合计之比利用生产诱发额还可对某一产业最终需求的各项目进行最终需求依赖度的分析。某产业最终需求各项目的依赖度,是指该项目的生产诱发额与该产业所有最终需求项目生产诱发额的合计之比如果我们已经计算出产业的最终需求项的生产诱发额为 ,则产业i对最终需求项L的最终 为: (=1、2n; =1、2m)依赖度

28、,预测分析,特定需求、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 这类最终需求和产业的生产或扩大,同一般最终需求与产业的生产或扩大不同,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产生的波及效果强烈,对其他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较大或重大影响 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这种特定需求往往是指特大型投资项目所造成的特殊需求,例如高速公路、铁路、港湾、大型钢铁基地、巨型化工联合企业,以及大规模住宅建设等投资项目,特定需求的波及效果预测分析,预测分析过程是: 首先,将该投资项目所需的最终产品按产业分类进行分解; 其次,运用前述方法,将这些需求作为各产业的最终需求的增加额。 再用波及效果分析模型 ,来分别计算各产业的生

29、产诱发额。这些生产诱发额便是该投资项目对各产业将要发生的影响,即该投资项目波及效果的预测数据。,特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对特定产业的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实际上是解决应当选择何种产业为主导产业,应扶植、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为战略产业的问题 对待定产业波及效果的预测分析分两种情况 : 第一,如果这个国家没有这一产业,这时需要根据这一新兴产业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依据有关信息分解为投入各产业的产品,然后将它作为最终需求放到模型中进行计算,就可算出该产业的建立对原有各产业的波及效果 第二,如果该国家有这一类产业或国家内某一地区有这类工厂,并且投入结构也是相同的,那么有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即先从原有投入产

30、出表的逆阵系数表 上求出一个次逆阵系数。计算方法是用该产业的纵列各系数除以该产业横行和纵行交叉点的系数,其各商数值就是该产业生产1个单位时对各产业产生的波及效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测定任何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果系数,波及效果分析在计划编制中的应用,波及效果分析应用于计划编制的基本思路是,先预测出计划目标年份的最终需求量,然后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和波及原理,计算出这些最终产品需求量对各产业部门生产的波及以及相应产出量的影响 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计划的简要过程是: 第一,预测计划期内国民消费总需求; 第二,依据计划期生产的增长情况确定积累总额; 第三,确定计划期的直接消耗系数,对短期计划可参照使用报告期的直接消耗系数,而对于中长期计划,则要使用RAS法等进行预测; 第四,利用 计算计划期内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并与各产业部门实际生产的可能进行反复平衡; 第五,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计划。,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