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造林区划与造林地,人工造林 森林立地 造林地种类及特点,第一节 造林区划,概念造林区划是在全面地、综合地、系统地研究分析影响林业生产发展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从充分发挥森林效益的目的出发,按照林业发展地域分布规律,进行林业生产的合理分区,揭示和阐明林业生产的条件、特点、方向、布局、途径和措施,为因地制宜地指导林业生产提供系统的资料和科学的论证,林业区划实行三级区划,有全国、省级、县级区划,分别称一级、二级、三级区划 全国林业区划中有8个一级区,50个二级区 8个一级区:、东北用材、防护林地区、蒙新防护林地区、黄土高原防护林地区、华北防护、用材林地区、青藏高原寒漠非宜林
2、地区、西南高山峡谷防护、用材林地区、南方用材、经济林地区、华南热带林保护地区,wang: 中国林业区划,林业规划是以区划为依据,按国民经济的需要和可能所制定的发展生产的长期计划。 区划是规划的基础和依据,而规划是区划的发展和必然结果,林业区划的主要内容,一、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概况和评述 找出发展林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从而看出发展林业的方向来。 1. 自然资源 水、热、光、气、地质、地貌、土地、土壤、植被、动物等 自然资源:地带性自然资源 如气象(温度 水 光照) 土壤非地带性自然资源 如地质 地貌 土地 地形,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直接的影响 如水、热、光、气
3、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没有直接的影响,而是通过对生态因子给影响生物 如海拔 地质、地貌、地形(坡度、坡向 )植被,2.社会经济条件:是人口、劳力、资金等非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装备以及国民经济总产值和结构等。,二、林业资源现状和分析 (一)林业土地资源 林业土地资源,包括林业用地面积和宜林荒地面积。 1林业总产值及其构成。 2有林地、宜林地面积,林业用地的分布和交通情况。 3现有林业机构、组织和人员配备,经营管理情况包括抚育、改造、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4历年来林业生产、采种、育苗、营林更新面积、木材生产情况。包括商品材、自用材、薪炭材等的产量、产值。 5历史来林业生产建设投入资金。 6各种经济
4、林产品、林副产品产量及产值。,(二)林分畜积和龄组蓄积 林分总蓄积包括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疏林和农林兼作的蓄积,而四旁树木蓄积统计在四旁树中。 龄组按树木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分别统计面积、蓄,(三)四旁树 (四)经济林资源 主要经济林种类、面积、成年经济林和幼年经济林各占多少、主栽品种和产量。 (五)主要造林树种及生长情况 通过总体调查和树干解析,可以知道树木和林分的生长量和生长率(胸径、树高、材积、蓄积等)。联系生态条件,找出该县栽培该树种的最适宜地区。,三、林业发展成就、问题和发展方向 四、林业区划,(一)区划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进行林业区划应以自然规律
5、为基础,结合经济规律确定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和布局。因此,一切对林业生产发展有影响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必须综合考虑。 2相似性原则:在同一区域内,必须保持自然条件、林业资源条件、林业经济条件的相似以及在发展方向、布局和主要途径、措施上的相似性。,3主导因素原则:在形成各个区域特性的诸因素中,总有一个或几个重要因素起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分区划片时,要抓住主导因素,再参考其它因素,合理确定区间的界线。 4区划线与行政界线相近时,可适当照顾行政界线。,(二)区划的依据,1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因子。 2林业资源的组合:主要指有林地,灌
6、木林地、疏林地和宜林地等的组合结构状况。 3树种和树种组的组合: 4社会经济和林业经济条件:主要指人口、劳动力、耕地、居民点、水利设施、交通条件、现有林业生产基础的分布和规模以及发展林工商的可能性和潜力等。,(三)森林覆盖率规划,森林覆盖率规划,可参照林业部区划办拟定的关于县级林业区划中确定森林覆盖率的原则依据试行。 (四)区划的分级和命名 (五)编制林业区划报告 分总报告和分区论述两部分,总报告就区划的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予以充分阐述,作到科学、准确。分区论述是按区划理论和原则,对已分的区作更具体的和深入的论述。,第二节 造林立地,立地指林地或造林地的具体环境,即指与树木或林木生长发育
7、有密切关系并能为其所利用的气候、土壤等条件的总和 立地条件构成立地的各个因子生活因子如水、热、光、气环境因子如海拔 地质、地貌、地形(坡度、坡向 )植被,一、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分析和评价,( 一)全面掌握造林地的立地性能 1.地形 海拔高度 坡向 坡度 坡位 坡坡形 小地形 不同地形其水、热状况不同 2.土壤 土壤种类 厚度 腐殖质含量 结构 质地 PH值 3.水文 4.生物 5.特殊因子,(二)掌握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找出主导环境因子 (四)立地质量评价 立地指数级 立地指数 立地指数(SI)-基准年龄时林分上层木的平均高,wang: 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二、数量化立地指数表,1
8、.资料收集、整理 2.项目、类目的确定 3.数量化 引入示性函数 填写反应表 4.用数量化理论建立数学模型,得到预测方程,第三节 立地分类,1.概念 立地分类指的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基本相同、立地生产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地段的组合 2.立地分类系统 立地区域立地区立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区划单位和分类单位组成同一分类系统 前3级是立地区划单位,后3级为分类单位 立地类型是基本的分类单位,立地类型划分方法,(1)按主导环境因子划分立地类型 优点: 简单明了,易于掌握 缺点 比较粗放、呆板、难于照顾到个别具体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立地的某些差异 采用的立地因子较少时,可能造成同一立地类
9、型的立地,却有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 采用的因子过多,否则会造成类型数量多,类型命名过于复杂,而丧失本方法简单、易行的优点,陕西省淳化县立地类型表,命名:用主导因子组合的方式来进行 要求通俗易懂,野外便于识别立地类型,如南山阴坡上部、北山阳向斜缓坡等 (2)按生活因子划分立地类型 首先要对重要的立地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参照植物及林木的生长状况,确定级别,组成类型,优点: 能从本质上说明立地的差异,因而反映的立地比较准确 缺点 划分立地的标准难以掌握、测定困难,山区小气候的差异在这些类型中的难以表达 (3)数量化立地分类利用数量化理论、聚类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立地分类,使立地分类实现了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飞跃,第四节 造林地种类,一 荒山荒坡这种造林地上没有生长过森林植被,或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50 年)前已遭破坏,植被已退化演替为荒山植被,土壤也失去了森林植被的特点 二 农耕地、四旁地及撩荒地 三 采代迹地和火烧迹地 四 已局部更新的迹地、次生林地及林冠下造林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