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Q / GDW 212 2008ICS29.24029.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GDW 166.1 2010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Codeofcontentprofundity forpreliminary designfor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projectsofSTATE GRIDPart1:110( 66) kVoverheadpowerTransmissionline2010-11-17发布 2010-11-17实施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Q /G D W代替 Q/ GDW166.1
2、 2009Q / GDW 166.1 2010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4 总的部分 25 线路路径 46 气象条件 57 导线和地线 68 绝缘配合 69 防雷和接地 710 绝缘子串和金具 711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712 杆塔和基础 713 在线监测 814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 815 环境保护 916 劳动安全 917 运行维护 918 主要设备材料表 919 特殊施工方案 920 专题报告 921 图纸 102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1023 概算部分 1224 附件 13编制说明 15Q / GDW 166.1 201
3、0II前 言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 集约化发展、 精益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能力,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对原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架空输电线路) ( Q/GDW166.1-2007)进行修订,形成以下系列标准:Q/GDW166.1-2010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1 部分: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Q/GDW166.6-2010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6 部分: 220kV 架空输电线路Q/GDW166.7-2010 输变
4、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7 部分: 330750kV 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本次修订,紧紧围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加强设计管理,强化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和方法,依托“ 三个目录” (标准化建设成果目录、 基建新技术研究目录、 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提高“ 三通一标” 应用率,推进新技术、 新设备、 新材料、 新工艺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精益化、 标准化水平。本次修订,为适应电网建设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经验,广泛征求网省公司、 建设管理、 设计、 设计评审等单位意见。 增加在线监测等智能电网线路环节设计技术要求,深化、 细化走廊清理设计,增加了防舞动、 防强风、
5、 防闪络等抵御灾害的技术措施要求。 对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已确定的结论,如电力系统部分,本次修订进行了简化。本规定共分 24 章,主要包括: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总则、 总的部分、 线路路径、 气象条件、 导线和地线、 绝缘配合、 防雷和接地、 绝缘子串和金具、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杆塔和基础、 在线监测、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 环境保护、 劳动安全、 运行维护、 主要设备材料表、 特殊施工方案、 专题报告、 图纸、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 概算部分、 附件。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本规定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本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
6、研究院、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电力设计院本规定参加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设计院、 河南省电力公司、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本规定主要起草人:孙竹森 张强 史梓男 李东亮 李显鑫 夏泉 刘昱 李志鹏 郭庆宇 张慧翔 朱占巍 吕健 陶礼学 郭咏华 安巍 李 力Q / GDW 166.1 2010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 1 部分: 110( 66) kV 架空输电线路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 110( 66) kV 交流架空输电线路 (以下简称线路 )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 技术改造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大跨越设计参照 330kV 及以上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7、中相关章节执行。本规定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目录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集约化管理办法电网工程限额设计控制指标Q/GDW248-2008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管理规程3 总则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3.1.1 国家各项技术方针、 政策、 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
8、求。3.1.2 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3.1.3 “ 三通一标” 和“ 两型三新” 建设原则。3.1.4 城乡规划、 建设用地、 水土保持、 环境保护、 防震减灾、 地质灾害、 压覆矿产、 文物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3.2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3.2.1 线路初步设计文件内容a) 设计说明书及图纸;b) 专题报告;c) 概算书;d) 勘测报告 (水文气象、 岩土工程等报告 )。3.2.2 初步设计说明书内容应包括下列部分a) 总的部分;b) 线路路径;c) 气象条件;d) 导线和地线;e) 绝缘配合;f) 防雷和接地;g) 绝缘子串和金具;h) 导线对地和交叉
9、跨越距离;Q / GDW 166.1 20102i) 杆塔和基础;j) 在线监测;k)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l) 环境保护;m) 劳动安全;n) 运行维护;o) 主要设备材料表;p) 附件。3.3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3.3.1 对重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3.2 具体的内容深度在本规定各第 5 章 第 25 章节中分别说明。3.3.3 本规定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3.3.4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3.3.5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在相关章节论述抵御自然灾害的措施(防闪络、 防舞动、 防强风倒塔等)。3.3
10、.6 初步设计文件应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主体设计单位应负责概算汇总。3.3.7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 正确。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4 总的部分4.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4.1.1 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核准的工程文件。4.1.2 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4.1.3 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4.1.4 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 规范。4.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4.2.1 线路起落点、 额定电压、 输送功率、 导线型号、 线路长度和回路数 (是否同杆并架 )、 中间落点及引接方式。4.2.2 线路的本体设计及其影响范围内的电信线
11、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干扰与危险影响的保护设计、工程概算、 以及运行维护的辅助设施等。4.2.3 线路走廊清理设计。4.3 接入系统概况及建设期限4.3.1 接入系统概况(简述必要性和建设规模)。4.3.2 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模以及 T 接点概况。4.3.3 建设期限。4.4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4.4.1 线路路径长度、 曲折系数、 杆塔数量(直线塔、 转角塔等)。4.4.2 沿线地形、 地貌分布和交通概况。4.4.3 主要造价表。Q / GDW 166.1 20103表 1 主要造价表造价项目可研(万元 )初设(万元 )初设 -可研(万元 )初设单位造价(万元 /km)一般线路本体工程投
12、资大跨越本体工程投资辅助设施工程投资场地征用及清理费静态投资动态投资4.4.4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表 2 主要工程量单公里指标项目名称 导线 地线 金具接地钢材绝缘子 塔材 基础钢材混凝土量土石方量单位 t/km t/km t/km t/km 片 /km t/km t/km mG1/km mG1/km本工程通用造价注:绝缘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分类统计。4.4.5 走廊通道清理及协议a) 厂矿企业拆迁数量,跨越民房户数,民房拆迁面积及结构类型,三线(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拆迁数量,其它拆迁数量。b) 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 长度,树木跨越长度及砍伐数量等。c) 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
13、情况说明(资金、 协议内容)。4.5 造价分析4.5.1 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4.5.2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 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4.6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4.6.1 杆塔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总塔数、 采用杆塔通用设计的数量及模块、 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塔数等。 若工程未采用杆塔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杆塔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计。4.6.2 金具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说明,包括线路总串数、 采用金具通用设计的串数量,未采用通用设计的串数量等。 若工程未采用金具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并说明是否按照金具通用设计原则进行设
14、计。Q / GDW 166.1 20104表 3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电压等级 110kV架设回路数线路长度( km)导线型号气象条件(风速 /覆冰)地形条件工程概况杆塔总数(基)通用设计模块编号塔型模块应用数量自行编制塔型模块应用数杆塔设计其他(以大代小等情况)附注:表中模块编号应对照 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化成果(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 通用设备)应用目录 进行选取。4.7 “ 两型三新” 应用情况说明工程应用国家电网公司“ 两型三新” 线路设计建设导则的情况。4.7.1 线路规划。4.7.2 路径选择。4.7.3 电气部分。4.7.4 杆塔。4.7.5 基础。5 线路路径5.1 变电站进出线布置变电
15、站本期和远期间隔排列,进出线终端塔布置和方向;与已有和拟建线路相互关系,远近期过渡方案。5.2 线路路径方案5.2.1 路径复杂或拆迁量较大的工程应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进行路径方案优化选线。5.2.2 路径方案应满足与铁路、 高速公路、 机场、 雷达、 电台、 军事设施、 油气管道、 油库、 民用爆破器材仓库、 采石场、 烟花爆竹工厂等各类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要求或相关协议要求。5.2.3 路径方案应结合林区、 重冰区、 舞动区、 微地形、 微气象等因素进行优化调整。5.2.4 详细描述各路径方案,包括线路走向、 行政区、 沿线海拔高程、 地形、 地质、 水文、 交通运输条件、 林区、 重冰
16、地段、 舞动范围及等级、 主要河流、 城镇规划、 自然保护区、 文物保护区其它重要设施及重要交叉跨越等。5.2.5 各路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论证结果。5.2.6 路径推荐方案简要说明,包括行政区、 地形比例、 林区长度及重要交叉跨越等。5.2.7 列表说明沿线主要单位协议情况。5.3 走廊清理5.3.1 说明线路走廊清理原则(包括相关法律、 法规和政策文件、 环评报告和批复、 规程规范的要求)。5.3.2 对线路经过走廊清理费用较高的地区,宜采用卫片、 航片、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等手段,对走廊清理工程量进行分类统计。Q / GDW 166.1 201055.3.3 走廊清理应包括以下内容:a)
17、 应说明拟拆迁或跨越的房屋情况 ,包括建筑物的属性、 规模、 结构分类、 价格。b) 拆除或迁移“ 三线” (电力线、 通信线、 广播线)的情况说明。c) 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 长度,树木跨越长度及砍伐数量、 价格等。d) 拟拆迁、 压覆厂矿的类型、 所属单位、 规模、 数量、 费用。e) 拟拆除或迁移改造道路或管线的所属单位、 类型、 等级、 数量、 费用。f) 对导航台、 雷达站、 通信基站等特殊障碍物的影响。g) 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h) 其它。6 气象条件6.1 气象条件的选择6.1.1 气象资料来源,包括气象台(站 ))的
18、名称,周围环境,与线路的相对距离、 风速记录表、 记录方式等。6.1.2 根据气象资料经数理统计并换算为线路设计需要的基本风速计算值,结合所经地区荷载风压图和风压值换算的基本风速、 沿线风灾调查资料以及所经地区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和区段划分,以及必要的稀有验算风速,宜采用典型气象区。6.1.3 调查沿线冰凌情况,结合附近已有线路采用的设计覆冰值与运行经验,提出设计选用的覆冰值及需验算的稀有覆冰值和区段划分。6.1.4 收集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年平均气温、 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6.1.5 调查沿线已建成线路运行情况 (风灾、 冰灾、 雷害、 沙尘
19、、 舞动等 ),必要时专项论述。6.1.6 对线路沿线微地形、 微气象情况进行调查描述,明确需要采用的加强措施或说明进行避让的情况。6.2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一览表表 4 设计采用的气象条件项 目 气温( ) 风速( m/s) 覆冰厚度( mm)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基本风速操作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安 装带电作业覆 冰平均年雷暴日数( d)冰的密度( g/cm3)Q / GDW 166.1 201067 导线和地线7.1 导、 地线选型7.1.1 新建线路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确定导线截面。 对高海拔、 重冰区、 大气腐蚀等地区,应对不同材料结构的导线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比选,采用年费用最小法进行
20、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导线型号、 分裂根数。 论述分裂间距和排列方式。 推荐方案应满足输送容量、 环境影响、 施工、 运行维护的要求,体现可靠性、 经济性和社会效益。7.1.2 增容改造线路应对增容导线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导线型式。7.1.3 根据系统通信、 导地线配合和地线热稳定等要求确定地线型号,如采用良导体地线时,应论证其必要性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如采用 OPGW 光缆,应论证其选型及分流地线。7.1.4 列表给出导线和地线(含 OPGW 光缆)的机械电气特性。7.2 导、 地线防振7.2.1 确定导线和地线的最大使用张力,平均运行张力及其防振措施。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防振锤
21、的型式。7.2.2 分裂导线采用的间隔棒型式及布置方式。7.3 导、 地线防舞7.3.1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论述舞动区范围及等级确定。7.3.2 根据舞动区等级划分,采取相应的防舞措施。8 绝缘配合8.1 确定污区划分原则8.1.1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8.1.2 污区划分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 附灰密度、 污湿特征、 运行经验,并结合各省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8.2 污区划分8.2.1 沿线污染源、 污湿特征、 沙尘天气等调查及分析。8.2.2 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污区等级及泄漏比距。8.3 绝缘子选型分析瓷、 玻璃、 棒式(复
22、合、 瓷棒)等绝缘子技术特点,结合运行经验(污闪、 冰闪等)和工程实际情况,推荐绝缘子型式。8.4 绝缘子片数选择8.4.1 按照泄漏比距法确定绝缘子片数。8.4.2 校核操作过电压要求的绝缘子片数。8.4.3 校核雷电过电压要求的绝缘子片数。8.4.4 在覆冰严重的地区还应满足冰闪对绝缘子片数的要求。8.4.5 高海拔地区绝缘子串的片数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正。8.4.6 列表给出绝缘子配置及绝缘子机械电气特性。8.5 空气间隙8.5.1 提出各种运行工况下相应的空气间隙值。8.5.2 高海拔地区的空气间隙值按相关规定进行修正。Q / GDW 166.1 201079 防雷和接地9.1 防雷设计9
23、.1.1 调查沿线雷电活动情况和附近已有线路的雷击跳闸率。9.1.2 根据防雷需要,确定地线布置型式和保护角,以及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的最小距离。 对雷电活动较多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9.1.3 耐张塔跳线防雷保护设计。9.2 接地设计9.2.1 因地制宜采用不同接地装置型式。9.2.2 高土壤电阻率地段采用环保的降阻措施。9.2.3 论述特殊地区(高土壤电阻率地区、 强雷电活动地区等)的接地设计方案。10 绝缘子串和金具10.0.1 导线和地线的悬垂串、 耐张串组装型式和特点。10.0.2 说明导线和地线的悬垂串、 耐张串组装型式和特点;提出各种工况下绝缘子串和金具的安全系数;说明接续、 防振
24、等金具的型式及型号。10.0.3 新设计金具的名称、 作用及其机械电气特性。10.0.4 说明工程中金具通用设计的应用情况,所用模块和应用率,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因。10.0.5 节能型金具使用情况说明。10.0.6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绝缘子串型及金具进行论证说明。11 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1.0.1 导线对地最小距离。11.0.2 导线对各种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11.0.3 说明树木跨越的主要原则。11.0.4 线路工程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校验导线安全系数及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12 杆塔和基础12.1 杆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并进行说明。 新设计塔型应论证其技术经
25、济特点和使用意义,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并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12.1.1 杆塔规划。a) 直线塔系列规划。b) 耐张转角塔系列规划。c) 特殊杆塔规划(直线转角塔、 高跨塔、 电缆终端塔等)。d) 杆塔规划成果及杆塔使用条件。e) 杆塔间隙圆图。12.1.2 杆塔荷载。对于新设计的杆塔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说明:a) 杆塔正常、 事故、 安装工况下的荷载及其组合。b) 杆塔设计荷载在断线、 不均匀覆冰或脱冰及施工临锚等工况下的纵向张力,直线塔、 耐张塔采用纵向张力的数值。c) 说明安装条件和附加荷重。Q / GDW 166.1 20108d) 如有其它特殊荷载工况应进行说明。12.1.3 杆塔选型。
26、a) 比选杆塔型式。b) 说明杆塔构件的材质和截面类型。c) 杆塔防腐措施、 登塔设施;螺栓的防卸、 防松。d) 提出全线杆塔汇总表,包括各种杆塔使用条件、 呼称高及材料用量。e) 需做试验的杆塔,应给予说明,并提出专项立项报告。12.1.4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杆塔荷载、 杆塔型式、 杆塔构造及防松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证。12.1.5 结合运行经验和沿线灾害调查,论证局部地段防强风倒塔措施。12.2 基础12.2.1 说明沿线的地形、 地质和水文情况、 土壤冻结深度、 地震烈度、 施工、 运输条件,对软弱地基、膨胀土、 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作详细的描述。12.2.2 综合地形、 地质、 水
27、文条件以及基础作用力,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优先选用原状土基础。 说明各种基础型式的特点、 适用地区及适用杆塔的情况。 对基础尺寸应进行优化。12.2.3 线路通过软地基、 湿陷性黄土、 腐蚀性土、 活动沙丘、 流砂、 冻土、 膨胀土、 滑坡、 采空区、地震烈度高的地区、 局部冲刷和滞洪区等特殊地段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12.2.4 对新型基础应论证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 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 需做试验的基础,应给予说明,并提出专项立项报告。12.2.5 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 强度等级。12.2.6 线路经过直流接地极附近时,应论述基础防腐措施。12.2.7 如需设置护坡、 挡土墙和排水
28、沟等辅助设施时,应论述设置方案和对环境的影响。13 在线监测13.0.1 对新建线路,在运行巡视、 应急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线段,跨越主干铁路、 高速公路等设施的重要跨越段,大跨越、 重覆冰、 易发生舞动地区,微地形、 微气象、 采空区或地质不良地区等可能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地区,论述安装在线监测装置的类型及其必要性。13.0.2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监测装置的工作环境、 布点方式、 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 实施费用等进行说明。14 对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台站的影响及其防护14.1 设计原则和依据14.1.1 中性点接地系统单相零序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及所依据的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期限。14.1.2 线路沿线
29、大地电导率的分布及取值。14.1.3 收集输电线路影响范围内电信线路、 无线电台站的位置及资料,绘制沿线影响范围内与各部门电信线路 (含架空线与地下电缆 )接近位置平面图。14.2 计算、 分析及推荐意见14.2.1 对临近线路进行危险和干扰影响计算,并对有关参数如屏蔽系数、 降低系数等进行分析和采用。14.2.2 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对采用的防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14.2.3 列出对沿线各电信线路的影响计算结果及其防护措施一览表,其中包括电信线路所属单位、 电信线路型式、 等级,感应纵电动势、 对地电压、 杂音电动势的最大值,防护措施、 协议情况等。14.2.4 列出对沿线无
30、线电台站的影响计算结果及其防护措施。Q / GDW 166.1 2010915 环境保护15.0.1 说明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水土流失区、 生态保护区、 植被保护措施情况。15.0.2 说明区域环境影响程度,提出减小对环境影响所采取的措施。15.0.3 为了减小输电线路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的措施,施工和运行的注意事项。16 劳动安全16.0.1 说明输电线路工程应满足国家规定的有关劳动安全与卫生等要求。16.0.2 工程在特殊条件(高海拔、 高寒等)下施工,应对施工人员劳动安全做专门论述,说明采取的防护措施,并计列费用。17 运行维护17.0.1 配备的交通工具
31、。17.0.2 运行维护及检修的通信方式和设备。17.0.3 检修工器具及备品,备件的配置与数量。18 主要设备材料表18.0.1 设备材料内容a) 线路本体部分:导线、 地线、 绝缘子、 间隔棒、 金具、 钢材 (杆塔、 基础、 接地 )、 螺栓、 防盗(防松)螺栓、 混凝土等;b) 通信保护所需材料。18.0.2 主要设备材料表应包括名称、 规格、 数量等栏目,并说明是否包括运行维护工器具和备品备件,以及是否计入设备材料损耗等。19 特殊施工方案19.0.1 一般线路不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大纲。19.0.2 对于采取人力、 畜力方式难以运输的施工地段,应编写索道运输等方式的特殊施工方案,并
32、计列相关费用。19.0.3 对投资影响较大的施工方案应在初步设计说明书中进行专项论述。20 专题报告20.1 试验研究项目20.1.1 概述a) 目的和意义b) 工程应用及预期达到的社会经济效益20.1.2 研究内容及项目经费a) 实施方案b) 依据的理论及所采用的技术原理、 方法c) 主要技术性能与指标d) 项目的进度计划(通过表格、 甘特图等形式表示)e) 项目经费预算情况20.1.3 研究成果Q / GDW 166.1 201010a) 成果内容及形式b) 研究成果在本工程的应用及效益20.1.4 相关文件a) 业主单位对项目的意见b) 主管单位对项目的审查意见20.2 其它专题对于其它
33、专题项目,专题报告中应详细论证设计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达到概算深度)。21 图纸21.1 必备图纸a) 线路路径方案图 (视线路长度情况可按 1: 5 万、 1: 1 万、 1: 2 千或 1: 1 千等,推荐路径方案图一般按 1: 1 万 );b) 杆塔型式一览图;c) 基础一览图;d) 变电站进出线规划图;e) 导线特性曲线或表;f) 地线或 OPGW 光缆特性曲线或表;g) 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图 (主要型式 );h) 输电线路单相接地零序短路电流曲线;i) 接地装置图。21.2 视情况需要的图纸a) 拥挤地段平面图和走廊清理平面图;b) 特种 (或新设计 )金具图;c) 与线路路径
34、方案相关的其它图;d) 沿线海拔高程图;e) 主要新设计杆塔的间隙圆图;f)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g) 电力系统远景地理接线图(在初步设计报告中插图);h) 输电线路与电信线路接近位置平面图;22 计算项目及其深度要求22.1 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可参考表 22.1-1,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增减。 计算书底稿不列入设计文件,一般只引述计算条件和计算结果。表 5 计算项目序号 计算项目名称1 基本风速统计计算2 导线、 地线或 OPGW 光缆机械特性计算3 电磁环境计算4 导线选型技术经济比较计算5 各路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6 地线或 OPGW 光缆热稳定计算7 绝缘
35、配合计算Q / GDW 166.1 201011表 5(续)8 摇摆角计算9 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计算10 杆塔荷载条件计算11 杆塔计算12 基础计算13 其它工程需要的计算22.2 计算项目深度22.2.1 基本风速统计计算按规程规定的高度、 重现期及方法进行计算。22.2.2 导线、 地线或 OPGW 光缆机械特性计算包括各工况比载计算、 弧垂应力计算,满足工程要求。22.2.3 电磁环境计算对高海拔地区,采用相关规程规定的公式对电晕、 电磁场、 无线电干扰、 可听噪声等进行计算。22.2.4 导线选型技术经济比较计算对高海拔、 重冰区、 大气腐蚀等地区,应对不同材料结构的导线进
36、行如下计算:a)技术计算:输电线路条件,包括机械特性、 荷载特性、 覆冰过载能力,对杆塔设计的影响,对施工、 运行维护的影响等。 各导线方案技术计算,必须满足相关规程规定或标准的要求。b)经济计算:估算各导线方案本体投资、 静态投资、 损耗及运行费用等并进行经济比较。c)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推荐导线方案。22.2.5 各路径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计算一般宜对技术和经济作综合性比较,并列表表示。 对重大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宜做到概算深度。22.2.6 地线或 OPGW 光缆热稳定计算根据系统提供的等值阻抗和单相故障零序电流,计算地线和 OPGW 光缆电流分配,按系统故障切除时间,选择地线和 OP
37、GW光缆热稳定所需要的截面;参考线路所经地区的雷电情况,确定地线和 OPGW光缆的结构型式和单丝直径。22.2.7 绝缘配合计算根据规程规定进行绝缘配合计算,确定雷电过电压、 工频(或工作)电压、 操作过电压时需要的绝缘子片数及相应的空气间隙。22.2.8 摇摆角计算摇摆角计算参数按规程规定选取,提出计算条件及间隙圆图。22.2.9 对电信线路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计算对平行及交叉的电信设施,进行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计算,提出处理意见。22.2.10 杆塔荷载条件计算按杆塔规划成果,提出杆塔荷载条件,提供给结构专业进行杆塔计算。22.2.11 杆塔计算布置出各塔型的单线图,对典型直线塔和耐张塔按荷载条件进行计算,以此推算出各塔型的重量,为杆塔工程量计算提供根据。22.2.12 基础计算根据全线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杆塔类型规划基础型式,对每种型式的典型基础进行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