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8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 ( A)二战以后 ( B)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以后 ( C)废除科举制以后 ( D)文艺复兴以后 2 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的是 ( )。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 B)政治经济制度 ( C)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D)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3 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是指在教学中应 ( )。 ( A)理 论联系实际 ( B)及时巩固 ( C)因材施教 ( D)启发性教学 4 活动课程的概念是针对什么课程提出来
2、的。 ( ) ( A)广域课程 ( B)综合课程 ( C)学科课程 ( D)核心课程 5 班级活动是指 ( )。 ( A)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切活动 ( B)以建设和发展班集体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 C)除课堂教学以外开展的活动 ( D)班会、晨会等常规性活动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6 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 开始盛行。 7 是我国第一部 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8 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以 “泛爱教育 ”为旗帜,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 。 9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动力有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我国古代 论的代表。 10 当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
3、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挥得到补偿,这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性。 11 教科书编写需要处理好知识的逻辑顺序和 的关系。 12 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或者能力到发展的理论被称为 论。 13 课堂教学过程一般由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 巩固知识、 、检查知识等几个阶段组成。 14 教师运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是德育的 法。 15 提出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 ”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3分。 16 学制 17 学科课程 18 校园文化 19 教学原则 20 体育 四、判断题
4、 每题 5分。请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 21 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 22 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 能动实践的结果。 23 课外活动就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24 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 25 一堂好课的标准只要看是否完成了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25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 25 简述活动和交往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25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 ?请联系实际加以阐述。 1998年在职教育硕士(教育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每小题 1分。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
5、个是正确的。 1 【正确答案】 B 2 【正确答案】 B 3 【正确答案】 D 4 【正确答案】 C 5 【正确答案】 B 二、填空题 每小题 1分。请在下列各题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答案。 6 【正确答案】 隋唐 7 【正确答案】 学记 8 【正确答案】 夸美纽斯 9 【正确答案】 内发 10 【正确答案】 互补 11 【正确答案】 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12 【正确答案】 形式教育 13 【正确答案】 运用知识 14 【正确答案】 陶冶教育 15 【正确答案】 马卡连柯 三、 名词解释 每小题 3分。 16 【正确答案】 即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6、、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7 【正确答案】 是将人类文化按科学分类,从中选出最基本的原理与知识,组成由不同学科构成的课程体系。 18 【正确答案】 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可细分为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 19 【正确答案】 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0 【正确答案】 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四、判断题 每题 5分。请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
7、或说明理由。 2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是片面的。 2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等 ),与外部环境 (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的发展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 ),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2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课
8、外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的任务在于根据自己的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余生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积极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1)教学认识的教育性,首先表现在教学过程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 (2)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具有潜在的教育性。 (3)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性质等对学生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2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不仅要看
9、是否完成大纲规定的 任务,而且要做到教学目的明确、讲授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课堂组织得好、师生积极性高。 五、论述题 每题 15分。 25 【试题解析】 (1)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首先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有学科专业素养。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学科专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而且包括一定的科研能力。 (2)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还指教师不仅要有学科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的素养。教育事业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可以推进社 会各方面的进步发展。一名教师能不能自觉地使教育活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0、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与他有没有教育理论的素养、能否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有很大的关系。并不是有较多知识的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 (3)教师还需要有一些与教师职业有关的特殊要求,比如: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25 【试题解析】 (1)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活动和交往,参 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2)活动和交往的性质、内容、方式不同,对人的品德影响的性质和作用也不同。 (3)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
11、交往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25 【试题解析】 新技术革命对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供了教育迈向一个新阶段的机遇,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1)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的急速增长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更重要。例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强调实验课,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能力。 (2)教学形式个别化。由于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传递教学内
12、容的途径将发生重大的改变,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能够确保学生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和方便的地点,学习这些内容。他们可以按照教学要求自订学习进度计划,并且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我测验和评价。例如现在的远程教育、各种网校的发展都体现了教学形式个别化。 (3)培养目标个性化更 加受到关注。新技术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和多样化。这为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例如现在的各种特色学校的出现和各种特长班实验的举办。 (4)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知识的创造和传播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使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应对世界的变化,由此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目前在全国许多地方施行的 “研究性学习 ”就是鼓励学生去自主创造、创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