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 一、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 1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2 成就动机理论 动机层级理论 3 学习论 教学论 4 一般领域的策略 (弱方法 )特殊领域的策略 (强方法 ) 5 建构主义 社会文化建构主义 二、简答题 6 简述专家 新手比较研究的结论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7 论述自动化基本技能获得的过程中知识从陈述向程序转化的过程。 8 论述认知策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及今后研究的取向。 9 分析当今教育心理学将加 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归于行为主义联结说的基本理由。 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 一、成对观念术语关系简析 1 【
2、正确答案】 第一,陈述性知识是 “是什么 ”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是 “怎么做 ”的知识;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 【正确答案】 阿 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提炼。他的主要贡献是,区分了这种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
3、。阿特金森认为,生活使人面临难度不同的任务,他们必然会评估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 马斯洛提出的动机层级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某些活动是由生物需要驱动的,这些行为可以用需要剥夺、内驱力和强化等概念来解释。满足这五种需要是推动人的各种行为的动 力的基本源泉。在用这一动机理论来解释人的行为时,马斯洛提出如下假设:第一,人的需要的满足有先后之分,越是低级的需要越是要先满足。只有较低级的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能产生较高一级的需要。第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被称为缺失性需要,当这些需要尚未满足前,它们一直推动人从事满足需要的行为。但一旦满足,行
4、为暂时停止。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性需要。这类需要是在适当程度的满足以后才产生的,而且不会暂时终止,因此将一直推动人去从事满足这些需要的行为。第三,人类的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 3 【正确答案 】 教是以学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的。动物能学,故可以训练;人能更善于学,故 “教 ”自古以来就存在。反过来,没有 “学 ”, “教 ”不可能存在。所以可以把教学定义为 “以促进学习者能力和倾向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的师生双边活动 ”。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的定义是 “教学论(didactics),亦称教授论,以研究教学规律为对象的学科。研究范围包括教学任务 (目的 )、内容、过
5、程、原则、方法、形式和评价等 ”。现代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简称 “学习论 ”)是研究学习结果的性质、学习分类、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 条件的各种学说。学习论与教学论研究同一对象的两个方面,但侧重点不同。学习论侧重于研究学生学的方面,而教学论侧重于研究教师教的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等。 4 【正确答案】 由专门领域的知识构成的针对具体学科问题的方法被称为强方法(strongmethod),它们能保证问题迅速有效地解决。而非针对具体学科问题的方法,被称为一般的启发式方法 (generalheuristic),这种方法与强方法相对
6、,又被称为弱方法。后者是脱离了具体应用条件的 知识,难以保证问题迅速而有效地解决。所以,通过比较新手与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明,专家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强方法,新手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弱方法,从而导致他们解决问题的效率有明显差异。弱方法必须经长期反复的实践才能有效应用。至少就成人来说,他们采用的弱方法是经过多年实践的,在学习迁移训练情境中不可能有明显进步,因此在迁移测验中也下能表现出来。 5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 (J. Piaget)和早期布鲁纳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但相对而言,他们的认知学习观主要在于解释如何使客观的 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
7、构。自从 20世纪 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以后,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建构主义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很多研究者把自己的理论称为建构主义理论,但在具体观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但各种观点之间也有一定的共识。例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 过程;在教学观上,强调教学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的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 “生长 ”,促进
8、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社会文化建构主义是建构主义的取向之一。这种倾向受到了维果斯基的突出影响,也把学习看成是建构过程,关注学习的社会性的方面。它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所以,它着重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时代和不同情境下个体的学习和问题解决等活动的差别。他们借鉴文化人类学 的方法,研究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实际活动,并认为这些实际活动是以一定的社会交往、社会规范、社会文化产品为背景的。 二、简答题 6 【正确答案】 (1)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异表现在六个方面
9、: 有意义的知觉模式的差异。专家能知觉较大的有意义的刺激模式,新手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差异。专家在他熟悉的领域有较优越的长时记忆能力和短时记忆力。 技能执行速度的差异。某一领域的专家,他们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已达到高度熟练的程度,有的已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由于这些基本技能自动执行,便减轻了他们的短时记忆负担,可以把精力集中于运用策略完成需要高水平思维方面的任务。 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差异。在解决常规问题时,专家比新手快得多;但在解决困难的新问题时,专家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比新手要长一些。 表征的深度差异。当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专家能很快抓住问题的实质,根据问题的内在结
10、构表征问题,属于深层表征。 自我监控技能的差异。 专家倾向于更频繁地检查自己对问题的解答,而且这种检查的效果比新手更好。 (2)对教育实践的意义:专家和新手的差别根源是后天的,这主要是指后天知识的获得的差异。而知识并非仅仅是一般领域的知识,还应包含特殊领域内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因此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创设合适的外部条件,推动学生头脑中知识的程序化和策略化,提供给学生不断变化的问题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7 【正确答案】 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需要经历三个阶段:认 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在第一阶段,学
11、生对技能做出陈述性解释。在第二阶段,陈述性表征转变为程序性知识。随着一系列步骤被不断重复执行,其中的错误逐渐被排除,这种指导行动的知识将得到编辑,对大量信息预先做出编辑的结果是,程序中的众多信息表征为一些大的组块,从而使工作记忆中不必要的记忆表征降至最低。对知识的编辑会出现两个过程: (1)合成,将一些个别的产生式汇编成一个程序。通过合成,个别的产生式将被依次组合起来。这样,产生式将会逐级被激活,形成一个前后连贯的程序。成功执行这样一种行动序列后,各 产生式之间的联系便会得到增强,整个技能也会逐渐具有程序化的特征。 (2)程序化,指在执行程序时逐渐摆脱对陈述性知识的依赖。一旦技能具备厂程序化的
12、特征,对下一执行步骤的有意识搜索,将被自动的匹配过程所取代。 8 【正确答案】 (1)认知策略是对学习及思维活动中涉及的内部过程做出选择、予以指导的认知技能,其功能是调节和监控概念与规则的使用。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这些技术和方法能使学习、记忆及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活动较为有效地进行。比较定型和常用的策略有: 复述策略: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 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 精加工策略:人们为了更好地记住所学的东西而对学习材料进行充实意义性的添加、构建和发生。 组织策略:组织实际也是一种编码过程,不过它比编码更深,更复杂,层次更高,是对信息进行更深度的加工。运用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
13、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形成较为清晰的知识网络。 (2)认知策略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 起步阶段:自 1956年布鲁纳等人在研究人工概念学习过程中发现了聚焦策略和审视策略,并发现运用一定的策略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从此 “认知策略 ”研究兴起。这一阶段以 儿童不熟悉的认知任务研究为主。但单纯在生疏的任务环境中研究儿童认知发展,会低估儿童的推理能力,忽视不断发展的渐变式机制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通用学习策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展,记忆策略、组织策略、精加工策略等不涉及特定学科知识的通用策略相继出现。 1971年弗拉维尔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此为基础形成、发展的元认知理论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策
14、略的理论研究和训绦指导,涌现出丹塞路学习策略指导教程、芝加哥掌握学习策略阅读教程、赫伯内容指导教程、魏斯坦认知学习策略等通用学习策略教程及其训练研究。 学科学习策略 。研究表明,不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训练研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帮助甚小。由此学科学习策略研究兴起,特别是第二语言获得的学习策略与阅读策略研究已成为学科学习策略研究的热点学科。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研究者提出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互作用 ”三种阅读理解模式,对阅读的有效程序、阅读的方式、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图式的构建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研究。 综上所述,认知策略研究领域的变化经历了 “研究生疏的认知任务 通用学习策略 学科学习策略 ”的发展
15、进程,这反映了学习策略研究从探讨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领域研究已逐步发展到应用领域 研究。 9 【正确答案】 (1)加涅在前人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学习层级理论 ”。他认为,人的学习形式从简单到复杂构成一个逐步上升的层级,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 反应联结、连锁、言语连锁、多重辨别、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后期,加涅对该理论加以修正,提出五类学习结果说,指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2)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又以概念学习为前提,概念学习又以辨别学习为前提,辨别学习以联想学习为前提。这就是加涅提出的学习层次理论。加涅对学习分 类的研究在心理
16、学家中具有代表性。 (3)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 设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给各类学习结果提供相应的能力动词。 分析教学任务。从既定的目标出发,不断地向自己设问,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具备哪些前提技能。 课程的排序。课程的单元之间遵循前后的逻辑关系分析,在单元之内则使用任务分析技术。 教学事件。 教学媒体的选择。在对媒体本身的物理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特征、学生的特征对教学媒体做出选择。 单课的设计。对先前五个方面的综合使用来设计 一堂课。 (4)学习层级理论对教学设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学目标作为一种高层次学习必须分解到学生已掌握的层次才能为学生所掌握,这体现了 “因材施教 ”的原则。但是,有些教学目标是不能或不必加以分解的。 有利于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加涅划分五类学习结果,而不同学习结果需要相应的内外条件,任务就是将教学任务分类至不同学习结果中,进而创造条件。 以上两点皆表示加涅的学习观具有还原论倾向,认为整体等于部分之和。加涅和布时格斯的教学设计原理在 70年代影响深远,但随着教育 学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