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建国初期,为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经济,人民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 A)完成土地革命 ( B)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 ( C)稳定金融和物价 ( D)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最主要的区别是 ( )。 ( A)采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 B)没收地主土地 ( C)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 D)保护中农 3 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全国进入高潮的标志是 ( )。 ( A)党中央发出关于纠正镇压反
2、革命活动的右倾偏向指示 ( B)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的颁布 ( C)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的决议的通过 ( D)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 ”的方针的试实行 4 1950年 2月 1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与苏联签订的条约是 ( )。 ( A)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C)中苏同盟条约 ( D)中苏同盟互助条约 5 全国高校院系调控的 时间是 ( )。 ( A) 1950年至 1951年 ( B) 1951年至 1952年 ( C) 1952年至 1953年 ( D) 1951年至 1953年 6 1950年 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
3、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的是 ( )。 ( A)周恩来 ( B)毛泽东 ( C)邓小平 ( D)陈云 7 毛泽东在 ( )会议上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 A)七届二中全会 ( B)七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八大 ( D)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 法颁布于 ( )。 ( A) 1949年 ( B) 1950年 ( C) 1952年 ( D) 1954年 9 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 ( )。 ( A)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 B)统一全国大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 C)整党建党、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 ( D)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 二、名词解释 2
4、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0 没收官僚资本 11 西藏和平解放 12 土地改革 13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4 “三反五反 ”运动 15 银元之战 16 米棉之战 17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8 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1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1 过渡时期总路线 22 一化三改 23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24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5 四马分肥 26 公私合营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
5、 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何年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 (2)从所列内容看,该宪法的特点是什么 ? (3)该宪 法颁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28 概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29 概述建国初期的经济政策。 30 评述土地改革。 31 简述建国之初,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方针。 32 评述建国初期思
6、想文化领域内的三大批判运动。 33 简要回答国民经济恢复的表现、原因和意义。 34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6 【正确答
7、案】 B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从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9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0 【正确答案】 没收官僚资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济政策。 1947年10月 10日发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了 “没收官僚资本 ”的号召。同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把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 了 “保持,原职、原
8、薪、原制度 ”的办法,不打乱原来的组织机构和生产系统,将它们完整地接收下来,先实行监督生产,然后,逐步进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这些被没收的官僚资本的企业和财产,是建国初期国营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国民党人经营的企业,小官僚和地主所办的工商业,则不在没收之列。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1 【正确答案】 1950年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昌都。 1 951年 4月,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权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等到达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派出全权代表李维汉、张经武与西藏地 方政府的全权代表进行谈判。 5月 23日,双方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
9、办法的协议。协议共 17条,主要内容有: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西藏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根据协议, 10月 26日,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抵拉萨。西藏的和平解放,完成了祖国大陆统一的大业。至此,我国领土除台湾等岛屿外,都获得了解放,实现了整个大陆的统一。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 12 【正确答案】 1950年 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作为指导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文献和基本法律依据。土地改革
10、的总路线是: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运动分三批逐步展开,一般以解放时间的先后,由华东、中南到西北、西南逐次进行。土地改革大体上分为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体第三个步骤。到1952年底,除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区域外,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 革。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3 【正确答案】 中国和苏联在 1950年 2月签订。包括前言和六个条款,有效期三十年,主要内容是: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的行动,一旦缔
11、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略,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地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或行动;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 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磋商;双方保证以友好协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联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保障双方的安全,维护远东和世界和平,加强中苏人民的友谊和促进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有重大的意义。 【知识模块】
12、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4 【正确答案】 在巩固新生政权的过程中,随着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 “三害 ”、 “五毒 ”的现象,为了巩固国家政权,从 1951年底开始,在全国开展了 “三反五反 ”运动。 “三反 ”指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主要在党政机关、国营经济部分和企事业单位开展。 “五反 ”指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主要在各大中城市的工商业者展开。三反五反运动至 1952年 10月结束。它纯洁了国家机关,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促进了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和警惕性的提高,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 【知识模
13、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5 【正确答案】 银 元之战是指建国之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支持,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同投机资本做斗争的 “战役 ”。各大城市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针对当时猖獗的银元投机,命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政府应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唯一合法的货币。上海和武汉等大城市相继采取了查封金融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 ”和将投机商逮捕法办的措施。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6 【正确答案】 米棉之战是指银元之战后,党和政府依靠国营经济的力量和老区农民的 支持,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
14、手段,同投机商囤积粮食、棉纱、棉布、煤炭,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做斗争的 “战役 ”。人民政府从老解放区向各大城市秘密调集大量的米、棉和煤炭,等到物价上涨最激烈时,全国同时行动,敞开抛售。大量物资投入市场,投机资本家吞食不下,物价开始下跌。政府连续抛售 10天,粮、棉等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投机商哄抬物价的阴谋破产,竞相抛售存货,但市场已经饱和,许多投机商宣告破产。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7 【正确答案】 新中国的建立,需要新型的知识分子。为此,中共 中央从 1951年开始至 1952年秋,开展了全国规模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5、彻底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影响,划清敌我界限;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划清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的界限;帮助知识分子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确立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处于领导地位的观念。改造的办法是:一方面组织知识分子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清除旧思想、旧习惯的影响;一方面组织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改造运动从高校扩展到中小学校,从教育 界扩展到文艺界以至整个知识界。这次运动,为新中国的建设造就了新型的知识分子。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8 【正确答案】 1950年 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经
16、济恢复时期的任务和方针。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建国头三年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八项工作 ”。 “三个条件 ”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所需经 费的大量节减。 “八项工作 ”指做好土地改革、调整工商业、精兵简政、改革旧有文教事业、救济灾民和失业者、肃清反革命、整党建党、团结民主人士开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是完成恢复经济的中心任务的工作纲领。毛泽东还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强调必须稳步前进,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
17、子的绝大多数,集中力量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这是关于恢复经济的策略方针;七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初期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提出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对于开展各项民主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19 【正确答案】 1954年 9月 15日至 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会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 13人为副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
18、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这次大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 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渡做法,从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国务院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这就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0 【正确答案】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 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宪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定了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政治制度
19、是民主集中制; 规定了国家的经济政策,确立了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规定了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各民族一律平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产生办法及相互关系。这部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为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证。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1 【正确答案】 1953年 6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比较完整的表述。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
20、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954年 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2 【正确答案】 一化三改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内容的概括。 “一化 ”指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实现国家工业化。 “三改 ”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3 【正确答案】 是从个体手工业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过渡形式。合作社的主要活动是统一向供销合作社或国营企业购买原料,向供销合作社、消费合作社或
21、国营企业推销产品,承接加下订货。它与手工业生产小组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在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开始集中生产,有的按照生产技术,进行简单的分工协作,并用业务经营中获得的利润购置了一部分公有的生产工具。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4 【正确答案】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也是主要形式。根据生产资料 公有程度的不同,分为半社会主义的和完全社会主义的。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生产资料还没有全部归集体所有,保留部分的私有制,实行工具入股,按股分配收入,仅以收入的一部分实行按劳分配。这是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是把自己的生产工具、设备等生产资料折
22、价归社,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的财产,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领取工资。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5 【正确答案】 四马分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阶段公私合营形式下的企业利润的分配原则。具体地 说,企业利润的分配,按照国家的税收、资本家的股息和红利、工人的奖金和福利、企业的公积金四个部分进行,当时称为四马分肥。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6 【正确答案】 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阶段的组织形式。公私合营在 “四马分肥 ”形式下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四马分肥 ”形式下的公私合营企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领
23、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国家手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原来的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公有,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完全纳入了国家的计划 ,按照社会主义经营的方向发展。四马分肥形式下的公私合营已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上我国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步骤。资本家失去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企业管理权、利润分配权,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仅仅限制在定息上。因此,企业的生产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成为了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27 【正确答案】 (1)
24、这部宪法是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3)这部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28 【正确答案】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着许多困难,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1)在国内,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基本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各民主党派和其他爱 国人士通过政治协商参与国家的决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25、与政治协商制度正式形成。工人、农民、学生和知识分子都表现出了积极的革命热情。但是新中国还存在严重的困难,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 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虽然已经获得基本胜利,但还没有完全结束。国民党还有 100多万正规部队占领着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西康六省的全部或大部,进行垂死挣扎;中国大陆上还潜伏着上百万武装土匪、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等反革命残余势力,他们同当地恶霸相勾结,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破坏和颠覆活动。这些正规部队和参与武装,与人民政权和人民解放军 进行着各种形式的对抗,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 经济上,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民党遗留下来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此
26、外,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水平低,且布局不合理;交通和通讯设施落后,运输能力受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仍是手工操作,粮食、棉花大量依靠进口;税收制度不健全、全国财经不统一、投机商囤积居奇等经济问题。在新解放区内尚有近 3亿农业人口的地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地主阶级没有完全被打倒,农民仍受着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这些都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2)在国际上,新中国的 成立,得到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有利于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但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坚持敌视中国的立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军事上进行战略包围,并支持国民党残余势力进行破坏和捣乱,妄图
27、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中国共产党的自身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任务面前要学习新的本领,更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城市、掌握政权、从事和平建设的条件下,能否继续保持过去战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不被权力、地位和资产阶级的捧场所腐蚀。 总之,建 国之初新中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新生的人民政权站稳脚跟,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便成了党中央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因此,新中国初期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把解放战争进行到底,完成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任务,以最大的努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便为大规模
28、的经济建设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更好的条件。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29 【正确答案】 (1)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在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占全国工业资本的 2/3左右;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是彻底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前提和条件。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指示等一系列文件,详细规定了没收官僚资本,收购、征购、征用和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方针政策。没收官僚资本之后,还对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第二,管制或收购外国在华企业。
29、到 1952年底,基本上肃清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经济势力,将 外国企业变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上分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三个步骤。土改运动分三批逐步展开,一般以解放时间的先后,由华东、中南到西北、西南逐次进行。到 1952年底,除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区域外,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的统治,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私营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全面展开。到 1950年 9月底基本完成。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调整公
30、私关系、调整劳资关系、调整产销关系。通过调整,将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和销售大体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之从困难中走出来,为发展生产、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和恢复经济服务,并获得正当利润。 (4)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财政经济的好转 建国前后,经济严重困难, 1949年,财政赤字达到 2/3,从 1949年 4月到 1950年 2月,全国范围内出现了四次大规模的物价涨风。为实现财政经济的好转,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金融管理,打击不法分子和取缔非法金融结 构,健全社会主义金融体制。 第二,控制主要商品,稳定市场物价,加强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建立坚强的国营供销商业系统。 第三,统一全国财政收
31、支,统一全国贸易和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以确立统一的国家财政经济管理体制。到 1950年 3月,国家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膨胀停止,物价日趋稳定。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0 【正确答案】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总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949年冬至 1950年6月是边准备、边土改的阶段。从 1949年冬开始,华北城市近郊和河南省、陕西省部 分新区进行土地改革,到 1950年春胜利完成。同时,中共中央做好全国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从 1950年 6月到 1953年春,是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全面铺开的阶段。 1950年 6月 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32、改革法,作为指导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文献和基本法律依据。实行上地改革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富农经济由过去征收其多余的土地财产的政策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新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上分发动群众、划分农村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三个步骤。 土改运动分三批逐步展开,一般以解放时间的先后,由华东、中南到西北、西南(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除外 )逐次进行。到 1952年底,除西
33、藏、新疆少数民族区域外,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这次土地改革,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全国转入和平的经济建设的条件下进行的。土地改革满足 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最终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最基本的历史任务。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1 【正确答案】 1949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将毛泽东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和 “另起炉灶 ”、 “打扫干
34、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三大外交决策明确写了进去。共同纲领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 的基本原则是: “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这个总原则之下,我们制定了外交政策的三大基本方针。 (1)“一边倒 ”。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就是宣布我国在世界上明确地站在和平民主阵线一边。新中国制定 “一边倒 ”外交政策的原因:第一,美国对华政策与国际形势的发展。二战结束后,世界上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禁运,
35、而且 支持逃到台湾去的蒋介石国民党。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人民的革命给予同情和支持,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苏联还帮助中国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第二,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美国采取的霸权政策,严重威胁着中国和亚洲的和平与安全。新中国站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能够保障在国际上不孤立,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保障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成果,同时,也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三,中苏意识形态相同,都是在马列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两国结盟人民群众很容易接受。第四,中国 要争取到国际上的承认,以及恢复国内经济需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和援助。 (2)“另其炉
36、灶 ”。是指新中国不继承旧中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时代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外国政府凡是愿与新中国建交的,首先必须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外交关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是新中国外交的又一个重要方针。为了肃清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我们同一些国家建交的步伐宁可放慢一些。中央人民政府不急于谋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而是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 由于坚持了这些正确方针,建国初期就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 。同社会主义国家及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苏两国展开了广泛的外交活动。毛泽东、周恩来访问苏联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1954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日内瓦
37、会议,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作出了积极的努力;1955年,中国还出席了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阐明了 “求同存异 ”和协商一致的方针,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和胜利做出了积极的、杰出的贡献。此外,还同英国等西方国家发展经贸等方面的关系,同与中国为敌的美国也开始举行大使级会谈,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外交渠道。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 32 【正确答案】 从 1951年到 1955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起了三次较大的斗争。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 这是建国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批判运动。 1950年底 1951年初,全国上演了歌颂武训 “行乞兴学 ”的电影武训传,在社会上
38、引起了不同反响。 1951年 5月 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批评歌颂武训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 的讨论。此后,全国掀起了一个对武训传的 “武训精神 ”的批判运动。 (2)对胡适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 这是 一场思想领域内马克思主义对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 1954年,学术界发表了批评著名红学家俞平伯、胡适和否认红楼梦表现出的现实主义和反封建精神的文章。毛泽东看到批评文章后,对批判给予高度评价,号召对俞平伯、同时对胡适唯心论的批判,将学术领域内的争论上升到了政治批判问题上来。 1955年 3月 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开展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批判的指示,号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胡适思想进行全面批判
39、。这样,对胡适唯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在全国全面地层开了。这场批判虽然有利于肃清唯心主义观点,但也存在着混淆学术和政治的界限问题, 缺乏实事求是的分析。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胡风是一位对左翼文艺运动和进步文化事业做出一定贡献的文艺理论家。但是,1954年错误地以胡适向中共中央提交的陈述自己对文艺的观点和意见的报告为契机,发动了一场对胡风文艺思想批判的运动。 1955年 5月以后,批判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即从文艺理论批判转为一场在全国范围内揭霹所谓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完全混淆了敌我界限,使胡风等人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酿成了建国以来思想文化领域内的一大冤案。 1986年 6月,中共中央对胡风事
40、件予以彻底平反。 【知识模 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3 【正确答案】 (1)建国之后,经过建立国营经济、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私营工商业的合理调整等措施,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到 1952年,胜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主要表现在: 第一,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已近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第二,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市场物价稳定,从根本上结束了国民党时期所造成的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 第三,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商业方面,基本上形成了国营商业为主导的以合作社商业为 助手的新贸易网。 第四,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五
41、,人民物质生活有显著提高。物价稳定,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证。城市就业人数增加,职工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收入也有较大增加。 (2)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极其困难复杂的条件下取得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党和政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了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把开展政治运动和经济建设结 合起来,把人民群众在政治运动中激发出来的革命热情,引导到恢复和发展经济上去。尽管这三年政治运动很多,但都没有妨碍生产的进行,反而促进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 第二,从建国初期的具体情
42、况出发,党制定了 “不要四面出击 ”等正确的方针政策。在经济上,正确处理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使其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政治上,坚持团结大多数的方针,协调了统一战线内部各阶级、各党派的关系,从而组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胜利完成。 第三,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执政党自身的建设,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了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严格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领导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四,经济理论上的充分准备是恢复经济的重要前提。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
43、论已趋成熟。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党和国家制定了恢复发展经济的一系列具体政策,使恢复经济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有能力领导 人民迅速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使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 (3)1949年到 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巨大战略意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妄图通过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新中国归于失败的阴谋,有力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为我国政治上的独立和经济上的发展,为在平等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
44、外交关系,发展贸易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使我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残余被摧毁,在全 国范围内建立了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在内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为我国进入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并稳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34 【正确答案】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首先,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其次,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将剥削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
45、根本的变化, 社会主义经济占绝对优势。 第二,调动了广大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第三,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所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正确的,三大改造的理论、方针和政策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但是,由于建国初期所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愿望比较迫切、改造工作无经验可循以及对马列主义的过渡理论缺乏理智的考虑等,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偏差。主要表现在:要求过急,所有制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 。这 些偏差造成了一些遗留问题,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 【知识模块】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