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105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力能扛鼎 垂手可得 俗不可奈 漠不关心 ( B)食不厌精 突如奇来 混为一团 天花乱坠 ( C)举止安详 方枘圆凿 飞黄腾达 火烧眉睫 ( D)好景不长 毫无二致 捍然不顾 同仇敌忾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 “董昆是什么样子呢 ?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 ( B)他看 到我在注意地看他,就冲着我一笑说: “不行春风,难得秋雨。 同志你听到过这句谚语吗 ?” ( C) “哦,
2、哦, ”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 “我也姓过一回唐的。 ” ( D)人们思考问题、说话、写文章,都要运用概念。我们经常说: “让我考虑考虑 ”,就是在头脑中运用概念对某种事物作出判断或进行推理。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对民间剪纸瞧不起,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的玩意,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 B)望着墙上挂着的这幅水墨画,大家对作者赞不绝口; “他画虾画得如此出神入化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 ( C)在美国一再对伊拉克发出战争威胁之后,几个邻近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一时风声鹤唳,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 D)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下,沿用了
3、多年的中学教科书也纷纷改头换面,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中学生的手中。 4 下列语句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天色变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可急坏了。 ( B)浙江省图书馆收藏有不少关于鲁迅的研究著作。 ( C)说来好笑,躺在床上没多久,我就想起来了。 ( D)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 5 从修辞角度选出分析正 确的一项: 忽然在前方,或是晨曦出来的东方,或是晚霞跌落的西方,或是风沙滚滚的北方,或是热浪升腾的南方,跳出一片红光,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 它就是红柳,沙漠上的灌木丛。 ( A)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点及属性。 ( B)
4、上面一段话用了排比、比拟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红柳生长的地带及习性, ( C)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红柳生长的环境,又突出了红柳的特点。 ( D)上面一段话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红柳的特 点,又渲染了周围的气氛。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一生的遭遇,作者是颇具匠心地安排了这个插曲的。 ( B)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辉煌的、多方面的,不仅带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民族特色,而且能突破前人窠臼,具有鲜明的创新精神。 ( C)宝玉对女孩子们一般是温存和顺的,但在初期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 ( D)作者真实细
5、致地描写了造成悲剧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现实内容,揭示造成悲剧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根源。 7 以 “梨花院落溶溶月 ”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 哪一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相对组成对偶句 ?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 B)榆荚临窗片片雪 ( C)带点芙蕖点点雨 ( D)丁香初绽悠悠云 8 将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分类,选出正确的答案: 祝福 社戏 伤逝 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范爱农 故乡 孔乙己 自嘲 药 (11)惯于长夜 (12)雪 ( A)分为三类 / (12)/ (11) ( B)分为三类 / / (11)(12) ( C)分为三类 / (12)/(11) ( D)分为三类 / / (11)(12
6、) 9 近代中国,下列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牺牲的先后顺序是: 关天培 聂士成 邓世昌 左宝贵 ( A) ( B) ( C) ( D) 10 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 ( A)犯罪动机 ( B)犯罪目的 ( C)犯罪行为 ( D)犯罪结果 11 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 A)研究 探讨法 ( B)发现学习法 ( C)暗示教学法 ( D)范例教学法 12 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科技部于 2001年 10月 12日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水稻 (籼稻 )基因组 “工作框架图 ”和数据库已经完成,并将公布数据,
7、供全球无偿共享。体现了: ( A)我国的政体 ( B)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 C)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 D)科学无国界 13 菟丝子将其不 定根伸入到豆科植物的维管束内,吸收水分和养料。这两种植物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 B)寄生 ( C)竞争 ( D)捕食 14 我国近年来实施了一些重大工程,如: “南水北调 ”, “西气东输 ”, “西电东送 ”等。实施以上工程也说明了: 我国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平衡 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必不可少 西部的资源优势能变为经济优势 从我国西部运到东部的 “气 ”和 “电 ”都比东部自产的便宜 ( A) ( B)
8、 ( C) ( D) 15 正午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 B)地球自转的结果 ( C)地球公转的结果 ( D)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他们最为 _的,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当他们的亲身 _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 _时,就可能 _对生活的思考和分析。 ( A)关注 体验 碰撞 诱发 ( B)关 心 经历 碰撞 导致 ( C)关注 体验 冲突 导致 ( D)关心 经历 冲突 诱发 17 依次填入下列横
9、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_像笼着的轻纱的梦。 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在窗前的长夜孤灯, _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 _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么多年, _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 ( A)还 尽管 而且 虽然 ( B)又 即使 但是 同时 ( C)就 如果 那么 然而 ( D)又 虽然,可是 而且 1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标序号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 )这是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 “画入画鬼 ”,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 ( )它借狐鬼故
10、事来达到 “刺贪刺虐 ”的目的; “高人一等 ”,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入骨三分 ”,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名篇 ( )促织 (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 否恰当 ( ) ( A), , 。 ( B), , ? ( C)。 ; “ ” 。 ( D)。 , “ ” ? 19 填入下句横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仙人掌啊, _你果真是有情有爱、有血有肉的生灵吗 ?可是,你又为何脉脉含情不语呢 ?我在你的身旁,久久凝望着,思忖着 ( A)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 ( B)你果真是带着绿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了。 ( C)你难道不是带着绿色的
11、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 ( D)你难道是带着绿 色的梦,在遥远的海涯安家吗 ? 20 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学习欣赏,古人许多文质兼美的诗句,仍然活在我们今天的语言里。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_, 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 A)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 B)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D)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21 莎士比亚名剧 _描写了丹麦王子对谋杀他父亲、骗娶他母亲并篡夺了王位的叔父进行复仇的故事。 ( A)第十二夜 ( B)李尔王 ( C)奥赛罗 ( D)哈姆雷特
12、22 下列这首唐诗的顺序已打乱,请选出诗中的颈联和颔联。 出师未捷身先死 映阶碧草自春色 两朝开济老臣心 锦官城外柏森森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丞相祠堂何处寻 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以上诗句中颔联为 _句和 _句;颈联为 _句和 _句。 ( A) , ( B) , ( C) , ( D) , 23 _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 12个国家的代表,在 _集会,签订了 _,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A) 1949 华盛顿 北大西洋公约 ( B) 1949 布鲁塞尔 北大西洋公约 ( C) 1952 巴黎 北大西洋公约 ( D) 1949 伦敦 北大西洋公约 24 巴斯德说: “在观察的
13、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_。 (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 B)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 C)认识来源于有准备的头脑 ( D)在认识过程中机遇具有重要作用 25 根据我国法律, _属于直系血亲。 ( A)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 ( B)叔侄关系 ( C)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 D)亲家关系 26 病菌能使身体衰弱的人致病,而对体魄健壮的人却无可奈何;西方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可以使意志薄弱者迷失方向,失去人格,而对意志坚强的人却无能为力。这说明 _。 ( A)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 ( B)外因对事物的
14、变化发展,有时起作用,有时不 起作用 (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 27 公民购买债券、银行储蓄、参加商业保险的共同点是 _。 ( A)都以获利为主要目的 ( B)都是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 C)个人投资,利国利 ( D)都是风险投资行为 28 地壳厚度的 _和硅铝层的 _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 A)均匀 连续 ( B)不均 不连续 ( C)均匀 放射式 ( D)不均 连续 29 内生矿床一般由 _活动 形成,外生矿床一般由 _作用形成,变质矿床是由 _作用形成的。 ( A)地幔 地壳 张裂 ( B)岩浆 地壳
15、 张裂 ( C)岩浆 沉积 变质 ( D)地幔 地壳 变质 30 滥伐森林,必然破坏自然界的 _,滥垦草原会造成土地 _。 ( A)生态平衡 沙漠化 ( B)食物链平衡 沙漠化 ( C)生态平衡 干涸和退化 ( D)食物链平衡 干涸和退化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0 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这种劳动,既取决于今人的协作,又取决于前人的劳动成果。不论古人的还是今人的劳动成果,都表现为一定形式的知识 (如图书和情报 )。这些知识在进入新的科学劳动中,都是以科学劳动资料的形式出现的。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
16、进行创造性劳动,就像 “活劳动 ”只有抓住 “死劳动 ”,才能进行物质劳动一样。知识作为科学劳动资料具有极为特殊的使用价值。 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 “消费 ”中永生。任何物质产品交换中都会因为 “给了别人,自己就没有了 ”,而知识却在交流中 “给了 别人,自己仍然有 ”。物质产品的消费往往是以其载体灭亡,其信息的毁灭性消费方法进行的,而知识的 “消费 ”过程则不会亡其载体、灭其信息,而是从不同的载体上不断转移,或者由非生命载体向生命载体转移,或者是由生命载体向非生命载体转移。 物质产品的主要属性,在生产它的过程中便一次性地确定下来。牙膏对于消费者来说主要是清洁牙齿,保护口
17、腔;衣服对消费者来说,主要是保暖身体美化生活。但是知识不然,同是一种知识,对于不同知识结构的 “消费者 ”来说,用场各不相同。同一种无线龟知识,家庭主妇的 “消费 ”,仅在于开关电视机;工程师 的 “消费 ”,表现为从微电子学的观点,探索改进工艺的途径;科学家的 “消费 ”则表现为使用奇妙的微分方程获得电脑的最新理论。可见,知识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明显的多层次现象 正因为知识的使用价值的再生性,这便带来知识使用价值的第四个特征:馈赠性。知识像一切社会生产力一样,表现了自然的巨大的馈赠性。社会只要把知识生产出来,就无须再费分文了。比如,我们今天利用牛顿定律,无须向英国交税。知识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8、是大家共享的特殊资源,向自然索取馈赠,最关键是向知识索取馈赠。我们今天建设四个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知识在 使用价值上的馈赠性。 31 文中的 “活劳动 ”和 “死劳动 ”各比喻什么: ( A)科学家的创造力、科学劳动资料 ( B)精神劳动、体力劳动 ( C)科学劳动资料、科学家的创造力 ( D)体力劳动、精神劳动 32 “消费 ”一词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是什么: ( A)浪费 ( B)使用 ( C)交换 ( D)吸收 33 文中的 “非生命载体 ”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A)实验资料 ( B)人的创造力 ( C)书籍资料 ( D)物质条件 34 第四自然段中谈到了知识使用价值的第三个和第四个特
19、征:再生性、馈赠 性,请指出另外两个特征: 实用性 永久性 交换性 多层次性 ( A) ( B) ( C) ( D) 35 以下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般劳动,是一定形式的知识。 ( B)知识不会因为消费而消失。 ( C)知识的主要属性取决于它的构成。 ( D)知识的更新和获得都是免费的。 35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 ”,带有一种诗
20、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 “辨多而情激 ”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的自由的人生 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 “哲诗 ”。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 “诗哲 ”。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审美、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 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
21、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 “高峰 ”和 “源头 ”时代,出现了以 “楚辞 ”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 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 “大
22、文学 ”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 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手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 “庄骚辉映 ”,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36
23、 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哲诗 ”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 “诗哲 ”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 ( B)作者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 “互涵互动 ”, “互涵 ”指彼此促进, “互动 ”则指彼此渗透。 ( C) “史著文学化 ”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 “哲学诗意化 ”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 ( D) “诗意的沉思 ”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 “沉思的诗意 ”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 37 作者认为庄子 “既是哲人,又是诗人 ”,屈原是 “诗人,而兼哲人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作者这么说的原因: (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
24、于哲理 (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 诗歌作品传世 (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具有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38 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哪一项与文意不符: ( A)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 “大文学 ”形态 ( B)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产生了以形见理的老子一书 ( 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 “史传文学 ” ( 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 “诗化哲学 ”的出现 39 对文章论述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 B)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 C)庄子屈原出现的 历史、社
25、会和文化背景 (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 “庄骚辉映 ”这一种文化奇观 40 第二段的 “三者 ”指代的是: ( A)战国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 ( B)庄子、天问、离骚 ( C)文学、史学、哲学 ( D)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 40 数理科学和中国山水画 比较这两个从表面看来好像丝毫不搭界的人类文化领域,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数学的实质。 中国山水画主张画家周览四海名川大山以自广。 _只有先知天地之壮观,而后方能激发志气;只有罗五岳于胸中,才能收万象于笔下;只有看尽 天下山水,才能下笔有生机。 数理科学也是如此。 _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傅立叶说: “数学最丰富的源泉是对自然界作深
26、入的研究。 ”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傅立叶级数正是他在热的分析理论一书中首先发展起来的。要知道,热现象是自然界存在的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有人称赞这部书是 “一首数学诗 ”,我则把它看成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事实上,诗、画和数理科学并无二道。三者都是峰峦高下,烟云吞吐,万变自溢于寸心 ?下笔天成。 数理科学和山水画都是大自然在画家心灵深处久久孕育经过艺术加工最后所得到的产物。对于这两类画家,大自然都是取之不尽 的创作源泉。两者都强调 “师法造化 ”的现实主义传统。在数学史上,数学分析创作的源泉,几乎全来自对自然现象的描述。在现代数学中,情形亦复如此。即使是无法查明一些最美妙的数学概念的灵感直接来源于大自然,
27、但间接来自于她却是无疑的。 因为一切熠熠发光的数理科学和山水画均来自自然界的真实美感,所以才能把人引导到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的审美境界。 再者,中国山水画还强调以形写神,或遗貌取神,摄取造化神韵,主张写实和写意的统一。作为另一种类型的艺术创作活动,数理科学也是写实和写意的绝妙统一。或者说数理科学家既是 写实画派又是写意画派,别的不讲,就说圆周这个公式吧 : C 2R,它取自于大自然 (写实 ),又高于大自然 (写意 )。它纯粹是数学家的“胸中圆 ”。比起自然界所有呈圆形的物,它都更圆,更正宗,更纯粹。 C 2R是圆中之圆,只要 的值取得足够精确,它就越呈圆形,而高于自然界。这
28、是另一种“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或者说,在我们这个宇宙没有一个可感觉的对象是绝对呈圆形的,而数学所研讨的 C 2R却是绝对意义上的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出现在中学课本里的数学公式。 看来,思想的对象比感官知觉的对象更真实;思想比感官也更高贵。这便是我的科学自然观和 自然哲学观。 41 依次填入文中方框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 A)创作 创作 创造 创造 ( B)创造 创造 创作 创作 ( C)创造 创作 创造 创作 ( D)创作 创造 创作 创造 4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同样 从而 ( B)因为 所以 ( C)乃至 何况 ( D)所
29、以 因为 43 对文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者都是作者周览四海名川大山以自广的结果 ( B)三者都是作者艺术加工的产物 ( C)三者的产生同途同源同理 ( D)三者都是 “师法造化 ”的结晶 44 对文中 “以形写神 ”、 “遗貌取神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者皆以 “形 ”为手段,以 “神 ”为表现目的 ( B)两者都重 “神 ”轻 “形 ” ( C)两者都是形、神统一,而以 “神 ”为中心 ( D)是两种不同的技法,没有共同之处 45 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理科学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是一样的。 ( B)数理科学家也应该周览四海名川大山。
30、( C)数理科学和中国山水画都是对大自然经 过艺术加工后得到的产物。 ( D)圆周公式 C 2R是数理科学家虚构出来的。 45 伏 尔 泰 雨 果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 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 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人。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 84个年头,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年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
31、则投射着从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家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 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 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的邪恶混合体。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搏斗。 他的武器是什么 ?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装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 这是思想向物资作战,
32、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 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具有 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是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怀。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种文明。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戏胜愚昧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 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 更高,他是各
33、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自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 注: 伏尔泰: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在文学方面是多产作家,以诗歌与悲剧著称。 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主要作 品有巴黎圣母院等。 46 文中标以序号的四个句子,对其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对比 为设问 为对偶
34、 为排比 ( B) 为反语 为反问 为对偶 为夸张 ( C) 为对比 为设问 为反复 为排比 ( D) 为反语 为反问 为反复 为双关 47 首段中加点的 “这二者 ”指代的是: ( A)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 ( B)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 C)被旧时代所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 ( D)一个伟人、整整一个时代人 48 “他 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 ? ( A)因为伏尔泰去世已经整整一百年了。 ( B)因为这位伟人生活了 84个年头,接近一个时代。 ( C)因为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 ( D)因为他经历了专制时
35、期和革命年代,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49 以下不是伏尔泰的伟大功绩与战斗风貌的一项是: ( A)教化、慰抚、播种文明。 ( B)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 ( C)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 ( D)遭到威胁、辱骂、迫害、毁谤和流放。 50 对文意理 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伏尔泰出生在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年代。 ( B)伏尔泰的一生都为培育良知,教化人类而奋斗。 ( C)伏尔泰生活在一个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专制时代。 ( D)伏尔泰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纪元。 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105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36、题目要求。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错别字辨析。 A“奈 ”应为 “耐 ”; B“奇 ”应为 “其 ”, “团 ”应为 “谈 ”, D“捍 ”应为 “悍 ”。 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第一个 (?)号应改为 (, )号; C高兴后应为 (: )号; D我们经常说处 (: )号应去掉;选 B。 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正确运用。 A“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艺形式,不是 “没有艺术价值 ”,用在这里不贴切; C“风声鹤唳 ”形容惊慌疑惧,与句中 “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情绪 ”不合; D“改头换面 ”带贬义,明显与
37、句意不合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歧义句的辨析。 A“修车的 ”到底是指 “修车师傅 ”还是指“自行 车主人 ”; C“想起来 ”既可以理解为 “想起床 ”,又可以理解为 “想起了某件事 ”; D介词 “对 ”支配的直接对象如果是 “他 ”,则批评者是 “学校领导 ”,如果是“他的批评 ”,则批评者是 “他 ”。 5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知识。 A“跳出一片红光 ”为拟人; B“似霞朵,似火焰,似红旗,似一个彩色的梦 ”为比喻; C句子是整体描写红柳丛的印象和周围的气氛,不是描写具体的红柳的特点。 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病名辨析
38、。 A前后不一致; B没有递进的意思,改为“既 又 ” ; D去掉第一个 “造成 ”。 7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诗词的对仗知识。 “梨花 ”对 “柳絮 ”, “院落 ”对 “池塘 ”, “溶溶月 ”对 “淡淡风 ”; B“临窗 ”与 “院落 ”不对; C“带点 ”与 “梨花 ”不对;D“初绽 ”与 “院落 ”不对。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文学知识。 A项第一类是小说;第二类是散文;第三类是诗。 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关天培在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牺牲,左宝贵在 1894年 9月 15日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邓
39、世 昌在 1894年 9月 17日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聂士成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牺牲。 1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知识。犯罪构成,又称为犯罪构成要件,实际上就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的条件。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在认定犯罪中的作用,可以将犯罪构成要件区分为具体构成要件、共同要件和选择要件。具体要件是指法律规定的认定某一具体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事实特征。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学常识。发现学习法是由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 (J S Brunet)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是教育学生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所谓发现法
40、,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积极思考,自己体会、发现概念和原理。可见题干的内容为发现学习法的内涵。 1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A、 B与政体、国体没有关系; D不能说明这样做的积极意义;选 C。 1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学知识。菟丝子是大豆田里常见的一种杂草。它的叶退化成鳞片,不能制造有机养料,依靠其不定根 (寄生 根 )从宿主体内吸收水分和养料,造成宿主长势渐弱。显然这两种植物是寄生关系。 14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学知识。 西部的资源优势不一定能变为经济优势,西部相对于东部沿
41、海地区,因历史和地域差别,资源优势不一定能转化为经济优势: 因为运输成本高,从西部运到东部的 “气 ”和 “电 ”不一定比东部自产的便宜。因此选 C。 1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学知识。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也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地球自转影响的是一天中的太阳高度 变化,地转偏向力对正午太阳高度没有影响,故答案是 A。分析:容易错选 C。地球公转周期是太阳高度周年变化的周期,但如果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任何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都不会变化。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正确答案】
42、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阅读文章应为 “关注 ”,如此可以排除 B、 D两项; “导致 ”有贬义,指后果不好,因此第四空应填 “诱发 ”,如此可以排除 C项。 1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 用。 句为承接关系,应填 “又 ”; 句为转折关系,应填 “虽然 ”、 “可是 ”; 句为递进关系,应填 “而且 ”,所以选 D项。 1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第一二空两处显然是承接上文表示停顿,故而应用逗号;第三四空应填书名号,因 “促织 ”是小说标题;第五空的语气是陈述语气,不要因为有 “是否 ”这类词就以为是疑问句,故应填句号。
43、 19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B与后面的疑问句式不合; C、 D反问句也与后面的句式不合;所以选 A项。 20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名句的记忆。杜甫的登高是他最著名的七律之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为其中的名句,应当记住。 21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外国文学知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剧情讲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 2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诗词的格律知识。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颈联为第三联,此;两联要求词性、节律、平仄严格地对偶。 23 【正确答案】
44、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 世界史知识。 1949年 4月 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 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机遇 ”从哲学上讲,只是人们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即外因。 “有准备的头脑 ”,在这里是指为了事业成功,通过主观努力而积累起来的主观条件,一个人是否能捕捉住成功的机遇,关键就在于内因,也就是说自己的主观努力。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意思就是说只有那些 为捕捉机遇而付出努力的人,机遇这种 “幸运之神 ”
45、才会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也就是说机遇只有通过人们的主观努力,才能真正在人们的发展中起作用。显然题干的哲学寓意是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只有 B项才符合要求。 A、 D两项本身不错,但不符合题干要求。 C项本身就不对,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头脑只是意识的加丁厂。 2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民法知识。直系血亲,是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包括生出自己的长辈如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更上的长辈;也包括自己生出来的下辈,如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以及更下的直接晚辈。根据我国法律,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还有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都属于拟制的直系血亲。拟制的直系血亲与通常意义上的直系血
46、亲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叔侄关系 ”和 “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属于旁系血亲: “亲家关系 ”无血缘关系。 26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A外因也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虽然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但也不是无足轻重;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但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D外因不能决定着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因此选 C。 27 【正确答案】 C 【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学知识。 A、 B两项都有片面性,因而是错误的; D银行储蓄和商业保险不是风俭投资行为。选 C。 28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地壳厚度不可能是均匀的,排除 A, C两项
47、;硅铝层是不连续的分布状态,选 B。 29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知识。内生矿床指由内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内生矿床既可由岩浆作用形成,也可由汽化热液作用形成,因此排除 A、 D两项;外生矿床指在地球表层由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是在岩石圈表层与水圈、大气圈及生物圈的 相互作用下,成矿物质经过沉积、迁移和富集形成的,因此选 C。 3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学知识。滥伐森林,必然破坏自然界的整个生态平衡,不仅仅是食物链平衡,排除 B、 D;干涸是指河流,不是指土地,因此选 A滥垦草原会造成土地沙漠化。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注意前面有 “科学家的创造力只有得到科学资料,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 ”的内容,可知 “活劳动 ”是指 “科学家的创造力 ”,“死劳动 ”是指 “科学劳动资料 ”。 32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 A“消费 ”是指知识而言,任何物质产品,都会因消费而消失,而知识却在 “消费 ”中永生,因此浪费错; C、 D两项,交换和吸收也不符合知识的这种特性,因而错;选 B,只有使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