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48.50KB ,
资源ID:488597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4885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1、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试卷 2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凭借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于 ( ) ( A)感知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 2 ( )提出 “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 ( A)赞可夫 ( B)列昂捷夫 ( C)鲁利 ( D)维果茨基 3 运用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 ( ) ( A)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 ( B)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准备 ( C)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 进行教学 ( D)以上三项都正确 4 内倾者倾向于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 ( ) ( A)材料太难 ( B)能力

2、不足 ( C)运气太差 ( D)教师太差 5 根据信息发展的加工理论,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 ( ) ( A)工作记忆容量增大 ( B)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 C)短时储存空间增大 ( D)工作记忆能力整体提高 6 心理发展的差异表现不包括 ( ) ( A)智能差异 ( B)人格差异 ( C)性别差异 ( D)气质差异 7 教育心理学认知理论方面有 ( ) ( A)桑代 克的联结说 ( B)华生的习惯说 ( C)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 ( D)勒温的场论 8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 ( ) ( A)四个阶段 ( B)五个阶段 ( C)六个阶段 ( D)八个阶段 9 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

3、 ( )实现的 ( A)动作 ( B)言语 ( C)劳动 ( D)活动 10 艾里克森认为儿童在三至六、七岁之间处于人生发展的 ( )阶段 ( A)主动感对内疚感 ( B)勤奋感对自卑感 ( C)信任对怀疑 ( D)自主对羞怯 11 科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 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顺序是 ( )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 A) ( B) ( C) ( D) 12 艾里克森是 ( )学派的心理学家 ( A)美国行为主义 ( B)法国精神分析 ( C)美国精神分析 ( D)德国行为主义 1

4、3 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 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 ( A)定势 ( B)功能固着 ( C)认知风格 ( D)顿悟 14 在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时发现,奠定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在 ( ) ( A)小学低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 B)小学中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 C)小学高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 D)从出生到五、六岁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 15 男女两性在 ( )四个方面的差异己基本得到确认 言语发展 空间知觉 想像能力 数学能力 行为的攻击性 ( A) ( B) ( C) ( D) 16 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

5、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 ( A)场依存性占优势 ( B)场独立性占优势 ( C)情感型 ( D)内倾型 17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映的是人格的 ( ) ( A)统合性 ( B)独特性 ( C)复杂性 ( D)功能性 18 心理过程不包括 ( ) ( A)认知 ( B)情绪情感 ( C)意志过程 ( D)行为过程 19 ( )形成后,具有相当的 稳定性,并对人格起控制作用 ( A)世界观 ( B)价值观 ( C)动机 ( D)需要 20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 ( ) ( A)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 B)认为其他的

6、所有人跟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 C)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 ( D)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或违抗师长 21 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 ( )为中介的心理机能 ( A)符号系统 ( B)语言 ( C)环境 ( D)认知 22 维果茨基认为由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的发展主要的表现不包括 ( ) ( A)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 B)抽象 概括机能的提高 ( C)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D)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23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 ( )并不是不成熟的表现,

7、在皮亚杰看来是认知不成熟的表现 ( A)自言自语 ( B)自私自利 ( C)自我中心 ( D)利己行为 24 艾里克森接受了 ( )的人格结构说,强调社会文化背景的作用,认为人格发展受文化背 景的影响和制约 ( A)弗洛伊德 ( B)皮亚杰 ( C)维果茨基 ( D)布鲁纳 25 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的阶段是 ( ) ( A)惩罚和服从取向 ( B)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 ( C)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 D)好孩子取向 二、辨析题 26 维果茨基的理论揭示了教学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简答题 27 简评艾里克森的人

8、格发展八阶段论。 28 简述柯尔伯克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29 试述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练习试卷 2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3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运用准备 性原则进行教学意味着;根据学生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了解学

9、生的认知发展准备,了解学生的知识准备。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4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内倾者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评价外部事件。内倾者的思维是受个人对事务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的,甚至因为它们而困惑。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认知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操作空间效率提高。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6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心理发展 的差异表现在:智能差异、人格差异、性别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7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8 【正确答案】 D

10、 【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助于言语实现的。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把发展看做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 一阶段都有其特殊的目标、任务和冲突。信任对怀疑 (0 1.5岁 )、自主对羞怯 (1.5 3岁 )、主动感对内疚感 (3 6、 7岁 )、勤奋感对自卑感 (6、 7岁 12岁 )、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岁 )、友爱亲密对孤独 (18 30岁 )、繁殖对停滞 (30 60岁 )、完美元憾对悲观绝望 (60岁以后 )。 【知识模块

11、】 心理发展与教育 11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把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这六个阶段的顺序是选项 B。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2 【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3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功能固着常常使人们对某一事物或工具只想到其固定基本功能,执着于某一方面。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小学低年级开始进入学校学习,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压力,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

12、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 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5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识记性知识。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6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场依存性占优势的人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7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人格特质的不同方面反映的是不同的特点,一方 面冷对千夫指,而另一方面又甘为孺子牛,可见人格的复杂性。功能性如 “一个

13、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 ”,稳定性如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行为过程不包括在心理过程之中。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价值观对人格起控制作用,其他三项不起这种作用。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记忆并需要结合各个不同阶段加以理解、分析。 【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1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记忆性知识。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如记忆的精细加工。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2 【正确答案】 D

14、 【试题解析】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而不是不变化。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3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自言自语并不是不成熟的表现,并认为这种自言自语在其认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一种儿童与自己的交流,并借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4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艾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但他并不主张把一切活动和人格发展的动力都归结为 “性 ”的方面。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5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这个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

15、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二、辨析题 26 【正确答案】 (1)在说明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认为 “儿童的教学可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了 “最近发展区 ”的思想,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2)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

16、平之间的差距,就是 “最近发展区 ”。 (3)从这个意义上,维果茨基认为教学 “创造着 ”学生的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着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上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这更有利于儿童的发展。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简答题 27 【正确答案】 艾里克森把发展看做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把人 的心理发展分为 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 (0 1.

17、5岁 )。这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将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否则将产生怀疑和不安。这一阶段相当于皮亚杰所说的感知运动阶段的早期,他们刚刚开始意识到他们与周围世界是独立的,并开始意识到物体的守恒性。 (2)自主对羞怯 (1.5 3岁 )。这一阶段中的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他们能凭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渴望自主,也 开始认识到自我照料(像吃饭、穿衣、大小便 )的责任感。 针对这些特点,成人应该给予儿童适当的关怀和保护,以帮助他们自信心的形成。如果成年人未能对

18、儿童试图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的尝试给予鼓励,则幼儿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本阶段体会到过多的怀疑和羞怯的个体,可能会导致其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主动感对内疚感 (3 6、 7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范围逐渐超出家庭的圈子,他们想像, 6己正在扮演成年人的角色,并因能从事成年人的角色和胜任这些活动而体验一种愉快的情绪。而由于儿童能力的局限,他们 出于自我动机的活动常常会被成年人禁止,可能会降低从事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 (6、 7 12岁 )。本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校学习

19、,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产生勤奋感。而且随着社交范围的扩大,儿童在不同社交范围活动的经验,以及完成任务和从事集体活动的成功经验,助长了儿童的胜任感。其中的困难和挫折则导致了自卑感。显然,成年人鼓励儿童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是必要的。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危机未解 决好,往往是其以后学业颓废的重要原因,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12 18岁 )。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此时个体开始体会到自我概念问题的困扰,也即开始考虑 “我是谁 ”这一问题,体验着角色同、一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前几个阶段形成的信任感、自主感、

20、主动创造性和勤奋感都有助于个体更自信地面对各种选择,从而使个体成功地获得角色同一性。 (6)友爱亲密对孤独 (18 30岁 )。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此时,个体如能在人际交往中建立正常的人与 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可形成一种亲密感。这种意义上的亲密感是指,个体愿与他人进行深层次的交往,并保持一种长期的友好关系,学会与他人分享而不计较回报。如果害怕被他人占有和不愿与他人分享,便会陷入孤独中。 (7)繁殖对停滞 (30 60岁 )。本时期包括中年期和壮年期。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繁殖,不仅包括人的繁衍后代,而且包括人的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基本能力或特征。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做自己

21、能力的延伸。发展顺利的个体表现为家庭美满,富有创造力。反之则陷入自我专注,只关心自己的需要与舒适,对他人 及后代感情冷漠以至于颓废消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60岁以后 )。本阶段相当于老年期。这一阶段,个体的发展受前几阶段发展的影响极大。如果个体在前几个阶段发展顺利,则在这一时期巩固自己的自我感觉并完全接受自我,接受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意味着个体获得了自我完满感;相反,没有获得完满感的个体将陷入绝望,并因而害怕死亡。 艾里克森把发展看做是一个经过一系列阶段的过程,每一阶段的发展中,个体均面临一个发展危机,个体解决每一个危机的方式对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社会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有人称他的

22、理论为发展 危机论。这种理论有许多值得肯定的方面,但是,由于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其理论有过分强调本能,相对忽视人的意识、理智等高级心理过程在发展中的作用的倾向;其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每一阶段中主要矛盾的确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发展实际,都是引起争论的焦点,这些均需进一步的研究。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8 【正确答案】 根据对 “道德两难 ”问题的回答,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又各包括两个阶段。于是,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品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水平 (0 9岁 )。这个 水平的主要特征是,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儿童是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

23、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的。这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及严重程度。他们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处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没有真正的准则概念。 第二阶段:朴素的享乐主义或工具性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为了获得奖赏或满足个人需要而遵从准则,偶尔也包括满足他人需要的行动,他们认为如果行为者最终得益,那么为别人效劳就是对的。人际关 系被看作是交易场中的低级相互对等的关系。儿童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东西。他们能部分地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过错行为的严重程度。 (2)习俗水平 (9气 15岁 )。这一

24、水平的儿童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集体所确立的准则,或称因循水平。他们都能顺从现有的社会秩序,而且有维持这种秩序的内在欲望:规则已被内化,自己感到是正确的。因此,行为价值是根据遵守那些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所达到的程度。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这一阶段的儿童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 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儿童心目中的道德行为就是取决于人的、有助于人的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应当承担社

25、会的义务和职责。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要看他是否符合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 (3)后习俗水平 (15岁以后 )。这一水平又称 “原则水平 ”,它的特点是道德行为由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准则支配,道德标准已被内化为他们自己内部的道德命 令了。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这一阶段的道德推理具有灵活性。他们认为法律是为了使人们能和睦相处,如果法律不符合人们的需要,可以通过共同协商和民主的程序加以改变,认为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第六阶段:良心或原则取向。他们认为应运用适合各种情况的道德准则和普遍的公正原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根据。背离了一个人自选的道德标准或原则就会产生内疚或

26、自我谴责感。 科尔伯格的这种研究是根据美国的社会情况作出的划分。它向我们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科尔伯格认为,这些发展顺 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个阶段的时间长短是不相等的。同时,个体的道德发展水平,有些人可能只停留在前习俗水平或者习俗水平上,而永远达不到超习俗水平的阶段。 该理论的意义在于发现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四、论述题 29 【正确答案】 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发展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相互依存关

27、系,主要表现为: (1)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科学的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没有适当的教育措施就无法指导学生的心理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只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其作用不是唯一的、无条件的,因为除了教育之外,对学生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其他因素,如素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教学要遵循教学的准备性原则。 所谓准备性原则,是指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在我国教育学中,又称之为 “量力性原则 ”或 “可接受性原则 ”。准备状态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这里的适合性有两层含义:其一,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其二,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学习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经济而合理。 学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认知的、情感的和运动动作的。学习准备也可以相应分为这三个方面。成熟和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根据准备性原则进行教学,至少要涉及两个主要问题:选定什么教材和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即确定每一年龄阶段儿童能最有效地掌握的教材,采用最适合某 一年龄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辩证地认识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是为了在学校教学实践中贯彻教学和发展的互惠原则。 【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