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将教育方针表述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是 (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教育目的的主张体现的思想是 ( ) ( A)社会本位论 ( B)个人本位论 ( C)社会效益论 ( D)教育无目 的论 3 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 ( A)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 B)智育就是教学 ( 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
2、发展 ( D)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4 18世纪末 19世纪初,最早提出了 “全面发展的人 ”的理想的是 ( ) ( A)圣西门 ( B)傅立叶 ( C)欧文 ( D)马克思 5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 )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B)加强现代人文教育 ( C)开展素质教育 ( D)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6 全面发展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 ( ) ( 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7
3、 ( )中的教育目的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教育目的 ( A)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D)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 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 度的国家制定其教育目的的首要依据是 ( ) ( A)政治制度 ( B)科技水平 ( C)经济基础 ( D)文化传统 9 ( )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的要求 ( A)教育途径 ( B)教育内容 ( C)教育目的 ( D)教育方针 10 ( )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4、 ( 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C)教育无目的论 ( 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11 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表明体育具有 ( ) ( A)思想性 ( B)技能性 ( C)娱乐性 ( D)竞技性 12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 ) ( A)发展生产力问题 ( B)政治方向问题 ( 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13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 ) ( A)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 ( B)巩固社会制度 ( C)促进入的身心发展 ( D)发展生产力 14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 ( A)教育原则 ( B)教育内容 ( C)教育方案 ( D)教育目的 15 提出
5、了 “教育无目的 ”理论的是美国 教育家 ( ) ( A)杜威 ( B)洛克 ( C)斯宾塞 ( D)康德 16 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 )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D) “三个代表 ” 17 由于教育目的具有 ( )功能,所以它是检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 ( A)教育评价 ( B)控制教育方向 ( 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 ( D)端正教育思想 18 “人的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最根本的是指 ( )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 C)有社会主
6、义觉悟有文化 (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19 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 ) ( A)教育大纲 ( B)教育目标 ( C)培养目标 ( D)教育目的 20 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目的主张体现了 ( )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 C)社会本位论思想 ( D)个人本位论思想 21 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和总规定是 ( ) ( A)教育 目的 ( B)教育方针 ( C)教育目标 ( D)培养目标 22 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是在 ( ) ( A)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期 ( B)资本主义社会 ( C)奴隶社会和封建
7、社会 ( D)原始社会初期 23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 ”的真正实现只有在 ( )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 B)社会主义社会 ( C)共产主义社会 (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期 24 1957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 ) (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 动者 (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 ) ( A)国家 ( B)地方 ( C)家长 ( D)学校 26 全部
8、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教育的最高理想是 ( ) ( A)教育方针 ( B)教育政策 ( C)教育目的 ( D)教育目标 27 涂尔干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属于 ( )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28 裴斯泰洛齐曾指出: “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表明他是 ( )的典型代表 ( A)教育无目的论 (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D)效能主义教育目的论 29 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的
9、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是 ( ) ( A)斯巴达教育 ( B)雅典教育 ( C)骑士教育 ( D)教会教育 30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 B)新的剥削和压迫 ( C)资本主义制度 ( D)社会分工 二、简述题 31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32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33 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的关系。 三、论述题 34 请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谈一下你对我国当代教育实践的认识。 35 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颁布的教育目的,指出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并说明应如何实施教育目的。
10、 36 试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 四、辨析题 37 从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方面可以判断他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 【正确答案】 D 【知 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6 【正确答案】
11、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7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8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一国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其教育目的首先适应的也是它的政治制度。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9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注意区分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政策的区别。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0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1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2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所以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知识模块
12、】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3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知识模块】 教育目 的与培养目标 1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7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8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发展。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9 【正确答案】 D 【 试题解析
13、】 教育方针由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目的是其核心内容。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0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1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6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28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
14、培养目标 29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0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人被限制在非常狭窄,的专业劳动之中,这种非常细化的社会分工造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二、简述题 3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 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是,人们提出的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基础和社会根源的,它的内容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定教育目的时必须以一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规律为前提和根据。 (1)物质生产水平。 物质生产水平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绝对条件和永恒基础。人们一旦停止了物质生产,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就会崩溃,
15、人类社会关系的纽带就会瓦解,当然也就谈不上教育活动的存在与发展。可以说,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能够提供给教育的物质条件以及个人受教育时间的多寡,从而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成员 发展的可能性。可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生产力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要从事物质生产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而且需要一定的智力、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技巧等。但是,人的智力要靠教育来开发,劳动技能技巧及各种生产知识要靠教育来获得。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力要一点二滴地积累下来,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也要靠教育才能做到。可见,一定时期的生产力
16、总是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对劳动者的培养提出自己的要求。 (2)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 关系和思想关系。 生产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对教育目的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任何一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产生并受这种关系制约的,因此,一定的教育目的必定表现为由在一定条件下的物质生活需要或物质经济利益决定的。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由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教育目的,其中,统治阶级的教育目的反映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众多教育目的中占有统治地位。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总是直接指向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受教育者个体的,为了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达到预
17、期的结果,教育目的的制定者不能不考虑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2 【正确答案】 (1)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3 【正确答案】 就个人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来说,教育史上形形色色的 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
18、自身发展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的。社会本位论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规定教育的目的,认为教育应当把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作为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们总是根据一定的利益和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的,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又确实 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功能,所以教育目的取向不同就是必然的。但是,二者的共同弊病是它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因此二者都是不科学的。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只有把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社会化与个性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等等有机地统一起来,我们才可能正确地解决
19、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三、论述题 34 【正确答案】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涵义主要包括: (1)生产劳动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基本的意义而言,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做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劳动发展中来考察人的发展问题,认为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什么人的发展。 (2)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马克思指出,人的发展领域包括了两个方面: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方面,而自由时间 “就是财富 ”本身。因此,自由
20、时间同劳动时间一样,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是人的后天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 力充分发挥的又一个广阔领域,马克思因此称其为 “真正的自由王国 ”。 (3)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些社会条件,主要包括: 市场的扩大和交往的普遍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大工业的发展使自由时间增多,从而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大工业的发展使新的产业不断兴起,劳动变换加速,从而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个人发展应该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我国当前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人的发展问题既有马克思所揭示的那种一般性,又具有这个历 史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所
21、决定的特殊性,这是在制定教育目的时必须考虑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社会分工。 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因此社会分工仍然在较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社会分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发展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分工的隔离性或独自性,它也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前阶段,必要的社会分工还不可能消灭或避开,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会强化。我们只能有条件地对分工的消极影响加以限制,还不可能完全消除它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教育活 动的目标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矛盾状态,对社会分工的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积极寻求具体的教育措施,克服分工对个人发展的消
22、极影响,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较好统一。 (2)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了一个高度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它要求每一个劳动者在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各方面都要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人的素质、能力、知识结构上的这种变化趋势本身,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人的全面发展所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就其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还不能 同现今的发达国家相比,因此对人才素质的各方面要求应该根据社会生产力及社会生活发展的要求提出。但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要有条件地发展高技术产业,这样一种跳跃式的经济发展必然会
23、对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根据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从总体上研究人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人在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指出方向。 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时间。现代新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 使人的体力和脑力得到解放,有可能更多地享有自由时间,这就为人们从事生产劳动以外的其他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此,教育必须伸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社会成员中去,形成一个普及开放的大教育系统。在教育的目标、体质、内容乃至方法上都应体现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多方面教育需求。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5
24、【正确答案】 我国建国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 (1)培养 “劳动者 ”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 要求。 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人人都应以劳动为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 (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
25、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 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首先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 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
26、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 。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
27、精神。 (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
28、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 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全面
29、发展与职业定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 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36 【正确答案】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
30、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要用一分为二 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2)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3)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四、辨析题 37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杜威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的过程的主张提出,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他说: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但 这不表示杜威就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
31、推动的具体教育过程,即 “生长 ”,也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 ”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设想的教育目的的重要价值,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使其具有维持民主主义社 会、管理国家的能力,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也就是说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就反映了杜威教育目的论的多维性。 所以,杜威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目的,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有其独到之处。 【知识模块】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