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9.50KB ,
资源ID:48878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4887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的创建是清朝兵制的重大改革,对晚清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A)淮军 ( B)湘军 ( C)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 D)海军衙门 2 下列关于湘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是按地域以封建宗法关系维系起来的 ( B)以募兵制取代世兵制,建立起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 ( C)强调军事训练和思想控制 ( D)更重 视陆军建设,有新式武器装备,其战斗力极强,超过了绿营八旗,成为了清朝军队的主力 3 1861年,慈禧

2、太后发动 ( ),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 “垂帘听政 ”。 ( A)辛酉政变 ( B)天京事变 ( C)戊戌政变 ( D)亚罗号事件 4 清政府 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 ( A)李鸿章 ( B)丁汝昌 ( C)奕 ( D)奕譞 5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的方式是 ( )。 ( A)官办 ( B)官督商办 ( C)官商合办 ( D)商办 6 洋务派 兴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是 ( )。 ( A)轮船招商局 ( B)开平矿务局 ( C)上海机器织布局 ( D)天津电报总局 7 标志着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政策,开始面向世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传统的理藩向近

3、代外交转化的事件是 1861年 ( )。 ( A)辛酉政变 (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 ( C)洋务运动的兴起 ( D)外务部的成立 8 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任中国总税务司是 ( )。 ( A)赫德 ( B)李泰国 ( C)威妥玛 ( D)璞鼎查 9 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 业是 ( )。 ( A)天津机器局 ( B)江南制造总局 ( C)金陵机器局 ( D)湖北枪炮厂 10 下列不属于李鸿章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条约的是 ( )。 ( A)北京条约 ( B)中法新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11 下列关于京师同文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 A)是洋务派为适应办夷务对外语

4、人才的需要而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学校 ( B) 1862年经奕譞等奏准设立,直属总理衙门 ( C)最初的招收对象是十四岁以下的八旗子弟 ( D) 1902年并入京师 大学堂 12 清末北洋水师的提督是 ( )。 ( A)李鸿章 ( B)丁汝昌 ( C)邓世昌 ( D)左宗棠 13 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是在 ( )。 ( A) 1875年 ( B) 1880年 ( C) 1885年 ( D) 1888年 14 下列关于 19世纪 60年代中国政局变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 A)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 B)皇帝失去了控制国家的实权 ( C)中外关系出现暂时 “和好 ”的局面 (

5、 D)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15 在清末新政中,清政府最终 决定自 ( )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至此,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终于被废除了。 ( A) 1904年 ( B) 1905年 ( C) 1906年 ( D) 1907年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6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7 南洋通商大臣 18 北洋通商大臣 19 赫德 20 辛酉政变 21 筹办夷务始末 22 左宗棠 23 江南制造总局 24 福州船政局 25 天津机器制造局 26 官督商办 27 轮船招商局 28 开平矿物局 29 上海机器织布局 30 官督商办 31 曾国藩 32

6、 李鸿章 33 湘军 34 淮军 35 新建陆军 36 北洋海军 37 同文馆 38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39 清末新政 40 大清现行刑律 41 大清新刑律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4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有大寇患兴大兵役,必特简经略大臣、参赞大臣驰往督办,继乃有佩钦差大臣关防及会办帮办者,皆王公亲要之臣, 勋绩久著 ,呼应素灵,吏部助之用人, 户部为拨巨饷,萃天下全力以经营之,总督巡抚不过承号令、备策应而已。其去一督抚,犹拉枯朽也 ” 丁凤麟、王欣之编薛福成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 290页。 材料二: “洪杨之乱,经制之绿营兵

7、, 既腐败不能作战, 而总同兵符之钦差大臣,亦往往得罪以去。江忠源、 曾国藩以团练起兵远征,所向奏功,其部下营官, 皆积勋至督抚提镇, 而全国之地方大吏,在同治年间,几尽为湘淮军人物所占据。 ” 萧一山清代通史下, 中华书局 1985年影印版,第1388 1389页。 材料三: “兵部除绿营之外,各省勇数且不能知,若一旦有警,各省皆自顾疆圉,不能恤人 ”, “即有严旨申饬,亦不过循例遣员带兵至境,或薄资数万,旋即中止, 自非其师弟姻亲交义甚笃者,罕闻有邻省助兵助饷之事。 ”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上,中华书局 1981年版,第553页。 请回答:湘 淮军的崛起对晚清政治的影响。 四、简答题 31

8、-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评析洋务运动。 44 评析 “同治中兴 ”。 45 评析清末新政。 46 评析清末地方自治。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5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

9、地方势力的崛起 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8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9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0 【正确 答案】 A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3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4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5 【正确答

10、案】 C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6 【正确答案】 1861年 1月,恭亲王奕沂等奏请设立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主管外交、通商、关税等事务。简称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是掌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于 1862年 1月正式在北京设立,首任总理衙门的大臣是奕沂、文祥、大学士桂良。总理衙门成立后,即设南、北洋通商事务大臣,与总理衙门有关的机构还有总税务司和同文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政府对外体制的变化。结束了督抚兼办外交的局面,清政府通过总理衙门加紧了与四方列强的勾结,而西方列强则通过这一机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知识

11、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7 【正 确答案】 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南口岸通商事务,设立于咸丰十年(1861)。南洋大臣是皇帝派出的钦差大臣,不隶属于总理衙门。南洋通商大臣的势力沿用五口通商旧制,管理东南沿海五口和内江三口 (镇江、九江、汉口 )、潮州、琼州、台湾、淡水各口通商事务,仍称南洋五口通商大臣,驻上海。但改五口通商大臣为南洋通商大臣,初由江苏巡抚兼任,同治五年,改由两江总督兼领,仍加钦差衔,驻扎上海,统称南洋通商大臣或南洋大臣,管理范围扩至东南沿海和长江亚南通商口岸。南洋大臣先后由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沈葆桢、刘坤一把持,长达 40年之久 。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

12、力的崛起 18 【正确答案】 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北口岸通商事务,设立于咸丰十年(1861)。北洋大臣是皇帝派出的钦差大臣,不隶属于总理衙门。北洋大臣驻扎天津,专管牛庄、天津、登州三口事务。北洋大臣初由崇厚专任,后改由直隶总督兼领。北洋大臣由淮系首领李鸿章专任,长达 25年之久,袁世凯接任后,乘机扩张其军政实力,成为了他飞黄腾达的资本。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19 【正确答案】 英国侵华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854年来中国,先在宁波和广州的领事馆任职,参与了鸦片贸易。 1863年,被清政府任命为总税务司,制定了由外国人管理中国海关的制度,成为英国在华利益的主要代理人之一。他

13、掌握中国海关大权长达 45年之久,于 1908年回国。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0 【正确答案】 辛酉政变是清廷内部权力更迭事件,又称 “祺祥政变 ”。 1861年 8月,咸丰病死热河,其子载淳即位,实权掌握在肃顺、端华、载垣等 8位 “赞襄政务王大臣 ”手中。慈禧为掌握军政大权,与恭亲王奕 勾结,发动政变,捕杀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其余五位赞襄政务大臣分别被革 职治罪。废除载淳 “祺祥 ”年号,改元同治,慈禧太后夺得了最高统治权,奕沂掌握军机,荣禄晋升为内务府总管大臣,独揽宫廷内务大权。因该年为农历辛酉年,故称辛酉政变。政变后,清政府对内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阶级,对外

14、采取妥协投降方针。辛酉政变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和清朝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开始。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1 【正确答案】 清官修对外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共 80卷,清文庆等奉敕编纂。本书编者认为,夷务之兴始自道光朝,而办理得失全在奏章,于是将当时有关对外交涉的档案,汇为一编 ,以资异时考证。本书的时间范围,自 1836年 6月 10日许乃济奏请驰鸦片烟禁始,至 1850年 1月 19日广东人民反对英国侵略者的斗争获胜止,前后共 13年又 7个月。对这一时期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沙俄强占中国领土、教案问题、租界问题等都有记载。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

15、的崛起 22 【正确答案】 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第一个主张建立海军的洋务官僚。他拥有一支从曾国藩那里分离出来的湘军,长期把持福州船政局。 1867年,调任陕甘总督,长期偏处西北地区。 1875年,清政府任命他为 钦差大臣,负责收复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积极配合下,彻底击垮了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新疆,捍卫了祖国领土主权完整,得到国内舆论的称赞。 1885年,病逝。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3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清王朝规模最大的军用企业。 1865年由李鸿章创办于上海。李鸿章买美商旗记铁厂,与其原设于上海的两个洋炮局合并,并得容闳从美国买回的机器。其机器设备均购

16、自英、德,并雇用洋匠多人。江南制造总局主要制造枪炮子弹等军火,早期曾制造轮船,并附设翻译局。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 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4 【正确答案】 亦称马尾船政局。清末洋务派所办的最大的船舶修造厂。 1866年,左宗棠建船政局于福州。机器设备由法国进口,初期由法国人任正副监督,并雇用法国技师。中法战争期间,船政局损失惨重。战后虽经恢复,但规模不如从前;该局至 1895年共造船 36艘,船厂附设船政学堂,培养了一批海军人才。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5 【正确答案】 天津机器制造局是满洲贵族直接经办的一个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1867年由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 “军火机器

17、总局 ”。开办经费二十余万两 ,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 1870年后,由李鸿章接办,易名 “天津机器制造局 ”,增添设备,不断扩充。该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以制造军需器具、物资和开花子弹为主。此外,东局还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 1895年,改称 “北洋机器制造局 ”,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被破坏。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6 【正确答案】 是洋务派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于 19世纪 70年代。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掌握经营管理实权,但不负责企业的盈亏 。 “官督商办 ”创立初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

18、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甲午战争之后,商办企业的优越性日益明显, “官督 ”已成为新式企业的赘瘤,逐渐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形式所取代。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7 【正确答案】 是晚清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官督商办性质的民用企业。 1872年,李鸿章令朱其昂在上海试办。 1873年,正式成立。开办时仅有轮船三艘,后不断扩充。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打破了外商垄断中国内江航运的局面,但它搞封建垄断,也阻碍了民族资本航运 的发展。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8 【正确答案】 开平矿务局是清政府设立的最早使用机器采煤的企业。 1876年,李

19、鸿章派唐廷枢等筹办。 1878年,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 1881年,正式投产, 1898年,产煤量增至 73万吨。该局历年不断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除拥有连接铁路干线的支线和专供运煤的运河以及自备的煤轮外,在塘沽、天津、上海、牛庄等港口,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到 19世纪末,全矿总资产近 600万两。1893年,改由张翼接办,该局由盛转衰, 1900年,终于被英商骗夺。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29 【正确答案】 中国晚清时创建的棉纺织业的第一家近代工厂。属官督商办性质。 1879年,进行了第一次改组。择定在上海杨树浦临江地方建立厂址,并向美国定购配备。 1882年,经李

20、鸿章奏准,获得 “十年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的专利权;又所产布匹在上海本地免完税厘,转销内地的只在上海新关完一正税,免除内地沿路税厘。 1893年,李鸿章派津海关道盛宣怀会同上海道聂缉规复。于是,上海机器织布局遂改建为华盛纺织总厂。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0 【正确答案】 洋务派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一种形式,最早出现于19世纪 70年代。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掌握经营管理实权,但不负责企业的盈亏。 “官督商办 ”创立初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甲午战争之后,商办企业的优越性日益明显, “官督 ”已成为新

21、式企业的赘瘤,逐渐为官商合办和商办形式所取代。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1 【正确答案】 晚清军事家、政治家、理学家。湖南湘乡人。 1853年初,奉命帮办团练,后扩展为湘军, 1854年,湘军练成,发布讨粤匪檄。与太平天国军作战, 1864年 7月,攻破天京。 1865年,奉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镇压捻军。曾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曾国藩善于用人,清朝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 1872年 3月 20日,在南京病逝。有曾文正公全集。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2 【正确答案】 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

22、要倡导者。1853年,在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 1858年,作曾国藩幕僚。 1861年,编练淮军。次年,率军赴 上海与外国侵略者一起镇压太平天国,先后升任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 1866年,调任剿捻钦差大臣,镇压捻军。 1870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从 19世纪 60年代起,李鸿章先后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军工、民用企业。筹办北洋海军,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成为洋务派的著名领袖。在对外交涉中始终坚持 “委曲求全 ”的方针,先后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

23、等条约。1901年 11月 去世。遗著辑有李文忠公全集。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3 【正确答案】 湘军是 1853年曾国藩借在湖南帮办团练以抗拒太平军的契机,以乡勇为基础,以宗族乡党为中心,以地域为纽带,建立起来的具有浓厚的封建隶属关系特色的封建地主武装。曾国藩以募兵制取代世兵制,建立起了严格的封建个人隶属关系,强调军事训练和思想控制,水陆并重、互为依托。除向外国采购洋枪、洋炮外,还设了仿造新式武器。湘军的战斗力极强,超过绿营、八旗,成为清朝军队的主力,是镇压太平军、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重要支柱,对晚清政治 产生了深刻影响。湘军的兴起,标志着以曾国藩为首的汉族地主经世派的崛起,

24、在改变了清地方官员中满汉比例构成的同时,也改变了清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4 【正确答案】 晚清李鸿章组织起来的封建军阀武装。 1853年,李鸿章为抗拒太平军,在家乡合肥办理团练,被太平军击败。 1861年,在曾国藩的支持下,赴庐州、六安一带扩编地主团练武装。 1862年,率领团练至安庆,曾国藩又按湘军章程定具营制,并拨湘军数营相助。淮军成为镇压太平军的又一支反动地主武装,也是李鸿章赖以起家的反动政治资本。淮军在镇压农民战争中不断扩大,其主要将领有张树声、郭松林、潘鼎新,叶志超等。湘军后来被袁世凯的新建陆军所替代。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

25、起 35 【正确答案】 新建陆军为晚清重要的军事集团,在晚清军制改革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 1895年 12月,由袁世凯在定武军基础上改编、扩充而成,是清末新军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一环。 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逐步将新建陆军扩充为六镇 (师 ),人称 “北洋六镇 ”,成为袁世凯手中的资本。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6 【正确答案】 北洋海军亦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清政府建立的一支最大的新式海军。 1888年,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船舰共 22艘,官兵 4000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淮系将领丁汝昌为提督。 189

26、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双方互有损失。因而李鸿章令困守威海卫。 1895年 2月,在日军的围攻下,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7 【正确答案】 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主要宗旨。 1862年,经奕 等奏准设立,附设于总理衙门。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东文馆。 1867年,增设天文算学馆。天文算学馆的设立使同文馆变成一所近代化多学科的外语和自然科学兼备的新式学校。学制分 8年和 5年两种。以学外文为主,另设数理化、 天文、世界史地、万国公法等课程。毕业生多充任外交官或其他洋务机构官员。 1902年,并

27、于京师大学堂。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8 【正确答案】 1901年,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名提出。第一折强调人才培养,建议设立各类学校,改革科举制度等;第二折提议停止捐纳实官,取消书吏,改进刑狱,裁撤屯卫、绿营等;第三折主张广派官员出洋考察,编练新军,提倡工艺制造,制订有关矿业、铁路、商业、交涉等法律和货币制度,多译外国书籍等。这就是近代史上有名的 “江楚三折 ”。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39 【正确答案】 清末新政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始于 1 901年 1月,到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为止,这十余年间推行的

28、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为 “新政 ”。其主要内容有: 编练新军。 筹饷。 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 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纵观整个 “新政 ”,尽管清朝统治集团在主观上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实际效果却背离了统治者的主 观愿望。 “新政 ”不仅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加快了中国向近代化迈进的步伐,还直接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0 【正确答案】 大清现行刑律是颁行于 1909年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本根据大清律例删改而成,共 3

29、0门, 389条,附例文 1327条。其主要内容沿袭大清律例,但有重要变更:一是分别民、刑,取消了旧律按吏、户、礼、兵、刑,工部名称区分六律总目,把旧律中民事内容的条款分离出来,改变了旧律中民、刑部分的缺陷。二是确定刑法为死刑 (绞、斩 )、遣 刑、流刑、徒刑、罚金 5种。三是删去了一些过时的条款,增加了一些新的罪名,如规定了毁坏铁路、电讯和私铸银元罪等。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1 【正确答案】 是于 1911年 1月颁行的一部刑法法典。由沈家木和日本法学家罔田太郎等拟定,总则 17章,分则 36章,共 411条,附暂行章程 5条。它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体例分为 “总

30、则 ”、 “分则 ”两篇。刑名分为主刑和从刑两种,主刑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罚金;从刑包括褫夺公权和没收。大清新刑律虽在形式上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 律,内容上却带有浓厚的封建性。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42 【正确答案】 太平天国打乱了咸丰以前清朝军权由皇帝独揽的局面,为湘淮军的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清政府倚赖湘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就不得不赋予他们极大的权力,从而为督抚专政制造了历史前提;而督抚权力的膨胀和中央集权的衰落,又为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自咸丰时起,军权下移,督抚掌握了半地方化和半私

31、人化的军队。如湘淮军及其后张之洞的 “自强军 ”、袁世凯的北洋军等,都成 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军队。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43 【正确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清朝统治集团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出现了洋务派与顽固派。洋务派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前提下,面对现实,委曲求全,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祈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 19世纪 60年代

32、至 70年代,以 “自强 ”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厂等。这些军事企业都是官办企业,既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又存在着明显的资本主义因素。 19世纪 70年代至 90年代,以 “求富 ”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经济。主要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这些企业多采用 “官督商办 ”形式,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也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 “商股 ”,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编练新式军队。陆军方面的淮军和湘军堪称清朝军队新式化的典范。海军方面,

33、到 19世纪 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清政府于 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奕譞。 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2)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求强 ”、 “求富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派的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

34、阻力。 西方列强的阻挠,垄断技术。 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3)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我们不能全盘否认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揭开了 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 在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就是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因为中国没有市民等级 资产阶级,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方资本入侵中国后,又遭到摧残,所以,这个从西方移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事业在其始初阶段便只能由从封建统治阶级当中分化出来的开明派来承担,只有他们有条件、有力量从西方引进新式的军事装备,引进机器生产,引进科学

35、技术,从而在封闭的封建殿堂打开缺口。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就不会有后来的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它强化了国防力量。近代军事下 业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抵制外国侵略,保卫边疆、边防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企业的发生建立了基础。洋务运动首先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冲破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堤防,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清除了某些障碍,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近代化是一个社会过程,洋务运动主张 “西学为用 ”

36、,引进机器和技术,兴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使传统的 “夷夏之防 ”、 “义利观 ”发生了变化,开化了社会风气。 洋务运动促进了开拓性政治派别的出现。与顽固派相比,洋务派是一个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官僚集团,它的某些主张和措施在客观上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4 【正确答案】 “同治中兴 ”是指晚清同治帝在位期间 (1862 1874年 )清朝出现的一个 “中兴 ”阶段。清穆宗同治,名爱新觉罗 .载淳,于 1861年 ?月继位,年号 “祺祥 ”。不久,恭亲王奕诉和慈禧太后发动 “辛酉政变 ”,慈禧太后掌握了清政府的最高权力,改年号为 “同治 ”。同治在位 期

37、间,清朝同外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关系,并发动了一场以 “自强 ”、 “求富 ”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到 1875年光绪帝即位,清朝自鸦片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交困的局面基本消散,国家出现振兴气象。同治一朝,历时 13年,其间国事相对稳定,与此前清政府内忧外患频仍、政局动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时人乃至后人称之为 “同治中兴 ”。 总结 “同治中兴 ”的内容和表现,可以概括为: (1)镇压农民起义,国内社会稳定。咸丰帝时,清政府面临国内外的双重军事压力,外有列强侵略,内部农民起义不断。进入同治朝后,战局扭转, 1865年,湘军攻占太平 天国都城天京, 1868年,镇压东西捻军, 1872年,扑灭苗民起义,

38、 1873年,云南、西北回民起义结束。 (2)整顿朝政,政局稳定。 “辛酉政变 ”后,奕沂和慈禧太后控制了清朝最高统治权,他们控制中央财政军权,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秩序的政策,努力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更为关键的是,在镇压各路起义中崛起的汉族士大夫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得到了清政府的信任,成为了效忠清王朝的中坚力量。 (3)中外和局形成,中外关系稳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同外国列强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关系。清政府成立总理衙门,处理和开展对外关系,并 在清理内乱时,采取 “借师助剿 ”策略。自同治登基,中外相安无事,基本未发生大规模战争。 (4)自强运动兴起,大力兴办洋务。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

39、。同治年间,在地方督抚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大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5)改革军事,军队战斗力增强。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增强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个时期,清政府改编绿营,编练新军,创办军事工业,聘请外国教练,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在此期间,清政府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海军。 综上所述,以军事胜利为显著标 志,经过政治派系的重新调整和国内秩序的恢复稳定,加上中外关系的和平维持,以及洋务运动等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新措施的实施,清朝在同治皇帝时出现了中兴的景象。这个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气

40、象,在很多方面迈出了近代化步伐。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历史事实,那就是,清政府仍然是一个独裁落后的封建政府,中国仍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灾难深渊,洋务运动也在后来的中日甲午战争中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而走向失败。可以说, “同治中兴 ”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灭亡的命运。所以,我 们既要看到这个时期清政府为维护自己统治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政策措施对中国近代化的促进作用,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所谓 “同治中兴 ”的历史局限性。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5 【正确答案】 (1)清末新政的背景 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十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当时习惯称

41、为 “新政 ”。清末 “新政 ”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 外力的压迫和外患的加深。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采用扶植清政府 “以华治华 ”的策略,要求清政府改变 它的无能状态;清政府也企图以此取得列强对它的支持。 清政府自感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本身的统治能力。 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人民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日益发展,清政府需要采取对策。 义和团的惨败,标志着以传统方式御侮的终结。义和团运动后,清朝统治集团中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据了上风。 1901年 4月,清政府成立了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的机构。 (2)新政的主要内容 改革官制: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

42、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设 商部、民政部、陆军部,学部等:裁撤冗衙,整顿吏治。 改革兵制: 1901年,停止武科举,命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制兵练勇,编练新军。 1904年,练兵处和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 “常备军 ”三十六镇。除袁世凯在1905年编成 “北洋陆军 ”六镇外,各省因财力、人力所限没有完成练兵计划。 振兴商务、奖励实业:主要是为工商业的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以奖励。 1903年,成立商部,陆续公布商律、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并先后对著名工商界人士给以名位、荣誉。 改革学制: 包括废科举

43、,兴学堂、派游学。 1901年,令将各省书院中属省城者改为大学堂,属各府者改为中学堂。命各省选派留学生出国,准许自费留学,并陆续颁布有关游学及奖励章程。 1902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 1904年,又颁布了重订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章程及管理体制。 1905年,令自明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结束了中国延续一千余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在中央政府成立学部。 (3)新政的性质及实施的结果 从表面上看, “新政 ”内容和戊戌变法差不多,但它并不是戊戌变法的重现。其性质大体上是洋务新政的翻版。编练新军、设 立巡警、废除科举、鼓励留学、设商部等是 “新政 ”中比较有成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

44、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西学的传播,出现了一批同封建士大夫不同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也有了一些扩散的园地。 “新政 ”没有达到清政府的目的,相反,它激化了各种矛盾,加速清政府的崩溃。 “新政 ”有些措施激起了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46 【正确答案】 地方自治是西欧市民反对封建专 制,要求参加城市政权的产物,是西欧民主政治的表现。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西学东渐,地方自治思潮传人中国,在清末最后几年,地方自治思潮走向实践,在中国宪政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清末地

45、方自治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1)清末皇权弱化和政府统治被削弱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可能。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外交困,皇权遭弱化,统治被削弱。与此相反,地方督抚实力大增。清末皇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勃兴,为地方自治提供了基础。 (2)清末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和绅商阶层的壮大,他们成为推动地方自治的重要力量。 (3)清末 地方自治思潮的兴起为地方自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甲午战后,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提倡地方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思潮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统治阶级部分开明人土也认识到了实行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地方自治思想逐渐渗透到清廷的政治生活之中。 在全国上下要求实行地方自治的呼声中

46、, 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推行地方自治。清末地方自治可分为两个阶段: 1908年以前,为绅商自发倡办或由官府督导试办的阶段; 1909年以后,是在清政府的统筹规划之下,全面推行的阶段。清末地方自治分为两级,城镇 乡级自治为下级自治,府厅州县级自治为上级自治。规定先行在城区进行自治实验,嗣后再推至乡镇。为推动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清政府于 1909年颁布自治研究所章程,责令于各省省城及各府厅州县设立自治研究所,这就为地方自治做好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1910年,清政府又颁布京师地方自治章程、府厅州县地方自治章程和府厅州县议事会议员选举章程,使自治政策更趋完善。清政府地方自治政策的制定,使地方自治成为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有力地推动了地方自治运动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一股地方自治风潮。 清末地方自治是近代中国政 治体制革新的一次有益尝试。但是,由于存在舞弊、刮民、铺张等现象,以及民众对地方自治的误解、无知和冷淡,加之财政困难,特别是清政府维护自身独裁统治的目的没有改变,从而限制了地方自治的成效。尽管如此,在一些地方,地方自治事业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总之,无论是从观念、行为还是政治结构方面,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对于中国政治的现代化而言均是一种初步和有益的尝试,其影响一直波及民国年间。 【知识模块】 湘军与晚清地方势力的崛起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