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50KB ,
资源ID:48881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4888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试卷 1及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35年 10月 3日凌晨,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就兵分三路侵入 ( )。 ( A)埃及 ( B)埃塞俄比亚 ( C)希腊 ( D)西班牙 2 1935年 8月 31日,面对意大利对埃寨俄比亚的侵略,美国国会通过了 ( ),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 ( A)孤立法 ( B)中立法 ( C)禁运法 ( D)外交法 3 在二战爆发前夕,英法推行 ( ),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 A)绥靖政策 ( B)国联政策 ( C)禁运政策 ( D

2、)孤立政策 4 1936年 11月 1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宣布德意双方结成了 ( )。 ( A)友好互助同盟 ( B)互不侵犯条约 ( C)仲裁条约 ( D)罗马 柏林轴心 5 1937年 11月 6日,墨索里尼宣布参加了德日的 ( ),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 ( A)法西斯同盟 ( B)反共产国际协定 ( C)两国同盟 ( D)罗马一柏林轴心 6 1936年 7月, ( )内战爆发,德 意出兵进行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 ( A)西班牙 ( B)古巴 ( C)希腊 ( D)埃塞俄比亚 7 七七事变爆发后, ( )给中国以巨大的支援,双方签订了 ( ),在政治上给中国以重大支持。 ( A)英

3、国互不侵犯条约 ( B)苏联互不侵犯条约 ( C)美国友好互助协定 ( D)法国友好互助协定 8 1936年,德奥双方通过 ( ),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 ( A)柏林 奥地利轴心 ( B)柏林 维也纳轴心 ( C)德奥同盟 ( D)德奥协定 9 1938年,英、法、德、意在德国召开会议讨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 ( ),它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 A)四国同盟会议 ( B)干涉捷克会议 ( C)苏台德会议 ( D)慕尼黑会议 10 1939年 8月 23日,苏德双方签了 ( )和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定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这一

4、条约使德国得以进攻波兰,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 A)德波友好同盟条约 ( B)苏德友好同盟条约 ( 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D)德波互不侵犯条约 11 1939年,德国入侵 ( ),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 A)埃塞俄比亚 ( B)西班牙 ( C)捷克斯洛伐克 ( D)波兰 12 1939 1940年间,苏联建立了一条自波罗的海到黑海的阻抗德军向东挺进的壁障 ( )。 ( A)西方战线 ( B)东方战线 ( C)阻德战线 ( D)苏联战线 13 1939年 5、 6月间,英国政府不顾德军的轰炸将 33万联军撤到英国,这些部队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这就是著名的

5、 ( )。 ( A)敦刻尔克大撤退 ( B)不 列颠之战 ( C)不列颠大撤退 ( D)敦刻尔克之战 14 1937年 11月,德、意、日通过 ( ),三国轴心正式形成; 1940年 9月,三国签署 ( ),正式结成军事同盟。 ( A)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 B)德意日三国轴心条约;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 C)德意日三国轴心条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 D)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条约 15 ( )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 ( A)敦刻尔 克战役 ( B)珍珠港战役 ( C)莫斯科之战 ( D)诺曼底登陆 二、名词解释 21

6、-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6 绥靖政策 17 慕尼黑会议 18 苏芬战争 19 静坐战 20 敦刻尔克大撤退 21 不列颠之战 22 莫斯科保卫战 23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4 库尔斯克战役 25 太平洋战争 26 偷袭珍珠港 27 中途岛战役 28 阿拉曼战役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29 下面是毛泽东关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两段著名的论述,结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过: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 “ 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

7、定点 ”。 请结合二战的相关历史事实,对毛泽东的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0 二战爆发前夕,英法对法西斯侵略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表现。 31 二战前后,苏联对法西斯侵略行为的态度。 32 二战前后,美国对法 西斯侵略行为的态度。 33 简述苏联建立 “东方战线 ”的过程及其影响。 34 列举二战全面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及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性事件。 35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失利的原因是什么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试卷 1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8、求的。 1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 第二次世界大战 4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5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6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7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8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9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0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正确答案】 D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 界大战 12 【正确

9、答案】 B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3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4 【正确答案】 A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5 【正确答案】 C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名词解释 21-2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80分。 16 【正确答案】 绥靖政策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对侵略者妥协让步,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和谋求自身的安全、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就是英、法、美 三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它们对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扩张就采取了这种政策。其中, 1938年由英法一手操作的出卖捷克主权的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的顶峰之

10、作。绥靖政策使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遭受重大挫折,膨胀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绥靖政策的恶劣影响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教训。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7 【正确答案】 二战前夕,英、法、德、意首脑在捷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召开的一场割让捷克土地的会议。 1938年 9月,张伯伦、达拉第、墨索里尼和希特 勒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捷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签署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规定:苏台德区以及捷克南部与奥地利接壤的地区割让给德国,捷克应在 10月 1日至 10日间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上述地区的任何设备都不得损害,无偿

11、交给德国。慕尼黑协定不仅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威望,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慕尼黑会议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英法的退让膨胀了法西斯的野心,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8 【正确答案】 二战爆发后 ,苏联致力丁巩同西部边防,建立一条东方战线。1939年,苏联建议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芬兰边界向北推移 20 30公里,苏联以卡累利阿东部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为交换,要求以每年 800万芬兰马克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 30年。芬兰政府表示坚守中立立场,拒绝了苏联的建议。 11月 30日,苏芬战争爆发。经过 3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 1940年

12、3月 12日,两国签订和约,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苏芬国界向北移动 150公里,芬兰将苏芬边界中部的一块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共获得 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芬兰以 30年为期将汉科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 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苏联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所谓的 “东方战线 ”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 【正确答案】 二战爆发前夕,英法与波兰订有盟约,保证波兰的独立。德波战争爆发后,英法政府对德宣战,但两国实际上是宣而不战,未认真援助波兰。从1939年 9月到 1940年 5月,英法联军与德军隔壕相峙,却没有采取过重大军事

13、行动。驻法英军到 1939年 12月才阵亡 1人。这种战争史上的奇怪现象被叫做 “静坐战 ”。这是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物,结 果使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顺利反戈西进。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正确答案】 二战中,德军侵占波兰后,希特勒就制订了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的计划。 1940年,德军突人北法平原,直逼英吉利海峡,将近 40万英、法、比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岸地区,希特勒唯恐孤军深入几次下令暂停前进。英国政府利用这段暂停时间,在从 5月 26日到 6月 4日的 9天内,不顾德军轰炸和追击,全力以赴组织渡海营救,终于将包括 22万英军在内的 33多万联军撤到了英国。这些撤到英

14、国的部队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这就是著名的敦 刻尔克大撤退。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1 【正确答案】 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武力入侵英国,争夺制空权的空战成为双方作战的土要特点。德方意识到短期内不易赢得制空权,转而对伦敦等城市不分昼夜狂轰滥炸,企图逼英就范。空战时断时续最终不了了之,这就是不列颠之战。在此战役中英国死伤约 86000人,被炸毁的建筑物超过 100万栋。但是英国人民坚韧不屈,在生死存亡的搏斗中赢得了第一个回合,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谱写了光荣的一页。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 战 22 【正确答案】 1941年 6月 22日,德国

15、在西线获胜后,发动了对苏联的突然袭击,占领了大片苏联国土,进抵莫斯科城下。在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下,法西斯攻势受阻。冬季到来后,大部分德军没有御寒装备,不得不转入防御而又立足未稳,苏军抓住战机大局反攻,战场主动权易手。莫斯科之战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也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3 【正确答案】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场上最为重要的一场战役。经过 200多天 的艰苦努力,苏联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是第

16、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关键性战役。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4 【正确答案】 二战期间德军经历了莫斯科之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失败后,于 1943年 7月发动了第三次夏季攻势。从南北夹击在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联两个方面军,企图再次夺回战场主动权。苏军经过 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 12万。德军损失惨重,库尔斯克战役标志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 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5 【正确答案】 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战争首先由日本发动,也是以日本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1941年12月 7日,日本偷袭美军

17、太平洋基地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此后,日军先后侵占了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太平洋上的其他许多岛屿,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达到了最大的侵略规模。 1942年,美国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太平洋战局开始发生有利于反法西斯联盟一方的变化,美国及其同盟国在所罗门群 岛开始反攻并取得了胜利。 1945年盟军在太平洋展开反攻。与此同时,美军加紧空袭日本本土,并于 8月 6日和 9日先后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 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以反法西斯盟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6 【正确答案】 二战中,日军突然袭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争。日军

18、认为美国太平洋舰队是威胁日本南进的最大障碍, 1941年 12月 7日,日本舰队在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用舰载机对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在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覆没。这是二战中继德国进攻苏联后又一次举世震惊的突然袭击,它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激发了美国人的爱国和反法西斯热情。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7 【正确答案】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美为争夺太平洋地区的中途岛而展开的一场现代海空大战。为了保持 战略主动权,日本集结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 200多艘军舰,决心进攻中途岛。由于美军破译了日军密码,对日本的突然袭击进行了反伏击。日本赖以取胜的航空母舰以及训练

19、有素的舰载机飞行员损失惨重,日本从此丧失了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8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阿拉曼地区的著名战役。 1942年 7月,德意联军自利比亚突入埃及,进抵阿拉曼地区。但由于盟军控制了地中海的制空、制海权,驻北非德军因兵力及装备补给不足而无力继续向前推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与 此同时,英国在美国的支援下,由英军将领蒙哥马利发动代号为 “捷足 ”的反攻,在突破德意军的防御地域后,迅速向西挺进,将德意军全部逐出北非。阿拉曼战役以英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局的转折点。此后,德意

20、法西斯军队在北非地区节节败退,直至 1943年 5月被完全逐出非洲。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60分。 29 【正确答案】 法西斯是一种极端反动的政治体制,其本质就足对内统治、对外扩张。德国法西斯自建立之日 起就开始了其扩张过程,二战前夕,吞并了奥地利、捷克,并做好了扩军备战的准备。二战开始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利用军事进攻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法西斯扩张也达到了最大规模。在法西斯铁蹄之下所统治的地区都成了法西斯的势力范围,从此德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补给,从而应付其日益扩大的战争及其开支。所以进攻是法西斯的生命线。 1943年

21、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使法西斯德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苏德战场与欧洲战场的主动权易手。苏联人民开始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迫使希特勒从战略 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苏联则进入反攻。它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联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瓦解。从此德国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开始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论断是完全的正确的。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四、简答题 31-34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120分。 30 【正确答案】 20世纪 30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作为

22、一项长期推行的政策,绥靖政策有着深刻的根源,就英法两国而言,共同的原因有: 第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一战给英法造成的巨大伤亡,使人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普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种和平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第二,英法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尊重。 就英国而言,它长期在欧洲推行 “大陆均势 ”,一战后总想扶持德国来牵制法国,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当德、日、意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 国首先关心的

23、是大英帝国本身的安全,企图靠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来保住其根本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 30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方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以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入经济大危机较晚的 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

24、,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 30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1 【正确答案】 苏联 20年代的外交政策是:反对、防止帝国主义国家策划新的反苏武装干涉。 30年代转变为:争取联合英、法、美等国建立国际反 法西斯战线,共同反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二战前夕,苏联对法西斯德国的政策在慕尼黑会议前后有所不同: (1)在慕尼黑会议召开前,苏联外交活动的侧重点是争取与英法等国的联合,建立反对法西斯侵略的集体

25、安全体系。主要表现在:陆续同美国及其他一系列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参加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支持共产国际确定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向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等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援助、积极参加英法苏三国谈判等多个方面。这种政策与行动是正确的。 (2)慕尼黑会议上,英法两国无视反法西斯的大局,把苏联排斥在整 个事件之外,顽固地推行对法西斯的绥靖政策,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团结。为了争取主动,苏联改变了以往的对德政策。苏联外交政策成为 “中立自保 ”,其目的是防止苏联首先成为法西斯德国的进攻目标。为此, 1938年 8月,苏德之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划分东欧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苏德互不侵

26、犯条约的签订,一方面使苏联避免了首先成为德国侵略的目标,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另一方面也分裂和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统一斗争,使德国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助长了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气焰。秘密议定书更是苏联民族利 己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的突出表现。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2 【正确答案】 美国在二战前夕面对法西斯在全球的侵略扩张,采取了以 “中立主义 ”为主的政策。这既与美国历史上传统的孤立主义政策一脉相承,又与罗斯福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实施罗斯福新政、解决国内经济危机有关。 (1)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之时,美国动用了 “中立法 ”与“不干涉 ”政策,禁止向交战

27、双方出售军火。但是,由于侵略的 -方往往做好了战争的充分准备,中立法对被侵略的一方有更大的危害性。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中立法也 具有绥靖政策的特点。 (2)对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美国采取的是不承认政策,不承认日本对中国造成的既定的侵略事实。也有的学者把此时的美国对日不承认政策评价为 “远东慕尼黑 ”。 对于如何看待美国的中立主义,当前学术界大致有以下五种不同的观点: 其一,中立主义是美国牌的绥靖政策,美国充当了欧洲绥靖主义的积极伙伴。这种观点对中立主义持基本否定的观点。 其二,罗斯福反对希特勒法西斯的立场是前后一致的,只不过在 30年代经历了一个由隐蔽转为明朗的发展过程,因此是值得肯定的。 其三

28、,中立主义是矛 盾的组合体,反对法西斯侵略是主要的,但也有绥靖主义的一面。应该采取辩证的观点加以分析。 其四,中立主义披着民主、自由的面纱,实际上是对欧洲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支持,是一种应该受到批判的观点。 其五, 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呈现出阶段性、隐蔽性特征,其核心内容是扩张主义,贯穿了 30年代美国外交实践的全过程。中立主义是美国扩张主义的变种。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3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苏联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侵占了六个邻近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建赢了一条 从波罗的海沿岸到黑海间的弧形“东方战线 ”。 1939年 9月 17日,苏联政府照会有

29、关国家,宣布在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同时开始调整西部疆界: (1)9月 17日,即波兰政府逃亡国外的当天,苏联以波兰国家已不复存在,越过边界占领了波兰东部,后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归并于苏联。 (2)1939年 9月 28日 10月 10日,苏联先后同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订立互助条约,规定苏联可在三国建立海、空军基地并驻扎军队,后接受三国加入苏联为三个加盟共和国。 (3)1939年 10 11月,苏联建议芬兰边界向北推移 20 30公里,要求以每年 800万芬兰马克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 30年。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建议,苏芬战争爆发,最终芬兰战败求和。芬兰将苏芬边界中部的一块

30、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共获得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芬兰以 30年为期将汉科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 (4)1940年 6月,苏联政府以罗马尼亚统治集团的政策严重威胁苏联边界的安全为由,要求将比萨拉比亚 “归还 ”苏联,同时作为罗马尼亚统治比萨拉比亚 22年的“补偿 ”,将布科维纳北部 “移交苏联 ”,罗马尼亚政府被迫同意,苏 军进驻两地。后两地分别并入苏联的摩尔达维亚和乌克兰加盟共和国。 这样,从 1939年 9月到 1940年 8月,苏联通过上述一系列行动,把西部边界向西推移了 150 400公里,扩大了约 37万平方公里面积的领土和 2000多万的人口。这就是历史上所称之为

31、 “东方战线 ”的建 立。 “东方战线 ”的建立,其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1)从当时的国际环境看,苏联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西部防线。 (2)苏联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其他民族的主权,引起了恶感,所谓的 “东方战线 ”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3)苏联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两国之间的国界,不能单凭实力任意改变。特别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国际处境较为困难时,在对外政策上更应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以便团结更多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反对法西斯。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4 【正确答案】 (1)1939年 9月 1日,德国入侵波兰, 9月 3日,英法

32、对德国法西斯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2)1940年 4 5月,德国发动对北欧丹麦、挪威,对西线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的战争,标志着二战 规模的扩大; (3)1941年 6月,德国发动对苏联的战争,把战火烧到整个欧洲地区,标志着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4)1941年 12月,日本发动侵略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包括美国、中国以及拉美、大洋洲各国在内的反法西斯国家对德意日法西斯宣战,英、法、苏等国也对日宣战,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35 【正确答案】 苏军在初期失利的原因,既有政治上对战争时机估计失误,也有经济军事上的准备不足以及敌我双方总实力对比上的

33、差异等。其具体原因在于: (1)在战争之初德苏 实力对比上,德国大大超过苏联。德国入侵苏联之前,已控制了欧洲 14个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计人口达 2.9亿,采煤量达 4亿吨,钢产量达 4500万吨。这都是短期内苏联难 以比拟的。 (2)德军在兵力武器装备方面占优势,事先又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准备,特别是击败法国之后,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倾巢出动,加上德军官兵都有近两年的实战经验,所以战争一开始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3)苏联对当时的战略形势和战争提前发生的态势估计不足,对德国闪击战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错误;由于国境线 的推进,使旧防线废弃,而新防线构筑尚未就绪;对有关的重要情报分析错误,以致造成苏军的种种被动和失利。 (4)苏联的 “肃反 ”殃及大批军队指挥人员,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5)希特勒德国总是施展一种突然袭击的战术,这种突然袭击战术同现代化的军事技术 (空军、坦克和机械化装备 )相结合,使得苏联在初期严重不利,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战略效应。 【知识模块】 第二次世界大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