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7 ,大小:248.26KB ,
资源ID:57451      下载积分:5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574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MT 334-1993 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MT 334-1993 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通用技术条件MT 334一9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铅酸蓄电池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以下简称“电源装置”)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与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有沼气或煤尘爆炸危险的煤矿井下用的电源装置。2引用标准GB 3836. 1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 2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 4942. 2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GB 10978. 1煤矿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GB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3技术要求I1电源装置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应按经规定程序

2、批准和国家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验单位审批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并应取得防爆合格证。3.2电源装置运行环境温度为一10-+40C.3.3防爆特殊型电源装置,由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蓄电池组、蓄电池组外壳、连接线(或硬连接条)及矿用隔爆型连接装置组成。3.4电源装置中蓄电池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用隔板将蓄电池隔开并楔紧,隔板的结构应有利于自然通风。3. 5电源装置中相邻的蓄电池之间最大放电电压不大于24V时,极柱之间的爬电距离不小于35mm;当最大放电电压大于24V时,则每超过2V,爬电距离应增加lmm,电源装置内部(不包括蓄电池内部)的任何地方,氢气浓度(体积比)不得超过。3X.电源装置应有良好的绝缘性

3、能,蓄电池组极柱对蓄电池组外壳(地)的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表1要C,了03.3求表1电源装置额定电压V最小对地绝缘电阻kO150u(200100u(15050u簇10015u镇501038电源装置内部蓄电池连接可用耐酸铜芯竺曳_IA燮A鱼夔丝鱼塑7 6R A l iC“-F丝 %:V7鬓迎垫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93-02-25批准1993-10-01实施MT 334一93连接线(或硬连接条)和引出线均采用双线制且每根连接线(或硬连接条)应能承受回路额定电流。3.9电源装置中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蓄电池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其他方法,连接须牢固可靠,其接触电阻(从极柱平面中心到接头中心)在20时,应小于

4、2即。110电源装置中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蓄电池极柱连接后裸露带电部分须有可靠的耐酸绝缘护套.并留有测量用的小孔。3.们电源装置的引出线与其他电气设备的连接应采用矿用隔爆型连接装置,该装置须牢固地固定在蓄电池组外壳上,引出线通过蓄电池组外壳处应添加绝缘物(如套管),并对绝缘物两端加以固定3.12蓄电池组外壳上盖与蓄电池顶端间隙应不小于I Omm.3.13电源装置中连线两端极柱间的温差不得大于5C,整个箱内极柱温差不得超过101C.3.14矿用隔爆型连接装置须符合GB 3836. 2及有关标准的要求。3.15蓄电池须符合GB 10978. 1规定。3.16蓄电池组外壳3.16.1蓄电池组外壳及

5、其他构件应采用机械强度好,耐电解液作用,不易燃的材料制成。116.2蓄电池组金属外壳及其上盖的内表面,均应有耐酸绝缘覆盖层(排液孔应从内侧包复至外侧)。耐酸绝缘覆盖层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Sdo116.3蓄电池组外壳上盖应能承受75J的冲击试验,试验后绝缘覆盖层应不脱离、不开裂及不产生影响使用的变形。3.164蓄电池组外壳须制成氢气不易积聚的结构(蓄电池组外壳上盖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度不少J4“)3门65蓄电池组外壳底部应设有排液孔,排液孔位置应不影响机车性能。3.16.6蓄电池组外壳的防护等级须符合GB 4942. 2规定的IP22要求。3.16.7蓄电池组外壳上盖应有只有专用工具才能打开的闭锁装

6、置,外壳表面应设“离开充电房不准开盖”的郭告牌。3门6,8蓄电池组外壳应设起吊装置。116.9蓄电池组外壳应有与机车固定的装置。3.16.10吊挂式蓄电池组外壳应设吊挂装置,并能承受机车以最大速度运行而突然刹车时的惯性,而不影响其安全性能。3.17连接线3.17.1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的铸接应牢固可靠,其两端接触电阻在20时应小于24KS2o3.17.2电缆芯线与铅锑合金接头的连接处应具有耐酸性能,经过耐酸试验后,其内部结构仍不应呈现有酸液浸蚀现象。4试验方法4.,外观检查:目测法检查,结果应符合3. 3, 3. 4, 3. 8, 3. 10, 3. 11, 3. 14, 3. 15, 3.

7、 16. 1, 3. 16. 4,3. 16. 5,3. 16. 7-3. 16. 9条规定。4.2氢气浓度试验4.2.1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电源装置应置于密闭的试验室内,室内不得使用能引起空气流动的装置,试验室的容积应为电源装置体积的5-25倍;b.电源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装配完整,经充放电使蓄电池达到额定容量;。.试验从电源装置充电结束后,静止1-4h开始,以1.25倍5h率电流值的电流放电(放电过程中,电源装置中心区蓄电池电解液温度规定为37-430C ),每隔30min测量一次电源装置内部的氢气浓度测定点不少于5处,持续3h为1周期(放电测氢开始时应关闭试验室门窗,关闭蓄电池特殊排

8、气栓、MT 334一93蓄电池组外壳上盖)4.2.2被试样品一台,试验须做3个周期,试验结果应符合3. 6条规定4. 3电源装置对地绝缘电阻测定试验4.3.1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电源装置应放置在无太阳光照射场所,按正常工作状态装配完整,并外壳接地,经充放电使蓄电池达到额定容量;用清水冲洗蓄电池表面电解液;试验在电源装置充电结束后2h内进行;测量仪表应用3合数字式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组空载电压U.;测量蓄电池组正极对地漏电流+I,及负极对地漏电流一I按式(1)计算对地绝缘电阻R,已LR,= U,(+I)+(-I) (1)式中:Rd对地绝缘电阻,k。;U蓄电池组空载电压,V;(+I)蓄电池组正

9、极对地漏电流,mA;(-I)蓄电池组负极对地漏电流,mA.4.3.2试验结果应符合3. 7条规定。注:井下测试地点在充电酮室.4.4蓄电池极柱间爬电距离,蓄电池组外壳盖与蓄电池顶端距离用量具检查,结果应符合3.5条规定。4.5极柱温度试验4.5.1试验在下列条件下进行:a电源装置按正常工作状态装配完整,并经充放电使蓄电池达到额定容量;b试验从充电结束后静置1-4h开始,以3倍5h率电流值的电流放电,放电30min后,用点温计测量电源装置内各蓄电池极柱的温度,同时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各蓄电池的电解液温度,在30min内测试完毕。4.5.2试验祥品一台,做1次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3.13条规定。4.6

10、蓄电池组外壳上盖的冲击试验将蓄电池组外壳上盖装在蓄电池组外壳体上,对其五处结构薄弱处进行冲击能量为757(用质量为7. 5kg淬火钢球)的冲击,每处冲击1次。试验结果应符合3.16.3条规定。4.了蓄电池组外壳耐酸绝缘覆盖层绝缘电阻测定将清水灌入蓄电池组外壳内,直至水平面距外壳上边沿10 15mm;用500V兆欧表测定电阻,表笔一端与外壳(地)外壁接触(刮除外表面涂漆,保证接触良好),另一端与浸入水中的耐酸绝缘覆盖层相接触。试验结果应符合3.16.2条规定。4.8蓄电池组外壳防护试验按GB 4942. 2规定进行,结果应符合3.16.6条规定。4.9吊挂装置的惯性试验机车按规定最大速度运行时突

11、然刹车,试验进行三次,以吊挂装置不损坏、不变形和蓄电池组外壳内的蓄电池电解液不溢出为合格。4.10连接线铸接质量检测4.10.1接触电阻检测4.10.1.1检测方法 a.在室温下用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对连接线逐根进行电阻测定,测量部位在连线接头中心,见图1MT 334一93图1测定单根蓄电池连线接触电阻位置图测定位置在A,B,C,D四点上,其中A,B为电压端,C,D为电流端;记录测得的电阻值R:及当时的环境温度:;连接两端接触电阻R。可按式(2)进行计算R一R:一零X 10 (2)式中:凡连接线两端接触电阻,1a0;R,-测得的连接导线总电阻,p41;l连接导线的芯线计算长度,m(I=AB)

12、;:一连接导线的芯线截面,mm;p-铜的电阻系数,取0. 017541 “ mm/m.。.接触电阻R。按式(3)换算到20时的值R。= R1+.(t一20).(3)式中:R,-20C时的接触电阻,闪;a电阻温度系数,取。.00395一,;t-检测时的环境温度,。4.10-1.2试验结果应符合3.17.1条规定。4.10. 2耐酸试验将连接线全部浸泡在密度为1. 260g Jcm (25 0C)的硫酸溶液中连续158h,然后将连接线从硫酸溶液中取出,用清水清洗至表面呈中性反应后烘干解剖接头,用水润湿的pH试纸检验电缆芯线,以无酸性反应为合格。4. 11连接线(或硬连接条)与极柱焊接质量检测4.1

13、11检侧方法。用TZ型接触电阻检测仪,在室温下对连接线接头(或硬连接条)与蓄电池极柱的每个焊接头进行检测,检测时将检测仪的测笔分别触及连接线的接头(或硬连接条)和蓄电池极柱的A,B,C,D四点上,见图2;b,记录测得的电阻值R。及当时的环境温度t;c. R,按式(4)换算到20时的值R.tt,=二-二甲下二一茸二二芍“.、任产11卜.kI-LV )MT 334一93图2测定连接线与蓄电池极柱接触电阻位置图式中:R,20时的接触电阻,kil;R- t时的接触电阻,kfl;a电阻温度系数,取。.003 95Ct检测时的环境温度,。4.11.2试验结果应符合3.9条规定。检验规则产品须经制造厂检验部

14、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时应附有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电源装置除蓄电池,隔爆连接装置按各自标准检验外,产品还须按表2所列项目进行出厂检验和55.152型式检验。新技术、新工艺的产品应进行下井工业性试验。表2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条款试验方法条款出厂检验型式检验1外观检查3.3,3.4,3.8,3.10,3.11,3.14,3.15,3. 16. 1,3. 16.4,3.16.5、3. 16. 7-3. 16. 94.1侧丫2极柱间爬电距离3.54.4丫丫3氢气浓度试验3. 64.2丫4蓄电池组极柱对地绝缘电阻3. 74. 3丫5连接线接头耐酸试验3. 17. 24. 10.2丫MT 334一93

15、续表2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条款试验方法条款出厂检验型式检验6极柱与连接线(硬连接条)焊接,接触电阻检测3. 94. 11丫、7蓄电池组外壳上盖与蓄电池顶端间隙3. 124. 4丫甲8极柱温度试验3. 134.5丫9耐酸绝缘覆盖层绝缘电阻3. 16. 24. 7寸丫10上盖冲击试验3. 16. 34. 6甲11防护试验3. 16. 64.8丫12质性试验3. 16. 14.9丫13芯线与接头接触电阻检测3. 17. 14. 10. 1甲斌注5.35.3.1ah表中打v者为应进行的检验项目,打者为抽验项目,每批。.1%,但不少于二根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时;产

16、品的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型式检验满五年时;d.出厂检验结果与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关提出要求时。5.4下井工业性试验5.4.1新试制的电源装置应进行下井工业性试验,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每台电源装置充电次数不得少于5。次5.4.2取得防爆合格证的产品如防爆结构和有关工艺改变而影响安全性能时应重新进行下井工业性试验。5.5判定规则5. 5.1出厂检验:每台电源装置必须符合出厂检验项目要求,如有不合格者,则需返修至合格。5.5.2型式检验:从三台电源装置中,任取一台做型式检验,检验项目必须全部合格。如有任何一项不合格,应对该项目加倍复验,检验结果如达到要求

17、该产品仍属合格品。如仍不符合要求,则该产品为不合格品。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6门标志6. 1.1须在蓄电池组外壳的明显位置牢固地设置铭牌、警告牌、安全标志牌和“Exsl”凸纹标志。6.1.2铭牌、警告牌、安全标志牌用厚度不小于lmm的黄铜板制造。6.1.3铭牌内容MT 334一93a.名称和型号;b.右上方有明显“Ex,,标志;c.防爆类型“s1;,d.防爆合格证号;e.电源装置额定电压、额定容量、额定电流;f.电源装置制造厂名、出厂日期或编号;9.安全标志编号。6.2包装6.2.1电源装置随电机车运输时,应与电机车固定牢靠。单独运输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运输时不受损坏及受潮。6.2.2电源

18、装置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备件、专用工具等。6.3运输6.3.1在运输中不得受剧烈机械碰撞、叠压曝晒、雨雪的侵袭。6. 3.2贮运图示“向上”、“防潮湿”标志应按GB 191规定。6.4贮存6.4.1应贮存在室温5-40的干燥、清洁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中。6.4.2应不受阳光直射,离热源不得少于2m,6.4.3避免与任何液体和有害物质接触。6.4.4不得倒置、竖放叠压。6.4.5贮存期不得超过蓄电池制造日起二年。附加说明:本标准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发展局提出。本标准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文召、竺妙芳、项志荣、郝俊泉、胡荣庆、曹宏疆。本标准参照采用下列国外标准:JISC 0905-830988确认)电力用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JISM 6512-77(1985确认)防爆型蓄电池式电机车)ISM 7634-770985确认)防爆型蓄电池式电机车用蓄电池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