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师中级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通信产业发展概述)模拟试卷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相对于三次产业分类法,四次产业分类法增加了( )。(A)工业(B)农业(C)信息业(D)服务业2 在国民经济产业划分方法中,能够体现马克思理论的是( )。(A)两部门划分法(B)三次产业划分法(C)四次产业划分法(D)国际标准划分法3 当前为世界广泛采用的产业划分方法是( )。(A)两部门划分法(B)三次产业分类法(C)国际标准分类法(D)国家标准化分类法4 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下列各项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矿业(B)采掘业(C)畜牧业(D)金融业5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 2003 年印发的三次产
2、业划分规定的通知,下列各项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 。(A)通信产业(B)批发和零售业(C)金融业(D)农业6 规模经济性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特征: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 ( )的扩大而减少。(A)劳动投入(B)生产规模(C)要素投入(D)产品种类7 下列各项不属于通信业产业经济特征的是( )。(A)规模经济性(B)网络的外部性(C)范围经济性(D)内部经济性8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投入量与产出量同时增加,当投入量的增加率为 30,而产出量的增加率为 15时,称为( )。(A)规模经济效益增加(B)规模经济效益为零(C)规模经济效益减少(D)规模经济效益不变9 由于通信产业具有规
3、模经济性这一特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规模的扩大,经济效益( )。(A)增加(B)减少(C)不变(D)难以确定10 在电信网中,网络的效益随着话用户数的增加而递增,同时用户的收益增加。这反映了通信产业的( )。(A)产品的服务性(B)范围经济性(C)生产的网络性(D)网络的外部性11 范围经济是指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_的时候,平均成本_的一种经济现象。( )(A)扩大;上升(B)扩大;下降(C)缩小;上升(D)缩小;下降12 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联合成本( )各自的单独成本之和。(A)高于(B)低于(C)等于(D)独立于13 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传送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这表现了通
4、信的 ( )。(A)产品的服务性(B)范围经济性(C)生产的网络性(D)网络的外部性14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 这句话体现了通信产业的 ( )经济特征。(A)规模经济性(B)网络的外部性(C)生产的网络性(D)范围经济性15 通信行业在信息社会处于基础设施地位,其存在基础是( )。(A)通信科学技术(B)通信服务客户群(C)国家政策对通信产业的支持(D)通信产业提供通信服务的物理网16 通信行业向社会主要提供( )。(A)服务(B)商品(C)器材(D)理念17 由通信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的通信服务的特性是( )。(A)差异性(B)同质性(C)不可储存性(D)无所有权转移18 下列各项
5、不属于通信产业融合趋势的是( )。(A)行业融合(B)网络融合(C)业务融合(D)设备供应行业融合19 “信息化”的概念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 )。(A)美国(B)中国(C)英国(D)日本20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及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过程是( )。(A)企业信息化(B)产业信息化(C)国民经济信息化(D)社会信息化21 应用劳动力结构法测量社会信息化程度,需要通过测算( )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判断。(A)主导产业就业人口(B)工业产业就业人口(C)信息产业就业人口(D)农业产业就业人口22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量
6、和( )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A)信息质量(B)信息装备率(C)信息系数(D)信息能力23 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装备率指标的是( )。(A)电话机普及率(B)电视机普及率(C)每万人计算机台数(D)传真机普及率24 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是( )首次提出的。(A)1992 年美围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B) 1994 年韩国政府情报通信部的工作计划(C) 2000 年日本总务省会议(D)2001 年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工作会议二、多项选择题25 三次产业分类法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其中,第一产业包括( )。(A)种植业(B)畜牧业(C)狩猎业(D)林业(E)工业2
7、6 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二产业包括( )。(A)农业(B)制造业(C)采掘业(D)矿业(E)建筑业27 下列各项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运输业(B)商业贸易(C)金融业(D)旅游业(E)渔业28 下列各项属于通信产业经济特征的有( )。(A)规模经济性(B)网络的外部性(C)范围经济性(D)普遍服务性(E)生产的网络性29 规模经济性的特征包括( )。(A)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B)产品的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C)普及率高(D)认同性高(E)规模经济性可以无限增大30 下列各项能够体现通信产业范围经济性的有( )。(A)随着产量的提高,单位成本逐渐降低(B)随着话机普及
8、率的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逐渐降低(C)邮政网络利用网络、网点、人员优势,开办多种业务,也会相应降低每一类业务的成本(D)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传送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有利于降低成本(E)一个网络产业不仅要具备物理网络,同时必须配备相应的标准、协议等31 关于通信产业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自然垄断特性是通信业的基本特性(B)通信产业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传送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肯定比独立建网分别提供各种业务的网络成本低(D)利用网络、网点、人员优势,开办多种业务,也会相应降低每一类业务的成本(E)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
9、而不是商品32 通信产业的分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为( )。(A)电信行业、计算机行业趋向分化(B)网络与业务趋于分裂人化(C)业务趋于细分,市场走向细分(D)标准开放,设备供应行业走向分化(E)周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趋于分化33 信息化的层次主要包括( )。(A)企业信息化(B)产业信息化(C)行业信息化(D)国民经济信息化(E)社会信息化34 采用信息化指数方法测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信息化程度,需要测算的主要指标有 ( )。(A)信息量(B)信息化程度(C)信息主体水平(D)信息装备率(E)信息系数35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本组成要素包括( )。(A)信息高速通道(B)信息资源(C)信息处理与控制(D
10、)信息服务对象(E)信息主体三、案例分析题35 日本于二战后迅速崛起,仅用了 25 年时间便进入了信息社会,下图为日本信息化指数的结构模型。36 信息化指数方法最早是由( )提出的。(A)萨米尔.芬勒.布若斯.摩尔斯(B)贝尔(C)仙农(D)小松峙清介37 据图可知,日本信息化指数方法包括( )。(A)信息量(B)信息装备率(C)信息主体水平(D)信息系数38 由图可知,信息量指数中信息量的五方面内容大体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 )。(A)信息使用量(B)信息化程度(C)信息装备程度(D)信息系数的情况39 第三产业是形成信息的主体产业,所以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越_,信息化指数就越_。( )
11、(A)大;低(B)大;高(C)小;高(D)大;难以确定40 信息化指数方法的优点包括( )。(A)参数多(B)指标统计比较方便(C)计算简单(D)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对比性40 某国 2008 年有关信息化指数的各项指数分别是:人均年使用函件数 434,人均年通话次数 325,每万人年报纸期发数 64,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为 158,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9,电话普及率 655,电视机普及率 317,每万人计算机台数 1576,个人消费中杂费所占百分比 162,第三产业占总就业人口百分数 149,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 460。41 该国 2008 年的信息量指数为( )。(A)98(B) 128(C)
12、 168(D)19842 该国 2008 年的信息装备率指数为( )。(A)98(B) 501(C) 849(D)93843 该国 2008 年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为( )。(A)185(B) 305(C) 315(D)34544 该国 2008 年的信息系数指数为( )。(A)84(B) 88(C) 132(D)16245 该国 2008 年的信息化指数为( )。(A)321(B) 328(C) 379(D)342经济师中级邮电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通信产业发展概述)模拟试卷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四次产业分类法是指在原有的三次产业,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
13、产业的基础上增加一项产业,即第四产业信息业。【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两部门划分法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划分方法,它是以是否形成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来作为划分是否为物质生产部门的标准。【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后来成为各国研究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产业划分方法。【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三次产业分类法多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
14、三大类,分别为:第一次产业,即直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次产业,即加工取白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即从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等。AB 两项属于第二产业,D 项属于第三产业。【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根据我国国家统计局印发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第三产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
15、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规模经济性是指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的。当生产规模未达到规模经济性的下限或超过了规模经济性的上限时,都不会产生规模经济效应。【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信产业的产业经济特征包括:生产的网络性;产品的服务性;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网络的外部性。【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8
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规模经济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考察一个产业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性,可以简单地通过比较投入与产出的变化率来衡量。当投入的增加率大于产出的增加率时,称为规模经济效益减少;当投入的增加率等于产出的增加率时,称为规模经济效益不变。在这两种情况下,该产业不具有规模经济性。如果投入的增加率低于产出的增加率时,则称为规模经济效益增加。【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规模经济性(EConomy Of SCale)是指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的。通信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在网
17、络规模容量范围内,增加产出量几乎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开支,平均成本会随着产出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经济效益则不断增加。【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网络的外部性是指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在电信网中,随着电话用户数的增加,网络的效益递增,同时新用户的加人使老用户的收益增加。这正反映了通信产业的网络的外部性的特征。【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2 【正确答案】 B 【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范围经济性(EConomy of SC
18、ope)是指当一个企业从只生产一种产品转而生产多种产品,即当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扩大的时候,平均成本下降的经济现象。当企业联合生产多种产品时,其总成本低于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时的成本之和,此时联合生产就存在范围经济性。对电信通信业来讲,其范围经济性主要体现在利用一个综合电信物理网络传送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肯定比独立建网分别提供各种业务的网络成本低。【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全程全网、联合作业表现了通信行业生产的网络性。比如:一个简单的通信业务,从用户甲处按照用户的要求转移至用户乙处,在这期间往往需要几个不同的企业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就是全程全网、联
19、合作业的体现。【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信行业在信息社会是处于基础设施地位,与自来水、煤气、电力等行业一样,同时也是一个网络性产业。既然是网络性产业,首先它的存在基础便是通信产业提供通信服务的物理网,只有一个互联互通的、遍布全国各地的、能够提供满足各种社会需求的服务的网络,才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具体来讲,就是散布在全国各地的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服务网点、局所、组织和管理机构等。【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总体来讲,通信行业具有服务性,即通信行业向社会提供的主要是服务而不是商品。通信正是满足用户对信
20、息传递的需求,从而实现人们通信目的的一种有偿服务。【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通信产品具有服务的特性包括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及无所有权转移。其中,通信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是由通信服务的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的,通信生产的开始和结束就是用户消费的开始和结束,因此不存在储存、转售和退同的问题。【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通信产业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行业层面,电信行业、计算机行业、电视传媒行业、文化产业走向融合;在网络层面,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趋势强劲,同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两网也趋于融合;
21、网络融合促进业务融合;业务融合促成终端融合,传统的电话机正在向多媒体终端演变。【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化”的概念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最初是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广泛地应用信息及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波拉特法(劳动力结构
22、方法),哪个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比重最大,哪个产业就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形态也以该产业命名。因此,测量社会信息化程度,需要通过测算信息产业就业人口在总劳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来判断。【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能力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它包括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信息量、信息装备率、信息主体水平、信息系数。【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方法包括一整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信息量(Q)、信息装备率(E)、信息主体水平(P) 、信息系数(u)。其中,信
23、息装备率(E)指数包含三个指标,即电话机普及率、电视机普及率、每万人计算机台数。【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是 1992 年 2 月在美国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的,即计划用 20 年时间,耗资 20004000 亿美元,以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作为美国发展政策的重点和产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二、多项选择题25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6 【正确答案】 B,C,D,E【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7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三次产业分类法多以经济
24、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分别为:第一次产业,即直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第二次产业,即加工取自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包括制造业、采掘业、矿业和建筑业;第三次产业,即从第一、第二产业的物质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商业贸易、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饮食文化业等。【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8 【正确答案】 A,B,C,E【试题解析】 通信产业的产业经济特征除 ABCE 四项外,还包括产品的服务性特征。【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2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规模经济性(EConom
25、y of SCale)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在一定的市场需求范围内,企业单位成本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因而其收益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递增的。具有规模经济性的生产活动,在增加投入要素数量的过程中,产出增加的比例超过投入增加的比例,产品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A 项描述的是通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 BE 两项描述的不是通信产业的产业特征。【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1 【正确答案】 C,D,E【试题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各国独家垄断信息网络服务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自然垄断特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弱化;通信产业
26、部分属于物质生产部门,部分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2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通信产业的发展有着融合与分化两个趋势。融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行业层面,电信行业、计算机行业、电视传媒行业、文化产业走向融合;在网络层面,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三网融合趋势强劲,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两网也趋于融合;网络融合促进业务融合;业务融合促成终端融合。通信产业的分化趋势主要表现在:网络与业务趋于分化;业务趋于细分,市场走向细分;由于标准开放,设备供应行业走向分化。【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3 【正确答案】 A,B,D,E【试题解析】 由于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
27、念,同时信息化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进程,因此,信息化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层次的一个范畴,主要层次依次包括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4 【正确答案】 A,C,D,E【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该方法包括信息量(Q) 、信息装备率 (E)、信息主体水平 (P)、信息系数(u)四个量。【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信息高速公路概念是 1992 年 2 月在美国总统发表的国情咨文中首次提出的,主要由信息高速通道、信息资源、信息处理与控制以及信息服
28、务对象四个基本要素组成。【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三、案例分析题【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指标。该方法最早是日本学者小松峙清介先生于 1965 年提出的。【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图中,信息量(Q)指数中包含五方面的内容: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万人报纸期发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这五方面的指标可以大体上反映一个社会的信息使用量。【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39 【正
29、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波拉特法(劳动力结构方法),哪个产业的劳动就业人口比重最大,哪个产业就成为当时的主导产业,社会经济形态也以该产业命名,因此,当第三产业是形成信息的主体产业时,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越大,信息化指数就越高。【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0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方法的优点为:参数少,指标统计比较方便,计算也较简单,所以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对比性。同时,该方法将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相对阶段和相对差距用量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在有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况下,还可以对今后的社会信息化程度做出预测。【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知识模块】 通信
30、产业发展概述4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量(Q)指数中包含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年通话次数、每万人报纸期发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点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故该国 2008 年的信息量指数为:(434+325+158+9+64)5=198 。【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息装备率(E)指数包含三个指标,即电话机普及率、电视机普及率、每万人计算机台数。该国 2008 年的信息装备率指数为:(655+317+1576)3=849 。【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信息主体水平(P)是指产生信息的主要来源方面的人数所占的比重
31、。该国 2008 年通信主体水平指数为:(第三产业占总就业人口百分数+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2= (149+460)2=3045305。【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信息系数(u)即个人消费中除去衣、食、住之外的杂费所占的比重。故该国 2008 年的信息系数指数为 162。【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4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信息化指数的测算方法是:先将基年各项指标的值确定为 100,然后分别将测算年度的指标值除以基年指标值,得到测算年度各指标值的指数,再将各项指标指数求算术平均,即得到信息化指数。该国 2008 年的信息化指数为:(信息量指数+信息装备率指数+通信主体水平指数+ 信息系数指数)4=(198+849+305+162)4=378 5379。【知识模块】 通信产业发展概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