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59.060.20 L3235 13584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84 年 10 月 2 日 92 年 10 月 9 日(共 40 頁 ) Method of test for man-made filament yarns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人造絲狀纖維紗之試驗方法。 2. 用語釋義:本標準所使用專業用語之定義依 CNS 5611纖維製品物理試驗法通則及 CNS 2337纖維詞彙(紗線部分)規定。 3. 試驗項目 ( 1)回潮率及附著回潮率 ( 2)平
2、衡回潮率 ( 3)標準纖維細度 ( 4)纖維根數 ( 5)抗拉強度及伸長率 ( 6)結節強力 ( 7)掛拉強力 ( 8)衝擊強力 ( 9)伸長彈性率 ( 10)初始抗拉強度 ( 11)伸縮性 ( 12)伸縮回復率 ( 13)撚數 ( 14)定長耐撚數 ( 15)交纏度 ( 16)蓬鬆性 ( 17)比重及密度 ( 18)收縮率 ( 19)熔點及熱收縮溫度(適用於合成纖維) ( 20)耐候性 ( 21)耐光性 ( 22)耐藥品性 ( 23)白度 ( 24)光澤度 ( 25)灰量 ( 26)二氧化鈦含量 ( 27)溶劑萃取量 人造絲狀纖維紗試驗法 2 CNS 13584, L 3235 ( 28)洗
3、淨減量 ( 29)表層率(適用於嫘縈) ( 30)硫磺量(適用於嫘縈) ( 31)平均聚合度(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 ( 32)醋化度(適用於醋酸纖維) ( 33)均染性(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 34)染色堅牢度 4. 試驗條件:試驗條件依 CNS 5611 第 4 節(試驗條件)之規定,其餘如下所述。 4.1 初載重:未使紗伸長,僅使紗呈直線狀之載重,可使用下列之載重。 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標準時: 2.94mN標示德士數 濕潤時: 1.47mN標示德士數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聚偏二氯乙烯纖維除外) 標準時,濕潤時: 2.94mN標示德士數 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
4、工紗 標準時,濕潤時: 8.82mN標示德士數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標準時,濕潤時: 2.21mN標示德士數 但這種載重如不適當時,如圖 1 所示描繪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圖,於接近原點處,載重對伸長變化率之最大點 A(斜率最大之點)作切線與伸長軸交於 T點,於 T 點畫一垂直線與載重伸長曲線交於點 Fo,則以 Fo為初載重。 圖 1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上述之初載重適用於標準纖維細度之簡便法,抗拉強力及伸長率,結節強力,掛拉強力,伸長彈性率,初始抗拉強度,收縮率等之試驗。 5. 試樣之取樣及準備:試樣之取樣及準備依 CNS 5611 第 5.2 節(紗狀之試樣)之規定,但是,受溫濕度影響之試驗時,
5、其試樣應以絞紗 (1)或單紗狀,試驗前先使其成為標準狀態。但是,纖維根數試驗時除外。 註 (1) 如果捲繞成絞有困難時,亦可直接自標準狀態下之絲餅、管絲、平筒與斜筒等採取試樣。但是供試驗撚數及定長耐撚數之試樣,將直接採取之。 6. 纖維細度,纖維根數及撚度之表示: 6.1 纖維細度及纖維根數之表示:纖維細度及纖維根數之表示依 CNS 3522 之規定。 6.2 撚度之表示: 3 CNS 13584, L 3235 6.2.1 撚向:撚向如圖 2 所示,以 S 及 Z 表示。 S: S 撚 Z: Z 撚 圖 2 S撚 Z撚 6.2.2 撚數:撚數以 1公尺 (m)間之數值表示,並附記其單位。 例
6、: 40 T/m 6.2.3 撚數與撚向併記時:撚數與撚向併記時,如下所示。 例: S40 T/m, Z60 T/m 7. 試驗方法 7.1 回潮率及吸水率 7.1.1 回潮率:取試樣約 20g,測其質量及絕乾質量, 依下式算出回潮率(),試驗次數為 2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mmmR = 式內, R:回潮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量( g)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7.1.2 吸水率:取試樣約 20g,測其質量及標準狀態之質量,依下式算出吸水率(%),試驗次數為 2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mmmRf= 式內, Rf:吸水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
7、量( g) m:試樣之標準狀態質量( g) 備考 1. 絞紗以外之試樣,當採取試樣時,應將質量之約 2的外層部分先去除。 2. 公定回潮率為 0以外之纖維,應使用回潮率,公定回潮率為 0之纖維則使用吸水率。 7.2 平衡回潮率:從已達水分平衡之試樣中,採取約 5g 之試樣,測其質量及絕乾質量,依下式算出平衡回潮率(),試驗次數為 2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4 CNS 13584, L 3235 100mmmRe= 式內, Re:平衡回潮率() m:取樣時之試樣質量( g)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7.3 纖維細度 7.3.1 標準纖維細度 (a) A 法:使用周長 1.125
8、m 之繞紗機 (2),加以規定之載重 (3),以 120 轉 /min之速度繞取,作成規定絲長 (4)之小絞紗,測量其質量,求其表觀纖維細度。由此表觀纖維細度及另測之平衡回潮率,依下式算出標準纖維細度( tex)。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eooR100R100DF+= 式內,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D:表觀纖維細度( tex) Ro: CNS 5611 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所規定之公定回潮率() Re:平衡回潮率() 註 (2) 亦可使用同等性能之電子式紗長測定裝置。 (3) 使用表 1 之載重。 (4) 使用表 2 之絲長。 表 1 載重 纖維
9、細度 嫘縈、 銅銨嫘縈 mN 醋酸纖維mN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聚偏二氯乙烯纖維除外)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4.4 tex 以下 49 19.6 超過 4.4tex8.4tex 以下 98 29.4 超過 8.4tex16.7tex 以下 196 49 超過 16.7 tex 者 294 98 2.94 8.82 mN標示德士數 約 2.21mN標示德士數 表 2 絲長 單位: m 纖維細度 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2.2 tex 以下 450 900 超過 2.2tex 23 tex 以下 450 450 超過 23 tex 46 tex 以下 180 180
10、 超過 46 tex 者 90 90 5 CNS 13584, L 3235 備考 1. 為求纖維細度變異率之試驗次數為 20 次。 2. 公定回潮率 0%之纖維,則以表觀纖維細度為標準纖維細度。 3. 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並不適用本法,其適用 B 法(簡易法)。 (b) B 法(簡易法):加以初載重,正確採取長度 90cm 之試樣 20 根,測出絕乾質量,依下式算出標準纖維細度( tex),試驗次數為 2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100R100Lm1000Foo+= 式內,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L:試樣之長度( m) m:試樣之絕乾質量( g) Ro: CNS 5611
11、第 3.1 節(公定回潮率)所規定之公定回潮率() 備考:對於公定回潮率 0之纖維,其標準纖維細度依下式求出。 Lm1000Fo= 7.3.2 ISO 標準之纖維細度測定方法: ISO 標準之纖維細度測定方法係依 CNS 11263紡製紗支試驗法附錄 1 所述。 7.4 纖維根數:纖維根數係逐一數出組成紗之纖維根數。 7.5 抗拉強度及伸長率 7.5.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稍張緊狀態,裝於拉伸試驗機之夾頭上,依表 3中之任一條件進行試驗。讀出加以初載重時之伸長( mm),即為鬆弛量,繼續拉伸試樣,以測定試樣拉斷時之載重( N)及伸長( mm),依下式計算抗拉強度及伸長率,依規定之次數 (5
12、)試驗後,分別求其平均值,計算抗拉強度至小數點以下 2 位,伸長率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obFSDT = 式內, Tb:抗拉強度( N/tex) SD:拉斷時之強力( N) Fo:試樣之標準纖維細度( tex) 100ELEES112+= 式內, S:伸長率() E1:鬆弛量( mm) E2:拉斷時之伸長( mm)或最高載重時之伸長( mm) L:夾距( mm) 6 CNS 13584, L 3235 表 3 試驗條件 試驗機之種類 夾距 cm 拉伸速度 50 503 cm/min 25(6) 303 cm/min 定速緊張型 30 303 cm/min 定速載重型 25(6) 容量 98
13、N 時為 98/20 s 容量 196 N 時為 196/20 s 20 50 每分鐘約為夾距之 100或 50之拉伸速度 定速拉伸型 25(6) 302 cm/min 註 (5) 嫘縈及銅銨嫘縈為 30 次,其他為 10 次。 (6) 適用於輪胎紗線之原絲等粗纖維細度之長纖絲。 備考 1. 以上述中之任一項條件進行試驗,並記錄所使用試驗機之種類、容量、夾距及拉伸速度。 2. 亦可將試樣在掛上初載重之狀態下,裝上夾具進行試驗。(此時之鬆弛量則為 0mm。) 3. 必要時得調節速度至拉斷時間在 203 秒之範圍進行試驗。 4. 拉斷強力並非最大強力時(亦即拉斷強力比最高強力為小時),要測其最大強
14、力及當時之伸長。 5. 試驗時,試樣如在夾頭處拉斷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6. 輪胎紗線原絲等粗纖維細度之無撚複絲( multi-filament)時,應施予每 10cm 8 撚數之撚度後進行測定。 7.5.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202)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5.1 節相同之方法進行試驗,求其平均值,抗拉強度( N/tex)計算至小數點以下 2 位,伸長率計算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註 (7) 浸漬時間:嫘縈及醋酸纖維為 2 分鐘以上,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及合成纖維為 30 分鐘以上。 7.5.3 ISO 標準之抗拉強力及斷裂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
15、 ISO 標準之抗拉強力及斷裂時伸長率的測定方法係依 CNS 11263紡製紗支試驗法附錄 3 所述。 7.6 結節強力 7.6.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條件作成如圖 3之結節,置於試樣夾距間之中央,測其拉斷時之強力( N),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7 CNS 13584, L 3235 圖 3 結節之種類 (a) (b) 備考 1. 試驗時,絲如在結節部位以外處拉斷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2. 單絲( mono-filament)以外之情形,依圖 3 (a)、 (b)所示之結節方法所求得之結節強力有所不同,試驗應就 (a)、 (b)兩種結節方法進行試驗後取其平均值。 7
16、.6.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 202 )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6.1 節相同方法求出結節強力( N)至整數位。 備考: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7 掛拉強力 7.7.1 標準時之試驗:將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條件作成如圖 4 所示之圈套,置於試樣夾距間之中央,測其拉斷時之強力( N),求其平均值至整數值。 圖 4 圈套之作法 備考:試驗時,絲如在掛拉部位以外之處所斷裂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7.7.2 濕潤時之試驗:將試樣置於另設之容器中,依規定時間 (7)浸漬於水( 202 )中,充分濕潤後,以第 7.7.1 節相同方法求 出掛拉強
17、力( N)至整數位。 備考: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8 衝擊強力:使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試樣之夾距為 25cm,使衝擊擺錘自 60o之角度落下,而向反對方向上昇,測量未裝試樣時及裝有試樣時之上昇角度。依下式算出衝擊斷裂能量( J)。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位。 Ip= f I (cos coso) 10-2式內, Ip:衝擊斷裂能量( J) 8 CNS 13584, L 3235 I:重心與支點之距離( cm) o:無試樣時之擺錘上昇角度() :將試樣衝斷時之擺錘上昇角度() f:衝擊擺錘上作用之重力( N) 備考 1. 試驗時,絲如在夾具部位斷裂時,則該次試驗不計。
18、 2. 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9 伸長彈性率 (a) A 法:使用附有自動記錄裝置之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將試樣在加上初載重狀態下,依規定之夾距 (8)套上,以每分鐘為夾距之 10或 50之拉伸速度,拉伸至 3 (9)。立即以同樣速度除去載重,放置 2 分鐘後,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至一定伸長。由記錄之載重伸長曲線(圖 5)測出殘留伸長,依下式算出伸長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1001=lllE 式內, E:伸長彈性率() l :拉伸 3時之伸長( mm) 1l :殘留伸長( mm) 圖 5 載重伸長曲線 註 (8) 嫘縈,銅銨嫘縈及醋酸纖維為 50cm,蛋白質半合成
19、纖維及合成纖維為 20cm。 (9) 依其需要得訂定為拉伸至 2或 5之一定伸長。 (b) B 法:夾距 20cm,依 A法相同條件下,施予拉伸至夾距之 3 (9)。放置 1分鐘後,以相同速度除去載重,並放置 3 分鐘後,再以相同速度拉伸至一定伸長。由記錄之載重伸長曲線(圖 6)測出殘留伸長,依下式算出伸長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9 CNS 13584, L 3235 1001=lllE 式內, E:伸長彈性率() l :拉伸 3時之伸長( mm) 1l :殘留伸長( mm) 圖 6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 1. 須附記試驗之種類及試驗條件(夾距、拉伸速度、伸長率)。
20、 2. 記錄紙之載重範圍,希望一定伸長之載重至少為全尺度之 50以上。 3. 記錄紙之速度,應設定一定伸長至少為記錄紙上之 5cm 以上。 4. A 法適用於所有纖維, B 法主要適用於合成纖維。 7.10 初始抗拉強度:試樣以第 7.5.1 節相同之方法進行試驗,描繪出如圖 7 所示之載重伸長曲線,從圖上之原點附近求出伸長變化對載重變化之最大點 A(切線角之最大點),依下式求出初始抗拉強度( N/tex),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oFPTri=ll式內, Tri:切線角之最大點( N/tex) P:於 A 點之載重( N) Fo:標準纖維細度( tex) l :試驗長度(
21、 mm) l: TH 之長度( mm) ( H 為垂線之底, T 為切線與橫軸之交點) 10 CNS 13584, L 3235 圖 7 載重伸長曲線 備考 1. 為減少測定誤差,調節畫圖速度( Chart speed),使初期之載重伸長曲線之 A 點切線與伸長軸成為 45o左右為佳。 2. 初始抗拉強度與表觀楊氏係數之關係如下式 Ym= 1000 Tri 式內, Ym:表觀楊氏係數( N/mm2) :纖維之密度( g/cm3) Tri:初始抗拉強度( N/tex) 3. 試驗機原則上使用定速伸長型拉伸試驗機,並附記拉伸條件。但如使用其他型試驗機時,應將試驗機之種類及拉伸條件附記之。 7.11
22、 伸縮性 (a) A 法(單根測定時):試樣之上端以夾具固定,施加 0.176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使之垂下, 30 秒後,於距離上部夾具 20cm 處 (a)作記號,其次,施加 8.82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b),除重後,放置 2 分鐘後再次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c),依下式算出伸縮伸長率()及伸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2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aabSe= 100abcbE = 式內, Se:伸縮伸長率() E:伸縮彈性率() a:施加 0.176 mN 標示德
23、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試樣上之記號距離上部夾具的距離( 20cm)。 b:施加 8.82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cm)。 c: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cm)。 註 (10) 載重不合適時,可使用合適之載重,但須將其附記於報告中。 11 CNS 13584, L 3235 (b) B 法( 10 根成束測定時):試樣如圖 8(a)所示,在不損傷試樣之情況下,將試樣環繞於棒上,製成 5 個樣本,各自分別施加 8.82 mN2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將這 5 個樣本如圖 8(b) 所示,集合成一束,於 50 cm 間隔之上下以棉線束
24、縛後,隨即除去載重。 依此作成之 10 根 1 束之試樣如圖 9 所 示,施 加 0.176 mN1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下,試驗長度為 20cm,於試樣上部以夾具固定,正確量測 30 秒後之試樣長度 (a)。 圖 8 圖 9 其次,施加 8.82 mN1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b),除重後,放置 2 分鐘後再次施加載重 (10), 30 秒後,量測試樣之長度 (c),依A 法(單根測定時)之公式算出伸縮伸長率()及伸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c) C 法(簡易法):使用具有調整張力裝置之繞紗機,製作捲數 10 捲
25、之絞紗(11),施加 0.176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量測 30 秒後之長度 (a)。其次,施加 8.82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量測 30 秒後之長度 (b),除重後,放置 2 分鐘後,再次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量測 30 秒後之長度 (c),依 A 法(單根測定時)之公式算出伸縮伸長率()及伸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1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註 (11) 試樣製成絞紗進行溼熱處理時,勿使絞紗紛亂,束縛 2 處,使成 8字型重合成環狀,重複此步驟 2 次,再以細棉布包覆進行處理。 備考:適用於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 7
26、.12 伸縮回復率:施加 0.176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下製成絞紗長約 40cm,捲數為 10 捲之小絞紗。將此試樣如圖 10 所示,在 0.176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0) (12)上,施加 8.82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12),於 202 (13)溫度之水中 (14)浸漬 2 分鐘後,量測絞紗之長度,隨即,除去 8.82 mN20標示德士 12 CNS 13584, L 3235 數之載重,放置 2 分鐘後,又施加 8.82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再次量測絞紗之長度,依下式算出伸縮回復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aba
27、Er= 式內, Er:伸縮回復率() a:於 0.176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上,施加 8.82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時的絞紗長度 (mm) b:施加 0.176 mN20標示德士數之載重時的絞紗長度 (mm) 註 (12) 修正水中浮力之載重。 (13) 非使用 202之溫度時,應將其溫度記錄於報告中。 (14) 為使絲的表面易濕潤,亦可滴入 2、 3 滴非離子界面活性劑於水中。 備考:適用於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 圖 10 伸縮回復率 7.13 撚數 7.13.1 撚數:使用撚數測定機,夾距設定為 50cm,在規定載重 (15)下裝上試樣,測定其撚數並加倍計算為每 m 之撚數
28、。試驗依規定次數 (16)實施,並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註 (15) 使用表 4 之載重。 (16) 嫘縈及銅銨嫘縈為 40 次,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為 20 次,其他為 10 次。 13 CNS 13584, L 3235 表 4 規定載重 纖維細度 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 mN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 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 4.4 tex 以下 49 超過 4.4tex8.4tex 以下 98 超過 8.4tex16.7tex 以下 196 超過 16.7 tex 者 294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以外之纖維 2.94 mN標示德士數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2.21mN標示德士數 8.
29、82mN標示德士數備考:為避免撚數之變化起見,絞紗時,應將各絞紗張掛於紗框,退轉取用,絞紗以外者,原則上以橫取供測定,如縱向取用時應附記之。並且,應切除試樣最初的 5 m 後,再進行取樣。 7.13.2 ISO 標準之撚數測定方法: ISO 標準之撚數測定方法係依 CNS 11263紡製紗支試驗法附錄 2 所述。 7.14 定長耐撚數:將試樣依第 7.13 節相同條件固定後,依撚度方向以每分鐘 50020 轉之速度加撚,測定撚斷時之加撚數,並求出每 m 之加撚數。試驗次數為20 次,求其平均值再加上試樣原來之撚數,計算至整數位。 備考:主要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醋酸纖維及蛋白質半合成纖維。 7
30、.15 交纏度:將試樣之一端裝上具有適當性能之垂下裝置上部夾器,自夾器之下方1 m(17)處吊下重錘 (18),使試樣垂直垂下。於試樣之上部夾器下方 1cm 之點,插入吊鉤 (19)使絲束分成 2 部分。吊鉤之另一端裝上規定載重 (20),以約 2cm/s之速度下降吊鉤。吊鉤因絲線交纏而致停止,測得吊鉤下降之距離,依下式求出交纏度。試驗次數為 50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L1000I = 式內, I:交纏度 L:吊鉤下降之距離( mm) 註 (17) 吊鉤如達到下端時,應從試驗中除去。但試驗結果應將達到下端之次數附記之。 (18) 重錘之載重以試樣之標示德士數 0.22 之載重
31、為準,並以 980 mN 為其極限。 (19) 直徑為 0.5 1.0mm 之針狀物,其側面須經光滑加工處理者。 (20) 試樣之標示德士數以纖維根數相除,乘以 1.09 之載重 (mN)。但以 19.6 mN 為下限, 98 mN 為上限,以此為其範圍。 備考:得使用具有同等性能之自動交纏度試驗機。 7.16 蓬鬆性 (a) A 法(並列法):試樣如圖 11 所示,為 44cm 大小,在自然狀態下,不重疊、緊鄰的平行排列,二端以適當之接著劑固定之。將此試片 3 片交互重疊 14 CNS 13584, L 3235 成一組,使用合適之壓縮彈性試驗機,依表 5 所示之任一初載重下,量測其厚度,其
32、次,於表 5 所示之任一最終載重下,放置 1 分鐘後,量測其厚度。而後,除去載重,放置 1 分鐘後,再次於初載重之狀態下量測其厚度。 除去重疊試片中接著劑之部分,量測其表面積及質量,依下式計算蓬鬆度(cm3/g)、蓬鬆壓縮率()及蓬鬆壓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Bd=10WtAoBc=oottt1100 Be=11ttttoo100 式內, Bd:蓬鬆度 (cm3/g) Bc:蓬鬆壓縮率() Be:蓬鬆壓縮彈性率() ot :施加初載重時之厚度 (mm) 1t :施加最終載重時之厚度 (mm) ot :回復初載重時之厚度 (mm) A:試片之表面積 (
33、cm2) W:試片之質量 (g) 圖 11 表 5 初載重 cN 最終載重 cN 壓縮面積 cm26 300 14 600 2 備考:附記所使用之試驗條件於報告中。 15 CNS 13584, L 3235 (b) B 法(壓切法):使用繞紗機將試樣捲繞成厚度約 1cm 後,於各框間分別以帶子束縛,切斷絞紗之一處。其次,在纖維束束縛處之中央處,使用長方形(2.54cm)之金屬模具壓切,製成如圖 12 所示之試驗用試樣。使用適當的壓縮彈性試驗機,將此試樣在如圖 13 所示之字型 3 面框內,於表 5 所示之初載重下量測其厚度。其次,在表 5 所示之最終載重下,放置 1 分鐘後,量測其厚度。然後,
34、除去載重,放置 1 分鐘後,再次在初載重之情形下量測其厚度。 測定後,量測試樣的表面積及質量,依 A 法(並列法)之公式,計算蓬鬆度 (cm3/g)、蓬鬆壓縮率()及蓬 鬆壓縮彈性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位。 備考 1. 附記所使用之試驗條件於報告中。 2. 適用於合成纖維之伸縮性蓬鬆加工紗。 圖 12 試驗用試樣 圖 13 字型之 3 面框 單位: cm 單位: cm 7.17 比重及密度 7.17.1 比重(浮沈法):取試樣約 0.1g,在無張力狀態下放入燒杯內,以約 20ml之脫油液 (21)處理約 1 小時。將脫油後之試樣風乾,並以刀片切成 0.5 1.0
35、mm 後,放入真空乾燥器 (22)( Vacuumdesiccator)中乾燥至絕乾狀態。將調製之比重測定液 (23)約 8ml 放入沈澱管中,投入少量試樣。沈澱管上栓後,使試樣充分分散,並以離心分離機除去氣泡後,浸漬於溫度 20.00.1之恆溫槽中,放置約 30 分鐘。觀察試樣之浮沈狀態,視其狀態適切添加比重測定液之重液或輕液,調整溶液之比重,促使沈澱管內溶液中之試樣呈現浮沈平衡狀態。調整後,再放置於恆溫槽中 30 分鐘,以確認試樣之浮沈平衡狀態。確認後,溶液之比重以 CNS 8834化學製品密度及比重測定法第 4.1 節(液體比重計法)測定至小數點以下 3 位,作為試樣之比重 (d20/4
36、)。 註 (21) 可使用表 6 所示之脫油液或同等效果之溶劑。 16 CNS 13584, L 3235 表 6 脫油液 纖維種類聚酯纖維 甲醇 醋酸纖維 乙醚 聚丙烯纖維 乙醇 其他纖維 乙醇苯混合液(容量比 1: 2) 註 (22) 真空度為 0.5 kPa 以下。 (23) 將測定纖維相對應之重液與輕液(表 7)適量的滴入量筒中混合,並使用波媒氏比重計調製混合液之比重成為測定纖維比重之 0.02的範圍內。 表 7 重液輕液 纖維種類 重液輕液 聚丙烯纖維 水 乙醇 聚酯纖維 二氯乙烯 正庚烷 其他纖維 二氯乙烯 甲苯 備考: 試驗所使用之器具依 CNS 9179化學分析法通則之規定,試
37、藥應使用 CNS 1528乙醇 (95%)(試藥 )、 CNS 1712化學試藥(二乙醚)、 CNS 1635化學試藥(四氯化碳)、 CNS 2028化學試藥(甲苯)、 CNS 1590化學試藥(苯)及 CNS 1813化學試藥(甲醇)規定者。 7.17.2 密度(密度梯度管法):使用圖 14 所示之裝置,將預先調製成之低密度液 (24):注入試藥瓶 A 中,高密度液 (24)注入試藥瓶 B 中,使兩液同一高度後,以虹吸管連結之。試藥瓶 B 以磁力攪拌機一面攪拌一面將其中之溶液以虹吸管導入玻璃製圓筒,使用 10 mL/min 以下之速度,順著容器壁徐徐注入其中。因此操作之故,將使試藥瓶中之液面
38、高度降低,故試藥瓶 A中之溶液亦順次流入試藥瓶 B 中,隨著也注入玻璃圓筒,則玻璃圓筒內之溶液呈現連續性的密度梯度結果。將完全注入後之玻璃圓筒,靜靜地放入恆溫水槽中。其次,將標準浮標 (25)以試藥瓶 A 之溶液(低密度液)沾濕後平靜地置入玻璃圓筒中,當作密度之梯度管,在恆溫水槽中保持在 20.00.1之溫度。經過 24 小時後,製作密度梯度管中之標準浮標之密度與密度梯度管之刻度補正曲線 (26)。取試樣約 0.1g,經 第 7.17.1節相同之脫油處理,風乾後,結成直徑約 3mm 之輪狀。將試樣放入 56mL 之低密度液,經脫泡處理 (27)後,以針夾取出,平靜地置入密度梯度管中。當試樣在溶
39、液中達到平衡而靜止後,由密度梯度管之刻度讀出試樣之沈降深度至 1mm 之單位。讀取之數值再與補正曲線比較,求出密度( g/cm3),試驗次數為 2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3 位。 17 CNS 13584, L 3235 圖 14 密度梯度管之製作方法 註 (24) 高密度液與低密度液,應使用測定對象纖維相對應之重液與輕液 (表 8),依下式求得之比例混合調製。 又應使密度梯度管內之最上層液之密度與最下層液之密度(與重液之密度相同)之密度差成為 0.5 0.8 g/cm3,且調製成中央液之密度相當於測定對象纖維之密度。 高密度液之調製 o212HVdddV1= VL= Vo VH低密度液
40、之調製 o212HVdddV2= VL= Vo VH式內, VH高密度液或低密度液之重液使用量( mL) VL:高密度液或低密度液之輕液使用量( mL) 1 :高密度液之比重 2 :低密度液之比重 18 CNS 13584, L 3235 1d :重液之比重 2d :輕液之比重 Vo:高密度液或低密度液之調製容量( mL),依下式求出。 2121o2VV= 式內, V:密度梯度管內之溶液容量( mL) 2 :為密度梯度管內之最上層部分之比重 表 8 重液、輕液 纖維種類 重液輕液 聚丙烯纖維 水 乙醇 聚酯纖維 二氯乙烯 正庚烷或輕油 其他纖維 二氯乙烯 正庚烷或甲苯 註 (25) 直徑 3
41、5mm 之中空玻璃球,密度差每 0.01 g/cm3使用 1 個以上。 (26) 補正曲線如為曲折形或為顯著之弓形時,應再次從頭重新操作。 (27) 置入低密度液之情況下,保持於 0.7 kPa 之減壓下脫泡 5 分鐘,或以離心分離器以 2000 3000 min-1之回轉數處理 2 3 分鐘進行脫泡。 表 9 纖維密度 纖維種類 密度( g/cm3) 嫘縈 多元杪纖維 銅銨嫘縈 醋酸纖維 三醋酸纖維 蛋白質半合成纖維 聚醯胺纖維 聚乙烯醇纖維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聚氯乙烯纖維 聚酯纖維 聚丙烯 纖維 聚丙烯纖維 聚氯乙烯醇纖維 1.50 1.52 1.50 1.52 1.50 1.52 1.3
42、2 1.30 1.22 1.14 1.26 1.30 1.70 1.39 1.38 1.14 1.17 0.91 1.32 備考:試驗所使用之器具依 CNS 9179 之規定,試藥依 CNS 1528、 CNS 1635、 CNS 2028 所規定者。 19 CNS 13584, L 3235 7.18 收縮率:依纖維之種類及用途,選擇下述各種方法中之一種進行試驗,並應附記所使用之方法。 7.18.1 熱水收縮率 (a) 絞紗收縮率( A 法):試樣使用周長 1.125 m 之繞紗機 (28),加上規定之載重 (29)後,以 120 min-1之速度捲繞,作成卷數 20 次之小絞,加上規定之載
43、重 (31)之熱水中浸漬 30 分鐘後取出,使用吸水紙或布吸取水分,再以平放狀態自然乾燥,再度吊上載重 (30)量測絞紗長度,依下式算出熱水收縮率()。試驗次數為 5 次 (32),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LLLS1b= 式內, Sb:熱水收縮率() L:浸漬前之長度( mm) L1:風乾後之長度( mm) 註 (28) 亦可使用具同等性能之繞紗機。 (29) 使用第 7.3 節表 1 所規定之載重。但是,合成纖維伸縮性蓬鬆加工紗則使用 8.82 mN標示德士數之載重。 (30) 以初載重之 40 倍為之。但是,合成纖維伸縮性蓬鬆加工紗則使用20 倍初載重之載重。 參考:例如:
44、亦有將絞紗捻成 8 字狀,然後,將其雙拆重疊成圈狀,重複此步驟 2 次後,以粗布包覆下浸漬等方法。 註 (31) 應附記所使用之溫度。 (32) 合成纖維伸縮性蓬鬆加工紗為 10 次。 (b) 單絲收縮率( B 法):在試樣上掛上初載重,正確量測 500mm 後作出 2點記號,除去初載重後,浸漬於適溫 (31)之熱水中, 30 分鐘後取出輕輕以吸水紙或布吸取水,風乾後,再次掛上初載重,重測 2 點間之長度,依下式算出熱水收縮率(),試驗次數為 5 次 (32),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500L500Sb= 式內, Sb:熱水收縮率() L: 2 點間之長度 (mm) 備考:主要
45、適用於嫘縈、銅銨嫘縈、蛋白質半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及伸縮性之蓬鬆加工紗。 7.18.2 乾熱收縮率 (a) 絞紗收縮率( A 法):試樣使用周長 1.125 m 之繞紗機 (28),加上規定之載重 (29)後,以 120 min-1之速度捲繞,作成卷數 20 次之小絞,加上規定之載重 (30)量測其絞紗長度。其次,卸去載重,並於雙折後吊掛於適當溫度 (31)之乾燥機中,放置 30 分鐘後取出,冷卻至室溫後,再度加上載重(30)量測絞紗長度,依下式算出乾熱收縮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 20 CNS 13584, L 3235 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LLLS1d= 式內, Sd
46、:乾熱收縮率() L:乾燥前之長度( mm) L1:乾燥後之長度( mm) (b) 單絲收縮率( B 法):在試樣上掛上初載重,正確量測 500mm 後作出 2點記號,卸去初載重後,將其吊掛於適當溫度 (31)之乾燥機中,放置 30分鐘後取出,冷卻至室溫後,再度加上初載重,測量其 2 點間之長度,依下式算出乾熱收縮率(),試驗次數為 5 次,求其平均值至小數點以下 1 位。 100500L500Sd= 式內, Sd:乾熱收縮率() L: 2 點間之長度 (mm) 備考:適用於合成纖維 7.19 熔點及熱收縮溫度 7.19.1 熔點 (a) A 法:使用具備偏光裝置及加熱裝置且附帶載物台之顯微鏡
47、,調整其偏光裝置及分析鏡成直交,使其視野成為暗黑。將試樣置於載玻片上,使試樣之軸對於其偏光裝置及分析鏡之振動方向成為 45o時,試樣之結晶部分會發亮而其他部分則呈現暗黑。將載物台加熱,自比熔點約低 10 溫度開始,以 1 /min 之速度昇溫。因結晶部分開始熔融時光亮部分即消失,此溫度就是其熔點。試驗次數為 3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b) B 法:將試樣裝入毛細管,在加熱裝置中以比熔點約低 10 之溫度開始,以 1 /min 之速度昇溫,讀取熔融時之溫度,試驗次數為 3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備考 1. 加熱裝置上之溫度計需校正。 2. 熔點之測定主要係針對尼龍、聚酯纖維、聚丙烯纖維、
48、聚乙烯纖維及聚苯甲酸酯纖維進行,並應附記測定方法。 (c) C 法(示差掃描熱量測定法( DSC):將試樣放入測定計之鋁盤內,密封後,放入儀器中,在恆定升溫速率下,測定試樣在受熱狀態下吸熱及放熱之變化,自動吸熱及放熱曲線會自動描繪於紀錄紙上,檢視吸熱峰之位置即可決定熔點( Tm)。 7.19.2 熱收縮溫度:在試樣上掛上規定之載重 (33),並懸垂於熔點測定管(圖 15)中,或是定溫乾燥機中 (34),由軟化點約低 10之溫度開始,以 1 /min之速度緩慢昇溫加熱。試樣之長度為 2 10 cm,讀取規定收縮時或最大收縮時 (35)之溫度,試驗次數為 3 次,求其平均值至整數位。 註 (33) 規定之載重為以下所示之數值。 21 CNS 13584, L 3235 聚乙烯醇纖維 0.18 mN標示德士數 聚偏二氯乙烯纖維 0.09 mN標示德士數 聚氯乙烯纖維 0.90 mN標示德士數 聚丙烯 纖維0.45 mN標示德士數 (34) 屬能透視者,使用電壓調整器調整。 (35) 聚乙烯醇纖維及聚氯乙烯纖維時,測定 10收縮時之溫度,聚丙烯纖維及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