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2 ,大小:271.60KB ,
资源ID:634689      下载积分:10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6346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NS 14896-3-2005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钛及钛合金-铁定量法》.pdf)为本站会员(ideacase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NS 14896-3-2005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钛及钛合金-铁定量法》.pdf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77.120.50 H2123-3 14896-3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4 年 2 月 5 日 年月日 鈦及鈦合金鐵定量法 (共 12 頁)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鈦及鈦合金中鐵之定量方法。 2. 一般事項:定量方法共同之一般事項,依 CNS 14896鈦及鈦合金分析法通則之規定。 3. 定量方法之區分:鐵之定量方法

2、,依下列方法中之一種。 (1) 1,10-啡啉吸收光度分析法:本方法適用於鐵含量 0.005%(m/m)以上 2.0%(m/m)以下之試樣。 (2)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本方法適用於鐵含量 0.005%(m/m)以上 2.0%(m/m)以下之試樣。 (3) 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光譜分析法:本方法適用於鐵含量 0.01%(m/m) 以上3.0%(m/m)以下之試樣。 (4) 螢光 X 射線分析法:本方法適用於鐵含量 0.005%(m/m)以上 1.6%(m/m)以下之試樣。 4. 1,10-啡啉吸收光度分析法 4.1 方法概要:以氫氯酸與氫氟酸分解試樣後,加硝酸將鈦等氧化。加硼酸,酒石酸,乙酸銨及氯

3、化羥銨 (hydroxyl ammonium chloride) 另稱氫氯化胲(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後,使生成 1,10-啡啉 (1,10-phenanthroline)鐵錯合物,使用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 4.2 試藥 (1) 氫氯酸( 1+1) (2) 硝酸( 1+1) (3) 氫氟酸( 1+1) (4) 硼酸 (5) 酒石酸溶液( 200g/L) (6) 乙酸銨溶液( 500g/L) (7) 氯化羥銨溶液( 100g/L) (8) 1,10-啡啉溶液:溶解一水合氯化 1,10-啡啉 2.4g 於水 1L 或一水合 1,10-啡啉2.0g 於乙醇 (95%

4、)100 mL,加水使液量為 1L。 (9) 鐵標準溶液 (50 g Fe/ mL):秤取鐵 99.9%(m/m)以上 0.500g,移入燒杯 (300 mL)中,加氫氯酸( 1+1) 30 mL,覆蓋錶玻璃加熱分解之。加硝酸( 1+1) 5 mL將鐵氧化,繼續加熱驅出氮氧化物。冷卻至常溫後,以水洗滌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使用水將此溶液洗移至 1000 mL 之量瓶,加水至標線,作為原 2 CNS 14896-3, H 2123-3 液 (500 g Fe/ mL),每次使用時,以水將原液之必要量正確稀釋成 10 倍,作為鐵標準溶液。 4.3 試樣秤取量:依表 1 之規定精秤至 1mg。 表

5、 1 試樣秤取量及分取量 鐵含量 %(m/m) 試樣秤取量 g 分取量 mL 0.005 以上未滿 0.1 1.0 20.0 0.1 以上未滿 0.4 1.0 10.0 0.4 以上未滿 0.8 0.5 10.0 0.8 以上 2.0 以下 0.2 10.0 4.4 操作 4.4.1 試樣溶液之調製 (1) 秤取試樣,移入聚乙烯燒杯 (200 mL)中。 (2) 加氫氯酸( 1+1) 10 mL 及氫氟酸( 1+1) 5 mL(1),覆蓋聚乙烯錶玻璃,置於水浴上和緩地加熱分解之。滴加硝酸( 1+1) 3 mL,繼續加熱驅出氮氧化物後,以水洗滌聚乙烯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加硼酸 3g,充分攪拌

6、混合,溶解後,冷卻至常溫。 (3) 使用水將溶液洗移至 100 mL 之量瓶,加水至標線。對應鐵含量,自此溶液分取表 1 所規定之量,分別移入 A, B 兩個 100 mL 量瓶中。 註 (1) 依試樣形狀,有時會產生激烈分解反應,因此須逐次少量添加。 4.4.2 顯色 (1) 於內有第 4.4.1(3)節所得試樣溶液之 A 及 B 兩量瓶中,依序加酒石酸溶液 15 mL,乙酸銨溶液 25 mL 及氯化羥銨溶液 5 mL 後,加水使液量為約 80 mL。 (2) 加 1,10-啡啉溶液第 4.2(8)節 10 mL 於 A 之量瓶,加水至標線。加水於 B 之量瓶至標線。 4.4.3 吸光度之測

7、度:於常溫將第 4.4.2(2)節所得之溶液放置 20 分鐘後,將 A 之溶液一部分取於光度計之吸收槽 (光徑 10 mm),以 B 之溶液為參比液,測定波長 510 nm 附近之吸光度。 4.5 空白試驗:不使用試樣,與試樣並行實施相同操作。 4.6 檢量線之製作:準備數個 100 mL 之量瓶,階段式取鐵標準溶液第 4.2(9)節0 8.0 mL(含鐵 0 400 g )之各種液量,分別移入其中,依序加酒石酸溶液 15 mL,乙酸銨溶液 25 mL 及氯化羥銨溶液 5 mL 後,加水使液量為約 80 mL。加1,10-啡啉溶液第 4.2(8)節 10 mL,加水至標線。於常溫放置 20 分

8、鐘後,將此溶液之一部分取於光度計之吸收槽 (光徑 10 mm),以水為參比液,測定波長 3 CNS 14896-3, H 2123-3510 nm 附近之吸光度,製作所得吸光度與鐵量之關係線,將其平行移動使通過原點後,作為檢量線。 4.7 計算:自第 4.4.3 節及第 4.5 節所得之吸光度與第 4.6 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鐵量,依下式算出試樣中之鐵含量。 100100BmAAFe21= 式中, Fe:試樣中的鐵含量 %(m/m) A1:所分取試樣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2:所分取空白試驗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m:試樣秤取量 (g) B:試樣溶液及空白試驗溶液之分取量 ( mL) 4.

9、8 許可差:依表 2 之規定。 表 2 許可差 單位: %(m/m) 同一試驗室內再現許可差 不同試驗室間再現許可差 2.8 0.0083(鐵含量 )+0.0010 2.8 0.0233(鐵含量 )+0.0008 5.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 5.1 方法概要:以氫氯酸與氫氟酸分解試樣,加硝酸將鈦等氧化,加硼酸後,將溶液噴霧於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儀之空氣乙炔火焰中,測定其吸光度。 5.2 試藥 (1) 氫氯酸( 1+1) (2) 硝酸( 1+1) (3) 氫氟酸( 1+1) (4) 硼酸 (5) 鈦:為 99%(m/m)以上而鐵含量儘可能低,且已知者 (2)。 (6) 鐵標準溶液 (50 g Fe/

10、mL):依第 4.2(9)節之規定。 註 (2) 鐵含量,依第 4 節之方法求之。 5.3 試樣秤取量:精秤試樣 0.50g 至 1mg。 5.4 操作 5.4.1 試樣溶液之調製 (1) 秤取試樣,移入聚乙烯燒杯 (200 mL)中。 (2) 加氫氯酸( 1+1) 10 mL 及氫氟酸( 1+1) 5 mL(1),覆蓋聚乙烯錶玻璃,置於水浴上和緩地加熱分解之。滴加硝酸( 1+1) 3 mL,繼續加熱驅出氮氧化物後,以水洗滌聚乙烯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加硼酸 3g,充分攪拌混合,溶解後冷卻至常溫。 4 CNS 14896-3, H 2123-3 (3) 使用水將溶液洗移至 100 mL 之量

11、瓶,加水至標線 (3)。 註 (3) 試樣中之鐵含量為 0.1%(m/m)以上時,對應鐵含量將表 3 之規定量分取於 100 mL 之量瓶,加表 3 所規定量之氫氯酸( 1+1),加水至標線。 表 3 鐵含量與分取量 鐵含量 %(m/m) 分取量 mL 氫氯酸( 1+1)添加量 mL 0.1 以上未滿 0.5 20.0 8 0.5 以上 2.0 以下 5.0 9.5 5.4.2 吸光度之測定:將第 5.4.1(3)節所得溶液之一部分噴霧於使用水調整零點之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儀空氣乙炔火焰中,測定於波長 248.3 nm 之吸光度。 5.5 空白試驗: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在第 5.4.1(

12、3)節未實施分取時:將第 5.6.1 節之檢量線製作操作中所得之不添加鐵標準溶液之溶液吸光度,作為空白試驗溶液吸光度。 (2) 在第 5.4.1(3)節實施分取時:將第 5.6.2 節之檢量線製作操作中所得之未添加鐵標準溶液之溶液吸光度,作為空白試驗溶液吸光度。 5.6 檢量線之製作: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5.6.1 在第 5.4.1(3)節不實施分取時 (1) 準備數個聚乙烯燒杯 (200 mL),分別秤取鈦第 5.2(5)節 0.50g 移入其中。 (2) 依第 5.4.1(2)節之步驟操作後,使用水將溶液洗移至 100 mL 之量瓶中。 (3) 階段式加鐵標準溶液第 5.2(6)節 0

13、10.0 mL(含鐵 0 500 g )之各種液量,加水至標線。 (4) 將此等溶液之一部分,噴霧於使用水調整零點之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儀空氣乙炔火焰中,與試樣並行測定於波長 248.3 nm 之吸光度,製作所得吸光度與所添加鐵標準液中鐵量之關係線,將其平行移動使通過原點後,作為檢量線。 5.6.2 在第 5.4.1(3)節實施分取時 (1) 秤取鈦第 5.2(5)節 0.50g,移入聚乙烯燒杯 (200 mL)中。 (2) 依第 5.4.1(2)及 (3)節之步驟操作。 (3) 準備數個 100 mL 量瓶,分別自此溶液分取與試樣分取量相同之量,移入其中,對應分取量加表 3 所規定量之氫氯酸 (

14、 1+1) 。以 下,依 第 5.6.1(3)及 (4)節之步驟操作。 5.7 計算: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在第 5.4.1(3)節未實施分取時:自第 5.4.2 節及第 5.5(1)節所得之吸光度與第5.6.1 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鐵量,依下式算出試樣中之鐵含量。 100m)AA(AFe321= 5 CNS 14896-3, H 2123-3式中, Fe:試樣中之鐵含量 %(m/m) A1:試樣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2:空白試驗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3:鈦第 5.2(5)節 0.50g 中所含之鐵量 (g) m:試樣秤取量 (g) (2) 在第 5.4.1(3)節實施分取時

15、:自第 5.4.2 及第 5.5(2)節所得之吸光度與第 5.6(2)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鐵量,依下式算出試樣中之鐵含量。 100100Bm)100BA(AAFe354= 式中, Fe:試樣中之鐵含量 %(m/m) A4:所分取試樣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5:所分取空白試驗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3:鈦第 5.2(5)節 0.50g 中所含之鐵量 (g) m:試樣稱取量 (g) B:試樣溶液及空白試驗溶液之分取量 ( mL) 5.8 許可差:依表 4 之規定。 表 4 許可差 單位: %(m/m) 同一試驗室內再現許可差 不同試驗室間再現許可差 2.8 0.0140(鐵含量 )+0.00

16、03 2.8 0.0244(鐵含量 )+0.0004 6.感應耦合電漿發光光譜分析法 6.1 方法概要:以硝酸與氫氟酸或硫酸與氫氟酸分解試樣後,將溶液噴霧於感應耦合電漿 (以下,簡稱 ICP)發光光譜儀之氬電漿中,測定其發光強度。 6.2 試藥 (1) 氫氯酸( 1+1) (2) 硝酸( 1+1) (3) 氫氟酸( 1+1) (4) 硫酸( 1+1) (5) 鈦:依第 5.2(5)節之規定。 (6) 鈷溶液 (1mg Co/ mL):秤取鈷 99.5%(m/m)以上 1.00g,移入燒杯 (300 mL),加硝酸( 1+1) 40 mL,覆蓋錶玻璃,加熱分解之。冷卻至常溫後,以水洗滌錶玻璃下面

17、,取下錶玻璃。使用水將此溶液洗移至 1000 mL 之量瓶,加水至標線。 (7) 釔溶液 (1mg Y/ mL):秤取氧化釔 ( ) 99.5%(m/m)以上 1.27g,移入燒杯 (300 mL),加氫氯酸( 1+1) 20 mL,覆蓋錶玻璃,加熱分解之。冷卻至常溫後, 6 CNS 14896-3, H 2123-3 以水洗滌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使用水將此溶液洗移至 1000 mL 之量瓶,加水至標線。 (8) 鑭溶液 (1mg La/ mL):秤取氧化鑭 ( ) 99.5%(m/m)以上 1.17g,移入燒杯(300 mL)中,加氫氯酸( 1+1) 20 mL,覆蓋錶玻璃,加熱分解之。

18、冷卻至常溫後,以水洗滌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使用水將此溶液洗移至 1000 mL之量瓶,加水至標線。 (9) 鐵標準溶液 (500 g Fe/ mL):以 第 4.2(9)節之原液 (500 g Fe/ mL)作為鐵標準溶液。 6.3 試樣秤取量:精秤試樣 0.50g 至 1mg。 6.4 操作 6.4.1 試樣溶液之調製: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硝酸、氫氟酸分解時 (a) 秤取試樣,移入聚乙烯燒杯 (200 mL)中。 (b) 加硝酸( 1+1) 50 mL 及氫氟酸( 1+1) 10 mL(1),覆蓋聚乙烯錶玻璃,置於水浴上和緩地加熱分解之。繼續加熱驅出氮氧化物。冷卻至常溫後,以水

19、洗滌聚乙烯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 (c) 使用水將溶液洗移至 100 mL 之量瓶 (4),加水至標線後,立即將溶液移入乾燥之具栓塞聚乙烯瓶或四氟化乙烯 (以下,簡稱 PTFE)瓶中。 (2) 硫酸、氫氟酸分解時 (a) 秤取試樣,移入 PTFE 燒杯 (200 mL)中。 (b) 加硫酸( 1+1) 20 mL 及氫氟酸( 1+1) 4 mL(1),覆蓋 PTFE 錶玻璃,加熱分解之 (5)。滴加硝酸( 1+1) 4 mL,加熱數分鐘後,以水洗滌PTFE 錶玻璃下面,取下錶玻璃,和緩地加熱濃縮,逐漸提升溫度使發生硫酸白煙 5 分鐘 (6)。放冷至室溫後,以少量水洗滌 PTFE 燒杯內壁,充

20、分攪拌混合後,再加熱使發生硫酸白煙 2 3 分鐘 (6)。放冷至室溫後,加氫氯酸( 1+1) 20 mL 及少量水,以溶解鹽類。冷卻至常溫。 (c) 使用水將溶液洗移至 100 mL 之量瓶中 (4)(7),加水至標線。 註 (4) 依第 6.4.2(2)節之規定實施發光強度測定時,加鈷溶液第6.2(6)節 5.0 mL,作為內標準元素。 (5) 試樣不分解時,追加氫氟酸( 1+1)分解之。 (6) 殘存硫酸量會影響發光強度,故應注意白煙發生狀態。殘留硫酸量無法控制於一定量時,須依第 6.4.2(2)節之規定測定發光強度。 (7) 依第 6.4.2(2)節之規定實施發光強度測定時,適用註 (4

21、)加鈷溶液第 6.2(6)節 5.0 mL,亦可加釔溶液 5.0 mL 或鑭溶液 5.0 mL,作為內標準。 6.4.2 發光強度之測定: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7 CNS 14896-3, H 2123-3(1) 強度法:將第 6.4.1(1)(c)或 (2)(c)節所得溶液之一部分,噴霧於 ICP 發光光譜分析儀之氬電漿中,測定於波長 238.20 nm 或 259.94 nm 之鐵發光強度。 (2) 強度比法:將第 6.4.1(1)(c)或 (2)(c)節所得溶液之一部分,噴霧於 ICP發光光譜分析儀之氬電漿中,同時測定於波長 238.20 nm 或 259.94 nm之鐵發光強度及波長

22、228.62 nm 之鈷發光強度 (8),求鐵發光強度與鈷發光強度之比 (9)。 註 (8) 適用註 (7)時,與鐵發光強度同時測定於波長 371.03 nm 之釔發光強度或於波長 398.85 nm 之鑭發光強度,以替代鈷發光強度。 (9) 適用註 (8)時,求鐵發光強度與釔或鑭發光強度之比。 6.5 空白試驗: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依第 6.4.1(1)節之規定實施試樣溶液調製時:將第 6.6(1)節之檢量線製作操作中所得之不添加鐵標準溶液之溶液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作為空白試驗溶液之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 (2) 依第 6.4.1(2)節之規定實施試樣溶液調製時:將第 6.6(2

23、)節之檢量線製作操作中所得之不添加鐵標準溶液之溶液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作為空白試驗溶液之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 6.6 檢量線之製作: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依第 6.4.1(1)節之規定實施試樣溶液調製時:準備數個聚乙烯燒杯 (200 mL),分別秤取鈦第 6.2(5)節 0.50g 移入其中,依第 6.4.1(1)(b)節之規定操作後,階段式加鐵標準溶液第 6.2(9)節 0 30.0 mL(含鐵 0 15mg)之各種液量 (10)。以下,依第 6.4.1(1)(c)節及第 6.4.2 節之步驟,與試樣並行實施相同 操作,製作所得之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與作為鐵標準溶液所加鐵量之關係

24、線,將其平行移動使通過原點後,作為檢量線。 (2) 依第 6.4.1(2)節之規定實施試樣溶液調製時:準備數個 PTFE 燒杯 (200 mL),分別秤取鈦第 6.2(5)節 0.50g 移入其中,依第 6.4.1(2)(b)節之規定操作後,階段式加鐵標準溶液第 6.2(9)節 0 30.0 mL(含鐵 0 15mg)之各種液量(10)。以下,依第 6.4.1(2)(c)節及第 6.4.2 節之步驟,與試樣並行實施相同操作,製作所得之發光強度或發光強度比與所加鐵標準溶液中鐵量之關係線,將其平行移動使通過原點後,作為檢量線。 註 (10) 適用註 (4)或註 (7)時,須將與加於試樣溶液者相同之

25、內標準溶液添加 5 mL。 6.7 計算:依下列步驟中之一種。 (1) 依第 6.4.2(1)節之規定實施發光強度測定時:自第 6.4.2(1)節及第 6.5(1)節所得之發光強度與第 6.6(1)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鐵量,依下式算出試樣中之鐵含量。 100m)AA(AFe321= 8 CNS 14896-3, H 2123-3 式中, Fe:試樣中之鐵含量 %(m/m) A1:試樣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2:空白試驗溶液中之鐵檢測量 (g) A3:鈦第 6.2(5)節 0.50g 中所含之鐵量 (g) m:試樣稱取量 (g) (2) 依第 6.4.2(2)節之規定實施發光強度測定時:自第

26、6.4.2(2)及 6.5(2)節所得之發光強度比與第 6.6(2)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鐵量,依第 6.7(1)節之計算式算出試樣中之鐵含量。 6.8 許可差:依表 5 之規定。 表 5 許可差 單位: %(m/m) 鐵含量 同一試驗室內再現許可差 不同試驗室間再現許可差0.01 以上未滿 0.1 0.002 0.005 0.1 以上未滿 3.0 2.8 0.0278(鐵含量 ) 0.0020 2.8 0.0195(鐵含量 )+0.0002 7. 螢光 X 射線分析法 7.1 方法概要:照射 X 射線於試樣,以激發元素,使用分光晶體,將所發生之鐵螢光 X 射線分光後引導至偵檢器,測定其強度。 7

27、.2 裝置 7.2.1 裝置之構成:依 CNS 11619螢光 X 射線分析法總則第 4.1 節 (裝置之構成 )之規定。 7.2.2 裝置之概要:依 CNS 11619 第 4.1(1)節 (波長分散方式 )之規定。 7.2.3 X 射線發生部分:依 CNS 11619 第 4.2 節 (X 射線發生部分 )之規定。 7.2.4 分光、檢測、計數部分:依 CNS 11619 第 4.3(1)節 (波長分散方式 )之規定。 7.2.5 數據處理部分:依 CNS 11619 第 4.4 節 (數據處理部分 )之規定。 7.2.6 冷卻裝置:依 CNS 11619 第 4.5(4)節 (外部冷卻裝

28、置 )之規定。 7.3 試樣之調製方法 7.3.1 分析試樣之調製:依 CNS 14895鈦及鈦合金取樣法及 CNS 11619 第5.2(2)節 (固體試樣 )之規定。惟 X 射線照射面之最終加工,以研磨或車床切削實施之。以研磨實施時,使用 CNS 1074砂紙或 CNS 1076砂布所規定之磨料粒度為 60 號以上者,以車床切削實施時,須實施完工切削(finishing cut)至 CNS 7868表面粗糙度 所規定之 6.3S以加工符號 (finish mark)表示為 以上 (參照附錄 )。 7.3.2 檢量用試樣之調製:依 CNS 11619 第 5.3 節 (檢量用試樣之調製 )之

29、規定。惟使用涵括第 3.(4)節之適用範圍的 4 個以上已知鐵含量之試樣 (11)。 X 射線照射面之最終加工,依第 7.3.1 節之規定。 註 (11) 無已知鐵含量之試樣時,依第 4, 5 或 6 節之方法求鐵含量。 9 CNS 14896-3, H 2123-37.4 操作 7.4.1 測定準備:依 CNS 11619 第 6.1.1 節 (波長分散方式 )之規定。惟 X 射線通路為真空,分析線係使用 FeK,波長 0.1937 nm 之一次射線,分光晶體係使用氟化鋰。 7.4.2 螢光 X 射線強度之測定:依第 7.4.1 節所準備之測定條件,測定檢量線用試樣及分析試樣之螢光 X 射線

30、強度。 7.4.3 檢量線之製作:依 CNS 11619 第 8.(1)(a)節 (檢量線法 )之規定。 7.5 計算:自第 7.4.2 節所得之螢光 X 射線強度與第 7.4.3 節所製作之檢量線,求得試樣中之鐵含量。 7.6 許可差:依表 6 之規定 表 6 許可差 單位: %(m/m) 同一試驗室內再現許可差 不同試驗室間再現許可差 2.8 0.00188(鐵含量 )+0.00070 2.8 0.0172(鐵含量 )+0.00015 10 CNS 14896-3, H 2123-3 附錄 以局部峰平均間隔 (S)表示之表面粗糙度 1. 適用範圍:本附錄規定以局部峰平均間隔 (S)表示之表

31、面粗糙度。 參考: CNS 7868 僅規定以最大高度 (Rmax),十點平均粗糙度 (Rz)及中心線平均粗糙度 (Ra)表示之 3 種表面粗糙度。另有以凹凸平均間隔 (Sm),局部峰平均間隔 (S)及負荷長率 (tp)表示之 3 種表面粗糙度,尚未規定在該標準。 2. S 之定義 2.1 S 之求法: S 係自粗糙度曲線沿其中心線方向採取基準長度,在此採取部分,求得對應相隣接局部峰間之中心線長度 (以下,稱為局部峰間隔 ),將如此多數局部峰間隔之算術平均值,以 mm 表示者 (參照附錄圖 1)。 =n1iiSn1S 式中, S:局部峰間隔 n:在基準長度內之局部峰間隔個數 附錄圖 1 S 之

32、求法 2.2 基準長度:求 S 時之基準長度,通常自下列 6 種選出。 0.08, 0.25, 0.8, 2.5, 8, 25 單位 mm 2.3 基準長度之標準值:求 S 時,對應 S 範圍之基準長度及評估長度之標準值,通常依附錄表 1 之區分。 備考: S 係指定基準長度後求之。每次在實施表面粗糙度表示或指示時,指定基準長度,確為不方便,故通常使用附錄表 1 所規定之基準長度及評估長度之標準值。 SnSiSi 11 CNS 14896-3, H 2123-3附錄表 1 求 S 時之基準長度及評估長度之標準值 S 之範圍 (mm) 超過 以下 基準長度 L (mm) 評估長度 Ln (mm)

33、 0.013 0.04 0.08 0.4 0.04 0.13 0.25 1.25 0.13 0.4 0.8 4 0.4 1.3 2.5 12.5 1.3 4.0 8 40 3. S 之標示 3.1 S 之稱呼法 局部峰平均間隔 mm,基準長度 mm,評估長度 mm 或 mm S, L mm, Lnmm 備考 1. 使用附錄表 1 所規定之基準長度標準值求得之 S 值,在附錄表 1 所示之範圍內時,可省略基準長度之標示。 2. 評估長度為基準長度之 5 倍,即使用附錄表 1 所規定之評估長度標準值時,可省略評估長度之標示。 3.2 S 之標準數列:以 S 表示表面粗糙度時,使用附錄表 2 之標準

34、數列。 附錄表 2 S 之標準數列 單位: mm 0.0125 0.125 1.25 12.5 0.0160 0.160 1.60 0.20 0.20 2.0 0.002 0.025 0.25 2.5 0.003 0.032 0.32 3.2 0.004 0.040 0.40 4.0 0.005 0.050 0.50 5.0 0.006 0.063 0.63 6.3 0.008 0.080 0.80 8.0 0.010 0.100 1.00 10.0 備考:使用公比 2 之數列 (劃下線者 )為宜。 3.3 S 之區間標示:需以某區間標示 S 時,將相當於該區間之上限 (標示值大者 )及下限

35、(標示值小者 )之數值,自附錄表 2 選出並列。 12 CNS 14896-3, H 2123-3 範例 1. 上限及下限之基準長度標準值相同時:上限 0.100 mm S,下限 0.050 mm S時之區間標示為 (0.100 0.050) mm S。此時使用 0.25 mm 作為基準長度。 2. 上限及下限之基準長度標準值不相同時:上限 0.80 mm S,下 限 0.20 mm S 時之區間標示為 (0.80 0.20) mm S。如此標示意謂以基準長度 2.5 mm測定之 S 值為 0.80 mm S 以下,且以基準長度 0.8 mm 測定之值為 0.20 mm S 以上。 備考 1. 須使對應上限及下限之基準長度相同時,或使用附錄表 1 所規定標準值以外之基準長度時,應將基準長度並列。於範例 2,使對應上限及下限之基準長度為 2.5 mm 時,標示為 (0.80 0.20) mm S, L 2.5 mm。 2. 在此所指之上限及下限之 S,為自指定表面隨機採取之數處 S 之算術平均值,非為各個 S 之最大值。 引用標準: CNS 1074 砂紙 CNS 1075 砂布 CNS 7868 表面粗糙度 CNS 11619 螢光 X 射線分析法總則 CNS 14895 鈦及鈦合金取樣法 CNS 14896 鈦及鈦合金分析法通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