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25 ,大小:407.28KB ,
资源ID:634771      下载积分:10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6347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NS 14948-1-2005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part 1 Quality model《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质量模型》.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NS 14948-1-2005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part 1 Quality model《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1部:质量模型》.pdf

1、 1 印行年月 94 年 10 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不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類號 ICS 35.080 X3010-114948-1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行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4 年 9 月 12 日 年月日 (共 25 頁 )軟體工程產品品質 第 1 部:品質模型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quality-part 1:Quality model 0. 簡介 電腦之應用日廣,電腦的正確營運通常對事業的成功與生命安全非常重要。因此高品質軟體產品的發展或選擇就非常重要。軟體產品品質之可理解規格及評估,是確保充分品質的重要因素。此一議題可以經

2、由適當品質特性的定義、及軟體產品目的與用途的考量而達成。而軟體產品的每個相關品質特性,採用經過確認或被廣泛接受之量度來規定與評估是件相當重要的事。 ISO/IEC 9126 (1991):軟體產品評估 -品質特性及其使用指導綱要,就是為支援此種需求而發展出來的。在該標準中,定義了六種品質特性,並且描述了軟體產品評估過程的模型。 由於品質特性及相關的量度,不只可以用於軟體產品的評估,亦可用在品質需求定義及其他用途上,但 ISO/IEC 9126 (1991)已被兩個相關、具多部的系列標準所取代:本系列標準 (軟體產品品質 )及 ISO/IEC 14598(軟體產品評估 )。本標準所定義的軟體品質

3、特性,可用來規定客戶及使用者在功能性與非功能性方面的需求。 本標準是 ISO/IEC 9126(1991)的修訂版,它保留了相同的軟體品質特性。其主要的差異在於: z 規範性子特性的介紹,這些子特性絕大部分是以 ISO/IEC 9126(1991)的參考性子特性為基礎的; z 品質模型的規格; z 使用品質的介紹; z 移除評估過程 (此部分規定在 ISO/IEC 14598 標準中 ); z 內容與 ISO/IEC 14598-1 相互調整。 本系列與 ISO/IEC 14598 系列 (參閱附錄 D)各標準間的關係如圖 1 所示。 2 CNS 14948-1, X 3010-1 圖 1 本

4、系列 (ISO/IEC 9126)與 ISO/IEC 14598 系列標準間的關係 資源 與環境 評估 過程 軟體產 品的效果 軟體產品ISO 14598 - 2 ISO 14598 - 6 ISO 14598 - 3 ISO 14598 - 4 ISO 14598 - 5 ISO 9126-3 ISO 9126-2 ISO 9126 - 4 ISO 9126- 3ISO 14598-1 評估支援 評估過程 使用品質 量度 外部量度內部量度圖 1 - CNS 草 ( ISO / IEC 9126 )與ISO /IEC 14598標準間的關係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描述軟體產品品質的雙部模型:

5、(a)內部品質及外部品質,以及 (b)使用品質。模型的第一部分規定了內部及外部品質的六個特性,這些特性進一部細分為數個子特性。當軟體為電腦系統的一部分時,這些子特性是外顯的,且為內部軟體屬性的成效。本標準不詳細解說子特性層級下的內部及外部品質模型。 模型的第二個部分規定了四個使用品質的特性,但未詳細解說特性層級下的使用品質模型。使用品質乃是對六個軟體產品品質特性之使用者的組合效果。 此處所定義的特性可應用於每一種軟體上,包括電腦程式及韌體中的資料。特性與子特性提供了軟體產品品質的一致性術語。他們亦同樣提供了規定軟體之品質需求,以及在軟體產品能力間做取捨的框架。 屬於規範性質的附錄 A 提供了軟

6、體產品量度及使用品質量度的建議事項與需求。這些量度的例子則包含在本系列標準的其他部中。這些量度可應 用在規定軟體產品,包括中間產品的品質需求與設計目標時應用。將此品質模型在軟體產品評估上之應用解說,則包含在 ISO/IEC 14598-1 中。 本標準可從獲取、需求、發展、使用、評估、支援、維護、軟體的品質保證與稽核相關的不同層面去規定及評估軟體產品品質。它可以由例如發展者、獲取者、品質保證幕僚與獨立評估者等所使用,特別是負責軟體產品品質規定及評估的人員。在本標準中所定義之品質模型的使用例有: z 確認需求定義的完全性; z 識別軟體的需求; z 識別軟體設計目標; z 識別軟體測試目標; z

7、 識別品質保證準則; 3 CNS 14948-1, X 3010-1 z 識別完成之軟體產品的驗收準則。 備考 1. 本標準可與 CNS 14785(此標準與軟體過程評鑑有關 )合併使用,以提供: z 客戶供應商過程中,軟體產品品質定義的框架; z 對審查、查證與確認的支援,以及在支援過程中,量化品質評估的框架; z 在管理過程中,設定組織品質目標的支援。 2. 本標準可與 CNS 14837(此標準與軟體生命週期有關 )合併使用,以提供: z 主要生命週期過程中,軟體產品品質需求定義的框架; z 在支援生命週期過程中,對審查、查證與確認的支援。 3. 本標準可與 CNS 12681(此標準與

8、品質保證過程有關 )合併使用,以提供: z 品質目標設定的支援; z 設計審查、查證與確認的支援。 2. 符合性 任何軟體產品品質需求、規格或評估要符合本標準,若非使用第 6 節及第 7 節的特性及子特性,說明任何排除之理由,則是描述軟體產品品質屬性的類別,並提供對第 6 節及第 7 節之特性及子特性的對映。 含有做為比較使用之量度的軟體產品品質需求或規格,應述明這些量度是否具有第A.4 節中所規定的屬性。 3. 規範性參考資料 下列由本文所參照的規範性文件,含有構成本標準的條文。這些出版品,附帶有日期的參考資料、後續的修正、或修訂版本請勿參用。然而,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可以參考下列規範

9、性文件最新版本的應用可能性。 ISO/IEC 14598-1:1999,資訊技術 軟體產品評估 第一部;一般性綜覽。 4. 用語釋義 基於本系列標準的目的,採用下列定義,以及 ISO/IEC 14598-1 中所列的定義。 備考: ISO/IEC 14598-1 中的定義,複製於參考性附錄 B 中。 4.1 績效等級 需求被滿足的程度,以一組特定的品質特性值來表示。 5. 品質模型框架 本節描述各種達成品質之方法間關係的品質框架。本品質模型之一特定實作方法列述於第 6 節及第 7.5.1 節中。 5.1 達成品質的作法 4 CNS 14948-1, X 3010-1 圖 2 生命週期中的品質

10、使用者的品質需求包括特定使用環境中使用品質的需求。這些已識別的需求,可在使用軟體產品品質特性及子特性,規定外部及內部品質時使用。 為求滿足軟體品質需求而對軟體產品的評估,乃是軟體發展生命週期中的一個過程。軟體品質可以 經由對內部屬性 (通常是中間產品的靜態量測項 )的量測,或外部屬性量測 (通常是量測程式碼在執行時的行為 )、或使用品質屬性的量測來評估。其目的是讓產品在特性使用背景中,具有必要的效果 (圖 2)。 過程品質 (任何生命週期過程的品質定義於 CNS 14837 中 )對於產品品質的改善會做出貢獻,而產品品質則對使用品質的改善做出貢獻。因此,過程的評鑑與改善,乃是改善產品品質的一種

11、方法,而產品品質的評估與改善,則是改善使用品質的方法之一。同樣地,評估使用品質,可對產品改善提供回饋,而產品評估可對過程改善提供回饋。 適當的軟體內部屬性,是達成必要之外部行為的前提,而適當的外部行為乃是達成使用品質的先決條件 (圖 2)。 軟體產品品質的需求,通常包括內部品 質、外部品質及使用品質等的評鑑準則,以達成發展者、維護者、獲取者及最 終使用者的需求。 (請參閱 ISO/IEC 14598-1:1999,第 8 節。 ) 5.2 產品品質與生命週期 內部品質、外部品質、及使用品質的觀點會隨著軟體的生命週期而發生變化。例如,在生命週期起始點要求的產品品質,多半是從外部及使用者的觀點來看

12、的,它與中間產品的品質不同,例如設計品質,它多半是從內部及發展者的觀點來看的。用以達成必要之品質水準的技術,例如品質的規格與評估,必須支援上述多元之觀點。為了在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適度地管理品質,需要定義上述對品質的觀點及其相關技術。 目標是要達成必要及充分的品質,符合使用者的真正需求。 CNS12680 從滿足明述或隱含之需求能力的觀點來定義品質。然而,使用者明述的需求,並不一定會反映出真正的使用者需求,因為, (1)使用者通常不會注意到自己的真正需求, (2)需求可能在其被明述之後改變, (3)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營運環境,過程 品質 內部 品質 外部品質過程 品質 過程 品質 使用品質 影

13、響 影響 影響憑依 憑依 憑依過程量測項 (方法 ) 內部量測項 (方法 ) 外部量測項(方法 ) 使用品質量測項(方法 ) 使用背景 過程 軟體產品軟體產品 的效果 5 CNS 14948-1, X 3010-1 以及 (4)我們也不可能詢問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類型,特別是現成軟體 的使用者。因此,品質需求無法在設計之前被完整地定義。然而,我們必須儘可能了解使用者真正需求的細節,並在需求中把這些細節表達出來。目標不一定在達成完美的品質,但對每個規定使用背景來說,在產品被交付,以及被使用者真正使用時,卻要達成其必要及充分的品質。 品質需求所使用之量度的量測尺度可被 劃分成與需求滿意之不同程度的相應

14、類別。例如,尺度可以被劃分成兩種類別:不滿意或滿意,或劃分成四種類別:超越需求 (exceeds requirements) 、符合需求 (target) 、尚可接受 (minimally acceptable)、無法接受 (unacceptable) (請參閱 ISO/IEC 14598-1)。這些類別宜予規定,以便使用者及發展者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及時程浪費。 在生命週期不同階段,產品品質與相關量度有不同的觀點 (請參閱圖 3)。 圖 3 軟體生命週期中的品質 備考: 本圖乃是 ISO/IEC 14598-使用者品質需求可規定使用品質量度、外部量度、有時候以內部量度規定為品質需求。這些以量度規

15、定的需求,宜在產品接受確認時當作準則來使用。達到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一般在軟體發展上,需求有迭代作法,持續從使用者的觀點回饋。 備考:互動式系統的設計過程指引,於外部品質需求乃是從外部的觀點來規定必要的品質等級。這些需求包括從使用者品質需求衍生出來的需求,包括使用品質需求。外部品質需求要在發展的各個階段,當作確認的目標品質來使用。對於本標準所定義之所有品質特性的外使用者的品質需求 外部品質需求 內部品質需求 使用品質 外部品質 使用與回饋 確認 指示 有助於規定 有助於規定 1:1999 圖 4 的簡化版,經過修改以與本標準一致。ISO 13407 中提供。內部品質查證指示 6 CNS 14

16、948-1, X 3010-1 部品質需求,宜於品質需求規格中,使用外部量度來明述,外部品質需求宜轉變成內部品質需求,並在產品接受評估時,當作準則來使用。 內部品質需求乃是從內部的觀點來規定必要的品質等級。內部品質需求被當成中間產品的規定特性來使用。這些中間產品包括靜態及動態的模型,其他的文件及原始碼。內部品質需求可以在發展的各個階段,當成確認的目標品質來使用。它們亦可用來定義發展策略、及發展期間查證與確認的準則。此可包括本標準範圍外的額外量度 (例如,可再用性 )的使用。專屬的內部品質需求,宜使用內部量度予以量化規定。 內部品質是從內部觀點來看的軟體產品特性的總和。內部品質是依據內部品質需求

17、來量測與評估的。軟體產品品質的細節,可以在程式碼實作、審查與測試期間改善,但以內部品質所表現的軟體產品品質的基本性質,除非重新設,否則是維持不變的。 估計 (或預測 )之外部品質乃是在發展的每個階段,就每項品質特性,依據內部品質的知識,為最終軟體產品所估計或預測的品質。 外部品質從外部觀點來看的軟體產品特性的總和。它是軟體執行時,通常是在測試時,使用外部量度,以模擬的資料量測及評估的品質。在測試期間,絕大多數的錯誤宜予發現及消除。然而,某些錯誤在測試後可能依然存在。由於軟體架構或其他軟體的基本設計構面難以矯正,基本設計通常在整個測試期間是不會改變的。 估算 (或預測 )之使用品質乃是在發展的每

18、個階段,就每項使用品質特性,依據內部及外部品質的知識,對最終軟體產品所估計或預測的品質。 備考: 在適當的技術被發展出來時,對於本標準所定義的每一項品質特性,可以在發展期間,估算及預測外部品質及使用品質。然而,由於目前的技術無法對預測的目的提供所有的必要支援,宜發展更多的技術,以展現內部品質、外部品質及使用品質之間的相互關聯。 使用品質乃是軟體產品在特定環境及特定的使用背景中使用時,使用者的品質觀點。使用品質在量測,某特定環境中,使用者可達到其目標品質的程度,而非量測軟體本身的特性 (使用品質定義於第 7 節中 )。 備考: 使用者係指任何型式的預期使用者,包括營運者與維護者,而且他們的需求可

19、以是不相同的。 由於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與能力間的差異,以及不同硬體與支援環境間的差異,所以使用者環境的品質等級可能會與發展者環境的品質等級不同。使用者只會對他的工作所使用到的軟體屬性進行評估。有時候,最終使用者在需求分析階段所規定的軟體屬性,在產品交付使用的時候,會因為使用者需求變更,以及難以指明隱性需求的困難,而不再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5.3 將予評估的項目 可以經由直接量測或以其成果來間接量測來評估各項目。例如,過程可以經由對其產品的量測與評估而間接地評鑑,而產品得以經由對使用者工作績效的量 7 CNS 14948-1, X 3010-1 測 (運用使用品質量度 )而間接評估。 雖然,軟

20、體無法獨自運行,但總屬於包含有其他軟體產品、介面、硬體、人類營運者、及工作流程等的較大型系統的一部分。完成的軟體產品可以由擇定之外部量度的程度予以評估。這些量度在描述軟體產品與其環境的互動,並且在軟體營運期間觀察來評鑑。使用品質可經由被規定之使用者使用之產品,滿足使用者達成特定目標之有效性、生產力、作業安全與滿意度的需求規定程度予以量測。通常此種方式可以用更為特定之軟體品質特性的量測來補充,並且在發展過程的早期可行。 在發展過程的最早階段,僅 能對資源及過程量測。當中間產品 (規格書、程式碼等 )產生的時候,這些中間產品就可以使用選定之內部量度的程度 (level)來評估。這些量度可用來預測外

21、部量度的值。而且可依自己的適當性,作為外部品質的重要前提。 軟體產品的評估與其所處系統的評估間可以做進一步的明顯區別。 備考 1. 例如,系統可靠性是經由對所有的失效,不論其成因為何 (硬體、軟體、人為錯誤等 )的觀察來評鑑,而軟體產品的 可靠性,則僅是以所有觀察到之失效中,由軟體錯誤 (源於需求、設計或實作 )所引起者來評鑑。 另外,在被視為是系統界限之處,端視評估的目的,以及使用者是誰而定。 2. 例如:假如使用電腦飛控系統之使 用者是飛機的乘客,則他們所依靠的系統,則會包括飛行機組人員、機體、以及 飛控系統的硬體與軟體,然而,如果使用者是指機組人員, 則其所依靠的系統,則僅包括機體與飛控

22、系統。 5.4 品質模型的使用 軟體產品品質宜運用已經定義的品質模型來評估。品質模型宜於設定軟體產品以及中間產品的品質目標時運用。軟體產品品質宜階層式分解為品質模型,此階層式的品質模型,由可當作與品質相關議題之查檢表的特性與子特性組成。第 6 節、第 7 節中即定義了階層式的品質模型 (儘管,在其他狀況下,可能還有更為適當的品質分類方法 )。 實務上,我們不太可能測量大型軟體產品所有部分的內部與外部子特性。同樣的,通常,我們不會實際地去測量所有可能之使用者工作場景的使用品質。評估作業的資源,必須依據事業的目標,以及產品與設計過程的特質,於不同型式的量測間做分配。 6. 外部與內部品質的品質模型

23、 本節在定義外部與內部品質的品質模型。它將軟體品質屬性區分為六種特性 (功能性、可靠性、使用性、效率、可維護性與可攜性 ),這些特性進一步被 細分為子特性 (圖 4)。子特性可以用內部或外部量度來量測。 8 CNS 14948-1, X 3010-1 圖 4 內部與外部品質的品質模型 每一項影響品質特性的軟體品質特性與子特性均予以定義。對於每一項特性與子特性,軟體的能力是由一組可被量測的內部屬性決定的。內部量度的範例已列示於本系列標準第 3 部 (ISO/IEC 9126-3)。特性與子特性可用含有軟體之系統所提供之能力的程度,在外部量測得到。外部量度的範例已列示於本系列標準第 2 部 (IS

24、O/IEC 9126-2)中。 備考 1. 由於原則可通用於所有的 內部及外部品質特性,故所有的特性中都有一個遵循子特性。 2. 本標準中的某些特性與相依性 (dependability)有關。各類型系統的可恃性的特性定義於 IEC 50-191 中,本標準中的術語亦定義於 IEC 50-191 中,所列定義具有廣泛的相容性。 6.1 功能性 (Functionality)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使用條件下,提供符合明述或隱含需求 (needs)之功能的能力。 備考 1. 此特性與軟體實現需求所必須執行的事項有關,而其他的特性,主要則是與軟體於何時及如何實現需求有關。 2. 對於此特性中的明述與隱含

25、需求,則應用品質定義中 B.21 的備考。 3. 對於由使用者所營運的系統,功能性、可靠性、 使用性與效率的組合,可由使用品質,於外部量測 (參閱第 7 節 )。 6.1.1 適用性 (Suitability) 軟體產品對於規定特定工作及使用者目標提供一組適當功能的能力。 備考 1. 適用性的 範例為功能的工作導向組成係得自構成該功能的子功能及資料表容量。 2. 適用性對應於 ISO 9241-10 中的工作適用性。 3. 適用性亦會影響可營運性。 6.1.2 準確性 (Accuracy) 軟體產品提供正確的、或商定的成效或具必需之精確度的效果的能力。 外部與內部品質 功能性 可靠性 使用性

26、效率 可維護性 可攜性 適用性 準確性 互運性 資訊安全 功能性遵循 成熟度 容錯能力可回復性可靠性遵循 可理解性可學習性可操作性吸引力 使用性遵循時間行為資源利用效率遵循可分析性 可變更性 穩定性 可測試性 可維護性遵循可調適性 可安裝性 共存 可替代性 可攜性遵循 9 CNS 14948-1, X 3010-1 6.1.3 互運性 (Interoperability) 軟體產品與一個以上規定之系統互動的能力。 備考: 互運性用以取代相容性 (compatibility),以避免與可替代性間的可能混淆。 (請參閱第 6.6.4 節 ) 6.1.4 資訊安全 (Security) 軟體產品保護

27、資訊與資料的能 力,以使未被授權之人員或系統,無法讀取或修改這些資訊與資料,而獲 得授權的人員或系統對這些資訊與資料的存取不會被拒絕。 CNS14837(ISO/IEC 12207: 1995) 備考 1. 此亦應用在傳輸中的資料。 2. 作業安全 (safety)被定義為使用品質的特性,因為它不單純只與軟體有關,而是對整個系統。 6.1.5 功能性遵循 軟體產品遵守與功能相關之標準、慣例或法令規章以及類似規定的能力。 6.2 可靠性 (Reliability)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條件下使用時,維持規定之績效水準的能力。 備考 1.磨損或老化是不會發生在軟體上的。可靠性的限制肇因於需求、設計與實

28、作上的錯誤 (fault)。因為這些錯誤所造成的失效 (failure),端視軟體使用的方法以及所選擇的程式 方案等而定,而非所經過的時間 (elapsed time)。 2. CNS 10242(ISO/IEC DIS 2382-14:1997)對可靠性的定義為:功能單元執行必要功能的能力 (The ability of functional unit to perform a required function)。在本標準中,功能性僅是軟體品質特性中的一項,因此可靠性的定義已被擴大為 維持住規定的績效水準 (maintain a specified level of performance

29、),以取代執行必要的功能。 6.2.1 成熟度 (Maturity) 軟體產品避免因軟體中的錯誤而造成失效的能力。 6.2.2 容錯能力 (Fault tolerance) 軟體產品在軟體錯誤或與其專屬的介面相違時,維持住規定績效水準的能力。 備考:規定的績效水準得包括故障自動保險的能力 (fail safe capability)。 6.2.3 可回復性 (Recoverability) 軟體產品重新建立績效水準至 規定程度,以及直接恢復因失效狀況而受到影響的資料等的能力。 備考 1. 緊接在失效之後,軟體產品會有一段時間的當機,這個時間的長短,是由其可回復性來評鑑的。 2.可用性 (ava

30、ilability)是軟體產品在規定的時間點上,於所述明的使用條件下,處於執行必要功能之狀態中的能力。從外部來看,可用性可以用軟體產品處於工作狀態的時間與 總時間的比率來評鑑。因 10 CNS 14948-1, X 3010-1 此,可用性乃是成熟度 (掌控失效的頻率 )、容錯能力及可回復性 (掌控每一次失效的當機時間的長度 )的結合體。基於這個理由,其下並未容納個別的子特性。 6.2.4 可靠性遵循 軟體產品對與可靠性有關之標準、慣例或規章遵守的能力。 6.3 使用性 (Usability) 軟體產品在規定條件下使用時,被理解、被學習、被使用,以及吸引使用者的能力。 備考 1. 雖然,某些功

31、能性、可靠性以及效率的層面,也會影響到使用性,但是,以本標準的目的而言,這些項目不會被歸類為使用性。 2. 使用者得包括營運者、終端使用者 ,以及受到軟體之使用或依賴軟體之使用影響的間接使用者。使用性 宜能應付所有軟體可能影響到的使用者環境,包括使用準備以及成效的評估等。 6.3.1 可理解性 (Understandability) 軟體產品讓使用者瞭解到軟體 是否適用、在特殊工作中如何使用、以及使用條件等的能力。 備考:此特性將視文件、以及軟體給使用者的第一印象而定。 6.3.2 可學習性 (Learnability) 軟體產品讓使用者學習其應用的能力。 備考:與學習之適用性對應的內部屬性定

32、義於 ISO 9241-10 中。 6.3.3 可營運性 (Operability) 軟體產品讓使用者對其營運與控管的能力。 備考 1. 適用性、 可變更性、可調適性以及可安裝性等層面可能會影響到可營運性。 2. 可營運性對應於 ISO 9241-10 中所定義之符合使用者期望的可控制性、容錯能力。 3. 對於由使用者營運的系統,功能性、可靠性、使用性與效率的組合,可以外部使用品質來量測。 6.3.4 吸引力 (Attractiveness) 軟體產品具有吸引使用者注意的能力。 備考: 此與軟體 企圖讓軟體對使用者更具吸引力的屬性有關,例如顏色的使用,以及圖片設計的特質等。 6.3.5 使用性

33、遵循 軟體產品遵守與使用性有關之標準、慣例、風格指引或規章的能力。 6.4 效率 (Efficiency) 軟體產品在所述明的條件下,相對於資源用量,提供適當績效的能力。 備考 1.資源可包括其他的軟體產品、 系統的軟硬體組態,以及材料 (例如,印表紙、磁碟片 )。 11 CNS 14948-1, X 3010-1 2. 對於由使用者營運的系統,功能性 、可靠性、使用性與效率的組合,可在外以使用品質來量測。 6.4.1 時間行為 (Time behaviour) 軟體產品在所述明的條件下,執行其功能時,提供適當之反應與處理時間,以及產出率的能力。 6.4.2 資源利用 (Resource Ut

34、ilization) 軟體產品在所述明的條件下, 執行其功能時,使用適當之量與型式的資源的能力。 備考:人力資源屬於生產力的一部分 (第 7.1.2 節 )。 6.4.3 效率遵循 軟體產品遵守與效率相關之標準和慣例的能力。 6.5 可維護性 (Maintainability) 軟體產品可被修改的能力。修改得包括對軟體的矯正、改善或者調適,以對環境、需求及功能規格做變更。 6.5.1 可分析性 (Analysability) 軟體產品可就軟體中的缺陷或 失效的成因,或者對將被修改之部分予以識別等,而受到診斷的能力 6.5.2 可變更性 (Changeability) 軟體產品讓規定之修改能夠被

35、實作 (implement)的能力。 備考 1. 實作包括程式編碼、設計與變更紀錄。 2. 如果軟體的修改預期是由最終使用者實作,則可變更性可能會影響到可營運性。 6.5.3 穩定性 (Stability) 軟體產品避免因修改而造成無法預期之影響的能力。 6.5.4 可測試性 (Testability) 軟體產品讓被經過修改的軟體可被確認的能力。 6.5.5 可維護性遵循 軟體產品遵守與可維護性相關之標準和慣例的能力。 6.6 可攜性 (Portability) 軟體產品從一個環境轉換至另外一個環境的能力。 備考:環境得包括組織的環境、硬體或軟體的環境等。 6.6.1 可調適性 (Adapta

36、bility) 軟體產品因應不同的規定環境 ,除了專為此目的而考量所提供者外,未應用措施或方法,而可被調適的能力。 備考 1.可調適性包括內部容量的規模可調整性 (例如,篩選 (螢幕 )的欄位、資料表、交易量、報告格式等 )。 2. 如果軟體將 由終端使用者做調適,則可調適性對應到 ISO 9241-10中所定義之個人化的適用性,而且可能影響到可營運性。 12 CNS 14948-1, X 3010-1 使用品質 有效性 生產力 作業安全 滿意度 6.6.2 可安裝性 (Installability) 軟體產品可被安裝於規定環境中之能力。 備考: 如果軟體 產品將由終端使用者安裝,則可安裝性會

37、影響到所獲得的適用性及可營運性。 6.6.3 共存 (Co-existence) 軟體產品與其他獨立之軟體在共同環境中共存、共享資源的能力。 6.6.4 可替代性 (Replaceability) 軟體產品被用在相同的環境中 ,以相同的目的,取代規定之其他軟體產品的能力。 備考 1. 例如:軟體產品新版本的可替代性,在升級時,對使用者相當重要。 2. 以可替代性取代相容性 (compatibility),以避免可能與互運性發生的混淆 (參閱第 6.1.3 節 )。 3. 可替代性包括可安裝性與可調適性等兩個屬性。此概念已因其重要性,被當成自己的子特性來介紹。 6.6.5 可攜性遵循 軟體產品遵

38、守與可攜性相關之標準和慣例的能力。 7. 使用品質的特性 (Quality in use characteristics) 本節定義了使用品質的品質模型。使用品質的屬性, 被區分為四個特性:有效性、生產力、作業安全與滿意度 (圖 5)。 圖 5 使用品質之品質模型 使用品質是使用者的品質觀點。使用品質的達成視必要之外部品質的達成而定,而外部品質則視必要之內部品質的達成而定 (圖 2)。量測項一般而言,是在所有的三個層次上被要求的,由於內部量測項符合準則,通常不足以確保外部量測項之準則的達成,而子特性的外部量測項符合準則時,通常不足以確保使用品質的準則的達成。使用品質量度的範例,列於本標準第 4

39、 部中。 7.1 使用品質 (Quality in use) 軟體產品讓規定之使用者在規定的使用範圍中,在伴隨有效性、生產力、作業安全與滿意度達成規定目標的能力 備考 1. 使用品質是使用者對含有軟體之環境的品質觀點,並且是以在環境中使用軟體所獲成效來量測的,而非以軟體本身的性質來量測。 2. ISO/IEC 14598-1(附錄 B)中對使用品質的定義,目前並不包括作業安滿意度 使用品質有效性 生產力 作業安全 13 CNS 14948-1, X 3010-1 全 (safety)這個新特性。 3. ISO/IEC 9241-11 中所定義的使用性,與本標準中的使用品質的定義方法相似。使用品

40、質可能會受到其他品質特性的 影響,使得範圍較使用性更為廣泛,本標準中的使用性,是從可理解 性、可學習性、可營運性、吸引力及遵循的觀點來定義的。 7.1.1 有效性 (Effectiveness)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使用背景下 ,讓使用者在伴隨準確性與完整性下,達成規定目標的能力。 7.1.2 生產力 (Productivity)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使用背景下 ,讓使用者依據達成的有效性,擴張適當之資源量的能力。 備考:相關資源可以包括完成工作的時間 、使用者的工作投入、材料或使用的財務成本等。 7.1.3 作業安全 (Safety)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使用背景下 ,對人員、事業、軟體、財產或環境傷害

41、的風險,達到可接受之水準的能力。 備考:對於作業安全的風險,通 常是功能性 (包括資訊安全 )、可靠性、使用性或可維護性的缺乏所造成的成效。 7.1.4 滿意度 (Satisfaction) 軟體產品在規定的使用背景下,滿足使用者的能力。 備考:滿意度是使用者對心理測量有效問 卷可用以獲得可靠的滿意度量測成效。 相對應國際標準: ISO 9126-1: 2001 Software engineering-Product quality-part 1:Quality model 引用標準: CNS 12680 品質管理系統基本原理與詞彙 CNS 12681 品質管理系統要求 CNS 14785-

42、1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觀念和入門指導 CNS 14785-2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過程 和過程能力的參考模型 CNS 14785-3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履行評鑑 CNS 14785-4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履行評鑑指導 CNS 14785-5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評鑑模型和指標指引 CNS 14785-6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評鑑員勝任指導 CNS 14785-7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過程改善指導 CNS 14785-8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判定 供應者過程能力指導 CNS 14785-9 資訊技術軟體過程評鑑第部:詞彙 14 CNS 149

43、48-1, X 3010-1 CNS 14837 資訊技術 -軟體生命週期過程 ISO/IEC 2382-1:199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bulary Part 1: Fundamental terms. ISO/IEC 2382-12:1997,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bulary Reliability, maintainability and availability. ISO/IEC 2382-20:199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bulary Part 20: Systems de

44、velopment. ISO 9241-10:1996,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Part 10: Dialogue principles. ISO 9241-11:1997, Ergonomic requirements 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 (VDTs)Part 11: Guidance on usability. ISO/IEC 14598-1:1999, Information technol

45、ogy - 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 - Part 1: General overview (available in English only) ISO/IEC 14598-2,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evaluation Part 2: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SO/IEC 14598-3,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evaluation Part 3: Process for developers. ISO/IEC 14598-4, Software engine

46、ering Product evaluation Part 4: Process for acquirers. ISO/IEC 14598-5,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ftware product evaluation Part 5: Process for evaluators. ISO/IEC 14598-6,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duct evaluation Part 6: Documentation of evaluation modules. 15 CNS 14948-1, X 3010-1 屬性 子特性特性 內部屬性 外部屬

47、性 附錄 A (規範性 ) 量度 A.1 軟體量度 A1.1 內部與外部屬性 某些內部屬性的水準已被發現對一 些外部屬性的水準會產生影響,故絕大多數的特性均具有內部構面與外部 構面兩者。例如,可靠性可由在軟體測試的一段規定執行期間中,在外部 由觀察所獲的失效數來量則,在內部則是以檢視細部規格及原始程式碼, 以評鑑其容錯能力的水準。內部屬性被視為外部屬性的指標。一個內部屬 性會影響一個或多個品質特性,而一個品質特性會受到一個以上的屬性的影響 (圖 A.1)。在此模型當中,整個軟體品質屬性,被區分為特性與子特性 的階層式樹狀結構。此結構的最高層是品質特性,而最低層則是軟體的品 質屬性。此階層結構並

48、不完備,因為某些屬性可能會對一個以上的子特性造成影響。 圖 A.1 品質特性、子特性與屬性 子特性可以使用內部量度或外部量度來量測。 內部屬性與外部量測項間的相互關 係永遠無法完整呈現,而規定內部屬性作用於相關外部量測項的效果,會 由經驗來判定,而且還要將軟體使用的背景列入考量。 同樣的,外部性質 (例如,適用性、準確性、容錯能力或時間行為 )會影響到觀察所得的品質。使用品質中的失效 (例如,使用者無法完成其工作 )可以回溯至必須予以改變的外部品質屬性 (例如,適用性或可營運性 )及相關的內部屬性。 A1.2 內部量度 內部量度可應用在設計 與程式編碼期間的非可執行的軟體產品上 (例如規格特性

49、內部屬性 屬性子特性外部屬性 16 CNS 14948-1, X 3010-1 書或原始程式碼 )。在發展軟體產品的時候,中間產品宜以量測固有性質的內部量度來評估,包括模擬行為推 導而得的內部量度。這些內部量度的主要目的,是要確保必要的外部品質 和使用品質可以被達成:其範例如本系列標準第 3 部 (ISO/IEC 9126-3)所列。內部量度提供使用者、評估者、測試者與發展者,可以在軟體產品成為 可執行程式前,評估軟體產品品質及處理品質議題等的好處。 內部量度在量測內部屬性,或者以 中間或可交付之軟體產品靜態性質的分析,來指明外部的屬性。內部量度 的量測,使用軟體構成要素的數值或頻率,以顯示於如原始程式碼敘述、管制圖表、資 料流及狀態轉換表述等上。 備考:文件可以使用內部量度來量測。 A1.3 外部量度 外部量度使用得自對系統行為量測 項的軟體產品量測項,並透過對可執行軟體或系統的測試、營運與觀察而 來。在獲取或使用軟體產品之前,宜依據在規定之組織環境及技術環境中 ,與產品使用、利用與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