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印月968月 本標準非經本局同意得翻印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 CNS 總號 號 ICS 83.060 K6114815101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印 公布日期 修訂公布日期 968月9日 月日 (共13頁)橡膠物理試驗用試片製備 及調節之一般程序 Rubber General procedures for preparing and conditioning test pieces for physical test methods 1. 適用範圍:本標準規定橡膠製品物理試驗用試片之製備、量測、標示、儲存及狀態調節之一般程序,及最佳試驗條件。同時亦規定橡膠試片及產品之成形和試驗間應遵循時間間隔要求。
2、但不適用於特殊試驗、材料或模仿特殊氣候環境之特別條件,或為試驗整個產品之特殊要求。 備考: 使用本標準之工作人員宜熟悉正常實驗室作業。本標準無意致力於解決其使用所可能產生之所有安全問題。本標準使用者之責任乃建立適當之安全及健康習慣及確保符合國家相關法規。 2. 識別及紀錄保存:試片之原始紀錄應予保存,以便可辨認所供應之試樣,因而所有相關製備、儲存、狀態調節及量測之細節可追蹤到個別試片上。 每一試樣或試片應在其製備及試驗之每一階段由標示或區分加以個別辨別。以標示作為識別之方法時,標示應為充分耐用以保證試片或試樣直至丟棄為止仍可資辨別。紋理效應可能顯著時,在每一試樣或試片上之紋理方向應可辨別。 標
3、示方法應不影響試樣或試片之特性,且應避開重要表面,即待直接試驗之表面 (如磨耗試驗 ),或其破裂會使試驗終止之表面 (如撕裂或拉伸試驗 )。 3. 實驗室標準狀態 3.1 實驗室標準溫度:實驗室之標準溫度應為 (23 2)或 (27 2)。 若需要較嚴格之許可差,則該許可差應為 1。 備考: 溫度 23係溫帶國家之正常實驗室標準溫度; 27係熱帶或亞熱帶國家之正常實驗室標準溫度。 3.2 實驗室標準濕度:若需要控制溫度及濕度二者,最好自表 1 選擇為宜。 表 1 優選相對濕度 溫度 相對濕度 % 濕度許可差 % 23 50 27 65 10* *若需要較嚴格之許可差時,可規定為 5 % 2 C
4、NS 15101, K 61148 3.3 其他條件:當不需要控制溫度及濕度時,應採用普及之環境溫度及濕度。 4. 試樣及試片之儲存 4.1 等待製備試片之試樣及狀態調節前之 試片應在減少可能受熱、光或其他試樣交叉污染之環境狀態降解條件下儲存。 4.2 對於所有試驗,在材料成形至試驗間之最短時間應為 16 小時。當試片由產品裁切或試驗整個產品如橋樑支承墊時,或許需要遠大於 16 小時。在這種情形,應依產品標準或相關試驗方法所指示之最短時間。 4.3 對於非產品試驗,在材料成形至試驗之時間間隔應不超過 4 星期,且作比較評估時,試驗應儘可能在經相同時間間隔後施行。 4.4 對於產品試驗,儘可能在
5、材料成形至試驗之時間間隔應不超過 3 個月。在其他情形,試驗應在顧客收到產品日期之 2 個月內施行。 4.5 這些要求僅與對起始之橡膠材料試驗及對起 始和交貨階段二者之產品試驗有關。其他目的之特別試驗可在任何時 間,例如為製程管制或對產品之不正常儲存狀態之影響評估時施行。該理由應於試驗報告中予以敘明。 4.6 未硫化混合膠料,各批應依第 3.1 節所規定之實驗室標準溫度之 1 種,最好在密閉之容器中以防止空氣吸濕或相對濕度控制在 (50 5)%之室內,作 2 小時至24 小時之狀態調節。 5. 試片之製備 5.1 試片厚度:試片厚度應如相關試驗方 法所規定。然而,除非為技術上之理由需要其他厚度
6、,建議對於所有試驗之特別模製試驗橡膠板採用表 2 所指定之試片厚度。 表 2 優選試片厚度 試片厚度 mm 許可差 mm 1 0.1 2 0.2 4 0.2 6.3 0.3 12.5 0.5 5.2 厚度調整 5.2.1 通則:試驗材料,尤其產品,可能無法獲得第 5.1 節所規定之厚度,在該情形時會需要某些步驟以調整厚度至所規定之界限內。建議之步驟依第 5.2.2節。一般厚度之調整宜在試片裁切前對材料施行。 5.2.2 技術 (1) 去除黏著於橡膠之紡織物:分離黏著於橡膠之織物時,最好避免使用會 導致膨脹之液體。若非用不可時,如異辛烷之低沸點無毒液體可用於濕3 CNS 15101, K 611
7、48 潤接觸表面。在將夾持分離點附近之橡膠分離時,為避免橡膠之過度拉伸應小心一次分離少許。如果使用液體時,應讓液體可自由揮發之方式置放橡膠,且放置時間應容許液體完全揮發,在試片被裁切及試驗前,最好至少放置 16 小時。 (2) 裁切技術:當需要去除橡膠之大部分厚度或自橡膠厚片製成許多切片時,應使用如第 5.2.3(1)節及第 5.2.3(2)節所述之裁切設備。 (3) 打磨技術:當需要去除表面之不平,諸如由與織物成分或與硫化用包紮布料接觸所導致之織布痕或皺褶,或由裁切所造成之表面不平,這種情形應使用第 5.2.3(3)節或第 5.2.3(4)節所述之設備予以完成。 5.2.3 製備試片之設備
8、(1) 旋轉刀:此項設備係基於商業用薄片裁切機製成。此機器由 1 個適當直徑之自動或手動圓盤裁切器附傳送試樣至裁切刀口之可移動裁切圓桌所組成。 1 具固定於裁切圓桌之可調節慢速給料機構,輸送橡膠前進至裁切線,並控制薄片之厚度。應有夾具固定橡膠。刀刃最好以稀釋之清潔劑水溶液潤滑以使易於裁切操作。 (2) 削片機:此項設備係基於商業用皮革縱割機製成。裁切約 50 mm 寬,厚度達約 12 mm 之切條簡便型削片機,可在市面上獲得。機器應可作調節以改變裁切厚度,且應有給料滾筒以運 送材料經過刀具及應保持裁切刀口之鋒利狀態。為自纜線被覆削片及裁切成段片之附件亦可在市面上獲得。 (3) 磨耗輪:打磨設備
9、應由一具附馬達 驅動之磨耗輪組成。輪子正確運轉而不振動是重要的,且為氧化鋁或碳化 矽之銳利摩擦表面。磨耗輪可裝備慢饋料機,做很輕微的切割以避免橡膠 之過熱。另應備有適當之工具以固定橡膠防止其過度變形並控制橡膠能對著磨耗輪作橫向移動。 在第一次經過磨耗輪所產生之磨損深度應不超過 0.2 mm。隨後之磨損應漸漸的減少深度以避免過熱。應不可在越過已消除不平厚度處施行打磨。為除去橡膠之較大厚度,應採用如第 5.2.3(1) 節及第 5.2.3(2)節所述之裁切設備。 備考: 使用直徑 150 mm 之磨耗輪在表面速度於 10 12 m/s 範圍運作時,標示 C-30-P-4-V 之粗糙用及標示 C-6
10、0-P-4-V 加工用者 (參閱ISO 525,Bonded abrasive products General requirements)較適合。 (4) 可撓性摩擦皮帶:裝置應由一具馬達驅動 之圓桶,上面固定著螺旋條狀摩擦皮帶,或兩個滑輪 (其中一個滑輪由馬達驅動而另一個滑輪可調整以拉緊並定位皮帶 ),二者中之 一個組成。摩擦皮帶應為織物、紙張或兩者之組合,以不受水影響之樹脂將氧化鋁或 碳化矽磨料黏在其表面。此裝置應有慢速饋料至摩擦皮帶及將材料固定不致使過度變形之設備。 用此項裝置切除十分之若干 mm 橡膠時很適用,因較用第 5.2.3(3)節所述裝置產生之熱更少。摩擦可靠著圓桶、滑輪之一
11、或面對滑輪間拉緊之皮帶施行。 4 CNS 15101, K 61148 備考:皮帶之適當表面速度在 (20 5) m/s 之範圍內。 5.3 試片裁切器 5.3.1 裁切器之設計:使用之裁切器或 模刀之設計及型別依待驗材料之硬度及厚度而定。薄材料時,應使用第 5.3.2 節、第 5.3.3 節或第 5.3.4 節所述之沖切或旋轉切割技術。對 4 mm 以上之較厚材料,宜使用第 5.3.4 節所述旋轉切割技術以減少由於切割時橡膠之 壓縮所造成切割刀口之凹陷程度。對於不具有可更換刀刃之切割刀,適當之切割刀口設計如圖 1 所示。 5.3.2 固定刀刃裁切器: 此等裁切器應由高品質工具鋼並可能為一片
12、(實心金屬 )或二片構造二者中之一所製成。 固定刀刃裁切器可設計成沖出單片或多片試片。設計上須確保刀刃充分剛 性以防止裁切形狀扭曲,且裁切器最好能裝置一釋出試片之排出系統。若 有排出系統,該系統應有配合材料厚度達到待切之最高厚度 (正常為 4.2 mm)設計。若無排出系統,應有由背面進入之通路讓操作者不傷及裁刀刃口以釋出試片。裁刀刃口應如第 5.4 節所述保持銳利並無缺口以防止在試片上造成參差不齊邊緣。 圖 1 適當之裁刀刀口示例 單位: mm 基礎區寬約 6 裁刀內表面 5 CNS 15101, K 61148 5.3.3 可更換刀刃裁切器:此等裁切器 應用磨利之高碳鋼條,諸如能充分撓曲以符
13、合所需裁切形狀之單刃剃刀刀 片。裁刀刃口應在經模造之金屬間隔片及符合規定之裁切形狀之金屬塊間 夾牢。間隔片及模造金屬塊應有足夠厚度以支撐裁刀刀片以便在正常狀況下刀片由表面之突出不超過 2.5 mm。裁切刀片之背面應堅固地埋在實心金 屬基座上。裁取器最好能裝置一具排出系統以釋出試片。若有排出系統, 該系統應有配合材料厚度達到待切之最高厚度 (正常為 2.2 mm)設計。若無排出系統,應有可由背後進入之通路讓操作者在取出試片時不傷及裁刀刃 口。且應檢查以確保刀片在裁切作業,尤其裁切高硬度橡膠時,不會顯著變形。 5.3.4 旋轉裁取器:應使用環狀或弧形 狀切刀或剃刀刀片,而該等刀具係固定在一個適當之
14、接合器並使其可裝置 在鑽孔機上。應有在裁切作業時保持橡膠在固定位置上之適當工具。此項 工具可由結合一具柱桿具有連在接合器內之壓足以使橡膠之中央部分牢固 及具有較待切出之試片尺碼更大中央洞孔之金屬壓板組成,或可由真空型 保持具由下方提供吸力以固定橡膠。亦可附加裁切作業時潤滑試片表面之 工具。與試片裁切刀片同時運作之第二個較大直徑之環狀刀片,可有效地 幫助獲得垂直的裁切。刀片之尺碼及鑽頭之移動應充分配合待切橡膠之厚 度。弧狀刀片之先導刃口應被彎曲並磨利使易於切入橡膠。裁切區域須以 可檢查裁切作業之透明保護物做適當之保護。亦可採用使橡膠對著固定的切刀或剃刀刀片旋轉的其他技術。 5.4 裁刀之保養:裁
15、刀刃口之任何變鈍、 缺口或彎曲時會導致有缺陷之試片而出現異常之結果,因此應隨時小心執行裁 切設備之裁刀刃口之保護及保養。在儲存期間,裁刀刃口擺放在軟質表面 (如發泡橡膠 ),或不碰觸任何表 面之方式擺放。 5.5 模壓製備試片 5.5.1 橡膠試驗片:當模壓硫化製備橡膠試驗片時 (參閱第 5.5.2 節之備考 )以儘可能接近產品硫化時之狀態硫化。 首先模壓硫化橡膠片至相關試驗方法所規定之厚度,然後用裁刀裁取試片。 5.5.2 橡膠試驗圓盤:當模壓硫化製備 橡膠試驗圓盤時,以儘可能接近產品硫化時之狀態硫化。 備考: 模壓橡膠試驗片及橡膠試驗圓盤之適當步 驟記述於 ISO 2393Rubber t
16、est mixes Preparation, mixing and vulcanization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5.5.3 熱塑性材料:熱塑性材料之試樣 應依據製造廠商對模壓材料、應用及類別及尺碼之說明予以模壓。 6. 狀態調節 6.1 通則:當溫度及濕度二者均有規定時,狀態調節之時間應為臨試驗前 16 小時以上。 當規定實驗室標準溫度而無需控制濕度時,狀態調節之時間應為臨試驗前 3 小時以上。 當規定實驗室標準溫度外之其他溫度而無需控制濕度時,狀態調節之時間應為橡6 CNS 15101, K 61148 膠到達環境溫度平衡之充分期間或規範待試材料或產品之標
17、準所規定之時間。 由打磨過之試樣所製備之試片應在試驗前予以狀態調節。 6.2 低溫或高溫之狀態調節時間:附錄提供試片之中心從初始溫度 20開始至達到設定狀態調節溫度之 1以內所需之計算時間。時間會因 試片之幾何形狀、材料及傳熱媒體之類別而異。 7. 試片尺度之量測 備考: 為品控目的之產品尺度量測,請參考 ISO 3302-1Rubber Tolerances for products Part 1 : Dimensional tolerances。 7.1 方法 A尺度小於 30 mm 之量測:此方法適用於待測尺度小於 30 mm,而將試片平放在兩片平坦的平行表面間,而 在施加壓力時不致造成
18、試片之其他方向有任何可察覺之挫曲。 所使用之裝置應由可在其上平放試 片或產品之平坦硬基板,及可施加規定壓力於試片或產品且其直徑 2 10 mm 平坦之圓形壓足之量規所組成。量規應可量測誤差不大於 1%或 0.01 mm(視何者較小,取較小者 )之厚度。 圓形壓足應不可伸出超過試片或產品邊緣,且應對硬度為 35 IRHD 以上之固體橡膠施加 (22 5)kPa 之壓力,或如果硬度未滿 35 IRHD 時施加 (10 2)kPa 之壓力。表 3 列出對不同壓足直徑提供規定壓力 (10 2)kPa 及 (22 5)kPa 所需之正常質量以供參考。 待測之每一尺度至少應量測 3 個,並報告每一尺度量測
19、值之中位數。 備考: 假使量測條件在相關標準指定時,此項型別之裝置亦可使用於未具有平坦之平行表面之其他類別的試片。 表 3 表面壓力作為壓足直徑之函數 至指定壓力所需之質量 (g) 壓足直徑 mm (10 2) kPa (22 5) kPa 2 3 7 3 7 16 4 13 28 5 20 44 6 29 63 8 51 113 10 80 176 7.2 方法 B尺度 30 100 mm 之量測:應以可量測尺度誤差不大於 1%之游標卡尺量測。每一量測應沿垂直於試片或產 品反面之一直線上待測尺度界限處施行量測,應在試片或產品被支撐下施行, 以便所量測之尺度不受試片或產品應變之影響。 卡尺應經
20、調整以便接觸試片或產品表面之面不會壓縮試片或產品。 7 CNS 15101, K 61148 待測之每一尺度至少應量測 3 個,並報告每一尺度量測值之中位數。 7.3 方法 C尺度超過 100 mm 之量測:應以具有刻度在誤差不大於 1 mm 之直尺或捲尺量測。每一量測應沿垂直於試片或產品反面之一直線上待測尺度界限處施行。 待測之每一尺度至少應量測 3 個,並報告每一尺度量測值之中位數。 7.4 方法 D非接觸方法:當試片或產品具有特別形狀 (例如 O 型環或取自橡膠管之試片 )時,可能需要此種不與橡膠有任何接觸方法。可使用各種不同類型之光學裝置,例如移動顯微鏡、投射顯微鏡或投影。 量規應可量
21、測在誤差不大於 1%或 0.01 mm(視何者較小,取較小者 )之厚度。 待測之每一尺度至少應量測 3 個,並報告每一尺度量測值之中位數。 8. 試驗條件 8.1 試驗期間:為獲得試 片之任何指定變化程度 (例如老化期間 )所需之期間依橡膠之型別、成分、硫化狀態、試驗環境 之特性及嚴酷性。當需要廣泛探討時,常由設定之時間間隔試驗以監視各種變 化。為管制目的,非必須此步驟而單一試驗期間可能就足夠。在上述兩種情形,建議由表 4 選擇試驗期間。 表 4 優選試驗期間 試驗期間 h 許可差 h 8 16 0.25 24 48 72 0 2168 168之倍數 2 為技術上理由,需要較嚴格的許可差時,應
22、如試驗方法所規定。 8.2 溫濕度 8.2.1 實驗室標準溫度:溫濕度之標準條件如第 3 節所示者。 8.2.2 其他試驗溫度:當需要低溫或高 溫,除另有技術性理由之需要,此溫度應自表 5 所列數值選擇。 備考:為獲得試驗結果之再現性,如需要時,可規定較嚴格之許可差。 8 CNS 15101, K 61148 表 5 試驗溫度 試驗溫度 許可差 85 70 55 40 25 10 0 2 40 55 70 85 100 1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2 9. 試驗槽 9.1 溫控試驗槽之一般要求:在試驗槽內 之浸漬媒體對橡膠試片之特性應無顯著之影響。試驗槽
23、內放置試片部分之溫度 ,應予以控制至相關試驗方法所規定之許可差範圍內。浸漬媒體應在試驗槽各 處完整地循環,最好有自動溫度控制。在置入試片或試驗裝置後恢復到設定溫 度應儘可能迅速,同時溫度不要太高或太低,但在任何情形應不超過 15 分鐘,對於氣態媒體須特別注意。 試驗槽應為隔熱,以防止在低於正 常溫度試驗時其外表面上凝結水氣,並防止在昇高溫度試驗時因接觸而感到不 舒服。如果需要有窗口以觀察試驗設備,例如,讀取儀錶,則窗口應有便於確保適當之隔熱且防止凝結之構造。 試驗槽之構造視浸漬媒體之型別而 定。對於氣態媒體,側邊入口對於置放試片及由側邊操作試驗設備時,既方便 亦屬必要。試驗槽內壁應由良好熱導體
24、,最好用鋁或鍍錫銅製成,以確保溫度 之均衡及減少輻射影響。當需要在試驗槽裡面以手動操作設備 (安裝及取出試片除外 )時,應在試驗槽內裝設配備附手套及9 CNS 15101, K 61148 隔熱袖子之手孔。 對於液體媒體,可由浸漬在媒體之 元件或藉由試驗槽外面之熱交換系統已循環媒體來控制溫度。 9.2 高溫操作之試驗槽 9.2.1 使用氣態熱媒之試驗槽:氣態媒 體應以適當之電熱元件加熱,同時以風扇或風箱來確保氣體之充分循環。 加熱元件應加遮蔽以避免熱直接輻射在試片上。 為獲得所需精密之溫度控制,加熱系統應: (1) 使用再循環氣體系統。 (2) 有連續供應大部分所需要的熱及斷續供應餘額以控制溫
25、度或使成比例之熱供應裝置,以防止溫度循環變化大之設計。 9.2.2 使用液體熱媒之試驗槽:試驗槽最好遵循第 9.2.1 節之相同原理,惟使用浸漬加熱器替代在第 9.2.1 節所使用之加熱元件及使用攪拌器或泵替代風扇或風箱。 9.2.3 流體化床:試驗槽最好利用惰性 材料床,以適當之速率將適當的氣體通過可使該床流體化。 9.3 低於常態溫度操作之試驗槽 9.3.1 機器冷凍裝置:通常機器冷凍之 低溫槽具有多段壓縮機及環繞試驗槽之適當冷卻螺旋管。 9.3.2 固體二氧化碳裝置 (直冷型 ):在固體二氧化碳冷卻之直冷型低溫槽,由安置於固體二氧化碳小室之適當風扇 或風箱使二氧化碳蒸氣在固體二氧化碳小室
26、與試片小室來回循環。 9.3.3 固體二氧化碳裝置 (間接冷卻型 ):在固體二氧化碳冷卻之間接冷卻型低溫槽,空氣係被用作傳熱媒體且無二氧化碳蒸氣與試片接觸。 9.3.4 套裝冷凍裝置:將試驗設備放置 於試驗槽內並使溫控之冷空氣或二氧化碳蒸氣由經過隔熱軟管或硬管在分離之冷凍裝置與試驗槽間來回循環。 9.3.5 液態氮:一種方法為將液態氮直 接注入試驗槽以控制溫度。另一方法為將試驗槽內之足夠體積的氣體循環 經過試驗槽外的液態氮容器以獲得所需之溫度。當液態氮被注入時,該液 態氮應完全氣化並且氮氣在其接觸試驗設備或試片前應達到試驗溫度。 10. 試驗報告 (1) 模壓條件及模壓日期 (若可獲知時 )
27、(2) 試樣及試片之製備方法 (3) 試片狀態調節之細節 (4) 量測試片尺度之方法及量測結果 (5) 適當之試驗溫度及濕度 10 CNS 15101, K 61148 引用標準: ISO 525: 1999, Bonded abrasive products General requirements. ISO 2393: 1994, Rubber test mixes Preparation, mixing and vulcanization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ISO 3302-1: 1996, Rubber Tolerances for products
28、Part 1 : Dimensional tolerances. 相對應國際標準: ISO 23529: 2004, Rubber General procedures for preparing and conditioning test piece for piece for physical test methods 11 CNS 15101, K 61148 附錄 橡膠試片之狀態調節時間 附錄表 1 至表 3 提供試片之中心自初始溫度 20開始至達到設定狀態調節溫度之 1以內經計算好之狀態調節時間。狀態調節時間視幾何學、材料及傳熱媒體而定。對每一個試片做個別計算較不切實際。幾乎所有試片
29、落在 3 種幾何形狀:圓盤、平板及平坦狹長條。拉伸試驗用啞鈴狀試片可視為平坦狹長條。 狀態調節之時間因試樣材料之熱性質而異。對於橡膠,可將熱擴散視為 0.1 mm2/s 而熱傳導率為 0.2 W/(mK)。 多數溫控之試驗槽使用空氣或液體二者之一為傳熱媒體。為作表,假定空氣之熱傳係數為 20 W/(m2K)。不同液體有不同之熱傳係數,一般可假定其數值為 750 W/(m2K)。 雖應給與試片充分時間達到平衡,惟狀態調節之時間並未嚴格到最接近之分鐘。在表內之所有時間均被修整至 5 分鐘之下一個較高倍數。 附錄表 1 圓盤 到達平衡點前 1之時間, min 直徑, mm 64 40 37 32 2
30、9 29 25 25 25 13 13 9.5高度, mm 熱媒 溫度 38 30 10.2 16.5 25 12.5 20 10 6.3 12.6 6.3 9.550 130 75 35 45 50 35 40 25 20 20 15 150 95 55 25 35 40 25 30 20 15 15 10 1050 105 60 30 35 45 30 35 20 20 20 15 15100 130 75 35 45 55 35 45 25 20 20 15 15150 145 85 40 50 60 40 45 30 25 25 20 20200 155 90 40 55 65 45
31、50 30 25 25 20 20空氣 250 160 95 45 55 65 45 50 30 25 25 25 2050 75 35 10 15 20 10 15 5 5 5 5 5 0 60 30 10 15 15 10 15 5 5 5 5 5 50 65 30 10 15 20 10 15 5 5 5 5 5 100 80 35 10 20 25 15 15 5 5 5 5 5 150 85 40 10 20 25 15 20 10 5 10 5 5 200 90 45 10 20 25 15 20 10 5 10 5 5 液體 250 90 45 15 20 25 15 20 10
32、 5 10 5 5 12 CNS 15101, K 61148 附錄表 2 平板 到達平衡點前 1之時間, min 厚度, mm 熱媒 溫度 25 15 10 8 5 3 2 1 0.2 50 135 70 45 35 20 15 10 5 5 0 95 50 30 25 15 10 10 5 5 50 110 60 35 30 20 10 10 5 5 100 140 75 45 35 20 15 10 5 5 150 155 80 50 40 25 15 10 5 5 200 160 85 55 40 25 15 10 5 5 空氣 250 170 90 55 45 25 15 10 5
33、5 50 90 35 15 10 5 5 5 5 5 0 75 30 15 10 5 5 5 5 5 50 80 30 15 10 5 5 5 5 5 100 90 35 20 10 5 5 5 5 5 150 95 40 20 10 5 5 5 5 5 200 100 40 20 15 5 5 5 5 5 液體 250 105 40 20 15 5 5 5 5 5 附錄表 3 平坦狹長條 到達平衡點前 1之時間, min 寬度, mm 25.4 15.0 12.7 厚度, mm 熱媒 溫度 12.7 10.0 9.5 6.5 5.0 3.0 2.0 1.0 15.0 12.7 10.0 9.
34、5 6.5 5.0 3.2 3.0 2.0 1.050 45 35 35 25 20 15 10 5 35 30 25 25 20 15 15 10 10 50 30 25 25 20 15 10 10 5 30 25 20 20 15 15 10 10 5 550 35 30 30 20 15 10 10 5 30 25 20 20 15 15 10 10 10 5100 45 35 35 25 20 15 10 5 40 30 30 25 20 20 15 10 10 5150 50 40 40 30 20 15 10 5 40 35 30 30 25 20 15 15 10 5200 5
35、0 40 40 30 20 15 10 5 45 35 30 30 25 20 15 15 10 5空氣 250 55 45 40 30 25 15 10 5 45 40 35 35 25 20 15 15 10 550 15 10 10 5 5 5 5 5 10 10 10 10 5 5 5 5 5 50 10 10 10 5 5 5 5 5 10 10 5 5 5 5 5 5 5 550 15 10 10 5 5 5 5 5 10 10 5 5 5 5 5 5 5 5100 15 10 10 5 5 5 5 5 10 10 10 10 5 5 5 5 5 5150 15 10 10 5 5
36、 5 5 5 15 10 10 10 5 5 5 5 5 5200 15 10 10 5 5 5 5 5 15 10 10 10 5 5 5 5 5 5液體 250 15 10 10 5 5 5 5 5 15 10 10 10 5 5 5 5 5 513 CNS 15101, K 61148 附錄表 3(續 ) 平坦狹長條 到達平衡點前 1之時間, min 寬度, mm 6.35 4.0 厚度, mm 熱媒 溫度 12.7 10.0 6.5 5.0 3.0 2.0 1.5 1.0 12.7 10.0 6.5 5.0 3.0 2.0 1.050 20 20 15 15 10 10 5 5 15
37、15 10 10 10 5 50 15 15 10 10 10 5 5 5 10 10 10 10 5 5 550 15 15 15 10 10 5 5 5 10 10 10 10 10 5 5100 20 20 15 15 10 10 5 5 15 15 10 10 10 10 5150 25 20 15 15 10 10 10 5 15 15 15 10 10 10 5200 25 20 20 15 10 10 10 5 15 15 15 15 10 10 5空氣 250 25 25 20 15 10 10 10 5 20 15 15 15 10 10 5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10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1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20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液體 25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