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8KB ,
资源ID:83702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70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孙刚)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1、2005 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共和行政2 党锢之祸3 慧能4 绍兴和议5 几何原本6 戴震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简述周初“ 封邦建国” 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8 简述南朝“ 寒人掌机要”的现象及其历史背景与影响。9 简述明代王守仁的“ 心学 ”理论。10 简述满洲八旗制度的组织形式及其历史演变。11 论述历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005 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

2、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西周中期以后,周王朝逐渐趋于衰落。到周历王(前 877前 841年在位)时期,由于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于公元前 841 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国人暴动后,宗周一片混乱。于是周公、召公临时主持政事,收拾残局,号称“共和行政”,又称 “周召共和 ”。2 【正确答案】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一部分开明的官僚、太学生及郡国生徒,为挽救东汉政权,反对宦官专权,双方斗争愈演愈烈,最终爆发了“党锢”事件。“党锢”事件总共有两次。桓帝时,李膺与陈蕃、王畅等合作打击宦官,引起了宦官集团的嫉恨。延熹九年(166 年),宦官派人诬告李膺与

3、太学生及郡国生徒朋比为奸,惑乱朝廷。桓帝遂诏令全国,逮捕“党人” ,收执李膺等二百余人。第二年,又赦免“ 党人” ,但却禁锢终身,即终身不得为官。这就是第一次“党锢”。永康元年(167 年) ,桓帝死,灵帝继位,大将军窦武辅政。窦武与陈蕃合作,起用被禁锢的“党人 ”,密谋铲除宦官集团,后因事泄被害。之后宦官集团又先后两次大肆奏捕“党人”,李膺等百余人皆死在狱中,其他受牵连者有六七百人。熹平五年(175年),下诏规定,凡是“ 党人 ”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一律免官禁锢,这是第二次“ 党锢 ”。这次党锢持续了十几年,直到 184 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府才宣布赦免“ 党人 ”,起

4、用他们去镇压农民起义。3 【正确答案】 是佛教禅宗南宗的创立者,其主张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认为“ 本性(人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人们要想成佛,不必去习诵烦琐的佛经,也不必长期修行,只要向自己心中寻求就可以了,只要在一刹那间领悟到净土就在自己心中,即可顿悟成佛。南宗的主张简单速成,最后战胜了北宗,慧能取得了禅宗法嗣六祖的地位,南宗成为禅宗正宗。到唐末五代时,慧能的禅宗几乎取代了佛教其它各派,垄断了佛坛。4 【正确答案】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 年)正月,金将兀术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许多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迫使金兵渡

5、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和为界。宋、金议和,十一月签定和约,主要内容有:宋向金称臣,“ 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二州及商(陕西商县) 、秦(甘肃人水市) 二州之半予金;宋岁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金主生辰及元旦宋遣使致贺。这就是所谓的“ 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确立了南宋对金的臣属地位,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5 【正确答案】 是明徐光启和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一部数学著作。徐光启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与传教士利马窦频繁接触,产生了对西方算学的兴趣。他看到数学“不用为用,众用所基” 的基础

6、作用,便决定与利马窦首先翻译作为 “度数之宗”的几何原本 。万历三十五年译出后在北京刊刻。该译著对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首次做了确定。在明代乃至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有着重要作用。6 【正确答案】 清代著名学者,字东原,安徽休宁人,商贩家庭出身。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 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 年) ,在参修四库全书期间,被乾隆帝特许参加殿试,赐为进士。其著作内容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哲学等方面,后人合编为戴氏遗书。戴震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集中体现在孟子字义疏证一书中。戴震的宇宙观是唯物的,认为“气” 是世界的物质基础,“道”是物质性实体的抽象,并进一步指出物质的规律也是处于不断的运

7、动变化之中。在认识论上,认为物质是感觉的来源,感觉是物质所引起的结果。否定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并尖锐的批判了理学家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的虚伪观点。在考据学上,戴震是皖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事求是,不主一家” ,从事考据必须坚持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在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正确答案】 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分封宗亲、姻亲和功臣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人民,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国” ,这就是所谓的周初大分封。分封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周室子弟和宗亲,

8、这是受封者的主体部分。如封周公于鲁,封召公于燕等都属于这一类。第二,古代圣王后裔。如封神农后裔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尧后裔于蓟,舜后裔于陈,禹之后裔于杞。这类封国比较小,是周借以表明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第三,在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封姜太公于齐即属于这一类。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有权任命诸侯国的重要官吏;定期巡狩,到各诸侯国视察;并有保护诸侯国免受外来侵袭和调节诸侯国内部纠纷的权力和职责。而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各重要诸侯国的国君兼任王室的卿士,以表示服从王室;诸侯国要派遣军队戍守都城或随天子出征;诸侯定期朝聘,到王廷述职;定期向王室交纳贡品

9、,派人为王室服役,如修筑城邑、宫室等。第二,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外,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再次分封,一般是封地内的中心地区由诸侯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 ,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士,称作“禄田” 。因此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是封臣,而相对于下级封臣就是封君,处于“亦君亦臣” 的政治地位。分封诸侯并非周初的权宜之计,而是西周国家的重要组织形式。周处于中国国家的早期形态,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治的主要纽带,将宗室姻亲作为分封的主体符合当时的政治需求

10、,也可以与宗法制相互支撑,起到巩固周统治的作用。通过分封制周王室建立了众多的诸侯国,用以藩屏天子,监视被征服的各地民众,形成了周统治的基本骨架,奠定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通过分封宗亲功臣,并辅之以天子与诸侯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使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分封制的确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有利于各地的开发和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应该看到分封制是国家形态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其维系纽带主要足依靠血缘宗亲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血缘上的疏远,必然削弱分封制的存在基础;另外,分封制下的国家并非一个真正统一的政治经济整体,而是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地方诸侯亦君

11、亦臣的政治地位是造成分裂的重要隐患。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8 【正确答案】 现象:南朝时期,随着门阀士族的全面衰落,出现了“寒人掌机要”的现象。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寒人担任中书舍人。从刘宋开始,多用寒门庶族出身的人担任中书舍人。掌管奏章,传宣诏命。二是寒人执掌兵权。士族“不乐武位”,以不过问军事为清高,致使军权逐渐落人寒人之手。三是寒人出任地方典签。从刘宋开始,提高府州传递文书的小吏典签的地位,使其往来于朝廷与州府之间,以进一步控制地方,由此出现了“惟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的状况。历史背景:自东晋末,门阀士族走向腐朽、江河日下,到南朝时全面衰落。由于士族能凭借门资

12、而“ 平流进取,坐致公卿 ”,所以越来越不思进取,在政治上不求振作,享受高官厚禄而庸碌无能;在军事上,他们逐渐抛弃了两晋以来以武功进取的传统。许多大族“ 不乐武位 ”,“鄙薄武事”,士族掌军权者越来越少;在生活方式上,他们除了奢侈享受外,更转而形成了矫揉造作的“名士” 之风;文化上曾一贯保持的优势,到南朝后也逐渐丧失,以至身为士族,却“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士族社会地位渐衰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兴起了世家大族修族谱,这实际上正是士族心理脆弱、社会地位渐衰的反映。此外,这一时期由于家族关系的变化,门阀大土地所有制也由宗族所有向家族所有转化。财富的分散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削弱,使

13、门阀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动摇。最后,门阀世族由于自身的腐朽,失去了应变能力,因而在战乱中坐以待毙,在侯景之乱中,京都大族,被消灭殆尽。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地位却日益上升。东晋末年,战乱不止,士族门阀遭到重创,庶族地主因军功而地位上升,刘裕出身寒门,因而掌握政权后,削弱了世家大族的军政实权,重用寒门,于是庶族地主,纷纷参政。门阀所担任的清流雅职,虽高官厚禄,而无实权,而寒人所担任的如中书舍人之类的官职,品位虽低,但参与机要,出纳王命,具有实权。终宋、齐、梁、陈四朝,军政实权,均有寒人掌握。皇权的加强。从东晋孝武帝时期开始,衰弱的皇权有了逐渐恢复的趋势,到刘裕建宋,他以军权而夺取天下

14、,不像司马睿那样完全靠士族支持,所以皇权又有所加强。刘裕时士族仍享有高官、特权,但并没有实权,特别是丧失了军权,虽然富贵如故,但已无法像东晋那样能够专擅朝政。皇权的加强使得皇帝有权决定官吏的任免,这也为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提供了条件。影响:“寒人掌机要 ”使庶族势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枢,为寒人集团登上政治舞台,进而取代士族奠定了基础。9 【正确答案】 明中期后,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危机加深,有识的思想家怀着经邦济世的强烈责任感,希图对儒家思想的传统形式加以改造,为现实统治服务,王守仁的“心学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心学”理论具体表现在:提出“心外无物”的著名哲学命题,认为人心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15、。他说,“心之所发便是意” ,“ 意之所在便是物 ”。 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 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中,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所以说“心即理” 。在他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 ,所以要认识伦理纲常之 “理”即所谓的“致良知”,其途径不是通过实践,而是到心中去体认先验的伦理道德观念。认为所谓的 “致知格物 ”是指人们应主动自觉地为善去恶,用名教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他的“ 知行合一 ”学说,就是在这种要求行为和良知相一致的基础上提出的。若是人们心中产生了某种“不善” 的念头,也必须立即 “克倒”。他和朱熹一样,把 “人欲 ”看作“天理”的对立物,认为由

16、于先天的“良知” 受到了外来物欲的“ 昏蔽” ,人们才会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但是,只要人们认识到心中固有的“良知”,扫除私欲,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因此他竭力鼓吹人们“去人欲,存天理” ,这实际上是宣扬宗教式的信仰主义,让人们自觉遵从封建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王守仁的“ 心学” 理论,无限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将“心”看作唯一的存在,这一学说与程朱的客观唯心主义大相径庭,树立了一个反传统的标杆,这对晚明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10 【正确答案】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的过程中,陆续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 八旗制度 ”。组织形式:努尔哈赤以 300 人为一牛录

17、,由牛录额真统管,并规定五个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五个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统辖。一个固山即一旗,共有八旗,故称“ 八旗制度” 。每旗 7500 人,八旗各有其主即固山额真,由努尔哈赤的亲近子侄担任。努尔哈赤是八旗旗主之上的最高君长,拥有全部军政大权。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兵农一体的组织。八旗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个固山额真即八旗旗主,既是军事统帅,又是政治首领。 历史演变:八旗制度的雏形是早期女真各部狩猎和战争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在民族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建州女真势力的扩大,努尔哈赤把本部和各部的壮丁组织起来以八旗的形式进行管理,正式建立了“ 八旗制度” 。皇太极称帝后,又在

18、原来满洲八旗的基础上,添设了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总共 24 旗。每旗均设都统,由中央八旗都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八旗军分为守卫京师的“禁卫兵”( 京营兵)和驻防各地的“驻防兵”,人数大约各占一半。“ 禁卫兵 ”又分为“郎卫”和“兵卫”。郎卫选上三旗中才武出众者组成,分班入值禁中宿卫,由侍卫内大臣统领。兵卫建制有:八旗骁骑营、八旗前锋营、八旗护军营、八旗步军营、内府三旗、火器营、健锐营、虎枪营。禁卫兵的主要任务是保卫皇帝和拱卫京师。“驻防兵” 则根据驻防地的轻重,确定驻兵人数的多寡和统领武职官员品秩的高低,有将军、都统、副都统等的区别。各省会、要地均有驻防兵,合满洲、蒙古、汉军旗以为营

19、。驻防兵的主要任务是防御镇压民间反抗。八旗制度的确立对清朝的建立和巩固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清中期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八旗军的生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并且他们自身也开始腐败堕落,战斗力低下。1911 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八旗军也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八旗制度从它建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近 300 年。11 【正确答案】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的经济中心。但自魏晋以来,由于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再

20、加上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共同开发江南,以及江南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所有这些都促使南方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自东汉末年起,历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至两宋最终完成。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初步发展;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大发展;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来说其过程为:东汉末至三国时吴国对江南的开发。东汉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中原地区的牛耕之法、水利灌溉事业

21、都推广到江南地区。汉末中原大乱,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仅为江南增加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工具和先进技术,这为吴国对江南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从全国总的经济发展看,这一时期江南的发展仍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开发仅限于平川和交通发达的地区。吴立国之后,在江南的广大地区建立屯田,奠定了江南农业和水利发展的基础,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 五胡乱华”,黄河流域战火连绵,北方人民举族南迁,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峰。北方人民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增加了大批劳动力,特别是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他们同南方人民共同致力于江南的发展。农业方面,铁犁

22、、牛耕已逐渐普及,修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农作物种类的增多以及种植方法的改进,使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冶铸、造船、制瓷和造纸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商业方面,在一些重要的城市如建康、成都等都有非常繁荣的商业,还出现了用于商品交换的市场。长江中下游经济迅速发展,福建地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隋唐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史之乱后,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角逐场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缓慢。但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又有不少北方人因避乱而南迁,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保持了迅速发展的势头,其总体水平逐渐超过了北方。唐后期,江南人民掀起了兴修水利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江南

23、地区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生产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纺织业、造纸业、造船业、茶叶生产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长江流域的商业更为活跃,出现了扬州、益州等商业城市。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在一些大城市中出现了夜市。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五代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社会生产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南方各政权比较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长江下游的吴和南唐以及吴越,经济发展更为显著。五代南方都重视发展水利,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手工业生产方面也各有新的发展,南方的商业也相当活跃。总之,全国的经济重心,经过五代,已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流域。两宋时期经济

24、重心南移的完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特别是靖康之变后,中原战乱再起,随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南迁的高峰。“高宗南渡,民从之者如归市” 。南方经济也随之出现了第三次飞跃。农业方面,水利建设、生产技术、种植方法、粮食产量等都迅速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业特别足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造船业、制瓷业等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商业极其繁荣,如江浙一带已成为全国粮仓地带和最大的纺织中心、商业中心。自唐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到南宋最终完成。影响: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是南方地区逐步开发、发展的历程。它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 ”的历史现象,使南方摆脱了 “荆榛遍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经济得到飞跃发展,进而后来居上,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对中国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南传播,进而向边疆地区渗透,使各地经济的发展趋于平衡。同时南方经济的发展也拉动了北方经济,促进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