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 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1688 年光荣革命2 日本明治维新3 第二国际4 1919 年巴黎和会5 麦卡锡6 年鉴派史学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8 俄国 1861 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9 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三、论述题10 试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1 结合史实分析 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后果。12 试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谈次技术
2、革命的特点。2005 年四川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16881689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 年詹姆斯二世违背“宣誓条例” ,委任天主教徒担任重要职务。此后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 ”,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 年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
3、姆斯二世的统治。辉格党和托利党邀请信奉新教的威廉来英国。12 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年 1 月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1689 年 10 月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规定了臣民的权利。1701 年,英国国会又进一步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一系列限制。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由于这次推翻复辟王朝的统治,是没有民众参加的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2 【正确答案】 明治维新是一次以农民为主力,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结成联盟,以资产阶级化的下级武士为领
4、导的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 19 世纪中期,日本对外实行“锁国政策” ,但资本主义因素在日本社会中成长和发展起来,与传统的封建制生产关系矛盾激烈,社会内部矛盾激烈。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下的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针对内忧外患,日本发起了倒幕运动,并在戊辰战争中推翻幕府统治,开始了明治政府的改革。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包括实行富国强兵,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机构;变革土地制度,进行地税改革;贯彻殖产兴业,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大搞文明开化。实行教育改革。明治维新建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成为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加速了资本
5、主义的发展,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但是,明治维新是一次很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封建关系,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解决,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得日本从一开始就具有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大肆侵略扩张的性质。此后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3 【正确答案】 18891914 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是相对于第一国际而言。19 世纪末,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各国工人政党的建立,以及各国政党在国际范围内对罢工斗争的共同支援和反对军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联合行动,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联系进一步加强,建立新国际组织已成为了各国工人阶级的迫
6、切要求。1889 年 7 月 14 日,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是一个自由联合、自由联系的协商讨论的松散的组织,活动方式是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作出相应的决议。第二国际成立后,进行了反对资本主义、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后又针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在理沦和实践上展开了批评;对米勒兰入阁事件展开斗争,反对军国主义战争。但随着一战的爆发,第二国际最终破产。第二国际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推动了社会主义政党的成长和发展,更多的国家建立了工人政党;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开展了反对军国主义、帝国主义战争和保卫和平的斗争;在各国党人之间首次建立了独立
7、自主、平等协商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实践相结合;同时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向亚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扩散。4 【正确答案】 1919 年 1 月 18 日至 6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和战败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1918 年 1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战争使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发生变化,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战败,退出了争霸行列;战胜国之间,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衰落,非欧势力美日崛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也激荡着资本主义世界。1919 年 1 月,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缔结和约,召开巴黎和会。英、法、美操纵了和会。和会上签订了关
8、于处置战败国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限制。同时还分别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和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英法在欧洲的主导地位,巩固了,日本在亚太的地位,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会议密谋遏制苏维埃俄国,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并准备筹组国际联盟来反对共产国际。巴黎和会初步确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秩序,特别是欧洲的秩序,确立了战后的欧洲秩序,同华盛顿体系一起构成了 20 世纪初的世界秩序。5 【正确答案】 麦卡锡是 20 世纪中期美国的参议员,提出了“麦卡锡主义” ,积极反共,主张恐怖统治。1908 年约瑟夫.麦卡锡生于小农场主家庭。1
9、946 年当选威斯康星州参议员。1950在俄亥俄县的共和党妇女俱乐部发表了题为“国务院里的共产党” 的演讲,声称有一份隐藏在国务院的间谍名单,这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麦卡锡还在参议院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所谓“揭露和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党活动”的浪潮。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卡锡更是认为杜鲁门政府一无是处,将民主党执政的20 年称为“叛国 20 年” ,并将锋芒直指杜鲁门政府。1951 年麦卡锡借口杜鲁门撤换朝鲜战争中的美方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国务院发表演说,直接指责乔治.马歇尔将军。同时受到麦卡锡无端指责的还有在战时和战后参与美国对华事务的欧文.拉铁摩尔、费正清、谢伟思、柯乐布以及时任国务卿的艾奇逊等人。致
10、使美国社会一片恐慌,严重破坏了民主制度。1954 年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决议,对麦卡锡进行谴责,麦卡锡退出了政治舞台。1957 年麦卡锡因饮酒过量引发肝炎和神经炎,一命呜呼。6 【正确答案】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萌芽,40 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 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年鉴派史学创始之前,其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 思想的一部分,贝尔和历史综合评论的创办,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史学。年鉴派史学的创始人是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他们创办了经济社会史年鉴,年鉴学派便因此得名。费弗尔和布洛赫是年鉴派史学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他们认为历史不再是政治史,而足社会的历
11、史,是“ 总体史 ”,主张重理论、重解释、重综合。高等实验研究院第六部的建立和年鉴领导班子的改组标志着年鉴学派史学进入第二代,布勃罗代尔提出了关于三种历史时段的设想,伏维尔、阿里埃斯、芒德鲁等提出了心态史学,菲雷、肖努等提出了计量史学。到 1969 年,年鉴杂志的领导班子再次改组标志着该学派进入第三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雅克.勒高夫、马克.费罗等人。他们不仅继续发展经济史和社会史方面的研究,而且大力倡导与人类学的对话,他们仍然倡导总体史,倡导跨学科合作。进入 70 年代,年鉴派已出现了第四代史学家,他们倡导“问题史学 ”,主张历史研究就是要回答现实提出的各类问题。总之,年鉴学派史学的理论、方法论
12、及史学编纂实践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7 【正确答案】 人权宣占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制,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利”。这些就是人权宣言的总纲。宣言首先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平等和自由。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那就是 “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13、政治结合产生的是公民社会,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契约” 原则。因而,最高权力来自国民,即主权在民原则。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以公民社会代替贵族社会。 人权宣言并没有鼓吹无限制的自由,然而他给自由规定的唯一限制,只是不损害他人,即自由是指可以做一切不损害他人的事。在这个限制范围内,公民都有言论、写作、出版的自由,任何人不应因其意见,甚至宗教的意见而受干扰。与自由密切相关的是平等。人权宣言将平等也列为人的自然权利。作为公民权利,他将平等解释成身份的平等,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担任公职上的平等,负担纳税义务上的平等。为保障人权,法治是必要的。人权宣言强调,决定国家意图的,不应是掌权者而应是国民。国民的公
14、共意志应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权利。不依照法律就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每个人在守法方面是平等的,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人权宣言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政府的专横与渎职。没有确立分权的社会就没有宪法。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 ,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8 【正确答案】 内容:首先,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成为市民或商人。其次,规定全部土地仍属于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购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价格二三倍。赎金的 20
15、30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需在 49 年内向政府还本付息。最后,为了管理农民,又规定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政府。在村社上面又设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调节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地主的利益。同时,村社实行连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意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提供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俄国从封建生产关系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改革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是对农民的一次“合法 ”的掠夺;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用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式,必然给
16、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了人民购买力下降,国内市场不能充分活跃起来和广大农民对改革的不满;加之这次改革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所以俄国还面临着民主革命的任务。9 【正确答案】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一,财政金融的整顿和改革。1933 年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后又通过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银行法,对美国财政金融进行全面的整顿。第二,调整工业生产。1933 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它规定了市场竞争的原则和生产的限制;对劳资关系作了规定;成立了“产业复兴局”并发起了蓝鹰运动。第三,保证农业生产。1933 年公布了农业调整法。
17、 农业调整法被取消后,1938 年又出台了新的农业调整法,全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产量,由政府对农业进行全面的调控。第四,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 年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为大中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1935 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开始了福利国家的试验。第五,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1935 年的工业复兴法中就包含劳工立法的内容。1935 年 7 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了工人罢工谈判的权利。1938 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高工时
18、数和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第六,推行睦邻政策,改善对外关系。从 1934 年 8 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 1939 年,美国先后与 22 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改变了美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高关税政策。后又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 ,废除了侵犯古巴政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罗斯福新政的影响:首先,“新政 ”减轻了经济大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 1936 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方面较之危机年代也有重大进展。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19、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新政 ”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再次,“新政 ”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最后,“新政 ”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试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验,开创了福利国家的道路,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系统化和完善。但是,罗斯福新政毕竟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三、论述题10 【
20、正确答案】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
21、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第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和采掘业转移到重工业,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属于制造业的重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第一,它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欧美主要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开始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变为重工业为主导,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并为其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第二,采用先进技术需要巨额的资金,只有资本雄厚的企业才有力量这样做,这样,以先进技术装备的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了,更多的中小企业被排挤或兼
22、并,促成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及垄断组织的形成。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社会物质条件。第三,使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一些新兴的企业或者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复杂,或者由于需要大型的生产设备,只有大批量生产才能获利,因而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为适应扩大企业的要求,股份公司得到广泛的发展。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以流水作业为基础,产生了新的劳动组织和现代管理体制,即“ 泰勒制 ”和“福特制”,这两种体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四,使西方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受陈旧设备和旧投资的拖累,不如新国家采用新技术、建设新部
23、门的发展速度快,这使新兴国家呈现跳跃式发展。各国发展不平衡加剧,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同时,殖民地附属国无法问津先进技术,使得技术和生产显得更为落后,世界性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第五,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传输业也因此发生了革命,世界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各种交通信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使世界各个地区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来,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成为一个囊括全球的体系提供了技术上的前提。技术和工业革命的新高潮,预示并标志着世界一体化高潮的到来,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11 【正确答案】 19291933 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开始于美国的股票交易所,很快涉及工业、农业、商业
24、和金融业等各经济部门,然后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生产下降幅度之大,危及范围之广,失业率之高,持续时间之长,使它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也是这次危机的基本特点;危机期间,农业危机、信贷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是这次危机的又一大特点,也是这次危机比历次危机更深刻的一个原因及表现;危机的另一个特点是,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复苏。这次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爆发,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第一,由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20 世纪 2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并未带来共同的富裕,相反地,却加剧了贫富差距。这就大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25、。第二,即使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而失业的存在必然降低社会购买力,为危机准备了条件,这就导致了生产相对过剩与人民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第三,国际经济不平衡,导致了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初级产品越积越多,富裕国家增加的收人并未用来购买大批量基本食粮;另一些国家确确实实需要更多的食物,而收入又不足以购买这些东西。垄断资本企图维持垄断价格,使得问题更为严重。这又导致许多国家的农业处于慢性危机之中。第四,伴随着 20 年代的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埋下了隐患。第五,自 1924 年执行道威斯
26、计划起,德国从美国得到大批贷款,德国以此向其它国家支付战争赔款,这种对美国资本的依赖,不仅成为德国经济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使得国际金融关系中潜伏的危机为表面上似乎牢固的信贷关系的假象所掩盖。正是在上述种种矛盾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大危机不可避免的到来了。这场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着十分严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工农业生产锐减,企业停产,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增加,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社会秩序混乱。同时还产生了系列的间接后果:第一,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第二
27、,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第四,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 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
28、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第五,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12 【正确答案】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只是科学理论和技术上个别的、一般意义上的变革,而是在几乎所有科技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划时代的飞跃,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1)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包括核武器的发明和核能的和平利用,后者主要是核电站的增加。到 1986 年底,全世界已有 26 个国家共 376 个核电站投入运行,占全世界发电总量的 13。此外,核能还被用于潜艇、航空母舰和人造
29、卫星上。(2)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从 1945 年问世至今,已经经历了四代,1956 年出现的第一代为电子管,1964 年出现的第二代为晶体管,70 年代初出现的为集成电路,第四代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即有人工智能的电脑。(3)空间技术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超远程多级洲际弹道导弹、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人类登月、设立空间站、航天飞机等标志性阶段。(4)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其中主要代表是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三大合成材料,开始取代天然材料。(5)生物工程技术的诞生和应用。其中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
30、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发生了体系性的变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主要有:(1)现代科技革命创造的成果,已使科学技术跃居为社会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就是科学本身渗透到物质生产力的全部要素之中,使之引发生产力的重大变化。现代科学革命促使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加速发展,科学发现一技术革命一生产应用周期大大缩短,新旧科技知识的更替周期也相应缩短,“科学技术 生产” 体系应运而生,体现了科技生产力迅速物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加速度作用。(2)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反映了现代科技革命一体化推进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合流的趋势,导致现代“科学技术生产” 体系这一有机综合体
31、的形成和发展;正在形成的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当代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强化了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的发展潮流,反映了现代科技革命一体化推进的总趋势。科学的技术化,实质上就是科学的工艺化、工业化。技术的科学化,就是技术知识的理论化。(3)科学技术即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反映了现代科技革命双向发展的内在规律。现代科技革命的重要结果之一,是导致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而以综合为主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一分为多” 与“合多为一”的辩证统一的内在规律,形成了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现代科技体系结构。(4)科技发展的加速化与社会的信息化,促进了人类智能的大解放。现代科技革命导致了现代科学技术呈加速度持续发展的趋势。现代科技发展的加速化又促进了社会的信息化过程,大大缩短了近现代工业社会向未来知识经济社会转化的周期。科技发展的加速化与社会的信息化,势必通向社会的智能化,以实现人类智能的空前大解放,促进人们认识、改造世界能力的大飞跃,从而创造更高效的社会生产力和更高级的人类社会文明。(5)科技的社会化与社会的科技化,标志着现代科技革命社会功能的泛化和深化。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特殊社会现象。现代科技革命强化和泛化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变革功能,引起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变革,导致了现代科技的技术化与社会的科技化相辅而行、齐头并进的潮流,在客观上使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