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中山大学管理学基础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国际化经营2 权变管理理论3 德尔菲技术4 企业的愿景和使命陈述5 精益思想6 流程主导性组织变革7 事务型领导者8 保健因素9 标杆控制10 企业文化11 简述绩效评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2 信息系统的要素有哪些?13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4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该理论对组织的管理者有何启示?15 管理者应该消除组织冲突还是提倡组织冲突?简述你的观点。16 何谓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17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 它与传统型组织有何不同 ?试举例说明。18 信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试举例说明。1
2、9 应用亚当斯(JSAdams)的公平理论,分别从“横向比较”( 将自己与别人进行比较)和 “纵向比较”(将自己目前状况与过去状况进行比较 )论述报酬的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影响。20 试举例论述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的关系。2010 年中山大学管理学基础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2 【正确答案】 权变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Contingency
3、,Theory of Management)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这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3 【正确答案】 德尔菲技术:德尔菲技术预测法是美国兰德公司 1964 年发明并首先用于技术预测的专家会议预测法的改进方法。有的学者认为,德尔菲法可能是最可靠的预测方法。在长期规划者和决策者心目中,德尔菲法享有众望。所谓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或电话、网
4、络的方式,反复咨询专家们的建议,然后由策划人作出统计,如果结果不趋向一致,那么就再征询专家,直至得出比较统一的方案。这种策划方法的优点是:专家们互不见面,不能产生权威压力,因此,可以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策划方案。4 【正确答案】 企业的愿景和使命陈述:企业的愿景指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经团队讨论,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形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企业使命是企业经营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简单地理解,企业使命应该包含以下的含义: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存在的理由;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哲学定位; 企业使命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形象定位。5 【
5、正确答案】 精益思想: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丰田公司发明的精益生产(Lean Manufacturing)方式,精益生产方式造就日本汽车的质量与成本优势。精益思想更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归纳了精益生产中所包含的新的管理思维,并将精益方式扩大到制造业以外的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把精益生产方法外延到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不再局限于生产领域,从而促使管理人员重新思考企业流程,消灭浪费,创造价值。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消除浪费,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用户,提供他们确实需要的东西。6 【
6、正确答案】 流程主导性组织变革:流程主导性变革是指组织紧密围绕其关键目标和核心能力,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构造。这种变革会使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用户服务、质量、成本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改变。7 【正确答案】 事务型领导者:领导学理论把那些事无巨细都亲历亲为的领导风格称为事务型领导。8 【正确答案】 保健因素:管理质量、薪金水平、公司政策、工作环境、与他人的关系和工作稳定性被概括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
7、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 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9 【正确答案】 标杆控制:标杆控制是以在某一项指标或某一方面实践上竞争力最强的企业或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或组织内某部门作为基准,将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措施或相关实践的实际状况与这些基准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比较,在此基础上制订、实施改进的策略和方法,并持续不断反复进行的一种管理方法。10 【正确答案】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 或 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11 【正确答案】 (1)为员工的薪酬调整、
8、奖金发放提供依据。(2)为员工的职务调整提供依据。(3)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一个正式沟通的机会。(4)让员工清楚组织对自己的真实评价。(5)组织及时准确地获得员工的工作信息,为改进组织政策提供依据。(6)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手段。12 【正确答案】 构成企业信息系统主要包括 5 个基本要素: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数据、商务规则与功能(性能)。其中从用户的角度主要关注流程,是以流程为核心的,通过流程将其他几个要素贯穿起来,需求分析人员也应该从这个角度来和用户沟通;从开发者的角度主要关注企业的数据、商务规则与功能,以便于系统的实现;从实施者的角度主要关注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功能,以便于系统的发布
9、与实施。13 【正确答案】 (1)目标统一的原则。目标统一原则是指在建立组织结构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使各部门、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的总体目标相一致。(2)分工协作的原则。分工协作原则是指组织结构应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这些任务和工作之间的协调,组织的运行才能精干、高效。一方面要合理划分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另一方面要明确专业分工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有利于从组织上保证目标的实现。(3)有效管理幅度的原则。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一个主管人员直接有效指挥下属人员的数量。管理幅度原则是指组织中的主管人员直接管辖的下属的人数应是适当的,才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10、4)最少层次的原则。管理层次是组织结构中纵向管理系统所划分的等级数量。管理最少层次原则是指在保证组织合理有效运转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一般情况下,组织越大,层次越多,但从高层领导到基层领导以 24 个层次为宜。(5)责权一致的原则。为保证组织结构的完善和组织工作的有效进行,在组织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要对等一致。(6)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工作中必须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以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集权应以不妨碍下属履行职责、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为宜,分权应以下级能够正常履行职责、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不至失控为准。(7)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管理者必须在稳定与动态变化之间
11、寻求一种平衡,既保证组织结构有一定的稳定性,又使组织有一定的发展弹性和适应性。14 【正确答案】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理论。他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 的领导方式,任何形态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换句话说,领导和领导者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菲德勒认为决定领导有效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三个:(1)职位权力。这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力和权威的大小。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2)任务结构。即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任务的负责程度。任务清
12、楚,工作的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也更容易为组织成员规定明确的工作职责。(3)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情愿追随领导者的程度。根据以上三个因素,菲德勒将领导所处的环境从最有利到最不利分为八种类型。菲德勒认为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应与环境类型相适应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一般来讲,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境下,工作任务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在中等状态情境下,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现代的管理者在选择管理方式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职位权力、任务结构、上下级关系三个影响,选择合适的管理方式。15 【正确答案】 组织冲突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成员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中不同团体之间,由于利益上
13、的矛盾或认识上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彼此抵触、争执或攻击的组织行为。管理者对于组织冲突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认为所有的组织冲突都是对组织有害的。有些组织冲突可以增强组织活力,从而增强组织竞争力,这个时候要提倡组织冲突。而有些时候组织冲突会造成对企业破坏的行为,降低企业效率,影响企业形象,这样具有破坏性的组织冲突应该消除。16 【正确答案】 企业制度是关于企业组织、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行为的规范和模式的总称。企业制度体系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法律与政策、企业组织结构(部门划分及职责分工)、岗位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单等
14、各类规范文件。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有:形成企业的规范。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企业制度就是企业遵循的准则和规章。形成企业办事的流程。 明确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企业奖惩方式。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防患于未然。有助于企业形成目标和合力,发展企业文化。17 【正确答案】 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MSenge)在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含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
15、力。知识管理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习型组织不存在单一的模型,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雇员作用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解决问题,与之相对的传统组织设计的着眼点是效率。在学习型组织内,雇员参加问题的识别,这意味着要懂得顾客的需要。雇员还要解决问题,这意味着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一切综合起来考虑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组织因此通过确定新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来提高其价值。它常常是通过新的观念和信息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它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之处在
16、于:(1)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通过学习更新观念,从单一的学校学习走向终身学习。将学习作为生活的核心内容,不仅学习知识技能,而且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共存。(2)有开放的学习系统和多元回馈系统,有学习共享和互助的氛围,具有实现共同愿望的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通过学习达到一个理想境界。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是学习与工作的融合,学习和工作一样都是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要求,工作处处是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工作。(3)要求学习以提高工作成果为基础,与业务目标紧密相关。(4)要求全体成员持续地学习,不断地自我创造,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起伏具有极强的
17、适应能力。(5)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调识别问题的能力与找到特定的问题答案一样重要。(6)学习不是少数人的特权。组织不仅在资金上支持员工学习,而且将学习与组织方方面面的生活系统地整合起来,整个组织都存在着开发知识、提升技能、改善学习态度的学习机会,而传统组织往往只侧重团体成员履行义务的一面。(7)扁平化的管理层次,能够实现决策层与操作层直接对话,上下流畅沟通,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组织群体。传统的组织一般是多层次的层级结构,机构重叠、效率不高,容易产生官僚主义。(8)强调自我管理。员工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选择组成工作团队,自己选择变革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
18、析原因,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团队成员通过自主管理形成“共同愿景” ,以开放求真的心态互相切磋。18 【正确答案】 信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IM) 是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的管理。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1)信息管理是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仍然是信息管理活动的基本
19、职能,只不过信息管理的基本职能更有针对性。(2)信息管理是一种社会规模的活动,它反映了信息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社会性。它是涉及广泛的社会个体、群体、国家参与的普遍性的信息获取、控制和利用活动。微观的信息产品管理指信息采集、整序、分析,信息产品的流通。中观的信息系统管理指设计、实施与评价,安全管理,信息资源配置等。宏观的信息产业管理指产业结构和测试,信息服务业的机制与管理模式,产业政策和信息立法,社会信息化。信息管理是指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们收集、加工和输入、输出的信息的总称。信息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传输、信息加工和信息储存。信息收集就是对原始信息的获取。信息传输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
20、,因为信息只有及时、准确地送到需要者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信息加工包括信息形式的变换和信息内容的处理。信息的形式变换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变换载体,使信息准确地传输给接收者。信息的内容处理是指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深入揭示信息的内容。经过信息内容的处理,输入的信息才能变成所需要的信息,才能被适时、有效地利用,信息管理在烽火猎头这样的猎头公司也同样重要。信息送到使用者手中,有的并非使用完后就无用了,有的还需留做事后的参考和保留,这就是信息储存。通过信息的储存可以从中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也可以重复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
21、。企业和组织要求信息处理的数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为了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及执行之后构成真实的反馈,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和高效率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技术设备,通过自动化通信网络,与各种信息终端相连接,利用完善的通信网,沟通各方面的联系,以保证迅速、准确、及时地收集情况和下达命令。19 【正确答案】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 1965 年提出。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其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及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该理
22、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作出判断。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员工感到不公平时,他们会采取以下六种选择中的一种: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产出; 歪曲对自我的认知; 歪曲对他人的认知;选择其他参照对象;离开该领域。公平理论提出的基本观点是客观存在的,但公平本身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下面几个原因:(1)它与个人的
23、主观判断有关。无论员工对自己或他人的投入和报偿的感觉都是个人感觉,而一般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的投入估计过低。(2)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公平标准有采取贡献率,也有采取需要率、平均率的。例如,有人认为助学金应改为奖学金才合理,有人认为应平均分配才公平,也有人认为按经济困难程度分配才适当。(3)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我们主张按绩效付报酬,并且各人之间应相对均衡。但如何评定绩效? 是以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是按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和付出的劳动量?是按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还是按工作能力、技能、资历和学历? 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最好是按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
24、于核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4)它与评定人有关。绩效由谁来评定,是领导者评定还是群众评定或自我评定,不同的评定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由于同一组织内往往不是由同一个人评定,因此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然而,公平理论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首先,影响激励效果的不仅有报酬的绝对值,还有报酬相对值。其次,激励时应力求公平,尽管有主观判断的误差,也不致造成严重的不公平感。再次,在激励过程中应注意对被激励者公平心理的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一是要认识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二是不要盲目攀比,三是不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上造成恶性循
25、环的主要杀手。为了避免职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气氛,使职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如有的企业采用保密工资的办法,使职工相互不了解彼此的收支比率,以免职工互相比较而产生不公平感。20 【正确答案】 (1)技术创新是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2)技术发明是应用自然规律解决技术领域中特有问题而提出创新性方案、措施的过程和成果。发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制作的新工艺、新方法。机器设备、仪表装备和各种消费用品以及有关制造工艺、生产流程和检测控制方法的创新
26、和改造,均属于发明。(3)技术创新和技术发明的联系表现在发明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对于源于技术发明的技术创新来说,发明仅仅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换句话说,创新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种,其本质就是创造。创新和创造发明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仍有本质的区别。第一,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必须要有收益。如果根据新的思想,生产出新的产品,虽然很新颖,若不能应用,没有收益,这可以说是发明创造,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创新。第二,技术创造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创新则是相对的概念。第三,技术创造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发明创造,也有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的发明创造;而创新必须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创造。如计算机的发展是积极创造,而计算机算命、计算机病毒则是消极创造;核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积极创造,而核武器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消极创造;生物和化学科学的发展是积极创造,而生化武器、毒品提炼技术则是消极创造。但是,创新则不同,没有人会将伪科学或假冒伪劣称为技术创新。第四,创造强调是第一次的首创,也可以是全盘否定后的全新创造;创新则更强调是永无止境的更新,它一般不是对原有事物的全盘否定,而通常是在辩证的否定中螺旋上升。总之,技术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革新,而发明就是创造出新事物。比如,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而后人制造的波音 747 等先进飞机,就是对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进行了技术创新。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