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5KB ,
资源ID:837780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77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jobexamine33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2013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1、2013 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教育目的2 分支型学制3 课程方案4 教学评价5 人文主义教育6 道尔顿制7 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8 举例说明教学策略的应用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9 简述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10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11 对结构主义教育进行评述。12 试论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13 试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分析我国书院教育的宗旨、特点与意义。14 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013 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

2、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2 【正确答案】 分支型学制是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结构,代表国家是苏联。它一开始并不分轨,而且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有权进入对口的高等学校学习。它进入中学阶段时才

3、开始分叉,即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是分叉;中学上通(高等学校) 下达(初等学校) ,左(中等专业学校 )右(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它既有单轨制有利于普及教育的优点,又有双轨制学术性水平和职业培训扎实的优点。其缺点包括统得过严,管得过死,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课程过多,教学计划、大纲、教科书严格统一,学生负担过重等。3 【正确答案】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是指在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以及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4、。4 【正确答案】 教学评价是一种中观和微观的教育评价,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进行系统的调查,并评定其价值的优缺点以求改进的过程。教学评价的本质是一种主观判断,为了提高评价活动的效度和信度,学习评价必须以客观资料为基础,在对客观资料量化处理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判断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情况与教学目标的差异,同时需分析教学成效,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明确的改进措施。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调控教学方向、检验教学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措施。教学评价遵循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

5、价相结合的原则。5 【正确答案】 人文主义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核心,提倡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价值和力量,反对封建教会宣扬的神性至上;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和封建等级制对人的压抑和束缚;肯定现世的生活幸福和享乐,反对教会所宣扬的禁欲主义和出世思想;提倡科学,推崇理性,反对封建教会和经院哲学宣扬的蒙昧主义。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弗吉里奥、维多利诺、莫尔、蒙田等。其基本特征包括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等。人文主义教育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巨

6、大进步意义,同时,也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培育了人才。6 【正确答案】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造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 公约 ”或合同式的学习;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各作业室配有一名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用“ 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又可以使学生管理简单化。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强调给儿童以自由和师生合作。要注重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道尔顿制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实行中易形

7、成放任自流。7 【正确答案】 (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对个人、社会以及教育自身都有着重要意义。(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分类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教育的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改变其社会层级地位

8、与作用。(3)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历史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古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只能在统治阶级内部一个较小的范围中进行;现代社会,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愈显重要,不仅在很大限度上引导着个体素质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而且影响着社会结构局部或整体的变化;当代社会,教育能否充分发挥这一功能,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甚至成为社会生死攸关的问题。(4)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提升,对个人的社会流动起着基本的主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个人社会流动的基础;教育是社会流动的主要通道;教育的流动功能关乎人的

9、发展权利的教育资源分配问题。8 【正确答案】 教学策略,又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正确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等。现以谈话法为例,说明教学策略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作用。(1)谈话法的含义谈话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又称问答法。谈话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

10、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话法。(2)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运用谈话法要在上课前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在课堂中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3)谈话法的应用例如有一位教师运用谈话法进行植物的果实的教学。课前曾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果实(只要自己认为是果实即可)带到教室里来。学生带来的有梨、苹果、香蕉、花生、核桃、葵花籽、胡萝卜等。上课一开始,学生就对胡萝卜是不是果实,进行了激烈争论,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气氛异常活跃。教师因势利导指出:“当你对一个事物拿不准的时候,你就拿一个和它相类似的东西相比较,看它们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答案就容易找出了。他拿起一个苹果和一个梨,问道:

11、“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呢? 为什么都叫它果实呢?”“都能吃。 ”一个学生回答。“能吃,对。但不一定所有的果实都能吃。” 教师说。“都是树上长的。 ”又有一个同学说。“苹果和梨是树上长的,但不是所有果实都长在树上,花草也有果实。” 教师说。“都是开完花结的果。 ”又一个同学说。教师立即加以肯定。“都有核”一个学生猛然想起,脱口而出。“是吗?那就要观察它们的构造了 ”。教师说:“好,切开来研究研究 ”。切开后,教师问“ 那核儿是什么 ?知道吗?”“是种子”同学们回答。教师说:“ 它的内部构造都有种子,种子是繁殖后代的,那么种子以外这一大部分叫什么呢?”“叫果肉”。一个同学答。这时,教师总结:“ 对,

12、平常我们叫它果肉,最外面一层叫皮。但科学的叫法,把种子以外的都叫果皮。我们都知道开花结果,果实都有两部分,就是果皮和种子。是不是果实,主要看里面有没有种子”,又问:“ 胡萝卜里面有没有种子呀 ?”“没有种子,不是果实。” 学生回答。(4)评论植物的果实一课教学内容比较晦涩难懂,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比较贴近。该教师运用谈话法来讲解这节课,巧妙地将教学内容交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索,既避免了单纯讲授的枯燥无味,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因此提高了教学效率。9 【正确答案】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其任校长期间,改革北京大学的各项制度,他对高等教育的实践对于我们现代

13、的大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蔡元培聘请名人来校访学,吸取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在教师聘任方面,蔡元培先生唯才是用;在课程安排上,蔡元培主张兼顾中西。在大学管理上,倡导学术自治,推行教授治校,首倡男女同校。在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上,沟通文理,培养完全人格。(2)蔡元培的高等教育实践对我国现代大学发展的意义采用先进的办学理念,进行管理制度改革a在办学理念上,需要明确高校的办学理念对它的未来发展的引领作用。b在管理制度上,要逐步改变学校的行政职能,进一步加强学术权力;要加快完善教师评聘制度;要改革现有的科学与科研管理组织模式,不断提高大

14、学学科建设和科研的管理水平。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走“ 科研兴校”之路a要培养和引进高质量的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和科研人员,加强国内外高校教师之间的互访和交流,建立起固定教师和流动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b在学校的学科和专业领域中引进大师级的学术带头人物,他们可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在学术上获得更大的突破。c可以通过建立研究所和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加强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倡导学术自由a提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给予大学更多的自由空间,让高校可以坚持自己的学术本性,将学术研究作为高校的生命源泉。b倡导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在学术问题探讨上要保证学者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并且可以自由阐述、自由辩论,从而带动

15、学校的学术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10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重要特征。(1)主动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的理解的。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要求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而且,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灵活,

16、方案多元,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2)活动情境性从学习的情境性来说,建构主义提出了情境性认知的观点,强调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是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到活动中才能真正被人理解。(3)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常常需要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总之,学习共同体的协商、互动和协作对于知识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11 【正确答案】 结构主义,又称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新近的学习理

17、论。该理论进一步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突出了意义建构和社会文化互动在学习中的作用。(1)结构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建构主义强调,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仅取决于事物本身,事物本身并没有意义,意义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它同时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学习观学习并不简单的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习不是由教师向

18、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教学观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促成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他们自身建构意义以及解决

19、问题的活动。(2)结构主义教育的评价意义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果茨基、认知信息加工学说、皮亚杰、布鲁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对于学习做了初级与高级学习的区分,批评传统教学中把初级学习的教学策略不合理地推及到高级学习中;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局限性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这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是必要且有其合理性的。全盘否定它,同样会犯以偏概全,以特殊代替一般的错误,会引起教学上的混乱。结构主义提倡情境性教学,注重具体和真实,但由此而反对抽象和概括,认为进行抽象的训练是没有

20、用的也是片面的。12 【正确答案】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指教师在教育系统内的身份、地位、职责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社会变迁是指一切社会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社会变迁对教师角色和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社会变迁中教师角色发展的趋势在缓慢演变的社会里,教师角色仅仅被视为或主要被视为将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年轻一代而已。然而,随着社会变迁速度的加快,教师角色的功能已远远不限于此了。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教师角色的内容与重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197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向国际教育局提供的报告,揭示了教师角色转

21、换的一般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履行多样化的职能,更多地承担组织教学的责任;从一味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向着重组织学生的学习,并最大限度地开发社区内部的新的知识资源;注重学习的个性化,改进师生关系;实现教师之间更为广泛的合作,改进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更广泛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必需的知识与技能;更密切地与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合作,更经常地参与社区生活;更广泛地参加校内服务和课外活动;削弱加之于孩子们身上特别是大龄孩子及其家长身上的传统权威。教师角色的这些转换,不仅意味着学校教育功能的某些变化,而且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师资培训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师范教育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适

22、应并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社会变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社会变迁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与经验系统。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括知识的量的拓展、知识的质的深化以及知识结构的优化。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

23、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创新台旨力等。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专业自我的形成包括:自我形象的正确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正确的职业动机、对职业状况的满意、对理想的职业生涯的清晰认识、对未来工作情境有较高的期望以及具有个体的教育哲学与教学模式。13 【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在这一时期中,在政治上和教育上

24、都有其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作用。白鹿洞书院坐落于江西庐山,唐贞元年间建立。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 年),朱熹为南康军太守,申请重修,订立学规,从此白鹿洞书院名闻于世。(1)书院教育的宗旨我国宋代的书院形成了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代表的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形成“ 五伦”的道德规范。朱熹提出白鹿洞书院的教育目的是: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治学顺序教育教学有其顺序性,教学过程包括几个递进的阶段。例如白鹿洞书院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有修身、处事、接物。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朱熹提出以下几个要求:a修身之要:言

25、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b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c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2)书院教育的特点书院教育的重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书院既是教育和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的创建者或主持人,多数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或是某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每个书院往往就是某一学派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基地。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学术研究是书院教育教学的基础,而书院的教育和教学,又是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允许不同学派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百家争鸣”的精神书院允许不同学派学者来院讲学,重视学术交流,开展争辩,特别是南宋以后书院

26、盛行的“讲会”制度,成为书院的重要教学形式。如南宋朱熹和陆九渊是两个观点对立的学派,淳熙八年朱熹邀请陆九渊赴白鹿洞讲“喻义” 章,并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内,首开书院“讲会 ”之风。这种 “讲会”常常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学术活动,书院成为一个地区的教育和学术活动中心。入学“门户开放”,不受地域限制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限制。书院著名学者讲学,其他书院和外地书院的师生前来听讲者,书院热情接待,并提供各种方便。南宋时期,朱熹的学生黄干在白鹿洞书院讲“ 乾坤二卦 ”,山南北的人士都来听讲。教学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注重讲明义理,躬行实践,讲习内容

27、以儒家经籍为主,间有专攻武学、医学者。多采用问难论辩式,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名师讲学常把所讲内容整理为“ 讲义” ,而学者听讲也将老师所讲认真记录编为“语录”,后世教学中教师的讲义和学生的听课笔记由此而来。师生关系融洽,以道相交,师生之间感情深厚书院名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还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3)书院教学的意义书院的产生,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既不同于正规的官学,也不同于纯粹的私学,同官学相比,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课程设置也有较大的自主性,而较少受科举支配;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类型,起到了弥补官

28、学不足的作用;书院提倡自由讲学,注重讨论式,学术风气浓厚,开辟了新的学风,成为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书院在办学和管理领域也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措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14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在 60 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1)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

29、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违反道德,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确定,得赏者是正确的,受罚者是错误的,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出现在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 好孩子 ”的

30、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如 “偷”不对,“ 互助”是对的。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 尽本分 ”,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如他“偷”药是不对的。(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2)评价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的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因此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应随时了解儿童所达到的发展阶段,从而根据这一阶段的特点,循循善诱,促进他们的发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对于培养儿童的道德具有重要启发意义,在生活中,要让儿童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促进儿童道德的发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因而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依据,而且被试主要以男性为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