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高平陵政变2 夷陵之战3 鉴真4 头下军州5 一条鞭法6 古今图书集成7 夏商周断代工程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8 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三、论述题9 论述唐宋元明清的运河开凿及其利弊2013 年南京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1 【正确答案】 曹魏时期,司马懿、曹爽争夺实权的政治斗争。魏明帝死后,司马懿与曹爽同受遗诏辅政,但曹爽在谋
2、士何晏、邓飚等人的谋划下,削弱司马懿的权力,试图剥夺司马懿的政治实权。司马懿父子韬光养晦,图谋政变。249 年,曹爽陪皇帝曹芳出谒明帝墓高平陵,司马懿乘此机会,以谋反罪捕杀曹爽兄弟及谋士。此后,曹魏大权落人司马氏手中。2 【正确答案】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公元 219 年,孙权袭取蜀汉荆州,擒杀大将关羽。221 年,蜀汉昭烈帝刘备为夺回荆州,亲率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在求和失败之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抵抗。222 年,陆逊在夷陵一带以火攻大破蜀军,刘备退守白帝城,不久病故。夷陵之战奠定了三国的大致版图,此后,三国局势处于相对稳定阶段。3 【正确
3、答案】 唐代高僧,日本律宗开山祖师。晚年受到日本僧人礼请,东渡弘法。在经历五次渡海失败且双目失明的打击下,弘法之志弥坚,终于在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成功。鉴真东渡不仅对于日本佛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传播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和医药学知识做出了重要贡献。4 【正确答案】 辽朝的一种特别地方行政制度,又称投下。契丹贵族在初期的征服战争中,劫掠了大量的人口,他们将这些人口聚集起来,建立州县城堡等组织,称为头下。皇族诸王、公主及后族所建的头下可建筑州城,其余大臣、诸将只能建立投下县城或者投下堡。头下军州的官吏,除节度使外,由各州贵族委派。头下军州的户口除了要向主人承担义务外,还要向国家承担赋役
4、。由于头下军州不利于统治,辽中期后逐渐减少。5 【正确答案】 明代张居正改革时所推行的赋役制度。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一条鞭法将赋役摊入田亩,以银代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赋役征银的制度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6 【正确答案】 原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清代大型官修类书。编者为陈梦雷,雍正时蒋廷锡重编。全书分为六大“汇编” 、三十二“典”、六一一七“部”,内容涵括天文、历法、灾荒、地理、帝王、百官、宗族、文学、植物等社会各个方面。雍正时第一次印成,为武英殿铜活字印本。7
5、 【正确答案】 “ 夏商周断代工程 ”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学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项目,于 1996 年 5 月 16日正式启动。研究方法主要是对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 测年。2000 年 11 月 9 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其成果简本夏商周年表,但遭到了强烈质疑。二、简答题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120 分。8 【正确答案】 春秋时期的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
6、春秋首霸,而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则使秦国变得富强,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相同点:(1)大背景相同,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陈旧的礼制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经济上,铁器与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增加,以井田制为标志的土地国有制度崩坏;文化上,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士阶层兴起。(2)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在争霸战争中取胜。(3)改革和变法均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都遭到旧贵族的阻扰。(4)从内容上看,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都注意发展农业生产,注意增强军队战斗力;都涉及土地私有化,废除井田制。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 ,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商鞅变法更进一步,废井田开阡陌,
7、确立了土地私有制。(5)从影响上看,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增强了国力,前者为齐国称霸奠定了基础,后者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不同点:(1)管仲改革的直接目的是解决齐国的财政危机,商鞅变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改变秦国落后的面貌。(2)从内容上看,管仲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并未涉及上层建筑,对于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度没有触及。而商鞅改革实行奖励军功,班设二十等爵制,无军功者不受爵,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3)从指导思想上看,在商鞅变法中有明确的法家思想指导,而在管仲改革中,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明确体现。(4)从阶级上看,管仲改革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而商鞅变法代表的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5)从结果上看
8、,商鞅变法较管仲改革更彻底,影响更深远。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班设二十等爵制等措施进一步打击了宗法贵族的势力,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三、论述题9 【正确答案】 (1)唐代对运河的开凿治理,并无多大建树,多是对隋或隋以前的运河的疏浚、补缀,主要有关中漕渠、山阳渎、汴渠、江南河以及灵渠。唐玄宗天宝三年,韦坚重修关中漕渠。从潼关至长安,沿隋代广通渠疏浚。渠成之后,对漕运南方物资至长安,维持都城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山阳渎疏浚有成功亦有失败,成功者三处:睿宗时泗州刺史魏景清引淮水至黄土岗,通扬州;玄宗时,润州刺史齐浣开挖伊娄河,改善了瓜洲到扬州的渠道;宪宗时筑平津堰,增高了
9、运河水位,且成为下游洪水屏障。失败有二,均是对扬州至淮安的河段的截弯取直。汴渠即隋通济渠,为唐代漕运大动脉,安史之乱后,每岁对其疏理,但仅能保持通航而已。江南运河补缀,主要有孟简的孟渎及李素的元和塘。灵渠的疏浚则有唐敬宗时期李渤的斗门工程及疏浚故道。唐代运河开凿治理大多因隋之旧,避免了新开运河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消耗,同时运河的发展也推动了唐代淮南、江南一带的发展。(2)宋代运河开凿治理,主要集中在以开封为中心的通漕四渠及江南运河。通漕四渠为金水河、广济河、惠民河、汴渠。金水河为宋太祖时开凿,主要作用在于引水济京,点缀宫苑,漕运作用不大。广济河即五丈河,宋太祖时开凿,自开封历陈留、曹、济、郓,承担
10、开封东北面的漕运。惠民河即唐代蔡河,宋太祖时疏浚,承担开封南面漕运。但这三条运河漕运功能皆不大,北宋最重要的漕运渠道是汴渠。汴渠水源由黄河分出,泥沙淤积,造成航运困难。宋初规定每岁疏浚一次,又有堵死黄河人汴等议,但终北宋一朝,未能解决黄河人汴问题。宋代江南运河治理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北宋时期仅是造堰设闸,便利行船,南宋时期则开凿了西兴运河。(3)元代运河开凿呈现出新的局面,这时期开凿的主要运河有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以钞万锭为佣值 ”,开凿济州河,其起自济宁,西北至须城安山,利用汶水、泗水,南通江淮。至元二十六年,元礼部尚书张孔孙等开会通河。会通河南引汶水,自须城县
11、巡山镇西南开渠,经寿张至东昌,又西北到临清,合于御河,河上遍设船闸加以节制。至元二十九年,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从大都至通州,长约 164 里。元朝的运河开凿相对于前代有新特点:其一,元代运河在开凿疏通的整体上,普遍使用了闸河的方法。这能够保证在地势高低不同的闸与闸之间的河段,能提供船只通过所需要的河水深度和宽度;其二,元代运河不再依赖黄河做水源,这使得运河淤积、断流的情况大大减少。(4)明代运河开凿最重要的事迹是重开会通河。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决口导致会通河淤积,永乐九年,决定重开会通河。会通河以汶水为水源,水至南旺口之后,设上下两闸,使之南北分流, “三分往南,接济徐、吕,七分往北,以达临清
12、”。此次重开会通河之后,京杭大运河才真正实现了全线通航。明代运河的治理更注意黄河与运河的关系,其企图将运河与黄河分离,虽然未竞,但这种实验为后世积累了宝贵经验。(5)清代运河大多依明之旧,最主要的事迹为靳辅、陈潢开凿中运河。中运河开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康熙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靳辅、陈潢一面堵塞黄河决口,使之回归旧道。另一方面疏浚运河,为开凿新河做准备。第二阶段为二十三年至二十七年,中运河的开凿开始,起自张庄运口,经骆马湖口,历宿迁、桃源至清河黄淮交汇处的清口,全长 180 里。中运河工程的开凿对于漕船、客货的航行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清代运河完全脱离了黄河,避免了黄河所带来的泥沙淤积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在波涛险恶的黄河河段航行,节省了拉纤的人夫,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损失。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