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7KB ,
资源ID:837922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79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2014年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doc

1、2014 年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课程标准2 教育目的3 学校管理4 多元智力理论5 骑士教育6 京师同文馆7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8 简述教育是怎么体现社会流动功能的。9 简述教师的专业素养。10 简述百日维新中的改革措施。11 论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2 论述科举制及其影响。13 试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进行比较。14 举例说明理论联系实际。2014 年上海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课程标准即教学大纲,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

2、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说明部分,扼要地说明本学科教学目的、任务,提出教材选编的原则以及教学法上的建议;第二,正文部分,它是根据教材选编的原则、知识本身的逻辑和学生认识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教材的主要课程、要目或章节,规定每个课题的讲授内容、教学要点和教学时数,同时也列出有关练习、实验、实习的内容与时数等。课程标准发挥着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作用,可以确保不同的教师有效地、连贯地、目标一致地开展教学工作,编写课程标准是开发课程的重要步骤。2 【正确答案】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3、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历史上教育思想家对教育目的有不同论述,大致可分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类。从社会的需要来认定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从个体发展来确定教育目的,是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都有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3 【正确答案】 学校管理是学校对本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后勤和师生员工等各项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校自身。学校通过管理,把各项工作及其组成要素结合起来,发挥整体功能,以实现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各项工作

4、目标。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内教育(德、智、体、美、劳等各育)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后勤(包括财务)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以及管理机构对自身的管理,等等。在中国,学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校内外协调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上述诸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发挥整体作用。4 【正确答案】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发展学家加德纳在 1983 年提出。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5、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但这些智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这些智能在不同个体身上的体现是有差异的。加德纳也指出,多元智能理论所包含的八种智能模式是暂时性的,除上述八项智能之外,仍可能有其他智能存在。5 【正确答案】 骑士教育是西欧中世纪世俗封建主培养军人的教育,旨在把封建主子弟训练成身强力壮、剽悍勇猛、武艺精湛、虔敬上帝、忠于封建主、宠媚贵妇的职业军人,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骑士教育分三阶段实施,从出生到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7、8 岁以后至 14 岁,为礼文教育阶段;从 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对

6、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和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以将受教育者培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6 【正确答案】 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 年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其主要特点有: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来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学校管理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和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

7、外国人控制。京师同文馆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7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继承了皮亚杰的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来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在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包括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因为恐惧惩罚而避免违反

8、道德,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确定,得赏者是正确的,受罚者是错误的,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水平该水平的道德出现在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 好孩子 ”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如 “偷”不对,“ 互助”是对的。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 尽本分 ”,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制观念,如他“偷”药是不对的。(3)

9、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自己支配)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8 【正确答案】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10、。(1)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方式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按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教育是通过横向流动与纵向流动来促进社会流动的。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和训练,能够在社会区域、职业岗位与社会组织中作水平的流动,即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的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工作地点、单位、任务,改变工作环境而不提升其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教育的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结构中作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等。通过纵向流动可以改变个人的社会层级地位与作用。(2)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原因教育之所以具有社会流动功能,是因为通过教育可以

11、提高人的学历、能力和人格,这就创造了流动的条件与可能。在现代社会,学历是社会衡量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拥有知识、技术多少的标志;特定的能力是许多职业的必然要求;高尚的人格则是进入一些重要岗位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形成与发挥必须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来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培养作为这些主体活动的人来实现,即按一定社会要求,造就具有一定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的社会成员,参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由此而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促进社会的流动。9 【正确答案】 参教师素养现代教师应符合时代的新需求,具备以下几种素质: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要求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

12、精神和人文精神;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其个性生动活泼健康向上地发展。因此,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专门的教育素养a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b教育能力素养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

13、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而言,它包括:课程开发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引导与创新能力等。c教育研究素养教育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和改进各种教育问题。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成员国认为:随着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供应者转换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调停者,一系列新的能力将成为教师这个职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判断能力、反应能力、

14、评估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社会责任感和管理能力等。10 【正确答案】 1898 年 6 月 11 日宣布变法至 9 月 21 日的“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推行新政,通过光绪皇帝,颁布了大批维新变法诏令。有关教育的改革有以下几点:(1)设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的设立,早在百日维新前就多有议论。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变法。诏书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按光绪帝的指令,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共分八章五十二条。该大学的宗旨为“ 欲培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 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普通学为学生所必修,专门

15、学每人各选一门。(2)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在百日维新中,光绪帝下诏,凡是国家的会试、省级的乡试及府县的童生考试,原来的八股文一律改为策论。此外规定,以后一切考试,取士要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士子为学,不可复蹈空言,更不以楷法好坏为标准。” 在规定的考试之外,还开设考试经世致用的学问经济特科(法律、财政、外交、物理学),以选拔新政人才。(3)实力讲求西学,普遍建立新式学堂提倡西学,筹办各级各类学校在百日维新中十分突出。光绪帝令各地书院为兼习中学、西学之学校,民间祠庙由地方官晓谕,改为学堂。这样各地旧有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与西学的学堂,省会的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的书院改为中等学堂,州

16、、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百日维新期间,还计划设立铁路、农务、茶务、蚕桑等实业学堂,广派人员出国游学游历,设立译书局和编译学堂,奖励开设报馆,开放言论,书籍、报纸免税等。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和愿望,对封建传统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虽以失败告终,但对于促进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11 【正确答案】 (1)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归于自然“ 的教育,即教育应该使人保持善良的天性和天生的能力。要使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须成人的灌输、压制、强迫,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同时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17、,做到因材施教。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自然人“ 。自然人相对于专制国家的公民来说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是经受命运打击而仍然能愉快生活的人。卢梭所憧憬的身心协调发展的、广泛适应社会情况的社会“自然人“ ,也就是摆脱封建羁绊的资产阶级新人。自然主义教育的方法原则a要正确看待儿童,不应该把儿童当作小成人来教育;b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遵循自然的秩序来进行教育,不干预、不灌输、不压制儿童,让儿童遵循自然规律率性发展。这需要做到两件事:第一,观察自由活动中的儿童,了解其自然倾向和特点;第二,防范来自外界的不良影响,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18、,做到因材施教。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卢梭认为教育要顺应儿童发展的年龄阶段。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观察和研究,设想了教育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任务。a婴儿期的教育 (02 岁) :这一时期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b儿童期的教育(212 岁):这一时期应该首先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c青年期的教育 (12 15 岁) :在学习知识的问题上,卢梭把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并注意通过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在智育的方法上,卢梭的基本原则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自动地学习,反对啃书本;卢梭还认为青年期的孩子应当学会劳动。d青春期的教育(15-20 岁):这一时期要培养青少年善良的感情、道德判断能

19、力以及坚强的道德意志等。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均已发育成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自然知识,可以由农村返回城市,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学会做一个城市社会中的自然人。(2)对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评价意义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为儿童发展的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它是顺应人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由、平等和自然,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不仅对当时的教育有尖锐批判的作用,呼唤了一个教育的新时代,对后世的教育也有深远的影响。卢梭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哥白尼式的革命“ ,他也因此成为发展心理学之父。局限性自然教育理论的局限性包括: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夸大了天性在教育中的作用;他对各年龄段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

20、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他完全否定了课堂教学和系统知识的学习等。总而言之,培养“自然人 “的教育理念、思想和方法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应当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自然教育的思想,切忌生搬硬套。12 【正确答案】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制。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6 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1)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隋代科举制度的创立隋炀帝大业三年,诏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

21、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等十科举人。据通典考证,十科中的“文才秀美” 科就是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正式产生。唐代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a唐太宗执政时期,实行学校和科举考试并重的指导方针,这一时期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考试制度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b唐高宗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健全,取士名额有所扩大。武则天不重视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科举考试制度,亲自策问贡士于洛城殿,开创了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形式。她还通过武举来选拔军事人才,从而开创了武举的先例。此外,她还开创了糊名考试的方法,针对考场舞弊之风,要求在考试时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

22、第。c唐玄宗纠正了武则天轻学校教育重科举考试的做法,重新调整了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制度之间的关系,使二者都得到发展。(2)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程序a考生的来源考生来源分为生徒和乡贡两类。生徒是指中央和地方官学的学生,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合格后,选送到尚书省应试;乡贡即不在学校上学的社会知识青年欲参加科举考试的,可由州县选送,与生徒一起参加中央级考试。b报考时间和考试内容每年仲冬(1 1 月) ,考生会集京师,到礼部、户部递交履历和推荐书,办妥应试手续。第二年暮春,省试合格者再参加吏部复试,吏部试包括“书、判、身、言” 四个方面。全部都通过者,便可授予官职。考试的科目唐代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

23、,常科是固定时间举行的固定科目选士,制举则为皇帝临时根据需要下诏开科选士,通常所说的科举,指的是常科。科举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因科目不同而有所区别。唐代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科。学子比较热衷的是明经和进士两科。考试的方法常用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等,间或还采用口试。a帖经,即将经书上某列帖上三个字,要求将所帖的三个字填写出来,和现在流行的“填空”有些类似。b墨义,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问答,只要熟读经文和注疏就能回答,被试者以笔答称为“墨义 ”,以口答称为 “口义”(口试)。c策问,沿袭西汉以来的“ 射策”“ 对策”的考试方法,它是设题指事,由考生行文对

24、策。对策要求考生通晓经史,熟悉时政,能提出合理和有效的见解。d诗赋,即命题创作诗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化修养和写作水平,也称帖诗。(3)科举制度的影响就整个社会状况来说,隋唐时期开创的科举制度是一个比较进步、合理的考试制度;就教育方面来说,影响更为深刻,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正面的影响a科举把选才与育才统一了起来,把选拔人才的权力集中于中央,满足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欲望,为知识分子打开了进入统治集团的门径,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b科举力图改变选拔官吏只重品行、门第,而忽视知识才能之弊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故而也确实选拔了一批有才之士。c科举制的出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内容多以考试

25、内容为主。d科举的影响还波及国外,对朝鲜、越南、日本及欧洲均有影响。反面的影响a科举考试的内容局限于儒家几部经典,考试方法又注重死记硬背,这既不利于选拔和培育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又养成了空疏的学风。b科举考试制度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这使得一些知识分子形成了只知读书为考试和做官而读书等畸形的读书观和学习观。c科举考试的录取标准往往以权势门第为转移。一般中下层知识分子,如果没有靠山、门路,就很难有被录取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重门第、通关节、贿赂、请托、科考舞弊以及私门谢恩等风气就公开泛滥起来,严重腐蚀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污染了学校和社会的风气。13 【正确答案】 当代认知心理学家

26、安德森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 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陈述性知识容易被人意识到,而且人能够明确地用词汇或者其他符号将其系统表述出来;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 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体现在实际活动中,个体到底有没有程序性知识不是通过他的回忆而是通过他的活动判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如下:(1)区别从功能上来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 是什么”“ 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或转换,做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 的问题。从测量的方式来看,前者可以通

27、过“ 陈述”或“告诉” 的方式直接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从心理表征来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来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识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前者习得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习得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就几乎不再遗忘。(2)联系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学会“怎么做 ”,必须知道 “为什么”和“怎么样” 的问题。一般而言,产生式系统是依据命题网络来编制的,人们一开始通过有意识的搜索来决定怎么做,经过大量的联系,命题网络的某些

28、部分开始转化产生式和产生系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也为新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对某些信息的判断或转换,主要依靠的是个体的程序性知识任何的陈述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过去知识的基础,而这其中就包括大量的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了同样的表征陈述性知识保留了客观世界中的意义、空间关系、时间次序以及其中协调一致的变化;程序性知识则保留了控制人行为的一些法则。两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记忆的容量中都能够被灵活地使用例如,在陈述性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的为数有限的命题或观念为线索,不

29、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当归之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来流畅地控制人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的负担。14 【正确答案】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的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由于学生

30、学得的知识大多为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故教学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以理论为主导。因为没有理论就谈不上联系与指导实际,对学生来说尤其这样。为了使学生能自觉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教师就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授,教师要做到:a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b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c联系当代最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就的实际等。例如,学生在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前,接触到的除法运算的商都比被除数小,于是他们几乎都认为这是定律了。当学到除数是纯小数的除法时,许

31、多学生就对商比被除数还大表示难以理解这次讲完例题后,当学生又提出这个问题时,教师不像以往那样急于回答,而是请学生先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有 12 个馒头,每人吃了 3 个,能够分给几个人吃?每人吃 2 个呢? 吃 1 个呢?吃半个呢?当学生写出算式和结果时,就已经恍然大悟。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要重视教学实践,如练习、作业、实验、参观和实习等。为了克服从书本到书本,理论与社会实际脱节的弊病,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例如,某教师设计了“ 几个一的设计 ”的活动,就是让

32、学生去探讨类似如下一些问题。用一把直尺,一只弹簧称,一只量筒,一只秒表,你可以测算哪些物理量?用一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器或一只电阻箱,可以测算哪些物理量?这种活动证明,许多学生均能获得由“ 几个一 ”演变成“十几个一”的学习效果 这样,不仅对巩固知识有益,而且对熟悉方法有好处,并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联成一片,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设计能力的形成。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不能通过一次认真听讲和理解就能弄清,也不可能只通过做几道作业便轻易获得。它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领悟与运用、总结与提高才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33、而且要使他们能将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用于解决面临的有关实际问题,通过多次的锻炼,才能使他们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某教师提出了“ 第三次学习 ”的宝贵经验。学生学习知识可分三个阶段。 “上课听讲”可称为第一次学习;“ 家庭作业”是第二次学习;“知识的深化过程” 是第三次学习。通过前两次学习,学生学到了基本知识,并能简单应用。第三次学习,是在前两次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的深入学习过程。利用已形成的知识,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才能够真正融会贯通,真正形成学生自己的综合能力。“明理” 的境界是通过第三次学习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我国幅员广大,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

34、地在自然条件、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内,城市与乡村、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在许多方面也都有差别,而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学不脱离地区实际。例如,在初中语文故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讲述鲁迅故乡的风土人情,包括地理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建筑特色等等。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文中的这个地方产生向往之情;另一方面,学生在脑海中对“故乡” 有一个大体了解之后,对文章的学习就会容易许多。综上所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应用,应该化理论为具体,使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和实践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更深刻地理解学习内容,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使学生学以致用,真正懂得知识的实用价值。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