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若甲国和乙国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分别生产 10 米毛呢、15 米麻布和 10 米毛呢、30 米麻布,那么,基于比较优势原则的分工格局为( )。中央财经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A)甲国生产并出口麻布(B)乙国生产并出口麻布(C)乙国生产并出口毛呢(D)两国无法进行贸易2 新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暨南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A)凯恩斯(B)亚当斯密(C)俄林(D)李斯特二、判断题3 一国在生产 X 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而不具有比较优势的话,则将出口 X 产品。( )暨南大学 2015、
2、2011 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4 一国应按照比较利益进行国际分工。( )南京理工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5 依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一国倾向于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所生产的产品。( )暨南大学 2015、2011 国际商务硕士(A)正确(B)错误三、名词解释6 比较优势浙江财经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南京大学 2013、2011 国际商务硕士;南开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7 要素禀赋论(HO 模型)南开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河北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江西财经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湖南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中央财经
3、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8 里昂惕夫悖论(里昂惕夫之谜)武汉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中央财经大学2015、2012 国际商务硕士;浙江财经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南开大学 2014 国际商务硕士9 罗勃金斯基定理南京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四、简答题10 简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深圳大学 2011、2012国际商务硕士;云南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河北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11 什么是机会成本递增?为什么贸易后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曲线上两国不可能实现完全分工?深圳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 12 1986 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指出
4、:总统拒绝对制鞋业实行进口保护的政策,是因为该行业的缩减代表了世界市场势力的调整,这种调整来自于长期的而非暂时的竞争压力。任何企图扭转这一进程的努力不仅会使美国的消费者付出昂贵的代价。同时也将阻碍我们进入债务沉重的第三世界市场。请问:美国总统的决定有什么理论依据?你如何看待这一决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13 下述 4 个例子中,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还是规模经济?为什么?(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2)英特尔生产世界上半数以上的 CPU;(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小轿车;(4)中国是电视机的主要出口国。中国人民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14 简述比较优势陷阱
5、。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15 简述新古典中的要素禀赋论的内容。河北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16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给出 4 种解释。如何理解其理论意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国际商务硕士;宁波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暨南大学 2013、2011 国际商务硕士17 为什么说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个趋势?中国人民大学 2014 国际商务硕士;浙江工商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18 劳动力充裕的一国在资本一劳动力比变小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会发生什么变化?在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时,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会对该国福利造成什么影响?上海财经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
6、士19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用要素禀赋论分析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宁波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20 什么是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由哪几个部分构成? 东北财经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五、计算题21 假设 A、B 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 1 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 单位,需要的劳动为 3 单位;生产 1 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 2 单位,所需要的劳动为 2 单位。A 国拥有 240 单位劳动和 150 单位资本; B 国拥有 180 单位劳动和120 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2)假设所有要素都被充分利用,且
7、A 国的劳动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5 和 10,B 国劳动与资本的价格分别为 10 和 4,则 A、B 两国最多生产多少衣服和多少食品 ?两国的衣服和食品的价格各是多少? (3) 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且衣服与食品的国际交换价格为 1(PcP f=1),哪个国家会出口衣服?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两国从贸易中获取的利益谁会相对稍多一些? (4) 随着 A、B 两国贸易的开展,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价格是否发生趋同趋势为什么?并结合中美贸易的现实,说明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与现实出现偏离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六、案例分析题22 2002 年美国市场推出了一种可发声的地球仪,在美
8、国商场的零售价为 88 美元,由美国公司设计经销,在广东和江苏两地生产。美国公司将订单下给了一家香港公司,每件 40 美元。香港公司将订单交给了相熟的一家广东外贸公司,每件 20 美元。外贸公司再以每件 15 美元交给工厂,工厂的原料和生产成本为 12 美元。美国公司以每件 72 美元的价格卖给商场。试结合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对这一事例加以评析。宁波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七、论述题23 结合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对“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观点进行评论。暨南大学 2011 国际商务硕士24 论述比较优势说与 HO 理论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异同点,并结合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实,论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9、所依据的主要国际贸易理论。中国人民大学2011 国际商务硕士25 新贸易理论和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中央财经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武汉大学 2015 国际商务硕士26 试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内容。东北财经大学 2012 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因此,甲国生产并出口毛呢,乙国生产并出口麻布。
10、【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贡献最大的应是瑞典经济学家埃利赫克歇尔和伯尔蒂尔俄林。【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二、判断题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国在生产 X 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如果另一个国家与之优势相差不大,而在生产 y 上有更大的劣势,则这个国家会生产 y 产品,另一个国家生产 X 产品。这里依据的是比较优势理论。【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
11、有利。【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依据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应按要素丰缺和比例进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三、名词解释6 【正确答案】 比较优势是指,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各生产单位对资源的占有、分配和利用等情况的差别,造成了比较优势的产生。而比较优势的差别直接导致了生产物品的专业化(即所谓的“社会分工 ”)和贸
12、易的产生。这种专业化的结果是,当每个人都能够专门地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时,生产就会变得更加有效率,从而整个社会可创造的物质财富总量与其整体的经济福利便会有所增加。专业化所带来的总产量增量,就是贸易的好处,那么,贸易的进行,也就由此变得顺理成章。同时,更多可分享的总产量本身,同样也促进着专业化决策的发展。【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7 【正确答案】 要素禀赋论最早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师生俩提出,后经萨缪尔森等人不断加以完善。要素禀赋论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它从各国要素禀赋方面的差异解释了生产成本差异的原因,从而解释了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性原因,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奠定了基
13、础。要素禀赋论认为: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即如果一个国家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则应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劳动稀缺,资本丰裕,则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8 【正确答案】 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在这样的观点下,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高工资率)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具有相对优势,进口
14、的则应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得出资本资源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大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悖论,也称为里昂惕夫之谜。【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9 【正确答案】 罗勃金斯基定理(Rybezynski Theorem)是指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罗勃金斯基定理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 。对于开放条件下的大国,如果一国某一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
15、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在国际市场上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相对价格要下降。所以,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出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改善;若该商品是要素增加国家的进口商品,则该国贸易条件改善,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四、简答题10 【正确答案】 (1)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是由李嘉图提出来的。李嘉图认为,一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 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他认为国家间应该按照“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的比较优势
16、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比较最有利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等量劳动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2)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在于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对推动世界自由贸易起积极作用,还可以作为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生原因及结构的基础理论。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在经济上强与弱,不论它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可以确定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安排生产,
17、进行贸易,使贸易双方都可以用同样的劳动耗费,得到比分工之前所能得到的更多产品。这个理论很好地支持了为什么许多国家之间都可以进行贸易,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之间,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1 【正确答案】 (1)机会成本递增的概念机会成本递增是指在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为增加其中一种产品的生产量而不得不放弃的另外一种产品的价值,那么生产成本不是不变,而是不断增加。造成机会成本递增的原因是:由于生产两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原料以及比例不同,可想象其中一种原料更适合用于生产产品 A。若为了多生产产品 B 而牺牲产品 A,那么这种原料的利用效率就被降低了。因此,机会成本将递
18、增。(2)不能实现完全分工的原因机会成本因素决定了在国际贸易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是部分的还是完全的。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条件下,不论是小国还是大国都存在着不完全分工,这是因为:当A 国专门生产 X 时,他生产 X 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样地,随着 B 国生产 Y的产量的增加,它生产 Y 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这样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互相接近,直到该价格在两个国家中相等。在相等的均衡点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继续扩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生产,这通常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生产上达到完全分工之前。当机会成本递增时,国家间的成本差异不存在了,专业化继续进行下去
19、的基础也就消失了,那么两个国家极有可能会每种商品都生产一些。只有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的专业化分工,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平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并不会使其失去比较优势。【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2 【正确答案】 (1)理论依据比较优势说。每个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优势较大或不利程度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对外贸易交换,在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会增加。要素禀赋理论。 a如果两国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的 K 与 L 的劳动生产率一样,也会使产品成本产生差异,两国亦可发生贸易。b一国若用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或资源生产,将会处于有利地位,相反,则处于
20、不利地位。所以,一国出口的产品总是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则是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贸易保护主义。它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采取贸易保护的国家更容易遭到报复。(2)对这一决定的看法:如果实行进口保护,即对进口商征收关税或采取非关税措施,必然使鞋子进入到美国的成本加大。由于技术的突破和劳
21、动力的低价使第三世界的制造业成本大大降低,相比而言,美国是个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美国制造业的优势逐渐丧失,如果继续保护制鞋业,显然对美国的消费者是不利的。当保护一个已经失去优势的产业时,也是在对美国自身资源的浪费,因为根据比较优势学说和要素禀赋理论,完全可以将这部分资源转移到其他产业以创造更多的福利。美国如果实施进口保护,也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限制了其进入第三世界市场。总之,美国若对制鞋业实行进口保护,一不利于消费者福利,二不利于资源的配置,三不利于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所以,总统的决定是有说服力的。【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3 【正确答案】 (1)加拿大是主要的新闻纸出口国,决定这一贸
22、易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原因在于:加拿大的森林资源丰富,主要出产的杉、松、杨、桦、糖槭等林木,是木材加工和造纸工业的原料。(2)英特尔生产世界上半数以上的 CPU,决定这一贸易模式的主要是规模经济。原因在于:CPU 的生产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其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扩大生产规模能够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3)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小轿车,决定这一贸易模式的主要是规模经济。原因在于:美国和日本相互出口小轿车,这属于产业内贸易,即对于同类产品的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就在于规模经济。(4)中国是电视机的主要出口国,决定这一贸易
23、模式的主要是比较优势。原因在于:我国有廉价的劳动力,导致各种简单的高效率产业发达。电视机机芯购进后,对外壳的装配是非常简单的工序。而且随着我国技术的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开发,技术问题也有改善,所以出口量很大。【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4 【正确答案】 (1)所谓“ 比较优势陷阱“ 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有两种。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
24、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的现象。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因此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这有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
25、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2)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有: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才是产品通过市场检验的资格。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再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增加,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
26、势来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但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不同的要素会带来不同的利益。各国的经验表明,制成品的出口比初级产品出口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而制成品中,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一般要比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带来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刘易斯所说的:“如果增长的引擎是较发达国家的工业产品和欠发达国家的初级产品的出口,那么较发达国家的引擎就比欠发达国家的引擎转动的略微快一些。”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使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出现问题。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
27、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从而引起贸易福利的不均衡分配。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5 【正确答案】 要素禀赋理论又称 HO 定理,是从要素禀赋相对差异出发,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贸易形态的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前提: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 L 和资本 K)。两国生产方法、技术
28、、劳动生产率相同,即生产函数一样。一国的 K 相对丰裕,另一国 L 相对丰富,两国 KL 不同。一种产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种产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且要素密集度固定。K 相对丰裕的国家利率低,L 丰富的国家工资率低。商品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K、L 在国内可完全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不考虑需求,或需求偏好两国相同并且不变。完全自由贸易,商品在两国间流动没有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等限制。(2)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命题:产品生产靠单一要素是不可能的,两种要素的比例在生产商品中非常重要,即生产成本的高低取决于生产要素价格和要素结合的比例。国内、国际贸易都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贸易,贸易交换双方以
29、KL 不同为标准条件,即一国将出口它以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也就是 K 丰裕的国家将出口 K 密集型产品,进口 L 密集型产品。反之亦然。(3)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结论:如果两国要素存量的比例不同,即使两国的 K 与 L 的劳动生产率一样,也会使产品成本产生差异,两国亦可发生贸易。一国若用自己相对丰裕的要素或资源生产,将会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在两种产品、两种要素的情况下,如果生产要素(或产
30、品)的相对价格不变,规模报酬不变,那么,生产要素单一增长(或两种要素增长速度不同)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绝对(或相对)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生产的产品产量则绝对(或相对) 减少。【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6 【正确答案】 (1)里昂惕夫之谜的概念按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分工中,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在这样的观点下,一般认为,美国是一个资本充足,但劳动力相对不足(高工资率)的国家,因此,美国在生产、出口机器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方面应具有相对优势,进口的则应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利用投入一产出分析
31、法对美国的对外贸易进行经验检验,得出资本资源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又大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因此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2)里昂惕夫之谜的四种解释人力资本1956 年,里昂惕夫在一篇论文中对于自己做出的“反论“给予了理论说明,提出了劳动力非同质的结论,即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从而指出了 HO 模型前提中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对这个问题进一步加以研究。他将美国企业职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指不熟练和半熟练工人)。他根据这两大分类对 14 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32、资本较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美国经济学家凯恩发现美国的出口以物质资本加人力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该发现支持了 HO 定理。自然资源该解释认为,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考虑到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如石油是相对稀缺的,从自然资源角度看,如果剔除美国进口的稀缺的自然资源,就可以解释美国为什么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要素密度逆转要素密度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中要素的比例在不同的国家会有重大不同,如某些产品在落后国家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却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密集度逆转原因在于当要素价格发生变化时,某
33、种产品比另一种产品更容易进行要素替代。需求逆转在要素禀赋理论中,两国消费者偏好被假设完全相同。事实上,两国消费者偏好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存在一定的需求差异。基于需求逆转,里昂惕夫之谜可以这样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商品(以制成品为主) 占据绝大部分比重,那么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3)对理论意义的理解: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及解释完善了要素禀赋理论,体现了理论的与时俱进性,把世界其他国家与美国对照及加入其他一些里昂惕夫未曾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谜外解释。【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7 【正确答案】 (1)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
34、素价格均等化是 HO 理论的基本结论。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这是广义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理论,简称H 一 O 一 S 理论。它是指贸易前要素价格在不同国家不相等,在发生贸易后,会逐渐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该命题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同国际投资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自由贸易越是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要素流动的必要性越是减弱,因此,前者使国家间同种要素的相对报酬甚至绝对报酬均等化。该命题另一隐含的启示为:国际贸易将减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甚至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赶超。但是要素价格均等化有三个假设:两个国家同时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国的技术
35、水平相同;贸易会使得两个国家的产品价格相等。(2)现实生活中,存在以下原因使得要素价格均等化只是一个趋势:影响市场价格的因素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市场又存在差别,价格水平难以一致。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难以充分流动,即使在国内,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移动也不是完全充分的。某一产业对几个要素的需求往往是“ 联合需求”,而且这种结合具有整体性和固定性,从而影响了要素价格的均等。集中的大规模生产必然使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高,而另一些地区要素价格相对较低。(3)举例说明:美国东部和西部的工资收入就不同,即要素价格无法实现完全相等,而只能是个趋势。【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8 【正确答案】 (1)劳动力充
36、裕的一国在资本一劳动力比变小的情况下,该国的对外贸易会转向主要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答:(1)劳动力充裕的一国在资本一劳动力比变小的情况下,该国的对外贸易会转向主要以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果一国劳动力充裕,按照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该国应重点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根据罗勃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因此,在该国资本一劳动力比变小的情况下,即劳动力增长速度高于资本增长速度时,那么该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从而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2)当国际贸易条件恶化时,出口扩张型增长给
37、大国带来的经济福利的增加会小于小国,一部分经济增长的成果会被贸易条件变坏所抵消。若贸易条件恶化到一定程度,则可能出现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即该国福利不但没有因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而增加,反而受到损害。出口的贫困增长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目前看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国生产规模的扩大,即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推移,是沿着原有优势推进的,即如果该国原有优势在于生产某种产品,现在进一步扩大该种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原有的贸易比较优势不变,贸易出口的扩大不仅没有使得该国的福利有所提高,反而因为出口增加而有所下降。人们普遍认为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该国的贸易条件由于扩大出口而恶化。
38、出口的贫困增长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它的出现需要许多相应的条件。首先,出口国大多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是典型的单一经济,离开单一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该国经济便会陷入困境。其次,该国属于国际市场中的大国,即生产的产品为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产品且出口量占据世界销售的很大份额,任何增量的出口都将造成价格的波动。再次,该国生产、出口的这种产品弹性小,不会因价格变化而影响销量,价格的下降并不意味销售量的大幅度上升。最后,该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度依赖出口,属于很强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经济高度依赖出口,出口就是经济,经济就是出口,经济增长的直接动因就是出口的增长,这种增长导致价格下跌,但国际价格
39、的下降需要靠更大的出口量去弥补损失(而后果是价格的再次下跌)。【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19 【正确答案】 (1)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内涵要素禀赋论认为比较优势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引起的。要素禀赋是指一国具有的一些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丰裕程度。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而不同的要素禀赋产生了不同的要素成本,一种要素越丰裕,其成本越低。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的比较优势产品是应出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简言之,劳动丰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
40、;相反,资本丰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2)要素禀赋论分析外贸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斯托尔珀一萨缪尔森定理指出,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即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升高,将使劳动力价格升高,并降低资本的价格。所以,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裕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的要素禀赋对于收入分配的作用方向存在差异。各种要素禀赋对于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不同。贸易开放在整体上扩大了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不平等正相关。【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
41、与政策20 【正确答案】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它从总体上规定了该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一般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或地区政策等。(1)对外贸易总政策,包括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国产品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以及本国的资源、市场和产业结构等情况,所制定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展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2)进出口商品政策,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国内产业结构、国内外市场状况等分别对进出口商品的生产、销售、采购等
42、制定的政策。(3)国别对外贸易政策,是根据各国或地区与本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关系而采取的区别对待的贸易政策。【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五、计算题21 【正确答案】 (1) B 国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原因如下:A 国:TK TL=150 240=58;B 国: TKTL=120180=2358。衣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理由如下:衣服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13,食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为 22,即 1322,则衣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食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2)设生产衣服 (C)x 单位,生产食品(F)y 单位,因为要素被充分利用,所以:x+2y=150+120;3x
43、+2y=240+180。解得:x=75;y=97 5。所以,A、B 两国最多生产 75 单位的衣服和 975 单位的食品。A 国衣服的价格为 10+35=25;食品的价格为:210+25=30;B 国衣服的价格为 4+310=34;食品的价格为:24+210=28。(3)A 国会出口衣服, B 国会出口食品。A 国从贸易中获取的利益会相对稍微多一些。(4)随着 A、B 两国贸易的开展,两国劳动力和资本价格会发生趋同趋势。国际贸易会使各国要素价格或要素报酬的差异缩小,这是广义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一俄林一萨缪尔森理论,简称 H 一 O 一 S 理论 )。这是萨缪尔森对 H 一 O 模型的结论进行
44、数学证明而得名的,它是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理论,即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价格均等化有两种:一是要素价格相对均等化,即原先要素价格比率不一致的两个国家在发生贸易以后,会逐渐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二是要素价格绝对均等化,即原先同一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在不同国家不相等,在发生贸易后,会逐渐趋于均等,最后达到完全相等。产生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原因是: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即如果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相对价格升高,将使劳动力(L)价格(w) 升高,并降低资本(K)的价格(r)。这样,就会降低各个部门的劳动资本比率。
45、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当劳动资本比例下降时,由于劳动相对于资本的投入减少,所以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上升,相反,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下降。即劳动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上升,资本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中美两国贸易的现实,似乎推翻了要素价格均等化的结论,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依然比美国低很多。这是由于要素价格均等是以商品价格的均等为先决条件的。现实中,由于运输成本和一些贸易壁垒的存在,各国的商品价格难以达到一致,因此,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在现实中一般难以实现。另外,要素价格均等还要求生产技术条件必须完全一样,这也是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六、案例分析题22 【正确答案】 这一事例包含的国际贸
46、易理论知识有:(1)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地区) 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从一国国内向国际延伸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社会分工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但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还没有从社会分工发展到国际分工。直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国际分工才发展了起来。(2)比较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利。可发声地球仪的全球化生产就验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其生产价值根据各个国家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分配。(3)要素禀赋理论:一
47、个国家出口用其相对富裕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4)产品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也会形成产业内贸易,因为同种商品的产品与中间产品和零部件大都归入同组产品,因而形成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成因主要有:规模经济效应、两国需求的重叠程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的偏好等。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现实优势在于廉价的劳动力,唯有在我国的生产与出口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我国才能在现代国际分工中立足。事实上,我国已本着这一理论进行了坚定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只强调生产领域中低成本战略的创建运用而忽
48、视国际商品流通领域里正常利润的索取,容易造成商品国际增值链国内部分的比重过小,最终形成了建立在我国劳动者长期低生活水平上的国际剥削,这是与国际贸易所追求的社会福利的增进相背离的。粗算下来,工厂的毛利为每件 3 美元,外贸公司毛利为每件 5 美元,国内部分的利润微乎其微。而就在这国内工厂截留的 3 美元中,只有微薄的利润能流进一线生产工人的口袋。如果仅把注意力放在生产成本的无限压缩上而不放在商品国际流通领域中巨额利润的索取上,那么就不可能扭转这种国际分工中的超额剥削。同时,我国也应当提高产品的核心技术,打造国际品牌,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有利的地位。【知识模块】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七、论述题23
49、【正确答案】 “ 自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的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1)自由贸易不是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而是对贸易双方都有利,贸易双方都能够因为参与了自由贸易,福利水平得到提高。(2)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交换,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只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和专业化生产,穷国可以通过贸易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获得利益,同时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将本国用于生产比较劣势产品的资源转移到有优势的产品中,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这样穷国也可以从贸易中得到好处,使其福利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3)萨克斯和沃纳的研究结果发现,在所研究的 78 个发展中国家里,开放经济比封闭经济的增长速度平均高出三个多百分点,按照这样计算的话,两个人均 GDP相同的国家,可能会由于开放与封闭的不同选择,35 年以后,一国(开放经济)的人均 GDP 会是另一国(封闭经济)的一倍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