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8.50KB ,
资源ID:83929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92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1、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2 简述是否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佳?3 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如何?4 学习动机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5 附属内驱力具有的条件是什么?6 什么是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7 简述成就目标理论的主要观点。8 如何进行归因训练?9 简述动机的强化理论。10 简述动机的需要层次说。11 简述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12 如何评价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13 简要回答维纳的三维归因分类。14 维纳得出的归因的基本结论有哪些?15 如何评价维纳的归因理论?16 教师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2、17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你有何建议?18 如何培养成就动机?19 怎样培养学习兴趣?20 激发与维持半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二、论述题21 论述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22 阐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以及学习动机的种类。23 阐述分析动机自我效能感理论。24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呢?试述增强学生内部动机的几点建议。25 如何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26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如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27 分析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三、多项选择题28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 )。(A)增强教学的吸引力(B)注意教学的新颖性

3、和启发性(C)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D)以上都对29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做到( )。(A)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B)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C)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D)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原有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受动机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如学习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健康状况等影响,所以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动机强、行为好,学习成

4、绩好;动机弱、行为不好,成绩不好。动机强、行为不好,学习成绩不好;动机弱,行为好,成绩好。(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条件。两者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作用:一方面,学习动机会影响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学习成绩的提高或降低会反过来增强或减弱学习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 【正确答案】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当学生处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时,其学习效果才达到最佳。这就是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应注意避免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过度的要求和频繁的竞赛有时往往适得其反,无益于学生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3 【正确答案】 动机

5、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动机的产生除了有机体的某种需要外,诱因的存在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发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学生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

6、足。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不会诱发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4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并不是通过直接卷入认知建构过程而对学习产生作用的,而是以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学习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意志的提高为中介来影响认知建构过程的,犹如“催化剂” 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化学反应一样,间接地增强与促进认知建构过程。这些中介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动机对学习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作用。(1)引发作用: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急、渴求等

7、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2)定向作用: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3)维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动机的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在全面探讨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后,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规律,这就是完成某项具体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该项任务的动机水平成正相关。由此可见,学习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的毅力,而学习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8、。(4)调节作用:学习动机调节学习行为的强度、时间和方向。如果行为活动未达到既定目标,动机还将驱使学生转换行为活动方向以达到既定目标。【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5 【正确答案】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情感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的,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法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借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

9、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6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并不完全成正比。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这就是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7 【正确答案】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成就目标理论认为,持有不同成就目标的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存在着重大差异。人们一般把成就目标划分为两大类:掌握目标(亦称学习目标、任务目标)和成绩目标(亦称能力目标) 。掌握目标是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理解任

10、务,发展新的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成绩目标是指个体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在于做得比别人更好,超过外界所要求的标准,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与赞扬,从而展现出自身能力,避免对自身能力的否定评价。不同成就目标定向的个体所持有的评价成就的标准不同。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所遵循的是任务达到程度的标准,这是一种绝对标准,即个体是否达到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如教科书上的内容我是否学懂了,某项体育活动我是否达标了。成绩目标定向的个体所遵循的是与他人相比较的标准,这是一种相对标准,即个人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比是否更好,如我是否比班里的同学学习更好,或者在某些方面更突出。研究者发现,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

11、是不同的。【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8 【正确答案】 由于学习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性无力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也就是说,要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学习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习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使他们将成败的原因归结于努力。根据维纳的理论,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或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将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会在行为中坚持不懈地努力。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第二,让

12、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第三,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第四,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以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外部因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很多研究证明,通过归因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会积极的归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9 【正确答案】 现代的 SR 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

13、的发生,而且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该理论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呢?按照现代 SR 心理学家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如果学生因学习而得到强化(如得到好成绩、教师和家长的赞扬等),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得到强化(如没得到好分数或赞扬),就缺乏学习的动机作用;如果学生的学习受到了惩罚(如遭到同学或教师的嘲笑),则会产生避免学习的动机。【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0 【正确答案】 该理论在解释动机时强调需要的作用,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不同的

14、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会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分别为: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从下到上排成一个层级。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这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了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它们很少能得到完全的满足。这个理论将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行为的推动作用,

15、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但忽略了人们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有些学习活动并不一定都是由外部动机所激发和引起的。【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1 【正确答案】 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有默里、麦克里兰、阿特金森等人。默里将成就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接受了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论。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行为体现了趋向成功或避免失败两种倾向的冲突。一个人不可能不考虑失败的后果

16、去追求成功。因而一个人趋近目标的行为最终要由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决定。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这个人就会尽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2 【正确答案】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这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的动机理论的一种突破性的进展,对动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与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一

17、理论模型还是很不完善的,它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成就动机的本质,发生、发展的条件以及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其主要的缺陷有:人的成就动机被看成仅仅由内部因素所激发,更多地看到内部因素的影响,而没有充分看到外部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的作用。人的成就动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机,它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受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这个模型忽视或者没有充分地看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最终解决个体成就动机的来源,也看不到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成就动机和行为的决定性作用。仅仅把成就动机看成是个体经验的产物是很不充分、很不彻底的。这一理论虽然是初步把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结合起来的模型,但它对认知的作用的了解是模

18、糊的、笼统的、不具体的。实际上,人的期望、诱因价值都要通过人对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认知作用才能影响人的动机。对影响成就和行为的内部因素的了解和探讨也是不全面和不够充分的。成就动机作为稳定的人格特征之一,它和整个人格特征的关系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探讨。更为近期的归因理论也强调获得成功的需要和对失败的担心,但在考虑这两个要素时更灵活些。【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3 【正确答案】 维纳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这三个维度是:(1)内外维度。据比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2

19、)稳定性维度,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3)可控制维度,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自身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自身不能控制的原因。【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4 【正确答案】 维纳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一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感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相对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

20、,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奖励。(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维纳总是强调内部的、稳定的和可控的维度。【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5 【正确答案】 维纳的归因理仑是对成就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发展,明确地阐述了认知对成就动机的重要作用,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而且以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为目标,教会学生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正确地认识失败、应付失败、不屈服于环境的影响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系统。但是,人对成就行为的归因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况且人对不同

21、性质的成就行为的归因也不会是完全一致的。其次,按照哪些维度对归因进行分类是值得讨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关于可控制的问题,内部原因是否真的可以控制,稳定的原因是否就不可以控制等,也是有争议的。因为可控制具有相对的意义,它常因人的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如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不容易控制的,但能力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影响。所以,如何进行归因训练尚须做深入的研究。【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6 【正确答案】 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奖励标准。考试分数的高低固然反映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教师却不能仅仅依据分数的高低对学生进行奖励。第二,要注意奖励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对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奖励,这

22、些奖励有些是有效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些则是无效的,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要注意奖励的方式。运用奖励重要的不是奖励的数量,而是奖励的方式。不同的学生希望得到不同的奖励方式。【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7 【正确答案】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教学内容与方法力求多样、新颖;(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8 【正确答案】 由于成就动机是在一定的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也能够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来培养和提高。成就动机训练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直接训练学生直接接

23、受研究者的训练;一种是间接训练先是教师接受研究者的训练,然后再由教师训练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分成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几个阶。研究表明,对成就动机进行的训练是有效果的。它的直接效果表现为受过训练的学生对取得成就更为关心,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所追求的目标。它的间接效果是能够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成绩。这些效果在原来成就动机低而学习又差的学生身上更为明显。【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19 【正确答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时,就也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做法:第一,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

24、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第二,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第三,挖掘学科教学中容易使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0 【正确答案】 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前提条件是:(1)教师应善于管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使正常的教学活动不致受到纪律不良的学生的干扰;(2)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教师有耐心、公正、友善,使学生有爱和归属感;(3)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生既能胜任但又有一定难度的,太易和太难的任务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对学生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知识模块

25、】 学习动机二、论述题21 【正确答案】 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第一,动机对学习的作用不同于原有知识的作用。原有知识决定新的学习能否出现。通过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相互作用,原有知识将成为新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学习动机可以加速或减慢新的学习过程的进行。但它只起催化剂作用,其作用是间接的,不直接参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第二,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努力、集中注意为中介而实现的。如,学习动机作用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 笨鸟先飞 ”或主动向他人请教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第三,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单向关系。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和加涅都持这种观点。加涅在阐明奥苏伯尔的

26、动机观时指出:“由于这种原因,又因为动机并非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没有必要把学习活动推迟到学生养成适当兴趣和动机之后再进行,通常教授一个没有动机的学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暂时忽略他的动机状态,并集中精力尽可能有效地对他实施教学,尽管缺乏动机,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学习;从学习的初步满足中他将充满希望地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引起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并且要依靠由成功的教育成就引起的动机来加强进一步的学习。”【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2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通常是一致的。首先,学习动机使学习者具有明

27、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努力。其次,学习动机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地寻求有关的信息。一般来讲,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并不否认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只是说明动机毕竟不能代替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人认知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技能和方法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学习动机只是影响因素之一。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动机的强度适中,对学习具有较适宜的促进作用,作业水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

28、平较高,学习效率也高;而动机水平较弱或过强,作业水平则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 耶基斯一多德森法则 ”表明,高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低强度的学习动机一样降低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适当,一定要注意防止给学生提出的目标过高,或给学生加的压力太大。过高的目标、过分的压力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反而会带来延误儿童终身的心理障碍。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是根据学习活动的目标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内在动机是指由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29、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并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来动机是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的目标由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决定,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3 【正确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 80 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

30、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 ”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 “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

31、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当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他就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

32、控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开发。(2)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都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3)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4)情绪唤醒。班杜拉在“ 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

33、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4 【正确答案】 内源性动机是源于兴趣、好奇心、求成的需要或自信心等个人特征的动机,所以激活与维

34、持学生动机的根本策略是教师长期坚持培养学生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习经验又增强他们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策略:第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 不协调 ”,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问题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第二,丰富材料呈现方法。通过采用图画、幻灯、录像、报告会、实验演示、野外考察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也

35、可以通过使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来达到以上的目的。第三,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时候,教师可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因势利导地把学生已有的对其他活动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利用动机迁移原理时,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感受到,充分理解原有活动必须学习好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必须注意,这些做法主要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学生发展了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由学生认识到学习结果的工具性价值决定的,所以教师应着重引导高年级学生认识到习得的知识技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的价值,从而发展他们之间的间接兴趣。(2)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

36、的自信心和效能感。要提高学生对能力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就必须改变学生不正确的归因。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的不正确归因是可以改变的。心理学家已在归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些专门程序,对成绩不良且自甘失败的儿童进行训练。基本做法是:教师进行内部归因示范,对学生在内部归因方面的认识予以系统强化,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成绩不良是由于自己缺乏努力的结果,进而增强学习信心。一个训练程序一般持续约一个月,先在某一学科上取得进步,然后促进训练效果迁移到其他学科。F.福斯特林于1985 年回顾了 15 个有关研究,他的结论是:“只要给普通教师提供一些训练或自学的机会,他们便能改变自己学生的归因模式和成就动机。

37、”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归因模式的发展和变化。教师还可以采用如下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第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开始某项新的学习任务;第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和可以达到的目标;第三,强调学生自己前后比较,避免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第四,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示范。(3)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实现自我价值和力求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高级需要,但必须以爱和自尊等较低级需要满足为前提。培养学生求成需要和成就感主要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被人看不起、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所以激励成就感较差、有些自暴自弃的学生的动机的前提是教师(包括家人和同伴) 应改变

38、对他们的不良态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在成绩最差的学生身上也可以找到闪光点,如文化知识学习得不好的学生可能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或者在体育上有超人的表现。教师可以先找出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发扬,从而激发与培养他们的成就感。【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5 【正确答案】 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外来动机需要有效地利用各类强化,在学校中特别要注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1)使学生建立起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对学习结果的期待,达到学习目标学生会受到各种强化。可以从时间上把学习目标划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标,同时注意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使学生

39、建立起适当的目标还要注意帮助学生设立与自己能力一致的个人目标。目标过高,与学生本身的能力差距太大,学生可望而不可即,对学生不仅没有激励作用,而且易使学生产生无力感;目标过低,缺乏挑战性,即使成功强化作用也不大。只有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具有适当难度的目标才具有激发动机的作用。(2)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的反馈具有信息作用,通过结果反馈,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取得了多大进步,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目标,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是有效运用强化的一条基本要求。很多研究都证明了及时反馈对学习的促进效果。要利用好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教师

40、要注意及时批改和返还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试卷。由于班级学生数较多,教师可采用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的方式,使学生及时知道结果。(3)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评价是指在分数之外教师还可评等级、下评语、表扬或批评,这种评价会使强化的情感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和测验进行批改时,不仅要指明对错、打出分数,更应给予有针对性的评语,这样效果会更明显。(4)适当开展竞赛。一般认为,竞赛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竞争过程中,学生力求超过他人的好胜心理得到激发,克服困难和抗挫折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因此而得到提高。必须注意的是,竞争也具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伤害学生的身

41、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因竞赛成绩差而产生失败感。为使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鼓励作用,竞赛要适量,而且要使大多数同学都有获胜的机会。(5)选用有效的强化物。根据强化的形式可将强化物分为物质性强化、社会性强化、象征性强化和活动性强化。不论使用何种形式的强化物,关键在于能对学生发挥有效的强化作用。选择有效强化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学生喜欢和想要得到的物品或活动来强化其他行为。在学校中,教师要了解儿童喜欢的活动,然后以喜欢的活动为强化来促使学生做那些应该做但不那么喜欢的括动。(6)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研究表明,对学习

42、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明显优于批评;批评比不做任何评价为好。此外,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成绩较好,但有些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6 【正确答案】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激发其学

43、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颖的东西能激发人的兴趣,吸引人的主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果不注意内容的新颖性,就会形成“一道汤” 、“老面孔”的局面,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不仅在讲授新课时要有所体现,即使复习课也要注意。复习课不是内容的简单重复,要善于推陈出新,力求使教学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应注意既不能脱离教材

44、内容一味追求所谓的趣味性,也不能单纯追求新颖而忽视学生自觉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充满学习的积极性。(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大多数学生总是在主动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被动学习活动中感到烦躁。而学习的主动性又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操作实验和各种角色活动中发挥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搞“一言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动学生提问,指导学生大胆设想,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获得极大的享受。【知识模块】 学习动机27 【正确答案】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以从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1)内部条件。学习动机

45、既然是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那么,首先要看到,内部条件在学习动机形成中是最初要注意到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就要了解这个对象的内因。第一,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在社会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生活和经历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需要和认知事物的方式,反映在学习动机上,就是认知和求知需要的多种多样;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如果目标是明确的、中等难度的、近期便可达到的,那么便会加强学生的动机和学习完成任务的持久性。这是由于具体的目标提

46、供了判断行为的标准,中等难度的目标提供了一种挑战、近期可达到的目标不会被日常事物所干扰。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拥有掌握目标的学生,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或遇到多大的困难,仍能坚持学习、钻研,他们往往主动地寻求挑战,不断地提高。他们主要关注的是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不在意他们的得分及与班上其他人的比较。而拥有成绩目标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于他们的行为表现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时,不是在意自己学到了什么或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他人怎样看待他们,他们的分数在班上的位置。这类学生往往尽量避免出错,避免挑战,不敢冒险,知

47、难而退。第二,成熟与年龄特点。在各种动机表现中可见,幼年的孩子对于社会的影响、家长的过高要求常常是不予理睬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小孩子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大孩子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在意。比如,刚入学的孩子会产生对小学生地位和外表的羡慕,而对于教师的眼神却不会多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的动机作用才增长,如注意到自己在班中的地位,渐渐地学会与其他同学比较等。第三,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比如,交往性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讲可能是主要的、第一位的,但有的学生则可能以竞争中得首位,得到别人尊重的威信性动机为第一位的动机。这在

48、一定程度上既反映了年龄特征,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此外,成功与失败对不同学生的作用不同也反映了个别差异:有人趋于进取,力求获得成就;有人则力求避免失败。第四,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第五,学生的焦虑程度。焦虑指学生在担心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担忧的感觉。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大量的调查表明,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任务的完成有不良影响。中等程度的焦虑对学习是有益的。由于动机与学习相互影响,焦虑会对

49、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因此焦虑对动机的影响也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2)外部条件:第一,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不同的社会条件,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是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例如,封建社会中读书人普遍具有追求功名富贵的学习动机;工业社会人们以劳动市场的需求确定自己学什么专业;我国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不公正的待遇,普遍产生的“读书无用论” 。这些无不反映了社会舆论对学习动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注意教育,孩子就对社会上的正确舆论产生积极响应,对错误的现象会抵制,否则就会造成一种矛盾状况,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健康发展。第二,教师的榜样作用。动机是有感染力的。大量的观察、调查研究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动机形成中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因素。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如果教师本身治学严谨、学而不厌,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从事他的专业和教学,就会对学生留下极深刻的印象。相反,如果教师对他的工作表现出厌烦和冷淡,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学生。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期望行为和期望结果,由于这些期望的不同,产生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对待方式的不同,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概念、成就动机水平和抱负水平。如果这种对待方式持续下去的话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