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58.50KB ,
资源ID:83936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93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19 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提出了(A)神经特殊能量学说(B)模块理论(C)特异化理论(D)对立过程理论2 品酒师能够辨别出酒精浓度的微小变化,这说明品酒师对酒精的(A)绝对感受性高(B)绝对阈限高(C)差别感受性高(D)差别阈限高3 关于味觉表述错误的是(A)味觉的适应作用明显(B)味觉的对比作用明显(C)辣不属于味觉(D)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没有明显的影响4 “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 涉及的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联觉5 “红杏枝头春意闹 ”

2、这句诗中涉及的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联觉6 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这种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D)联觉7 用一定温度的冷刺激作用于皮肤,不改变刺激的强度,增加受作用的皮肤的面积,冷的感觉会增强。这种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的空间积累(D)联觉8 用不同味道的刺激混合作用于舌头,会产生另外一种味道的感觉。这种感觉现象是(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的空间积累(D)感觉的空间融合9 马赫带现象属于(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感觉后象

3、(D)感觉的空间融合10 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主要来自(A)视觉(B)听觉(C)味觉(D)嗅觉11 颜色的色调主要取决于(A)光波的波长(B)光波的波幅(C)照明的强度(D)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12 黄色颜料与蓝色颜料混合后的颜色是(A)黑色(B)橙色(C)紫色(D)绿色13 三色说的提出者是(A)托马斯杨(Young)(B)黑林 (Hering)(C)冯贝克西(Von Bekesy)(D)韦弗尔(wever)14 关于视觉适应表述正确的是(A)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B)暗适应持续时间约为 3040 分钟(C)明适应持续时间约为 3040 分钟(D)暗适应时,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15 图中,

4、a、 b 和 c 分别测定的视敏度是(A)最小可见敏度、游标视敏度、最小间隔敏度(B)游标视敏度、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C)最小间隔敏度、最小可见敏度、游标视敏度(D)最小可见敏度、最小间隔敏度、游标视敏度16 对视觉器官来说,具有换能作用的物质叫视觉色素,视觉色素存在于(A)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B)网膜双极细胞(C)视神经节细胞(D)视神经17 听觉的三个基本特性(A)音调、振幅和波形(B)音调、音响和音色(C)频率、振幅和波形(D)音调、音响和波形18 听觉发生能量转换的部位是(A)外耳(B)中耳(C)内耳(D)听神经19 声音的生理性传导发生在(A)外耳(B)中耳(C)内耳(D)听

5、神经20 提出共鸣理论的学者是(A)罗费尔(B)赫尔姆霍茨(C)冯贝克西(Von Bekesy)(D)韦弗尔(wever)21 等响曲线中的情感阈限是指(A)听觉阈限(B)可听度曲线(C)令人舒适的音响水平曲线(D)人的听觉范围的上限22 关于声音掩蔽作用表述错误的是(A)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小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B)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C)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D)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覆盖的频率范围增加23 被称为“黑暗 ”感觉的是(A)动觉(B)视觉(C)平衡觉(D)内脏感觉二、简答题24 举例说明感觉适应、感觉后象、感觉对比、感

6、觉相互作用等感觉现象。25 简述色觉理论中的三色理论。26 简述色觉理论中的对立过程理论。三、论述题27 比较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基本观点。四、多项选择题28 本体感觉包括(A)运动觉(B)平衡觉(C)机体觉(D)内感觉29 颜色的明度主要取决于(A)光波的波长(B)光波的波幅(C)照明的强度(D)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30 根据研究证据,关于色觉理论表述正确的是(A)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照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B)在视觉系统高级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支持对立过程理论(C)三色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红绿色盲(D)没有实验结果支持三色理论31 中耳内的声音的传导途径有

7、(A)生理性传导(B)空气传导(C)骨传导(D)神经传导32 能够对 1000Hz 以下频率声音的分析进行合理解释的理论是(A)频率理论(B)共鸣理论(C)行波理论(D)神经齐射理论33 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关于其研究结果表述正确的是(A)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B)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C)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D)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停止34 下列各种感觉属于肤觉的是(A)触觉(B)冷觉(C)味觉(D)痛觉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感觉)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

8、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缪勒提出的理论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他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这种观点否定感觉依赖外物的性质。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有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或模块理论)。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越高,差别阈限越小。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感觉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人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

9、辣不属于味觉。味觉的适应和对比作用都很明显。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当温度从17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 3637,对甜味的感觉阈限又开始回升。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感觉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的适应。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象。感觉的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同时对比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烈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先后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

10、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的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在另一感觉道也产生了感觉的现象。本题中涉及的是感觉适应现象,因此选 A。【知识模块】 感觉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感觉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感觉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感觉的空间积累是指感受器不同的部位同时受到刺激所产生的、因反应整合在一起而改变了感受性的现象。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感觉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感觉的空间融合是指感受器把对同时作用于它的不同刺激的反应联合起来而产生单一感觉印象的现象。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感觉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赫带

11、现象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这是因为形成了强烈的同时对比。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感觉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在人类获得的外界信息中,80来自视觉。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颜色视觉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

12、鲜红、鲜绿等。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黄色颜料反射黄光和绿光,吸收红、橙和蓝色光线。蓝色颜料反射蓝光和绿光,吸收红、橙和黄光。当两种颜色混合后,黄光和蓝光被对方吸收,只剩下绿色部分被反射回来,因而使混合后的颜色看上去是绿色的。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感觉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托马斯.杨(Young)是三色说的提出者。黑林 (Hering)是四色说的提出者。冯.贝克西(Von Bekesy)是听觉理论中行波理论的提出者。韦弗尔(Wever)是听觉理论中神经齐射理论的提出者。因此,

13、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持续时间为 3040 分钟。暗适应开始时,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都起作用,暗适应 710 分钟以后,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明适应的时间约为 5 分钟。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感觉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视敏度一般可以分成最小可见敏度、游标敏度和最小间隔敏度。最小可见敏度是指视觉系统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测量这种敏度通常以白色背景上的一条黑线作为测试图形。在变化黑线宽度的情况下,要求被试报告是否觉察它的存在(如图中 a)。游标效度是用游标来测定的(如图中 b),它要求被试能够分辨两条线

14、段的相对移动。最小间隔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区别物体间最小间隔的能力,一种测量最小间隔敏度的方法是采用具有相等宽度的黑白交替的线条图形(栅条图形)(如图中 c)。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视觉色素存在于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中。人眼棒体细胞的视觉色素叫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白构成。人眼的锥体细胞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色素,它们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声音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它们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响和音色。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感觉18 【正确答案】 C【试题

15、解析】 内耳基底膜的运动导致毛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从而实现能量的转换。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感觉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由于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面积的比为 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提高2030 倍。声音的这条传导性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感觉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频率理论是物理学家罗?费尔 1886 年提出的。共鸣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的。行波理论的提出者是冯.贝克西(Von Bekesy

16、)。神经齐射理论的提出者是韦弗尔(Wever)。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感觉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等响曲线中最下方的一条曲线代表听觉阈限,也叫可听度曲线。等响曲线最上方的曲线代表了情感阈限。声压超过这个水平将使人耳产生痛觉。由上、下曲线所规定的范围就是人的听觉范围。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感觉2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研究发现与掩蔽音频率接近的声音,受到的掩蔽作用大;低频掩蔽音对高频声音的掩蔽作用,大于高频掩蔽音对低频声音的掩蔽作用;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增加;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作用覆盖的频率范围增加。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感觉23 【正确

17、答案】 D【试题解析】 由于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感觉二、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1)感觉适应的含义及例子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导致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变化,这种现象叫感觉适应。例如,我们进入一个臭气熏天的地方,过一会儿不觉得那么臭了,这是嗅觉适应的结果。(2)感觉后象的含义及例子在刺激停止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叫感觉后象。后象有正、负两类之分。正后象在性质上和原感觉相同,负后象的性质同原感觉的性质相反。比如,注视电灯一段时间后,关上灯,仍有一种灯似乎在那里亮着的感觉印象,这是正

18、后象。如果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盏白色荧光灯,然后把视线转向一堵白墙,会感到有一个黑色的灯的形象,这是负后象。(3)感觉对比的含义及例子感觉对比包括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同时对比是指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烈刺激会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被加强的现象。马赫带现象属于同时对比。所谓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处感到明处更亮而暗处更黑的现象。先后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先后接受不同的刺激的作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比如,先吃糖,再吃西瓜,就吃不出西瓜的甜味来。(4)感觉相互作用的含义及例子由于不同感受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而使感觉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叫感觉的相互作用。例如,给一

19、点微弱的声音刺激可提高对颜色的视觉感受性。【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感觉现象,考生应能对这些感觉现象进行区分。【知识模块】 感觉25 【正确答案】 (1)三色理论是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Young,1807)提出的色觉理论,他认为在人的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感红、感绿和感蓝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当它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红、绿、蓝。1860 年,赫尔姆霍茨(H.von Hehnholtz)放弃了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看法,认为每种感受器都对各种波长的光有反应。但红色感受器对长波的反应最强烈;绿色感受器对中波的反应最强烈;蓝色感受器对短

20、波的反应最强烈。如果一种光能引起三种感受器同等程度的兴奋,那么就产生白色的感觉。其他的色觉经验是由这三种感受器按特定比例兴奋的结果。(2)20 世纪 60 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发现,视网膜确实存在着三种感光细胞,一种细胞能最大限度地吸收 450nm 的光波(蓝色),一种吸收 540nm 的光波(绿色),另一种吸收 577nm 的光波(近似红色),从而支持了三色说。但是,这一理论存在明显的缺陷,对有些色觉现象很难解释。例如,它就无法解释红绿色盲。按照这一理论,红绿色盲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由于黄色是由红和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细胞的患者不可能具有黄色的色觉经验,但这与事

21、实不符。【试题解析】 该理论认为人的网膜中存在三种独立的感受器,它们能够对不同波长的光反应。【知识模块】 感觉26 【正确答案】 (1)对立过程理论是德国生理学家黑林提出的色觉理论。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觉色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2)具体表现为,在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异化,产生白色经验;在没有光刺激时,黑-白视素同化,产生黑色经验。按同样的道理,在红光刺激下,红-绿视素异化,产生红色经验;在绿光刺激下,红-绿视素同化,产生绿色经验。在黄光作用下,黄-蓝视素异化,产生黄色经验;在蓝光作用下,黄-蓝视素同化

22、,产生蓝色经验。【试题解析】 现有的研究使我们相信在视网膜上存在的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知识模块】 感觉三、论述题27 【正确答案】 (1)频率理论的基本观点频率理论是 1886 年由物理学家罗.费尔德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毛细胞发放的神经冲动的量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

23、生较快的振动,毛细胞发放的神经冲动的量就多。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 1 000 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然而人耳却能够接受超过 1 000 Hz 以上的声音。(2)共鸣理论的基本观点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的。他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刺激的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的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了高低不同的音调。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不同部位神经纤维的长度对辨别音调的作用。短纤维振动,听起来是高

24、音,长纤维振动,听起来是低音。共鸣理论的主要根据是基底膜的横纤维具有不同的长短,因而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鸣。(3)行波理论的基本观点20 世纪 40 年代,著名生理学家冯.贝克西(von Bekesy)发展了赫尔姆霍茨的共鸣说的合理成分,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即镫骨处)。这样,人耳就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25、。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 500 Hz 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 500 Hz 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4)神经齐射理论的基本观点20 世纪 40 年代末,韦弗尔(Wever)提出了神经齐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 Hz 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反应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反应频率,它们联合“齐射” 就可反映频率较高的声音。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 5 000 Hz 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5)四种理论的比较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的比较这两种理论都是以声波在

26、耳蜗基底膜不同部位引起振动为音频编码的,因而都是位置理论。不同的是,共鸣理论强调基底膜不同部位的纤毛长度作为编码依据,行波理论强调声音是依据基底膜不同部位上被激起最大活动的地点来编码的。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比较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都以声波引发的振动频率的大小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不同的是,频率理论所指的频率是人耳基底膜的振动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所指的频率是神经纤维的振动频率,而且强调神经纤维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与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的联系共鸣理论和行波理论适用于 1 000 Hz 以上的高频音的编码,频率理论和神经齐射理论适用于 5 000 Hz 以下的低频音的编

27、码,1 0005 000 Hz 之间的声音则由两种机制共同起作用。【试题解析】 这些理论并不矛盾,它们反映了听觉系统的复杂性,听觉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的刺激,为人提供精确的感觉经验。【知识模块】 感觉四、多项选择题28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心理学中常用的分类之一,是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的不同,将感觉分为内感觉、外感觉、本体感觉。(1)外分析器的各种感受器分布于身体表面,接受各种外部刺激,形成外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包括触觉、温度觉)。(2) 内分析器的感受器位于身体的内部器官和组织,接受机体内部发生变化的信息,产生内感觉,也叫机体觉,它

28、由机体内进行的各种过程刺激相应的内脏器官及组织内的神经末梢而产生。(3)运动分析器的感受器介乎内、外分析器的感受器之间,分布于肌肉和韧带内,接受有关身体各部位器官的运动和位置的信号,产生本体感觉,它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因此,本题选 AB。【知识模块】 感觉2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颜色视觉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光源来说,占优势的波长不同,色调也就不同。明度指颜色的明暗程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光源的照度越大,物体表面的反射率越高。物体看上去就越亮。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纯的颜色都是高度饱和的,如鲜

29、红、鲜绿等。因此,本题选 cD。【知识模块】 感觉3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一些实验结果表明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因此在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对立的过程,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三色说不能解释红绿色盲。红绿色盲的患者把光谱的短波部分看成蓝色,把长波部分看成黄色,因而没有红、绿经验。按三色理论,这种患者应该缺乏感红和感绿的锥体细胞。因为三色理论假定黄是由红、绿混合产生的。因此,缺乏感红和感绿装置的病人,不应该具有黄色的经验,这和病人的实际色觉经验是不符合的。因此,

30、本题选 AB。【知识模块】 感觉31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由于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面积的比为 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提高2030 倍。声音的这条传导性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是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人内耳。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入内耳。神经传导从内耳的耳蜗开始。因此,本题选 AB。【知识模块】 感觉3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频率理论只能解释人耳对 1 000Hz 以下声音的频率分析,因为人

31、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 1 000 次以上的快速运动。神经齐射理论是对频率理论的修正,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 400Hz 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做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该理论的提出者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 5 000Hz 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行波理论和共鸣理论都属于位置理论,强调不同位置对不同声音频率的敏感性不同,这两种理论对于低于 500Hz 以下的声音频率的分析无法解释,因为当声音频率低于 500Hz 时,它在基底膜各个部位引起

32、了相同的运动。综上分析,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感觉3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斯蒂文斯(S.S.Stevens)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认为心理量是刺激量的乘方函数(或幂函数),其公式为:P=KI n,P 是指感觉到的大小,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 和 n 是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n 的大小决定了感觉量变化和心理量变化的关系,当 n 小于 1 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当 n 大于 1 时,感觉量可能随着刺激量的增长而快速上升;当 n等于 1 时,感觉量随着刺激量的增长以正比例的方式上升。因此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感觉3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分别是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味觉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刺激味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不属于肤觉。因此本题选 ABD。【知识模块】 感觉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