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试卷汇编 2 及答案与解析1 在许多国家政府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给予大量的补贴,不收学费或代学费制度就是突出表现之一。请从个人和社会的教育收益与成本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的后果。(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2 在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06 年)中,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四十二条规定,“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o“请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2007 年考研真题)3 评析我国宏观教育结构。(首都师范
2、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4 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答。“一次志愿定江山” 在松动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05 年北京大学本部招生共 3082 人,69 人因未报到被取消入学资格。招收普通本科生 2711 人,因未报到而被取消入学资格的 33 人,较往年净增 17 人,其中有 11 人是被北大录取后放弃机会投奔了香港大学。北大方面称,学生不报到,学校不会劝他来,尊重其自由选择。这样,原来刚性的“一次志愿定江山”,逐渐向一次高考多种选择的方向过渡。可是能够得到第二份通知书去香港大学读书的毕竟只有 11 名学生,而 2003 年全国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没有去报到的考生总计多达 46 万人。这些学生是不
3、想上大学吗?不,他们只是不想上不中意的大学。46 万份废弃通知书中隐含着一个问题:刚性的志愿填报影响了学生们对大学的自由选择和最佳选择。长期以来,我国高招工作强调整齐划一,没能充分关照考生的自由选择。虽然高考志愿填报是分档的,给了考生多次录取机会,但目前很多学生是在不知道分数时报志愿的,在关键信息匮乏的情况下,报志愿相当程度上成了一种猜谜和赌博,难免会出现过度保守或者轻敌冒进的情况,等分数和分数线出来的时候,两者之间的高低错位会让很多考生欲哭无泪。现在考生志愿表一经填定,不得更改:已被高校正式录取的新生,一律不准改录其他学校。这固然简化了招生程序,方便了管理和组织工作,却使很多“ 刚烈 ”学生
4、接到通知书却不报到,也就意味着很多高校并没有招到最合适的学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本来就不宽裕的教育投资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浪费。这样的现象是因为高等教育在我国很长时间以来是一种稀缺资源,皇帝女儿不愁嫁,因循了一种未能物尽其用的粗放式“经营” 模式。从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考生权利的角度来说,考生应该拥有自由、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老一辈学人年轻的时候,一人同时被几所大学录取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然我国现行高招制度是一套成熟体系,对其进行改革需要稳妥推进,新制度设计需要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集思广益,给出尽量简便的思路。这需要我们断然一试。请运用教育经济学的市场经济与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分析案例事实:我国高招
5、制度应当怎样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果?(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5 筛选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它与人力资本的主要分歧在什么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相关试题:分析比较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理论的异同。(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6 知识经济(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7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考研真题)8 教育需求(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9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10 人力资本(北京师范大学 2005
6、年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11 筛选假设理论(首都师范大学 2006 年考研真题)12 劳动力价值(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3 教育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14 简要说明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的主要内容。(北京师范大学 2003年考研真题)15 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因素有哪些?(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6 简述教育投资变动的一般趋势。(首都师范 2006 年考研真题)17 简要分析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的作用。(东北财经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18 扼要论述教育服务的基本观点。(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考研真题
7、)19 简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表现。(首都师范大学 2008 年考研真题)20 影响个人教育需求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 2003、2006 年考研真题)21 简要论述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2 影响教育的社会需求的因素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3 什么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怎样形成的 ?(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北京师范大学 2005、2007 年考研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25 简述筛选理论的主要观点。(北
8、京师范大学 2006 年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06 年考研真题)26 与相同年龄的男性相比,女性的平均工资会较低。请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北京师范大学 2007 年考研真题)27 简述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首都师范大学 2004 年考研真题)28 概要说明教育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考研真题)29 简述英国教育经济学家布劳格教授对教育经济学研究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2003 年考研真题)教育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试卷汇编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许多国家政府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给予大量的补贴,实施不收学费或代学费制度,充分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
9、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这些制度对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从个人的教育收益与成本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的后果高等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来说,投资巨大,需要教育者支付高额的教育直接成本,这远远超出了受教育者个人的承受能力;同时,由于接受高等教育周期长,产生经济收益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周期,因此,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之中,又需要支付高额的教育间接成本。这样受教育者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之中不得不考虑所付出的教育成本和滞后的教育收益,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政府给予高等教育大量的补贴,分担了受教育者高额的教育成本,提升了受教育者对教育收益的预期,鼓
10、励了受教育者积极接受高等教育,提高了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2)从社会的教育收益与成本的角度分析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的后果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对社会的有利之处。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收益。这是因为,人力资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关键因素,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人才的支撑。社会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直接受益者,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量补贴,提升了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无论从经济收益或是精神收益,社会将是最大的收益者。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量补贴对社会的不利之处。由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总量是有一定的限制的,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量补贴,可
11、能造成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损害到义务教育事业的推进和发展,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社会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个人收益率,这样就不利于教育的社会整体收益的实现。综上所述,从个人的角度看,政府对高等教育大量补贴,分担了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受教育者的教育收益的预期;从社会的角度看,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大量补贴,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强调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从而损害到对义务教育的投入,造成义务教育质量的下降,那么对社会的教育收益会产生极为消极的影响。因此,对高等教育的大量补贴要量力而行,做到统筹兼顾。2 【正确答案】 2006
12、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新的修订,结合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于这一举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1)不收学费、杂费的举措是国家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行为义务教育是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亦称“普及义务教育”、 “强迫教育”。这种教育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保证,对儿童既是应享受的权利,又是应尽的义务。各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基本上由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程度所决定。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是一种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行为。(2)该举措反映了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来源渠道义务教育投资来源渠道,一般来说应该符合教育总投资来源,和教育总投资来源构成基本上一
13、致。但是由于各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以及义务教育的特殊性,使得义务教育投资同教育总投资来源构成有一定的差别,而且义务教育投资本身也呈现出不同类型,即集权制国家投资来源型,分权制国家投资来源型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国家投资来源型。集权制国家义务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或中央政府。国家实行学费、杂费全免政策,体现了我国集权制倾向的国家投资来源制度。(3)该举措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的原则义务教育投资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义务教育投资经济制约性原则。一国义务教育投资总量多少,占多大比例,主要由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即综合国力决定。经济发展水平是义务教育投资的外部环境,是义务教育投资的基础。我国实行义
14、务教育免费政策,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综合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义务教育投资学生免费性原则。因为接受义务教育是儿童、少年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国家对人民的义务。其中所谓的免费,就是免除义务教育投资中的个人投资部分。这部分投资是由其他主体负担,主要是国家负担。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2006 年) 中规定“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体现了这一原则。 义务教育投资国家立法性原则。国家通过立法对投资主体进行法律规范,具体规定其在义务教育投资中应履行的义务与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义务教育有可靠稳定的来源,减少了投资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同时
15、,对义务教育投资分配和使用做出法律规范,保证义务教育投资分配的合理性和规范性,提高义务教育投资使用效率,使资金的利用趋向最优化。(4)该举措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原则所谓教育投资主体,是指教育活动所需资源的投入者。义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国家化。投资主体国家化,是指在义务教育投资中,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成为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者,在义务教育投资主体中居中心地位。义务教育投资的其他主体是对国家投资的补充,在义务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投资
16、主体国家化的原则。(5)该举措反映了教育成本的分担和教育收益的共享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人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免除义务教育的学杂费,是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者教育成本进行的分担,减轻了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济压力。教育经济效益是指教育领域内的劳动耗费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通俗地说,是把社会向教育的投资和依赖这种投资所得到的国民收益,加以比较以后,以所得的国民收入去抵偿教育投
17、资后还有余数,这个多余的数量就是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效益可以是宏观的,如整个社会教育投入与国民收入比较。教育的微观经济效益是指教育个人投资与教育个人收入之比。这种教育投资经济效益多用于观察受教育是否值得。国家对义务教育成本进行分担,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经济收益,提高了受教育者对教育的经济预期。综上所述,“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以及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这些举措遵循了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的来源渠道,反映了义务教育投资的原则,反映了教育成本的分担和教育收益的共
18、享,因此是合理的。3 【正确答案】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我国的宏观教育结构主要有:(1)教育管理体制结构:由公办、民办、社会团体办、企业事业办以及私人办学等组成。存在的问题:决策上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管得太多,统得过死,办学单位没有自主权;学校在人、财、物教育资源分配使用上,在学制、招生、分配等环节上没有自主权,不能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组织管理权上实行条块分割,政校不分;政府和主管部门几乎包揽了一切,单纯依靠行政命令手段组织
19、管理学校,学校没有生机和活力。这种旧有的行政管理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必须加以改革。改革措施: a改革教育决策体制,冲破高度集中的行政决策模式,建立分权型的多层次的决策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宏观决策,要给非义务教育的学校更多的决策权。b改革组织管理机制,改变那种单纯依靠计划指令和行政干预的组织管理机制,建立综合运用市场调节、计划调节、各种经济杠杆、法律手段以及行政措施等的机制。c非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可以完全摆脱行政和计划管理的机制,直接引入市场经营机制,通过人才和劳动力供求信息,反映教育供求关系,使学校组织管理市场化。(2)教育专业结构和
20、类别结构。教育专业结构和类别结构主要是指中等专业学校和大专学校的各类比例,以及系科专业的比例结构。存在的问题: a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排列顺序与教育系统的专业结构排列顺序有矛盾。经济部门产业结构是按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以及其他各业为序排列组合,而教育系统却按理科、农科、工科、林科、医药、师范、财经、体育、艺术等类别和专业为序排列组合。这样不仅不能做到相互适应,而且从根本上破坏了教育类别和专业结构对产业结构的适应性。b教育系统内部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比例失调,严重影响着对外部产业结构的适应能力。这具体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理工科与文科比例失调,理工科盲目发展,畸形发展,比例过大,而且理工科中又
21、特别重视重工业专业设置,轻视轻纺工业专业设置;第二,农、林等专业和类别比例过小,不仅学校网点少,而且专业网点也少。除此之外,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还存在着专业划分过细过窄、专业学科陈旧、新兴专业和学科薄弱等问题。改革措施: a依据国家经济长远发展规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产业结构变革趋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学科体系结构的科学预测,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变革需要的专业学科体系。b依据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农业、能源、交通、教育和科学的需要,逐步调整和改革目前教育的类别结构、专业结构和学科结构,逐步确立起与农、轻、重产业结构相适应,重点向战略重点部门输送人才的
22、专业学科体系和结构。c打破传统的专业模式,增加新兴的专业学科,使学科结构、课程内容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陈旧的专业结构和学科体系以及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要尽快组织一批科学家和教育家,设计新的学科体系结构,编写新的教材,力争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充实到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去。(3)教育级别结构。教育级别结构由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组成。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入园率较低,高等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高尖端人才很少。文盲还有待进一步扫除。中等职业学校的入学率较低,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比例不够协调,特别是中等教育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
23、,发展速度缓慢,造成物质生产部门一方面中等技术人员匮乏,另一方面高级技术人员严重浪费。中等职业和高等职业也有待进一步发展。改革措施: a使教育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适应劳动技术装备结构的需求,并不断推动劳动技术装备发展,必须抓好全体人民的普及初等教育,下决心尽快尽早扫除文盲、半文盲,应尽全力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半文盲的目标,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现代科学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b使教育级别结构适应劳动技术结构的要求,必须克服教育级别和程度结构的比例失调、结构严重不合理状况。目前我国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比例不够协调,特别是中等教育由于本身结构不合理,发展速度缓慢,造成物质生产部门一方面中等技术人
24、员匮乏,另一方面高级技术人员严重浪费。这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劳动技术结构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改变这种不相适应、不合理的现状,必须使中等教育结构合理化和高等教育多层次化。(4)办学体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原有的办学模式过分强调统一性、国家化,造成办学体制单一化。这种办学体制已经很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必须改革。改革措施:总的改革设想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在我国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下,必然要求打破国家办学统一化和单一化的模式,逐步形成以国家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的多元化局面,建立起国家办学主体性和社会办学多样化的新体制。a义务教育性质的学校要加强国家化、地
25、方性,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主要依靠县、乡(镇)、村组织办学,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办学体制。b职业技术教育性质的学校可实行办学主体多元化体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办学,可以行业部门办学,企业和企业集团办学,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以及鼓励和支持私人办学等。c高等学校可实行以中央、省、地(市)政府办学为主,兼有社会办学、私人办学等多种多样办学模式和形式。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不少社会办学、民办学校、私人办的学校以及各种形式短期培训很受社会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办学形式主要依靠了社会市场导向,从市场经济需求出发,能就市场经济对教育的需求做出迅速反应
26、,因此具有生机和活力。4 【正确答案】 教育资源配置即教育资源分配,它是指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级各类教育间合理有效的分配。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地区教育之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间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学校之间的分配。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化、实行利润最大化,因此,教育资源配置改变了集中配置、行政手段分配的模式,实行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所反映的供求情况,通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自由转移,实现合理有效配置。根据上述理论,我国高招制度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果:
27、(1)通过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调节教育的类别、层次、专业结构及各级各类各专业的招生数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合理配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在高考招生制度上,也要通过市场的信号调节资源在学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分配。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参考以下两点: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信号调节各个专业的资源占有量。在劳动力市场需求比较大的专业上要增加投入,使其有更大的空间吸纳更多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在劳动力市场需求比较少的专业,要限制其发展规模,保证有限的教育资源获得更高的效益。根据考生的志愿调节资源在学校之间的分配。首先要保证考生填报志愿的自由,然后根据考生的需求确定教育的供给。在同一层次的学校中,更受考生欢迎的学
28、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教育资源。(2)通过学费调节教育的供给与需求。由于非义务教育收取学费作为教育成本补偿,因此,学费就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教育的供给与需求。学费是教育的价格,在教育市场上,一方面,可以通过学费的指示作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另一方面,学费也是高等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也可以带来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也要保证学费的确定要符合合理的标准。总之,应该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方式,形成市场经济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根据其价格信号调节资源的配置;高招制度也应该改变“一次志愿定江山” 的做法,把学生的报考志愿交与市场,由劳动力市场价格来调节他们的志愿填报,他们会根据
29、学校毕业生的工资价格和学费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5 【正确答案】 筛选理论的创见首先归功于伯格。伯格等人认为,教育只是被用来作为区别个人能力的一种手段,教育未必能提高生产率,教育的作用在于它的筛选性能。(1)筛选理论的主要观点;(2)同意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3)认为教育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教育的作用直接反映在雇主对劳动力的筛选上。这一理论主要解决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的诸多社会、经济问题,但是又诱发了另外的问题,如文凭膨胀、文凭主义、买卖文凭等。(4)筛选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分歧;筛选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主
30、要分歧表现在以下几点:关于教育和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与生产率具有直接关系,教育能增进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个人的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生产要素的性质。而在筛选理论者看来,教育和生产率之间只是一种间接关系:教育并不能提高个人的生产能力,它只是表示个人能力的一种工具,为雇主选择、识别高能力的雇员,以便把雇员安排在不同的职位上。当雇员开始工作后,其生产率才能表现出来。即雇员与生产率之间是通过筛选这一过程发生关系的,教育具有信号作用。关于教育与个人收入的关系。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均不否认教育和收入之间具有正向关系,均承认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个人带来较高的收入,但在对这种关
31、系的解释方面各不相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前提是,个人收入的差别是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的,要缩小收入差别,就要缩小人们在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资提高了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较高的收入。在人力资本模型中,连接阶段是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是对较高生产、能力的报偿。而在筛选模型中,连接阶段仅仅是证书或者文凭。关于教育政策。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提高生产率,能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平等,所以要进行大量投资,扩张教育,对教育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筛选理论者看来,教育只是通过一纸文凭反映个人的先天能力,对社会具有信息价值,却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因而主张一种消极的教育政策。关于投资成本。
3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投资,在相同的效益下,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较低,因此,全社会的人都会热衷于投资教育。而筛选理论认为,只有本身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人才会热衷于投资教育,因为个人内在的劳动生产率与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所需付出的信号成本是负相关的关系,接受更多的教育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劳动生产率高的个体改变自身受教育状况的信号成本较低。对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来讲,在合理工资的结构下,个人投资更高级别教育的收益大于成本,因此其会做出进一步投资教育的理性选择。但对于低劳动生产率的个体而言,由于其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因此在对接受过同一教育级别的劳动者所付工资相同的条件下,其进一步投资教
33、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从而其理性地选择不进一步对教育进行追加投资。6 【正确答案】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 1996 年年度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这个概念,成为人类步人知识经济时代的标志。知识经济中的知识,包括科学、技术、能力、管理等,但更加强调知识中的能力部分。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有: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基础;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知识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人力资本素质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7 【正确答案】 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教育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相对反应,以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
34、数表示,即教育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教育需求量的增长率/ 收入额的增长率。以 Em 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 Q 代表需求量, Q 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I 代表收入,I 代表收入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为:8 【正确答案】 教育需求是指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它是制约教育供给的一个重要方面,与“教育供给” 相对。按照教育需求主体划分,教育需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教育社会需求和教育个人需求。就社会而言,教育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各类专门人才和受过一定教育的劳动者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方面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就个人和家庭而言,教育需求指个人和家庭为满足某种
35、精神和物质需要,对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前者由一定社会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决定,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是制定教育发展计划的依据;后者受个人精神充实的欲望、就业与收入的选择、家庭经济条件和对子女未来的期望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来看,亦受人口增长、人口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影响。9 【正确答案】 高等教育的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收费水平的前提下,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变化 1,居民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变化的比例。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差异显著,最低 10收入群体的高等教育弹性系数要远远高于最高 10收入群体,这也说明了低收入群体对高等教育收费
36、标准的变化更为敏感,在制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担能力,辅之以助学和奖学政策来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10 【正确答案】 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沃尔什提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其主要特点在于它与人身自由联系在一起,不随产品的出卖而转移,其形成和效能的发挥与人的生命周期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人的年龄及其变化对人力资本具有决定性影响。此外,人力资本还受到人的体力、精力和生命年限等自然条件以及承载者个人爱好的约束,是一种含义
37、广泛的社会资源。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主要包括:用于教育的支出;用于卫生保健的支出;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支出;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支出,教育支出形成教育资本。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劳动者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11 【正确答案】 筛选假设理论是指把教育看作一种筛选装置,以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将他们安置到不同职业岗位上的理论。它是由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其创始人是迈克尔-斯潘斯和思罗。其主要理论观点如下:把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水平看成是正比例关系,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相应高。这是与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认为教育
38、程度与工资水平的正比例关系是通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是不完全的,雇主事先不能直接了解应聘者的能力,而进行专业培训需要承担相当的投资。但是,学校教育终究在入口(入学)和出口(毕业)进行过两次筛选,所以,雇主把教育的证书一一文凭作为劳动力筛选的一种信号、一种标准来利用。对一个寻找工作的人而言,受教育程度是表示他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而言,则是根据受教育程度信号挑选工人。某些西方学者认为,该理论描述和解释了 20世纪 70 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
39、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12 【正确答案】 劳动力价值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将不断增大。13 【正确答案】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
40、用的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在一定生产关系条件下,通过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从劳动力再生产与教育训练的关系角度,从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智力、发展科学技术与教育关系的角度,以及教育内部经济效益发展规律,阐明教育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种作用要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确立并计算出具体数理模式和数量指标。14 【正确答案】 确定教育投资总量规模与速度原则是确定教育投资总量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主内容包括:确定教育投资总量,必须遵循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要求的原则,即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指标。教育事业发展目标高、规模大、速度快,则要求教育投资总量就多,反之则少。反映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主
41、要指标有四种:(1)义务教育普及率及增长率。具体指标数据包括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在校学生数、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数等。(2)非义务教育的升学率及其增长率。这主要反映中等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义务教育后升学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或者说中等教育在学人数占该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的规模;该年龄组人口每年平均入学人口,即每年平均增长率,则反映了中等教育发展速度。(3)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及其增长率。考察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每万或每十万社会人口中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反映其发展规模;以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增长率反映其发展速度。(4)成年人口当中的扫盲率以及职工、
42、农民接受各种业余教育和各种培训的增长率等。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必须十分注意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目标,如果目标过高、规模过大、速度过快,则必然大大加大教育投资总量,当社会经济实力承受不了这样大的压力,就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不仅不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会使已经发展起来的教育规模和速度受到影响。我国目前在确定教育投资总量时,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在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当中,存在着追求高目标、大规模、快速度的严重倾向。15 【正确答案】 (1)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是影响教育投资比例的决定性因素。它对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具有经常性与持久性。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是确定教育
43、投资比例的物质前提与客观依据。一个国家经济力量只能提供它的物质资料的一部分用于教育投资,只能在这一前提下才能考虑不断增加教育投资的比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对教育投资比例会提出必须超前增长的要求,教育投资比例要满足一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教育投资超前增长的速度必须加快。(2)人口因素;教育投资比例直接受制于社会人口因素的影响。社会人口对确定教育投资比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影响着教育投资比例和增长速度。人口数量绝对值增大,一般而言,受教育人口的绝对数量相应增大,要求教育投资比例增大。人口分布的密度对教育投资比例也有影响。人口密度稀疏、分散,所需要的教育投资比例
44、就会相应增大。人口年龄构成对教育投资比例也会产生影响。一个国家教育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大,教育适龄人口增长的速度越快,这个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投资越多,教育投资增长速度越快,增长比例越大。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也是人口构成的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人口文化教育程度构成越低,教育存量越小,则教育投资比例应该越大。(3)科学技术因素;教育投资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科技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科学技术对教育投资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和专业结构。教育程度高,要求教育投资比例增大;教育专业结构变化,不断更新专业设置,也需要增加教育投资比例。1
45、6 【正确答案】 教育投资也称教育资源、教育投入、教育经济条件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或者说是指用于教育、训练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及提高现有劳动力智力水平的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其变动的一般趋势是:(1)教育投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断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教育发展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投资也应该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而增加。(2)教育投资超前增长。即教育投资的增长应该快于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杠杆,教育投资更应该快于经济
46、的发展。(3)教育投资超前增长的幅度逐渐减缓,并趋于同步增长。当经济发展逐渐减缓的时候,教育投资也应该与经济趋于同步。(4)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到相当于发达国家当年的经济发展水平时,其教育投资的比例应高于发达国家当年的水平。(5)受教育者的人均教育费用不断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提高,人均教育费用也会不断提高。总之,教育投资的变动,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并且要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17 【正确答案】 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组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
47、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水平的结构总体来说,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水平结构。劳动力水平结构可分为普通水平劳动力、中等水平劳动力和高等水平劳动力。由于过去我国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造成目前劳动力水平不能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力平均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过低;第二,劳动力平均技术水平也很低;第三,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太少,比例太低。要改变我国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复杂程度不高的状况,使之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除了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教育结构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
48、并重点做好两次分流工作。第一次分流是学生初中毕业后,部分流向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流向工作和生产岗位;第二次分流是学生高中毕业后,一部分流向大专院校,另一部分流向社会就业。这两次分流都需要进行就业指导、就业训练,都需要进行就业前培训。这客观上就要求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有个较大的发展,要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学制、多种职业类型,对分流出来的社会就业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以便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这是教育结构适应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关键举措。(2)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是实现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因为经济部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运用程度越
49、广、越深,对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要求水平也就越来越高,要求劳动力的知识结构越合理,智力发展水平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劳动力,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学的知识较死板、较零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结构内部的学科门类结构、课程结构不甚合理。同时,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就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不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不能满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要求的,所以必须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18 【正确答案】 (1)教育服务,其主体主要是指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以及与物质生产领域联系紧密的高等专业技术学校教育,不应包含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2)教育服务所提供的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它与其他商品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没有本质区别,因此,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教育服务就是商品。(3)教育服务这种商品的特点,在于教育劳动不作为物,而是作为提供服务,提供的活动性的劳务或服务。这种服务或劳务本身具有价值,在市场上交换,同物质形态及其他形态的商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形式上的不同。(4)教育服务买卖关系的实质内容是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