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06KB ,
资源ID:83938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93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教育经济学综合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教育经济学综合模拟试卷6及答案与解析.doc

1、教育经济学综合模拟试卷 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美国的舒尔茨提出的教育增量分析法公式是( )。2 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不包括( )。(A)教育收益率(B)教育纯收益(C)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D)教育对人力资本的贡献3 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 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的计算方法是( )。(A)劳动简化法(B)余数分析法(C)现值折算法(D)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4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KL 中,符号 A 表示的含义是( )。(A)资本投放量(B)常数(C)资金产出弹性(D)劳动产出弹性5 在世界教育经济学数量化研究中起到开创性作用的教育

2、经济效益计量方法是( )。(A)现值折算法(B)余数分析法(C)劳动简化法(D)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6 舒尔茨用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估算出:美国 1929 年至 1957 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教育做出的贡献约占( )。(A)35(B) 33(C) 10(D)117 用经济简化比计算法来计量教育经济效益,其公式是( )。(A)贡献率=国民收入增长额 报告期对国民收入的比率(B)(C) G=P2080 (D)G=P70308 从成本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工资属于( )。(A)教育物质成本(B)教育人员成本(C)教育的单项成本(D)教育的精神成本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反映了教师劳动( )的特点。(A)复

3、杂性(B)迟效性和长效性(C)独立性和自主性(D)创造性10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是确定( )的理论依据。(A)教师流动(B)师资结构(C)教师劳动报酬(D)教师劳动组织11 当前我国师资配置的基本方式是( )。(A)宏观调控(B)政府分配(C)政策引导(D)市场配置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劳动力成为供给方的权益主体,其根本原因是( )。(A)劳动力的个人所有(B)劳动者具有人身自由(C)劳动力是商品(D)劳动力是教师的谋生手段13 教育边际收益14 劳动简化法15 教师劳动效率16 师资结构17 劳动简

4、化比计算方法的步骤是什么?18 确定劳动简化比有哪些尺度和媒介?19 简述教育经济效益的一般计算步骤。20 简述沃尔什的现值折算法。21 简述舒尔茨余数分析法的基本步骤。22 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23 应该采取何种手段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24 简述我国教师工资待遇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25 说明我国学校教师新的工资制度特点及问题。26 简述师资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27 阐述国外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及其步骤。28 结合实际评价我国目前的教师工资制度。29 阐述规定教师工作量的意义和原则。30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师流动。教育经济学综合模拟试卷 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

5、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美国的舒尔茨提出的教育增量分析法公式是 ,式中 Pe 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百分比), Kn 为一定时期内教育投资增量, Y 为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增量,r n 为一定时期内平均教育投资收益率。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教育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教育纯收益、教育收益率、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教育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以及教育对个人收入的贡献。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也称现值折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 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计算中扣除死亡率和就业率因素,用一定的利率把退

6、休年龄以前的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加总计算出各级学校(中专以上学校)以及大学各种专业的净收益。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早是由美国芝加哥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学家柯布于 20 世纪 20 年代提出的。他们研究了美国 18991922 年制造业生产中的资本和劳动要素对生产发展的影响得出的生产函数,简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为: Y=AK L 式中 Y 为产出,K 为资本投入量,L 为劳动投入量(劳动人数), 为资金产出弹性, 为劳动产出弹性,A 为常数(管理和技术水平)。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方法是美国丹尼森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此

7、方法被西方称之为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最细致、最深入的一种方法。在世界教育经济学数量化研究中起到开创性作用。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美国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也称投资增量分析法。其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基期到报告期的经济增长数值。第二步,依据传统的集合生产函数计算方法,找出国民经济增长的余数。第三步,用反事实度量法,找出这个时期教育投资存量。第四步,通过计算教育收益率,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经过计算,舒尔茨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33。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经济简化比计算法亦称简单固定相关量概括法。这种方法是国外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

8、以简单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比较稳定的相关量为基准。这个基准量是国际经济学家推导公认的,即国民收入全部增长额中约有 70以上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的,而其中又估算约有 30是靠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取得的,另外约 30是依靠加强劳动技术装备取得的。以此为依据,可以概括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其公式为:G=P7030,式中 G 为教育收益,P 为企业经济增长额。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育人员成本是指一定时期参与教育活动消耗的部分,主要包括教育人员工资、补助工资、奖金、福利费、助学金、奖学金以及其他人员经费开支。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教师劳动是见效缓慢而效用长久的劳动,

9、具有迟效性和长效性的特点。教师劳动是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的劳动。其实际经济效果,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在其工作岗位上实践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说教师劳动具有迟效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成果,即由教育所形成的劳动者的思想信念、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劳动者的一生中都会发挥作用,并且随着其实践经验的增长将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因此,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特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教师劳动迟效性和长效性的体现。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确定教师劳动报酬的理论根据主要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复杂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等于多倍简单劳动者创造的价值理论;根据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来确

10、定。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资配置的基本方式是市场。这是由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市场配置资源,首先是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其次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不仅包括生产领域,而且包括非生产领域,所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必须包括教师劳动力。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劳动力成为供给方的权益主体,其根本原因是劳动力的个人所有。由于教师劳动力属于个人所有,教师有权决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向谁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所以,教师就成为劳动力市场上教师劳动力的供给主体

11、。13 【正确答案】 教育边际收益是指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教育成本所增加的教育收益。教育成本指增加期间的成本,教育收益也限于增加期间的教育所增加的收益。若以增加期间为 K 年,以毕业年为第一年,则 K 年后边际成本现值为:。式中 Cj 为 j 年所增加的教育成本,i 为利率。其边际收益公式为:B t=bt-bt-K,式中, t 为所得利益与成本发生的时间,b t 和 bt-K 分别为某期间教育所得利益,则边际收益现值为: 。14 【正确答案】 劳动简化法是指将复杂劳动折合为简单劳动来计算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法。根据马克思关于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的理论,为了计量在社会总劳动量中,由教育所培养

12、的复杂劳动量对国民收入的贡献,需要将复杂劳动简化为简单劳动。具体简化方法有:教育费用简化法;教育程度简化法;劳动报酬简化法;劳动生产率简化法;国民经济净产值简化法等。15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一名好的教师,应该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同时也使学生花费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16 【正确答案】 师资结构是指整个教师队伍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以及教师与学生比例等。师资结构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应符合教育发展的

13、需求和教育内部发展规律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失衡的现象,不利于教育的正常发展。17 【正确答案】 1一般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这两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数值。第二步,确定使用劳动简化比的尺度或媒介,计算出劳动简化比的具体数值。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和媒介主要有:以劳动者工资为媒介;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程度 )为尺度;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学习费用为标准;以劳动者教育程度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第三步,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值。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劳动简化比=(以某种尺度简化出的劳动简化比受各级各类教育劳动者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百分比)第四步,计算因教育因

14、素增加的劳动量。计算公式为: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一实际劳动力总数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2采用不同简化尺度的计算步骤(1)以工资为媒介的劳动简化法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最早使用这种方法,计算了苏联革命胜利初期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第一步,以工资为媒介确定劳动简化比。以 1 级工资为基准劳动简化比,并再以 1 级工资一年的收入为基准简化成劳动单元。再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将每 1 级教育程度的平均工资级别换算为平均劳动单元(平均劳动简化比) 。第二步,计算某级教育程度的劳动者一生的平均工资收入。公式:平均工资收入=1 级工资全年收入 平均工作单元 工作年限第三步,计算教育因素

15、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就是把全员平均工资收入与国民收入挂钩,通过工资等级计算出工资增长,然后再以工资增长为媒介,反映国民收入的增长。劳动者的工资是劳动的凝结形态,基本上能反映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大小,但影响工资的因素除教育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因此这一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2)以教育费用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这一方法是采用培养简单劳动力的费用与培养复杂劳动力的费用差别,来确定劳动简化比,进行劳动简化法计算。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基期年份和报告期年份。第二步,以教育费用为尺度确定劳动简化比。以非熟练劳动的劳动者为基准,确定为 10,半熟练劳动者为 101,熟练劳动的劳动者为 130,受过中等专业教育

16、的劳动者为 139,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为 207。第三步,计算平均简化比。平均劳动简化比=(不同教育费用的劳动简化比不同教育类型和级别劳动力比例)第四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或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不同年度复杂劳动系数增长的比例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采用教育费用为尺度应该注意几点:其一,只有在保证教育质量的条件下,教育年限越长,教育费用越多,使用教育费用为简化尺度才有意义;其二,一般来说以教育费用为简化尺度,很难说明问题,因为教育费用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高,因为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教育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很多,就难于说明问题;其三,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发展,商品经济不发达,以及在教育经费来源不稳定

17、的情况下,暂不使用这个尺度为好。(3)以教育年限(教育程度)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马克思的复杂劳动需要花费较多劳动时间的原理。以学制年限为尺度的劳动简化法第一步,确定基期年份和报告期年份,并统计各自的国民收入、劳动力人数。第二步,确定劳动简化比。第三步,分别求出基期和报告期平均劳动简化比。计算公式为:平均劳动简化比=(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的劳动简化比各级教育程度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百分比)。第四步,将社会复杂劳动量折算成简单劳动量。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的贡献。国民收入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增加劳动力人数。其中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关键。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劳动技

18、术条件和劳动者技术水平影响最大。这都同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以总课时数为简化尺度的简化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生学习的总课时数的多少为简化尺度,从而计算不同劳动者因求学程度不同,所带来的劳动复杂程度不同,创造的效益不同。具体计量所需条件及步骤如下:第一,取从小学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学制及毕业生年龄。第二,取劳动者终身工作年龄。第三,取各教育阶段国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求学者学习的总课时数。第四,根据以上各有关数据,计算接受各教育阶段的劳动者终身的教育课时数,即工作量。第五,假定以小学教育程度者为基准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则分别计算出高于基准水平的受不同教育阶段劳动力之间的转换比

19、。这些简化系数成为计量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劳动复杂程度的量值。假定能求出因受小学教育所学习的课程而带来的国民经济贡献,则可进一步计量全部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种简化方法的优点表现在有稳定的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时数,易于计量。其不足:一是未提出文盲、半文盲劳动者简化系数;二是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及大学阶段课时数,只是数量上的衡量,而没有考虑课时质量上的差异。在具体使用时必须注意两点:其一,对劳动者来说,教育年限只是一种潜在的形态,必须进人物质生产领域,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形态;其二,受教育者在教育年限内,必须以一定的教育质量为标准,合乎一定的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仅凭学历还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教育水

20、平,使用此尺度时,要防止文凭主义和学历主义。(4)以劳动生产率为指标的劳动简化法其理论根据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工人平均劳动熟练程度、社会劳动结合及管理水平、科学及能力在生产中运用的程度、物质资料发挥的程度、政治背景及自然条件。其中多数因素与劳动力的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因此采用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之间的比例关系,作为劳动简化比来观察教育经济效益是可取的。此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基期年份和报告期年份,具体统计各自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第二步,确定劳动简化比。确定不同教育程度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简化比,一般是通过抽样调查,将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不同教育程度劳

21、动力劳动生产率数据,再取抽样调查的各部门各工种的平均数,确定劳动简化比。第三步,计算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分布,并具体计算出基期年份到报告期年份,因劳动者教育水平提高而获得的劳动增加量。第四步,计算基期年份各种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复合指数,并具体计算出从基期到报告期,因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的劳动量占劳动总量的百分比。第五步,按年度计算教育的经济效益。包括计算每年由于教育程度提高而增加的劳动力数量,计算教育每年使国民收入增长的量,计算教育每年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用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为简化尺度,其优点是计算教育经济效益比较直接,也比较贴近实际;其不足是影响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很难将教育单

22、独分化出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测定教育对劳动者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大小,计算时只能是一种估算,难于确切地计量。在使用这一尺度时要注意到这一点。此外,还有以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者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净产值大小为尺度,来确定劳动简化比。这种简化比能够比较真实地直接地反映教育与经济值之间的数量关系,但劳动者创造的净产值究竟花费了多少劳动量是很难计量的,只有通过创造的产品价值反映出来,因此计算上具有间接性。18 【正确答案】 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和媒介主要有:以劳动者工资为媒介;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程度 )为尺度;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学习费用为标准; 以劳动者教育程度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19 【正确答案

23、】 一般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计算的基期和报告期,并统计这两个年份的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人数数值。第二步,确定使用劳动简化比的尺度或媒介,计算出劳动简化比的具体数值。确定劳动简化比的尺度和媒介主要有:以劳动者工资为媒介;以劳动者受教育年限(程度 )为尺度;以劳动者受教育的学习费用为标准;以劳动者教育程度所创造的劳动生产率为尺度。第三步,计算基期和报告期平均简化比并列表统计详细数值。其计算公式为:平均劳动简化比=(以某种尺度简化出的劳动简化比受各级各类教育劳动者人数占总劳动力人数百分比)第四步,计算因教育因素增加的劳动量。计算公式为:劳动力总数平均劳动简化比一实际劳动力总数第五步,计算教育对国民收入

24、或经济增长的贡献。20 【正确答案】 美国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也称现值折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 和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计算中扣除死亡率和就业率因素,用一定的利率把退休年龄以前的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加总计算出各级学校(中专以上学校)以及大学各种专业的净收益。21 【正确答案】 美国舒尔茨的余数分析法也称投资增量分析法。 其计算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基期到报告期的经济增长数值。 第二步,依据传统的集合生产函数计算方法,找出国民经济增长的余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公式:P=AL C1-。 式中 P 为产出量,L 为劳动投入量,C 为资本投入量,A 和 0 都是

25、常数,A0,100。 第三步,用反事实度量法,找出这个时期教育投资存量。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总资本公式为: 社会教育资本积累总额=(各级教育毕业生人均教育费用社会各级学历者从业人数) 第四步,通过计算教育收益率,算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 教育收益率计算公式: 教育收益率=(本级毕业生工资-前级毕业生工资)本级教育投资100 初等教育收益率 =(小学毕业生工资-文盲工资)小学教育投资=35 中等教育收益率=( 中等教育毕业生工资- 小学毕业生工资)中等教育投资=10 高等教育收益率=( 高等教育毕业生工资 -中等教育毕业生工资)高等教育投资=11 社会平均教育收益率:计算平均教育收益率时,不

26、是把各级教育的收益率相加起来,再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出来,而是把各级教育投资所占的比重作为一个权数,分别与各自的收益率相乘,这样即可求出各级教育对总的平均教育收益率的贡献,最后加起来就可求出结果。22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与其他行业的劳动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教师劳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地培养和影响学生的过程。教师在这一劳动过程中,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就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

27、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须具有高度的劳动自觉性和事业心,否则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各个环节的教育教学工作,也不可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也要求学校管理者在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中,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注重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不能简单地运用管、卡、压等手段。(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教师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教师的职责是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的劳动成果集中体现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体现在学生身上。培养人、塑造人的劳动是一种复杂而艰巨的脑力劳动。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劳动的对象、教师自身素质以及教师所担负的任务上。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育是一种艺

28、术,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育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教师精雕细刻创造性的劳动过程,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能力和艺术。教育教学虽然有一定的规律和原则可以遵循,但是由于教育的对象是具有思想感情,受社会多方面影响的人,是具有个性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是生动活泼的一代,况且教育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着,所以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劳动中需要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创造性地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3)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教师劳动是见效缓慢而效用长久的劳动,具有迟效性和长效性的特点。教师劳动是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的劳动。一个人从人幼儿园,进小学、中学

29、,乃至读大学,成长为合格的劳动者或专门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教师劳动的实际经济效果,一般要在学生离开学校,在其工作岗位上实践才能表现出来。23 【正确答案】 教师劳动效率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教育成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师劳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提高教师劳动效率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用现代化设施装备学校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是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必要条件。教师劳动总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物质条件进行的。学校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教师就有可能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投影仪、闭路电视、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在教学上的应用,已经大大

30、提高了教师劳动效率。但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应该增加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争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实验设备,逐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施来装备学校,为提高教师劳动的效率创造必要条件。(2)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教学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决定着教师劳动效率。教师自身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广博的学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就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时间取得较大的教育成果。(3)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教育过程是一个细致而又严密的分工协作过程,包括一系列相互衔接、紧密联系的程序和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影响教育的整体

31、效果。因此加强学校管理,做好教育教学的组织工作,是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前提。学校领导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学业务,建立合理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把教育过程的诸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使全体教职工各司其职而又紧密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劳动效率。如果学校管理不善,尽管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却有可能事倍功半,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成果。(4)改善与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教师劳动是一种以个体为主的、复杂的、富于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在八小时工作制以外仍然具有职业的目的性,例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备课、批改作业等,在钻研教材、备课的某些环节上教师需要夜以继日地工作。教师劳动的这种特点,就使改善和提

32、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成为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从教师劳动特点出发,改善和提高教师的物质条件,也是提高教师劳动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24 【正确答案】 我国教师工资待遇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大的阶段:(1)改革开放前建国初期,国家强调解决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各大区制定的工资标准,教师工资与工人工资大体持平。1952 年以后,以各大行政区为单位对工资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学校教师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956 年实行统一的货币工资制度后,教师工资与体力劳动者工资的差距有所扩大。1957 年以后,情况开始变化,原有的工资标准失去了调节脑力劳动者工资差距的

33、作用,工资中原有的差距逐步缩小,教师工资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1977 年以后,开始出现了教师与体力劳动者收入倒挂的现象。(2)改革开放后1982 年全部教职工人均升一级工资,部分人员升了两级。1985 年改革工资制度,高等学校教职工人均增资 18 元,中小学教职工人均增资 23 元。1986 年,经国家批准划拨 20 万专项劳动指标,用于在民办教师中选招公办教师。1984 年,北京市普教系统先后在一百多所中小学进行了以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工资总额包干制为前提的、校内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于 1988 年在北京市全面推开并向全国推广。这项改革的措施提高了教师的工资水平

34、,较好地贯彻了按劳和绩效分配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加剧了各学校间的差距,从而导致了义务教育机会的不均等。1993 年 10 月 1 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包括中小学在内的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总体思路是:第一,“ 制度脱钩 ”,即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在工资制度上脱钩;第二,“分类指导 ”,即全国事业单位按行业特点分为五类,教育、科研、卫生等为第一类;第三,“ 区别对待”,即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按拨款方式和单位性质区别分为三种情况,即全额预算拨款、差额拨款和经费自理。教育事业单位为全额预算拨款性质,学校属全额预算拨款的教育事业单位。通过这次改革,教师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

35、度的增长。但由于教师工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自筹的,各学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加剧了。而且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25 【正确答案】 现行的教师工资制度是 1993 年 10 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事业单位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中确立的。其总体思路是制度脱钩、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a工资模式和工资构成。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教职工的工资由职务(技术) 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在一定时间内为工资中相对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实行定期升级,适当体

36、现每年业绩差异的办法。津贴具有活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在各学校的全部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等级工资占 70,津贴部分占 30。b职务(技术) 等级工资。新工资制度规定,教师、行政人员、工人分别实行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工资标准采取矩阵结构,一职数级,上下交叉,但上下职务等级的工资额一般不重复。c津贴制度。津贴是学校工资构成中的变量部分。它具体、直接、灵活地反映着教职工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工资制度中具有特殊的职能。d正常增资制度。新工资制度对定期升级、正常增资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定期升级和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两个方面。学校将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升

37、级制度。规定每两年调整一次工资标准和相应的津贴标准。e奖励制度。新的奖励制度的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职员,要像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给予重奖;二是对年度考核合格的教职工年终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奖金。f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鼓励政策。新工资制度规定,对于到条件艰苦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g工资管理体制。为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并增强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学校教职工工资实行国家干预、宏观控制、分级管理和工资总额包干。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a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

38、,建立了独立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b突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强化了工资的激励机制。c工资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高级职务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d建立了定期升级、正常增资的机制。e建立了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性、保护性干预。f国家干预、宏观调控与地方、基层的微观分配自主权相结合。新的教师工资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工资增长的很大一部分被物价上涨所抵消。教师工资的不均衡状况明显。教师工资中,学校自筹部分占有很大比重,使得学校教师之间收入的差距进一步加剧。拖欠教师工资和教师工资不能足额发放的现象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26 【正确答案】 师资结构是指整个教师队伍各组成

39、部分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地区分布以及教师与学生比例等。师资结构经常会出现失衡现象,其原因是教师结构中的各种比例关系不符合教育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内部发展规律的要求。师资结构失衡的具体表现如下:(1)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领域中女教师比例过高的现象随着教育层次的不同而变化。高等学校这种状况不明显;中学普遍状况是女教师比例略高于男教师;小学女教师比例过高的情况是相当严重的,在不少学校中男教师当属“凤毛麟角” ;幼儿园教师则是清一色的“女儿国” 。由于基础教育领域中女教师的比例过高,造成了学生教育中的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不良结果。(2)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师资结构的实际情况

40、是老年、中年教师比重偏大,而青年教师比重偏小。老、中、青的比例是一种不正常的态势,师资队伍断层现象加剧。(3)教师的地区分布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地区分布结构是指教师在城乡之间、内地与边远地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数量分布的比例关系。目前的一般规律是:城乡之间,乡村处于相对劣势;内地与边远地区之间,边远地区处于相对劣势;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经济不发达地区处于相对劣势。总之,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师资队伍就相对雄厚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师资队伍就相对“疲软”。27 【正确答案】 1沃尔什的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法:美国沃尔什教育收益计算法也称现值折算法。其基本思路是用个人教育费用(成本)和

41、预期收入相比计算教育收益。计算中扣除死亡率和就业率因素,用一定的利率把退休年龄以前的各年收入折算成现值,加总计算出各级学校(中专以上学校)以及大学各种专业的净收益。说明: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应从学生达到中等教育入学年龄为计量起点,因为要考虑劳动年龄,同时还应考虑受教育者的收入能力及其市场价格,才有可能把放弃的目前收入与未来收入相比较;中等以上教育及大学各专业教育具有一般资本的特征,在取得高收入的条件时,需要付出代价或费用,在偿还费用时,能带来不低于银行利息的平均利润;对未来收入的计量,除考虑到死亡率、就业率等折扣外,还要用一定的利率(4 ) 进行扣算,再把退休年龄(6570 岁不等)以前各年

42、收入折算成现值,全部加总,计量出教育后现值经济收入。 2科马洛夫的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此方法由苏联教育经济学者科马洛夫提出。他将教育作用首先化简为劳动系数,再计量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3人力资本衡量法:人力资本衡量法也称现值法。这是一种对教育经济效益进行费用一效益分析计算的方法,即按利息折现的方法。这种方法从个人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角度来反映教育的经济效益。 4费用一效益分析计算法: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由于教育过程是在几年中完成的,而教育成本则需要逐年支付,加之教育的经济效益具有迟效性,需要在完成教育后几十年的时间内逐步体现出来,所以教育费用与教育效益必须用现值折算。 5教育生产函数计量方法

43、:计量教育生产函数最常用的是回归分析,即建立计量教育生产函数回归分析模型。在回归分析中,一种产出通过回归由几个自变量来解释。它一般假定投入数量越大,通过教育生产函数计量模型转化出更高的教育产出。教育生产函数计量方法通常用来计量学校资源或经费投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6企业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企业教育投资经济效益计算方法也称职工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三种: (1)经济简化比计算法:这种方法亦称简单固定相关量概括法,是国外教育经济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以简单的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比较稳定的相关量为基准。这个基准量是国际经济学家推导公认的,即国民收入全部增长额中约有

44、70以上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的,而其中又估算约有 30左右是靠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取得的;另外 30左右是依靠加强劳动技术装备取得的。以此为依据,可以概括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其公式为:G=P7030式中 G 为教育收益,P 为企业经济增长额。此种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操作,但只能求出近似值,因为它是以一种固定不变的相对量作为模式,来计量各种不同技术水平生产部门职工教育经济效益的,缺乏准确性。 (2)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计算法这种方法是以职工教育投资后,提高了生产技能所创造的收益与职工教育投资之比,求得的数值。简而言之,就是以职工教育收益率乘以职工教育投资,求得职工教育经济效益。 具体计

45、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企业中职工接受教育的数量,即职工受教育面,可用卢表示; 第二步,计算企业受教育职工生产定额的增长指数,或称培养系数,可用 表示; 第三步,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利润的增长额,可设基期的利润为 P1,报告期利润为 P2,其增长额为 P2-P1; 第四步,计算企业相应时期职工教育投资额,包括直接教育费用和间接教育费用,可用F 表示; 第五步,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 第六步,计量职工教育的经济效益,可用 G 表示,即用 E 乘以职工教育投资额 F,公式为 G=EF。 (3)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效益计算方法这是一种比较具体的方法,其主要步骤有五步: 第一步,确定基期和报告期年度,

46、并计算出两个比较年度企业净产值增长额的差额,即:净产值增长额:报告期净产值一基期净产值。 第二步,计算活劳动总收入的增长额,按照国际推算常规,净产值中约有 70是依靠活劳动创造的,即活劳动总收入=净产值70 。我国计算活劳动总收入有时用活劳动总收入=净产值-(税金+ 利润)。其计算公式为:活劳动总收入增长额=报告期净产值-(税金+ 利润)-基期净产值-(税金+利润 ) 第三步,计算劳动收入水平差额(工资水平 )劳动平均收入水平差额= 报告期劳动总收入一基期劳动平均收入报告期职工总数 第四步,计算职工教育投资增长额(可假定企业全员职工培训或部分职工教育投资):职工教育投资增长额=报告期年份教育投

47、资一基期年份教育投资 第五步,计算企业职工教育收益率第六步,计算企业职工教育经济收益:职工教育经济收益=职工教育投资增长额职工教育投资收益率职工受教育率28 【正确答案】 现行的教师工资制度是 1993 年 10 月党中央、国务院对包括中小学在内的事业单位进行的工资制度改革中确立的。其总体思路是制度脱钩、分类管理、区别对待。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a工资模式和工资构成。工资制度总称为中小学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制。教职工的工资由职务(技术) 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技术)等级工资在一定时间内为工资中相对固定的部分,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实行定期升级,适当体现

48、每年业绩差异的办法。津贴具有活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的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在各学校的全部工资总量构成中,职务等级工资占 70,津贴部分占 30。b职务(技术) 等级工资。新工资制度规定,教师、行政人员、工人分别实行职务等级工资标准。工资标准采取矩阵结构,一职数级,上下交叉,但上下职务等级的工资额一般不重复。c津贴制度。津贴是学校工资构成中的变量部分。它具体、直接、灵活地反映着教职工实际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在整个工资制度中具有特殊的职能。d正常增资制度。新工资制度对定期升级、正常增资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定期升级和定期调整工资标准两个方面。学校将实行严格考核、定期升级

49、制度。规定每两年调整一次工资标准和相应的津贴标准。e奖励制度。新的奖励制度的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贡献卓著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重大成果、做出重大贡献的教职员,要像做出重大贡献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一样给予重奖;二是对年度考核合格的教职工年终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的奖金。f对到艰苦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的鼓励政策。新工资制度规定,对于到条件艰苦地区和农村工作的毕业生,待遇从优。g工资管理体制。为强化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机制,并增强学校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机制,对学校教职工工资实行国家干预、宏观控制、分级管理和工资总额包干。新的学校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a与机关工资制度脱钩,建立了独立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工资制度。b突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强化了工资的激励机制。c工资水平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尤其是高级职务工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d建立了定期升级、正常增资的机制。e建立了教师工资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