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52.50KB ,
资源ID:83963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396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及答案与解析.doc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2011 年单选 17)关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未成年人罪犯不得判处罚金(B)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适用无期徒刑(C)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罪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 (2012 年单选 6)下列关于处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不满 18 周岁的犯罪人不得适用没收财产刑(B)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对罪行极其严重的未成年人罪犯,可以适用无期徒刑(D

2、)对未成年人因犯抢劫、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均可以假释3 (2013 年单选 4)甲(15 周岁) 拐骗一名男孩,准备将其出卖,后因小孩哭闹不止,甲对其进行殴打,造成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绑架罪(B)拐卖儿童罪(C)故意伤害罪(D)非法拘禁罪4 (2014 年单选 4)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对甲( )。(A)不追究刑事责任(B)应当追究刑事责任(C)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 (2014 年单选 7)人民法院认定,甲公司于 2011 年 12 月偷逃税款,构成犯罪,但该公司已于

3、2012 年 7 月宣告破产。对于甲公司的逃税犯罪行为( )。(A)不再予以追究(B)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C)按照单位犯罪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D)按照自然人犯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6 (2005 年单选 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 ) 。(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 (2006 年单选 5)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了杀乙,也顾不了那么多了,遂从100 米外向乙开枪,没想到居然打中了乙,致乙死亡。此案中甲杀害乙的罪过形式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D)过于自

4、信的过失8 (2007 年单选 6)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9 (2008 年单选 8)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10 (2009 年单选 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 )。(A)对危害结果发

5、生的心理态度不同(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11 (2009 年单选 8)甲在教育自己的小孩时,因方法粗暴致其重伤。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种认识属于( )。(A)对象认识错误(B)法律认识错误(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12 (2010 年单选 2)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 2 万元价格卖给他人。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 )。(A)法律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13 (2010 年单选 3)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

6、行为人( ) 。(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14 (2011 年单选 3)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5 (2011 年单选 13)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的犯罪(B)过失犯罪既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

7、也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C)过失犯罪未造成严重结果的,可以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即使未造成法津规定的受害结果,也应当定罪处罚16 (2012 年单选 10)甲雇用乙杀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作胡某而杀害。甲因此拒付“佣金” 。在本案中(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17 (2013 年单选 13)甲意图杀死李某,某夜来到李某家院门外,从门缝窥见院内有一黑影在移动,以为是李某,忙举弩射击。甲次日得知射死的是李某家的驴。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意外事件

8、(B)打击错误(C)故意毁坏财物罪(D)故意杀人罪18 (2014 年单选 8)甲和乙意图置常某于死地,甲持匕首向常某刺去,常某急忙躲闪,匕首刺中了乙,乙流血过多死亡。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故意杀人罪(既遂)(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未遂)(D)故意杀人罪(未遂) 与过失致人死亡罪19 (2015 年单选 3)甲欲杀死赵某,掐赵某脖子致其休克后,甲以为赵某死亡,将其投入河中,赵某溺水而亡。甲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B)过失致人死亡罪(C)故意杀人罪(未遂)(D)故意杀人罪(既遂)20 (2015 年单选 6)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9、)。(A)成立受贿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B)成立聚众淫乱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C)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毁坏财物的数额较大(D)成立传播淫秽物品罪,要求行为人认识到传播的是淫秽物品21 (2004 年单选 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二、多项选择题22 (2008 年多选 24)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有( )。(A)某国有公司明知他人进行走私,为其提供货款的(B)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为了单位利益,集体决定走私假币的(

10、C)自然人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后,该公司以实施走私为主要活动的(D)自然人以走私石油为目的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后,该公司大量走私石油的23 (2004 年多选 23)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D)坚持罪过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24 (2010 年多选 25)犯罪目的在定罪中的作用有( )。(A)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B)决定故意犯罪的既遂(C)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D)决定是否成立共同犯罪25 (2015 年多选 42)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认识错误的有(

11、 )。(A)甲以为在网上窃取“Q 币” 不犯罪而为之(B)乙以为杀死他人可以驱除恶灵而杀死他人(C)丙以为夜间在道路上追逐竞驶不犯罪而为之(D)丁把他人灌醉后拿走其随身财物,辩称自己犯的是盗窃罪26 (2016 年多选 44)下列情形中,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的有( )。(A)甲殴打张某时,失手打中了路人李某,致其重伤(B)乙认为家长教训孩子天经地义,经常在家殴打孩子(C)丙误以为前来抓捕自己的警察赵某是仇家,挥棍将其打成重伤(D)丁开车欲撞死钱某,钱某被撞后倒地昏迷,丁误认为其已死亡于是离去三、简答题27 (2014 年简答 51)简述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四、辨析题28 (2009 年

12、辨析 28)请根据有关刑法原理和规定,对“无罪过就无犯罪” 这一说法进行辨析。29 (2013 年辨析 55)常言道:“ 不知者,不为罪。” 请结合我国刑法学中的认识错误理论加以辨析。30 (2016 年辨析 55)有人认为:“ 没有杀人的目的,就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请运用相关刑法理论和规定进行辨析。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最高法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 15 条第 2 款规定,对未成年人可以适用罚金刑,只不过对未成年人判处罚金刑时,应当依法从轻

13、或者减轻判处,并根据犯罪情节,综合考虑其缴纳罚金能力,确定罚金数额。但罚金额最低数额不得少于500 元人民币。据此,A 项表述错误。上述司法解释第 13 条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据此,B 项表述正确。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C 项表述错误。刑法第 49 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据此,对于不满 18 周岁的人犯罪,无论罪行多么严重,都不适用死刑,包括不适用死缓,故 D 项表述错误。【

14、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 15 条第 1 款规定,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应当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对未成年罪犯实施刑法规定的“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一般不判处财产刑。据此,A 项表述错误。刑法第 17 条第 3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据此,B 项表述错误。上述司法解释第13 条第 1 款规定,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据此,C 项表述正确。刑法第 81 条第

15、2 款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D 项表述过于绝对,是错误的。【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仅对刑法第 17 条第 2 款规定的 8 种犯罪负刑事责任,这 8 种犯罪是具体的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因此,甲对拐卖儿童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对故意伤害罪(重伤) 要负刑事责任,故选 C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18 条第

16、 2 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 4 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甲醉酒驾驶,撞死一行人后逃逸,属于醉酒的人犯罪;在被追赶时精神病复发,因而可断定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但其犯罪时精神是正常的,因而对甲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可见,选 B 项,不选 A 项。对于醉酒的人犯罪,不适用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故不选 C、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201 条、第 211 条规定,单位犯逃税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逃税罪的规定处罚。最高人民检察院(简称最高检)关于涉嫌犯

17、罪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如何进行追诉问题的批复中指出,涉嫌犯罪的单位被撤销、注销、吊销营业执照或者宣告破产的,应当根据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相关规定,对实施犯罪行为的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对该单位不再追诉。根据上述规定,甲公司构成逃税罪的单位犯罪,但对甲公司不再追诉,仅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这里的“直接责任人员”包括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见,选 C 项,不选 A、D 项。由于对甲公司不再追诉,故不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

18、法律认识错误包括假想犯罪、假想非罪和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行轻重发生误解(此罪、刑误以为彼罪、刑)。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可见,不选 A 项。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属于犯罪对象认识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的认识没有错误,则对刑事责任不产生影响。可见,不选 B 项。手段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的成立,但是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可见,不选 C 项。客体认识错误,则依据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比如,甲认为乙包中藏有钱财实施抢劫,而乙包中实际藏有手枪,据此应当排除甲抢劫枪支的故意,即应当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而

19、非抢劫枪支罪。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在意志因素方面的表现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积极追求,间接故意是放任、任凭事态发展。据此,本题表述中,甲积极追求乙的死亡,其罪过形式是直接故意。可见,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事实认识错误分为客体错误、对象错误、工具错误、行为性质的认识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本题表述中,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行为偏差)。打击错误即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对于打击错误一般采取法定符合说,假如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因行为偏差)实际打击的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

20、致,不妨害行为人对误击的目标承担故意罪责。本题表述中,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作为张三杀死。两个打击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不妨碍杀人故意的承担;甲致乙死亡,构成既遂,所以,应当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区分各类罪过形式的差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各类罪过形式的区分可以概括为: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必然性,又实施行为,为直接故意(希望发生);行为人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却实施行为的,仍为直接故意,但若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则为间接故意(任其发生);如果行为人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却造成结果发生的,则为过于自信

21、的过失(不希望发生);如果因行为人麻痹大意导致危害结果发生,则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认识不到发生)。本题表述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伤害丙,虽然不积极追求但却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系间接故意。可见,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过于自信过失与间接故意具有相似之处:二者均认识到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认识因素相同。可见,不选 B、D 项。二者都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即都不是积极追求。可见,不选 C 项。但二者的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关键区别在于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放任,即危害结果发生也罢,不发生也罢,都不在乎,甚至纵容危害结果

22、发生。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是否定,即危害结果的发生是违背行为人意愿的。可见,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中的“假想非罪”。本题表述中,甲粗暴的教育方法致小孩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而甲却误以为不构成犯罪,属于假想非罪。可见,选 B 项。A、C、D 项表述都属于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故不选 A、C、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 2 万元的价格卖给他人,构成拐卖儿童罪,甲却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这种认识错误属于法律认识错误中的“假想非罪”。可见,选 A

23、项。B、C、D 项表述都属于事实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刑法第 16 条规定了无罪过事件: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无罪过事件之所以不认为是犯罪,就是因为行为人没有罪过,即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无罪过即无责任。可见,选 C 项。不选 A 项的理由:过于自信的过失为有认识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为无认识的过失,但行为人有过失,构成过失犯罪。不选 B 项的理由:无罪过事件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对危害结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但疏忽大意的过失却构

24、成过失犯罪。不选 D 项的理由:无罪过事件与故意和过失的心理态度有关,但与犯罪的主体条件无关。【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间接故意包括 3 种情形:(1)为实现某个犯罪意图或目的,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发生。(2)为实现某个非犯罪的意图或目的,而放任犯罪结果发生。(3)突发性故意犯罪,不计后果,放任结果发生。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第(1)种情形,即甲主观上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可能导致儿子也中毒死亡的结果,但仍然放任该结果发生,是间接故意,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过失可以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无论何种过失,都是已经预见

25、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可见,A 项表述错误。作为和不作为是危害行为在客观上的两种基本形式,故意与过失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时主观心理态度的两种基本形式。不能认为作为都是故意,不作为都是过失。实际上,作为和不作为都是既有故意,也有过失。例如,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都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都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可见,B 项表述正确。过失犯罪根本不存在停止形态问题,也无所谓未遂、预备、终止等说法,更谈不上按照犯罪未遂从轻或减轻处罚的问题,刑法第 15 条第 2 款也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比照处理。刑法中所规定的过失犯罪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必须以造成法定的

26、严重后果为构成要件。即便具有高度危险的过失行为,也要造成严重后果。可见,C、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打击错误,对于打击错误,因为两个打击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所以不影响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可见,选 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象错误是指误将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或者犯罪对象不存在而误以为其存在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本题表述中,甲欲杀害的人为李某,却误将李某家的驴当成李某并将其杀死,属于对象错误。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但因对象认识错误而未得逞,应按故意杀人罪未遂处理。可见,选 D 项。【知识

27、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对于打击错误一般采取法定符合说,假如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因行为偏差)实际打击的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不妨害行为人对误击的目标承担故意罪责。本题表述中,甲持杀人的故意,预想刺杀常某而错误刺中乙,致乙死亡。两个打击目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一致,不妨碍杀人故意的承担;甲致乙死亡,构成既遂,所以,应当成立故意杀人罪的既遂。可见,选A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表述的情形属于因果关系认识错误,即甲掐赵某脖子致其休克,甲误以为赵某死亡,但实际上赵某并没有死亡。为了逃避罪责,甲将被害人溺死。殊不知

28、,后实施的抛“尸“河中的行为淹死了被害人。在这种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的情况下,甲主观上存在杀害赵某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也确实是由他的行为直接造成的,因而其因果关系的错误认识不影响其刑事责任,甲仍应负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刑事责任。可见,选 D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故意的认识内容包括对犯罪构成事实所述情况的认识,包括对行为、结果及二者的因果关系,以及对行为对象的明确认识;还包括对行为及其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认识。选 D 项,因为 D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对行为对象的明确认识。不选 A 项,因为故意认识的内容是主观方面的范畴,而对国家工作人员

29、的认识属于对行为主体的认识,并非故意认识内容的范畴。不选 B、C 项,因为故意认识的内容针对的是犯罪构成事实所述情况的认识,而非对行为违法性或数额的认识。【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形式上看,参加恐怖组织行为往往是参加恐怖组织后实施的杀人、放火、绑架等犯罪的预备行为,但由于恐怖组织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因此,我国刑法把参加恐怖组织行为本身作为犯罪单独加以规定,即将重大犯罪的预备行为直接规定为实行行为犯罪,此所谓“预备行为实行化”。这样,参加恐怖组织罪就成为实行犯,行为人只要实行参加恐怖组织的行为就构成犯罪,故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二、多项选择题22 【正

30、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A、B 项表述的情形符合单位犯罪的构成条件,构成单位犯罪,故选 A、B 项。单位犯罪案件司法解释第 2 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据此,C 、D 项表述的情形不构成单位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罪过即犯罪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罪过只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可见,A 、B 项说法正确。罪过的内容仅限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而不包括对危害行为的心理态度,故C 项说法错

31、误。罪过责任原则是指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必须证明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罪过。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存在罪过,无论发生的危害后果多么严重,都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主观归罪”即只要行为人主观上存在罪过,不论其他客观要件是否齐备,都认定为犯罪。可见,坚持罪过责任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反对“主观归罪”,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见,D 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希望通过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实现某种犯罪结果的心理态度。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存在犯罪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目的。犯罪目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问题上,在法律标

32、明犯罪目的的犯罪中,特定的犯罪目的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对于法律未标明犯罪目的的直接故意犯罪,犯罪目的也是犯罪构成主观方面必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犯罪目的的作用就是决定某些犯罪的成立,或决定某些犯罪的性质,从而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此罪与彼罪的标准。可见,选 A、C 项。不选 B项的理由:决定故意犯罪既遂的标准是犯罪构成,具体有实害犯、行为犯、危险犯之分。犯罪目的不能成为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不选 D 项的理由:犯罪目的与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无直接联系,犯罪目的不是认定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要件。【知识模块】 刑法学2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A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盗窃罪,

33、但甲以为不构成犯罪,这是假想非罪;C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危险驾驶罪,但丙以为不构成犯罪,这是假想非罪; D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抢劫罪,但丁误以为是盗窃罪,这是误以为此罪为彼罪。A 、C 、D 项表述都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 项表述的情形构成故意杀人罪,乙在杀死他人时不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故不选 B 项。【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包括法律认识错误和事实认识错误。A 项表述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行为偏差。B 项表述属于法律认识错误。C 项表述的是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对象错误。D 项表述属于事实认识错误中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三、简答题27

34、 【正确答案】 (1)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有所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对危害结果所持的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对危害结果持否定态度,间接故意持放任态度。【知识模块】 刑法学四、辨析题28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任何犯罪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态度支配下实施的,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是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的统一。如果缺乏罪过即犯罪的故意或者过失,行为人的行为就不能构成犯罪。(3)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必须是由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的。如果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

35、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29 【正确答案】 (1)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2)“不知者,不为罪”可以理解为行为人因为对于法律或者事实产生错误认识,因此不构成犯罪。在刑法理论中,认识错误分为两种:法律的认识错误和事实的认识错误。(3)法律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根据刑法理论,法律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行为人的犯罪成立。事实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客观事实有不正确的理解。根据刑法理论,行为人对客观事实产生错误认识的,一般应成立故意犯罪或者过失犯罪;但如果行为人不可能认识到有关事实的,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因此,“不知者,不为罪” 这一俗语并不完全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30 【正确答案】 (1)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2)故意杀人罪的主观罪过表现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基于杀人的目的而实施该行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虽然没有杀人目的,但实施该行为,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的,也构成故意杀人罪。【知识模块】 刑法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