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70 及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2 ( )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过了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法定事由消失后重新计算追诉期限的制度(A)时效中断 (B)时效中止(C)时效延长 (D)时效终结3 刑法第 175 条规定:“以
2、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种罪状形式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4 拐卖妇女、儿童罪属于( )(A)学理罪名 (B)选择罪名(C)单一罪名 (D)不确定罪名5 我国刑法中目前存在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的罪名是( )(A)绑架罪 (B)劫持航空器罪(C)故意杀人罪 (D)抢劫罪
3、6 刑法第 287 条规定的“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国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定罪处罚”,这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7 刑法第 133 条规定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第 285 条规定的“违反国家规定”属于( )罪状(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 (D)引证罪状8 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模式为( )(A)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B)绝对确定的法定刑(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和绝对确定的法定刑9 刑法第 230 条规定:“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逃避商品检验,将必须经商检机
4、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使用,或者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出口商品未报经检验合格而擅自出口,情节严重的,处”这属于( )(A)空白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D)引证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10 我国刑法分则对 10 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 )为序(A)与刑法总则的密切程度(B)习惯排列顺序(C)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D)刑罚轻重程度11 建立我国刑罚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 )(A)犯罪对象 (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 (D)犯罪的直接客体12 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子开办公司筹措资金,应外国人乙的要求,潜入单位保密室,将一件国家机密级文
5、件复印后出卖给乙。经查,乙实为间谍,甲不知情。甲的行为构成( )(A)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C)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D)间谍罪13 甲出版宣传“ 港独” 的图书,乙阅读其内容后大量翻印出售,乙的行为构成( )(A)侵犯著作权罪 (B)煽动分裂国家罪(C)非法经营罪 (D)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4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哪种情形( )(A)只能是故意(B)只能是过失(C)故意和过失均可以(D)只能是直接故意15 下列关于分裂国家罪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A)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B)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C)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6、包括境内外公民(D)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呵以是商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16 甲在仓库区放火,起火后即离开,值班人员及时发现组织人员扑灭,未造成严重损失。甲的行为属于( )(A)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未遂(B)放火罪的既遂(C)放火罪的未遂(D)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既遂17 甲投掷杀伤力巨大的炸弹至乙位于居民楼 6 楼的家中,意图炸死乙。炸弹爆炸后炸死乙,并未造成其他任何危害后果。甲的行为构成( )(A)爆炸罪(既遂)(B)爆炸罪(未遂)(C)故意杀人罪(既遂)(D)故意杀人罪(既遂) 与爆炸罪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18 甲为泄愤,在 20 楼的家中向楼下人群中丢一烟灰缸,砸死人群中的乙。甲的行为属
7、于( )(A)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投放危险物质罪(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19 甲夜间在停车场盗窃第二天即将使用的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价值 5 万元,甲盗窃后变卖获利 1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故意毁坏财物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 (D)破坏交通设施罪20 甲组织、领导某恐怖组织,并与其他同伙共同劫持某民航客机,甲等人在强奸并杀害一反抗的空姐后将飞机控制,不久被飞机安全员乘机制服,未造成其他损害。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应当以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一罪定罪处罚(B)仅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数罪并罚(C)应当认定为
8、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数罪并罚(D)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21 市公安局局长甲调任省政法委专职副书记后,将公务配枪藏于家中,拒不上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非法持有枪支罪(B)私藏枪支罪(C)盗窃枪支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22 甲在生产作业期间,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供电线路短路,引起火灾,烧毁厂房,致 3 名工人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万元。甲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23 教员甲在大学校园内练习驾驶技术,错把油门当刹车,导致驾驶
9、的汽车突然冲出撞死一名大学生。甲的行为属于( )(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重大责任事故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24 甲酒后驾车缓慢行驶,此时乙高速逆向行驶,甲及时刹车仍未能防止事故发生,乙当场死亡,甲受轻伤,经查事故发生时甲血液酒精含量为 50 mg100 ml。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B)构成交通肇事罪(C)构成危险驾驶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5 关于追诉时效,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10、甲犯劫持航空器罪,即便经过 30 年,也可能被追诉(B)乙于 2013 年 1 月 10 日挪用公款 5 万元用于结婚,2013 年 7 月 10 日归还。对乙的追诉期限应从 2013 年 1 月 10 日起计算(C)丙于 2000 年故意轻伤李某,直到 2008 年李某才报案,但公安机关未立案。2014 年,丙因他事被抓。不能追诉丙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D)丁与王某共同实施合同诈骗犯罪。在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期届满前,王某单独实施抢夺罪。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应从王某犯抢夺罪之日起计算26 关于追诉期限的规定说法正确的是( )(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B)法定最高
11、刑为 5 年以上不满 10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10 年(C)法定最高刑为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 15 年(D)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 20 年27 关于大赦和特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赦既赦其刑,又赦其罪(B)特赦只赦其刑,不赦其罪(C)特赦后再犯罪的,不构成累犯(D)特赦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国家主席发布特赦令28 下列行为构成间谍罪的是( )(A)参加间谍组织(B)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C)接受间谍组织代理人的仟务(D)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简述特赦和大赦的主要区别
12、。30 简述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共同特征。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模拟试卷 170 答案与解析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时效中断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已经过了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我国刑法第 89 条第 2 款规定:“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所谓“又犯罪”,包括故意犯罪、过失犯罪、重罪、轻罪、与前罪同种罪或不同种罪,无论什么罪,只要又犯罪,前罪的追诉期限即中断,其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
13、同时,后罪的追诉期限也开始计算。考生应当注意区分时效中断与时效延长的区别。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第 88 条的规定,时效延长的情形有:(1)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知识模块】 刑法学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只规定了时效中断和时效延长。因而选项 BD 不正确。时效延长,是指在追诉期限内,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追究犯
14、罪人的刑事责任不受追诉期限制的制度。因而选项 C 应予排除。【知识模块】 刑法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罪状是刑法分则条文对某种具体犯罪特征的描述。简单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这种犯罪的特征易于被人理解和把握,无需在法律上作具体的描述。A 选项错误。叙明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为了准确的定罪量刑,绝大多数刑法分则条文采用叙明罪状。题干中对高利转贷罪的行为方式作了明确的规定,属于叙明罪状。B 选项正确。空白罪状即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C 选项错误。
15、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学理罪名是刑法理论上根据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内容,对犯罪所概括出的罪名。学理罪名不具有法律效力,而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法定罪名。A 选项错误。选择罪名是指同一刑法分则条款规定的某种具体犯罪的罪状中包含了行为方式与行为对象的多种结合形式,而这些结合形式都可以独立为单独罪名的情况。选择罪名可以包含多种行为方式或者多种行为对象,也可以既包含多种行为方式也包含多种行为对象。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两种行为对象,属于选择罪名,B 选项正确。单一罪名是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
16、,只能反映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拐卖妇女、儿童罪,可以分解为拐卖妇女罪和拐卖儿童罪,C 选项错误。不确定罪名,是指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使用不同名称的罪名。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具有确定性,因此在我国现在的刑法中不具有不确定的罪名。D 选项错误。本题只需考生掌握选择罪名和单一罪名的区分即可。【知识模块】 刑法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刑法第 239 条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
17、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刑法修正案(九)已经将绑架罪加重情节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修改为相对确定的法定刑。A 选项错误。刑法第 121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航空器遭受严重破坏的,处死刑。”劫持航空器罪的结果加重犯,是我国刑法目前唯一一处绝对确定的法定刑。B 选项正确。刑法第 232 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C 选项错误。根据 刑法第
18、 263 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八种严重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简单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只简单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而不作更多的解释。A 选项错误。叙明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详尽描述具体犯罪的基本特征。B 选项错误。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C 选项错误。引证罪状即引用刑法分则的其他条款来说明某种犯罪的特征。D 选项正确
19、。【知识模块】 刑法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的特征,而只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违反其他的法律法规是构成某种犯罪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该犯罪也就不能成立。【知识模块】 刑法学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根据刑事立法实践和刑法理论,法定刑可以分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我国现行刑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即在刑法条文中对某种犯罪规定一定的刑种和刑度,并明确规定出最低刑和最高刑。【知识模块】 刑法学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条的“违反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规定”,属于空白罪状;其他的描述
20、,具有叙明罪状的典型特征,两者并存于该条文之中。【知识模块】 刑法学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刑法分则中具体犯罪的排列依据是以其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由重到轻排列为主,兼顾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知识模块】 刑法学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根据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范围的不同,理论上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1)一般客体即共同客体,是指一切犯罪所共同侵害的客体。这个客体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2)同类客体即分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同类客体是某一类犯罪的一种共同属性,它是我国刑法对犯罪分类的重要基础。(3)直接客
21、体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客体,也就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某个具体部分。【知识模块】 刑法学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国家机关公文,是指以国家机关名义制作的处理公务的书面文件,包括命令、决定、通知、指示、函电等。甲买卖的不是国家机关公文,而是国家机密,因此不成立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A 选项错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将自己掌管或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给不该知悉此项秘密的单位或个人。甲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不能构成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并且,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不能明知是境外的人员而向其泄漏。B 选项错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22、、情报罪即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甲的行为符合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的犯罪构成,C 选项正确。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与间谍罪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即是否有从事间谍活动的故意,如果明知则构成间谍罪,没有则构成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甲不知乙为间谍,不构成间谍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23、 侵犯著作权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他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合法作品,如果是以营利为目的盗版发行明知具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者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内容的作品的,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而应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A 选项错误 煽动分裂国家,是指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乙明知出版物中具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而盗版复制发行的行为,实质上相当于自己在从事煽动分裂国家行为,因此符合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犯罪构成。B 选项正确。如果以营利为目的盗版发行他人非法出版物,又
24、不能认定为煽动分裂国家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锥、侮辱罪、诽谤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的,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罪。但本题中乙的行为构成煽动分裂国家罪,则不构成非法经营罪。C 选项错误。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对象相同,必须是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合法的作品。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均可以。【知识模块】 刑法学1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知识模块】 刑法学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故意毁损财物罪是指故意毁损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恶
25、劣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未造成较大损失,但是已经实际危及公共安全,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的犯罪,因此 A 选项错误。关于放火罪既遂标准,有多种学说,法硕考试的观点是“独立燃烧说”,即只要放火的行为将目的物点燃后,已经达到脱离引燃媒介物也能够独立燃烧的程度,即使没有造成损害后果,也视为放火罪既遂。甲放火行为已经实施完毕,且已经达到独立燃烧的程度,构成放火罪的既遂。B 选项正确,C 选项错误。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在生产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范,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他后果的行为。本罪应当从两点把握:第一,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发生在生产作业领域内的特殊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第二
26、,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过失。甲并不是在生产作业中的人员,并且主观心态为故意,不能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爆炸罪是针对不特定人或者不特定公私财产故意引发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甲故意引发爆炸物,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就构成爆炸罪的既遂,不需要造成实际损害后果。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爆炸罪与以爆炸方法故意杀人的区别在于,其使用的爆炸方法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危及公共安全以爆炸罪定罪处罚;没有危及公共安全的,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 选项错误。注意区分法硕考试与司法考试的观点上的差别,法硕考试重在从罪与罪之间的区别把握,一旦构成放火
27、罪、爆炸罪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只将造成的死伤后果作为其加重结果,不再单独认为构成故意杀人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罪方法的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注意本罪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以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财物为侵害对象。不要把不特定简单理解为是谁都可以,这里不特定是指受害范围大小是不特定的。甲丢下一个烟灰缸无论砸到谁,也只能砸到一个人,因此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A 选项错误。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针对不特定的多数人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
28、公共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危险物质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通过化学作用的方式危害人、财、物的物质,而不是指任何具有危险性的物质。B 选项错误。甲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仍然实施了危害行为,放任危害后果发生,造成了乙死亡的后果,成立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 C 选项正确。过失分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是指行为人预料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轻信能够避免,结果未能避免造成了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是指行为人应当预料但未能预料到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造成损害结果发生的行为。本题里甲明知可能发生危害后果,但未采取任何手段避免危害,对危
29、害结果发生存在放任心态,因此不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甲盗窃汽车发动机,数额较大,完全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应当认定为盗窃罪。A 选项正确。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损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恶劣的行为。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必须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构成取得型财产犯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劫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等)。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汽车发动机,并将其变卖,不能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B 选项错误。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船只、航空器、电车,
30、足以使前述的各类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甲盗窃的是汽车发动机,汽车没有了发动机将不能行驶,因此不可能造成倾覆、毁坏,从而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因此不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C 选项错误。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等交通设施,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甲的行为对象并不是交通设施,因此不能成立破坏交通设施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策划组织、领导或者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该罪是一个行为犯,行为人只要具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就构成组织、领导、
31、参加恐怖组织罪,如果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之后,又从事暗杀、绑架、放火、爆炸、劫持交通工具等其他犯罪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A 选项错误。劫持航空器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在劫持并控制航空器以后,又实施滥杀无辜、强奸妇女等犯罪行为,应当以劫持航空器罪与所实施的犯罪数罪并罚。B 选项错误。甲等人实施的强奸行为,与劫持航空器罪,没有任何通常的牵连关系,因此应当单独评价强奸行为,应当认定为组织、领导恐怖组织罪、劫持航空器罪、强奸罪,数罪并罚。C 选项正确。行为人以杀人、伤害、损坏航空器等方法劫持航空器的,其犯罪的暴力方法中已经包含了这些内容,这些犯罪与劫持航空器罪具有通常的
32、牵连关系,应当仅评价为劫持航空器罪一罪。甲等人通过实施故意杀人的行为,排除反抗,达到控制航空器的行为,被劫持航空器罪所包含,无需单独评价,因此 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非法持有枪支,是指不符合配备枪支条件的人员,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擅自持有枪支的行为。甲作为公安局局长具备配备枪支的条件,所以不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A 选项错误。私藏枪支,是指依法配备枪支的人员,在配备枪支条件消除后,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私自藏匿所配备的枪支拒不交出的行为。甲在调任后便丧失了配置枪支的条件,甲应当将所有的枪支上交,但甲违反枪支管理法律规范,将枪支藏匿且拒不交出,符合
33、私藏枪支罪的构成要件。B 选项正确。盗窃枪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他人占有的枪支的行为。甲藏匿自己占有的枪支,不具有占有他人枪支的故意,不构成盗窃枪支罪。C 选项错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罪名,只有在不能构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又实施了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等价的行为才能构成本罪。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失火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都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过失犯罪,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发生的场合不同,失火罪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过失犯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发生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过失犯罪。本题的火灾发生在生产、作业领域,不构成失火罪,构
34、成重大责任事故罪。A 选项说法错误, C 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 233 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如果其他罪名中包含了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则以其他罪名定罪处罚,不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BD 选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交通肇事罪必须发生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大学校园归学校管理,不属于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因此不能构成交通肇事罪。A 选项错误。成立故意
35、杀人罪要求明知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后果,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甲既没有预料到练车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也没有希望或者放任的主观心态,而是排斥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不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B 选项错误。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正常的生产、工作安全,因此必须发生在生产、作业中,甲的行为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成立重大责任事故罪。C 选项错误。甲应当预料到自己的驾驶技术生疏而在校园练车可能会造成危害后果,但因疏忽大意没有预料到,并且造成了他人死亡的危害后果,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 选项正确。【知
36、识模块】 刑法学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甲虽然酒后驾车,但行驶缓慢,紧急情况下又及时采取刹车措施,说明甲的意识是清醒的,即甲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与乙死亡后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无需对乙死亡的后果负责,所以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此外甲的酒精浓度未达到危险驾驶罪的成立标准,因此甲不构成危险驾驶罪。综上,甲不构成犯罪。A 选项正确。依前述,甲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与乙死亡后果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无需对乙死亡的后果负责,所以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但不能免除甲在行政法上的责任。B 选项错误。危险驾驶罪中的醉酒驾车,要求血液中酒精含量在 80 毫克100 毫升以上,甲血液中酒精含量未达到醉驾的标
37、准,因此不成立危险驾驶罪。C 选项错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兜底罪名,只有不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的任何一种犯罪,且行为与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具有相当性时才可能构成该罪。另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故意犯罪,甲明显不具有造成乙死亡的故意心态,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25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期限为 20 年,如果 20 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
38、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劫持航空器罪法定最高刑为死刑,即便经过 30 年也可能被追诉。A 选项说法正确。乙于 2013 年 1 月 10 日挪用公款5 万元用于结婚,至 7 月 10 日归还的行为属于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乙自超过三个月未还时成立挪用公款罪,因此应从 2013 年 4 月 10 日起计算追期限。B 选项说法错误。丙故意伤害致人轻伤法定最高刑为 3 年,追诉时效为 5 年,2008 年已经过追诉时效。C 选项说法正确。在共同犯罪中,在追诉期限以内有再犯罪的共犯人,其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内没有再犯罪的共犯人,其犯罪的追诉期限并不中断,
39、所以对丁合同诈骗罪的追诉时效并不中断。D 选项说法错误。【知识模块】 刑法学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根据刑法第 87 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 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知识模块】 刑法学2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大赦与特赦是赦免的两种类型,选项 A、B 正是两者的区别点。选项 C 错误,因为特赦后再犯罪的,如果
40、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 刑法第65 条、第 66 条中的“赦免”是指特赦。选项 D 是正确的,参见 宪法第 67 条、第 80 条的规定。【知识模块】 刑法学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间谍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以上情形构成一种即成立间谍罪,故 ABCD 均正确。【知识模块】 刑法学简答题第 26-27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9 【正确答案】 (1)大赦是赦免一定种类或不特定种类的犯罪,其对象是不特定的犯罪人;特赦是赦免特定的犯罪人。(2)大赦既可以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也可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前;特赦只能实行于法院判决之后。(3)大赦既可赦其罪,又可赦其刑;特赦只能赦其刑,不能赦其罪。(4)大赦后再犯罪不构成累犯;特赦后再犯罪,如果符合累犯条件,则构成累犯。【知识模块】 刑法学30 【正确答案】 (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自然人,且多数犯罪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的心理状态。【知识模块】 刑法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