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宪法学(宪法基本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2012 年单选 8)(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导(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是( )。(2011 年单选 4)(A)执政为民 (B)公
2、平正义(C)服务大局 (D)依法治国3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能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9)(A)法治强调良法之治(B)法治的目的在于依法行政(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4 下列关于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0)(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5 下列关于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11 年单选 15)(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
3、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6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执政党政策的共同点在于( )。(2009 年单选 5)(A)表现形式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C)稳定性程度相同(D)实施途径相同7 依据人的认知阶段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 )。(2009 年单选 11)(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8 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9 年单选 15)(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B)法律
4、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9 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0 年多选 51)(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互相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10 法律与道德相比较而言,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2009 年单选 12)(A)法律的要求更高(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11 下列宪法文件中,明确规定“权利无保障和分权
5、未确定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的是( )。(2012 年单选 23)(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 独立宣言(C)法国 人权宣言(D)苏俄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12 下列关于我国“ 八二宪法 ”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2013 年单选 20)(A)我国采用修正案方式对宪法进行修改始于“八二宪法”(B) “八二宪法” 和四个修正案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现行宪法(C) “八二宪法” 仍将国家机构一章置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之前(D)“八二宪法 ”继承并发展了“五四宪法”好的传统与基本原则,废弃了“七五宪法”与“七八宪法 ”中不适宜的内容13 我国宪法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
6、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的是( )。(2011 年单选 23)(A)1988 年宪法修正案(B) 1993 年宪法修正案(C) 1999 年宪法修正案(D)2004 年宪法修正案14 2004 年我国宪法修正案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0 年单选 23)(A)首次采用“ 私有财产权” 的概念(B)明确规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地位(C)确立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D)规定了对私有财产征收、征用并给予合理赔偿制度(E)A15 根据我国 2004 年宪法修正案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制度是( )。(2009 年单选
7、 20)(A)人权保障制度(B)劳动保障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D)文化保障制度16 根据马克思主义宪法理论,下列关于宪法本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1年单选 18)(A)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B)宪法是全民意志和利益的反映(C)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D)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17 我国宪法规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体现的宪法基本原则是( )。(2013年单选 16)(A)法治(B)权力制约(C)人民主权(D)人权保障18 在资本主义宪法原则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的是(
8、)。(2009 年单选 16)(A)人民主权原则(B)基本人权原则(C)法治原则(D)权力制衡原则19 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的启蒙思想家是( )。(2010 年单选 19)(A)孟德斯鸠 (B)洛克(C)卢梭 (D)霍布斯20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宪法性法律的是( )。(2011 年单选 16)(A)选举法 (B)侵权责任法(C)劳动法 (D)婚姻法2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宪法渊源的是( )。(2011 年单选 17)(A)宪法典 (B)宪法惯例(C)宪法判例 (D)国际条约22 在形式意义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属于( )。(2011 年单选 22)(A)成文宪法
9、、刚性宪法和民定宪法(B)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协定宪法(C)成文宪法、刚性宪法和钦定宪法(D)不成文宪法、柔性宪法和钦定宪法23 最早提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分类的学者是( )。(2013 年单选 15)(A)蒲莱士(B)戴雪(C)西哀耶士(D)洛克2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宪法调整的社会关系是( )。(2010 年单选 31)(A)国家与公民之间的关系(B)政党内部的关系(C)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D)国家机关内部的关系25 按照法国思想家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的主体是( )。(2009 年单选 18)(A)国民(B)立法机关(C)制宪会议(D)宪法起草机关26 下列关于制宪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10、 )。(2012 年单选 18)(A)制宪权通常由人民直接行使(B)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理论的是英国思想家洛克(C)制宪权、修宪权和立法权属于同一层级的权力形态(D)国民成为制宪权的主体是现代宪法的特点之一,为现代各国宪法所普遍承认27 最早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进行调整和完善的国家是( )。(2009 年单选17)(A)英国 (B)美国(C)德国 (D)中国28 下列对特定国家宪法解释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0 年单选 21)(A)法国采用国家元首解释体制(B)饿罗斯采用立法机关解释体制(C)美国采用司法机关解释体制(D)德国采用公民团体解释体制29 在宪法理论上,宪法监督是宪法
11、保障的核心内容。其具体监督方式是( )。(2011 年单选 19)(A)违宪审查 (B)宪法遵守(C)宪法制定 (D)宪法修改30 在宪政实践中,由特定机关对立法进行审查并处理的制度是( )。(2009 年单选19)(A)行政诉讼制度 (B)审判监督制度(C)法律监督制度 (D)违宪审查制度31 关于我国的宪法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 年单选 17)(A)全国人大有权撤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B)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改变国务院制定的不适当的行政法规(C)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D)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
12、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32 近期,几位法学教授撰文指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与我国现行宪法相抵触。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宪法监督的规定,他们可以( )。(2010年单选 27)(A)向国务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B)向最高人民法院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C)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D)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33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2012
13、年多选 46)(A)法制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34 下列关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09 年多选 49)(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B)法律决定国家的性质(C)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35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2012 年多选 51)(A)大学生贾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犯罪(B)农民工史某年底仍未拿到劳动报酬,自认倒霉(C)公务员王某
14、认为法律是治理官员贪污腐败最行之有效的途径(D)消费者薛某以产品质量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销售方进行损害赔偿36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 )。(2010 年多选 50)(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37 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2011 年多选 49)(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38 下列选项中,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宪法原则的有( )。(2013 年多选 52)(A)议会至上(B)有限政府(
15、C)分权制衡(D)联邦与州的分权39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 2004 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 )。(2012 年多选 56)(A)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C)国家建立健全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D)在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40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表现有( )。(2012 年多选 54)(A)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B)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社会团体和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D)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
16、究41 下列关于宪法优位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 年多选 53)(A)法律必须受宪法的约束(B)行政法规不得同宪法相抵触(C)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有明确的宪法依据(D)宪法优位要求在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上遵循法律优位原则42 从宪法的形式特征看,我国现行宪法属于( )。(2010 年多选 59)(A)成文宪法 (B)协定宪法(C)刚性宪法 (D)人民民主宪法43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享有宪法修改提议权的主体包括( )。(2010 年多选52)(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国家主席(C) 15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执政党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17、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4 简述我国现行宪法的修改制度。(2011 年简答 65)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5 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裁判文书中的“法官后语”,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予其父母和其妻周某补偿款 2 万元和 9 万元。黄父、黄母拿到 2 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 1 万元,并在
18、法官后语中写到:“法律虽然可以公正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替代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互相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 1 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法律文化 ?(2)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2013 年分析 67)46 2008 年 7 月,某省会城市人大常委会第 S 次会议审议了该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 )(以下简称“ 草案”),该草案第 N 条规定,“公交车乘客不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驾驶员、售票员有权劝导其让座,对于拒不让座者
19、,可以拒绝其乘坐,市政主管部门还可以处以 50 元罚款。”在草案讨论过程中,甲认为该规定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中找到,乙认为该规定不具有合理性,其根据可以从法与道德的区别中找到。请结合上述材料,从甲、乙观点中选择您较为认同的观点(只能选择其中一种观点),并依据法与道德关系的理论进行分析。(2012 年分析 67)47 2009 年底,五位法学教授认为国务院 2001 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简称 拆迁条例) 与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相抵触。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拆迁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这一行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启动拆迁条例的修改程序,召开专家研讨会,公
20、布草案征求民意,于 2011 年1 月颁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请结合我国宪法的规定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法学教授对 拆迁条例提出审查建议的宪法和立法依据是什么?(2)针对该审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进行何种处理?(3)国务院在制定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过程中,广泛听取民意的宪法和立法依据又是什么?此举反映了立法的何种原则?(2012 年分析 68)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48 联系实际,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保障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2010 年论述 70)49 联系当前实际,论述现代法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2013 年论述 70)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