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60.50KB ,
资源ID:84023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02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在我国,静态意义上的法制是指( )。(A)法律制度(B)立法、执法、守法和对法律实施的监督(C)依法办事(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现代意义上的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B)执法的民主化(C)司法的民主化(D)依法办事3 法和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A)法高于国家,是国家的基础(B)国家权力大于法,是法的根据(C)两者相互依赖,互相支持(D)二者相互独立

2、,互不依附4 就国家与法的关系而言,能影响以至于决定法的形式的最主要因素是( )。(A)国家所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B)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政策(C)国家的中心任务(D)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5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表述,正确的有(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D)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6 下列有关法律和国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没有无国家的法律(B)没有无法律的国家(C)法律和国家可以相互独立而存在(D)国家也是一种法律主体7 法治的终极性的目标和价值是( )。

3、(A)充分尊重和扩展人权(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坚持权利义务一致性(D)遵循权力制约原则8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9 一般地说,实行法

4、治的社会必须具备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A)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B)法治观念深入人心(C)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D)发达的制度意识和规则意识10 法治和人治的重要区别有( )。(A)靠法律还是道德来约束权力(B)靠规则还是靠个别命令来指引行为(C)实行民主还是专制(D)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11 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是( )。(A)法有赖于国家,国家也有赖于法(B)先有国家后有法(C)法的形式和法律制度直接受国家形式的影响(D)现代国家各方面的活动都受法的制约12 关于法治与法制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 之治;法制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

5、依法办事(B)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而法制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C)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与人治相对立;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专制统治下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行法制(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而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有时甚至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13 关于法治与民主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法治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B)法治用程序保障了民主制的正常运行,法治为民主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C)在法治社会中,民主是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法治支持民主,民主也兼容法治(D)民主化是实

6、现法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14 对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和国家都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的,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都是控制和调整个人之间、集团之间、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有力工具(B)法律和国家都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是同一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们的本质、内容和形式,归根结底都决定于这一经济基础(C)法律和国家都是统治阶级借以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阶级利益的工具(D)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15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哪些是不

7、适当的?( )(A)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地、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这意味着法律取代了其他社会调整手段(B)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在于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C)实现了法治,就不会出现牺牲个案实体正义的情况(D)法治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16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7 简述法治的含义及与法制

8、的区别。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8 在谈到法制、法治、人治、德治之间的关系时,有人得出结论:“法制、法治、人治是历史的,德治是永恒的。”试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评析该结论。19 恩格斯曾将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国家称为“高度发达的国家形态” ,其原因主要在于,与同一历史时期的其他典型专制国家相比,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具有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的某些特点。尽管当时的民主仅仅局限在狭小的城邦和男性公民,而且是一种“群众大会式的直接民主” ,当时的法治也并不包含现代法治的许多重要价值

9、,如自由、人权、权利保障等,但有关国家制度的根本问题毕竟是以法律形式确认的,执政官的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而且雅典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序化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进入中世纪以后,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政体形式是君主专制。在这种制度下,法律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和贯彻独裁者个人意志的工具,“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法律一扫而光” ,曾经在雅典存在过的某些 “法治 ”因素荡然无存。请运用法理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关系。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0 联系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论述法律至上的法治观念。21 从立法、司法、执法的角度

10、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22 联系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际,谈谈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23 从法与国家关系的角度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和意义。24 论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特点及其内涵。25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26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全面依法治国之全面性的认识。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法治)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静态意义上的法制就是法律规则或法律制度。B 项表述是动

11、态意义上的法制。【知识模块】 法治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制的中心环节是依法办事。【知识模块】 法治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支持,没有谁高于谁的问题。【知识模块】 法治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与法的关系。国家与法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存亡的关系,这是它们的深层次关系,其中国家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但是并不决定法的形式,因为法的形式还要受经济基础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因此 D 项正确。 B、C 两项所述可能会影响法律的内容,一般不影响法律的形式。A 项中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和本质,但

12、不一定决定法的形式,因而才会有相同的经济基础之国家在法律形式上却有着极大不同,这就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民族特点、文化习俗等作用的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法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与法的形式的决定因素。【知识模块】 法治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对这五个方面各自的地位应准确理解和记忆。【知识模块】 法治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和国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不可分离。因此没有无国家的法律,也没有无法律的国家的说法是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治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治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知识模块】 法治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来源,二者是存在继承关系的,选项 A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而不是经济思想,选项 B 错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选项 C 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制度体系,选项 D 错误。【知识模块】 法治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其中 A 项是经济条件,C 项是政治条件,B、D 两项是文化条件。【知识模块】 法治1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D 项是否承认领袖的权威地位不是法治、人治的区别。【知识模块】 法治11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国家和法同时产生共存亡,因此 B 项错误。【

15、知识模块】 法治1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之治,强调法律的至高权威,强调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而法制侧重于关注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要求严格依法办事,以实现立法者期望的法律秩序,对法律本身的内容和价值取向并无特殊的规定性。只要法律和制度存在法制就存在,但这不一定就是法治。法治与人治相对立,法治要求“法律的统治”,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历史上的专制君主和法西斯独裁统治者为了建立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秩序,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建立或推

16、行法制。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法制的问世先于法治,早在没有民主和宪政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法制。古代东方和西方都有倡导法制者,那时的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而是专制和主权的统治工具。因此,A、B、C、D 四选项的表述都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13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A、B、C 三项是有关法治与民主的联系的三个重要方面,其表述都是正确的。尽管民主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但不能说要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就必须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因为对于中国来说,社会主义民

17、主与法治的建设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制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展。在增强民众参与意识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逐步扩大自由、完善民主,让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实现民主政治。这样,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我国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终保障。因此,D 项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法治14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A 项从起源上,B 项从社会根源和决定力量上, C 项从阶级本质上分别说明法律和国家的相同点,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D 项表述的是法律和国

18、家的相互作用,从前面三个相同点上就可以看出,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也离不开法律,因此 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15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治要求法律全面、全方位地介入社会生活,但并不能取代社会其他调整手段比如道德,A 项不适当。法治与法制的根本区别不是社会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同,其根本区分在于法制主要侧重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有效实施,而法治除上述要求外,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因此B 项不正确。尽管法治的概念包含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但并不排除牺牲实体正义的情况,C 项不适当。D 项正确。【知识模块】

19、法治16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治的有关知识。私权利保障、公权力制约是法治的真正内容,故 A、B 项表述正确。就法治与法制的关系而言,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而法制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但这不是二者的根本区分,法治也要求依法办事,二者的实质区分在于法律的不同地位上,法治一定要做到法律至上,与人治格格不入,而只要有法律制度存在就可称为法制,甚至古代社会人治下也有法制,故 C 项表述错误。就法治与民主的关系而言,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在某种意义上法治与民主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故D 项表述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三、简答题第 64-6

20、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7 【正确答案】 法治包含着如下社会内涵和意义:(1)法治意指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在这种意义上,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2)法治意指依法办事的原则。(3)法治意指良好的法律秩序。(4)法治代表某种包含特定价值规定性的社会生活方式。法律必须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必须是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并且是以维护和促进全体人民的利益为目标的。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和保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承认利益的多元化,对一切正当的利益施以无歧视性差别的保护。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法治和法制的含义不同。现代法治关注法律制度的内容,讲究“良法” 之治,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法制则不必然地具有这些内涵,法制是一个类似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概念。(2)法治和法制与人治的关系不同。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而法制与人治并不截然对立。(3)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法制与民主和宪政无关。【知识模块】 法治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22、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8 【正确答案】 这一结论是对法与道德,法制、法治、人治、德治之间的关系的概括总结。(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的产生必须以阶级的分化和国家的建立为前提;道德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演进形成的,只要人们结成社会进行生产和生活,道德就必然会出现并发挥作用。因此,从起源上看,法律的出现晚于道德,因此在法律产生之前和消灭之后,道德都会永远存在并发挥作用。(2)法制、法治、人治都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法治形成之前,法制、人治、德治长期并存,古代社会以人治、德治为主,其间也需要法制是由法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法律具有明确

23、性、具体性、统一性,并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统治阶级也需要利用法律来维护和加强自己的统治。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实现统治的工具。法治是法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其根本意义在于制约国家权力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实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将法律置于统治者的权力之上,要求公共权力必须依法取得和行使。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但法治与德治作为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知识模块】 法治19 【正确答案】 上述材料表明:民主政治与法治的联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具有内在的共生关系。可以说,较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和依法治

24、理的原则是雅典民主制的依据、体现和保障。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同时发端于启蒙运动,并在资产阶级革命后逐步转化为现实的政治结构和制度现实,这绝非偶然,而是二者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历史发展的轨迹说明了民主与法治的共生性,一方面,民主政治的构建和运行必然要实行法治,离开法治就没有民主政治;另一方面,民主又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总之,民主政治与法治的一般关系是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知识模块】 法治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0 【正确答案】 (1)法律至上就是指法律有极大权威,没有任何

25、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至上是检验真假法治的一个基本标准。法律至上具体表现在:无论何种形态的社会,总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存在。如果公众心目中认同的最高权威不是法律,那么这个社会就肯定不是法治社会。法律至上意味着:在国家生活中法律应当有至上的效力和最高的尊严,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而且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受立法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其决定不得与立法机关的一般性决策相冲突,否则无效。政党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政党的政策不得违反宪法和法律。当国家领导人个人的意志与法律出现矛盾时,法律必须高于领导人个人意志,否则,就会出现法律和国家政策因为领导人个人意志或情绪的转变而改变,

26、出现人治政体下经常发生的领导人更替过程中的政局波动和政局危机。(2)从立法的角度看,法律至上就是:必须坚持立法的合宪性与法律统一原则。首先要从立法上保证法律自身具有正确的方向,内部和谐统一,相互一致,相互协调,为实现法治奠定基础,这就要求立法必须在主体、内容和程序上都要合宪,从而统一立法尺度。同时注意各个部门法之间互补和互融以及注意不同类别法律之间的矛盾。坚持科学性原则。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它要为国家、社会及普通公民确立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规范的行为模式、正确的价值选择。坚持民主性原则。立法过程的民主性直接影响立法的质量,因此,法律只有从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出发,才能获得普遍的服

27、从。(3)从执法的角度看,法律至上就是要严格依法行政,从而保证国家行政权得以合法运行,即要坚持执法主体、内容、程序均合法,这样才能防止专断和腐败,从而为法律至上观念的确立提供最基本的保证。(4)从司法的角度看,法律至上就是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适用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法律至上的基本要求,因为人人平等意味着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同时依法平等地享有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定义务,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应平等地依法受到法律制裁和追究,决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坚持这一原则,对于切实保障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权利,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

28、惩治司法腐败行为,维护法制的权威、尊严和统一,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有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法治21 【正确答案】 (1)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就是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既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制约,也包括各项具体职权之间的制约。法治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及其运行方式、限度等问题的关系十分密切。法治内在地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制约。一个国家由谁来掌握统治权,政权机构如何组织,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按照什么原则和规则来运转和行使,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参与政治生活等问题,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能否实现法治,也取决于其权力结构中是否实行分工和制约。(2)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

29、在立法上的表现就是要求立法:坚持立法的合宪性及法制统一原则,即在行使立法权时要以宪法为根据,同时保证各立法主体和立法对象统一协调,实际上是对立法权的制约;要坚持民主性原则,即立法过程要反映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内容、程序都要有民主性、科学性,民主性的过程就是对立法权的制约和限制。(3)从执法的角度看,就是要求坚持依法行政,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必须有法律依据,必须在法

30、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活动,越权违法,越权无效。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执法活动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进行的,采用的具体方式也要符合法律的规定。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4)从司法的角度看:就是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和法律适用的偏差。坚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同时,要认识到司法权如同其他任何权力一样,都要接受监督和制约。不受监督和制约的权力(包括司法权力),会导致腐败。对司法权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并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因此,国家权力机关有权监督

31、司法权的行使,司法机关也有义务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其三,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这种监督和约束是通过司法制度中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其四,司法权也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这些种类广泛的监督形式和监督机制,有利于更好地行使司法权,并防止司法权的滥用等司法腐败现象和行为。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唯

32、一标准和尺度。【知识模块】 法治22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从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来看,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前提和基础;从民主作为一种公共决策方法和机制来看,社会主义民主决定法的创制的质量;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民主在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方面也有重大作用。(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内在地需要法治,要求法治原则贯穿于民主发展的全过程,应当通过发展来积极推进民主的进程。社会主义法治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社会主义法治确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地位、确认国家的基本民主体制及其活动原则的合法性

33、;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为政治参与提供畅通的渠道;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和规范社会主义民主的范围,并为其实现规定了程序、原则和方法;社会主义法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是密切结合、不可分割的。离开民主,法治就会变成专制,民主就会落空,代之而起的将是无政府主义的泛滥甚至动乱的出现。由此,离开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决不是社会主义法治,离开社会主义法治的民主也绝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把民主建设和法治建设统一起来,逐步通过民主法治化和法治民主化的途径,促进民主和法治的同步发

34、展。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一个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是从不完善到初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必须做到:本土化:在引进西方民主经验的时候,必须考察它特定的孕育背景,仔细研究它与本国国情的契合条件,防止西方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乘虚而入;稳步走:在增强民主参与意识的同时增强法治观念,逐步扩大自由、完善民主,让社会在稳定的环境中逐步实现民主政治。这样,民主与法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我国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得到最终保障。【知识模块】 法治23 【正确答案】 法与国家的关系体现为法律与国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相互依存。法律与国家的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方

35、面,法律离不开国家,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另一方面,国家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实现国家职能、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工具。(1)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首先,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其次,法的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最后,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影响着法的形式。(2)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作进一步说明:其一,法律确认和宣告国家权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其二,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其三,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由此可见,社会主义国家要健康发展就必须依法治国。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既有其必要性,也有着重要的意

36、义。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民主同法治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法治将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民主生活、民主结构、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用系统的法律和制度固定下来,并确保其实施。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及市场的运行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的重

37、要标志。从人治到法治,从资本主义法治到社会主义法治,这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社会不断走向文明的过程。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体现。第五,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保证有力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保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在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党执政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这对于推进社会

38、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稳定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知识模块】 法治24 【正确答案】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体现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法治国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2)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治国方略,凡法治国家的法治理念都具有某些共性,如法的权威性、注重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讲究程序正义等。但是,由于不同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其他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在法治理念的某些方面又存在差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以及改革开放的客观要

39、求所决定的。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从中国社会主义国体和政体出发,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规律,系统地反映符合中国国情和法治文明发展方向的核心观念、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

40、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执法为民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在当前形势下,政法机关全面践行执法为民理念,还要重点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求真务实;甘当公仆;文明执法;清正廉洁。公平正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会主

41、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只有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树立公平正义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程序公正。政法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为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要处理好服务大局与严格依法履行职责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三要处理好执法的法律效果

42、和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体到政法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就要切实增强党的领导的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执行国家法律的关系;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关系。【知识模块】 法治25 【正确答案】 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

43、根本的保证。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

44、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知识模块】 法治26 【正确答案】 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推进。(1)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国理政的根本方略,是以法律权威至上为核心、以权力制约为机制、以人权保障为目标的治理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要推进的依

45、法治国,其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其内涵则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含义相同。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在新时期的重要转变,是指党依据宪法和法律以及党内法规体系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执政党依法民主科学执政。依法行政是指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行使行政管理权和依法执行法律。无论是哪一层级的政府及其部门,其权力的设定、取得、运行和监督都必须依法进行,确保始终不偏离法治的轨道。其基本要求是,以合法性原则为基本指导,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违法行为必追究。为此,应当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

46、任,构建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程序严谨的依法行政体制,切实防止选择性执法、多头执法、违法执法,牢固树立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依据法律授予、权力为了人民并受人民监督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具有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基本要求的统一性、运行机制的关联性。依法治国是全局、依法执政是核心、依法行政是关键,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应当通盘谋划、共同推进。(2)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法治国家是指依法赋予、运行和制约国家权力、通过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权威并实现人民权利的国家存在形式。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首先是依

47、法治理的国家。主要包括:其一,法律之治是法治国家的第一要件;其二,权力制约,依法制约公共权力;其三,注重程序;其四,法律权威;其五,人权保障;其六,良法善治。法治政府是政府依据宪法法律设立、政府权力法定、政府决策和行为严格依据法律程序进行并对其后果承担相应责任的政府。政府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是法治的重心。法治政府是有限政府,其权力受到法律的界分和限定,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运行;法治政府是责任政府,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承担;法治政府是人民政府,以人的基本自由和权利为依归;法治政府是程序政府,一切重大决策和行为活动都必须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法治政府是阳光政府,实

48、行信息公开,赋予社会大众广泛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以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来实现公开公正、保障政府的法治本色;法治政府是诚信政府,应当自觉维护法律权威、自觉履行职责,为政令畅通、政民和谐奠定基础。法治社会是社会依法治理、社会成员人人崇尚法治和信仰法治、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社会秩序在法治下和谐稳定的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总和,法治社会是与法治国家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没有法治社会,便没有法治国家。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具体包括:第一,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第二,社会组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第三,党和国家依据宪法法律治理社会。总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三者内在统一、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知识模块】 法治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