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57.50KB ,
资源ID:84056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056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及答案与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2006 年真题) 下列措施中,属于法律制裁的是(A)国家公务员甲因违法失职受到降级处分(B)驾驶员乙开车时不小心将一行人撞成轻微伤,乙主动赔偿了该行人 300 元钱(C)公民丙犯盗窃罪,但因有立功表现,法院判决免除其法律责任(D)党员丁因违反党纪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 (2007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被害人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B)民

2、事责任的功能是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不具有惩罚的功能(C)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违反行政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D)在我国,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3 (2010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制裁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罚金与罚款没有性质上的区别(B)行政处分不属于法律制裁(C)民事制裁都是财产制裁(D)法人可以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4 (2010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B)追究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只能是狭义上的法律(C)有些情况下,行为人没有主观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D)设定法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5 (2013 年真

3、题) 某街道办事处主任陈某利用其掌握的城市居民低保资格复核权,收受申请人好处费,被上级机关撤销主任一职。陈某受到的法律制裁属于(A)行政处罚(B)刑事制裁(C)民事制裁(D)行政处分6 (2014 年真题) 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表述,正确的是(A)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B)从刑事法律角度上看,法律义务就是法律责任(C)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违法就不承担法律责任(D)过错责任既要承担行为上的责任,也要承担思想上的责任7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与国家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国家政体受法的渊源的影响(B)法律是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C)国家意志只能通过法律形式来表现(D)法的

4、实现以国家政权的运行为必要条件8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身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体系(B)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为基础(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9 (2014 年真题) 下列关于民主、法治、人治、德治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方“民主 ”一词源于古罗马(B)法治与德治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治国方略(C)依照人治的理论,治理国家不需要法律(D)依照传统的德治理论,国家主要通过道德教化进行治理10 (2007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

5、述,能够成立的是(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和法律调整才能发挥作用(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C)根据专门化和职业化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D)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作出的客观价值判断11 (2009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12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与经济

6、的一般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就有发达的市场经济(B)商品经济越发展,社会对法的要求就越高(C)法律的数量越多,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D)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志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3 (2005 年真题) 因果联系原则是法律责任归责的一个重要原则,它的含义是(A)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主体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B)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主体的意志、思想等主观

7、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C)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D)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14 (2009 年真题) 下列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免责条件或情况的有(A)时效免责(B)不诉免责(C)正当防卫免责(D)自首立功免责15 (2010 年真题) 下列关于行政责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行政责任主要是无过错责任(B)财产责任也是承担行政责任的一种方式(C)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D)行政责任产生的原因是行政违法行为或法律法规的规定16 (2011 年真题) 下列

8、情形中,体现责任自负原则的是(A)冯某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三年(B)陈某饲养的狗咬伤邻家小孩,陈某为此赔偿 500 元(C)褚某因下级官的渎职行为承担领导责任被撤职(D)卫某因冒名顶替最被司法机关以包庇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17 (2006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正确的有(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B)依法治国的重心是依法治权(C)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治国的方略,而后者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D)法治与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要支柱,但法治与民主并不是天然统一的18 (2009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与国家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B)法律决定

9、国家的性质(C)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9 (2012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A)法制的核心是权利保障与权力制约(B)法制与法治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要求“良法之治 ”(C)法治社会也可能出现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却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D)法治要求法律全方位介入社会生活,但并非完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20 (2014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治基本原则的有(A)法律至上(B)权利保障(C)权力制约(D)正当程序21 (2005 年真题) 关于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A)在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中,法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服务于

10、经济基础,并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B)在法律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中,一般而言,政治对法律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居于主导地位(C)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保障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D)生产力是联系法律和生产关系的中介,法律通过调整生产力而影响生产关系的发展22 (2007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与商品经济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商品经济越发达,就越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B)法的部门越多,对商品经济的决定作用就越大(C)简单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罗马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D)法的发展程度受商品经济对法的需求程度的制约23 (2010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有(

11、A)消费者的维权意识(B)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C)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D)当事人对法院不信任的态度24 (2010 年真题) 下列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道德与法律的内容相互渗透(B)道德因素影响执法与司法(C)道德水平高低影响法的遵守(D)法律是道德的价值基础25 (2011 年真题) 下列关于法律意识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有(A)法律意识无法通过教育形成(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C)法律意识制约着法律实践活动(D)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法律心理26 (2012 年真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意识的范畴的有(A)大学生贾某认为偷几本书不构成犯罪(B)农民

12、工史某年底仍未拿到劳动报酬,自认倒霉(C)公务员王某认为法律是治理官员贪污腐败最行之有效的途径(D)消费者薛某以产品质量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销售方进行损害赔偿三、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2013 年真题) 近年来,有些人民法院在推进和谐司法过程中,推出了裁判文书中的“法官后语 ”,试图体现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司法理念的结合。下文是一起案件的案情、判决和法官后语:黄某因意外死亡,黄某单位分别给与其父母和其妻周某补偿款 2 万元和 9 万元。黄父、黄母拿到 2 万元补偿款后,诉诸法院,要求儿媳

13、周某另行返还部分补偿费用于养老。法院最终判决周某给付原告 l 万元,并在法官后语中写道:“ 法律虽然可以公正地处理当事人之间的财产纠纷,但金钱毕竟无法代替感情。真诚以待、敬老爱幼、相互帮助、重修亲情,是本案当事人今后应深思的问题和共同努力的目标。”判决后周某主动将 l 万元给付黄父和黄母。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7 什么是法律文化? 该法官后语反映了哪一个层面的法律文化?28 该法官后语是否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结合,为什么?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14、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律制裁概念和种类。法律制裁是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由此,B 选项错误,因为驾驶员乙是主动赔偿而非特定国家机关实施的强制行为;C 选项中公民丙因为立功免责,是法律责任的免除,即不再实施法律制裁的情形,故不属于法律制裁;党员丁违反党纪所受的党内处分,并不是特定国家机关的实施的,D 选项不是法律制裁;公务员甲因违法失职受降级处分属于法律制裁中的行政制裁,具体而言是行政处分,即国家机关对隶属于其的内部人员实施的

15、处分,A 选项正确与行政处分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非隶属的公民或社会组织的惩罚措施。【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四种法律责任概念。刑事责任是责任人所损害的不仅仅是受害人本人的利益,而且更大意义上是损害了社会和国家作为整体的利益,即违反刑法所应承担的一种公法意义上的责任,其承担责任的对象也不是个人而是国家,A 选项错误;民事责任的功能如果仅仅是救济当事人权利而不具有惩罚功能和效果的话,就会使得违反民事法律成为一种没有损失的行为,进而违反也就可能成为常态,民事法律可能因此而失去被普遍遵守的实际

16、效力,故民事责任也必须带有惩罚功能,B 选项错误;行政责任的违反者可能是行政机关违法行政,也可能是行政相对人不遵守行政法规行事而导致,C 选项错误;在我国,违宪责任主要是指由于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与宪法相抵触而产生的责任,也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违反宪法的活动而产生的责任,由于立法行为只能是国家立法机关的活动,且宪法主要是基本的制度性规定,能与宪法相抵触的其他行为往往也是国家机关才能作出的,故而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律制裁具体知识或规定。罚金是一种刑事责任承担方式,即刑罚类型之一,而

17、罚款是行政处罚的方式,性质是不一样的,A 选项错误;行政处分是指行政机关对其内部存在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的一种行政制裁方式,当然属于行政法层面的法律制裁种类之一,B 选项错误;民事制裁除了赔偿损失、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财产制裁方式外,还有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非财产方式的制裁方式,C 选项错误;在刑法层面上,单位犯罪是重要内容之一,而单位犯罪的犯罪主体很多情况下就是法人本身,而非某个个人,这些情况下责任承担者和制裁对象也就是作为犯罪主体的法人,由此,法人可以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

18、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律制裁概念。法律制裁的最终依据或者原因一定是因为违反法律,而不是包括党纪在内的其他社会规则,这也是法律责任和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A 选项错误;在我国,狭义上的法律是指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所制定的法律,而不包括行政机关或者其他依法享有一定程度上立法权的机关所制定的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由此,如果将法律责任的依据限制在狭义法律之内,则将行政责任等排除在外了,B 选项错误;主观过错是指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在主观上存在故意或过失,但是显然存在无过错责任的情形,在无过错责任的情况下,行为人即便没有主观过错,也要承担法律责任,C 选项正确;设定法律责任的主要目的在于保障法律上

19、的权利、义务和权力得以生效,让法律所保护的权益得到维护和补偿等,而制裁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责任人和其他人能够引以为戒,保障以后的相关权益不被侵害,换言之制裁不是主要目的,而是一种手段,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法律制裁的分类。街道办事处主任因为违法而被上级机关撤销职务,这是典型的行政机关内部对其具有隶属关系的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看起来比较容易混淆的行政处罚则是行政机关针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作出的,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

20、一节中的法律责任概念及其分类。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其主要功能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要达到此目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财产方式来救济,当然也有其他形式的补偿形式,但最主要的是财产方式,A 选项正确;法律义务是法律责任的前提,即法律责任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责任人没有履行相关法律义务,因此两者之间不能等同,即便刑法也是如此,B 选项错误;如果出现法定的免责事由,则违法不一定要承担法律责任,且不违法也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即法律规定了相关法律责任的存在的情况下,不违法也需要承担这些责任,C 选项错误;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相对,是从责任人主观过错存在与否的角度对法律责任进行的一

21、种分类,无论过错与否都是法律责任,而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则是违法行为的存在,故法律责任都是行为上的责任,而没有所谓思想上的责任即光有违法的思想而没有违法行为只要没有付诸行动,就不必为此负法律责任,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三节中的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为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由此,国家政体决定了法律的形式即法的渊源,例如,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里法律产生主要方式分别为民主方式和专制方式,A 选项错误;国家产生以后才在其基础上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反映其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律,B 选

22、项错误;国家意志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国家活动等多种方式来表现,C 选项错误;法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的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一系列国家政权机关的运作,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四节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严格地说,理念与制度是相对的概念,前者为指导理论,后者为制度实践,因此,社会主义发展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制度实践体系的指导理论,并非隶属于后者,A 选项错误;这种指导当然也包括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指引, C 选项正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而不是其政治经济学,B 选项错误;社会主义

23、法治理念不可能完全脱离中国国情,其中也包括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某些积极因素,因此必然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治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二节中的民主、德治、法治等基本概念。“民主”一词在民主思想兴盛的古希腊就已经产生了,因此古希腊才是它的源头,A 选项错误;法治与德治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同、乃至对立之处,但是根本上都是为了治理国家,故可以协凋来实现更好地治理国家,B 选项错误;人治理论并非主张不需要法律,而是强调人的因素高于法的因素或者从我国几千年封建人治时代来看,其间法律不但需要,而且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C 选项错误;D 选

24、项的说法正是德治的基本内涵,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的概念、分类。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可以通过制度化适用来间接作用于社会,也可以因为存在于人们意识中而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发挥直接的作用,A 选项错误;法律意识作为一种针对法律层面的社会意识,具有法律内涵和法律色彩的特殊性,同时法律意识作为思想的一种形态,当然也属于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B 选项正确;根据专门化和职业化与否,法律意识应该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C 选项错误;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的一种主观认识,更多时候是带有主观色彩而不是客观性,D 选

25、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文化概念。社会成员对法和法律的共同看法实际上就是社会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当然属于法律文化范畴,A 选项错误;法律文化本身就包括了法律实践也就是法律调整层面的内容,故其发展程度当然也就反映了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即便是与实践不直接相关的一般法律意识的高低,也反映了法制实践水平的高低,B 选项正确;文化必须是比较能够持续和一定上源远流长的事物,偶然性因素导致的变化成分是不具备这种特点的,C 选项错误;法律文化的多样性虽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冲突对立之处或者之时,但是多样性本身并不必然会阻碍不同法律文化

26、之间的交流与传播,相反,只有存在多样性才有交流与传播的可能和必要,多样性成了前提,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经济的关系。法律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虽然联系紧密,但并不是说法律制度越完善,市场经济就越发达,A 选项错误;也不是说经济水平发展越高,法治状况就越高, D 选项错误;商品经济越发展,涉及的需要调整的社会关系就越多,要求程度也就越高,这些都要求有较高的法制发展水平,从历史上看,经济发达的古罗马和近现代西方社会,相对而言也就要求并促进了法制,B 选项正确;法律数量的多少并不直接决定法制发展水平的高低,更加

27、不意味着它能促进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反,法律数量太多,反而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C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归责原则。“因果联系”问题在法律责任问题上,其关键在于确定行为人的意志、意愿是否是相关行为的主导因素,进而这些行为是否又是导致损害结果的必然原因,只有能够确定这三者之间是否必然存在前后相继的因

28、果联系,才能确定行为人是否是导致损害结果的原因即责任人,A、B、D 正是对这三者两两间联系的陈述,为正确答案。在这中间行为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不直接相关的,或者说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只是一个更加前提性的问题,即如果没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根本就不会有责任规则的问题。【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免责。本题可以通过简单的识记来解答,我国的法定免责条件有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立功免责、有效补救免责和自助免责。而此类题目主要是将免责条件与“无责任”情形相区别:无责任是法律责任根本就没有产生,而免责则是责任出现后因为某

29、些情况被免除了。就本质而言,无责任是因为某些现实情况的存在,致使行为人的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缺乏某个或者某些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例如正当防卫,实际上是主观过错要件的缺失,即行为人并非主观上想要损害对方,而是出于防卫需要的一种积极恶意行为。由此,时效免责、不诉免责和自首立功免责都是在责任产生后因某些情况而不再追究责任,正当防卫则是法律责任根本没有产生。A 、B 、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5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推定过错责任,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违法行为就视为主观有过错,法律另有规定除外,个中原因在

30、于行政法律规范所要求的义务一般都是应该、也可以达到的,除了主观过错,否则一定可以履行,A 选项错误;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中明显有很多是财产责任方式,例如行政罚款、没收财产等,B 选项正确;行政责任可能是行政主体违法行政,也可能是由于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规而产生,故而两者都可以是行政责任的主体,C 选项正确;行政责任可能是违反行政法而产生的违法责任,也可能是相关法律直接规定的行政责任,即相关主体必须承担的责任,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归责原则相关内容。责任自负原则有两层含义:第一,违法行为人应

31、当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负责;第二,不能让没有违法行为的人承担法律责任;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是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能产生责任转承问题,例如监护人为被监护人、上级对下级承担替代责任。上述选项中,A 选项冯某是为自己的盗窃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B 选项陈某是为自己养狗以及管理不善的行为承担责任,C 选项褚某是基于领导关系作为上级转承下级的责任,D 选项卫某是为自己的冒名顶替行为承担包庇行为的刑事责任,故A、B、C、D 均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知识模块】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17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三节中的法治国家。此类题目表面上看都是口号式说法,一般情况下,只要

32、没有明显的错误,就都可以选为正确答案,例如本题,A、B 选项都是基本正确的,C 选项说法制是一种依法办事的原则,显然是太过狭隘的,C 选项错误;D 选项中,前半句话也没错,后半部分可以思考一下,法治与民主虽然同为现代文明社会的支柱,有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性,但从最基本的意义上看,法治是以法为规范,不存在任何其他最高权威,但是民主却以公意或者多数意见为权威,在此意义上,两者并非天然统一。当然,即便是口号式的说法,也需要细致琢磨相关定性说法,看是否有明显的定性或者定位错误。【知识模块】 法治18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三节中的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法律与国家的

33、一般关系是: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具体说来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表现国家意志的,由此,说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以及法律决定国家性质,显然都是错误的,应该是国家决定法律的性质,A、B 选项错误。作为多选题,已经可以确定 C、D 是正确选项了,从内容上看,C、D 选项正是法律保障国家职能实现的具体体现。【知识模块】 法治19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一节中的法治与法制。在区分法治与法制时,必须有一个基本认识是:法制的侧重在于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法治则更加强调法律至上、权利保障以及相关法律价值追求等实质意义上的

34、要求,即所谓“良法之治”。由此,A 选项错误, B 选项正确;法治社会不可能是万能或者完美的,当然可能出现为了整体法治要求而牺牲个案正义的情况,C 选项正确;法治的要求之一就是法律能取得贯穿社会生活上上下下的全方位效果,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法律完全取代其他社会规范,这一点也可以从法律作用的局限性来理解,因此必须要有其他社会规范来共同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治20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三节中的法治的基本原则。本题可以通过简单的识记来解决,但是记忆的时候也可以从这四方面的必要性上来理解:法治必然要求法律之上,权利保障也是应有之

35、义,而法律至上必然要求制约权力,否则就难以保障法律至上,程序保障则是实体正义实现的必要条件。【知识模块】 法治21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中的法与其他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但是这种反作用并不必然始终是推动作用,如果法律不符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则可能起阻碍作用,A 选项错误;政治在整个上层建筑中都是起主导作用的,法律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其实也就说明了统治阶级作为政治上的主导力量,也必然主导法律的内容和发展,B 选项正确;国家是法律产生、运作的基础,其特色必然影响和反映在法律上,法律则通过确认国家权

36、力的合法性、组织和完善国家机构,并为国家权力的运行提供依据和程序来保障和规范国家权的正常行使,C 选项正确;法律作为上层建筑,其构筑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而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又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由此可见,生产关系是介于生产力和法律之间的中介,而不是相反,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2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商品经济是一种强调自由、平等交换的经济,它本能地需要自由、平等、公平等基本法律价值的具体化运作,因此商品经济越发达,对这些法律价值及其具体化的法律规范的调整就越需要,反过来则是商品经

37、济的这种需求也就会对法的发展有制约作用了,而简单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罗马法发展正是这一理论的一个历史实例,由此,A、C、D 选项正确;法和经济的基本关系是经济基础决定作为上层建筑的法,上层建筑的法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这已经可以确定B 选项错误了。而且即便说发展程度高的法一般是与发达的商品经济相协调的,但法的部门多也并不意味着法本身发展程度高,法的发展程度是由法是否符合政治经济现实的需要、本身的系统性强弱等多个方面决定的,这更加说明了 B 选项的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概念。法律意识泛指

38、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或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由此,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消费者对自身消费权益这一法律权利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看法,属于对现行法律的态度;人们对法律尊重或反感的情绪是典型的对法律的态度;人们关于法律公正的观念也是典型的对法律的看法;当事人对法院的不信任态度则是一种对法律实施或者说司法的一种态度,故而A、B、C、D 都属于法律意识。【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道德与法律同为社会规范,其存在的目

39、的或意义都是为了调控社会生活,使之有序、积极地发展,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导致道德和法律的内容可能相互渗透:道德可能通过立法活动上升为法律,法律的规则也可能因为其硬性要求而深入人心,成为道德要求,A 选项正确;道德和法律的一致性也使道德本身就鼓励遵纪守法,故而道德发展程度也就会影响执法和司法活动的开展,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就会影响法的遵守,B 、C 选项正确;道德相对于法律而言其出现更早,内容更抽象更伦理化,因而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而不是相反,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5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概念和作用。法律意识作为一种意识活动,当

40、然可以通过教育来形成,否则普法工作和法律教育意义何在?A 选项错误;法律意识作为一种相对长期的、固定的意识形态内容,当然是法律文化的组成部分,B 选项正确;法律意识是在法律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主观认识,当然会对法律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一种广义上的制约,C 选项正确;法律心理只是相对比较直接、自发产生的浅层次反应或意识,因此不是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法律意识的高级形态是经过严密总结归纳和抽象之后形成的法律思想,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6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概念及其在现实中的确认。法律意识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

41、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或态度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行为的法律评价等由此,贾某认为偷书不构成犯罪,是对偷书行为的法律评价,即是否构成犯罪的评价,A 选项正确;史某未拿到薪酬自认倒霉,反面地看即是他并未意识到欠薪行为违法,实际上是对欠薪行为的一种不是违法行为的法律评价,B 选项正确;公务员王某认为法律是治理贪腐的有效途径,是对法律在这方面作用的一种积极评价,当然属于法律意识,C 选项正确;消费者提起诉讼的行为是一种行为,不是法律意识,尽管内在的行为也受法律意识的指导,但是行为本身不是意识,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三、分析题

42、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7 【正确答案】 法律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法律文化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法律文化由两个层面组成,其一是物质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制度、法律规范等,即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诸如法律学说、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即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该法官后语就其内容来看并不是关于法律制度的具体内容,而

43、是法律对待涉及道德的问题时的局限性,是对法律作用的一种评价,因此,属于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或者说精神性的法律文化。【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问题(1)比较简单,只要在简述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分层基础上,说明法官后语与精神性法律文化的相符之处即可。问题(2)首先要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之间存在区别,但同时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融合。然后分析法官后语中体现区别的在哪,体现融合的又是哪些说法,然后将融合的地方解释清楚即可。材料题首要的仍然是先确定材料和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是什么,然后再分析材料内容和知识点之间是怎样联系的,确切地说是分

44、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或者运用知识点的理论的。【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28 【正确答案】 该法官后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结合:根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孝敬父母以及父母与子女之间相互关爱,都是最重要的法律规范;而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则强调法律与道德亲情之间有相对明晰的区分,在有关规定上也更加注重法律本身的考量,而不以道德作为主要依据来处理相关问题,如本案中黄某意外死亡,单位的补偿款就是按照相关规定将绝大部分补偿款给予其妻周某,而不是从孝道出发给予黄父和黄母。但是本法官的判决以及后语则体现和强调两者之间的结合,不但在判决中支持了黄父和黄母的诉求,还在后语中指出当事人不要简单地以法律规定和金钱观念来对待亲情,而要以传统的道德观念来相互帮助、重修亲情等,也就是要将传统法律文化的要求与当代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要求相结合来解决这一问题。【知识模块】 法与社会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