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72.50KB ,
资源ID:84065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06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0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70及答案与解析.doc

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A)原因与结果的关系(B)结果与原因的关系(C)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2 法律通过调整生产关系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其主要途径不包括(A)法律通过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劳动者这一生产力要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法律通过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利用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C)法律通过调整商品交换关

2、系,保障经济交往的正常、积极进行,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D)法律通过保护知识产权,确立科学的经济管理规则,使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3 关于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针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点,要求(A)运用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确认和保障市场主体地位(B)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积极与国际接轨(C)运用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和提供竞争规则(D)运用法律来提供市场准入标准和市场交易秩序4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与执政党政策之间区别的是(A)表现形式不同(B)稳定性程度不同(C)体现的阶级意志不同(D)实施的途径和保障方式不同5 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互区别的主要

3、特点是(A)法律意识的主体具有普遍性,几乎每个人都有法律意识(B)法律意识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即法律现象(C)法律意识涉及的范围广泛,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D)法律意识的掌握程度高低不同,有的人几乎没有法律意识6 根据法律意识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A)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B)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C)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D)个人法律意识、社会法律意识和国家法律意识7 法律文化的载体是(A)法律意识(B)法律学说(C)法律现实(D)法律条文8 关于安乐死的问题。从安乐死本身来说,它是符合人道主义的,亦即道德所允许的。但因为安乐死操作难

4、等原因,我国法律对它仍持禁止态度。这反映了法与道德之间的(A)法与道德并不相容(B)法与道德可能存在冲突(C)有些道德规范是非法的,必须被改造(D)法和道德调整的范围不同9 下列各选项,不属于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的是(A)道德转化成法律之后,可以得到国家强制力的支持,可以更有力地实现(B)法律是道德的承载者,它必然弘扬和促进一定的社会道德(C)法律可以促进新的社会道德体系的发展,使之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D)法律可以取代道德处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问题10 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不包括下列(A)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选择和确认作用(B)法律对经济基础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C)法律可能对生产关系某些方面

5、产生否定和阻碍作用(D)法律可能改变经济规律的运行方式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1 现代民主制是最易与法治原则相融合的制度,体现在(A)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B)法治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民主提供法律保障(C)法治为民主创造一个可操作的、稳定的运行和发展空间,将民主引向理性的轨道(D)民主是现代社会中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 关于法治的权力制约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权力制约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而言的(B)权力如何分配

6、和制约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C)法治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D)权力制约最为强调的是对立法权的制约,因为立法涉及根本问题13 下列各选项中,关于法治和法制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有(A)法治是动态意义上的,法制是静态意义上的(B)法治强调实质和形式两方面都合法,法制侧重于形式即法律制度和及其实施(C)法治与人治是对立的,而法制与人治是可以融合的(D)法治的政治基础是民主宪政,法制的政治基础则是专制独裁14 权利保障原则的内容包括(A)尊重和保障人权(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D)权利与义务相一致15 关于法律至上原则

7、,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有(A)法律至上原则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标志,也是法治的首要条件(B)法律至上原则要求法律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威,不受任何外力的制约和干预(C)宪法至上是法律至上原则的核心,其他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相违背(D)法律至上原则是其他法律原则的基础16 进入 21 世纪,哪两部法律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领域基本法全部完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17 关于民主政治是法治国家的根本基础,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价值基础和理论基础(B)民主

8、政体需要大量的规则调整,促进了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和完善(C)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提供制度基础(D)民主政体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拥有民主理念的政治家18 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标志之一,其具体的要求包括(A)规范内容全面,重要的社会关系必须由法律调整(B)法律规范必须明确、肯定、具体,具有可诉性和可操作性(C)法律体系内部各层面都做到结构严谨、协调,完全消除各种规则间的冲突(D)立法必须体现民主政治、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原则等19 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A)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B)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9、主义法治体系(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 关于我国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法治思维 ”是指按照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B)法治思维是权力受制约思维,要求制定科学的制度机制,使权力得到制约(C)法治思维是平等思维,要求每一个人都抛弃特权思想,自觉将自己置于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D)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21 关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科学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其核心在于尊重客观规律(B)严格执法是对行政机关而言的,是指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严明和严肃地执行国家法律(C

10、)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基本要求:司法不公,则权利受损、社会不稳、法治不存(D)全民守法是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这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22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包括两方面内容,是指(A)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B)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D)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3 中国社会主义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包括(A)法通过保障社会主义民主这一基本前提来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法通过确认并保障正义标准,来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促进和谐社会(C)法可以为诚信友爱这一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

11、环境(D)法可以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的保障24 关于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法律确认国家的建立,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B)法律制约和监督国家权力的运行(C)法律组织和完善国家的权力机构体系(D)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25 关于法与西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是(A)古罗马时期,由于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和完善(B)随着海上商品贸易的发展,市场经济开始萌芽,并在地中海沿岸产生了海商法(C)近代市场经济形成后,著名的德国民法典确立了近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则(D)垄断时代来临之后,现代市场经济形成,法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出现

12、了市场化趋势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治经济,体现在(A)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B)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C)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D)市场经济是强调秩序的经济27 关于法与科技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科学技术拓展了社会生产、生活的范围和形式,从而也就拓展了法涉及的范围(B)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有关的传统法律概念和原则的变化(C)法保证科学技术的顺利发展有良好的社会环境(D)法为组织科学技术活动提供必要的准则,并且是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段28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法律意识的是(A)法学教授李老师认为法律专业课程需要细化(B)好莱坞制片人认为中国大陆打击盗版

13、不力(C)中国人民都认为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D)法官张某收受贿赂、枉法裁判29 关于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有(A)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苏联的法律文化(B)中国传统文化只适应封建时代的经济基础,故而应该完全摒弃(C)当代西方的法律文化虽然有其进步性,但在引进的时候仍然需要注意与我国现实相结合(D)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最根本的还是基于我国的法律实践和基本国情30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下列各选项能反映这一点的是(A)很多法律规范是由道德规范转化而来的(B)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尺度和标准(C)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低对法律的遵守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D)道德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意

14、识、信念和心理之中31 关于我国共产党政策和法律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共产党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B)社会主义法规范和保障党的政策的实施(C)两者相辅相成,可以相互补充各自可能存在的不足(D)党的政策不能违反法律32 关于法律意识的作用,下列说法不能成立的有(A)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也可以发挥直接作用即通过法律制度来起作用(B)职业法律意识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起到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C)法律意识可以对立法、司法、执法以及守法各层面都能产生作用(D)法律意识也具有国家强制力,所以才能在某些情况下补充法律的不足33 下列各选项,不属于物质性的法律文化的是(A)英国法学家奥斯丁关

15、于法律本质的的命令说学说(B)民法学研究会编定的绿色民法典(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刑法定原则(D)明成祖朱棣对方孝孺处以“诛十族” 的特别刑罚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4 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35 简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6 试述社会主义法治与民主的关系。37 试述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38 试述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流畅。法律硕士

16、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针对这一知识点,关键是要理解法律为什么是形式,经济基础为什么是内容:实际上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法律的性质、内容和发展趋势都是由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状况和要求所决定的,换言之,法律可以视为经济基础以法律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结果,这就是所谓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对于理论中这些精练的说法,最好在理解其内涵的基础

17、上进行记忆。【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生产力。法律影响生产力的方式主要是从人(即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劳动者)、人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科技)三个方面来实现的,即 A、B、D 选项的内容,C 选项法律调整商品交换关系是属于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具体内容之一,严地说也是具体途径之一,但不宜与其他三项并列为主要途径。【知识模块】 法理学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法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主体独立的经济,市场主体的行为

18、需要法律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地位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第二,市场经济关系是契约关系,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几乎都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契约关系是一种法的关系,具有法律约束力,也需要法来确认和保障;第三,市场经济是自由竞争、平等竞争的经济,法律就是竞争的规则;第四,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有正常的秩序,需要有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交易秩序,这些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第五,市场经济还是开放性经济,要求主权国家不仅要完善国内法律体系,而且要善于运用国际法律、规则和惯例等。另外,法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方面还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引导、促进、保障和必要的制约方面。对于这几点作用

19、,要理解市场经济的每一个特点与法律不同作用的对应关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二节中的法与政策的关系。本题针对的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执政党政策都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另一方面,两者的意志属性又是不同的。前者是从现实的内容层面理解的,我国执政党与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肯定是一致的,后者是从理论上的属性层面看,执政党的意志是党的意志,而社会主义法体现的是国家意志。【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的概念。法律意识与政治意识、道德意识的区别就在于它

20、是针对法律问题和法律现象的意识。道德意识主体也具有普遍性,而且也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A 、C 选项错误;政治意识的掌握程度也高低不同,D 选项错误。对于此类选择题,可以举反例来判断选项的对错。【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的分类。首先,职业法律意识和非职业法律意识的划分标准是法律意识的职业化、专门化程度,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和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的划分标准是法律意识社会政治属性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这两者也可能归属于不同主体,但是一般而言从主体角度划分法律意识类型时强调的是主体范围的广度,即个人、群体和社会三类,C 选项为正确

21、答案。D 选项作为干扰项,要注意具体的类型概念的用词,用词涉及具体内涵的不同,而不是简单的形式问题,所以需要严谨。【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一般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作用下,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所创制的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或者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态度、价值、信念、心理、感情、习惯以及学说理论的复合有机体。因此,法律意识、法律学说和法律条文都是法律文化的内容,而不是它的载体,作为载体的是所有的法律现实或者说是法律现象,包括了相关文本和法律实践等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的现实。本题主要是说明复习时对某些细节知识点也

22、要注意。【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与道德的冲突。在安乐死的问题上,道德允许而法律禁止,这说明两者在此问题上存在冲突对立,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法与道德是不相容的,A 选项错误;或许说明有些道德规范存在不完全跟法律相符的地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改造道德来适应法律,也可能将道德转化并融入法律,使两者变得一致,C 选项错误;题干针对的是安乐死这一问题,并不涉及不同的调整范围,D 选项无关。【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与道德的联系。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1)道德可以通

23、过法律化获得国家强制力:(2)法律可以通过将道德明确化以及直接要求遵守道德来促进对道德的遵守;(3)法律还可以促进道德的发展使之更符合社会的需要。A、B、C 选项就是这三个方面作用。法律对道德的积极作用,肯定不会包括取代和否定道德,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一定不能是改变相关规律,事实上,所有认为上层建筑或者人为的东西可以改变经济基础或看规律的,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都是不成立的,而只能是在适应规律的基础上的某些方面的局部否定或者改变。而A、B 选项则是所有涉及法

24、律作用的通用语:选择和确认,保障和促进。这些也就是法理学的一些基本思维。【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1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民主与法治的一般关系。这种相融合可以从民主对法治的意义和法治对民主的意义两方面来看。就前者而言,理论上看,相对于君主专制或者少数人的统治而言,强调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是最不会随意践踏法治的政治制度,因为多数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使之更难产生随意性的主

25、张来影响法治,政治史上的现实也说明了这一点,这是民主对于法治的意义,即 A 选项的观点;法治对于民主的意义则在于一方面保障民主制度可以更长久地运行,另一方面也可以矫正民主可能的不理性,即 B、C 选项的观点;D 选项其实就是进一步点出了民主和法治的上述融洽关系的结果:民主是现代法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治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主要是针对国家权力而言的,通过制约权力来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专横、恣意和腐败,从而保障公民权利;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是指国家权力结构最基本的任务就是

26、要考虑权力分配以及制约的设置:能够制约权力的,只有权力,因此,法治所要求的也是最有效的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力制约最为重要的是对行政权的制约,因为它最广泛且最深入生活,对人们的干预可能更重,因此更为强调对行政权力的制约。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和法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是否侧重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相对应地是否只强调形式上的法律制度和依法办事;(2)是否与人治相融合;(3)政治基础是否可以是专制独裁。由此,A 选项错在认为法制只是静态意义上的,法制也包括静态和动态两方面

27、的意义;D 选项错在忽视了法制也可以以民主宪政为基础,实际上“法治”内在地包含了“法制”。【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法治的权利保障原则。本题是简单的识记性题目,C 选项是正当程序原则在美国宪法修正案中的表述,属于正当程序原则的内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原则之间并不是孤立的:权利保障原则可以视为实体目的原则,而这一目的就是通过权力制约和正当程序来达到和保障的,因此,在谈到内容的时候似乎都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权利保障,比如说到权力制约时也提到“制约公权力是为了防止国家权力的专横恣意和腐败,从而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在做

28、这类选择题时要注意区分相关内容的重心是哪一部分。【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A,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法律至上原则。法律至上原则强调法律的至上地位,但这种至上地位更多的是在社会规范体系中来界定的,即法律规范相对于其他社会规范具有至高无上地位,其他任何规范都不能否定法的效力或与法相冲突,而不是说法在整个国家和社会中完全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扰和制约,且不说实然上法或法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即便在理论上,法律也是需要发展和修改的,不可能有完全不涉及外力制约和干预的千秋万代之法,B 选项错误,A、C、D 选项为法律至上原则的其他要点。【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29、【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本题是对当代法制大事的基本了解,属于偏纯识记性考题,这四部法律都是我国民法领域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从时间上看,唯一可以排除的是民法通则,它肯定不是 21 世纪出台的新法律,实际上本题主要是对新近的立法方面的大事的考查,即新近出台的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当然,在法律硕士考试中专门针对时事进行考查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是了解相关时事可以有助于结合实际理解相关知识,在主观题答题时也可以作为材料进行运用,所以有必要适当花时间了解。【知识模块】 法理学17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

30、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也可以从第一节中的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上理解。民主政体是法治国家的根本基础,主要是提供三种基础:价值基础、理论基础和制度基础,价值基础是指引,理论基础是思路,制度基础是现实条件,A 、C 选项为正确答案。B 选项是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的特点即需要大量规则。D 选项一般没有提及,因为突出政治家的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个人英雄主义主张。【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作为法治国家标志的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也可以结合法律体系的相关知识点来理解,此类题目一般只要

31、选项本身没有问题或者明显不属于题干所涉知识点,就都是正确选项,如上述 C 选项就是错在“消除各种规则间的冲突 ”的说法,实际上由于法律价值的多样化以及现实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完全消除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冲突是不可能的,所以才需要冲突规范来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是在具体案件中实现的,而不是直接消除法律体系具体规范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然这种冲突是应该尽量协调的。此外,完备而良善的法律体系主要是从形式上的全面、协调、严谨、务实以及内容上的良善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即 A、B、 D 选项以及 C 选项的前半部分内容所表述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

32、中的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总目标的区别。在社会科学中,“根本目的”和“总目标”,或者更一般地说“目标”和“目的”这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是同义词的概念是有区别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客观的成果,“目的”则是更为深远的且带有主观价值或者说效果实现的意味,因此,在依法治国问题上,根本目的是 A、B 选项所示的其对人民的意义,而总目标则是 C、D 所示的相对比较具体的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且“目标”是“目的”的前提或者说条件。深刻理解相关概念是学习文科尤其法律这种要求逻辑严密的专业的基本功。【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新增考点法

33、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是指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强调是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的逻辑,A 选项错误, B、C、D 选项分别是相关内容原话。这些知识点强调对其要点精确的理解,尤其注意细节。【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为新增考点。A、B、C、D 四选项分别针对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来阐述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进行阐述,且每一项都有其特定的主体,即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和守法者,守法者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组织和国家机关等全国上上下下,而不只是简单地要求民众守法,故 D 选项说

34、法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新增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途径。此考点属于现阶段党和国家重要文件中的具体说法,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清晰记忆,尤其注意不要与相关类似知识点相混淆。本题四选项中,A 、B 选项为正确答案,C、D 选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的内容。【知识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一节新增考点有关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此类题目主要考查对近期党和政府相关说法的了解和领会,通常而言只要没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就都是正确答案。且在理解上可以结合法的一般作用和法与社会的

35、关系来理解记忆。类似知识点还有法和社会发展。【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B,C ,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三节中的法律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法律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是基于法律的权威性来确认和宣称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权威,在此基础上以法律的方式组织和完善国家权力机构体系以便其协调运作,然后从职能运行以及民众行为规范两方面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最后法律并非完全站在国家一边,而是可以作为监督和制约机制来规范国家权力的良性运行。故而 B、 C、D 三选项正确,A 选项错在将法律置于国家之前认为没有法律就没有国家。【知识模块】 法理学25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本题

36、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市场经济关系的历史发展。对于历史发展的梳理和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相关理论,进而在分析当代情况的基础上认识相关主题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这就是研究相关历史的意义。古罗马时期简单商品经济基础上罗马法的发展,证明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法律起决定作用;海上商品贸易的发展比陆上简单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论是范围还是复杂程度都增加了,所以才促进了市场经济的萌芽和专门的海商法;近代市场经济形成后,确立其基本原则的法典是法国民法典,而不是德国民法典,因为后者是在19 世纪晚期才颁布的,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垄断阶段了,近代市场经济也开始被现代市场经济所代替,所以不可能在此时才确立近代市场经

37、济的基本原则;垄断时代和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法的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社会化的趋势,而不是市场化,其中重要原因在于垄断时代经济危机对劳动者的打击已经开始影向整个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就是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出现的发展。综上,C 、D 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一节中的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关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上述几个方面:主体独立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障;契约关系需要法律来保障履行;自由竞争和平等竞争也需要法律来提供规则;秩序经济需要法律来打造秩序,故而四个选项均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

38、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三章第二节中的法与科技的关系这一新增考点。对于此类知识点最好理解记忆:科学技术拓展了生产生活的范围,必然会产生相关的新社会关系,当然也就会出现相应的法律,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就是网络法产生和发展的基础,A 选项说法正确;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使传统法律概念的变化,例如不动产,最初只涉及房地产等,但是后来汽车、飞机等的发展,使不动产概念拥有了新的内涵,B 选项说法正确;科学技术发展显然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则是保障这一社会环境的最佳手段和工具,C 选项说法正确;科技发展也是需要相关规则来协调关系和提供权利保障甚至利益支持的,这些都可以以法的

39、方式来进行,D 选项说法正确。本题考点也是可以广泛运用的基本法理,值得深刻理解。【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法学教授认为法律专业课程需要细化并不涉及对法律本身本质和运作的看法,而是对教育方法的一种看法,不是法律意识;制片人认为打击盗版不力是对我国著作权方面的执法状况的评价,属于对现行法律活动的评价;我国人民认为我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是对国际法和领土主权的一种认识和运用,是我国民众对国际法的意识;法官收受贿赂枉法裁判是一种违法的行为,其背后虽然也有法律意识在作祟,但是行为本身不是法律意识。综上,A、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

40、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由于意识形态上的特点,苏联法律文化曾经长期、深刻地影响我国的法律文化,但是当代的中国法律文化却不以其为标杆,相反在某种程度上摒弃了苏联法律文化的错误观念,对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在我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法律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虽然有其落后甚至反动之处,但是作为我国今天法文化发展的历史基础,一来无法完全摒弃,二来其中也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所以不应完全摒弃,而是有选择地扬弃;在引进西方法律文化、甚至整个法律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我国的法律实践和基本国情来打造法律文化才是

41、符合一切从实践出发的指导思想的。综上,A、B 选项错误,C、D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与道德的联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强调的是道德怎样对法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故而一定是涉及道德对法律有什么好处,干扰项 D 显然只是在描述道德的特点,并未涉及这一特点对法律有何作用,故而不选。此类选择题必须考虑选项与题干的关联度。【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二节中的法与政策的关系。我国法律与共产党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是两者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不能完全等

42、同,所以两者之间不能简单互补,C 选项错误;对立也体现在党的政策不能违反法律,D 选项正确;统一的一面则体现在党的政策是我国法律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法对党的政策有规范和保障作用,A、B 选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32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意识的作用。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就是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一般是不能转化成法律制度来直接起作用的,因为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所以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不大可能转化成法律直接发挥作用,A 选项错误;法律意识在一定情况下都可以起到弥补法律规范不足的作用,更何况职业法律意识,B 选项正确;法律意识作

43、为一种潜在的意识,是无时无刻不在起着作用的,只要涉及法律实践,都有法律意识的明显或者潜在的作用,C 选项正确;法律意识不能取代法律起作用的原因就是因为法律意识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尽管它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弥补法律的不足,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3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试分析第十四章第三节中的法律文化的概念。物质性法律文化指的是制度形态的法律文化,即已经形成了专门的法律制度的法律文化,而其他的法律学说、法律心理和法律习惯都属于精神性文化,由此,A 选项法学家学说不属于物质性法律文化;民法学会编订的绿色民法典并不是真的立法,实际上也只是一种民间的法律学说;刑法中的

44、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中的具体制度和原则,是典型的物质性的法律文化;明成祖“诛十族”的特别刑罚只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个特别案例,这种个别事件和偶然因素的法律活动不构成法律文化,也就不属于所谓物质性的法律文化。综上,A、B、D 选项为正确答案。【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4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关于社会主义法洽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国家各项

45、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这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政法工作上的体现。执法为民要求执法工作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公平正义,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有效,才能实现公正执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法治作为国家治理方式,必须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46、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与时俱进,最大限度地发挥职能作用。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方针、政策集中反映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蕴涵着先进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是制定法律的根据,是执行法律的灵魂。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精神实质,自觉地把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执行法律统一起来,既要防止用政策代替法律,又要坚持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策略为指导,坚定不移地依靠和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要坚持把党的领导与严格依法办事,把执行法律与执行党的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47、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一节中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作为简答题,在思路上没有特别之处,只需要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定义简单介绍后,再逐一介绍五点内容即可。但是在回答五点内容时候,最好适当对考试分析上的内容进行简化,只要答出每一点的基本内涵即可。最好不要完全背诵书上原话,一来文字太多不简练,考场答题也太费时间,二来不利于理解记忆各点内容。【知识模块】 法理学35 【正确答案】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

48、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

49、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考试分析第十二章第二节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此类题目无太多技巧可总结,但通常以多项选择题或论述题的方式考查,因此一来要全面记忆主要内容点,另一方面则要注意理解每一要点的具体含义。【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6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