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划分法的历史类型所依据的基础是( )。(A)不同时期的法学流派(B)法律传统的不同(C)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D)法律的渊源不同2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法律原则不仅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B)法律原则在适用上容许法官有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C)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D)相互冲
2、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共存于一部法律之中3 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分类的表述,哪一项可以成立?( )(A)律师法第 13 条规定: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从事诉讼代理或者辩护业务。此规定为义务性规则(B)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 31 条规定:国家鼓励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开发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此规定为强行性规则(C) 宪法第 40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
3、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此规定为命令性规则(D)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 62 条规定:军队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条例制定。此规定为准用性规则4 法律终止生效是法律时间效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默示废止方式终止法律生效时,一般应当选择下列哪一原则?(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B)国际法优于国内法(C)后法优于前法(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5 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哪一个选项是错误的?( )(A)由于在上层建筑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法依附于政治,并完全服务于政治(B)法律离不开政治
4、,政治也离不开法律(C)法可以对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的行为和活动进行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离不开法律的运作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与道德、宗教规范混为一体到相对独立的过程(B)法律与道德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C)法律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D)法律对政策具有指导作用7 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是指( )。(A)法的普遍性(B)法的一般性(C)法的规范性(D)法的程序性8 关于法起源的一般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
5、即先有司法,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即后有立法(B)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C)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根本任务是不同的(D)法律在其独立的过程中还受到来自习惯、道德、宗教规范、精神和观念的影响,早期国家的法律甚至还多带有原始氏族习惯、道德、宗教的痕迹9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习惯法(B)宪法(C)法规(D)成文法10 对法律进行分类,可以从不同的标
6、准、角度出发。一般来讲,根据不同的法律形式,可以把法划分为( )。(A)国际法与国内法(B)根本法与普通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94 条: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者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可以协议变更抵押权顺位以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抵押权的变更,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该规则的逻辑结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了行为模式部分(B)该规则中“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属于法律后果部分(C)该规则的行为模式是允许做说明(D)该规则在表现形式上省略了假定部分和法
7、律后果部分12 在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假定条件(B)行为模式(C)肯定性法律后果(D)否定性法律后果13 胡某夫妇因有事外出,便雇一保姆临时在家照看孩子,事后付给保姆 500 元钱。关于胡某夫妇与保姆之间法律关系的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孩子(B)保姆(C)孩子的安全、健康(D)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己报酬14 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因此,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B)具有权利能力就具有参加法律关系的资格(C)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具有权利能力必须有
8、行为能力(D)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15 在法律中对于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即出现了法律漏洞时,应采用(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实质推理16 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B)社会革命的结果(C)渐进式改革的结果(D)白上而下改良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法学产生的前提是( )。(A)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B)立法发展到相当
9、复杂的程度(C)立法发展到相当广泛的程度(D)社会上已出现一个职业法学家集团18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其相同之处在于( )。(A)二者同属于法的效力(B)二者都具有普遍约束力(C)二者的效力都来自于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D)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1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体现国家意志的角度讲,法总是一元的(B)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意味着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C)国家意志并不必然表现为法(D)国家的存在是法存在的前提条件20 关于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哪些?( )(A)法
10、人的行为能力有完全和不完全之分(B)法人的行为能力是有限的,由其成立宗旨和业务范围决定(C)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即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D)法人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有行为能力21 责任法定原则要求( )。(A)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B)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C)罪刑法定主义(D)无罪推定22 某机关工勤人员赵某在一次公务活动中玩忽职守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检察机关以玩忽职守罪对之进行立案。赵某认为自己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刑法规定不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检察机关则认为赵某从事的是公务活动,应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件侦查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
11、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赵某聘请的律师刘某认为该解释不应溯及以前行为。上述案件中,属于法律解释的有( )。(A)赵某的解释(B)检察机关的解释(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D)律师刘某的解释23 下列可以成为辩证推理依据的是哪些?( )(A)法律原则(B)立法精神与目的(C)法理(D)公正、正义观念24 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A)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B)法律意识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C)法律意识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D)法律意识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主要工具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
12、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简述法律事实的特征。26 简述法律部门的概念和特点。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6 2005 年 11 月 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该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 19 条规定: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第 30 条规定:违反本办法第 19 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两千元以下罚款。问题:27 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属于我国哪一
13、类法律渊源?28 运用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理论和知识,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29 从行为模式角度分析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的种类。30 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哪一种类?31 某日,警察甲正在追捕夺路而逃的抢劫者乙,见路旁停着一辆未锁的摩托车,甲未向旁边站立的车主丙打招呼就骑上摩托车去追乙,丙认为甲抢劫了自己的摩托车,于是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查明后认为甲是为执行公务,因此可以不经丙允许而使用其车,丙听后认为极不公平。请运用法理学的有关知识对此作出分析。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2 结合实际,论述在我国坚持公民在适用法律上
14、一律平等原则的现实意义及其要求。33 结合实际,论述权力制约的法治原则及坚持这一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法律硕士综合课(法理学)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据以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和体现的阶级意志的不同,对人类社会的法所作的分类。因此,本题应选项为 C。【知识模块】 法理学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C 项明显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3 【
15、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点为法律规则的分类。按照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按照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则可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综上所述,本题A 项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的默示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出现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从理论上讲,立法机关有意废止某项法律时,应当是清楚而明确的。如果出现立法机关所立新法与旧法发生矛盾的情况,应当按照“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办法
16、解决矛盾,旧法因此被新法“默示废止”。【知识模块】 法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政治确实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并反映和服务于政治。但法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法并不是完全依附于政治。故 A 项错误。其他几项都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法的产生规律表明 A 项是正确的, B、C、D 三项均与法的特征不合。【知识模块】 法理学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所谓法的规范性,指的是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的特征。法的普遍性是指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运行
17、是通过时间、空间上的步骤和方式而得以进行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总是先有一个又一个的个别裁决,才有后来的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约束力的法律,但前者和后者都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司法和立法,因此不能说先有立法后有司法。A 项表述错误。法总是先表现为不成文形式,然后才出现成文 (制定)形式。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因素(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成熟状态)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决定性作用。B 项表述错误。法律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日益脱离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而成为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的过程,但是并没有改变法与习惯、道德和宗教规范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即阶级性和维护阶级统治。C 项表述错误
18、。【知识模块】 法理学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当代中国的全部法律中,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其他各种法律、法规都是依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当代中国法的渊源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为主的形式。【知识模块】 法理学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的考查要点是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分类多种多样,可以从大的方向分为法的一般分类和法的特殊分类。法的一般分类主要包括这样几种:按照法的创制方式和表达形式,法律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按照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程序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根本
19、法和普通法;按照法的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 194 条所规定的法律规则仅表现出了行为模式部分,省略了假定部分和法律后果部分。因此,A 、C 项错误,D 项正确。同时,该规则中“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也属于行为模式部分,不属于法律后果部分。故 B 选项也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行为模式是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或范式,是法律规则的核心部分。【知识
20、模块】 法理学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胡某夫妇和保姆之间存在双向法律关系,即胡某夫妇有权要求保姆照看孩子,同时也有义务向保姆支付 500 元报酬;保姆有义务照看孩子,同时也有权要求胡某夫妇支付报酬。因此,在这个法律关系中有两个法律关系客体,即照看孩子的劳务和 500 元报酬。故选 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法律关系的主体既具有法律性又具有社会性,法律性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不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任意参加法律关系,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社会性是指法律规范规定什么人和社会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不是任意的,而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
21、件决定的。法律关系主体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的,但法律规范是确定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最终根源,即立法者不能任意规定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A 选项错误。法律关系主体参加法律关系还有资格的限制,即所谓法律关系主体的能力,参加任何法律关系都必须具有权利能力,某些特定类型的法律关系,行为人除了要具有权利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行为能力。B 项表述错误。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行为能力;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一致的。C 选项正确。根据年龄和精神状况的不同,将行为能力划分为三种,权利能力一般来说人人都享有,不存在区分的问题;特殊的行为能力只存在有无的问题。D 选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15 【正确答案】
22、D【试题解析】 当法律规定本身可能有抵触时或法律对有关问题没有直接的明文规定时,应采用实质推理,因为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条件(法律和事实)中若有一个不确定,则不能直接进行形式推理。此时首先要确定这两个前提,而确定这两个前提的过程,就是实质推理。【知识模块】 法理学1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从法律的历史类型发生更替的根本原因上看,任何历史类型的法律的出现或消失,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中,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和性质,这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当生产关系被生产力的发展所否定时,原有法律的消失和新的法律的产生就不可避免。故选 A 项。B、C、D 项表述的情形属于
2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方式,而不是根本原因,具体而言:从法的历史类型发生更替的方式上看,新历史类型的法取代旧类型的法都是在社会革命的过程中实现的。此外,某些社会由于受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可能以渐进式的社会革命达到社会转型的目的,这种渐进式的社会革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它较多地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改良方式。可见,不选B、C、D 项。【知识模块】 法理学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7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根据
24、马克思在论住宅问题中所述:随着立法进一步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家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知识模块】 法理学18 【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法的效力,即法的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来行为,必须予以服从的一种法律之力。法的效力来自于制定它的合法程序和国家强制力;法的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因此,A、C 项应入选。B 项本身表述错误,D 项表述正确,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具有普遍约束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不具有普遍约束力,而这是二者的区别,不是二者的相同之处。要注意所选项要符合题干的提
25、问,不要被选项所迷惑。【知识模块】 法理学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在这个意义上法是一元的,具有统一性和权威性;国家意志不仅体现为法,还体现为道德、伦理等多方面;法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以国家的产生和存在为前提条件的。【知识模块】 法理学20 【正确答案】 B,C【试题解析】 法人的行为能力总是有限的,并且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灭的,法人一经依法成立,就同时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不存在法人有权利能力而没有行为能力的情形,法人的行为能力也不存在完全与不完全之分,A、D 项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21
26、【正确答案】 A,C【试题解析】 责任法定原则要求在认定和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时,要依照法律的预先规定,排除无法律依据的责任。法有条件地溯及既往虽不违背罪刑法定主义和责任法定主义原则,但不是该原则的本身要求。无罪推定更是违背责任法定原则的要求,故 B、D 项不能入选。【知识模块】 法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赵某和律师刘某及检察机关的解释属于任意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属于法定解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司法解释的主体也包括检察院,但要成立司法解释,则必须一是最高检察机关作出,二是要形成规范性法律文件。故在具体适用法律中,一般检察机关的解释仍属于非正式解释。【知识
27、模块】 法理学23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进行法律推理,可以以法律原则、立法精神与目的、法理以及公正、正义观念为依据。【知识模块】 法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法律意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是公民遵守法律的重要保证,是正确适用法律的思想保证,是法律形成的思想和心理基础。虽然统治阶级可以利用法律意识的社会作用来维护其阶级统治,但法律意识不是维护阶级统治的主要工具。D 项表述错误。【知识模块】 法理学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25 【正确答案】 (1)法律事实是一种规范
28、性事实。它是法律规范社会的产物,没有法律就不会有法律事实,所以法律事实这一概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规范所设计的事实模型。(2)法律事实是一种能用证据证明的事实。(3)法律事实是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某一被称为法律事实的事实,肯定是对法律关系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有的可能引起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知识模块】 法理学26 【正确答案】 法律部门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一国现行全部法律规范所作的分类。第一,构成一国法律体系的所有部门法是统一的,各个部门法之间是协调的。比如我国法律部门,都是统一于宪法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谐有序的
29、法律体系。第二,各个法律部门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内容是有区别的。如果内容相同,那就不能称为不同的法律部门了。第三,各个法律部门的结构和内容基本上是确定的,但又是相对的和变动的。由于人们掌握的划分部门法的原则和标准不完全相同,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法律部门及其结构和内容的变动就是不可避免的。第四,法律部门既有客观基础,也有主观因素,是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客观生存和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个别人或少数人主观愿望的建构。一方面,作为人类的法律调整活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法律部门的划分也确实离不开客观的社会关系,它有客观的基础;另一方面,法律毕竟是人们
30、尤其是立法者主观活动的产物,法律部门的划分又带有主观的因素。所以,对于法律部门的划分,虽然有着客观的基础,但是最终还是人们主观活动的产物。【知识模块】 法理学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法理学27 【正确答案】 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为行政规章中的部门规章。因此,商务部发布的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应属于部门规章(答行政规章也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8 【正确答案】 法律规则主要由假定、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假
31、定是法律规则中有关适用该规则的条件和范围的部分;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则中规定人们如何具体行为的方式的部分,即作为或不作为的具体行为模式;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则中对遵守规则或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部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 19 条中规定的“酒类经营者” 为假定; “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为法律规则中的行为模式;第 30 条的规定“ 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和“ 处两千元以下罚款 ”是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运用假定、处理和制裁三要素论进行正确分析也正确)【知识模块】 法理学29 【正确答案】 从“ 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 这一行为模式角度看,材料
32、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 禁止性法律规则 ”;从“应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这一行为模式角度看,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属于“命令性法律规则” 。因为禁止性法律规则和命令性法律规则可以合称为“义务性法律规则” 。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总体上属于“义务性法律规则 ”,【知识模块】 法理学30 【正确答案】 因违反行政法规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是行政法,因此,材料给定的法律规则所确定的法律责任属于行政责任。【知识模块】 法理学31 【正确答案】 实质推理是指作为推理的两个前提(事实和法律)存在矛盾或不确定时而采用辩证的方法所作的推理,即实质推理的前提是两个前提不确定而无法进行形
33、式推理,故先进行确定这两个前提的过程。本题材料中,警察甲未经丙允许骑丙的摩托车是侵权行为还是正当行为,即对甲骑车行为的定性是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这一形式推理的前提,而要为甲的该行为定性,只能运用辩证的方法,即在价值判断上是优先保护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如果优先保护公共利益,则甲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追赶逃犯是为公共利益,而摩托车被骑是私人利益,故从公安机关处理结果看,公安机关在实质推理过程中运用了辩证方法,以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确定了甲的行为属正当,然后进行形式推理,即甲不该受到处罚。【知识模块】 法理学五、论述题第 70 小题,本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32 【正确答案】 (1)
34、含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指各级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处理案件、行使司法权时,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是我国社会主义司法的基本原则之一。(2)重要意义:1)实行这项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市场交易的前提是经济主体地位平等,意志自由。只有主体之间平等、自由地竞争才有市场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平等地适用法律是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公平竞争的基础和保障。2)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在民主政治中,公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所有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及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并承担相同的义务。在法律适用中贯彻平等原则,才能使各项公民权
35、利得到司法保障,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实行这项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要条件。贯彻实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有利于在全体公民中培养、树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以及平等和公正精神。4)实行这项原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意。按照法治原则的要求,法律应当具有普遍性,普遍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样的情况受同样的对待,亦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法律的尊严。(3)要求。在法的适用中贯彻这一原则,要求在法治实践中坚决反对封建特权思想,要求司法工作者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忠实于事实,忠实于
36、法律,忠实于人民,同时要正确认识这一原则与资产阶级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区别和联系。【知识模块】 法理学33 【正确答案】 权力制约原则就是通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制约,限制国家权力的任意性,防止因国家权力的扩张或滥用导致的专横和腐败,有效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1)权力制约原则的内涵(要求)1)法治所强调的对国家权力进行制约,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既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制约,也包括各项具体职权之间的制约。例如,不同级别的审判权之间的制约,在审判活动中审判员和书记员之间的制约,等等。2)法治原则特别强调对国家行政权力的制约,要求严格依法行政。因为行政机关执掌
37、着大量日常公共生活的组织指挥权能,代表公权力,通过各种抽象和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干预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活动,行政权力行使的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和单方面性等都使得对行政权力的约束成为法治的重点。(2)坚持权力制约原则的原因1)坚持权力制约原则是法治内在的要求。法治内在地要求对国家权力进行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制约。一个国家由谁来掌握统治权,政权机构如何组织,权力如何分配和制约,按照什么原则和规则来运转和行使,社会各种力量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参与政治生活等问题,是法治国家权力结构的基本问题。能否实现法治,也取决于其权力结构中是否实行分工和制约。按法治要求对国家权力所进行的分工,通常是根据职能的不同,把国家
38、机关划分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三种类型。2)坚持权力制约原则是法治目的的要求。法治的目的在于利用法律的刚性特点实现“规则之治 ”,防止国家权力的专横、恣意和腐败,维护社会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但是,假如国家权力不实行一定的分工,由一个机关甚至一个人既制定法律,又解释法律和适用法律,那么法律就完全失去了其刚性的特征,该机关或个人就无须遵守法律,它或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和利益恣意地制定法律、解释法律和适用法律。于是,法律就不能实现对国家权力的规制,专横、恣意、腐败就不能避免,社会的稳定性、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就得不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与自由就失去了基本的保障。(3)坚持权力制约原则的意义权力制约对于实现依法治国、贯彻依法办事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要保证一种职权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就必须借助另一种职权的制约和督促。让权力之间互相监督,是维护法的权威、保证国家权力的执行者不违背法律的有力措施。这一点也为西方法治国家的实践经验所证实。【知识模块】 法理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