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学基础综合(金融)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简述吸收分析法的政策主张和总体评价。2 近年我国住宅价格随市场需求增加而不断上涨,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招标拍卖获取的条件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尚的利润,(如披露开发成本,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征收高额税赋等),是否能有效限制房价上涨?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不能,你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3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何联系与区别? 4 为什么说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均衡条件类似于刀刃上的平衡?二、计算题5 己知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为 8,市场组合收益率为 15,某股票的贝塔系数为12,派
2、息比率为 40,最近每股盈利 10 美元。每年付一次的股息刚刚支付。预期该股票的股东权益收益率为 20。(1)求该股票的内在价值。(2)假如当前的股价为 100 美元股,预期一年内股价与其价值相符,求持有该股票上市年的回报率。6 假设市场中有 n 个厂商,每个厂商有相同的总成本函数 Ci=9+4qi,每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 qi=-001(n-1)p i+001 jiPj+303n,(i=1,2,n)。P j 是其他厂商的价格。如果该行业均衡时所有的价格均相等,求长期均衡时的厂商数目。7 由 A、B 两个人以及 X、Y 两产品构成的经济中,A 、B 的效用函数分别为UA=XY。U B=40(
3、X+Y),X、Y 的禀赋存量为(120,120),该经济的社会福利函数为W=UAUB,求: (1)该经济的效用可能性边界。 (2)社会福利最大时的资源配置。8 某个学生即将参加研究生考试,现只有 6 天时间复习,每门课的复习时间同对应的预期成绩如下表:问:为使三门课的预期成绩总分最高,应如何安排复习时间?并说明你的理由。三、论述题9 论述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响。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有何特点?其成因何在?经济学基础综合(金融)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1)根据吸收分析法的理论,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无非就是改变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政策,即支出
4、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加政策,或者二者同时改变。当一国经济处于国际收支逆差时,该圜减少国内吸收就可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政府支出的减少、税率的提高、央行提高准备金率、爵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组合缩减居民和企业的消赞需求以及投资需求,进而压缩进翻需求来改善国际收支;反之则应扩大国际吸收来平衡该国过多的顺差。(2)总体评价1)吸收分析法的理论意义:吸收分析法最重大的理论贡献在于其将国际收支作为宏观变量,从总收入和总支出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来解释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收支的调节政策,从而超越了弹性方法机械的相对价格关系。2)吸收分析法的局限性:吸收分析法采用的是一般均
5、衡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现实意义,但这种方法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为:吸收分析法的假定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吸收分析法忽略了资本流动;吸收分析法忽略了相对价格在国际收支调整中的作用;吸收分析法的理论分析中没有明确回答在收入、吸收和国际收支之间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只是人为地认为收入、吸收是自变量,国际收支是因变量,这在理论分析方面是一大缺陷。2 【正确答案】 (1)在进入房地产开发市场不存在任何准入限制,而且所有建筑用地都通过拍卖方式获得的情况下,通过某种手段控制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房地产市场不存在准入限制导致土地需求
6、和价格上涨,从而增加开发成本和房产价格。短期内,土地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因而如下图所示,土地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如果不对房地产开发商进行限制,这就有可能增加对土地的需求。如图 1-1 所示,土地的需求曲线会从 D 右移到 D,从而使土地的价格从 P0 提高到 P1。土地价格上涨会导致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成本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房价的提高。国家通过披露房地产开发成本,可以加强国家规划、国土、房地产管理部门之间的公开透明化运作,同时可有效制止房地产开发企业哄抬房价、偷税漏税、违规强制拆迁等行为,中介服务机构也不能任意抬高或压低被拆迁房屋评估价格、行贿等,这样会有效促进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房
7、产供应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限制房价的上涨,防止开发商牟取暴利,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地大幅度增加住宅的供给。 国家通过限制向开发商贷款则可以改善房地产供应结构,如通过规定对项目资本金(所有者权益)比例达不到一定比例或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的项目,商业银行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对其发放贷款: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投机性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市场哄抬房价。但是限制贷款有可能减少住宅等的供给,从而达不到抑制虏价过快上涨的目的。 对房产开发商征收高额税赋这可能会增加房产开发商的成
8、本,房产开发商可能会将税赋向购买者转嫁,从而会提高房产的价格。 (2)为了防止房价上涨过快,根本措施是有效地调节房地产的供给和需求,抑制房地产投机性需求过快增长,建立政府主导的廉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的供给,转移或缓解住房需求,同时有效增加住宅开发数量和质量。目前我国房价过快上涨是由于投机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所引起的,因此,政府应该利用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来限制第二套住房需求,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的过快增长。 为了确保广大居民的住宅需求,政府可以建立廉租房制度,加快廉租房建设,提高廉租房供给来转移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住宅需求。 政府可以对小户型住宅开发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居民廉价房开发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增
9、加这方面的土地供给,从而降低开发成本,有效增加住房的供给,从而可以有效解决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3 【正确答案】 (1)联系的方面两者都是货币,都采用货币的形式。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这就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这种货币在形式上是合作为货币的货币一样的。作为货币的货币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作为资本的货币。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而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两个条件,其一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其二是劳动者丧失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自身的劳动力外一无所有。只有在这两个条件下,劳动力才能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当货币所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购买至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并通过劳动力
10、的使用为其带来剩余价值时,货币才转化为资本。(2)区别的方面含义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是能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指在运动中自行增值的价值。本质的区别。作为货币的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它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不同可以从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表现出来。商品流通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资本的流通公式为:货币商品增殖的货币。这两个公式有本质的区别:首先,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不同。其次,流通的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公式表明为买而卖,目的是为获得使用价值;
11、资本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它的运动没有限度。再次,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只作为购买手段,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而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因此货币不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4 【正确答案】 (1)哈罗德多马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与 1948 年分别提出的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模型的统称。该模型主要研究在保持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储蓄和投资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 哈罗德多马模型以凯恩斯理论中关于储蓄-投资分析的理论为基础,即经济增长的均衡能都实现,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的高低,并且要求社会上每一时期的储蓄额都必须等于和全部转化为投资。这样,为了实
12、现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既可以提高或降低资本-产出比率,也可以提高储蓄率与增加投资等。 (3)由于实际增长是许多各不相同的决策者的预期、决策和失误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人们没有理由期待经济活动在实际中长期持久的按照“有保证的增长率” 增长下去。耍实现充分就业,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的增长率。按照哈罗德的说法,首先国民收入要实现增长就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GW。其次,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就必须满足:G A=GW=S/v=S/vr=n=Gn。 这一等式标明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如果上式所标明的条件得到满足,那么经济活动就会按照S/v=S/vr=n 这一
13、比率增长。在现实经济活动中,S/v=S/v r=n 这一情况毕竟是有可能实现的,因此哈罗德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储蓄比例、实际资本产出比和劳动增长率分别由各不相同的若干因素独立决定,因此,除非偶然的巧合,这种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不会出现的。于是哈罗德认为,虽然 GA=GW=Gn,这种理想的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是存在的,但一般来说实现的可能性是 极小的。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很难按照均衡路径增长。也就是说,在投资与储蓄不相等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资本-产出比,即调整生产中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达到均衡。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14、通过资本劳动比的变动便可以克服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刀刃式问题。二、计算题5 【正确答案】 (1)股息增长率 g=ROE(1-b)=20(1-40)=12折现率 r=rf+(rm-rf)=8+12(15-8 )=164代入股票定价的固定增长模型:一年内股票持有者可以得到股利为 D1=D0(1+g)=1040(1+12)=448 一年内的回报率为11404-100+4 481100=1852。6 【正确答案】 根据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 Ci=9+4qi,可得边际成本 MC=4。根据代表性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可得 dpi/dqi=-100/n-1, 因此边际收益MR=pi+qi*(dpi/d
15、qi),代入有关参数可得当完全竞争行业均衡时,所有企业价格都栩等,即 pi=pj,代入均衡条件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企业仅获得正常利润,即 AC=AR。根据代表性厂商的总成本函数可得平均成本AC=4+(9/qi),根据代表性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可得平均收益 AR=pi。把有关参数代入 AC=AR 可得:4+9q i=P,变形可得 qi=9(p i-4)。当完全竞争行业均衡时,所有企业价格都相等,即 pi=pj,代入需求函数可得 q i=303n,代入上式得:9/p i-4=303/n(2)。联立求解(1)(2)两式可得 100/n-1 303/n=9n/303,求解得 n=101。7
16、 【正确答案】 (1)效用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社会在追求总效用最大的时候所面临的约束。设配置给 A 的产晶为(X,Y),由于禀赋为(120,120),则配置给 B 的量为(120-X,120-Y)。此时二者的效用分别为 UA=XY UB=40(120-X)+(120-Y)=40(240-X-Y) 由此可以解得 UA=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当一个人的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使另一个人的效用极大化。 当 UB 保持不变时,A 的效用极大化的条件为 dUA/dX=240-2X-(UB/40)=0,解得 X=120-(UB/80)。UA=6400,U B=3200 此时,X=80 ,Y=80 8 【正确答案
17、】 (1)为使三门课的预期成绩总分最高,该学生应用 3 天复习数学,2天复习英语,1 天复习经济学。 (2)该题可以运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解答。在6 天的时间预算约束下,为了使分数最高,学生应该选择最优的时间组合,使得三门功课的时间安排符合以下的条件:学生复习每 1 门功课的最后 1 天边际分数相等。该学生复习每门功课的边际分数如下表所示。所以当用 3 天看数学,2 天看英语,1 天看经济学时,每一门功课的边际效用都为10, 这时的总分最高为 75+62+80=217 分。三、论述题9 【正确答案】 国际收支反映了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各种经济交易活动,当一国的经济失衡时,会通过国际收支途
18、径传递到与之联系的其他各国。(1)大体而言,造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1)周期性因素:经济周期呈现危机、萧条、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各国经济总是处于不同经济周期的某个阶段。当一国经济衰退时,其收入减少,需求下降,进口减少,就可能导致经常收:艾的顺差;反之则可能导致逆差的出现,这种不平衡同样会通过国际经济交往在各国之间传递。2)收入性因素: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高,国民收入增长快,自主性交易的支出会随之增加,从而引发困际收支逆差;反之则会导致困际收:艾的顺差。3)货币性因素:由于一国的价格水平、成本、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称为货币性失衡。这种因素所导致的国际收支
19、失衡是现实经济活动中是比较常见的。4)结构性因素:如果圜内生产结构的调整难以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也会引发国际收支失衡。5)外汇投机和不稳定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因素:这主要是指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变动风险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即国际游资会在某个时期由于大量涌入或者大量流出某个市场所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其他原因酌情给分。(2)国际收支的失衡对于本国经济的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1)如果出现综合性差额赤字,会产生本币对外价格向下浮动的压力。而一国进行干预,就会耗费国际储备,引起本困货币供应的减少,从而影响到本国的生产和就业,这会直接导致本国金融实力和国家信用的下降。2)如果出现长期的巨额
20、盈余就会带来国际储备的增加,造成货币供应增加,引发通货膨胀,还可能引起国际摩擦。其他分析酌情给分。总之,国际收支失衡对于经济的发展总体而言是负丽的,这也是各国政府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的原因。10 【正确答案】 (1)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和扩大再生产过程呈周期性是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固有特征。但是危机和周期的具体表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特别是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垄断资本主义积累条件的变化,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熏要特点。危机的强度有所减弱,但生产能力过剩和失业却成为周期中的经常现象。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生产的下
21、降幅度因而成为衡燮危机深度的主要指标。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历次经济危机中的生产下降程度一般都大大低于战前时期。而且危机期间失业率的增长也比战前小得多。危机阶段的货币信用危机有所缓和,但却出现了在周期各阶段物价持续上升的趋势。战后由战前危机时期的商品销售困难和生产急剧下降所引起的货币信用危机的表现形式变的比较缓和。周期进程中往往没有明显的萧条和复苏阶段,但高涨阶段却又常常被局部性危机或生产停滞所间断。整个周期的起伏变得比较平缓,各个周期阶段的独特特征不象过去那样鲜明,唯有危机阶段相对来说比较清晰。周期的长短变的不规则,危机的周期性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
22、件下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特点的成因:资本主义生产的计划性有所加强。首先是垄断资本主义积累使垄断大公司日益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其次是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强了社会生产的计划性,提出了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具体目标,为私人企业组织生产提供指导,并通过过种经济手段推动讨。划的实施。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它无法根本消除社会生产的无计划状态。资本主义国家大大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节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反危机,熨平周期,保证资本积累和经济的稳定增长。国家的这种宏观调节虽然不能彻底消除经济危机和熨平周期,但确实使周期的起伏变得比较平滑。同时,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社
23、会需求总量,以解决资本积累和生产扩张中的市场不足问题。而国家所采取的主要干预手段,包括国家投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等都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保证或扩大了市场,缓解了积累过程中生产和消赞的尖锐矛盾及其派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剧烈程度。但是因为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及其到有的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决定了它不能消除危机和周期。固定资本更新作为经济周期物质基础的作用有所减弱。这主要是因为第二次世界:火战以后由于一系列的经济条件的变化,再生产过程中的大规模投资变得不如战前那样集中,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战后以来大规模的资本投资在时间上趋于分散化。服务业对周期波动的缓冲作用加强了。危机和周期波动的主要领域是工业,它的影响逐渐波及到非物质生产领域,其影响程度也比较弱。劳务部门的特点使劳务部门对经济波动的抵抗力和适应力比较强,对危机的反映较为迟缓,从而能够在周期性震荡中起缓冲作用。劳务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大,这种缓冲作用越强。但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存在与发展是不能最终脱离工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的,它的扩大也不能彻底消除危机与周期。从以上可以看出,资本王义积累条件的变化固然会影响危机和周期的表现形式,使之具有某些新特点,但不会消除危机和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周期性质。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