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简述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历史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2 试举例说明早期国家的形成。(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世界通史真题)3 简述乌鲁卡吉那的改革。(东北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4 简述汉谟拉比法典。(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2002 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5 简述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南京大学 1998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
2、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6 论述波斯帝国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2014 年统考真题)7 简述古代西亚的主要文化成就。(华南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8 论述地理环境对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北京大学 2015 年世界史真题)9 简述埃及新王朝早期的宗教和王权斗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年世界通史真题)10 简述古埃及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南京大学1997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2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11 简述古埃及人的主要文化成就。(北京师范大学
3、 2000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12 简述吠陀和吠陀时代。(北京大学 2017 年世界史真题)13 简述上古中世纪印度种姓制度的演变及基本特点。(华南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14 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4 年世界史真题)15 比较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异同。(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真题)16 概述公元前 8 世纪至前 3 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2010年统考真题)17 试析希腊地理环境及其对古希腊史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真题)18
4、 简述希腊奴隶制城邦的特点。(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19 试析斯巴达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的内容及其成因。(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20 简述梭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1 简述庇西特拉图当僭主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东北师范大学2001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22 简述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23 试述古代雅典由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的原因、过程及其意义。(华南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
5、24 简述希波战争的主要战役及其年代。(北京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上古史真题)25 试述希波战争对古希腊历史和古代东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 2000 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26 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政治表现。(南京大学 2003 年世界史真题)27 古典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中国人民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28 简述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城邦衰落的原因。(北京大学 2013 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29 试述亚历山大东征及其影响。(南京大学 1995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浙江大学 2002 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2007 年统考真题;南开大学 2013 年
6、世界历史真题)30 概述古希腊古典时期的史学成就。(南京大学 1999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31 何谓希腊化时代? 试析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年世界通史真题)32 试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学者的主要科学成就。(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2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一) 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被称为农业革命。原始农业的发生地有三个中心,即西亚、东亚和中南美洲。亚洲西部是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年代可推至公元前 8000 年,这里的人们栽培了大麦、小麦、豌豆等农作物。东亚地
7、区的早期农业文明主要分布在中国、印度和泰国等地。中国的长江下游地区在距今约 7000 年前就已种植水稻,黄河中上游地区居民在大约 6000 年前就开始培植粟;泰国则在公元前 7000 年时开始种植豆类、葫芦、黄瓜等作物;中南美洲的秘鲁等地也在公元前 5000 年左右最早培植了玉米、马铃薯、南瓜等作物。(二)历史影响。(1)农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并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2)农
8、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类从事农耕以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2 【正确答案】 人类学上把具有较为完整的国家结构和形态之前的人类政治组织状态称为早期国家。早期国家发端于氏族或氏族联盟的瓦解。城市的建立、
9、青铜器的产生、大型宗教祭祀场所的设置、文字的出现等,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社会政治组织,它已经拥有明确的疆域、统一的政权和保障国家权威得以施行的一系列社会控制机制。以古希腊城邦雅典为例。一般认为雅典国家大约是与斯巴达同时建立的,但标志其建国立邦的古代传说却比较含糊,因为后世按托古改制的惯例把雅典城邦建立放在一位传说中的英雄身上,编造出“提秀斯改革” 的故事。可以说所谓提秀斯改革是指当时雅典某位头领和民众共同进行的创建城邦宪制的活动,它的中心内容是联合境内各村社建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雅典是以协议方式建立国家,建立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便是城邦国家的雏形。【知识模块】 世界
10、古代中世纪史3 【正确答案】 (一) 改革背景。乌鲁卡吉那是苏美尔城邦之一的拉伽什城的统治者。公元前 2378 年,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吉那(约公元前 2378 一前 2371 年)推翻了卢伽尔安达上台执政。乌鲁卡吉那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内容是废除卢伽尔安达时期的“ 弊政” 。乌鲁卡吉那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城邦内部的矛盾,以加强统治。(二)改革内容。 (1)将卢伽尔安达霸占的神庙土地和建筑归还给神庙,取消改革前向部分祭司征收的捐税,免除平民所欠王室之赋税,撤销派往各地的监督和税吏;(2)禁止以人身作为债务抵押,释放因债务而被奴役或遭拘禁的平民;(3)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以平民为军队主力的制
11、度,由平民组成的步兵代替由贵族组成的战车兵。(三)改革意义。乌鲁卡吉那改革限制了贵族的利益,减轻了平民的负担;扩大了公民人数;废除了先前的种种弊政,实际上是对平民反对贵族斗争胜利成果的承认。【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4 【正确答案】 (一) 背景:汉谟拉比在统一了两河流域之后,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前言主要宣扬王权神授,颂扬汉谟拉比的功绩。正文共 282 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情况。(二)主要特点: (1)等级制度。人民被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三个等级。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大概来源于破产失地的公民
12、或原无公民权的自由民。(2)土地制度。最基本格局是王室土地和私人占有土地并存,汉谟拉比在征服过程中,不断地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划归王室所有,因此王室占有大量的土地。古巴比伦时期私人占有土地的现象比较普遍。(3)奴隶制度。古巴比伦时期,王室拥有大量的奴隶。一般富裕的阿维鲁和穆什根努也都有奴隶。奴隶来源除战俘外,也有外地买来的。当时买卖奴隶的现象很普遍。(4)租赁制和雇佣制。随着土地私有制发展,古巴比伦时期租赁和雇佣关系普遍流行。租赁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租赁房屋、车、船、牲畜等;一是租佃土地。雇佣关系也是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主按契约付给不同劳动者以不同的报酬。租赁、雇佣的盛行加剧了自由民内部分化。(三
13、)意义: 汉谟拉比法典是传世较早的法典中较完整的一部法典。法典在法律上肯定了自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以来两河流域在社会经济方面出现的新秩序,从而有利于巩固奴隶制经济的基础,促进私有制和奴隶制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5 【正确答案】 (一) 背景。公元前 517 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 515 一前 513 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
14、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 ,每枚重 8 4 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
15、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6 【正确答案】 公元前 6 世纪中叶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埃及等西亚北非的古老文
16、明区并远征希腊、印度。为管理疆域庞大、民族众多的帝国,创立了行省制度,制定了货币制度,并修驿道、实行宗教宽容等,为以后地中海区域大帝国的统治提供了借鉴。波斯创造性地吸收并发展了西亚北非古老文明的成就,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其文化成就又渐与古希腊文明融合,形成独特的希腊化文明。波斯文明上承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下接希腊化文明和罗马文明,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7 【正确答案】 (一) 文字。(1)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组成。其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与埃及象形文字的同类符号作用相同,而表音符号在构造上
17、与埃及的表音符号有所不同。苏美尔语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文字是腓尼基人的文明贡献。腓尼基字母共 22 个,是线形符号,只有辅音而无元音。腓尼基人把字母传人希腊,希腊人在此基础上加人了元音,形成希腊字母;罗马人又在希腊字母基础上形成拉丁字母,从而为后来西方各国字母奠定了基础。在东方,阿拉美亚字母也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影响下形成的,而希伯来字母、古波斯字母、安息字母和阿拉伯字母都渊源于腓尼基人的字母文字。(二)宗教。(1)波斯琐罗亚斯德教。波斯帝国产生了统一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祆教)。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并始终处于斗争之中
18、。该教要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故也称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在萨珊王朝时编定成书。在大流士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了波斯帝国的国教。(2)以色列犹太教。犹太教是希伯来人的宗教,它崇拜上帝耶和华。犹太教坚持信仰一神,即耶和华上帝。犹太教的经典是圣经,共 39 卷,约于公元前 12 一前 2 世纪用希伯来文写成,后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脱胎而出,犹太教的圣经成了基督教圣经的一部分,即旧约。(三)文学。苏美尔一巴比伦文学作品多是宗教神话和史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诗。这部史诗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同各种暴力进行斗争
19、的某种情景,歌颂了为民建立功勋的英雄和英雄壮举,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们认识自然法则和探索人生奥秘的愿望。【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8 【正确答案】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在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地理环境对两大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一)对埃及文明的影响: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狭长的绿洲地带,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尼罗河泛滥蕴含的水资源不仅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水,还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了埃及,但又极少发生洪涝,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尼罗河使得埃及人“不费什么力气就获得农业果实” 。而农业的繁荣,为埃及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统一的灌溉农业
20、促进了埃及王权的加强,埃及法老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且导致庞大官僚机构的产生。同时也促进了埃及历法、医学、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埃及文明地处非洲东北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的撒哈拉沙漠东部,四周皆有天然物为之屏障,这样封闭孤立的地理环境使得埃及免于遭受外族人侵,但也使得其对外交流发展缓慢,使得埃及产生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二)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新月形平原被称为两河文明,也叫苏美尔文明,也是紧紧依靠着两条流经西亚的河流而发展起来的文明,与埃及有很大的不同,两河流域灌溉农业与埃及相比显然有许多不利的因素,两河流域常发水灾,且盐碱化严重,但仍然哺育了西亚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与外
21、界联系的地理条件与埃及也大不相同,其深刻影响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一是开放的地理环境带来了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国家的政治变迁始终体现为民族交替与王朝更迭。它经历了从城邦、王国到帝国的不断演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两河流域“大一统” 政治格局的发展脉络。二是开放的地理环境也使两河流域的商品经济较早发端和兴盛。(三)地理环境对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古代史所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传统古文明研究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最初的产生和发展,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质疑,如黄跃庆认为古埃及文明产生的终极原因并不是尼罗河的作用,而是史前时期埃及的生产者、生产工具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识模块】
22、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9 【正确答案】 神庙集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实力的增长,不仅危及其他奴隶主的利益,而且逐渐危及王权。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时期,这种情况大概已使王权再也不能忍受了。因此,这位法老撤了祭司兼维西尔的普塔赫摩斯的职,而任命了一位非祭司集团的拉莫斯担任维西尔,以取代普塔赫摩斯。这使王权与神庙祭司的矛盾表面化了。阿蒙神庙势力对王权的威胁,不仅使法老对阿蒙神庙祭司产生了疑虑,而且也对阿蒙神的信仰本身产生了疑虑。因而,早在图特摩斯四世时代,一个古老的太阳圆盘神阿吞神便被抬了出来加以崇拜。阿蒙神庙祭司集团也不甘示弱,他们企图插手王位继承,不让阿蒙霍特普四世继承王位,而要扶植一个自己的傀儡上台。
23、这终于使成为国王的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 1379 一前 1362 年)对阿蒙祭司忍无可忍,因而采取了断然的措施,同阿蒙神庙势力进行斗争,这就是著名的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宗教改革。阿蒙霍特普四世先是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以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继之,他更提出废除对阿蒙神和其他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没收阿蒙神庙和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去掉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为了摆脱阿蒙神庙祭司的控制和影响,他将首都从底比斯迁到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将其取名为“埃赫塔吞 ”,意为 “阿吞的视界”;国王的名字也改为 “埃赫那吞”,意为“ 阿吞的光辉”。他的这些改革措施表明,埃赫那吞同以阿蒙神
24、庙祭司为代表的神权势力决裂了。与此同时,他提拔了许多出身中下层奴隶主的人物担任了高级官吏。埃赫那吞虽以法老的资格领导了这次改革,仍然遇到了神庙势力以及站在他们背后的一切旧贵族的激烈抵抗。他们向埃赫那吞的母亲提伊王后施加压力,让她到埃赫塔吞去(她一直住在底比斯)对埃赫那吞施加压力,要他放弃改革;他们还在西亚鼓动埃及的属地反叛埃及;他们甚至图谋刺杀埃赫那吞等等。总之,斗争十分激烈。反对改革的势力极为强大而富有经验。改革期间,埃及的对外战争停止了,军队得不到战利品,更得不到赏赐,因而军队离开了改革。广大的劳动群众没有从改革中得到任何实际的好处,相反却因修建新的首都而加重了负担;再加上信仰的改变也不会
25、很习惯。因此,他们对改革不可能十分热情。这一切导致了改革的失败。阿蒙神庙及其他神庙势力复辟后,气焰十分嚣张。支持改革的涅木虎受到打击迫害,他们的财产也被抢夺。王权重又与阿蒙神庙势力结盟,对神庙势力更加依赖。【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0 【正确答案】 (一) 背景:新王国第 18 王朝中期,神庙祭司集团通过插手王室内部争夺王权的斗争,扩大了其政治实力,逐渐威胁到王权。阿蒙霍特普四世(公元前 1379 一前 1362 年)统治时期,法老和神庙祭司集团的矛盾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阿蒙霍特普四世采取独特的宗教改革形式,与阿蒙神庙祭司集团展开了斗争。先是重新推出对拉神的崇拜,以对抗对阿蒙神的崇拜。
26、在遭到阿蒙神庙祭司的激烈反对后,阿蒙霍特普四世决定同神庙势力决裂。公元前 1373 年,阿蒙霍特普四世断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二)内容: (1)取消对阿蒙神及其他一切神的崇拜而只准崇拜阿吞神;(2)没收阿蒙神庙及其他一切神庙的财产,将其转交给阿吞神庙;(3)铲除一切建筑物上的阿蒙字样;(4)将首都从底比斯迁至埃及中部的阿马尔那(新首都取名为“埃赫塔吞” ,意为“阿吞的视界 ”),以摆脱阿蒙祭司集团的影响; (5)国王本人的名字亦改为埃赫那吞(意为 “阿吞的光辉”);(6)提拔一些出身中下层的人(涅木虎)担任高级官吏,以实施和推进改革。(三)影响:改革遭到阿蒙神庙祭司及其他祭司、贵族的激烈反对和抵
27、抗。埃赫那吞死后,他的继承者图坦哈蒙放弃了改革,恢复了对阿蒙神的信仰,发还了阿蒙神庙被没收的财产,首都也迁回到了底比斯。埃赫那吞改革彻底失败。改革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打击了阿蒙神庙祭司集团的保守势力,加强了王权,提高了中小奴隶主阶层的地位,促进了当时社会尤其是文学艺术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1 【正确答案】 (一)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 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 俱全的
28、象形文字。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到希腊罗马人统治时发展为科普特文字等。公元 7 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科普特文字被阿拉伯字母取代。1822 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二)文学。古埃及人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甚至也没有史诗性著作传世,但他们留下了形式多样的文学作品:神话、短篇小说、诗歌、战记、教谕、寓言、格言、祈祷文等等。在神话传说中,有关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故事最为著名。颂诗著名的有尼罗河颂和阿谷颂等,歌颂了尼罗河和阿吞神给埃及、给人类带来的恩惠。战记最著名的是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教谕性的作品以箴言形式出现,如古王国时期的普塔霍特普的教谕,反映两个中间期社会状况的聂菲尔
29、列胡预言伊浦味陈辞对美里卡拉王的教谕以及中王国时期的杜阿乌夫之子赫琪给其子柏比的教谕等。(三)科学。古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历法上,古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把一年分为三季,每季 4 个月,共 12 个月;每月 30天,共 360 天,其余 5 天作为节日之用。古埃及的太阳历对罗马共和国晚期恺撒制定的儒略历有很大影响。埃及人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的计数制度,并创造了用以表示数字的若干符号。古埃及的医学也很发达。由于制作木乃伊,埃及人已了解到人体内部构造,积累了比较多的解剖学知识,掌握了心脏与血液的循环关系。(四)建筑与艺术。古埃及的建筑以其雄伟浑厚而为世人所瞩目。除金字
30、塔外,在底比斯修建的卡尔纳克神庙和卢克索尔神庙也是古代埃及人的杰作。古埃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作品。雕刻有浮雕和圆雕。圆雕的数量很多,大者如哈佛拉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阿布一辛贝尔庙前的巨大雕像、门隆巨像等,小者如著名的埃赫那吞的王后涅菲尔提提像等。古代埃及的绘画作品中,如中王国时期的纸草丛中的猫、新王国时期的三个女音乐家等都是杰作。【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2 【正确答案】 (一)“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是印度雅利安人的圣书,是婆罗门祭司们祭神用的颂诗、经文和咒语的汇编,也是古代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吠陀共四部,即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梨俱
31、吠陀产生最早,约编撰于公元前 12 一前 9 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因此,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 早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1500前 900 年)。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产生较晚,被称为“后期吠陀” 。在后期吠陀产生的时期,又逐渐出现了解释吠陀的文献,即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这些文献所反映的时代被称为“ 后期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 900前 600 年)。(二)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生活在印度河中上游和恒河上游一带。社会组织仍保持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包括几个农村公社,公社由许多父权制大家庭组成,土地属于公社,但承认大家庭的占有权,大家庭已握
32、有私有财产。部落首领尚无行政权力,只是军事首领,由选举产生,但由同一氏族贵族家族中选出,氏族贵族已有特权。由此可见,早期吠陀时代已出现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社会正处于氏族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三)后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已扩展至恒河中下游地区,社会进一步发展,铁器已被广泛使用,农业、工业、商业都有进步。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进一步分化,氏族成员的等级划分也日益复杂,于是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即瓦尔那制度,按此制度,社会划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随着阶级和阶级矛盾的发展,部落首领和贵族势力进一步加强,军事民主制的部落组织开始瓦解,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形成了一些小国,大约
33、至公元前 6 世纪初,印度的大部分部落均进入国家阶段,后期吠陀时代乃告结束,印度进入小国纷立的列国时代。【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3 【正确答案】 种姓制度,是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等级制度(包括瓦尔那制度和后来从中衍生出的阁提制度)的泛称,正式产生在后期吠陀时代。(一)种姓制度的演变。(1)上古时期的瓦尔那制。婆罗门教的典籍规定了各个瓦尔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尔那成员的不同权利和义务。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种姓。主要掌管宗教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种姓。刹帝利的基本职业是充当武士。国王一般仍属于刹帝利瓦尔那。刹帝利是掌握军事和政治大权的等级。第三等级是吠舍种姓。吠舍是平民,没有政治上
34、的特权,必须以布施(捐赠)和纳税的形式供养完全不从事生产劳动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主要从事农业、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种姓。他们的职业是为以上三个种姓服务,从事手工业与做奴仆。(2)中世纪的发展与阁提。中世纪种姓制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变化。四种姓中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高级种姓仍然保持着他们的统治阶级地位。吠舍种姓原为从事农、牧、商业的平民集团。随着封建制的形成,从事农牧业的居民逐渐沦为依附农民,与原来的首陀罗农民地位接近。首陀罗种姓原为雅利安人征服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还有的从事农牧业和渔猎生产,社会地位低下,其中有的就是奴隶。7 世纪时,首陀罗中的分成制农民和租佃农民逐渐转化
35、为封建依附农民,而吠舍种姓下层村社自由农民地位下降,也沦为租佃王田和僧俗贵族土地的依附农民,这两种来源的依附农民逐渐融合,形成新的首陀罗种姓。在中古时期,印度的种姓制度更加复杂。在四种姓之外,还有各种阁提。阁提按行业划分成众多种姓,种姓内职业世袭,设管理机构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制度和风俗习惯,违章者要受到惩罚。阁提之间互相隔绝,不准通婚。随着手工业分工的加细,各种手工业阁提的数目不断增加。城乡居民全被组织于阁提之中,处于封建主的统治之下。(二)特点。 (1)各种姓社会等级世袭,地位固定不变。(2)各种姓职业固定不变,世代相传。(3)实行种姓内婚制。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瓦尔那为了保证自己的特权和地位不
36、致因通婚而发生混乱,遂制定了种姓内婚制原则。这是古代印度种姓制的一条基本原则和突出特点。在种姓内婚制下,同一种姓的人通婚受到赞美,不同种姓的人通婚受到歧视甚至惩罚。(4)各种姓的宗教地位不平等。四个种姓中的前三个种姓都为雅利安族,因此,皆可以举行再生仪式,死后可以转世为人,所以称为再生族。第四种姓首陀罗不能举行再生仪式,死后也不能转世为人,所以称为一生族。【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4 【正确答案】 佛教从公元前 6 世纪创立到公元前 273 年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为早期佛教。早期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四谛” 和“众生平等”。早期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四谛” ,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
37、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 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称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即一切众生,只要信奉佛教,都有可能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5 【正确答案】 (一) 婆罗门教。基本教义是:(1)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是永恒、唯一、真实的存在,世界万物只不过是梵天的化身,是虚幻无常的。婆罗门教要人们信仰梵天,以便超脱虚
38、幻的现实,最后达到“梵我一致” ,即重新与梵天合为一体。(2)婆罗门教把原始的万物有灵和灵魂转移的观念加以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一种“业力轮回 ”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人在现实社会中必造业,造业必有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报与恶报在轮回转世中实现。(3)婆罗门祭司还制定了各等级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达摩”( 法),作为区分善行与恶行的标准。各等级只要按照达摩行动才能有好报,才能超脱轮回转世之苦,最终达到“梵我一致” 。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是四部吠陀以及解释它的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二)早期佛教最根本的教义是“ 四谛”,即四条神圣的真理。四谛包括苦谛、集谛、灭谛、道谛。(1)苦谛是佛陀讲道的起
39、点,主要讲现实存在的种种痛苦。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2)集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原因。(3)灭谛就是指消灭痛苦、消灭苦因、消灭欲望的真理,佛教称这种境界为涅槃。(4)道谛是指为实现佛教理论所应遵循的手段和方法。要达到消灭痛苦的方法,就要学习教义,遵守戒律和八正道。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即一切众生,只要信奉佛教,都有可能超脱生死轮回,进入极乐世界。【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6 【正确答案】 公元前 8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人类历史上形成了中国、印度和希腊三大文明中心。它们都产生了一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觉醒。(一)在中国,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和法
40、家等思想家学说影响较大,注重对政治、社会、人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如孔子主张“仁” ;孟子主张“仁政 ”“性善论”;荀子主张以“礼” 治国、“性恶论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子主张“ 兼爱”“非攻”和“尚贤” ;韩非子主张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制。(二)在印度,出现了反对婆罗门教的各种新兴思潮,其中佛教等从多种角度探索人与人生的真谛。古印度在列国时代,各种新的思潮纷纷兴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反婆罗门教的倾向。其中思想最激进的是顺世论派,而影响最久远的则是耆那教和佛教。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其最根本的教义是 “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在希腊,
41、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毕达哥拉斯认为抽象的数是万物之本;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苏格拉底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7 【正确答案】 (一) 与古代东方文明的大河流域、沃野千里的特色相比,希腊则是以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的特色。海洋主宰了它的气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于它的历史与文化。进入铜器时代以后,爱琴海
42、已变成希腊与东方先进文明建立联系的主要通道,他们东航经叙利亚而接触巴比伦文明,从爱琴海南边最大岛屿克里特往南往东,也很容易到达埃及。这两大文明古国和其他东方文明民族都使爱琴文明和日后的希腊文明得以丰富和发展,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文化创造上取得卓越成就。(二)希腊本土分为北希腊、中希腊和南希腊三部分。中希腊的雅典从古到今始终是希腊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希腊在地理上又别称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东北端的迈锡尼在爱琴文明后期代克里特而起,地位非常重要。在希腊文明时期,希腊本土和爱琴诸岛都各自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城邦小国,始终未能统一,但在民族、语言、文化、风俗方面却较一致。以纷立的城邦小国而取得突出的文明
43、成就,这是希腊不同于东方文明的一大特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和爱琴海岛屿密布、希腊本土又被群山分割为无数小块区域的地理环境的特点有关。【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8 【正确答案】 希腊城邦是在古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的一种国家形态。希腊城邦的形成途径,有通过氏族部落转化而来,也有通过殖民活动建立。希腊城邦显著的特点是:(一)它的统治者是由一部分特权社会成员组成的公民集体。公民集体则是占有数量不等的私有财产的公民共同体,他们把奴隶和非公民的自由人甚至整个外族人集体当作主要的剥削对象。(二)每个公民拥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丧失土地即将丧失公民权;非公民大多从事工商业等,无权拥有土地。(三
44、)公民集体的最高治权体现在各邦定期召开的公民大会上。除公民大会外,城邦还存在贵族议事会或公民代表议事会和各级行政、军事主管部门,这些部门同公民大会隶属关系的强弱决定了一个城邦的政体性质。(四)城邦政制时,尚无职业官僚,各职司主要是履行义务,不给工资。(五)实行公民兵制,军队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平时务农,战时从军,服兵役时装备、给养一律自备。(六)城邦的国土一般分为农区和城区两部分,两者地位平等。城邦内没有独立的僧侣集团和神庙单位,没有古埃及、两河流域那样的神庙经济。希腊文明的特点是,它保留城邦小国纷立的局面远较其他文明为长,而且是在城邦体制下达到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这种形式上小国寡
45、民的城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其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乃至建立起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9 【正确答案】 (一) 政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基本按来库古改革确定的体制发展,双王制和议事会继续保持,监察官的权力则大为加强。(1)双王制。两位国王分别由两个王族家族世袭,权位均等,平时只能作为贵族会议一员活动,战时则由其一人统军出征。(2)贵族元老议事会。由双王和 28 位 60 岁以上的贵族元老组成。总揽军政大权,国家大事都由它讨论决定,再交民众会通过。它还是最高司法机关,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政务。(3)监察官会议。五名监察官由 3060 岁的公民中选出,任期一年。职责
46、很宽:负责日常民事诉讼,对包括国王在内的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或惩罚;战时动员征兵,由两名监察官随王出征维持军纪。(二)社会等级。来库古改革时,为了让斯巴达公民完全脱离生产专搞军事操练,国家遂在经济方面提供一些保证,把全国土地按户分给公民,世袭占有,但不得买卖;土地上的劳动者由被征服居民变成的国家奴隶担任。这套制度在日后由于镇压希洛特的需要而进一步强化,遂使斯巴达在希腊各邦中独具一格。土地国有和奴隶国有制度成为斯巴达经济生活的基础,也决定了斯巴达特殊的阶级结构。斯巴达社会由三个阶级组成:(1)奴隶主阶级,即斯巴达公民。成年男性最多时仅 900010000 人,完全脱离生产,专事军训和政治、宗教等活动
47、。这个国家自称“平等人公社 ”。(2)小生产者阶级,即庇里阿西人,是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人口有 10 余万,居住在山区和沿海地带的村镇中,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他们有权占有一定量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在斯巴达官员的监察下实行居民区自治,承担纳贡和服兵役,不能与斯巴达人通婚。(3)奴隶阶级,即希洛人。名称源出斯巴达征服拉哥尼亚南部之美塞尼亚人,人口 20 万30 万,以家庭为单位固着在斯巴达公民的份地上。希洛人须将其农产品的一半左右交给主人。希洛人属于国家所有公民占有,国家有生杀予夺之权,公民个人则没有。【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20 【正确答案】 (一) 改革内容。公元前 594
48、 年,梭伦当选“执政兼仲裁” ,全权进行宪政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1)颁布解负令 ,即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同时永远禁止放债时以债务人的人身作担保,也就是在公民中取消债务奴隶制。(2)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并规定相应的义务和权利,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第一等级的财产资格为每年按谷物、油、酒等收入总计达500 麦斗以上;第二等级是收入 300 麦斗以上者;第三等级的标准则是 200 麦斗以上;其余收入不及 200 麦斗者统归入第四等级。分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分配政治权利:第一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
49、官职;第二级与第一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级可任低级官职,与执政官等高官则无缘;第四级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和其他等级一样充当陪审法庭的陪审员。(3)设立新的政权机构,贵族会议大受限制。新机构中最重要的是四百人会议,由 4 部落各选 100 人组成,除第四级外,其他公民都可当选。四百人会议获得原属贵族会议的众多权力,如为公民大会拟订议程,提出议案,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等等。另一新机构是陪审法庭,它不仅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等于雅典的最高法院。各级公民都可通过抽签任职,审案时投票作出判决。(4)颁布促进工商业的法规,例如奖励国外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禁止除橄榄油以外的其他粮食出口;对度量衡和币制进行改革,使雅典更好地开展对外贸易。(二)历史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它消灭了债务奴隶制,恢复并稳定了独立的小农经济,缓和了公民社会的矛盾,为雅典公民集体的健康发展、形成自主独立的公民意识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重新配置了国家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使普通公民能够参与决定国家命运和自身利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