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谈谈你对西欧中世纪的天主教会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2 论述中世纪基督教发展及与王权的关系。(南开大学 2013 年世界历史真题)3 你怎样看待中世纪欧洲王权的特征?(南京大学 2016 年世界史基础真题)4 简述西欧封建时期的等级制和庄园制。(首都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真题)5 请举例分析从 5 世纪到 15 世纪期间城市在宗教历史中的作用。(中山大学 2013年历史学基础 A 真题)6 试析西欧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浙江大学 1999 年世界中世纪
2、史真题;浙江大学 2002 年世界中世纪史真题)7 论述中古欧洲封建城市兴起的原因、表现与影响。(吉林大学 2018 年世界史真题)8 试论与希腊罗马时代相比,西欧中世纪(11 一 14 世纪)盛期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首都师范大学 2016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9 试述汉萨同盟。(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中世纪史真题)10 简述黑死病给欧洲带来的影响。(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11 论述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和帝国与教皇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 2016 年世界史真题)12 简述阿拉伯半岛统一国家的形成。(四川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13 论述伊斯兰教在统一阿拉
3、伯半岛和形成阿拉伯帝国中的作用。(南京师范大学2016 年世界通史真题)14 分析麦地那时代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制度的异同。(南开大学 2017年世界历史真题)15 简述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成就与影响。(苏州大学 2014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16 论述阿拉伯文化在世界中古文明中的地位。(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17 简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5 年世界史真题)18 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简述其发生的时间、征战的双方、导致的历史变动。(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19 论
4、述 1319 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兴衰。(2015 年统考真题)20 以奥斯曼帝国为中心,分析当时的国际关系。(南京大学 2013 年国际关系史真题)21 简述捷克胡司战争及其历史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22 伊凡四世为建立俄罗斯封建专制的统一帝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南京大学 2001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23 历史上俄罗斯的伊凡四世和英国的亨利八世都实行强有力的专制统治,请就二人政治举措的异同谈谈你的看法。(南京大学 2006 年世界史真题)24 论述大化改新。(南京大学 2000 年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
5、2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古代史真题)25 简述日本幕藩体制的特征。(福建师范大学 2013 年世界史综合真题)26 简述日本平安时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南开大学 2017 年世界历史真题)27 日本历史上的哪个时期与中世纪西欧相似?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比较。(厦门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28 简述蒙古西征的具体过程及其对中亚等地区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9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南京大学 2001 年综合卷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29 论述 47 世纪中古印度政治、经济与文化的主要变化。(2017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3
6、0 试论德里苏丹国家对印度封建文明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 1998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31 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创造了哪些文明?(北京大学 1998 年世界中古史真题)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4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罗马正教(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大宗派,中古西欧是罗马正教的天下,西欧封建教会也就是罗马正教会,它不仅在文化方面占据特殊地位,而且在政治上、经济上也有很大势力。(1)教阶制和修院。西欧封建教会以古代罗马基督教会的教阶制为组织原则,以大主教和主教为教会高级主管教士,分别管辖大主教区和主教区。教会的基层组织是乡镇的教区,由教区
7、神父负责管理。在各级教区之外,教会组织还有另一种组织形态,即集体隐居修行的修士所组成的修院。529 年,圣本尼狄克在那不勒斯附近的卡西诺山创立一所修院,后又制定了修士守则,即修院院规,主要内容是修士必须放弃个人财产、绝对服从修院院长和坚持集体隐修生活。(2)圣礼与什一税。基督教诸圣礼是教会掌握群众的重要手段。早期基督教的圣礼比较简单,只有洗礼和圣餐礼两种。1215 年,教皇英诺森三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 ,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神职授任礼和临终涂圣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父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教会规定俗人应纳什一税,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教
8、区的神父负责征收什一税,收来后分成四份,分别用来上交主教、救济穷人、维持神父及其助手的生活和修缮本地教堂。(3)格里哥利改革。 910 年,阿奎丹公爵威廉划出他的一块猎场创立克吕尼修院,呼吁世俗封建主尊重教会和修院的自主权力。克吕尼修院的另一特点是要求修士严守经过修订的圣本尼狄克院规,注重提高修士的文化水平和神学修养,以便在宗教上和政治上给世俗统治者以更有力的支持。到 11 世纪前期,服膺克吕尼院规的修院已遍及英、法、德和西欧其他地区,组成了修院的联合组织修会。克吕尼派修士积极推行他们的主张,在教会内部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他们所推行的教会改革,历史上统称为“ 格里哥利改革 ”。1059 年,教
9、皇在拉特兰宫召开会议,规定教皇只能由掌管罗马近郊几个大教堂和教廷各部的枢机主教选举产生,重申教士不得结婚这一教会纪律,禁止教士以任何方式从俗界接受教会职务。(4)教权的加强。教皇的权势在英诺森三世(1198 一 1216 年)任教皇时达到顶峰,这时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有利于教皇的教会管理制度。英诺森三世还整顿和扩大了教皇宫廷的机构,并改进教皇使节制度,不再委任各地大主教兼任教皇使节,改派枢机主教监督各地教会。各地主教则应负责巡视下属教区和修院,随时撤换不称职的神父和修院院长。这一套制度为教皇干预地方教会事务和主教的任命开了方便之门。1199 年,英诺森三世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
10、范围内的征税权自此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因此大有增加。英诺森三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的皇位继承,组织发动了第四次十字军,并号召和支持封建主镇压南法的阿尔比派异端。【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2 【正确答案】 中世纪西欧同时经历了封建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法兰克王国历经几个世纪才最后完成的。其间,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展开了长期斗争,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西欧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教会得到世俗王权的庇护。754 年,教皇斯德望二世为丕平加冕。此时罗马教廷受到伦巴底人的武力威胁,为了报答教皇,754 和 756 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
11、巴底人,将夺得的拉温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 赠给教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二)教皇权势强硬阶段。843 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查理曼帝国分裂,西欧世俗王权衰落,这为教会权势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良机。10 世纪,克吕尼修道院发起教会改革,即“ 格里哥利改革 ”,主张教权高于王权。 1059 年,教皇在拉特兰宫召开会议,规定教皇只能由掌管罗马近郊几个大教堂和教廷各部的枢机主教选举产生,禁止教士以任何方式从俗界接受教会职务。1075 年,格里哥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随后发生的“卡诺莎事件” 显示了教皇对王权的强硬态度。11 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整顿和扩大教皇宫廷的
12、机构,并改进教皇使节制度。1199 年,英诺森三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自此始,教皇的财政收人因此大有增加。英诺森三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的皇位继承,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三)教皇权力受到王权压制。14 世纪,随着英法等国王权的逐渐加强,教皇权力开始受到王权的压制。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贡,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为此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 年选出的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至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连他在内连续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教皇权力受到王权的强力压制。【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
13、史3 【正确答案】 中世纪欧洲一个最突出的特征是王权是有限的。1222 年的金玺诏书和 1215 年的自由大宪章是当时制约王权的代表性的法律文件。同期的欧洲法学家以契约论作为限制王权的理论依据,提出了法律在国王之上、制约国王而不是相反,反抗暴政具有合法性。中世纪欧洲王权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日耳曼的传统,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世俗和宗教这两重权威,而世俗社会多元化治理方式和民主因素又是对王权的重要牵制。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阐述其特征:(一)教权与王权的斗争。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
14、于王权。从 11 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至 13 世纪再次达到顶峰,13 世纪以后双方都开始衰落,激烈的政教冲突不再发生,更多的是紧密合作。16 世纪空前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后,罗马教皇实力增强,成为各个国家的监管者。由于帝国结构松散、封建诸侯权力大、皇帝的权力相对较小,因此皇帝必须依赖教皇维持精神统治,这种依赖的关系导致教权强大,教皇的权力大于王权。皇帝或者国王等君主登基需要由教皇或者教皇授权的主教来加冕,意思是君权神授。有时教皇甚至能够决定皇帝的任用和罢免。(二)封君封臣的关系。中世纪欧洲王权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
15、:(1)王室领地少,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2)国王的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3)取得自治权的城市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4)“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教会神权政治思想也不断发展。世俗社会多元化治理方式和民主因素也是制约王权发展的重要因素。【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4 【正确答案】 (一) 等级制。(1) 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封建国家制度的基石,它由两个要素构成:封君封臣关系和封土制。11 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如“效忠”“帮助”“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
16、保护” 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土 ”与封君封臣关系的结合,是封君封臣制形成的关键。封臣为封君服役,封君赐给封臣以维持生活的土地。10 世纪以后封土制十分盛行,它同封臣制的紧密结合是这一时期封臣制的重要特点。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破裂,酿成武装冲突。封君为取得更多的封臣,封臣为取得更多的封土,以及封土的世袭,使封君封臣关系日益复杂化。(2)骑士制度。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出自这些封建主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构成所
17、谓“骑士制度” 的主要内容。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骑士作为封臣必须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不惜为他付出生命。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封臣品格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所需要的,所以很受封建主重视,成为骑士精神的核心。(二)庄园制。(1)913 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庄园的土地划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典型的庄园主要集中在法国中部和英格兰,13 世纪成为庄园直接经营的兴盛时
18、期。(2)农奴制。农奴制与庄园制互为表里,构成了西欧农村社会的基石。农奴制是中世纪西欧农业生产中控制和使用奴役劳动的诸多习惯、法律或者制度的总称。经济上农奴和其他封建农民一样,是一个独立的小生产者。农奴的特性在于他须在庄园上耕种领主自营地,受劳役地租剥削,这种封建主与农奴在生产中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以法律形式和其他非经济手段(如习惯、道德、舆论)固定下来就体现为封建地主对农奴的超经济强制。从法律地位讲,农奴没有婚姻自由,与所在庄园以外的人结婚要交结婚税;没有财产权,要纳“死手捐”( 即继承税),主人还可按自己的需要临时向农奴勒索钱物。随着社会经济背景的变迁,农奴制度在 1415 世纪逐渐走向消亡
19、。【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5 【正确答案】 中世纪城市亦称古城市,是指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年代大约是从 5 世纪到 16 世纪。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以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以其内部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为条件。在欧洲文明中,城市不仅是人口集中之地,更是时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之处,文明离不开城市生活。中世纪被称为西欧历史上的“信仰时代” ,基督教对中世纪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基督教促进了城市的兴起,而城市的兴起又进一步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的传播在西欧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意识形态基础和沟通桥梁,这种普世观念有利于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方式,消除不同地区、阶层之间的隔阂和争端,基
20、督教所建立的共同道德规范标准为后来的贸易复兴提供了可能,11 世纪后市民城市的发展大多是以宗教建筑为核心展开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可谓是创造了欧洲的灿烂文明,复兴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对于宗教革命而言,西欧城市在这场欧洲文明的变革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城市,便没有宗教革命。正是此时城市中活字印刷术的出现,才使马丁.路德的有关批判罗马教廷的小册子成批地出现,并广为流传。宗教革命中的城市亦推动了市民在法律上取得平等权利的进程。【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6 【正确答案】 (一) 兴起原因。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幸存的罗马城市,二是新兴的日耳曼城市。10 世纪以后,随着农业
21、经济的恢复,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西欧城市开始勃兴。从产生的时间和地区上来看,最早的城市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南部,这些地方在 9 世纪或者更早已有城市,其他地区则稍显晚。1011 世纪,法国北部、尼德兰、莱茵河流域以及邻近地中海和北海、波罗的海两大贸易区一带的城市纷纷兴起。1415 世纪以后,一些西欧城市逐步由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发展成地区性的经济中心,其中少数则成为全国性的经济中心或国际大都市。(二)历史意义。从经济方面来看,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的自然经济。从 13 世纪起,西欧许多国家的劳役和实物地租逐渐被货币地租取代,英国的货币地租甚至占了支配地位。从政治方面来看,城市
22、兴起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市民要求为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反对封建割据,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13 一 14 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先后形成议会君主制,实现王权的强化,逐渐形成了以强大王权为基础的民族国家。从思想文化方面来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动,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渐发展,唯名论哲学和罗马法开始复兴,并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7 【正确答案】 (一) 原因:1113 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演进在西欧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就其原因而言,多年来不少学者都研究过这一问题,其中比利时学者亨利.皮朗的观点最具影响力,他认为 11 世纪以
23、来西欧城市的兴起缘于地区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和长距离贸易的开展。国内学者在部分地接受皮朗的观点外,也进行了深人探讨,认为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带来的居民生活需求的高涨、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突破和货物运输技术的革新共同构成了西欧 11 一 13 世纪城市兴起的基本动因。(二)表现: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空间规模的扩展、城市功能的转变和城市经济的繁荣等方面。(三)影响: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资本主义首先在西欧产生并取代封建制起过重大作用。(1)中古西欧的城市一产生就是工商业的中心,城市的兴起标志着封建经济结构分解的开始。西欧城市的手工业、商业贸易、金融业
24、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使城市成为西欧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工商业经济的充分发展,不仅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为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而且为资本原始积累做了准备。(2)城市的兴起还使西欧社会的阶级关系和政体形式发生了变化。城市兴起后,市民阶层产生,他们构成反封建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城市的发展,国王与市民结盟,西欧一些国家的政体在 13 世纪末 14 世纪初由分裂割据的领主君主制过渡为等级君主制,16 世纪以后又过渡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则在王权的庇护下得到迅速发展。(3)西欧封建社会初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古代的文学、艺术、哲学、政治、法律和科学消失。城市兴起后,
25、兴建了许多世俗学校,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向整个封建制度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掀起了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8 【正确答案】 (一) 自 11 世纪起,地处欧亚大陆西端的西欧未曾遭受侵略,社会的安定、外患的解除是西欧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因此 11 一 14 世纪成为中世纪西欧的盛期。这一时期,以采邑制(封建庄园)为主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随着农业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和商业逐渐兴起。较之古希腊罗马时期,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耕作采用三圃制和重型轮式犁,这使得劳动生产率可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此外,其耕地分为两类,一类是贵族直
26、领地(自营地),一类是农奴份地。采邑的多数居民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未经领主许可不得离开采邑;同时,领主不能剥夺农民的财产,也不准把农民赶出他的份地。这些经济理论实践的重大变革,使西欧的农业生产率大大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为城市和商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二)中世纪西欧形成了一批新兴城市,经济发展以城市为中心。西欧新兴的城市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最大的城市多在南欧。城市一般都兴起于国王或教俗封建主的领地,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庄园那样对待城市,行使其领主权,这导致了封建领主和商人的矛盾逐渐尖锐,甚至发展到武装冲突,到中世纪末期,所有的西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束缚。(三)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中世
27、纪出现了行会,行会是中世纪城市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和社会互助组织。从经济上看,行会是城市兴起的产物。中世纪市场狭小,对产品数量、价格等不能不进行限制,否则无法进行正常再生产,所以行会在保障小商品生产方面有进步意义。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保守性愈来愈明显,最后被手工工场制度代替。(四)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中世纪的贸易中心集中在意大利、德意志和尼德兰,城市也更为集中,从而形成了两大国际贸易区,一是传统的地中海贸易区,由意大利商人控制,主要搞东西方中介贸易,一是北海、波罗的海贸易区,由弗兰德尔和德国的商人控制,主要经营各国的土特产。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汇兑和信贷业务也发展起来,从而促进了银行业的出现。
28、【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9 【正确答案】 (一) 汉萨同盟正式成立于 1358 年,最重要的成员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吕贝克、施特拉尔松、吕恩堡等城市,在鼎盛时期据说有 160 个以上的城市参加,包括德国内地的一些城市。同盟城市完全垄断了波罗的海和北海的贸易,将东欧和北欧各国的木材、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等运到西欧,再把西欧的呢绒、金属制品和奢侈品等运往斯堪的纳维亚、波兰和俄国。(二)14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汉萨同盟的军队同丹麦国王开战,迫使丹麦在1370 年订立施特拉尔松和约,承认同盟商人的一切特权,同意同盟的船只可以在松德海峡自由航行。15 世纪以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和欧洲国际贸易中
29、心的转移,随着西、英、法等民族国家和专制王权的形成,汉萨同盟的势力日益衰落。(三)16 世纪中叶,荷兰控制了北海和波罗的海的贸易,逐渐取而代之。1669 年,汉萨同盟正式解散。【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0 【正确答案】 13471351 年,欧洲爆发了一场流行迅速、破坏性极大的传染病,即流行性淋巴腺鼠疫,俗称“黑死病” 。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们的心理都造成了重大创伤,这个时期被西方学者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年代”。(一)经济影响。黑死病给欧洲人口带来了巨大损失,人口的大量死亡造成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欧洲社会政治秩序陷入动荡和混乱中,对农奴制的瓦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0、(二)政治影响。原贵族领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黑死病使欧洲长期存在的虐犹思潮变成了大规模屠犹运动,并得到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从而在地域和精神上确立了把犹太人同其他人隔离开来的“犹太区” 。(三)宗教影响。教会的威信日益下降,反教会的异端和神秘主义团体壮大,反教会势力为日后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四)社会影响。黑死病促进了教育和卫生防疫制度的发展。【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1 【正确答案】 (一) 帝国的形成:神圣罗马帝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 962 年至 1806 年统治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大帝国。962 年,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
31、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至 14 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王国、大公国、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邦。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1251 年,捷克波希米亚国王鄂图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一跃成为中欧强权之一,开启了捷克统治时代(12511278 年)。1278 年,奥地利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12781806 年) ,经历了 12821438 年的衰落与分裂、14381519 年的再次崛起与统一、15191711 年的鼎盛时期。1804 年拿破仑称帝,严重削弱了奥地利在德意志地区的领主地位
32、,弗朗茨二世被迫于 1806 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号。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二)帝国与教会的关系:纵观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充满斗争的同时始终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紧密合作,共同维护统治。在中世纪的政教斗争中,11 至 13 世纪教廷与神圣罗马帝国之间的冲突最激烈,影响也最大。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皇帝不仅控制了德意志教会,而且一度左右了教皇的选举。罗马教会力量自克吕尼改革后也开始增长,教廷为摆脱受制局面,强调教权高于王权。从 11 世纪开始,双方矛盾激化,围绕授职权及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领导权等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至 13 世纪再次达到顶峰,13 世纪以后双方都开始衰落,激烈的政
33、教冲突不再发生,更多的是紧密合作。16 世纪空前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不同信仰的三派,在此期间,罗马教皇实力增强,成为各个国家的监管者。由于帝国结构松散、封建诸侯权力大、皇帝的权力相对较小,因此皇帝必须依赖教皇维持精神统治,这种依赖的关系导致教权强大,教皇的权力大于王权。皇帝或者国王等君主登基需要由教皇或者教皇授权的主教来加冕,意思是君权神授。有时教皇甚至能够决定皇帝的任用和罢免。1798 年后,拿破仑将罗马教皇下到监里,宣告了罗马教皇时代的结束。【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2 【正确答案】 (一)622 年,穆罕默德迁往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
34、吉拉”。希吉拉是阿拉伯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对伊斯兰教的胜利和阿拉伯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二)穆罕默德迁到麦地那后,便以此为根据地,把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士)和麦地那的穆斯林(称为辅士)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即穆斯林公社。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社团,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在公社内,穆罕默德不仅是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后来的哈里发国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穆斯林公社建立以后,穆罕默德依靠穆斯林的支持,积极图谋发展和扩大伊斯兰教势力。624 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武装击溃麦加古莱西贵族
35、的商队;627 年,穆罕默德在“ 壕沟之战” 中取得对麦加贵族的胜利。630 年 1 月,穆罕默德率万名穆斯林武装进驻麦加。麦加古莱西贵族迫于形势,宣布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接受伊斯兰教。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此后,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许多地区和部落,至 632 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3 【正确答案】 伊斯兰教是适应 7 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实现政治统一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和发展,阿拉伯统一国家逐渐形成。(一)伊斯兰教独尊独一无二的安拉,反对多神信仰和偶像膜拜。伊斯兰教的发展,直接威胁着麦加商人、贵族的
36、利益。麦加贵族坚决反对伊斯兰教,采取各种手段迫害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多次对穆斯林施加暴行,并把他们逐出麦加。622 年 9 月的某夜,穆罕默德和少数亲信逃出麦加,迁往麦地那。伊斯兰教称这一迁徙事件为“希吉拉”(旧译 “徙志”)。穆罕默德迁到麦地那后,便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Umma) ,即穆斯林公社。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社团,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实际上是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624 年 3 月,穆罕默德率穆斯林武装袭击麦加古莱西贵族的商队,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627 年,麦加贵族联合贝杜因等 11 个部落,大举进攻麦地那。穆罕默德利用麦地那三面环山的天
37、险,在城北挖一条壕沟,据城坚守,史称“壕沟之战” 。敌军围城一月不下,给养发生困难,被迫撤军。穆罕默德乘势追击,俘虏 400 余人,大获全胜。从此,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增,附近的贝杜因部落纷纷皈依伊斯兰教。628 年,双方议和,订立了休战条约。630 年 1 月,穆罕默德率万名穆斯林武装进驻麦加。麦加古莱西贵族迫于形势,宣布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则确认麦加为圣城,克而白改为清真寺。麦加的归顺,标志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胜利。此后,穆罕默德又征服了其他许多地区和部落,至 632年,阿拉伯半岛大体上归于统一。(二)穆罕默德死后,阿布.伯克尔为首领,改称“哈里发”( 意为
38、先知的继承者) 。阿布.伯克尔任哈里发(632634 年在位)以后,向叙利亚方面发动了扩张战争,并成功地占领了加沙地区。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 年在位)后,分兵两路对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展开了全面进攻,先后占领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埃及。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 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先后征服了呼罗珊、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以及北非的利比亚等地区。656 年 6 月,阿里继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661 年在位) 。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661 年,穆阿维叶乘机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先后占领阿富汗首城喀布尔,征服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
39、模等广大地区,并攻入印度河流域,占领信德。阿拉伯人占领从突尼斯直到摩洛哥的马格里布,并跨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征服了日耳曼人的西哥特王国。732 年,穿越比利牛斯山,进攻法兰克王国,在普瓦提埃附近为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所败。至此,阿拉伯人基本上结束了大规模的征服运动。到 8 世纪前半叶,阿拉伯帝国基本形成。【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4 【正确答案】 穆罕默德死后,各派穆斯林为争做继承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最后推举老资格的阿布.伯克尔为首领,改称“哈里发”( 意为先知的继承者)。阿布.伯克尔死后,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 年在位)。在他的任期内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前
40、所未有的大征服运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 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656 年 6 月,奥斯曼被刺杀,阿里继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661 年在位)。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拥护阿里的人发生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下层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 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乘机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开创了阿拉伯帝国。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早期哈里发时代的政治体制已不合乎客观需要。穆阿维叶登上哈里发宝座以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秩序,谋求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他和他的后继者,在早期哈里发体制的基础上
41、,并参照拜占庭旧制,发展和健全了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制。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为了使倭马亚家族独占至高无上的哈里发权力,穆阿维叶废止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实行世袭的君主制。倭马亚朝阿拉伯帝国实质上是由许多部落、民族、宗教和阶级等集团组合起来的比较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不过是这些集团的共同首领而已。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阿拔斯王朝在倭马亚王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参照萨珊王朝波斯帝国的行政体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官僚体制。哈里发是独揽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的专制君主,他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哈里发宣称,他不再是先知的代
42、理人,而是安拉的代理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其权力是直接受自安拉的。因此,穆斯林每星期五举行聚礼时,也要为这个神权统治者哈里发祈祷、祝福。为了贯彻专制主义,哈里发建立了一个由享有薪俸的官吏们所组成的庞大的官僚政体。【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5 【正确答案】 (一) 成就。(1)天文学和数学。阿拉伯人十分重视天文学研究,他们在巴格达和大马士革、科尔多瓦、开罗、撒马尔罕等城市都设有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台,利用天球仪、地球仪、日晷仪、星盘仪等精密天文仪器进行系统的观测。花刺子密制定的天文表,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白塔尼比较准确地确定了黄道、回归年和四季之长,他编制了萨比天文表。在数学
43、方面,阿拉伯数字、零的使用和十进位法虽然不是阿拉伯人的首创,但他们在改进和传播上起了很大作用。阿拉伯人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学传人欧洲,以代替繁琐的罗马数字,并使阿拉伯数字在全世界流传开来。阿拉伯最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花剌子密,他所著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是第一部代数学专著,直到 16 世纪还是欧洲大学里使用的课本。(2)医学。拉齐斯和阿维森纳是阿拉伯医学两位杰出的代表。拉齐斯著有医学集成精神疗法天花和麻疹等,被誉为“阿拉伯的盖伦” 。阿维森纳(即伊本.西那)是杰出的医学权威,被誉为“医中之王” 。他的名著医典是阿拉伯医学的结晶,是当时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医学著作。(3)文学与艺术。 天方夜谭又名一千
44、零一夜,该书起初由哲海什雅里起草,以 6 世纪的波斯故事为蓝本,吸取印度、希腊、埃及等地的寓言童话、恋爱故事、冒险传说、名人逸事等,集中地反映了阿拉伯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查希兹和哈利利是散文作家的杰出代表。查希兹的代表作为动物书;哈利利的名著麦噶麻特,被誉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名著。阿拉伯的艺术,以建筑艺术最具特色,并且集中地表现在清真寺的结构和装饰方面。清真寺以圆顶寺为主体,大马士革清真寺和萨马拉清真寺是阿拉伯帝国早期和晚期清真寺建筑的典型代表。(4)历史与地理。泰伯里、马苏迪和伊本.艾西尔是阿拉伯历史学家的杰出代表。泰伯里的名著为历代先知与帝王史和古兰经注。前者是一部世界编年通史,记录
45、了从真主创世至 915 年止的阿拉伯历史。古兰经注被公认为古兰经注释的权威,其中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史料。马苏迪是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被誉为“阿拉伯的希罗多德” ,其代表作黄金草原 叙述了帝国境内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等多方面内容。天文学家花剌子密也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编写的地形学,是阿拉伯的第一部地理学专著。胡尔达兹贝著有道程及郡国志(又译省道记),是研究当时东西交通及商业贸易的重要参考文献。(5)哲学。阿拉伯哲学,是以伊斯兰教教义学为基础,吸收东西方主要是吸收希腊的某些哲学思想而形成的哲学体系。阿拉伯哲学家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同伊斯兰神学,把新柏拉图的“流出说” 同伊斯兰教的
46、真主 “神质”观念加以糅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哲学。早期著名哲学家有金迪、法拉比、阿维森纳等。(二)影响。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6 【正确答案】 (一) 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
47、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 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 ,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48、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人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7 【正确答案】 查士丁尼一世,东罗马帝国皇帝(527565 年在位)。早年到君士坦丁堡投奔任东罗马帝国高级将领的伯父查士丁。518 年,查士丁成为皇帝,因年老无子,将其收为养子,并委以要职。527 年 4 月,与查士丁为共帝,称“奥古斯都”。同年 8 月 1 日,查士丁一世死后,查士丁尼成为唯一的皇帝。528 年,成立以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529 年颁布查
49、士丁尼法典。以后又颁布法学阶梯学说汇纂,与他死后颁布的新律构成民法大全。532 年,镇压发生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并开始兴建圣索菲亚大教堂。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在东方,对波斯进行长期的战争,最后在561 年底签订为期 50 年的和约,东罗马帝国每年付给波斯 3 万金币,波斯放弃对拉济卡的主权要求。534 年灭北非汪达尔王国。接着先后派贝利萨留和纳西斯率军在亚平宁半岛进行长达 20 年之久的哥特战争。552 年出兵伊比利亚半岛,占领半岛东南部分领土。【知识模块】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18 【正确答案】 中世纪战争史上有过两次君士坦丁堡陷落,分别发生在 1204 年和 1453 年。(一)1204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第四次东征时(12021204 年),十字军在威尼斯商人的唆使下不去进攻伊斯兰教徒,而是改变进军路线去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征服拜占庭的大部领土,建立了“拉丁帝国”(1204 1261 年)。这充分暴露了为讨伐异教徒而组织的东征具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二)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1451 年,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采取的第一个重大行动就是夺取君士坦丁堡。1453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