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8.50KB ,
资源ID:842195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1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ownview25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6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6 及答案与解析一、论述题1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主要战场战略性转折的时间及其代表性战役。(华东师范大学 2003 年世界通史真题)2 简述开罗会议的主要内容。(云南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3 简评雅尔塔会议。(东北师范大学 2001 年世界史综合卷真题)4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5 20 世纪上半叶,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结合其中一史实谈谈对战争的反思。(复旦大学 201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6 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原因。(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世界

2、史真题)7 评论联合国的建立与作用。(南开大学 2013 年世界历史真题)8 比较国际联盟与联合国。(苏州大学 2014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9 概述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及其性质。(厦门大学 2002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2 年加试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0 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四川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11 简述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的表现。(四川大学 2017 年世界通史真题)12 简述美国在二战后对欧洲国家重建的作用。(北京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 )13 简述马歇尔计划的内容与影响。(辽宁大学 2014 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真题

3、)14 简述杜鲁门政府的遏制理论和实施。(中国人民大学 2013 年世界通史真题)15 简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及其扩展。(首都师范大学 2002 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6 试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 2006 年世界通史真题)17 学术界对于冷战爆发的根源有哪些解释?(南京大学 2017 年世界史基础真题)18 试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的兴起、东西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及在欧亚的特征。(黑龙江大学 2013 年历史学基础(世界史)真题)19 简述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起因与后果。(华东师范大学 2004 年世界通史真题)20 评述二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独立后的发展道路。

4、(北京大学 2017 年世界史真题)21 简述第三世界国家就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所做的努力。(苏州大学 2013 年世界史专业基础综合真题)22 论述 1955 年亚非会议的历史地位。(武汉大学 2005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23 简述蒙巴顿方案的主要内容。(东北师范大学 2000 年世界现代史真题)24 简述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o(北京师范大学 2001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25 简析 20 世纪 70 年代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原因 o(四川大学 2016 年世界通史真题)26 海湾战争是怎么回事?(南京大学 2006 年世界史真题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26 答案

5、与解析一、论述题1 【正确答案】 (一) 苏德战场。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欧洲战场的转折点,此次战役严重削弱了德军力量,迫使其在主要方向上转入战略防御。同时,德国的国际地位开始动摇,其仆从国开始对希特勒丧失信心。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二)北非战场。 1942 年 10 月 23 日,英军向德军发动了进攻,拉开了阿拉曼战役的序幕。在英军强大的攻势下,德军向西节节败退,于 1943 年 2 月退至突尼斯边境固守。1943 年 5 月 7 日,盟军攻占了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5 月 13 日,无路可退的德意军队全部投降,北

6、非战事至此结束。突尼斯之战的胜利和阿拉曼战役一起,彻底扭转了北非和地中海战场的形势。这是反法西斯阵营继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又一重大胜利,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转折之一。(三)太平洋战场。 1942 年 6 月 4 日至 5 日,日、美两国舰队在中途岛海面展开了一次海空大战。日军损失 4 艘航空母舰、1 艘巡洋舰、322 架飞机。美方损失航空母舰和驱逐舰各 1 艘、飞机 147 架。开战以来,日本赖以取胜的航空母舰以及训练有素的舰载机飞行员,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惨重,日本从此丧失了中太平洋的战略主动权,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 【正确答案】 1943 年 11 月 22

7、 日至 26 日,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了三国在缅甸配合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三国首脑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开罗宣言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 1943 年 12 月 1 日发表。主要内容是:(1)日本归还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2)在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3)战后“使朝鲜自由独立” 。(4)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开罗宣言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主要国际文件,明确承认了中国收复失地的神圣权利,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知识模块】 世

8、界近现代史3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45 年 2 月 411 日,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克里木岛的雅尔塔举行了战时第二次会议。会议发表了雅尔塔会议公报,签订了雅尔塔会议议定书和雅尔塔协定以及有关附录等文件。主要内容是:(1)关于德国。决定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并在柏林设立管制委员会。德国必须赔偿盟国的损失,并实行非军国主义化。(2)关于波兰的疆界和政府的组成。最后达成原则协定:现今在波兰行使职权的临时政府(即受苏联支持的卢布林政府),应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改组,以容纳波兰国内外的民主力量。关于波兰疆界,东部依照寇松线,而在西部和北部波兰应得到领土补偿,西疆的最后定

9、界应待和会解决。(3)关于联合国。经过争论,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应成为创始会员国。二是提交安理会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质性问题,美、苏、英、中、法五大国有否决权;另一类是程序问题,如果常任理事国为争端当事国,则该国不得参加投票。会议还决定,1945 年 4 月 2 5 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成立大会。(4)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后达成秘密协定,苏联答应在德国投降后两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是:外蒙古的现状应予维持;由日本在1904 年日俄战争中从沙俄手中夺取的“权益” 须予恢复,包括归还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中东铁路和南满

10、铁路由中苏共同经营;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二)影响。雅尔塔会议是战时苏、美、英三大国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所确定的打败德国、肃清德国法西斯主义、对日作战、规划战后世界和平以及三大国合作等项基本原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会议及其协议还贯穿了苏、美、英三大国主宰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原则。【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4 【正确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全世界军民死亡 6000 多万人,消耗军费 13000 亿美元,物资损失 42700 亿美元。但是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告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人类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一)战争彻底地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

11、关系格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治力量的重大变化。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意战败,英、法势力被削弱,欧洲尤其是西欧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与欧洲地位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并在政治上把西欧、美洲和日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苏联虽然在经济上逊于美国,但在军事和政治上十分强大,是战后唯一有力量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于是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代替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旧的国际政治格局。(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又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的催化剂。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运用国家的力量把资本主义经济纳入战时轨道,使国家垄断资本

12、主义获得了巨大发展,如对整个经济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机制,国家军事订货的规模空前庞大,国家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迫切的军事需要,使交战各国倾全力去发展相应的制胜武器,从而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原子弹的制造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火箭技术的发展打开了人类进入太空的大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导致了信息时代的到来。(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一系列欧亚国家走上社会主道路创造了条件,战后社会主义超越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

13、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5 【正确答案】 20 世纪上半叶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短暂的 20 世纪”的重要内容,而战争与和平至今依然是国际形势的主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德国与日本对战争反思的截然不同,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二战中,德国和日本大肆侵略扩张,在世界其他国家中制造了大量暴行,同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战后,德日两国战犯分别在纽伦堡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判处并执行 10

14、 名德国纳粹分子死刑的纽伦堡审判和判处并执行 7 名日本军国主义者死刑的东京审判被社会广为接受,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战胜者正义的一种显示。无论是德国民众还是日本社会,审判之后都开始出现转变,开启了从道德层面进行反省和从政治层面进行自我批评的进程。德国于 1945 年 5 月被占领,日本于同年 8 月被占领,但占领者对两者之间的政策有很多区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占领德国之后便将其分为了四个部分,没有能够在德国建立一个国际性的权威机构,在 1949 年 9 月德国西部被美国、英国和法国占领的三个区域合并成联邦德国和同年 10 月被苏联占领的区域成立民主德国之前,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分别在各自的

15、占领区域内发号施令。战后保留裕仁天皇并将其作为日本当局名义上的领袖,并不是日本处理战争问题时与德国不同的唯一原因。日本天皇缺乏来自美国的压力、战后几任首相与曾经的对手和解并提供赔款和补偿等,与西德在1949 年后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德国率先就其二战中的罪行进行道歉并作出赔偿。然而,迄今为止,日本并未以德国为榜样。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一直不能完全认识他们对华的侵略史,这一否定性认识直接影响了日本整体在华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声誉。德国虽然在欧洲犯下了更加严重的暴行,但是他们在战后的反思态度赢得了和解与和平。【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6 【正确答案】 (

16、一) 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即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组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美、苏“冷战” 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二)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

17、的政治野心与它的实力同步膨胀起来。与此同时,美国在经济上也有向外扩张的需要。这样,向全世界扩张,就成为美国维持其经济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这就构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促使美国走上全球扩张的道路。但是,美国要实现其霸权主义野心却遇到了严重的障碍。正当美国的实力与扩张野心在战后达到空前高度时,苏联和世界各国的人民革命力量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看来,第一个也是主要的障碍来自苏联。第二个障碍来自发展中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民主力量。第三个障碍来自觉醒了的亚非人民。美国把以上障碍最终归罪于共产主义和苏联。正是由于苏联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妨碍了美国的称霸计划,

18、导致二战期间美苏同盟的破裂和美国对苏“冷战”遏制的开始。【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7 【正确答案】 (一) 联合国的建立。1943 年 10 月 30 日,反法西斯主要盟国中、苏、美、英四国外长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主张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并且规定这一组织的共同方针和基本原则。1944 年 8 月到 10 月,苏、美、英和中、美、英分别在美国华盛顿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并将其命名为“联合国” 的建议,还规定了其宗旨和原则、机构组成和职权。1945 年 2 月,在雅尔塔会议上,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就安理会的表决程序达成协议,即“五大国一致原则”

19、。同年 6 月 25 日,参加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家关于国际组织的会议” 的 50 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并签署了 联合国宪章。10 月 24 日,联合国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二)作用。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防止局势恶化,解决地区冲突,改善全球的自然环境,加速了世界非殖民地的进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或援助,促进各国经济发展;致力于反对歧视政策,保护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信息流通等。【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8 【正确答案】 (一) 国际联盟。(1) 宗旨。国联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20、,为此盟约提出了会员国为实现这一宗旨而应尽的主要义务与职责。第一,裁减军备。第二,会员国有相互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和行政独立,以防御外来侵略的义务。第三,凡是各国之间订立的与国联盟约不符合的条约均应废止。第四,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 制度,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2)主要机构。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代表大会每年 9 月在日内瓦召开常会一次,必要时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会员国所派代表不得超过三人,但只有一票表决权。行政院由美、英、法、意、日五个常任理事国和经大会选出的四个非常任理事国(后来

21、增加到 9 个)组成,每年至少开会一次,后改为每年开会四次。大会和行政院的决议,除程序问题或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必须全体一致通过。常设秘书处由行政院指定的一位秘书长领导,负责准备大会和行政院的文件、报告和新闻发布工作。除了这三个主要机构外,国联还设立了国际常设法院、国际劳工组织、常设委任统治委员会等六个常设机构和专门委员会以及许多辅助机构。(二)联合国。 (1)宗旨。根据 联合国宪章,其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构成一协调各国

22、行动的中心,以达到上述共同目的。(2)主要机构。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 6 个:第一,联合国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是主要审议机构,重要议案需 23 多数通过。每年举行一届常会,于 9 月份第三个星期二开幕,持续到 12 月中旬,如半数以上会员国或安理会提出请求,可举行特别会议或紧急特别会议。第二,安理会。是对维护和平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机构,在联合国内处于首要的政治地位。由享有否决权的 5 个常任理事国和任期两年的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第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在大会权力下,负责协调经济和社会活动,就发展、世界贸易、工业化、自然资源、人权、妇女地位、人口、社会福利、科学技术、防止犯罪以及许多其他经济和

23、社会问题提出建议和开展活动。第四,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对 11 处托管领土的行政管理,促进它们向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第五,国际法院。设于海牙,由 15 名“独立法官” 组成,不代表任何国家,依国际法院规约而工作。第六,秘书处。任务是为联合国其他机构服务,并执行它们的计划和政策。联合国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脑,由安理会推荐,大会委派,任期 5 年,可以连任。【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9 【正确答案】 (一) 雅尔塔体系的内容。(1) 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如何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2)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特别是重新划定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疆界及其被占领地区的归属

24、和边界;(3)建立联合国组织,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4)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二)性质。雅尔塔体系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正义战争的产物,与此前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相比,具有其历史进步性。首先,它大力倡导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和平、民主的原则,以民主原则对战败国进行了改造,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权利。其次,它承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对于巩固和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但同时,雅尔塔会议上的有关决议以及雅尔塔体系是美英和苏联相互让步、妥协的产物,三国在涉及本国利益问题上既争夺

25、又合作,既冲突又妥协,使雅尔塔体系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性质。雅尔塔体系并没有全面维持战后世界和平以及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国家的和平共处,正是由于雅尔塔体系的某些规定造成了德国的分裂和欧洲的分裂,乃至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进入“ 冷战” 状态。【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0 【正确答案】 (一) 政治上,建立了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经济上,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工业方面,战后美国的工业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货币金融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47 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

26、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科学技术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成为世界科技的中心。(三)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英国的“ 海上霸主 ”地位已完全被美国取代。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国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了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建立了近 500 个军事基地。此外,它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1 【正确答案】 (一) 美国全球经济霸权的表现:(1)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是原反法西斯民主国家,还是法西斯战败国及其仆从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工业品

27、和设备。(2)货币金融方面,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形成。1944 年 7 月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从而建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美国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掌握了国际金融的控制权。(3)国际贸易与投资方面,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美国通过对外投资,掌握了一些国家的经济。1947 年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标志着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它是由美国首先发起和筹建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资本、人员、劳力、货物自由流通的新格局。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4)科

28、学技术方面,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二)美国全球军事、政治霸权的表现:(1) 美国的实力在战后大国中首屈一指,一跃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力量。战后美国拥有 30 艘航空母舰,在全球建立了近 500 个军事基地。此外,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在核武器方面拥有绝对优势。(2)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美苏两大国妥协的产物,它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3)美国主导建立了联合国。【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2 【正确答案】 战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社会秩序日趋动荡,为了稳住西欧各国资本主义制度,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控制西欧,并由此对苏进行“遏制” ,同时

29、也为了摆脱美国统治集团已预感到的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 ,也即“马歇尔计划”。1948 年 4 月 2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 年对外援助法,使马歇尔计划法律化。4 月 7 日,经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从 1948 年 4 月开始执行,到 1952 年 6 月宣布结束,美国共拨款 1315 亿美元,其中 90为赠与、10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在马歇尔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美国始终把争取

30、欧洲统一作为其对欧政策的核心,以使美国有一个“更具内聚力的势力范围 ”。掌管美援的分配和使用的经济合作署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关税壁垒,取消了一些贸易限额,并成立了西欧支付同盟,以促进西欧贸易和支付自由化。这些都有利于西欧经济的一体化。【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3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概述了美国援助欧洲的方针。他分析了援欧的原因、目的和方式,希望欧洲国家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援助要求,然后美国将尽全力支持。对此,西欧各国政府表示十分欢迎。1948 年 4 月 2 日,美国国会通

31、过了1948 年对外援助法,使马歇尔计划法律化。4 月 7 日,经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马歇尔计划从 1948 年 4 月开始执行,到 1952 年 6 月宣布结束,美国共拨款 1315 亿美元,其中 90为赠与、10为贷款。(二)影响。 (1)它恢复和发展了欧洲经济,稳定了欧洲社会秩序。到 1952 年,西欧工业产量比战前提高 35,农业产量比战前提高 10。特别是西德,发展速度最快,到 1955 年其工业产值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位。(2)马歇尔计划也推动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协作。1951 年 4 月 18 日,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联营协定

32、,西欧开始趋向一体化。(3)马歇尔计划树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欧洲各国在接受美国的援助时,也就增加了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并被美国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部署,从而成为其与苏联争霸的棋子。(4)该计划也解决了战后美国生产过剩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使美国经济保持了一段繁荣时期。【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4 【正确答案】 (一)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 苏联的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 (1)保持西方社会内部的健康与活力。(2)鼓励和利用苏联同其盟友之间的矛盾。(3)促使苏联内部的和平变革。凯南“遏制” 理论

33、的最终目标是使苏联的内政、外交按西方的意愿发生变化。(二)杜鲁门政府对 “遏制”理论极为重视,制定以反苏反共为中心的遏制战略。基本内容是:(1)确定大西洋政策,以欧洲为重点,同苏联全面对抗。实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重新武装联邦德国等,是其所采用的主要战略步骤。(2)在中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政治上孤立、军事上包围、经经济上封锁的敌视政策。扶植日本,缔结美日安全条约。(3)在亚、非、拉地区推行第四点计划,以援助为名扶植亲美独裁政权,搞新殖民主义,镇压民族解放运动,扮演“ 世界宪兵 ”的角色。【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5 【正确答案】 (一) 建立。战后美国

34、实施“ 遏制战略” 、推行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即为筹建北约。1948 年 3 月 22 日至 4 月 1 日,美、英、加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通过了“ 五角大楼文件 ”,提出扩大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另外缔结北大西洋区域集体防务协定。1949 年 4 月 4 日,美、加、英、法、比、荷、卢、丹、挪、冰、葡、意 12 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公约由“序言” 和 14 条条款构成,其中主要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遭到武装攻击时,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攻击,其他缔约国应立即协商,以便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条约有效期暂定为 20 年。1949 年 8 月 24 日,公约正式生效,北大西洋公

35、约组织宣告成立。(二)扩展。希腊和土耳其于 1952 年 2 月加入。联邦德国于 1955 年 5 月加入。西班牙于 1982 年 2 月加入。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与之对抗的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迅速调整战略,以“全方位应付危机战略” 取代“前沿防御战略”,通过东扩和推行“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向中东欧和前苏联地区扩展影响。1999 年 3 月,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2004 年 3 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7 个国家加人该组织。2009 年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的加入,使北

36、约成员国扩大到 28 个。【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6 【正确答案】 雅尔塔体制与冷战起源的关系,我国史学界存在两种看法。(一)冷战是雅尔塔体制的必然产物。有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与冷战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基础;区别在于,雅尔塔体制在欧洲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对东欧各国给予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亚洲由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在中国、朝鲜、越南划分新的势力范围。而冷战,在欧洲是西方要夺回东欧,实现西方的欧洲统一,在亚洲则是争夺扩大各自的势力范围。其结果是,在欧洲导致德国的分裂及社会主义在东欧各国的出现,在亚洲则导致蒙古脱离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朝鲜和越南的分裂。(

37、二)雅尔塔体制不一定必然导致冷战,反对雅尔塔协定“是引起美苏冷战的根源”的提法。此派观点承认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划分势力范围和建立联合国,但他们强调,丘吉尔、罗斯福都不甘心战前属于西方的势力范围东欧落入苏联的手中,并力图阻止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的进程。而美国则企图凭借其经济实力,以对苏联紧急援助为代价,谋求苏联让步。因此,导致冷战的根源不在于雅尔塔体制,而在于形势的变化和美国对苏政策的重大转变。【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7 【正确答案】 冷战期间,美国史学界关于冷战起源问题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产生于 40 年代末的正统学派,认为冷战是美国政府对威胁人类自由的“共产主义侵略”作出的 “勇

38、敢反应 ”,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第二种是产生于 60 年代的修正学派,认为冷战是由美国最先引起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其物质基础是在二战中急剧膨胀起来的经济力量;第三种是产生于 70 年代的后修正学派。该学派认为,冷战是由美国和苏联双方作用的结果,他们认为战后苏联的行动是“矛盾的”“防御的”,其能力也是有限的,而杜鲁门政府曲解了苏联的行为,忽视了斯大林的保守主义,夸大了苏联的威胁,错误地把第三世界的反殖民主义运动看作是苏联扩张共产主义的工具,导致了美国对外政策的失误。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国学者又提出一些观点,大致分三种:第一种观点重申美国早期正统学

39、派的观点,强调是苏联挑起的冷战;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由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引起的,是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方面对立的结果;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而是美苏双方对战后国际形势错误判断造成的。冷战结束前,中国史学界围绕冷战起源问题的一致共识是,美国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冷战结束后,中国学者对冷战的起源问题作了更为深人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总的来看,有以下几点:(1)认为冷战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形成的;(2)认为英国在冷战起源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8 【正确答案】 (一) 美苏冷战的兴起。1946 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

40、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 8000 字的电报,提出一整套“遏制” 苏联的理论和政策。1946 年 3 月 5 日,丘吉尔在美国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主张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付苏联的挑战。1947 年 3 月 12 日,杜鲁门主义的抛出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二)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1) 西方阵营的形成。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了西欧的社会秩序。在军事上,于 1949 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标志着西方阵营的形成。(2)面对美国的冷战攻势,苏联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反击措施,即建立了“情报局” 和“经互会”。在军事上于 1955 年建立华约组织。至此

41、,在欧洲形成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出现了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局面,世界政治形成了两极格局。(三)特点。 (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3)美、苏“ 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19 【正确答案】 (一) 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首都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大国分区占领。之后,美、

42、英、法占领区合并,统称为西占区。1948 年 2 月至6 月,美、英、法、比、荷、卢六国在伦敦召开会议,意欲单独成立西德政府。6月 18 日,西占区开始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针对这个情况,6 月 19 日,苏联下令禁止西德马克流人东德和东柏林,在苏占区实行相应的币制改革,并对西方国家进入柏林的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即全面中断西占区和苏占区、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运输,但保留了进人西占区的 3 条空中走廊。东西方关系骤然紧张,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1949 年 5 月 4 日,苏美两国代表在联合国总部达成解决危机的协议,5 月12 日,苏联解除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二)后果。第一次柏林危机的直接后果是

43、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 年 5 月 23 日,在美、英、法三国代表的参加下,西占区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同年 9 月 20 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告成立,定都波恩。苏占区于 1949 年 5 月 30 日通过了宪法。西德政府成立后,10月 7 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生效,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两个德国的出现对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0 【正确答案】 由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赢得独立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因而独立后的发展道路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通过发展“ 自由经济 ”建立“自由企业制度

44、”,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类国家一般注重与原宗主国继续保持密切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原殖民主义经济结构的改造采取温和措施,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如科特迪瓦、利比里亚等。这类国家在非洲新独立的国家中占多数。第二类是宣布走非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自认为这是在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座大山中间的山谷开辟出来的一条道路。非洲社会主义不同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埃及的纳赛尔、加纳的恩克鲁玛、几内亚的塞古.杜尔最先宣布走这条道路。非洲社会主义又可分为四派:阿拉伯社会主义、村社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非洲科学社会主义。第三类是有计划的自由主义。如喀麦隆的阿希乔、马拉维的班达都声明走“不左不右”“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

45、是社会主义 ”的“中间道路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宣布走这条道路的国家越来越多。【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1 【正确答案】 第三世界是指那些在历史上受过殖民统治和剥削,独立后经济落后,在国际经济政治中处于不平等、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在地域上大多位于南半球的亚非拉国家。这些国家也被称为民族独立国家、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先后发起或召开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一)亚非会议。 1955 年 4 月 1824 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这个宣言连同其他有关经济、文化合作及人权、民族自决权等共七项决议

46、,构成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并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的意义在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会议及其决议创造了一种“万隆精神” ,这就是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战斗的精神。(二)不结盟运动。 1961 年 9 月,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有 25 个国家参加,形成了以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为基本原则的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形成以来,坚持了反帝、反殖、反霸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方向。不结盟运动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积极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权益,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47、序而斗争,为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为改善南北关系,促进南南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三)七十七国集团。 1964 年在联合国第一届贸易与发展会议上,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发表了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明确提出了“建立一种新的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的主张,自此被称为“ 七十七国集团”。七十七国集团以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为目标,以联合国为讲台,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权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做了大量工作,在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它为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推动南北对话,缓和并改善南北关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知识模块】 世界

48、近现代史22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55 年 4 月 1824 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有 29个国家、340 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作了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长篇开幕词。会议议程共有五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其中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这是会议取得的一项最重大的成就。这个宣言连同其他有关经济、文化合作及人权、民族自决权等共七项决议,构成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并经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二)意义。亚非会议的意义在于它是历史上第一次

49、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国际意义还在于它开始了或增进了亚非国家间的交往或相互了解,找到了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共同基础。会议及其决议创造了一种“ 万隆精神 ”,这就是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战斗的精神。【知识模块】 世界近现代史23 【正确答案】 (一) 内容。1947 年 6 月 3 日,英国政府发表了允许印度独立,实行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宣布自 1947 年 8 月 15 日起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方案的主要内容是:(1)依据宗教原则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2)分治前就孟加拉、旁遮普是否各划为两部分和各部分的归属问题,以及西北边省、信得和阿萨姆的锡尔赫特县的归属问题分别进行投票。(3)各土邦有权自行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如果不愿意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可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得不到自治领的权利。(二)后果。 (1)1947 年 8 月 14 日,巴基斯坦宣告成立,真纳自任总督;同月 15日印度宣告独立,尼赫鲁任总理。此后,印度在 1950 年 1 月 26 日宣布成立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