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1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西周的贵族家庭教育能按儿童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教育过程有较明显的计划性,在家庭教育的最初阶段所进行的教育主要是( )(A)初步的礼仪规则教育(B)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C)方位观念和时间观念教育(D)性别角色教育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 ,这是( )提出的。(A)墨翟素丝说(B)韩愈 性三品(C)荀子 素丝说(D)韩非性三品3 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大学(B) 中庸(C) 论语(D)学记4
2、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 )(A)王充(B)董仲舒(C)贾谊(D)郑玄5 在董仲舒看来,教育的任务应当由( )来承担。(A)神灵(B)先古圣人(C)帝王(D)百姓6 以下唐朝的学校中,不属于国子监管辖的是( )(A)太学(B)广文馆(C)律学(D)医学7 科举考试的生源中,没有上过馆、学,自己向所在州县报考,经选拔报送尚书省应试的,称为( )(A)生徒(B)乡贡(C)举人(D)秀才8 以下几种私塾,哪一个属于义塾?( )(A)三味书屋(B)有钱人家为孩子请家庭教师(C)村里的医生捐钱办的一所简易学校(D)全村人凑钱办的学校9 “学田”制度是在哪个朝代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的 ?( )(A)元
3、代(B)宋代(C)唐代(D)明代10 颜元的漳南书院中有两斋是应时局的需要暂时设立,待时机成熟就会关闭,这两斋指的是( )(A)文事斋、帖括斋(B)理学斋、帖括斋(C)经史斋、理学斋(D)经史斋、帖括斋11 以下哪一项不是清末改革派的新主张(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 “不拘一格降人才”(C) “师夷长技以制夷”(D)复兴“经世致用 ”之学风12 海国图志是( ) 的著作。(A)魏源(B)左宗棠(C)沈葆桢(D)林则徐13 以下几项中,对康有为的学制系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学前教育(B)特别强调师范教育(C)提倡实施公费教育(D)主张男女教育平等14 下列不属于严复指
4、出的八股式教育的弊端是( )(A)锢智慧(B)阻进步(C)坏心术(D)滋游手15 工读主义者分为四派,其中胡适代表的是( )(A)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B)纯粹的工读主义(C)工学主义者(D)无政府主义者16 最为集中体现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是( )(A)青年守则(B) 训育纲要(C) 训育理论(D)党员守则17 下面哪一个不是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 )(A)教育为政治服务(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要有独立权(D)要依靠群众办学18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师培养方式是( )(A)艺友制(B)小先生制(C)学徒制(D)实习制19
5、20 世纪 20 年代后,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 )(A)为社会服务(B)为个人谋生(C)为经济发展(D)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二、简答题20 简述“学在官府 ”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21 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22 试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23 简述洋务学堂的特点。24 简述蔡元培的“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必答题25 从师说看教师的职责是什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18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从礼记内则得知,在贵族家庭教育中,最初阶段所进
6、行的教育主要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
7、史1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在救亡决论中,严复详细地分析了八股式教育的三大弊端: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艺友制”中的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艺友制是陶行知先生为培养师资,特别是乡村师资,而创立的一种方法,是他推行师范教育的一大发明,也是他的师范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他鼓励凡学校有一技之长的人便可招收艺友,以此来解决办学中教师紧缺的困难,艺友双方就在这种共同的交流中获得进步。【知
8、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学在官府产生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西周的社会制度。其产生的客观原因是:唯官有书,而民无书。唯官有器,而民无器(礼器,乐器 )。唯官有学,而民无学。【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1)孟子的
9、教育目标是“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他对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描绘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首先,“大丈夫 ”有高尚的气节,他们绝不向权势低头,决不无原则地顺从。其次,“大丈夫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可以理解为受信念指导的情感和意志相混合的一种心理状态或精神境界,具有高度自觉性。(2)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培养“ 大丈夫”的理想人格的途径主要靠内心修养,大致有以下几条。持志养气。孟子所说的“ 持志”就是坚持崇高的志向,一个人有了志向与追求就会有相应的“ 气” 精神状态,志、气是互为因果的。动心忍性。就是指意志锻炼,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炼。存心
10、养性。孟子指出,虽然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善端要形成实实在在的善性、善行就要靠存养和扩充。存养的障碍来自人的耳目之欲,要扩充善端就要寡欲,发挥理性的作用。反求诸已。当你的行动未得到对方的回应时,就应当首先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凡事必须严于律己,时时反省。【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人手,顺应儿童
11、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 的情绪。(3)他主张儿童教育要“ 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动静交错,学有余力。【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1)培养目标是造就各项洋务事业的专门人才,属于提供专门训练的专科性学校。(2)教学内容上以“ 西文”“西艺”为主,注意学以致用。(3)在教学方法上,按照知识接受的规律由浅人深、循序渐进,重视理解,建立实习制度。(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制定分年课程计划,制定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制。(5)由于洋务学堂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表现出新旧杂糅的特点:零
12、星分散,缺乏全国性的整体规划和学制系统,学习西文西艺的同时不放弃“四书”“五经”的学习,免不了封建官僚习气。【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 ,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13、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唐代教育家韩愈针对当时社会中学生不重师道、“耻学于师” 的现象,写了著名的师说,提倡师道。师说的基本精神在于“存师卫道” 。在师说中,韩愈把教师的职责规定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师与道。韩愈认为师是“ 传道” 的,如果一个教师不能 “传道”,那就不能成为教师。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重视向师学习。尊重了师道就可以卫道了。他强调师与道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他指出,不论年龄与地位,只要他有“道” ,皆可师之,这就是他关于师与道的见解。(2)道与业。
14、韩愈所谓“道”,是指儒家道统;所谓“业”,是指古文“六艺” 之业。“道”是儒家基本思想、基本精神;“ 业”是载“道”的工具。“道” 与“ 业”二者之中,“道” 为重,“业”在后,“道”比“业”更重要。“传道”与“授业” 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有许多疑惑之处需要教师去解释。“ 解惑”就是教师的第三个任务。 “解惑”是解释“ 道”与“ 业”中的“惑”,并不是离开“ 道” 与“业”去解释其他无关的“惑” 。韩愈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指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以“ 传道 ”为主体,“传道”又离不开 “授业”,把“ 解惑”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很有意义。(3)师与生。韩愈认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15、 传道”与“授业”。因此,师生关系就应该以“道” 和“业”来衡量。谁先有“道”,谁就是教师;谁有专“业”学问,谁就是教师。教师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韩愈冲破了汉代重师法、家法的旧框框,解除了“弟子必不如师”“师必贤于弟子 ”的旧教条,提出了为师的新标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的为师的新标准还包含“ 不耻相师”,即“相互为师” 的观念,提倡向更多人学习,向比自己有长处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学习。含有“能者为师” 和“教学相长”的意思,比学记所提出的“教学相长” 进了一步:一方面,肯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明确提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的新思想。总之,韩愈在阐述教师的任务、教师的标准及师生关系的问题中,看到了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包含了朴素辩证法的因素。他提出教师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他暗示了教师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重视教学相长、能者为师。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而且对今天正确理解和处理教师的职责、政治与业务、德育与智育、教书与育人、教师与学生等关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