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5 ,大小:45KB ,
资源ID:84231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31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29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9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学在官府 ”产生的客观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 ?( )(A)唯官有书,而民无书(B)唯官有器,而民无器(C)唯官有学,而民无学(D)奴隶社会生产力低下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反映了孟子的人格理想是 ( )(A)圣人(B)贤士(C)君子(D)大丈夫3 以下几本古代著作中,( )不是属于孔子的“ 六经” 。(A)诗(B) 易(C) 大学(D)乐4 学记中的“ 君子之教,喻也 ”,指的是( )原则。(A)启发诱导(B)教学相长(C)长善救失(

2、D)藏息相辅5 王充的思想中,与儒家神学明显对立的论点不包括( )(A)天道自然(B)性有善恶(C)万物自生,万物一元(D)人死神灭6 中外文化交流中以中国输入为主的是( )(A)中日(B)中朝(C)中突(D)中印7 孝经曾经由哪位皇帝亲自注释?(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文宗(D)武则天8 中国书院教育史上第一个纲领性学规是( )(A)学海堂章程(B) 东林会约(C) 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志9 在胡瑗的“ 分斋教学” 中,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为目标的是( )(A)治事斋(B)武备斋(C)经义斋(D)经史斋10 以下几种教学考察方法中,针对地方官学学生的是( )(A)三舍法(B)

3、积分法(C)六等黜陟法(D)监生历事11 明末清初,反对理学教育提倡实学教育的思想家是( )(A)戴震(B)顾炎武(C)高攀龙(D)章学诚12 洋务派所创办的学堂,在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所是( )(A)京师同文官(B)福建船政学堂(C)广东水陆师学堂(D)天津电报学堂13 清末新政设立的学部最高长官是( )(A)祭酒(B)学监(C)提学司(D)尚书14 “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 ,这是( )对师范教育的论述。(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黄宗羲15 民国初年颁布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癸卯学制(D)戊辰学制16 “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

4、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教育方针出自哪篇文章?( )(A)教育独立议(B)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C) 民国教育方针释义(D)改革北京大学的设想17 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抗战胜利,中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 )(A)稳定发展维持衰败(B)起步 发展顶点(C)稳步发展挫败顶点(D)起步受挫停滞18 “为了苦孩,甘为骆驼” 这是( )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及办教育的原则。(A)陈鹤琴(B)陶行知(C)梁漱溟(D)黄炎培二、简答题19 试分析董仲舒的“ 性三品 ”学说及其教育作用。20 介绍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21 简要介绍“ 抗大” 的教育情况。必答题22 试比较孟子

5、与荀子教育思想的异同。23 评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肩示。三、名词解释24 书院25 “战时须作平时看 ”的教育方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29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6、】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白鹿洞书院揭示是世界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书院教育的精神,概括了儒家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用学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7、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简答题19 【正确答案】 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 的帝王来承担。可见,他把教育看成王者的权力

8、,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为此,他还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 过善” 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 斗筲之性 ”,是无“善质”的,生来就 “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 ,也就是万民之性,是 “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 。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 ”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反映了他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洋务运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场

9、对近代西方文明成果的移植过程,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出一个如何处理“西学”(“新学”)与“ 中学”(“ 旧学”) 关系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洋务派与守旧派展开了论争。1898 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围绕“旧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主旨,进行了集中阐述, “中体西用”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也称旧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即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其中最注重的是三纲名教,三纲是维持封建王权和家族伦理的基本准则,三纲的废除必然导致封建社

10、会秩序的崩溃。西学也称新学,“ 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军事建制和法律行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即近代西方科技。中西学的关系:“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中学着重的是人品行的修养,具有德育的功能。在会通篇中论证了二者的结合和共存:“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 “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

11、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三纲五常” 的封建伦理道德,阻抑了维新思想更广泛地传播,不利于近代刚刚开始的思想启蒙运动。其次,中体西用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的情况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引起两者之间的排异性反应。严复对“中体西用” 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合之则两立,分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12、,是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培养抗日军政干部的学校,是抗日根据地干部学校的典型。(1)“抗大”概况。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共中央决定创办红军大学,1936 年 6 月,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 年 1 月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 ,总校先后办了 8 期,同时还办了12 所“抗大”分校,培养了 20 多万军政干部。(2)“抗大”的教育方针。“抗大”的教育方针是 1938 年 3 月 5 日,毛泽东为 “抗大”第三期同学会成立的题词,即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加上机

13、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所谓“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 ,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战争的形式,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是指生活上的艰苦朴素,工作中的刻苦勤奋,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是指掌握和运用游击战的方法,与侵略者展开人民战争的持久战。(3)“抗大”的政治思想教育。抗大非常重视对学院进行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门主要课程。同时,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途径也多种多样,首先,是学习理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其次,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

14、件,提高党性意识;再次,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最后,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4)“抗大”学风。有关“抗大”的学风最重要的传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必答题22 【正确答案】 孟子和荀子都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然而二者的教育思想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很大的区别:(1)共同点。首先,在教育作用问题上,孟子和荀子没有什么分歧,二者都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作用。孟子认为教育对个人的作用在于把人天赋的善端加以保持、培养、扩充、发展,或把已经丧失的善端找回来,启发人们恢复天赋的善良本性,使之成为道德上的“完人”。教育的社会作用则是“ 行仁政”“ 得民心”。他说:“善政不

15、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他认为好的政治既非完善的政治制度,也非高明的统治手段,而是教育。教育通过讲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等“ 人伦” 规范,普遍提高民众的仁义道德水平与智慧、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习俗,天下也就“ 归仁 ”了。荀子也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 的作用。他指出凡人都可以通过“ 化性起伪 ”,改变自己的恶性,化恶为善,而成为君子甚至禹那样的高尚人物。荀子主张的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是环境的作用。因而,“化性起伪” 是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的共同结果。其次,在教育目的和教育

16、内容上,他们也有相同的见解,即都认为培养统治人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并且都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孟子认为办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所谓的“人伦”就是五对关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明人伦 ”的教育目的决定了他的教育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体。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基础就是“孝悌” 。以伦理道德为基本教育内容,以“ 孝悌 ”为伦理道德基础的教育,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这一点,与荀子要求的教育培养推行理法的“贤能之士” 的教育目标是不冲突的。而荀子整理“ 五经”为教育内容,与孟子“孝悌”的教育内容更是一脉相承。(2)不同之处。首先,在人性论

17、上的分歧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孟子肯定“性善论 ”,认为人人都先天具有仁、义、礼、智四个“善端”。这四个“ 善端”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因而从理论上讲,人人皆可为尧舜。但是,仅有这些“ 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加以扩充,使之达到完善的境地,就可以成为圣人。相反,由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人们的“善端” 受到破坏,心灵遭到 “陷溺”,就会成为小人、恶人。荀子学说中最突出的是与孟子“性善论” 相对立的“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它完全排除任何后天人为的因素。他说:“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这就是说,与生俱来的本能是“ 性” 。而后天习

18、得者为 “伪”。荀子指出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实质上是“伪”而不是“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而人的善德是后天习得的。这一点较孟子的“良知 ”“良能”具有更多的唯物主义色彩。其次,由于哲学观和人性论的区别,导致孟子和荀子在教学思想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孟子主张“内发 ”,而荀子更倾向于 “外铄”。在学与私的关系上,孟子比较强调“思” ,主张深造自得,专心致志;而荀子更提倡“学”。孟子的这种观点是受其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夸大“思”的作用而忽视“ 闻见”,过多强调理性认识。另外,在教学过程上,孟子将其视为“存养”“内省”“自得”的过程,把它看成是发扬人天生善性的过程,唯心主义的倾向较重;而荀子把教学过程看

19、成“闻见”“知”“行”三个环节,更可贵的是荀子强调学要落到实践上,充分反映其唯物主义的思想,具有较多的客观性。以上就是孟子与荀子二者在教育思想上的相同与分歧的分析。应该说,二者都有值得我们吸收、发扬的可贵之处,对于他们各自的缺陷,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借鉴吸收。【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求学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 ”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时代需要的教育理论的努力。(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

20、裴斯泰洛齐,直接受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 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 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所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和教育是同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

21、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社会即学校。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 ,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

22、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贯穿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 在劳力上劳心 ”。在传统教育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是割裂的,造成“田呆子、书呆子 ”两个极端,长不出科学的种子。“在劳力上劳心”是指“ 手脑双挥”,将传统教育下的劳力和劳心连接起来。第二,因为“ 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而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 有教先学” 和 “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了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原则下,相应地,对课程教材也提出改造意见:以培植学生的生活力为追求,遵

23、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由此破除以学科知识为原则的课程传统。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有六大特点,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1946 年把生活教育的方针总结为: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 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 为中介,达到教与

24、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的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理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

25、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三、名词解释24 【正确答案】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的一种重要的高级私学教育组织形式。它以私人创办和组织为主,将图书的收藏、校对与教学、研究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性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南宋时期,白鹿洞书院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定标志着书院发展逐渐制度化。各朝各代都有典型的书院,如明代东林书院、清代诂精经舍和学海堂等。书院最大的特点是自由。【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 的教育方针,要求以“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 为主旨,一方面采取了一些战时的教育应急措施,另一方面强调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管理秩序。这一方针是一项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既顾及了教育为抗战服务的近期任务,也考虑了教育为战后国家重建和发展的远期目标,使得教育事业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仍苦苦支撑,并在大后方西南、西北地区还有所发展。当然,教育同样成为国民党搞反共、闹摩擦与压制民主、控制思想的工具。【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