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5 ,大小:73.50KB ,
资源ID:84232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3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19 年 5 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 )来华讲学,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随之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A)柏克赫司特(B)杜威(C)孟禄(D)华虚朋2 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思潮(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C)复古主义教育思潮(D)工读主义教育思潮3 根据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方针,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 )。(A)美感教育(B)军国民教育(C)公民道德教育(D)世界观教育4 ( )提出“教育独立说”。(A)蔡元培(B)

2、杜威(C)梁启超(D)杨贤江5 民国初年颁布的一系列政令,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这就是( )。(A)千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6 1927 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所借鉴的国家是( )。(A)法国(B)德国(C)日本(D)美国7 为了收回教育权,1925 年中国政府公布了( )。(A)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B) 请求力谋收回教育权(C) 教育实行与宗教分离(D)取缔外人在国内办理教育事业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8 经正女学的创设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声。9 在梁启超看来,教育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他

3、明确地将“开民智” 与“兴民权”联系起来,并始终坚持“ 民智” 即 “民权”的主张。10 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唯有革命才能救中国,所以教育在革命成功之前可有可无。11 “庚款兴学 ”是帝国主义的善意行为。12 蔡元培倡导的“ 教育独立 ”是指教育经费的独立。13 1922 年“新学制 ”改革的核心是高等教育阶段。三、简答题14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在教育思想上的共同点。15 概述大同书的教育思想。16 简述严复“ 三育论” 的主要内容。17 简述“癸卯学制 ”的基本构架。18 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19 试述清末教育制度的变革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地位。20 百日维新中

4、改革科举制度的措施有哪些?21 康有为在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有哪些?22 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是什么?23 简述蔡元培“ 五育” 并举的教育方针。24 概述在新文化运动推动下,教育观念有哪些转变?25 简述新文化运动时期平民教育运动中的两种倾向及其共同点。26 简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教育的影响。27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28 简述“科学教育思潮 ”的有关内容。29 简述杨贤江“ 全人生指导 ”思想的基本内容。30 简述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31 简述晏阳初关于“ 四大教育 ”和“三大方式”教育主张的主要内容。32 简述陈鹤琴的“ 活

5、教育 ”思想。33 陶行知的“ 教学做合一 ”思想。必答题34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清末废除科举制度的原因以及废除科举的历史影响。“窃惟奉旨兴办学堂,已及两年有余,而至今各省学堂仍未能多设者,经费难筹累之也。公款有限。全赖民间筹捐。然经费所以不能捐集者,由科举未停,天下士林调朝廷之意并未专重学堂也。然则科举若不变通裁减,则人情不免观望,绅富孰肯筹捐,经费断不能筹,学堂断不能多。入学堂者恃有科举一途为退步,既不肯专心向学,且不肯恪守学规。况科举文字,每多剽窃;学堂功课,务在实修。科举止凭一日之短长,学堂必尽累年之研究;科举但取词章,其品谊无从考见,学堂兼重行检,其心术尤可灼知。彼此相衡,难易迥别,

6、人情莫不避难而就易,此已早在圣明昭鉴之中。当此时势临危,非人莫济,除兴学堂外,更无养才济时之术。若长此因循,坐糜岁月,国事急矣,何以支持。”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近数年来,各国盼我维新,劝我变法,每疑我拘牵旧习,讥我首鼠两端。群怀不信之心,未改轻侮之意,转瞬日俄和议一定,中国大局益危,斯时必有殊常之举动,方是化群疑而消积愤。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送,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

7、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兵农工商,各完其义务而分任其事业。妇人孺子,亦不使逸处而兴教于家庭。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以此致富奚不富,以此图强奚不强。”清帝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35 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教育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因民国初年蔡元培的介

8、绍而与中国教育界见面,其后逐渐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1919 年 5 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驻留两年,实用主义教育思想遂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杜威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命题,如“儿童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一时充斥各种报纸杂志。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育救国的愿望,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五四时期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潮,“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是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改革也异常活跃,这一时期的

9、主要思潮有: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际主义教育思潮。考生不仅要知道这些思潮的名字,更要掌握这些思潮的具体内容,并能加以评述。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912 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

10、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教育独立”的思想。“教育独立”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1922 年 3 月,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

11、、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归结为: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建立独立的教育会计制度。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由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主持;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并能自由地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教育思想独立。不必依从于某种信仰或观念。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是各学制的一个综合性考查。1902 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

12、“壬寅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于1904 年(光绪二十九年)1 月 13 日由清政府颁布。因光绪二十九年为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民国成立后,最终在参照日本学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经验,形成了民国新学制草案。9 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因当年为阴历壬子年,故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壬子学制”公布后,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法令规程,其中法令部分多在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上讨论通过。这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有些与“壬子学制”略有出入,但无碍“壬子学制”

13、的结构框架。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 19121913 年学制。1922 年 9 月,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会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稍作修改,又交同年 10 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 1922 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1912 年初,蔡元培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

14、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收回教育权运动这一考点。1925 年,收回教育权运动在“五卅运动”中达到高潮。是年 5 月,浙江省教育厅率先发出通令。禁止全省所有学校宣传宗教。11 月 16 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这个文件的颁布和执行可以说是收回教育运动最大的实际性成果。因此,本题选A。【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8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错误的。经正女学,又称“ 中国女学堂 ”,在梁启超、经元善等人的倡议

15、下, 1898 年创设于上海,1900 年停办。它作为近代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正规女子学校,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但是,经正女学的创设并不能算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先声,因为早在其五十多年前,西方传教士已经在华开办了教会女学,因此,堪称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先声的,得归之于早期教会女学。【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9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不正确的。梁启超认为,国势强弱随人民的教育程度为转移,他说:“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梁启超思想的突出之点是在维新变法期间,即明确地将“开民智” 与“兴民权”联系起来,为“兴民权”而“开民智”。但是,戊戌政变之

16、后,他又意识到 “民智”与“ 民权”间又不能绝对地画等号,认为教育既能培养一个人的权利意识,亦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奴隶性,从而放弃了“ 民智” 即“民权”的主张。【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错误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认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只有先以革命的方式推翻专制腐败的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才能谈得上发展教育和其他事业。因此,在对待革命与教育的关系上,主张分清轻重缓急,先革命后教育。这里,革命派所作的先后划分,主要是在价值层面,而非时空层面。在时卒层面,革命派一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为了革命的教育活动,如创办报刊,印发革命书报,创办学校,等等;另一方面,强调革命奉身就具有“ 开民

17、智”的作用,认为大众会在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 “共和资格”。因此,笼统地认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成功之前排斥教育是不正确的。【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901 年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 45 亿两,从 1902年到 1940 年分 39 年还清,本息总计达 9 亿多两。因事出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1906 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美国政府,应当采用一种“ 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1908 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 1909 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 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

18、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美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的“庚款兴学” 或“退款兴学”。从积极的一面来看,“ 退款兴学 ”行为虽然整体层次不高,但是较广泛地传播了资本主义思想观念,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消极的一面来看,“ 退款必学 ”的目的是美国希望采用一种 “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 来控制中国的发展,虽然其目的可憎,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不正确。“教育独立 ”作为一种思潮,萌发于 “五四”之前,发展兴盛于 20 世纪 20 年代。19

19、22 年 3 月,他在新教育上发表了教育独立议一文,阐明教育独立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教育独立思潮中的重要篇章。为实现教育的真正独立,蔡元培设计了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独立于宗教的具体措施。教育独立的基本要求大致可以归结为:教育经费独立。政府指定固定的款项,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作他用;建立独立的教育会计制度。教育行政独立。设立专管教育的行政机构,不附设于政府部门,由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主持;教育总长不得因政局的变动而频繁变动。教育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方针应保持稳定,不受政治的干扰,能自由地编辑、出版、选用教科书。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教育思想独立。不必依从于

20、某种信仰或观念。【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这一表述是错误的。1922 年“新学制 ”改革的核心应当是中等教育阶段。“新学制”改革的孕育,一个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民国初年以来形成的学制仍存在不少的问题,特别是中学过短(七四制) ,中等教育太偏于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灵活性不够。另外,中等教育的课程、教法等方面亦存在不少与实际不符的问题,难以适应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对于中等教育阶段,具体的改革措施有:其一,延长了中学年限,改 4 年为 6 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其二,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

21、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其三,在中学开始文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三、简答题14 【正确答案】 其共同点有:论教育作用、目的:重视教育作用,认为教育必衰维系国家的前途命运,倡导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主张废除八股取士,改革科举制度。兴办学校,建立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以新的学校体系代替科举制度。重视学龄前教育,主张为孩子办新式学校,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合乎儿童年龄特征,同时涵盖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要求解放妇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倡导妇女教育。设立师范学堂,发展师范教育,培养急需师资。提倡“ 西学 ”,学

22、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以治西学为当务之急” 。【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康有为认为,现实世界一切苦难的根源皆因有“九界” 的存在,他创造性地描绘了一幅“ 大同 ”社会的监图。在这个理想世界里,破除了 “九界”,即消灭了国家、阶级、种族、家庭,消除了性别、职业差别,实现了天下太平、仁爱万物、人生极乐。儿童是整个社会的儿童。不再是某个家庭或个人的子女,对儿章的抚养和教育均由社会承担。康有为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然后再进入慈幼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1)人本院。已怀孕的妇女进入人本院。院

23、内应有品种丰富、内窖健康的书画、音乐,随时供孕妇阅读、欣赏。工作人员需经过精心选择,有女医、女师、女保、女傅等。(2)育婴院和慈幼院。婴儿断乳之后,即送入育婴院抚养,3 岁后送入慈幼院。幼儿的保育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 在保证幼儿身体健康之外,保育内容还有语言。(3)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611 岁入小学院。小学教育应该遵循“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儿童 1115 岁进入中学院,应当德、智、体兼重,但尤应以德育为重。中学的设施应该齐全,应该有食堂、体操场、藏书楼(包括实验室和展览室)、游乐园等。16 岁以后进入大学院,学习至 20 岁。大学院教育是专门之学,

24、它的主要任务是“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 。大学教育应注重实验,校址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的实际。应让学生“ 各从其志 ”,自由选择专业。教师不限男女,但应选择 “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 担任。在大同书里,康有为还以去形界保独立专章论述了男女平等和女子教育问题。大同世界里,应当“男女平等,各有独立,以情好结合” 。在教育上,女子在入学资格和毕业出路上应该与男子平等。康有为还从利用女性资源,以及对胎教和儿童教育的影响角度,说明重视女子教育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他的“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 的“

25、三育论”首次在原强中提出,导源于近代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所谓“鼓民力” ,就是要发展体育,使国民有健康的身体,禁止吸食鸦片,革除女性缠足的陋习;所谓“开民智” ,就是要废除八股,学习两学,开发国民的智慧,使其具有实际的知识本领;所谓“兴民德”,就是用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的道德观念,代替封建伦理纲常。“ 三育论”亦即后来所说的德、智、体三育。他提出的德、智、体三育兼备的教育目标体系,无论就其结构要索,还是各育的内容而言,都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1904 年 1 月 13 日,清政府公布了由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

26、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义件,因公布时在阴历癸卯年,又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较“壬寅学制” 更为系统详备。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 4 年、初等小学堂 5 年和高等小学堂 4 年。蒙养院是幼儿教育机构,招收 37 岁幼儿,将其纳入学制系统标志着我国学前幼儿教育已进入到国家规划发展的新阶段。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 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 年(分第一、二、三类) ;大学堂 34 年;通儒院 5 年,属研究院性质。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 2021 年之久。在主

27、系列之外的各类学堂中,主要有:实业类。各级实业学堂一般划分为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四个专业。师范类。与巾学堂平行的初级师范学常,以培养初等、高等小学堂教员为宗旨;与高等学堂平行的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之教员管理人员为宗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1912 年至 1913 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 相比,进步之处表现在:它缩短了三至四年的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在

28、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自 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运动起,中国开始兴西学,创办了一些新型学校,沿袭数千年的封建教育制度终于被打开了一个缺口,产生了一些具有现代性的教育因素。然而这种对西方的学习是很有限的,新式学堂甚少,科举制度依旧。1898 年 6 月维新变法提倡西学,广设两式学堂,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教育现代化向前推进了一小步。20 世纪初,清政府为维持摇摇欲坠的统治,于 1901 年1 月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对教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 1902 年颁布“壬寅学制”,1904

29、 颁布并实施 “癸卯学制”,1905 年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等。于是,现代的教育管理体制、学校体制、考试制度、课程设置具雏形。【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1898 年 6 月 23 日,光绪帝下诏“着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章岁科各试,向用四书 文者,一律改试策论” 。这里所说的“ 四书”文,即八股文。7 月23 日,光绪帝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百日维新失败后,虽然恢复了八股考试,罢经济特科,但人们开始向往富有朝气的新式教育。【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康有为对教育改革的迫切愿望源于对教育作用的认识。维新运动中,他无论上书还是呈折,都

30、将“兴学育才” 作为维新救国的基本保障加以强调。他提出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第一,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康有为认为,八股取上导致读书人不研究现实,不研究世界和各国情形,也放弃了真正的中国传统学问。因此他建议光绪皇帝立即下诏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第二,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的教育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康有为在清开学校折中设计了一个学校系统,力图仿照西方建立近代中国学制。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学习西学,他还提出了派遣留学生、翻译西书等建议。第三,派游学,译西书。在清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折中,康有为以日本、俄国的兴盛为例,力陈游学、译书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打破闭关自守的状态

31、,广译两书,“以通世界之识 ”“养有用之人”。第四,倡导平等,重视女教。康有为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出发,反对重男轻女思想,主张男女平等独立,在教育上女子一样享有教育权利,学成后也应该赐予出身荣衔。【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1906 年 3 月,清政府学部针对民权思想的流行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拟订“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的五项教育宗旨,经奏请朝廷认定,宣示天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正式宣布的教育宗旨。【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1)1912 年年初,蔡元培从“ 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丰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

32、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2)主要内容: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一方面是当时形势需要举国强兵之制,必须要有这种教育;另一方面体育又是养成完全人格所必需的,主张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包括各种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有历史、地理、算学、化学、手工等。他认为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训练学生思维细密、对事认真的科学态度。公民道德教育,也就是德育。他认为德育就是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体魄、智力发达,也只能助其为恶。对于德育的内容,他主张以自由、平等、亲爱作为学习对象,这体现了他要以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愿望。美育特别为蔡元培所

33、提倡。他认为美育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引人进入一种“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 ”的意境,并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保守和宗派之见,所以他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的思想。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所谓世界观教育,就是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神境界。(3)关于“五育”之间的关系:蔡元培认为,“五育”不可偏废,其中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偏于现象世界之观念,为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以追求实体世界之观念为目的,为超轶政治之教育。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上述“

34、五育” 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4 【正确答案】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现代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的个性化。 “个性的解放”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觉醒和反抗传统的标志。中国传统教育是造就顺民的教育,新文化运动人士认为教育如欲为社会发展尽力,“ 非发展个性不为功 ”。他们呼吁:教育要尊重儿童,甚至以儿童为中心,学校要以个人和儿童为本位;不能以“划一、单调” 的“模型”塑造个人,要使受教育者各尽其性,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教师

35、必须“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2)教育的平民化。以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为发端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就是一场指向平民主义的运动。它力求沟通和消除知识阶层与普通民众在语言和思想上的隔阂,使新知识、新思想能够传播到一般民众中。教育要坚持“庶民” 方向,打破以往传统教育有贵贱上下、劳心劳力、治人者与被治者的差别;促进教育机会的平等,发挥人人无限的潜力;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贴近平民,与生产、生活和环境改造相结合。这些都成为时代的强音。(3)教育的实用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务实的教育成为共识。一方面,认识到教育对个人生活能力的培养、对社会生产发展的适应的重要意义,致力于思考和

36、解决“教育与生计关系 ”成为不少教育家孜孜以求的事业,从观念上解决了改革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学校内部须进行全面改革,强凋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沟通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强调学生主动、创造的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均须适应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4)教育的科学化。提高科学在教育内容中的比重是一个方面,但新文化运动人士认为更重要的是让科学内容和方法渗透到社会各项事业,改变人的态度和观念。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三者之间,科学方法的运用重于科学知识的获得,而科学方法运用的目的又是科学精神的养成。【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5 【正

37、确答案】 提倡平民教育,是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潮在教育领域中的反应和重要组成部分。“ 平民教育 ”思潮和实践在发展中表现各异,主要有两大不同的倾向。第一种倾向是改良主义的平民教育思想,他们希望通过平民教育,逐渐地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1919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部分师生联合组织了“平民教育社” ,出版了平民教育刊物,并声称“要来细谈根本改造的教育,不愿去高论空中楼阁的政治 ”,即代表了这种倾向。另一种倾向是革命的平民教育思想,这一派人物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文化知识,更主要是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坚持这种思想的人主要是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像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1919年 1 月,

38、北京大学成立的“平民教育讲演团” 代表了这种倾向。他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劳苦大众走革命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后来领导的工农革命教育的源头。尽管平民教育运动存在上面两种不同的倾向,但在他们的思想中都存在以下一些共同的特征: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的等级性和教育特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和教育,反对强迫训练的教育;总体上要求教育所有国民都具有参与民主政治的素质,养成合格公民的资格。【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因民国初年蔡元培的介绍而与中国教育界见面,其后逐渐对中国教育产生影响。1919 年 5 月,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来华讲学,在中国停留两年,实

39、用主义教育思想遂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杜威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命题,如“儿童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一时充斥各种报纸杂志。(2)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中国社会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教育救国的愿望,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实用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些基本观点被大量引用来解释教育现象,指导教育改革,如教材应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并按心理顺序进行组织的观念,“教育即生长”“教育无目的”“教育的过程就是它自身目的的观念” 等都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教育改革中留下了烙印。【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丰要措施有:(1)抱

40、定宗旨,改变校风。大学应该成为“ 研究高尚学问之地 ”。蔡元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 。因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改变学生的观念。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日敬爱师长。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者也。” 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证。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 第一的原则,认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兴趣和能

41、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以后,率先在国内大学中设立各科研究所。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他倡导成立各种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养学生正当的兴趣。(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者,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之学府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改革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也体现在教师的聘

42、任上。蔡元培以 “学诣”为主,网罗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在 1912 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教务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五名教授中选举评议员一人,校长为当然的评议长。评议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接着组织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选教授会主任,任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门的教学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

43、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扩充文理,改变 “轻学而重术 ”的思想。他将北京大学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并入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门类,加强两科的建设。北大遂由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的大学。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的地位,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观点的延伸。沟通文理,废科设系。北大于 1919 年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门为系,设立 14 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为第一、二、

44、三院,仅作为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改年级制为选科制 (学分制 )。1917 年 10 月,北大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选科制的议案,会议决议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单位,本科应修满 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应修满 40 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 年暑假后,选科制在北大各系陆续实施。【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中国教育与近代科学联姻,始于洋务派的“西艺” 教育。191

45、4 年 6 月,任鸿隽与赵无任、胡明复等留美学者在美国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 ,倡导科学教育,主张将科学内容与方法用于教育研究和对人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训练,尤以后者为重。新文化运动时期,科学教育思潮的流派主要有:以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倡导以科学内容尤其是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渗透、充实社会各项事业,尤其是教育事业;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通过文化反思倡导科学启蒙,主张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教育、建设未来教育;以胡适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将科学的方法理解成“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以之为解决一切学术和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 五四” 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中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

46、推波助澜下,得剑较为广泛的开展。这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即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此即科学的教育化趋势。其二,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实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此即教育的科学化趋势。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的促进,具体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智力测验、教育统计、学务调查在 19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蒙台梭利教学法、自学辅导主义等方法,为人们所耳熟能详;高校中培养教

47、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29 【正确答案】 杨贤江的大量教育研究是针对青年问题的。他对青年的理想、修养、健康、求学、择友、社交、婚恋等各方面都给予耐心的指导,这种全方位的教育谓之“全人生指导 ”。(1)青年问题缠身是正常现象,只要给予教育和指导,完全可以将青年引上正途。所谓“全人生指导 ”,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 ,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2)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青年正处于人

48、生观形成之初,青年的人生观关乎青年的自我认识和社会观念,影响着他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行为,因此至关重要。(3)杨贤江旗帜鲜明地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强调青年必须学习,这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对青年的生活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他认为,完美的青年生活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健康生活、劳动生活、公民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其宗旨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和精神,要有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要有服务人群的理想和才干,要有丰富的风尚和习惯” 。【知识模块】 中国教育史30 【正确答案】 (1)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分工的产物,而教育则是保持和发展各行业的条件,沟通职业与教育就是必需的。由

49、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基于此,职业教育的功能就其理论价值而言,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就其教育的社会影响而占,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养,使学校培养之才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受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游氓,社会国家的基础由此确立。就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而言,在于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重要、最困难、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的问题,消灭贫困,并进而使国家每一个公民享受到基本的自由权利。对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和正统的。所谓“一贯的” ,是指应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教育系统。另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全部教育过程和全部职业生涯,建立起职业陶冶一职业指导一职业教育一职业补习和再补习的体系。所谓“ 整个的” ,是指不仅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应有一个独立的职业教育系统,而且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也要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不仅普通教育要适应职业需要,而且职业教育业要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