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3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是( )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A)商代(B)夏代(C)战国(D)春秋2 主张培养“ 虚壹而静” 学习态度的是 ( )。(A)孟子(B)荀子(C)朱熹(D)王夫之3 今古文之争是汉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 )余年。(A)150(B) 200(C) 100(D)2504 “庆历兴学 ”的发起者是 ( )。(A)司马光(B)蔡京(C)范仲淹(D)王安石5 “心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产生于
2、( )。(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6 在华基督教传教士于( )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大会,决定将。1877 年成立的“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 改组为“中华教育会”。(A)1879 年(B) 1890 年(C) 1892 年(D)1895 年7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认为当时中国基础教育薄弱,提出应缓办大学、大办小学的教育家是( ) 。(A)蔡元培(B)严复(C)王国维(D)梁启超8 下面不属于苏区培养高级干部学校的是( )。(A)苏维埃大学(B)抗日军政大学(C)红军大学(D)中央列宁师范学校9 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 )问题为重。(A)社会发展(B)个人生计(C)外部环境适应
3、(D)国家强盛10 理想国是西方伟大的教育家( )的作品,它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西塞罗11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方面,最早提出分班教学的思想的是( )。(A)孔子(B)西塞罗(C)昆体良(D)夸美纽斯12 欧洲中世纪学校教育中的“七艺” 指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 )等。(A)逻辑(B)音乐(C)体育(D)美术13 文艺复兴时期,主张培养“完全的绅士” 的教育家是 ( )。(A)莫尔(B)蒙一(C)拉伯雷(D)维夫斯14 巴西多的( ) ,被誉为 18 世纪的世界图解、教育史上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
4、。(A)教育论(B) 初级读本(C) 论国民教育(D)论教育15 被称为教育学上的三个里程碑是指柏拉图的理想国、( )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A)夸美纽斯(B)孟禄(C)费希特(D)卢梭16 在 20 世纪的进步教育运动中,被称之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的是( )。(A)帕克(B)帕克赫斯特(C)约翰逊(D)克伯屈17 1938 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 的成立是要素主义教育形成的标志,其发起者及主要代表人物是( )。(A)阿兰(B)科南特(C)巴格莱(D)里科弗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孔子的“六艺 ”教育中, “书”是指教学生识字、写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
5、能力。19 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管束也较宽松。20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教育宗旨是维新运动时期提出的。21 奥古斯丁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22 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23 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三、简答题24 简述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25 1922 年学制对中等教育做了哪些调整?26 简述恽代英的儿童教育改造主张。27 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教育的基本特征。28 卢梭是如何论述人的天性的。必答题29 宋代对于科举制度进行了哪些重要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和意义如何?30 终身教育述评
6、。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3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C【
7、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正确答案】 错误。孔子招收的学生主要为青年或成人,而教学生书写和计算,以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是儿童阶段学习的“小艺” ,并非孔子私学所重。孔子教育内容虽袭用西周“ 六艺” 名称,但对所传授的课程都已作了调整,充实了内容。在孔子的“六艺”教育中,“书”是指尚
8、书,它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错误。明代的国子监学生物质待遇优厚,但管束与前代相比则较为严格。如教学方面的分堂法,考勤设有“勘合簿” 和“出恭入敬牌”,考试积分法,实习的拔历法均是管理严格的体现。【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错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的,是洋务派的教育宗旨和关于中西文化的核心命题。【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错误。奥古斯丁认为教育上的体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昆体良反对教师体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人格侮辱。该命题混淆了二者的主张。【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正确。赫胥黎在
9、其科学与教育中阐述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古典主义进行了犀利的反驳。他还进一步指出,科学教育首先应当包括自然科学,其次是道德伦理,再其次是历史,尤其是英国史。在竭力提倡科学教育的同时,赫胥黎对忽视人文学科的倾向提出批评。他把知识分为科学和艺术两类,认为忽视任何一方都会造成心智扭曲,只有受过两方面教育才能算是受过自由教育,才能从事多方面的职业。因此,与斯宾塞相比,赫胥黎更重视两类学科的平衡。【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正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学校应该形成最佳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和实现人的各种潜能;但是,它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观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简单地把个体的潜能实现与个体
10、的社会价值划上等号,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三、简答题24 【正确答案】 (1)发展:最早见载的为西周时代的史籀篇;苍颉篇是秦代蒙学识字读本,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的范本;汉代影响较大的有急就篇;到明清时期,启蒙教材较前代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提高,形成丰富的数量与种类。(2)种类:以识字为主的综合性教材,集识字、知识和遭德教育为一体,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道德训诫类,如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 ,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综合历史知识类,如 蒙求、十七史蒙求 、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诗歌类,如训蒙诗 、千家诗、唐诗三百首 等等。(3)特点: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
11、与日常生活联系;符合中国语言文字的规律和儿童少年学习本国语言文字的规律。【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1)修业年限从四年改为六年,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2)将中等教育分成初、高两级,并且规定初级中学可以单独设立,这样就增加了学制的灵活性;(3)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有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6 【正确答案】 恽代英主要从未来新社会结构的立场提出了儿童公育的思想。(1)随着
12、私有制的瓦解,家庭地位的削弱,儿童必然要通过公共机关来集中培养,家庭不再是儿童教育的合适场所,父母也不是合适的教育者。(2)从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看,儿童自小就在社会的环境中生长,有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化能力,儿童公育显然优于家庭教育。(3)儿童公育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公育的推行能创造合宜的场所、合宜的教育者和合宜的教育训练,使教育不分阶级种族地普及于全民、不分年龄阶段地普及于全人生。【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7 【正确答案】 (1)阿拉伯教育是以伊斯兰教为中心的,学校大半设在清真寺内,伊斯兰教各教派都重视利用教育传播各自的教义。但阿拉伯的教育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2)开明的文化教育政策,对被征服地
13、区人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并鼓励学术研究。(3)主要特点有:一是建立了伊斯兰初等学校和高等学校;二是神学与实用课程并存,古兰经与科学知识并重;三是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教师以穆斯林为主体,但也允许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充任教师;四是私人捐资兴学的传统根深蒂固,许多学校,都是教徒私人捐资兴建的;五是教育理论贫弱,但注重尊师重教;六是教育机会均等;七是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8 【正确答案】 (1)性善论。论人的天性:关于人性的理论,即他的天性哲学。天性哲学是卢梭向旧制度发起挑战的武器。在人的天性方面,卢梭推崇性善论,他认为,原始时代,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社会性,是
14、最初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虽然过着一种动物的生活,但他们是“高贵的野人 ”,互不欺压。人类之所以变得如此坏,是由于后来人们战胜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学会了利用自然的一些技能,组成社会,继而有了私有财产,特别是发展到暴君专制阶段,就到了不平等的顶点。可见,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是社会把人变坏了。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出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教育应顺从这种天性。卢梭还特别强调“ 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他认为,良心也是自然天赋的,其作用不仅是指导人们判断善恶,而且能指引人弃恶从善。不过良心虽人人有,但由于
15、世间的吵闹,良心难以起作用。要使良心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离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卢梭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是针锋相对的,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把自爱、良心等归之于天赋,并将自己的这种见解普遍化为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物,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2)感觉论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还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即理性。针对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卢梭重视感官训练,并设想了种种训练感官的方法。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
16、而进人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因此,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觉器官的成熟。孩子们的感官需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逐步提高,因此卢梭设想了种种系统训练感官的方法。【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9 【正确答案】 主要的调整措施有:(1)废止门生称谓及公荐制;(2)实行殿试制度;(3)实行权知、同知贡举制度;(4)实行别头试;(5)实行锁院和糊名制度。意义和影响:(1)限制了世家子弟徇私舞弊、世家权臣把持科场的特权,使得科举考试的竞争在形式上获得平等,一大批寒俊庶士得以通过平等的考试,进入仕途;(2)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科举考试的绝对
17、控制和国家权利部门整体监控的程度,削弱了考官个人专擅独断的权利;(3)科举制改革后,庶族和贫民子弟通过科举跨人仕途的数量日益增多,在统治阶层中逐步形成一个庶族官僚集团,从而为宋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运行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4)录取人数的不断增加,是宋朝走向文治社会最直接的表现。【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0 【正确答案】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 年代后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法国教育家朗格郎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总报告,是走向世界的开始。1972 年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建议将终身教育作为发达国家和
18、发展中国家在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原则。主要观点有:(1)基本特点是连续性和整体性。教育应该能够在每一个人需要的任何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2)终身教育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一直到生命终止为止的不间断地发展,包括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以及非正式教育,也包括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之间的紧密而有机的内在联系。终身教育理论从时空、内容、形式、制度等方面打破了学校乃至制度化教育的限制,有助于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3)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它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任务是学会学习。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它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和建立学习化社会有积极意义。终身教育理论自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兴起后,在教育领域中正在引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终身教育已成为建立一个学习化社会的象征,世界上许多国家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但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规划仍需进一步探讨。【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