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50KB ,
资源ID:842426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4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73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选项中,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担负普通教育任务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2 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刊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这一时间是(A)1903 年(B) 1912 年(C) 1922 年(D)1923 年3 下列选项中,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的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一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4 1937 年 8 月,国民政府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 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

2、法纲领。这里提出的教育方针是(A)三民主义教育方针(B)战时教育须做平时看(C)五育并举(D)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 ”的教育方针的是(A)训练少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B)推行战时教程(C)训练青年,俾能服务于战区及农村(D)“以维持正常教学为主旨”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时教育方针下的教育活动的是(A)高校内迁(B)学校国立,予以经费保障(C)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D)将流亡失学、失业青年招至入伍7 大学区制这一教育行政制度仿照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8 1927 年国民政府试行大学区制度。随后,国民政府

3、任命大学院院长。这位院长是(A)蔡元培(B)黄炎培(C)蒋梦麟(D)梅贻琦9 下列选项中,关于大学区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1927 年,试行大学区制(B) “大学区” 是蔡元培的思想(C) “大学区” 是教育独立思想的一部分(D)大学区制促进了教育行政学术化10 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史称(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戊辰学制11 下列关于戊辰学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B)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求质量的提高(C)倾向职业教育(D)各级学校的年限发生了改变12 下列关于抗日战

4、争时期的学校西迁的表述错误的是(A)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为西南联合大学(B)新设江西中正大学、贵州大学(C)改制了国立云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D)私立改国立的学校有厦门大学、南开大学13 最集中地体现了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是(A)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B) 中学训育暂行标准(C) 小学训育暂行标准(D)训育纲要14 1930 年,国民政府为解决困扰自己的教育难题,以及此起彼伏的南北学潮、教育界保障经费和教师薪资的风潮等事件,决定整顿全国教育,重点在(A)幼儿教育(B)小学教育(C)中学教育(D)高等教育15 国民政府对中小学生实施的童子军训练始于(A)1912 年(B) 19

5、22 年(C) 1928 年(D)1937 年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教会学校促进了我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17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18 1922 年学制总体框架沿用至今。三、简答题19 简述张之洞劝学篇的主要内容。20 简述严复的德智体兼备的真国民教育观。21 简述 20 世纪 20 年代中国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22 简述戊辰学制。23 简述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改革观。必答题24 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的学制保留了壬成学制的框架,请评析这个观点。25 论述蔡元培“ 五育并举 ”的教育方针。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73 答案与解析一、

6、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在壬成学制的改革中,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精力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课程标准。在壬戌学制颁行后,1923 年 6月,全国教育联合会确定并颁布了中小学课程标准纲要。虽非政府颁布,但基于全国教育联合会的地位,全国各地均依此施行。从此,我国的教育进入到了“课程标准”的时代。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

7、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壬戌学制的特点。壬成学制根据学龄儿童的年龄分期划分教育阶段,将学制阶段的划分建立在对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研究上,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1937 年 8 月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 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因此,本题 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该方针的

8、主要内容包括:(1)要求战争发生时, 无论是学制、课程、学校秩序、教育经费都应该以平时为原则,“以维持正常教学为主旨”。(2)为“适应抗战需 要”和“符合战时环境”,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注重国民道德修养,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扩 充设备。(3)训练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予以适当分配,以增加抗战力量。(4)训练青年,俾能服务 于战区及农村。(5)训练妇女,俾能服务于社会事业,以增加抗战力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战时教育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下的教育教育活动。具体有:(1)高校内迁。 (2)学校国

9、立,保障部分学校正常办学。(3)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安置、培训流亡失学、失业青 年。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学区制。1927 年 6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蔡元培等人的建议,仿照法国教 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的中央政府教育部和省级教 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学院和大学区制。1927 年 6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蔡元培等人的建议,仿 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

10、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随后,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 学院院长。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大学区制。1927 年 6 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根据蔡元培等人的建议,仿照法国教 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大学区”制是蔡元培教育独立思想的组 成部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未使教育行政学术化,反使教育学术官僚化。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戊辰学制。1928 年,在中华民国大学院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整理中华民

11、国学校系统 案。被一些学者称为戊辰学制,因为 1928 年是农历的戊辰年。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戊辰学制。与 1922 年学制大同小异,如各级学校的年限也没有改变。自 1928 年到 1937 年,戊辰学制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 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政府的教育政策倾向职业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学校西迁问题。具体有:(1)一些原有著名大学经过合并组合,如由北京大学、清华

12、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2)在西南、西北新设和改制了一些大学,如新设的江西中正大学、贵州大学;改制的国立云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私立改国立的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1929 年 7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实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的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设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察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并颁布了小学训育暂行标准中学训育暂行标准。1939 年 9 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训育纲要。训育纲要是一个最集中地体现了国民政府训

13、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学毕业会考制度。1930 年国民政府整顿全国教育的重点在中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童子军训练。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国民党中央训练部下设中国国民党童子军司令部。1928 年 5 月,国民党中央常务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总章,规定以“三民主义”培养青年,凡 1218 岁之青少年皆须入伍受童子军训练。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正确答案】

14、错误。 教会学校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它是列强文化教育侵略的结果,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教会学校与教育近代化关系的掌握情况。在这里,我们需要对教会学校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作用进行辩证的分析和审视。【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正确。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从母亲受胎怀孕进入人本院接受胎教时起,到出生后进育婴院,直到进入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其中,人本院是孕妇学校,康有为集成了中国古代的胎教思想,主张对人的教育应在其“未成形质之前 ”。要求人本院必须有优良的环

15、境条件,居室要宽敞清洁、通风祛湿,外景也应与孕妇身体适宜。且院内应有品种丰富、内容健康的书画、音乐,随时供孕妇阅读欣赏。在婴儿断乳后,应将其送往育婴院抚养,3 岁以后送往慈幼院,进行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是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611 岁入小学院,小学教育应遵循以德育为先,养体为主而开智次之的原则。1115 岁入中学院。中学阶段的人生关键是人生学问之通否,德行之成否,皆视此年龄。因此,应在重德育时兼重智、体。16 岁以后进入大学院学习至 20 岁。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为主。大学教育应注重实验,校址的选择应结合专业的实际。同时,大同书中还涉及了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因此,

16、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的观点是正确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康有为的教育思想。康有为的教育思想的精华在于他设计了前后衔接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强调了不同教育阶段的不同的教育任务。因此,在回答本题的时候除需要判断正误外,还需要具体陈述各教育阶段的核心主张。【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正确。 1922 年学制采用了美国的“六三三制” ,是中国近代学制改革由日本转向美国寻求借鉴的标志。虽有模仿和抄袭的痕迹,但从学制的制定过程来看,确实也经过长期酝酿和广泛讨论,在一定程度上汇总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

17、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学制比较简明,又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这个学制后来除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动外,它的总体框架一直延续至今。1922 年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新教育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因此,命题提法正确。【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 1922 年学制的意义的掌握情况。1922 年学校系统改革案颁布,“1922 年学制”又称“壬戌学制”。为了有别于“壬子癸丑学制”,也称“新学制”。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故称“六三三制”。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实施

18、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学制。【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三、简答题19 【正确答案】 在劝学篇中,张之洞充分阐述了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思想。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 9 篇,外篇 15 篇。内、外篇各有主旨:“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而通篇主旨归于“ 中学为本,西学为用”,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并试图为此后的中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模式。内篇专从“中学”发题,外篇专从 “西学”发题,但所论常兼及中、西学的关系。何为 “中学”?中学也称旧学,“ 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 。对“中学的各方面都要通其大概” ,但张之洞最注重的是纲常名教,因为纲常是维护封建王权和家

19、庭伦理的基本准则。何为西学?西学也称新学。“ 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在西政、西艺、西史三类西学中,张之洞又着重对西政、西艺加以解释和强调。对中西学的关系,张之洞强调中学为主,西学为用。中学是保国、保种、保教的前提。中学是立国的主体,是一切学问的基础,必须放在学习的首位,在通“中学” 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中体西用在向西方学习的初期,有其进步意义,其影响也较为深远,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深重。但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学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要被新的形式所替代。【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劝学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

20、作用的认识情况。中体西用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在其产生的时代下,对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严复的德、智、体三育论首次在原强中提出,其源于近代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著作教育论。原强提到斯宾塞的明民论和劝学篇,并说:“明民论 者,言教人之术也。 劝学篇者,勉人治群学之书也。其教人也,以浚智慧、练体力、厉德行三者为之纲。”由斯宾塞基于社会生物进化论观点得出的竞争可以促进人德智体的发展的理论出发,严复得出了一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参与国际竞

21、争的能力,取决于国民德智体三方面的发展水平。认为中国积弱积贫的根源在于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鼓民力就是倡导体育,包括禁止鸦片和女子缠足等陋习,使国民有强健的身体。他认为,体育和智育是相辅相成的。开民智就是全面发展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其核心内容是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和训诂辞章之学,讲求西学。新民德就是改变传统德育内容,用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取代封建伦理道德,培养人民钟爱国家的观念意识。他提出的德智体三育兼备的教育目标体系,从其结构要素,各育的内容方面看,都基本确立了中国教育目标体系的近代化模式。【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严复

22、的培养德智体兼备的真国民的思想。严复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因此,在其教育目标体系中,智育处于基础地位。他的教育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乃至中国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理论构想为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提供了理论先导。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除要回答其思想的构成外,还要将其思想的来源以及理论地位加以说明。【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教学法的研究与改革也在各地开展起来。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成为教学改革所倡导的方向。这一时期,当时西方国家正在流行的以儿童中心的各种教学法相继传入中国,并引进

23、课堂试验。其中以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对中国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中小学教学实践影响最大。设计教学法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切迎合了国内教育界改革教学的强烈愿望,因而深受重视。1919 年,南京高师附小首先正式就设计教学法开始研究和试验,反响极大。1921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议推行小学设计教学法,1922 一 1923 年,设计教学法试验在全国进入高潮。但由于设计教学法本身所存在的理论偏差,试验于 1924 年后渐趋沉寂。道尔顿制作为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于 1922 年介绍到中国。同年舒新城等在上海吴淞中国公学中学部试行道尔顿制。

24、1925 年,帕克赫斯特访问中国,将道尔顿制的宣传和试行推向高潮。之后,由于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困难,有关道尔顿制的试验渐少。【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 20 世纪 20 年代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包括:平民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学校教学改革与试验等。在短短的十余年的时间里,各种教育思潮、教育运动和教育实验层出不穷,大大促进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1928 年 5 月,中华民国大学院在南京召开第一次

25、全国教育会议。这次会议以 1922 年公布的学制为基础并略加修改整理,提出了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 戊辰学制 ”。“戊辰学制”提出了对学制进行整理的七项原则: (1)根据本国实情;(2)适应民生需要;(3) 提高教育效率;(4)提高学科标准;(5) 谋个性之发展;(6)使教育易于普及;(7) 留地方伸缩之可能。【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我国学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生较为重视壬寅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但多数考生在复习日寸会忽略戊辰学制。其实戊辰学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戊辰学制颁定后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过多次局部的增改和调整,也留下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26、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烙印,如为了扫除“训政”和建国的障碍,使占 80以上不识字的儿童与成年人受到一定教育,较为重视义务教育和成人补习教育;为提高民族文化程度,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工作重心定为整理充实,求质量的提高,不求数量的增加;适应 30 年代经济的增长,政府的教育决策明显地向职业教育倾斜,使职业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3 【正确答案】 梁启超通过对戊戌变法以前即已传入中国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的了解,对中西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倡导对中国儿童教育进行改革。首先,他比较了中西儿童教育的差异,如西方人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儿童的学习兴趣,注重理解;而中国人未识字,即授

27、经,忽视儿童的学习兴趣,注重记忆等。其次,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应编写的书有:(1)识字书;(2) 文法书;(3)歌诀书;(4) 问答书;(5)说部书;(6)门径书;(7)名物书。【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梁启超的儿童教育观。梁启超的儿童教育观先是受西方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在比较中西方的儿童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主张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入手,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这三方面的内容,在回答此问题的时候均不可忽视。【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必答题24 【正确答案】 (1)1922 年新学制的学制系统是:小学六年,中等教育分初级、高级两个阶段,各 3 年。

28、1922 年新学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美国的六三三制,但并不盲从美制。从它产生的整个过程来看,是经过教育界长期酝酿讨论,并经许多省市认真施行,最终集思广益的结果。正如陶行知所说:它是“应时而生的制度” ,是“颇有独到之处 ”的。(2)1922 年学制的特点有:第一,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依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这在中国近代学制发展史上是第一次。第二,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它缩短了小学年限,改 7 年为 6 年,小学分为两级,初级小学 4 年为义务教育阶段,高级小学 2 年,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幼稚园也纳入初等教育阶段,

29、使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得以衔接,确立了幼儿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第三,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延长了中学年限,改 4 年为 6 年,提高了中学教育的程度,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 4 年而造成基础知识浅的缺点,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中学分成初、高中两级,不仅增加了地方办学的伸缩余地,而且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在中学开始施行选课制和分科制,力求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学生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兼顾了升学与就业。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在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的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担任普通教育

30、的任务,有利于大学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此外,还有附则两条,一是注重天才教育;二是注意特种教育。(3)这个学制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后来经过 1928 年、1932 年、1940 年多次修补,除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动,总体框架一直延续下来,基本沿用到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重建教育,1922 年学制这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系统总体框架被采纳。在新中国成立 60 余年的历史阶段里,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有所改变,但总体最终仍然保留了 1922 年学制系统的总体框架。(4)目前我国亟须研究制定新的学制: 一国的学制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它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等。学制需要符合

31、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如今的儿童已经和 60 年或 90 年前的儿童有很大的区别。今天的儿童发育比半个世纪前要早,如我们现在的入学起始年龄已经由 20 世纪 80 年代的 7 岁调整为 6 岁。90 年前、60 年前,我国文盲众多,当时的学制一方面要考虑教育的普及,又要培养专门人才。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学习化社会。我国要走入人力资源强国,终身教育体制的建立是必由之路,新的学制应该反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 1922 年学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我国目前学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查的是考生是否具有较强的比较分析能力和较恰当的历史观。【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5 【正确答案】

32、 (1)1912 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 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初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军国民教育。主张将军事教育引入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中,让学生和民众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特别是体育的军事化。希望借此改变中国重文轻武的教育传统,培养国民的强健体魄和尚武精神,强体强兵。实利主义教育。所谓实利主义教育,即是“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密切教育与国民经济生活的关系,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的经济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和实利主

33、义教育旨在富国强兵,但即使国富兵强,也会出现以智欺愚,以强凌弱的现象,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世界观教育。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视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蔡元培受康德影响,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之不可分割的两方面。世界观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一种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能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精神境界。美感教育与世界观教育紧密联系,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美感教育可以陶冶、净化人的心灵。所以大力提倡美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他认为美感教育具有与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用,但可以避免宗教的宗派之见,为此,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思想。蔡元培认为“ 五育”不可偏废,根据当时流行的德智体

34、三育的说法,在上述“五育 ”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点的,而必须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2)启示。蔡元培 “五育并举”的思想的关键在于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且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目前我们的教育目标和蔡元培的“ 五育并举”思想比并没有偏颇,关键在于当今的教育实践,出现了各种以偏概全的现象。这是我们需要改进的。【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5、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当时流行的是德智体三育的说法,蔡元培认为,五育中,军国民教育为体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智育,公民道德教育为德育,美感教育为辅助德育,世界观教育将德智体三育合而为一,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学校中每种教学科目虽于“五育”各有侧重,但又同时兼通数育。蔡元培的“五育并举”的思想影响深远,如 1927 年担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期间,提出了要使教育“科学化、劳动化、艺术化”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同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新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该宗旨包含了五育。虽一年后被“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取代,但在学术界、教育界影响深远。其“五育并举”的思想之于今日,仍有巨大的启示意义。【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