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教育的教育即生活的解读错误的是(A)学校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C)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D)教育是生活的过程2 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三个命题揭示的教育观不包括(A)教育既要尊重儿童,又要联系社会(B)教育不仅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应为促进儿童这些心理因素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性的条件(C)儿童的教育、儿童的发展应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且应有明确的社会定向(D)教育只
2、需要联系儿童的日常生活3 强调古典自由教育,注重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教育思潮(B)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C)要素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4 在与进步主义的对抗中逐步占据了优势,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 60 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课程改革运动中很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都从中受到启示而投入改革”。这一思潮是(A)永恒主义思潮(B)要素主义思潮(C)新托马斯主义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思潮5 以托马斯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对当时的方兴未艾的实用主义和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批评的教
3、育理论思潮是(A)永恒主义思潮(B)要素主义思潮(C)新托马斯主义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思潮6 “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 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的过程”的教育思潮是(A)永恒主义思潮(B)要素主义思潮(C)存在主义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思潮7 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教师是(A)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B)结构教学中的主导者(C)结构教学中的辅助者(D)结构教学中知识的传播者8 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哲学作为一种分析的和澄清思想的方法可以用于任何问题,包括教育问题。于是,分析哲学被应用于教育理论。其中,强调“
4、教育的实际状况总是反应在一定的手段一目的 的逻辑模式之中” 的人物是(A)奥康纳(B)索尔蒂斯(C)彼得斯(D)谢夫勒9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产生于(A)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B)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C)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D)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10 1982 年,美国教育家阿德勒等人共同提出了“派迪亚计划” ,对美国当时的 12年制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改革主张,企图实施更适合人性需要的教育。这一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是(A)新行为主义教育(B)分析教育哲学(C)终身教育思潮(D)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1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教育运动的原则的是(A)教育应该尊重儿
5、童的个性(B)鼓励儿童自治(C)要求儿童尊重他人(D)善用闲暇时间12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的是(A)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B)不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学(C)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D)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智力发展水平13 将自己的实验的范围设定在初中的社会学科,一方面从公认的有重要影响的社会科学家的著作中找出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另一方面从当代社会重大问题中找出一些中心论题的教育实验是(A)华虚朋.文纳特卡制(B)克伯屈.设计教学法(C)拉格 .单元社会课程模式(D)沃特.格雷制14
6、 下列对法国的统一学校运动的阐述错误的是(A)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学制(B)扩大了劳动人民接受中等教育的比例(C)推动了法国教育民主化的进程(D)对法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制的传统15 规定德国“ 教育的权力应归属于各邦,各邦必须建立为全体人民而设的共同学校系统,提供 8 年强迫的初等教育,作为中间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基础,并对 18 岁以下未进中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青少年实施强迫业余继续教育”“所有学校均需按照德意志民族性的精神即各民族和解的精神努力进行道德、公民意识、个人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 的法案是(A)魏玛宪法(B) 基础学校法(C)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
7、育的总纲计划(D)联邦共和国各州之间统一学校制度的修正协定 16 在德国,主张“ 初等师范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由四年制大学来培养,担任中等学校的教师需经学业考试合格方能获得见习教师的资格,见习两年后,经专业考试合格者担任助理教师,以后再经正式任命才能成为任期终身的中学教师”的历史时期是(A)一战前的帝国时期(B)魏玛共和国时期(C)纳粹时期(D)“二战”后的重建时期17 美国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创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又被称为“中等以上教育” 或 “中学后教育”。这种形式是(A)综合中学(B)初级学院(C)社区学院(D)职业学
8、校18 在 20 世纪 50 一 60 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主张通过“能人统治” 加强“文理并重的普通教育” 的人物是(A)科南特(B)巴格莱(C)布鲁纳(D)杜威19 生计教育的提出者是(A)西德尼.马兰(B)科南特(C)布鲁纳(D)贝内特20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潮涌动,加之 60 年代教育改革法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教育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各界呼吁要(A)回复基础(B)生计教育计划(C)国家处在危险中(D)促进教育平等21 下列法案、报告中强调“普及科学” 的是(A)国家在危机中(B) 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C) 国防教育法(D)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2
9、2 提出“学生德育,基本上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这一主张的是(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B)凯洛夫.教育学(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布鲁纳.教育过程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8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杜威反对教育为固定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强调的生活是现在的、儿童的生活,要求教育重视儿童现在生活的内在价值,使儿童从目前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将现在的生活视为为另一种生活作准备的工具与手段。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
10、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的生活结合。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求改革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从而既合乎社会需要亦合平儿童需要。与这两种要求相适应,杜威提出“学校即社会”,可克服学校与社会生活的分离。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这个命题可以衍生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三个重要的命题。杜威的三个命题揭示的教育观是完全相同的:(1)教育既要尊重儿童又要联系社会;(2)教育不仅应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同时也应为促进儿童这些心
11、理因素的发展提供外部条件,尤其是社会性的条件;(3)儿童的教育、儿童的发展应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应是一个使儿童身心不受压抑的过程,而且儿童的教育和发展还有明确的社会定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永恒主义教育思潮。永恒主义教育是 20 世纪 30 一 5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重要教育思潮。它批判了进步主义教育思潮中的弊端,提出了基于古典实在论的教育观念。它认为人性是永恒不变的,因此,立足于人性、培养人的理性能力的教育业应该是永恒不变的。该思想强调古典自由教育,主张经典名著的学习,对美国的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产生
12、了广泛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赫钦斯、阿德勒。永恒主义坚持教育只有一个中心目的发展人,反对学校和教育对社会的一味适应;强调普通教育要坚持基于共同人性基础上的培养目标,大学教育要保持自身在学术和社会发展中引导人类发展的“灯塔”的作用。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现代人文主义思潮。要素主义是在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背景下所产生的,要素主义者的活动和思想在早期没有受到人们普遍的注意,影响有限。其理论的主要代言人巴格莱于 20 世纪 40年代中期去世,使该流派的领导力量受到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
13、步抑制了要素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但从 50 年代起,要素主义在与进步主义的对抗中逐步占据了优势,一跃成为支配美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思潮,“为 60 年代后美国的中、小学课程改革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课程改革运动中许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都是从要素主义教育观点中受到启示而投入改革的”。要素主义警告说:“美国的教育受进步主义的影响已经接近荒废的边缘,中小学和学院里的学生大量的时间被浪费了。”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的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思潮建立在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基础上,是“经
14、院哲学”在当代的复活。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利坦;该思潮认为教育应以宗教为基础,要求通过设立以宗教原则为灵魂的课程,将宗教教育作为学校课程的核心,进行“道德上的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恢复”。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存在主义教育思潮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学生“自由选择”的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主张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
15、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的结构主义思潮。结构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其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其主要主张有:(1)强调教育和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智能发展;(2)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3)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4)提倡“发现学习法”;(5) 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中的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主张把分析哲学作为一种方法广泛用于教育理论,是一种早期“元教育哲学”,注重教育名词和概念的分析,而不谋系统的教育理论。其中受到逻辑实证论影响而形成的分析教育哲
16、学的特点是强调教育的实际状况总是反映在一定的“手段一目的”的逻辑模式中的是奥康纳;受语义分析学影响而形成的把教育概念的普通语言应用作为分析的主要对象的是索尔蒂斯;把教育的概念的逻辑前提作为分析的对象的是彼得斯;力图把分析哲学的两个分支结合起来的是谢夫勒。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终身教育思潮。“终身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1956 年法国议会的立法文件上。1965 年,保罗.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国际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做了题为“终身教育”的总结报告。这次会议被认为是“终身教育”走向世界的开始。1972 年,国
17、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富尔主持撰写了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在 20世纪 60、70 年代盛行于美国,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影响。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基于对半个世纪以来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反思,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沿袭了存在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现象学的认识方法论,主张教育的目标是自我实现,课程设置要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教育要创造自由的心理气氛。该思潮拥有广泛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情意教育”“整合教育”“自我科学”“心理教育”“价值教
18、育”以及阿德勒的“派迪亚计划”等。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弗洛姆、阿尔伯特、凯利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1921 年,新教育联谊会提出了新教育运动的七项原则。(1)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和增进儿童内在的精神力量;(2)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3) 教育应使儿童的天赋兴趣自由施展;(4)鼓励儿童自治;(5)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6)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7)要求儿童尊重他人,并保持个人尊严。善用闲暇是美国中等教育基本原则中的一项。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2 【
19、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口向的新教育思潮。它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拓宽了新教育理念的基础,对 20 世纪教育科学化历程有重要的贡献。主要观点有:(1)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强调概念思辨的教育学,认为这种教育学对检验教育方法的优劣毫无用途。(2)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从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3)把教育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就某一问题构成假设一根据假设制定实验计划,进行实验一将实验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以证明其正确性。(4)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
20、差别在于心理实验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而教育实验则要在真正的学校环境和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5)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的依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进步教育实验。进步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有帕克的昆西教育,其创办了以昆西方法为主要实验方法的学校,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主义学校;杜威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意义在于帮助构建杜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思想,促进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方法,其意义在于促进进步主义教育传统的形成,使进步主义教育运
21、动具有了实用的形式;沃特的格雷制的意义在于其是早期最有代表性、最为完整地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基本精神和特征的实验;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其体现进步主义教育的强调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的实验;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是对道尔顿制的改进,加入了社会合作精神;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的意义在于社会意识和温和的儿童中心倾向的结合;拉格的单元社会课程模式的意义在于其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的实验。拉格的社会课程从 1920年一直持续到 1936 年,实验的范围最初主要限于初中的社会学科,指导思想是加强学校与社会联系,使初中社会学科的教学充分反映 20 世纪美国民主主义和工业文明的要求。实验的首要任务是从认知和社会
22、问题两个方面来确立选择编制课程的原则。从形式上看,拉格的社会课程是单元课程,是问题中心课程,是儿童中心课程,但又非常注重概念和思路的形成,以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正确理解为目标。因此,它兼顾了儿童中心和社会中心、儿童和知识、知识的更新和知识的结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统一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在教育重建中对教育传统进行了反思,参加过战争的大学毕业生和青年教师形成了“新大学同志会”,主张建立统一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统一学校是指一种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它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
23、中等学校相互衔接,一切有兴趣、有能力的孩子都应该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并具有同样的古典科目和现代科目的选择权。这是不可抗拒的民主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一思想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但也经历了争论和阻力。统一学校运动所引发的对法国学制的改革,有力地冲击了法国的双轨学制,扩大了劳动人民子女接受中等教育的比例,极大地促进了法国的教育民主化进程,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魏玛共和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仓促建立的,左翼、右翼、极端民族主义,反犹势力反
24、复争权,导致了魏玛共和国政局的动荡和混乱。魏玛共和国的根本大法魏玛宪法也反映了这一状况。魏玛宪法规定:“艺术、科学及这方面的教育享有自由,国家予以保护并关心起培育”(保证了教育与学术的自由);“全部教育事业处于国家的监督之下,国家可让乡镇参与监督”;“教育的权力应属于各邦,各邦必须建立为全体人民而设的共同学校系统,提供 8 年强迫的初等教育,作为中间学校和中等学校的基础,并对 18 岁以下未进中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的青少年实施强迫业余继续教育”;“各校招收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志向而定,不得因其父母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或宗教信仰的派别而有所歧视,对进入中等和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儿童应提供奖学金等”。上述规
25、定确定了德国义务教育的基本结构,废除了德国的双轨制,在法律上完善了德国教育的世俗化和现代化。同时,魏玛宪法还规定,“所有学校须按照德意志民族性的精神及各民族和解的精神努力进行道德、公民意识、个人技能和职业技能方面的教育”;“公立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伤害持不同见解者的感情”。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魏玛共和国师范重视中小学教师的培养,规定师资训练一律采用高等教育形式。于是从 1924 年起,德国的初等学校教师由师范学院来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由大学来培养,并需经过严格的见习和考试。因此,本题的答案
26、是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初级学院运动。19 世纪末,中学和大学的衔接问题是美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1892 年,芝加哥大学的校长哈伯率先提出把大学的四个学年分为两个阶段的构想,第一个阶段为两年的“初级学院”,第二个阶段为“高级学院”。1901 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在乔利埃特建立了第一所公立初级学院。随后,初级学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20 年,召开了全美第一次初级学院会议,成立了“美国初级学院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公立初级学院改称为社区学院。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7、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60 年代布鲁纳提出结构课程论和发现学习论,代表作为教育过程;科南特是一个在冷战时期就把国家政治和教育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的教育家。19571958年,科南特访查了大量的美国中学,他为美国公立中学教育改革提出的建议在美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即能人统治和加强文理并重的普通教育,其代表作为今日美国中学。巴格莱是要素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威是进步主义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1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教育改革中的生计教育。生计教育计划又称马兰计划,是 1971
28、年由美国教育总署署长西德尼.马兰提出的。这是一种人的全部生涯的综合性教育计划,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计认知、生计探索、生计定向与生计准备、生计熟练等步骤主义实施,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获得就业训练、将学校的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974 年,国会正式通过了生计教育法,当年就有 9 个州通过了必须进行生计教育的专门法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美国保守主义思潮涌动,加之 60 年代教育改革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教育质量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各界呼吁要“恢复基
29、础”,重新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已有 40 多个州制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能力标准”。“回复基础”运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并且要求学校要有严明的纪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1985 年,美国促进科学协会聘请全国知名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数百名,组成全美科学技术教育理事会及五个学科专家小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完成了一份总报告和五个专题报告,总报告取名普及科学美国 2061 计划。总报告指出:美国青少年科学技术知识贫乏,在国际竞赛中长期
30、处于劣势,教育改革应以学科课程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的能力,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2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凯洛夫的教育学。凯洛夫教育学中论述了德育的任务和内容、原则与方法。其中,关于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凯洛夫教育学首先强调的是教学。凯洛夫认为,“学生德育,基本上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并强调指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不仅是以教学的内容为转移,并且还要以教学方法为转移”,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组织都是通过教师实现的,教师是“中心人物,他不仅保证教学上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要保证教学上的德育效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知识模块】 中外教育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