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B)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D)知与不知的矛盾2 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德育的( )(A)引导法(B)榜样法(C)谈话法(D)讨论法3 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德育起( )(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D)保证作用4 运用奖励和惩罚,是德育工作的( )(A)比较法(B)榜样法(C)评价法(D)自我教育法5 德育个体性功
2、能的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是( )(A)适应性功能(B)生存功能(C)享用性功能(D)发展功能6 赫尔巴特说:“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 。这两句话表明德育应该具有( )(A)个体性功能(B)教育性功能(C)文化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7 李由于被同学揭发私拿了水果摊上的一个苹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 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如试图对李进行教育,教师应人手的方面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
3、行为8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语言说理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9 一般说来,狭义的德育是(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法制教育(D)道德教育10 法制教育按照教育内容的分类,属于( )(A)德育(B)智育(C)体育(D)美育11 由于 58 岁的儿童,通常表现为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所以此时儿童的道德属于( )(A)他律道德阶段(B)自律道德阶段(C)权威道德阶段(D)公众道德阶段12 使得有些人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奉献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牺牲” ,是因为德育所具有的特点是( )(A)政治性(B)享
4、用性(C)发展性(D)社会性13 我国商、周的奴隶社会“六艺” 教育,主要是德育内容的是 ( )(A)礼(B)射(C)御(D)书14 德育能够“ 齐风俗,一民心 ”,是因为其具有的功能是 ( )(A)社会性功能(B)个性生存功能(C)个体享用功能(D)经济性功能15 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劳动(C)课外活动(D)班主任工作16 德育任务不包括( )(A)形成学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C)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智力(D)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17 德育过程中,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的顺序是( )(A)以
5、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18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是因为具有( )(A)发展性功能(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19 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的独白方式是( )(A)谈话(B)讲解和报告(C)阅读(D)讨论20 采用两难故事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教育家是( )(A)科尔伯格(B)艾里克森(C)皮亚杰(D)罗杰斯21 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 )(A)操行评定(B)训练法(C)参观(D)品德评价22 “
6、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 所充分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B)榜样示范(C)陶冶教育(D)品德评价23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体现出人具有的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24 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各科教学活动(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C)班主任工作(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25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D)变革26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 的德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7、C)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7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 )(A)社会化活动原则(B)教育性教学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D)知行统一原则28 “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知行统一的原则(D)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29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30 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
8、结合的规律中(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中(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中31 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道德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B)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C)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D)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青春期教育、道德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2 德育就是道德教育。33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活动。三、简答题34 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5 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36 简述教师指导学生的自我修养的途径和方法。37 简述
9、德育工作的新形式。38 简要分析德育过程与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差别。39 简要分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方法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40 简述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水平六阶段” 说。必答题41 论述德育过程中包含的规律,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42 分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并逐步提高的过程。43 说明道德教育几种模式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德育)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4 【正
10、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包括德育的存在功能、发展功能及享用功能,其中享用功能是其本质体现与最高境界。【知识模块】 德育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7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1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13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德育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11、 德育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德育活动的过程虽然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但是针对具体的教育活动来说是不应该局限于单一的实施顺序的,不然就会变得僵化和教条,使得德育活动缺失了灵活性和创造性。【知识模块】 德育18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1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科尔伯格利用两难情境选择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曾是美国上世纪道德教育的领军人物。【知识模块】 德育2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2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2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2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各学科
12、日常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专门的德育活动来说,更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也能保证长效和广泛性。【知识模块】 德育2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2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2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2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这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原话,是德育模式中的集体教育模式。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与信任,在他看来,只有从尊重人、信任人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知识模块】 德育2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德育3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德育3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德育二、
13、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32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2)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广义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等,其中所谓思想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政治教育即引导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逐步形成爱憎分明的政治态度和立场;道德教育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履
14、行道德义务,以形成高尚的品德;法律教育即传递法律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能力,使学生知法、守法,并能正确地运用法律。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信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它是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律教育等相对而言的。(3)综上所述,就广义的德育而言,道德教育仅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非德育的全部,所以把德育与道德教育等同起来是不对的。但就狭义的德育而言,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
15、育,所以把德育说成是道德教育,又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知识模块】 德育33 【正确答案】 (1)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2)德育是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所谓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的法纪要求来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品德包含的范围很广,道德品质只是其中一部分。广义的德育是涵盖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说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知识模块】 德育三、简答题34 【正确答案】 (1)德育的地位不高。具体表现为: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德育随时都要为升学让路,德育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德育受经费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
16、,德育没有吸引力。 (2)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3)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现在的德育工作往往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此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
17、力日趋萎缩。(4)德育中的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当前,德育形式化主要表现为德育量化的滥用,不少学校把品德量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武器” 大用特用,比如做好事加分、做坏事减分、年终评定便是一年的德育结果。【知识模块】 德育35 【正确答案】 (1)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2)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3)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知识模块】 德育36 【正确答案】 (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自我修养的自觉性。(2)指导学生掌握修养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习惯和能力。(3)把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自我修养与参加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知识模块
18、】 德育37 【正确答案】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知识模块】 德育38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差剐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则要求学生们所形成的思想品德与社会要求相一致。【知识模块】 德育39
19、【正确答案】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该讨论法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讨论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和倡导这一方法,是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作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知识模块】 德
20、育40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水平六阶段” ,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曾对这“三水平六阶段” 的道德发展过程模式作了详细阐明,后又作过重大修正。(1)前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二: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三: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四: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阶段五: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六: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科尔伯
21、格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 09 岁处于第一水平,915 岁处于第二水平,16 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尽快向更高一阶段发展。【知识模块】 德育必答题41 【正确答案】 德育过程所包含的规律主要体现在:(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
22、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同时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情不通等现象。因此,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根据知、情、
23、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2)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学生思想品德是在社会多方面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德育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可控性。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多方面的影响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日益广泛和深入,社会的、思想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诸因素时时刻刻广泛地影响着学生。学生是社会人,必须接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德育具有社会性,德育过程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克服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空洞政治说教。学校教育不同于环境的自发影响,它是有目的、有计划、
24、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调节,扬长避短,促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朝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学校德育具有可控制性。学校教育是德育过程的主要途径,但必须与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在各种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外界的影响。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学生和教师,所以要注意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斗争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外界影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更取决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即外界的道德要求与他已形成的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成为推动学生思想品
25、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是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因素,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德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内因很重要。学生是一种积极活动的主体,他能根据已形成的思想品德能动地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新要求作出评价和选择。因此,学生一旦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就能转化为一种自我教育的力量,同教育者互相配合,表现出极大的能动性。因此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把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
26、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是长期的、反复的,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炼,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不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
27、浪式地曲折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知识模块】 德育42 【正确答案】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面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
28、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 抓反复,反复抓” 的德育思想。【知识模块】 德育43 【正确答案】 (1)道德认知发展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由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等人创建。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判断问题。其方法和途径的总目标在于:帮助学生以一种越来越清晰的和全面的方式思考道德论争并寻找解决的方法。从认知发展的观点来看,其主要目的是促进道德判断的总的阶段向前发展。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用认知发展的观点解释到的发展,为儿童道德发展研究
29、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美国的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并于 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 ”)(2)体谅模式:体谅模式由英国的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费尔首创,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的方法:运用问卷调查学生需要,确定道德教育目的。 教会学生关心人和体谅人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强调教师的榜样作用和环境的教育作用。生命线 课程的实践。麦克费尔认为,行为和态度是富有感染力的,品德是感染来的而非直接教来的,因此,学校在引导学生关心人、体谅人的人际意识中,要营
30、造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课堂气氛及教师要起到道德表率作用;他还认为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3)价值澄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路易斯.拉斯等人,其主要思想在拉斯与人合著的价值与教学一书中有比较系统的论述。论影响的广泛性,价值澄清模式远不及科尔伯格道的发展阶段理论,但是它可能是当代西方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价值澄清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指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价值观的形成。价值澄清学派认为
31、:儿童要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获得自己的价值观,必须要经历一个多环节的价值澄清过程,全部的价值澄清过程实际上包括七个分过程:自由地选择; 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在仔细思考后果之后进行选择; 赞同与珍视;确认;依据选择行动;重复。(4)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是 20 世纪 60 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等人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以刺激一反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社会学习模式的两个主要特征:榜样示范。班杜拉认为社会环境对儿童品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榜样的示范学习进行的。父母、老师、同伴
32、和其他成人等在儿童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表现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示范动作,对儿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强化作用,从而影响儿童。重视儿童自我评价。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儿童形成一定道德信念支配下的自觉地道德行为习惯。只有当儿童、社会、家长、学校、教师的标准要求内化自己的标准,并利用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节时,儿童才能形成较稳定的道德行为。(5)集体教育模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是集体教育模式的代表人物。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 而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集体的力量。集体教育的原则: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指出:“ 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3、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是教育的基础。他说:“ 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 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实际上,无论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知识模块】 德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