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学和课程)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是( )。(A)个别教学(B)集体教学(C)复式教学(D)综合教学2 学记中“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3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存在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4 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努力才能
2、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这条原则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5 赫尔巴特的追随者们将其四步教学模式改造为著名的“五步教学法” 这五个教学法阶段是( )(A)预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B)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C)情境、疑司、假设、推断、验证(D)预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6 “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压,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其方法类以于( ) 。(A)对话法(B)陶冶法(C)实践法(D)讲授法7 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所提出的个别教学制度被称为( ) 。(A)道尔顿
3、制(B)葛雷制(C)昆西制度(D)文纳特卡制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8 班级上课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唯一有效的组织形式。9 课程与教学是同一回事情。三、简答题10 教学过程为什么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11 “传递 接受教学” 和 “问题发现教学”各有何长处与局限性 ?12 简述教学评价的定义、功能及分类。13 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4 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15 有效测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6 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17 简述教学与教育、智育、上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8 什么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必答题19 分析教育史上几种课程论的得失。20 论述当前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大讨论
4、。21 什么是课程评价? 其功能和意义在何 ?课程评价有哪些类型 ?有哪些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22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23 评述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24 试述当代我国的主要教学模式。25 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 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
5、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学和课程)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学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学4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学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学6 【正
6、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学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学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8 【正确答案】 错误。班级上课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此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还有分组教学、特朗普制、小队教学、合作学习小组等组织形式。【知识模块】 教学9 【正确答案】 错误。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和进程的安排。包含着课内课外,包含着教学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只要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都是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科。如语文、数学等课程。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
7、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活动。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学三、简答题10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只有在学生各种心理过程及其品质的积极参与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来组织整个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个体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这为我们进行教学奠定了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进行教学,就收不到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来指导教学过程。【知识模块】 教学11 【正确答案】 接受式的教学的优点有:它能简洁明
8、确地讲授出知识的基本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顺利地形成所学知识的上位概念,便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同化,避免发生概念的歧义和不必要的误导;有利于学到系统的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授接受教学法非但没有阻碍学生掌握知识,而且相比其他教学法,更具备科学传递知识的条件。其局限性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教学的优点: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能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能力和习惯;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形成迁移能力;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移。其局限性有: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有些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时间过多,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较全面而系统的知识
9、。【知识模块】 教学12 【正确答案】 (一) 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基本事实信息的价值判断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全面的评价,但主要是对作为课程产品之一的教学设计、学生学术成就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1)检查。(2)反馈。(3)激励。 (4)研究。(5)定向。(6)管理。(三)教学评价的分类(1)教学评价的分类标准不一,以
10、布卢姆的分类比较实用。他以评价发挥的作用,即评价在“干什么 ”为分类标准,从而划定了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常用评价的种类界限,并包括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各种评价。(2)终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结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有三个基本特点:在目标上,是对整个教学活动或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并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在内容分量上,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在测试内容的概括上,概括性水平较高,题目多为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3)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研制、教学过程和学习过
11、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正、及时调节、及时强化。这种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改进工作、不重区分等级。(4)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诊断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为缺少先决条件的学生设计一种可以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内容的学生涉及一些发挥其长处并防止厌烦和自满情绪的学习方案。诊断性评价可以在教学于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在教学开始前进行的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12、安置,即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安置。【知识模块】 教学13 【正确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进行批判。他认为:(1)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存在智力等九种智力。(2)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九种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与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特点,都有自己智力优势,而且不同智力特点的人,其学习方法可能也是不同的。(3)由于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同,因此在教授环节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上不能单靠所谓统
13、一的标准,而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如搜集资料、推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展示、交流等过程。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聪明,而在于怎样使他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知识模块】 教学14 【正确答案】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后经维果茨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完善,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门过程。学习活动包含四个因素,即学生的背景知识、学生的情感、新知识本身蕴涵的潜在意义和新知识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学习活动的产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学
14、生所学的新知识要与学生原有的背景知识产生联系,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意义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变化;二是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与其他学生和教师不断沟通和交流,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总之,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知识的建构决不是随意的,必须与他们切磋,以及和自己的经验相联系,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的。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知识模块】 教学15 【正确答案】 一个测验是否有效,要看它的效度、信度、代表性和可行性如何,此外还要看它对学生个体或团体区分度如何。(
15、1)信度。信度是指测验测量其所要测量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信度涉及到测验是否准确可靠的问题。测验的信度指标通常以相关系数表示,称为信度系数。(2)效度。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的重要性大于信度,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得有用的资料。(3)代表性。心理与教育测量多以取样原理为根据。典型的方法是,选择关于测验内容的一个样本作为估计该样本所属的总体的基础。这个方法至少必须符合如下条件:样本必须具有代表性; 在符合代表性和意义性要求的限度内,样本必须是随机抽取的。(4)区分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有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16、。区分度的所有指标和估计方法都是以对项目的反应与某种参照标准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5)可行性。决定测验的可行性应当考虑四点:测验提供的信息有多大意义;可行性测验应当在形式与内容上适合于它所要测量的年龄范围内的学生; 要考虑到测验的费用以及进行测试、记分和解释所需的时间量;评分是否客观,结果解释是否适当,记分和解释要不要特殊训练等等。【知识模块】 教学16 【正确答案】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次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让儿童独立解答各种习题的方法来确定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很不妥当,这种方法仅仅只能测定出儿童身上今天已经成熟的东西,而不能判断那些正在成熟而尚未达到独立解答习题程度的
17、心理机能。维果茨基提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它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维果茨基还强调,我们的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第二种水平之上,应该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知识模块】 教学17 【正确答案】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
18、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与智育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两者等同。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
19、教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通过课外活动等才能实现。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将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教学与上课这两个概念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课后辅导、检查与批改作业和考核评定学生成绩等若干环节。【知识模块】 教学18 【正确答案】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科学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个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知识模块】 教学必答题19 【正确答案】 (1)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又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教育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
20、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代表理论是巴格莱的要素主义和赫钦斯的永恒主义。巴格莱的要素主义强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应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赫钦斯的永恒主义主张课程应以永恒学科组成,它们是我们人性的共同要素,使人与人联系起来,对于任何进一步的研究来说是首要的。课程首先是古典书籍。(2)社会中心课程理论又可以称作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认为应该把课程的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上;其核心观点在于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
21、社会文化。其特点一是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二是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该观点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社会,学科课程有一定的价值,但重在学生将其所学运用于社会,并从社会中有所收获。二是课程要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学生对这问题非常敏感,因此课程应该为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3)学习者中心科程理论主要包括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和奈勒的存在主义课程论。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论,又称活动课程论。课程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它主张以儿童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根据学生所需要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构成学习单元,让学
22、生“ 从做中学 ”,引导学生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并增广和加深学生已有的兴趣。这一理论的特点是: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这一理论重视课程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在促进儿童积极学习上有好的一面,但他们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当前,现代生产的极端复杂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脑力劳动的比重增加等情况,更日益明显地暴露了这种理论的缺点。奈勒的存在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是将存在主义哲学应用于教育理论而
23、形成的。它主张教育应以个人的自我完成为目标,帮助个人对自己的命运做出选择和决定。主张把死亡、自由、选择和责任作为教育内容,提倡师生关系的平等。学校教育要反对知识专制,改变以往以知识教育为核心的局面、把课程的全部重心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中去,全面修正对知识,文学、哲学和艺术,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也要学习人文科学,以防止他们的头脑日渐狭隘,同情心日渐淡薄。存在主义课程论主张教育要为每一个具体的个别的人服务,帮助他,为每一个人的发展提供机会,这对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一些积极的启迪。它重视人文学科,重视道德教育,强调师生“ 信任” 关系的建立,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把教材内容变成自己的思想感情等思想都有相
24、当的合理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过分强调人文学科,忽视理性知识教育,忽视自然科学、生产技术、专业知识、职业训练等,抵制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教育,势必会把儿童和青少年引向虚无主义、冒险主义和行动主义。一句话,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需要来决定;人文学科应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知识模块】 课程20 【正确答案】 (1)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即从各门科学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学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课程内容的基本依据。它的主要特点:各学科课程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有属于自身的研究方法,彼此界限清楚,各自白成一体。
25、以知识的逻辑体系为中心来编排课程。 重视学习的理论知识(间接经验) 。其指导思想是把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准备,课程是为生活的准备而服务的。这种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学科知识来组织,以学科作为教学活动单位,这给教材编订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教学内容的选择、结构、顺序就是学科知识的选择、结构、顺序,一切从学科知识体系来考虑。课程目标以学科知识的掌握为目标;教材的编写与审订也相应地分学科进行。从教学看,以科文化知识为主体的学科课程便于教。一个学科教师,只要掌握了本学科的系统知识,便可胜任教学。从学习的角度看,学科课程便于让学生到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习的内容,这就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相对简
26、单的过程。此外,学科课程还有便于管理、评价等长处。正是由于学科课程的这长处,这种传统的课程设计才经久不变,流传至今。学科课程的缺点也十分明显。由于学科各自独立,割断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课程只重视系统学科和学科知识,不注意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与人的发展职能;学科课程注重于学科知识,而置能力培养于不顾,将获得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其危害日益突出,人们深感重知识,轻能力,重学科的区别,轻学科的联系,难以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2)活动课程也称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即以儿童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这种理论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
27、经验,从中培养学习兴趣,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其特点是: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的动机、需要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课程的组织不是多学科的分科并进,而是综合性的单一课程;课程顺序不考虑逻辑结构,只强调心理结构;课程进度无严格规定,以学生的态度和兴趣的发展变化随意删定。活动课程论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强调经验,但违背了教学认识规律,排除了人类积累的间接知识的系统学习,暴露了它致命的弱点,即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3)目前,关于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的讨论,概括起来大致有这样的一些观点。一是“补充说 ”。认为活动课程是学科课程的补充,在我国的课程结构中,应以学科
28、课程为主,活动课程为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育人功能。二是“对立说 ”。认为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是根本对立的两种课程形态,如果简单地把二者之间的关系理解成相互“补充” ,就容易导致“活动课程学科化”,活动课程成了学科课程的延伸,这就从根本上违背了活动课程的本义,是不足取的。三是“发展说 ”。认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是对学科课程的超越。活动课程实质上包涵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可以说是学科课程的一种整合形态,活动课程就是以活动作为特殊形式把学科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知识模块】 课程21 【正确答案】 (一) 课程评价就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
29、点做出判断的过程。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的基本问题与核心环节。在课程研究发展史上,美国的泰勒第一次把课程评价纳入课程开发过程并使之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之一。自泰勒后,课程评价领域从价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经历了几代嬗变与深化,每一次嬗变与深化都直接体现了整个课程领域的变化,间接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发展轨迹。课程评价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课程需要评估。在拟订课程计划之前,应首先了解社会或学生的需要,以此作为课程开发的直接依据,这一任务可以由课程评价来承担。(2)课程诊断与修订。对正在形成的课程计划,课程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提建议。(3)课程比较与选择。对不同的课程方案,通过课
30、程评价可以比较它们在目标设置、内容组织、教学实施以及实际效果等方面的优劣,从整体上判断其价值,再结合需要评估,就可以对课程做出选择。(4)对课程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对一项实施过的课程计划,课程评价可以判定其结果,并通过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对照,判断其达成目标的程度。(5)课程成效的判断。一项课程或教学计划在实施后究竟收到哪些成效,可以通过课程评价全面衡量,做出判断。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课程评价可以有不同的类型。(1)根据评价的功能性质,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布卢姆提出的一套序列性的评价体系)。诊断性评价: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之前进行的评价,目的是考察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准备状况
31、,从而使课程计划及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形成性评价:也称“ 过程评价 ”,是在课程编制或课程实施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时所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进课程与教学的效果,在于搜集课程编制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总结性评价:也称“ 结果评价 ”,是在课程编制和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进行的评价。它与形成性评价相对应,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和信息,进行整体判断,从而决定推广或修订完善课程计划。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作为课程评价和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序列手段,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了重视,这三种评价方式的提出改变了原先只注重在课程实施之后所进行评价的方式,突出了诊断
32、性和形成性的意义。(2)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主要是根据评价的主体来划分的。内部评价:也称“ 内部人员评价 ”。课程开发者为评价主体,课程实施者参与其中,通过调查和测验等手段对课程计划和课程实施的效果进行鉴定,其主要用于形成性评价。外部评价:也称“ 外部人员评价 ”。它的评价主体不是课程开发者,而是除课程开发者之外的人员。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成果和学生学业情况的测验而进行,着眼于课程实施结果对教育目标所达到的程序,其主要用于总结性评价。(3)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根据评价与预定目标的关系,可以分为目标本位评价和目标游离评价。目标本位评价:是以课程或教学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有一个
33、明确的评价标准,易于把握是这个方法的优点,缺点是过于关注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目标本身的追问和目标之外的教育结果的评价。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很多的教育目标和结果是不能预先制定的。仅仅考察既定的课程目标往往会使得评价范围过于狭窄,不能发现有意义的教育结果。目标游离评价:要求脱离预定目标,以课程计划或活动的全部实际结果为评价对象,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展示这结果。它是一种课程评价的理念和指导原则,拓展了评价的视野。(4)根据所发挥作羽的不同,又可分为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工作性评价。这是按照课程评价的不同目的划分的。决策性评价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召集人员或委托专门机构来开展的,旨在判断正在使用的课程的
34、价值和分理性,为调整有关课程的法律法规和重大决策提信息。研究性评价是课程理论工作者为新课程的开发或者为了获得和积累改进现行课程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而进行们评价。工作性评价是指作为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为了解课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进行的评价。此外,根据评价关注的焦点,把评价分为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与宗旨,分为伪评价、准评价和真评价。根据评价方法,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二)课程的评价模式是评价人员或研究工作者依据某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想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或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它们大致划分为两大派别,即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和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
35、价观。(1)科学 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 传统评价观” ,又称目标达成模式。它以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为代表。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判断教学效果。调和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行为发生的变化,评价者关注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概括地说,这种课程评价观就是采用标准参照测试测量学生的学业从而决定目标实现的程度。该模式的评价程序包括如下步骤:拟定一般目标或具体目标;将目标加以分类; 用行为术语界定目标; 确定应用目标的情境;发展或选择测量目标的技术; 收集学生的行为表现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这是一种较客观并有一定效率的评价模式,其优点在于提出
36、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评价学生的优劣,还在于改进课程开发;模式结构紧凑、操作性强。其缺点在于:第一,在课程实施以后才开始实施评价。第二,注重普遍性而忽视非典型性。第三,局限于可以测量的目标,忽视难以测量的重要目标。第四,采用某些与现实生活脱节的测量方法,并消耗太多的时间和资源。(2)人文 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 新潮课程评价观” ,它与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相对,旨在克服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的不足。其倡导者非常注重环境对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测试的结果,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它提出研究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了解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这种评价观的弊端在于
37、:第一,它以主观印象为主,客观性不够。第二,难以归纳评价结果,难以把评价结果推广运用到其他环境中去。第三,在评价过程中,几乎不考虑采用量化方法,强调环境中非典型和非寻常的情况,使评价对象不够突出。相对比可以看出,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结果上,试图解答“结果是什么 ”的问题。而人文 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运行的过程上,试图解答“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的问题。两者已经不再是针锋相对,而是扬长避短,吸收对方的合理部分而彼此靠拢。【知识模块】 课程22 【正确答案】 分课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学习材料清楚易于学生学习,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
38、孤立的科目,忽视生活是个整体,不利于学生整体认识世界,综合课程客服了分课课程的封闭性,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注重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世界,开阔视野,有利于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量的激增,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把握世界的能力,而传统的分科课程过于注重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在今天许多局限性。因而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以及课程观的整合。(1)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内容的多元化,便是文化整合在课程中的集中体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体现综合性、生活性、现实性、实践性、探究性和建构性的特点,使中小学学生学会处理与
39、自然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之间的关系。(2)课程学习活动力式的整合。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每个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是不同的,新课程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新课程在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上给予学生相立的体验和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3)课程观的整合。知识或学术理性主义课程观,经验或自我实现课程观,生活经验重构或批判课程观,这三种课程观是可以互相统一的。在新课程中,三种课程观都在不同度,不同阶段被运用着。【知识模块】 课程23 【正确答案】 (一) 美国的课程改革(1)20 世纪 60 年代的改革。主旨是提高课程的学术水准,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发展学生智
40、力。具体要求为;强调新三艺(数学、自然科学和英语);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要求专家参与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写和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学校课程的编制应采用螺旋式结构; 提倡使用发现法。(2)80 年代以来的改革。主要集中于统一核心课程,设立全国性和州一级的课程标准。1983 年国家处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中提出五项新基础课(数学、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计算机科学)。1994 年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提出在原有五门基础课之上再加上外国语和艺术。(二)英国的课程改革(1)1 988 年 教育改革法的主要内容: 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 516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核心课程、基础课程
41、和附加课程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 、11、14、16 岁)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包括全国充一考试和学校教师评定、教师评定,又包括测验、平时档案和成绩记录。(2)90 年代的改革。主要强调基础知识教育,减少国家课程内容,增加多样性和灵活性的选择,简化评价方式等。(3)面向 21 世纪的教育改革。布莱尔政府设立了课程与资格局进行新一轮课改,主要改革趋势在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国家对课程的宏观调控; 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的发展;加强社会公民的教育和培养; 以基础学历为核心,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2、和交流技术能力。(三)日本的课程改革1998 年 12 月文部省颁布了学习指导纲要开始课改,其遵循的四点宗旨是:培养具有丰富人性和社会性。能够自立于国际社会的有生存意识的日本人;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谋求在轻松愉快的教育活动中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基本的知识、加强个性发展;发挥各学校的创意,推进特色教育、特色学校的教育。【知识模块】 课程24 【正确答案】 (1)讲解接受模式。这种模式是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学习。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这种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整个教学
43、过程。教师通过直接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等手段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练习巩固、领会运用、检查反馈等方式汲取教师传递的信息。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知识,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最经济的模式之一,它突出体现了教学过程简约性的特点。因此,这种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是最基本的教学模式。但由于这种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这种模式经常受到人们的指责和议论。(2)自学辅导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针对讲解接受模式的弊端而提出的。其基本指导思想是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
44、力,教会学生学习。自学辅导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教师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总结。这种模式试图改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地位,实行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学习教材、讨论交流、教师启发答疑、练习巩固,达到掌握系统知识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使学生接受信息由以听觉为主、师徒之间“讲听” 单通道交流,转变为视听结合、手脑并用、师生多向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种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习进度自己掌握,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种模式还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这种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如果教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
45、强的驾驭能力,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容易使自学成为自流,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这种模式排斥系统讲授,能否适用于各门学科或各年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特点,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种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成功的实验有:卢仲衡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黎世法的六课型单元教学实验、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等。(3)“成功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上海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进行的改革实验。他们认为,学习不良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综合的。一方面学业不良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则由于学业不良又会引起学生自身或外部诸多因素的变化。如学生自我意识的下
46、降、内驱力的削弱、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以及教师期望的消极化等,从而加重了学习的困难性。据此,他们提出“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即:从学生实际出发,树立帮助学生成功的思想;分层递进的思想;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活动的思想。这种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原则是“创设成功机会、帮助学生成功” 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据此,提出这一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要求:第一,在研究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规定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意等内容以及它们的深广度。第二,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并组织实施分层
47、教学,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成功机会。分层教学是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之一,它是使学生保持成功心态最有效和最简单的方法。分层教学一般有两种涵义:一是将教学内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分解成若干个呈递进趋势的层级,逐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一是承认学生群体中存在个别差异、并有意识地把他们区分成若干类别和层次,从而使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分层评价,使出在各种层次上的学生各有所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多、更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凭借“活动”,不仅可以将知识内化和掌握技能,而且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可以充分地激励学习。第四
48、,注意教学与学的多向交流,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占据主体地位,相反而常常成为学生活动的客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为了实现共同的目的,平等地进行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第五,实施鼓励性评价,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激励,并获得成功感。鼓励性评价,实际上是一种激励学习的教学策略,这对学习困难学生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对他们不实行鼓励性评价,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第六,端正学习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通常不在于智力条件,而是非智力条件没有得到适时的和正确的培养或开发。因此,这种教学漠式非常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功教育 ”
49、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一是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他们的进步和成长,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二是不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使教学活动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向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三是这种模式赋予“ 因材施教 ”以特殊涵义。相信每个学生都是 “材”,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获得成功。这些特点都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知识模块】 教学25 【正确答案】 (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实践中却难以做到。(2)材料揭示了造成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影响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由于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面向学生集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何保证学生享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一直是班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3)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队教学;组织小组合作学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