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60.50KB ,
资源ID:842588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58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iceawful19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3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A)制约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辅助作用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

2、5 人的个性发展是指儿童和青少年的( )的发展。(A)身体(B)智力(C)个体(D)身体和心理6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遗传素质(B)个体因素(C)环境因素(D)学校教育7 传承文化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社会实践(D)教育8 教育、教学要求上的“ 一刀切 ”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9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A)终身性(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全民性(D)普及性10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A)社会的进步(B)旧式劳动分工(C)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发

3、展11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2 “最近发展 ”理论是由( )提出的。(A)皮亚杰(B)赞科夫(C)艾里可森(D)维果茨基13 提出“一般发展 ”理论的教育家是 ( )。(A)皮亚杰(B)赞科夫(C)艾里可森(D)维果茨基14 根据赞可夫的研究认为,“一般发展” 以( )为核心。(A)知识(B)能力(C)情感(D)智力15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

4、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16 一些事例显示,对“ 兽孩 ”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B)可逆性(C)模仿期(D)关键期17 马克思主义勃育学说认为,人的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环境影响(B)教育作用(C)内在因素(D)实践活动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教育是万能的。19 教育就是智育。20 “因材施教 ”主是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出的。三

5、、简答题21 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2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对于教育起什么制约作用?23 人的身心发展昀理论有哪些?24 试述遗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5 试述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6 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7 简述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必答题28 运用所学原理分析下述观点。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桑代克:人的智慧 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华生: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

6、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吴伟士:人的发展就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遗传是长,环境是宽。29 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0 学校教育如何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31 评述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32 案例分析要求:至少用一个教育学原理(心理学亦可)进行分析。问题的分析可从某一个方面切人,不必面面俱到,能阐述清楚即可。视点犀利,欢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必须有理论依据。抓住要点,条理清晰,文字简练

7、。男孩表现逊于女孩吗?据工人日报报道,中国小学中“阴盛阳衰” 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在上小学的许多男孩都有同样的感受:班上女孩很出色,而自己却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专家认为,这是因为小学阶段男孩和女孩生理和心理不同的发育特点,以及小学校校中单一的评价机制导致的。济南市的多家小学中,女孩学习成绩优秀的往往比男孩多,当班干部的也比男孩多,待人接物上更比男孩成熟。小学教育中男孩为什么会落败呢?山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崔希云教授认为,这与男女孩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有很大关系。她指出,一般女孩 8 岁即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到 10 岁。男孩在生理上晚发育两年导致其心理上不如女孩成熟;老师布置任务时,男孩往往不像女孩那样

8、专注,所以不像女孩那样能将老师交代的事办好。崔教授举例说,比如写字,属于精细操作,需要神经发育完善才能完成,而男孩的神经发育也比女孩晚。除了生理发育特点的不同外,不少专家认为男孩在小学中表现得不如女孩,还与中国目前小学的教育评价体制有很大关系。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理咨询室的王馥玲主任认为,男孩生性调皮好动,而女孩则文静听话,而老师喜欢的往往是听话的孩子。中新网(2005117)33 论述学校教育的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与人的发展)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

9、发展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5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6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0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4 【正确

10、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8 【正确答案】 错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和个体因素。它们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无法代替遗传素质的影响,更不能代替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好的教育也不可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19 【正确答案】 错

11、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智育是对智力因素,包括个人的思维品质、元认知和创造力等的培养和开发。智育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还要包括人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把教育等同于智育,就会造成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德育等其他几个方面,这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0 【正确答案】 正确。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别和阶段差别。个体差别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先后以及个体努力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

12、异等。“因材施教 ”正是考虑到人的个体差异而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是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1)人的身体发展是指机体在身高、体重、骨骼、肌肉、内脏和神经、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2)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等的发展;二是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3)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身

13、体的健康发展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同样,心理发展也总时影响和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2 【正确答案】 人的身心发展是具有以下特点:(1)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顺序,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不能一刀切。(2)发展的阶段性。人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由于身心发展各阶段是相互彤系的,具有连续性,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这就要求考虑各阶段教育的衔接。(3)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甚至同

14、一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其发展的(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其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差异。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教。【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3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齐亚杰。他认为发展的因素有四个: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和文化)、构造。他肯定前三个因素的重要性,但特别着眼于构造因素。所谓构造

15、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活动的图式。齐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 2 岁)、前运算时期(2 岁到 7 岁)、具体运算时期(7 岁到 11 岁)、形式运算时期(11 岁到成年期)。年龄的规定只是个大致的平均数,阶段的划分会随着某些因素不同而变化。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时期,皮亚杰都概括了标志着该阶段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形式以及这些认识活动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环境的意义是随着儿童已有的构造不同而不同的。学习唯有在儿童能够同化的程度上才能成立。学习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的摹写,而是儿童自身把它纳入自己的构造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

16、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这个整体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活动图示经过不断地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四个发展阶段上,各阶段的样态和实现的时期是随着社会条件(包括文化、教育)而不同的。尽管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构成本身的基本特点和实现的程序常常是一定的,是不变的。(2)智力发展理论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心理学家赞科夫的 “一般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

17、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全部教育和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做“教学与发展” 这一课题时提出了一般发展理论。一般发展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一般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他认为,应该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以高速度、高难度作为进行教学的原则;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

18、生包括后进生都能发展;理论知识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也是多层次的。固然,较高层次的发展是建立在较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但这个过程却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影响,主动促进受教育者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过程。从这层意义上说,“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 “一般发展区”理论作为一定阶段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对正确理解人的发展含义具有有三大流派: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反面的精神分析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本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超我

19、代表理想、良心、罪恶感等,是人格的上层;而自我则拥有知觉、记忆、学习等意识性功能,平衡自我和超我两者的冲动,按照现实原则行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三个层面之间矛盾的冲突的结果。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就是该儿童是借助于父母、教师等力量,通过“自居作用”、“纳入”机制将社会伦理规范加以内化而形成的。在不道德的动机形成时,会由于超我也就是良心的压力而产生情感上的不安。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唇阶段(1 岁前)、肛门阶段(23 岁)、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3 5 岁) 、潜伏阶段(612 岁) 、生殖阶段(成人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动欲区与之相联系,解决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理论

20、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感情影响,以父母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德情感。所以幼时父母的行为方式、赏罚方式会极大地制约儿童的人格与道德发展。但是正如已有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对弗洛伊德的批评所提示的那样,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分析过于武断和简单,尽管它有强烈的启发性。社会学习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他认为,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行为。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替代强化” 。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如果充分利用这样一些条件和方法,鼓励儿童的正确行为,抑制其不良习惯,将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从外在行为习

21、得的角度研究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其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改进家长、牧师的行为以及完善、优化道德环境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的缺点是缺乏对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必要关注,同时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在行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关注不够。精神分析理论以科尔伯格为代表。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的理论。(1)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阶段 1 是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 2 是朴素的相对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2)水平二 一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认为道

22、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的传统秩序。它包括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 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3)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认识到法律、霓则人为的相对性质,会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超越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它包括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 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我们对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实际的认识。但是认知只是道德发展的一个侧面。要真正了解德育对象的发展实际,需要我们有更为全面的认识。(4)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个体和

23、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的需要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从总的方面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需要又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需要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有关。婴儿期主要

24、是生理的 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但是,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较低一级的需要高峰过去以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4 【正确答案】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具体地讲:(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

25、的影响。(4)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作用的大小不同,随着个体不断地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5 【正确答案】 (1)环境一般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教育学上,环境有广义的环境与狭义的环境之分。(2)广义的环境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相应地,除学校教育之外的环境,一般称为狭义的环境。所谓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主要是就身心发展的内容和水平而言的。一方面,环境使遗传素质提供的人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另一方面,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狭义的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

26、能性与限制。狭义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偶然性。(4)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自身,也取决于个体的意识发展水平,但最终取决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6 【正确答案】 (1)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是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与遗传素质、环境(指家庭和儿童生活周围的社会环境)相比,教育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培养人的活动。第二,教育工作是由受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教师或教育工

27、作者来进行的。第三,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7 【正确答案】 (1)所谓个体因素就是指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要使这种可能性的因素变成现实性的因素,只能通过学生的身心活动才能实现,因为人不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通过自身的活动去积极地、能动地适应外部环境的。(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

28、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身的发展。(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必答题28 【正确答案】 (1)这种观点反映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以及遗传和环境二因素决定论。(2)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先天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环境决定论认为外在的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因

29、素。遗传和环境二因素论认为遗传素质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同时起了决定的作用。(3)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无论是遗传决定论还是环境决定论,都是强调一种因素而否定其它因素的作用,是片面的,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 先验论”。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机械唯物论。二因素论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这两种理论的片面性,

30、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论。同时,二因素论同样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的。【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29 【正确答案】 在影响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比起环境的自发影响来说,教育对人的发展,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教育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家庭的或是学校的、社会的,都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是以教育人为主要目的的活动。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能排除

31、和控制一些不良因泰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更有利于思想品德的培养,使年轻一代健康地成长。(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地,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并进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环境中其他方面的影响,往往是自发的、偶然的、片段的,是不能与学校教育相比拟的。(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过的教师来进行工作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来教育学生,他有责任来教育好学生,他对学生的思想、血液、身体等是全面关心

32、的,他又明确教育的目的,熟悉教育的内容,懂得教育这个转化活动的规律和方法,自觉地促进学生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发展。而其他环境缺少这样的专职教育人员,在这方面一般不如学校的条件好,教育效率也不如学校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在年轻一代的成长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年轻一代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知识的获得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除依靠所受的教育外,更多地依靠工作的实践、自学和自我修养。因而,教育对年轻一代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比对成年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在现代社会中,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受过系统的学

33、校教育的人能够参加工作和做好工作。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教育者应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同时,还应争取学生家庭和街道、社区等社会力量的配合,协同一致地教育学生,才能使教育的力量更大,教育的效果更好。【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0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在个体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是没有条件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活动的价值。从宏观上看,教育的规模、层次和水平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的需要,要考虑生产力发展和政治经济对教育的要求,

34、要考虑社会发展的状况。从微观上看,教育要发挥它的育人作用,也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和家长的影响等等,包括人的可教育性和教育需要,学校教育者的高素质及教育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教育环境的许可和积极协调的多方面影响等。【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1 【正确答案】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很多的,但概括起来,不外乎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这四方面的因素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但是,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观点。(一)单因素论与多因素论(1)单因素论。也称单一因素决定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某一种因素决定

35、的。常见的有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生物预定论、预成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2)多因素论。多因素论是与单因素论相对的一种学说,主张人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在此影响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个人的已有发展水平和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二)内发论与外铄论(1)内发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其中霍尔认为“一

36、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内在论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有什么根本的实质性的区别,心理发展是先天因素成熟的结果,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其中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这是内在伦的根本错误所在,是庸俗进化论观点在心理发展问题上的一种表现。(2)外铄论。该观点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与形式。这种观点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外铄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英国教育家洛克的“ 白板说” ,法国唯物主义教育家爱尔维修、狄德罗的“教育万能论”,也都属于环境决定论。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

37、缺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外铄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与内发论和外铄论相似的观点还有成熟优势说和学习优势说。成熟优势说认为,发展不同于学习,它主要依存于神经系统的成熟和智慧建构的水平。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格塞尔和皮亚杰。学习优势说认为,发展主要不是靠内部条件制约的自发性来完成,而是靠外部社会性因素的

38、介入,即靠教育和学习。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华生、斯金纳和维果茨基等人。(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由于内发论和外铁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于是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出现了内发论和外铄论的混合体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也称二因素辐合决定论、双因素论、遗传环境决定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的发展既不单由遗传决定,也不单由环境决定,而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人的发展不是遗传和环境之和,而是二者的乘积。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另一种观点认为遗传从怀孕起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生后环境的影响无时无处不在。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明确

39、划分。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施大伦。总的来看,人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社会影响以及主体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的交互作用的统一,人在身心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不是其中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无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还是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都是强调一种因素而否定其它因素的作用,是片面的。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片面强调遗传素质的作用,忽视其他因素在人身心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片面夸大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否定了生理的遗传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陷入了机械主义。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是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和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的混合体,虽然避免了这两种理

40、论的片面性,但它把遗传和环境的作用等同起来,并没有认识到影响人的发展中的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是一种折衷主义的调和伦。同时,内因素论同样也否定了人的主观性,抹煞了教育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令人完全接受的。【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2 【正确答案】 教育意义上的成熟作为一种状态是指机体及其组成的各子系统、器官在形态与机能上达到完善。作为过程它表现为一系列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程序。在研究个体发展时,我们更重视的是过程而不是状态。为了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必须了解人体成熟的一般规律。根据生理学的研究,从机体整体的角度看,机体成熟遵循的规律包括机体生长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成

41、机体的各方面在不同时期成熟的程度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的速度也是不平衡的。生长不是机体各组成部分同步的匀速运动,与此相关的是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不平衡,尤其是在达到成熟状态方面,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是教育中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此外,机体生长还具有阶段性。生长的不平衡性和顺序性决定了人的生长表现的阶段性。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区别,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具体方面,表现在变化的性质上、生长的速度上、成熟的程度上以及整体结构上。这种种不同的联系与复合就构成了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它是机体内部在不断的分化、整合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我们把每一阶段联系起来,就会发现这条路线总体

42、呈现出波状,由几条起点相同、“ 波长”、“波峰”、“波谷” 都不相同的波叠成。在结构上则不断朝更高级的方向变化,直到成熟状态的出现。生理成熟过程的阶段性,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进而影响到人的社会行为和可能承担的社会角色的变化。要具体地认识人的发展,就不能不研究阶段性及每个阶段的特征。同时,机体成熟还具有个别差异性。与上面几点的分析角度不同,这一规律概括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成熟过程的不一致方面,而不是他们之间呈现的共同性。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第一点提到的不平衡性的一种表现,然而这种不平衡不是表现在同一机体内部的各部分和过程的各阶段,而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这一点决定了教育者为了教

43、育影响有效,除必须掌握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必须研究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独特之处,了解一般规律在具体个人身上的独特表现。除个别差异外,机体成熟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它不仅表现在机体的组织性状上,还表现在成熟的起始年龄与发展速度、持续时间的区别上,一般来说,女性比男性成熟起始年龄早 23 年,速率高,持续时间短。个体成熟的这几点规律,为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教育中正确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人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这就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就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

44、异,做到因材施教。【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33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同时具有个体个性化与社会化功能。(1)现代学校的政治职能是通过培养人实现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年一代传播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促使其政治社会化的职能。学校教育可以帮助青年一代形成这种体系,学校教育的制度化与体系化可使得这一体系的形成变得更为有效和迅速。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统治而培养专门人才的职能。一方面,随着政治民主化的深入人心,通过世袭方式得到统治地位的传统培养模式已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另一方面,政治活动的复杂化和世界化又使经济型统治者失去市场。营造和推进社会舆论,促进或改变政治发展的职能。学校本身就是思想活跃的场

45、所,在这里不仅会产生各种政治的设想或思想,还会迅速地把这些设想或思想辐射到社会各部分成为一种公众舆论。同时,学校也可作为思想的策源地对国家的政治决策产生影响。(2)现代学校的经济功能为社会生产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后备军的职能。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的劳动力是掌握一定生产知识和技术的人,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是使没有掌握生产知识和经验的可能劳动力变成适应社会生产各部门需要的现实劳动力。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职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只有通过教育更快更有效地把人类积累的丰富科学知识再生产出来为新生一代所掌握,才能实现和促茳科学知识的进步和发展。改善全民素质,诸备

46、经济发展潜力的功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全民文化科学水平与其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是成正比的。因而通过普及教育,改善全民素质,才能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潜力。(3)现代学校的文化职能整理和保存文化的职能。学校的教育内容是把人类历史上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加以选择和整理而成的,它十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富有先进文化的一切特征,加之学校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使得人类文化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可传递性。传递和传播文化的职能。文化的传递是指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到现代社会中的分工进一步精细和明确,学校愈来愈成为传递人类文化的专门场所,在学

47、校中接受教育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必然阶段。创造和更新文化的职能。学校教育的文化再生产职能显示了学校保存文化的巨大作用。然而,仅仅是保存是不能适应世界文化迅速发展与更新需要的。学校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应该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4)学校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就是个体个性化的过程,现代学校应在以下几方面担负起发展人的身心的职能。学校应能使个体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手段。当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或尽可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公认,任何类型的学校教育其目标之一,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应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一是指人的身心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是指身和心两方面因素之间的协调。学校应充分挖掘人的发展的潜能,指明发展的方向以减少发展的盲目性。【知识模块】 教育与人的发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