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0.50KB ,
资源ID:842613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6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02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102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0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C)形势教育派(D)实质教育派2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一语出自 ( )(A)学记(B)四书五经(C) 论语(D)说文解字3 按照教育作用对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以分为( )(A)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B)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C)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D)指导理论功能和指导实践功能4 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

2、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5 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不是提高人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品质,与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序相适应”的教育经济学理论是( )(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劳动力市场理论(D)社会化理论6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社会性和历史性(C)相似性和差异性(D)现实性和潜在性7 人的记忆能力是一种( )(A)晶体智力(B)流体智力(C)

3、普遍智力(D)专门智力8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 “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9 下列各项不属于教育目的制定的客观依据的是( )(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哲学思潮10 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 )(A)制度教育(B)非制度化的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11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2

4、某环保宣传单位下属的一所小学,专门开设了一门与环保有关的课程向本校学生宣传环保意识,这门课程属于( )(A)综合课程(B)隐 I 生课程(C)校本课程(D)地方课程13 从本质上讲教学是( )(A)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D)发展学生体力、智力和品德的活动14 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15 一般来说,贯穿于教育活动全过程,以改进工作为目标的教育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相对性评价(D)绝对性评价16 德育

5、在中小学生品德形成发展中起( )(A)决定作用(B)条件作用(C)主导作用(D)保证作用17 明确地提出了“ 美德是否可教 ”的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大量分析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毕达哥拉斯18 有“教师的教师 ”之称的是俄罗斯教育家 ( )(A)乌申斯基(B)苏霍姆林斯基(C)第斯多惠(D)赞科夫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9 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三、简答题20 试述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并说明对此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策略。21 简述终生教育观念在教育理论上带来的变革。22 简述

6、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23 如何认识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4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必答题25 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四、名词解释26 陶冶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10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7、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到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经典论述,马克思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的物质条件,也就是说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所以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2 【正确答案】 C【

8、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对于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着多种观点,居于主导地位的是特殊认识说。【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9 【正确答案】 错误。这种观点是误把教育学和教育混为一谈。(1)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出现必须需要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科技、理论等的准备

9、。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后的独立形态发展时期,19 世纪 50年代后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以及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理论深化阶段。所以它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的。(2)而教育是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的,逐步经历了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封建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教育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形态。【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20 【正确答案】 (1)个体因素在个体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外在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

10、完全在于个体自己。(2)个体因素起着最终的定向、动力和基础作用。(3)个体因素缺失或丧失发展的内在性,则会造成个体发展的被动性、外在性和异化,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1)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我们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2)在教育体系上,要求建构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3)在教育目标上,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所有人提供合适的教育。(4)在教育方式上,要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正确答案】 20 世纪 60 年代,伴随国防教育法的颁布,美国开

11、始了课程改革。具体表现为第一,强调“新三艺” ,即数学、自然科学、外语;第二,提出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的中心,要求有高度专业化的专家参与课程的设计、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拟定工作;第三,学校课程的编制应采用“螺旋式的课程” ;第四,提倡发现法教学。【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教师要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3)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12、4)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5)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6)进行教育研究。(7)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8)新教师人职辅导。【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5 【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1)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 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而是人人都以劳动为荣。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

13、,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3)坚持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

14、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的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未

15、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

16、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诸育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

17、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四、名词解释26 【正确答案】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运用陶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与启发引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