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54KB ,
资源ID:842644      下载积分:2000 积分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注意: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www.mydoc123.com/d-8426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库(发送邮件至master@mydoc123.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37及答案与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我国“教育 ”概念被正式用来言教育之事是在 ( )。(A)19 世纪中期(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C)辛亥革命(D)解放初2 美国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是( )。(A)劳动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需要起源说3 全民教育偏重于普及教育,而终身教育倾向于( )。(A)高等教育(B)非义务教育(C)继续教育(D)社会教育4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A)社会的进步(B)旧式劳动分工(C)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发

2、展5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B)涂尔干(C)夸美纽斯(D)杜威6 我国现行的学制属于( )。(A)单轨制(B)双轨制(C)分支型学制(D)单轨制和双轨制并行7 教育过程中由物质、文化和社会关系等要素组成的教育教学环境称为( )。(A)综合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隐性课程8 兼容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道尔顿制(B)特朗普制(C)兰贝制(D)文纳特卡制9 “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压,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其方法类似于( ) 。(A)对话法(B)陶

3、冶法(C)实践法(D)讲授法10 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A)社会实践活动(B)教学(C)班主任工作(D)课外活动11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劳动的 ( )。(A)创造性(B)教育性(C)示范性(D)长期性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2 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13 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14 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15 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三、简答题16 比较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不同。17 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8 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有哪些?19 什么是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如何? 我国中小学

4、的培养目标是什么?20 简述 1951 年新学制的特点。21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是什么?22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23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24 简述教学评价的定义、功能及分类。25 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必答题26 谈谈你对学习教育学的认识。27 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28 什么是教学的系统性原则?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9 试论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30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37 答

5、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4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6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7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8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0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1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

6、由。12 【正确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具有阶级性的,但在阶级社会中,很多事物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并不是教育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特征。所以,阶级性只是在阶级社会中教育的一种属性,并非教育所特有的质的规定性。而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3 【正确答案】 正确。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的制定当然要考虑到教育目的,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的需要。【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4 【正确答案】 错误。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

7、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教育学上的德育,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来划分的,它的范围广,包括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强调的是一种思想方面的教育。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感情型的,以感化为主,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的、观念型的、以教育为主。二者都可以教学内容的形式来传授。因此,不能简单说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5 【正确答案】 错误。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

8、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为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三、简答题16 【正确答案】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属于古代教育的范畴,这时的学校教育的特征是:教育基本是与生产劳动脱离的;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之术;教学的组织形式是采用个别教学,学校与

9、社会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囿于狭小的天地里。所以古代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虽然在性质上根本不同,但就学校教育的形态来说,都属于现代的学校教育形态。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的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是:现代的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的教育内容大为增加;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培养政治上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还担负着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段所垄断,而是逐渐走上大众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渐普及,成人教育日趋发展;班级授课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学

10、校教育不再受围墙的限制,走向多种形式办学,并与社会发生密切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开放系统。【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7 【正确答案】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中的一些教育规律不会因为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被否定,它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是相对独立的。(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同样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呈现不同的特点,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

11、的历史时期内,可能产生高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再有,教育的发展虽然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却成为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8 【正确答案】 (1)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发展的因素有四个: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和文化)、构造。他肯定前三个因素的重要性,但特别着眼于构造因素。所谓构造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时期所形成的活动的图式。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 2 岁)、前运算时期(2 岁到 7 岁) 、具体运算时期(7 岁到 11 岁) 、形式运算时期(1

12、1 岁到成年期)。年龄的规定只是个大致的平均数,阶段的划分会随着某些因素不同而变化。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时期,皮亚杰都概括了标志着该阶段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形式以及这些认识活动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皮亚杰认为,环境的意义是随着儿童已有的构造不同而不同的。学习唯有在儿童能够同化的程度上才能成立。学习不是环境刺激的被动的摹写,而是儿童自身把它纳入自己的构造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是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这个整体是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儿童的活动图示经过不断地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形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不

13、同阶段。在四个发展阶段上,各阶段的样态和实现的时期是随着社会条件(包括文化、教育)而不同的。尽管存在着个体差异,但构成本身的基本特点和实现的程序常常是一定的,是不变的。(2)智力发展理论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心理学家赞科夫的 “一般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维果茨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全部教育和教学走在学

14、生发展的前面。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在做“教学与发展” 这一课题时提出了一般发展理论。一般发展指的是个体以智力为核心的包括情感、意志、个性及集体主义精神在内的一般发展。在智力发展中,又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核心。他认为,应该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要以高速度、高难度作为进行教学的原则;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都能发展;理论知识要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人的发展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也是多层次的。固然,较高层次的发展是建立在较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但这个过程却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积极影

15、响,主动促进受教育者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渡的过程。从这层意义上说,“最近发展区 ”理论和 “一般发展区”理论作为一定阶段科学研究的突出成果,对正确理解人的发展含义具有重要价值。(3)道德发展理论影响最大的主要有三大流派:情感发展方面的精神分析理论、行为发展方面的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瘫的精神分析理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本能冲动,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超我代表理想、良心、罪恶感等,是人格的上层;而自我则拥有知觉、记忆、学习等意识性功能,平衡自我和超我两者的冲动,按照现实原则行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三个层面之间矛盾的冲突的结

16、果。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就是该儿童是借助于父母、教师等力量,通过“自居作用” 、“纳入”机制将社会伦理规范加以内化而形成的。在不道德的动机形成时,会由于超我也就是良心的压力而产生情感上的不安。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分为口唇阶段(1 岁前)、肛门阶段(23 岁)、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3 5 岁) 、潜伏阶段(612 岁) 、生殖阶段(成人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动欲区与之相联系,解决方式的不同会影响人格的形成。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父母对儿童的感情影响,以父母为榜样意味着继承父母的道德情感。所以幼时父母的行为方式、赏罚方式会极大地制约儿童的人格与道德发展。但是正如已有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尤其是

17、对弗洛伊德的批评所提示的那样,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分析过于武断和简单,尽管它有强烈的启发性。社会学习理论以班杜拉为代表。他认为,儿童只需通过观察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行为。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替代强化” 。儿童可以通过替代强化去习得道德行为。环境、社会文化以及成人榜样直接影响儿童的道德形成和发展。如果充分利用这样一些条件和方法,鼓励儿童的正确行为,抑制其不良习惯,将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是从外在行为习得的角度研究人格与道德发展的。其有说服力的实验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改进家长、教师的行为以及完善、优化道德环境等,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社会学习理论的缺点是缺乏对儿童道德

18、发展阶段的必要关注,同时对儿童的认知结构在行为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关注不够。精神分析理论以科尔伯格为代表。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的理论。(1)水平一 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这一水平有两个阶段:阶段 1 是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阶段 2 是朴素的相对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定向阶段。(2)水平二 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个体着眼于社会,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的传统秩序。它包括阶段 3(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阶段 4(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3)水平三 后习俗水平。这个水平的

19、主要特点是个体不仅认识到尊重规则的重要,而且开始认识到法律、规则人为的相对性质,会考虑到诸如全人类的正义、个人的尊严等超越法律和规则的普遍原则。它包括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和阶段6(良心或普遍原则定向阶段)。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及其阶段性的研究大大推进了我们对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实际的认识。但是认知只是道德发展的一个侧面。要真正了解德育对象的发展实际,需要我们有更为全面的认识。(4)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的需要多种多样,非常复杂。从总的方面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

20、会需要。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需要又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有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只有当人们的一些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有动力促使高一层需要的产生和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发展的顶峰。各级需要层次的产生与个体发展密切有关。婴儿期主要是生理的需要占优势,而后产生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青年中晚期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开始占优势。但是,个人需要结构的演进是波浪式的

21、。较低一级的需要高峰过去以后,较高一级的需要才能起优势作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19 【正确答案】 培养目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培养目标的制定受教育目的的制约。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培养目标的制定当然要考虑到教育目的,但制定培养目标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特定的社会领域需要。我国中小学培养目标:(1)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 新课程的培养标准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

22、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0 【正确答案】 1951 年新学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保证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有优先受教育的机会。(2)体现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23、,确定了各类技术学校和专门学校的地位,指明了要为工农业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建设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3)重视在职干部的再教育,有利于广大在职干部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4)体现了方针任务的统一性与方法灵活性相结合的精神。在全国统一的学制下,允许地方根据不同特点制定各自的具体实施计划。(5)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1 【正确答案】 当代国外课程改革总的趋势是课程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4)重视个别差异。【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2 【

24、正确答案】 (1)共同点:三者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2)不同点:三者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融合课程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广域课程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3 【正确答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是密切联系的,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3)防止忽视学生积

25、极性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偏向。【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4 【正确答案】 (一) 教学评价是一种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标准对教学系统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进行基本事实信息的价值判断过程。教学评价一般包括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全面的评价,但主要是对作为课程产品之一的教学设计、学生学术成就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教学评价的能:(1)检查。(2)反馈。(3)激励。(4)研究。(5)定向。(6)管理。(三)教学评价的分类(1)

26、教学评价的分类标准不一,以布卢姆的分类比较实用。他以评价发挥的作用,即评价在“干什么 ”为分类标准,从而划定了与学校教学有关的常用评价的种类界限,并包括了教师在教学中实际运用的各种评价。(2)终结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了解并确定其结果而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有三个基本特点:在目标上,是对整个教学活动或某个重要部分上所取得的较大成果进行全面的评定,并给学生评定成绩或为安置学生提供依据;在内容分量上,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在测试内容的概括上,概括性水平较高,题目多为知识、技能、能力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3)形成性评价,也叫过程评价,是在

27、课程研制、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中,对课程编制、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动态状况进行的系统性评价,目的是及时了解活动进程的效果,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及时修正、及时调节、及时强化。这种评价的结果,主要用于改进工作、不重区分等级。(4)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学适合于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而在一门课程或一个学习单元开始之前对学习者所具有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条件进行的评估。诊断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为缺少先决条件的学生设计一种可以排除学习障碍的教学方案,为那些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或全部教材内容的学生涉及一些发挥其长处并防止厌烦和自满情绪的学习方案。诊断性评价可以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在教学开始前进

28、行的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安置,即对不同条件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安置。【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5 【正确答案】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中能动地实现的。(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学习教育学必须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历史与未来、教育学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学的若干问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它的研究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

29、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20 世纪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问题领域的扩大。(2)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4)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5)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6)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1)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关系问题。(2)教育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关系问题。(3)教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还要知道常用的教

30、育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法。所谓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我们要了解教育的某一问题,探求教育发展的规律,总结学校和教师的教育经验,都需要运用历史法进行研究。(2)调查法。教育调查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调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经常采用的有如下几种:观察、谈话(口头访问)和问卷。(3)实验法。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如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和循环实验法。(4)统计法。另外,我们还要了解和运用一些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7 【正确答案】 (1)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

31、。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其次,经研究证明,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弱势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公平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愈对社会

32、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2)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公平。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选择标准是什么,是经济实力还是考试成绩?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3)当今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从表面上看,主要集中反映于某些“点” 上。例如农村初中生辍学、中学阶段的择校、不同省区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城市打工者子女入学及某些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是显

33、性的,直接与某些人群的利益相关,对社会心理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力,反映的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如果从系统、全面的角度认识和分析,我国当前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4)在教育机会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和主张。一种观点主张,从实现社会公平的理想出发,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公平为最高原则。这种观点认为:社会应当把受教育看成是社会成员的权利,全体学龄儿童必须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机会。为实现此目标,社会应当不遗余力地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绝对平等地分摊到所有学龄人口身上,从而实现教育机会的完全平等。这种观点被人们认为是带有强烈的平等

34、主义倾向。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以效率为最高原则,教育机会的公平程度应绝对服从经济效率的需求。这种观点主张,只有生产力得到了高速度的发展,教育的公平才能保障,否则就没有解决公平问题的物质基础。第三种观点主张,公平与效率并重、互相兼顾。这种观点认为,效率是改善社会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反过来,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真正的公平,没有公平也不会有真正的效率。二者相互制约和依存。总之,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特征。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方向。【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8 【正确答案】 (1)系统性原则,也叫循序渐

35、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2)贯彻系统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29 【正确答案】 (1)直接的道德教学,就是通过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的理论。优点在于:可以使道德教育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有利于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如果教学得法,道德课还可以迅速地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道德影响,主要指学

36、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知识和技能可以直接地教,态度或价值观只能间接地教。首先,教材。教师应该注重教材显性的思想内容与暗含的价值取向。第二,课程价值观。转变教师及整个社会的课程价值观。第三,教法与德育。学科教学的中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将养成集体主义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3)学校除教学工作之外,学校管理、学校后勤以及其他辅助性服务业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4)学校和班集体生活也是一条重要途径。总之,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及学校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充满了进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如果学校的精神、学校的纪律、教学的方法

37、、教材的组织都能对道德教育发挥促进作用,那么学校的德育就全面地建立起来了。然而这一切取决于学校和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教育意识。【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30 【正确答案】 (一)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效果的显著,反之,教育教学活动就展不:开,效果就不明显,所以,教师对建设、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负有主要的责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的是授受关系。在认识知识这个领域只能是老师教、老师授,教师处

38、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即使是授受关系,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必需尊重学生,如同学生尊重教师。二者是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这种关系下,不仅师生关系和谐,而且学习效率高。(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道德上是相互影响的,所以,教师既应该在学生面前表现良好的道德形象,也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可贵品质。综上所述,以上三个层面的师生关系,实际上就是指认知关系(授受关系)、情感关系(平等关系 )和道德关系( 相互影响关系)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39、(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三)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要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它存在于教师教育生活的每一个时空。(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发展。(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要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保持与学生的交往与接触,掌握交往的技巧与策略,善于了解自己,把握自己。(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修养品质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知识模块】 教育学原理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